洋节热及如何保护传统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洋节热与如何保护传统文化节日
郑磊(电自113)吴翰宇(电自113)徐飞(电自113)李光敏(电自113)龙贵颖(113)朱小清(电自113)马佳兴(电自113)刘泉(电自112)石教名(电自113)
摘要:
东西方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是一时代特征。
在洋节的迅
猛涌进并已产生巨大影响的背景下,关乎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传承
及创新发展等问题,日益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全民族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洋节热;传统节日;保护;
综述:
西方的节日文化涌入中国,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传统
节日带来一系列危机。
尤其是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
当代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是民族强盛的支柱,其承担者传统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光荣使命。
本文通过对当前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总结,有助于我们深入地了解文化的交融和侵蚀,做到保护民族传统
文化的同时,又合理地做到洋为中用。
一、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因为被访者中大学生及从业尚未成家的所占比例占绝大多数,
故只考虑该类人群,并归类为青少年。
(一)青少年对传统节日以及重大节日的了解
1、青少年是否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来看,青少年还是喜欢过中国的传统
节日的,但是还是有6.19%的人不喜欢过中国的传统文化
节日,这就应该引起我们极大地关注。
但目前总体态势还是好的。
2、青少年能否讲出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故事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来看,情况也不容乐观。
只有11.5%的青少年知道并且能较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故事,这说明现在的青少年对我国的传统风俗清晰了解得较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对于我国传统节日和风俗故事的传承和发扬不利;而了解一些的青少年占59.29%,接近60%,这是我国传承传统文化的中间力量,应该让他们了解的更多,并且加深他们认识的程度和准确度,如果他们得以培养,这将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29.2%的青少年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但不太会
讲,说明还是有一些接触。
总体来说,至少大家都了解一
些,这对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故事的传承可以努
力改变的。
3、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的确切日期的了解情况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我们可以看出,有4/5以上的人大
体能够掌握日期,有1/5的人却掌握不了传统节日的日
期。
对此,国家和民间组织应该加强宣传,譬如播报天
气预报时可提前几天告诉国民哪一个传统节日即将来临。
民间组织则应拓展宣传渠道,譬如制作一些精美的传统
节日的日历。
(二)青少年对中国传统节日及重大纪念日的看法
1、青少年对于过传统节日及重大纪念日是否应该改变新的
方式的看法
面对西洋节日的侵袭,我们的传统节日正面临着没人过
节的危险。
所以对于过传统节日及重大纪念日是否应该
改变新的方式便提上了议程。
79#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来看,两大阵营可谓是针锋相对啊。
支持改变的人数占47.79%,在本报告看来,支持改变是
因为传统节日有些无趣和乏味,是需要改变一下,增添
一些新的元素。
而不支持改变的人,在本报告看来,是
怕过分的创新会使传统节日失去原有的味道,沦为新的
西洋节日。
2、青少年对如今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起到的作用的看法
现代生活中,过节的心态有很多,所以本报告认为有必
要调查一下人们是抱着什么心态过节的。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我们可以看出:过节的心态各异。
所以国家需要正确引导,引导人们要从保护传统文化的
角度积极过节。
(三)青少年对洋节的看法
1、青少年能否讲出一些洋节的来历、风俗故事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讲出关于洋节的来历及风俗故事。
大部分人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本报告得出大部分人过洋节并不是基于对于一些洋节的信仰,而是为了刺激、好玩。
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好我们自己的文化,也要适当的接受一些西方的文化,这样才能扩充我们的知识面,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2、对于2010年中国春节和西方的情人节“撞车”,
大家的看法是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可以看出有3/4的人选择了优先过
春节并认为春节的气氛和重要性盖过了情人节。
说明大
部分人还是重视传统的节日春节的,但还是有16.81%选
择了无所谓。
这个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由于文化碰撞
的影响,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开始不愿意过春节这个传统
的节日。
我们应该更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才不会有类
似于端午节被韩国注册成为他们的节日那样的悲剧发生。
(四)如何保护传统节日
1、青少年对国家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
节假日是否产生了积极后果的看法
调查显示:国家增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国家法定假日,效果是积极的,但是实际上效果并没有特别明显。
2、我们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公共性和娱乐性确实不
强。
如果对现在传统节日进行改造(类似把重阳节和全
国爱老日结合起来),青少年持什么态度的
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已经愿意把许多中国的传统节日合
并成新的节日。
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也会使得中国原有的
传统节日消失了。
结果是说不出好还是坏,但是影响是
必定有的。
二、报告总结
(一)洋节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洋节热对传统节文化产生的影响中西方确实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
这导致人们对过这些节日的快乐有
着不同的理解。
从社会现状来看,过西方节日对中国产
生了明显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王晓敏在《浅谈中国的西方节日热》中认为过西方节日不仅可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人们在参加节日聚
会时还可以增进之间的友谊。
人们还会有新鲜的体验。
此外,商家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他们追赶这种趋势,
必然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润。
肖坤冰认为“西俗东渐”在展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介绍西方传统文化等方面而言,
是有一定的积极因素的。
2、消极影响
过西方节给中国带来的不利方面远远大于益处。
王晓敏认为洋节热严重影响到了中国传统节日。
首先,
人们过度的崇洋媚外,西方节成为潮流和时尚,人们
更加淡忘自己的节日。
在很大程度上这一现象将影响
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力量。
其次,中国追逐国外节日会
减少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阻碍了中国文
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肖坤冰认为洋节的盛行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助长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观。
其次,
进一步造成传统文化的式微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近
现代化的过程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
再次,
非理性消费的盛行西式生活方式所倡导的喝咖啡、品
洋酒、派队舞会、玩高尔夫球等生活情趣都是建立在
社会物质财富极为丰富的资本主义经济之上的。
目前,
我国国民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比还
有相当大的一截差距、劳动力工资还达不到世界平均
水平,但我们的消费观念却在“超英赶美”,不断透
支社会有限的消费能力。
势必会给我国经济造成很大
冲击。
节日的重要之处是带给人们快乐,家人、亲友在一起享受幸福的节日时光是离不开商品的,琳琅满目
的商品也总会给入街带来新鲜的刺激。
为节日增色。
我们不难发现,“洋节”的“火”是与市场运作的
“火”相对应的。
李丽敏认为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
信息化时代,各个国家、地区与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
交流日益频繁并在相互渗透。
在多元文化相互交流与
渗透的现实生活中,西方文明无疑显示出了强劲的输
出优势。
必然会对传统节日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洋节热出现的几个原因
“洋节热“现象的影响及反思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于这一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不能简
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
应在了解原因的基础上探索
一定的对策。
1、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冲击
李信在其著作《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中论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融合,软硬文化的比较,以及深层
和表层文化的区别。
对于外来的文化,人们最易于理
解和接受的也是外来文化的表层结构,即硬文化部分。
而对于其深层结构,即软文化部分,则不易理解和接
受。
中国人最易于接受的是西方节日所带来的娱乐和
消费,而对于西方节日源于宗教,即文化的心理层面,
则不能理解和接受。
陈建胜认为“洋节”热出现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传统
节日中一些特色如吃的吸引力在逐步下降。
第二,由
于社会不断分化和发展,对其精华——传统宗亲关系
构成了巨大挑战,动摇了传统节日的
文化基础。
第三,随着现代社会的逐步开放,多元性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突出样态。
在中国打开国门
之后,西方文化尤其是节日文化也开始大量涌入到中
国。
金升霞认为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并不是形成于一时,它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内
在和外在原因,包括政治、经济的原因,商业炒作的
原因,教育、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西方节日本身的一
些优势。
2、洋节自身优势
洋节之所以如此盛行和其自身的优势分不开的。
黄佳明在《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困境及其出路》中,
把传统节日在当代青年生活环境中的冷清气氛相比,
西方重要节日则显得热闹非凡。
圣诞节的温馨、愚人
节的娱乐、情人节的浪漫、万圣节的疯狂,都因给不
重视传统文化而变得平淡的年轻人的生活,增添轻松
愉快的时刻而备受青睐。
因此,许多人都认为这是西
方国家的文化对中国年轻一代侵略方式之一,甚至从
民族文化危亡的高度看待这种“侵略”。
他认为农业
社会的节日难以适应现代商业社会是传统节日式微的
重要原因,其表现在第一,理念已经不同;第二,传
统节日的伦理、礼俗多被取代或者异化;第三,相对
定性与非物质的农业社会节日表现形式不符现代社会。
其次,国民自信心不足也是传统节日式微的重要原因。
李丽敏《论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回归》认为一是当代年轻人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沿革、特
点及其社会意义不够了解,缺乏认同感;二是我国传
统节日文化创新不够,内容陈旧,形式单调,缺乏文
化内涵,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三是年轻人好奇心强,
赶时髦,爱模,盲目追求西方文化;四是西方节日文
化人情味浓,个性化强,对年轻人有吸引力。
金升霞认为西方节日在中国倍受推崇也与中西节日本身的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的节日主要起
源于节气、庆贺、祭祀等活动,而西方的节日大多与
宗教有关。
许多年轻人偏爱西方节日往往不是由于其
文化内涵,而是想让平淡的生活多一点乐趣,或是想
借机向自己爱慕尊敬的人表达一点心意。
那么,西方
节日与中国节日相比,在表现形式上西方节日既花费
不大,又玩得开心。
而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单一,内容
不够丰富。
3、西方节日盛行很大部分来自商家炒作
金升霞认为西方节日在中国的火爆与商业的炒作是密不可分的。
赵美玲、赵以保《对“洋节”热的思考》提到“洋节热”来自于商业炒作、物质利益的驱动。
黄佳明从圣诞节情人节反应现象认为:西方节日成为商业炒作的重要对象。
比如圣诞节、情人节,这
些节日都是西方较为重要的节日,随着媒体的渲染,
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较高,也蕴藏着很大的商机。
所以
每当圣诞节或情人节前夕,商家都会进行广告宣传,
用不同方式营造节日气氛,吸引消费者。
在这种舆论
氛围和周边人群的影响下,许多青年人都习惯了在节
日那天购物、聚餐。
李丽敏《论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回归》认为是商家和媒体为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不遗余力地
对洋节推波助澜的结果。
国学大家,南师大教授常国武先生提出:传统的民族节日被冷落和西方的洋节被追捧并非偶然事件,
这说明我们对自己传统的节日保护得不够,宣传得不
够,尤其是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继承和弘扬得不够。
特别是在未成年人中几乎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
和文化内涵,就很难激发起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三)研究成果及应对措施
1、注重传统节日应从当局做起
当局在传统文明的传承和维护上应该起到要害性的效果。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宣传、立法问题,当局
和立法机关以及宣传部分的确该当立刻接纳紧要办法
予以重现!一切的传统节日都应列入国度法定假期。
关于传统节日,立法者怀有敬畏之心才是最基本
的。
传统节日固然是前史构成的,然则作为一种公众的生涯文明,它是天然构成的器械,像滚雪球一样,
从本来得很简略的节日逐步演化开展,最终构成了固
定的形式、主题、固定的方式。
它的构成,除了公众
的力气,行政的力气也十分主要,他的兴衰也许是由
历代的当局倡导和对立决议的。
就看当局倡导什么,
不倡导什么,节日文明里面应该有什么器械,不该该
有什么器械。
当局在这个进程里面应该起到什么样的
效果呢?应该培植,由于它有利于加强民族的凝集力,
还,在政策上要清楚地标明,可以如许过下去。
别的,
当局应该留意文明的维护。
人们在过这个节,那就要
经过研讨看看这个节日构成的前史、它的开展和对这
个民族起到的效果详细是什么样的,如许把它的前史
起原搞清晰,把每次运动都记载下来。
2、发掘文明内在,增强传统文明宣传与教育
其实,我国传统节日中包含着丰厚的人文精力,要鼎力发掘和宏扬。
要想让民族文明资本鲜活永久,
还必需在外活着俗力气的根底上,寻觅孕育内涵驱动
力的平台——教化——国度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
面的小我修行。
国民教育让民族文明资本拥有取得普
遍承认的社会价值标准,并成为国度文明价值观的构
成局部;而小我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明的因子
拥有了潜入庶民日常生涯,进而“润物细无声”的通
道。
能在小我心灵生根抽芽的文明资本,才是强壮的、
不随工夫推移而摇晃的“神圣体”。
3、传媒应该有系统地宣传和普及民风文明
传媒起首要注重民风文明,也要很好地研讨他。
民风文明自身就长短文字的器械,非文字的器械怎样
样经过传媒把它系统化,使民风文明的引见成为系列
的、系统化的器械,这都是文明上的积聚。
经过我们
的传媒,把行将消逝的器械赶紧急救、拍摄,对还在
传承的器械要细心报道、加以指导,这些都是我们传
媒应该做的工作。
特殊是在收集化的时代。
可以经过
多种方式有系统化的进行宣传。
起首要引见传统民风
文明,然后请嘉宾来讲,有研讨的人来讲,别的就是
到下面去采风,去调查通俗公众的生涯和情绪,如许
才干从点到面鲜活地把传统常识宣传给年青人。
4、年青人应从新去看法传统文明,加强对本人民族传统文
明的盲目维护认识
我们年青人要做的工作就是经过各类方法从新去看法我们的传统文明,加强对本人民族传统文明的盲
目维护认识。
这个节日有些当地还在过,有的保管得
还很好,我们民间还保管了良多器械,我们不要盲目
地丢弃传统文明,我们应该回过甚往后看一看,看看
我们的传统的器械,特殊是那些优异的传统文明。
至
少经过传统文明应该晓得我们的长辈、祖先是怎样考
虑的,在每一阶段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涯,这种社会恰
是开展到我们今日的社会,它又有一些什么新的转变
和开展。
三、参考文献
1、王晓敏.浅谈中国的西方节日热[J].西北民族大
学,2009.
2、肖坤冰.试论文化重建时代的“西俗东渐"的原因及其影
响[J].燕山大学学报,2009(10).
3、李丽敏.论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回归[J].鸡西
大学学报,2009,9(4).
4、李信.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
社,2003.
5、陈建胜.传统节日之淡化与中国社会之转型[J].理论
界THEORY HORIZON ,2007(9).
6、金升霞.略谈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冲击[J].长江大
学学报社科版2005(12):28-30
7、黄佳明. 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困境及其出路[D].湖南师
范大学,2010:179—180
8、赵美玲,赵以保.对“洋节”热的思考[J].当代社科视
野,2008(6).
(指导老师:杨春玲)附录1: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
1.你的年龄:(限选一项)
A.12周岁以下
B.12周岁以上
2.你的性别
A.女
B.男
3.你的身份是
A.小学生
B.中学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及从业尚未成家
E.成家立业者
第二部分对传统节日以及重大节日的了解
1.你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A.喜欢
B.不喜欢
2.你能讲出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故事吗?
A.能讲不少,而且讲的基本正确。
B.能讲一些,但不太正确。
C.知道一些,但不太会讲。
D.没听过,也不会讲
3.您对传统节日的所在日期:
A.能够确切掌握日期。
B.大体能够掌握具体日期。
C.掌握不了,因为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或节气来安排的。
4.去年春节你同家人一起过吗?
A.是
B.不是
5.端午节代表性风俗是什么?
A.团年饭
B.扫墓
C.赛龙舟
D.吃月饼
第三部分你对过中国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的看法
1.过节就是走亲访友,没什么新意。
A.是
B.不是
2.你认为过传统节日或重大节日应该改变新的方式吗?
A.是
B.不是
3.传统节日单一死板,洋节可以尽情疯玩。
A.是
B.不是
4.中秋节、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会消失吗?
A.会
B.不会
C.不一定,持怀疑态度
5.在现代社会,您认为如今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注:可多
选):
A.理性价值(如历史文化价值、社会学价值、人类学价值等)
B.情感功能(如传统节日增进和家人亲人、已逝亲人的一种
感情纽带)
C.娱乐功能(朋友聚会、旅游)
D.休假调整功能
E.社交功能(办事送礼、社会交往的需要)
第四部分你对洋节的看法
1.您对西方的一些节日,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
平安夜、圣诞节、复活节()
A.都了解
B.部分了解
C.都不了解
2.你能讲出一些洋节的来历、风俗故事吗?
A.能讲不少,而且基本正确。
B.能讲一些,但不太正确。
C.知道一些,但不太会讲。
D.没听过,也不会讲。
3.你是抱着什么心态过洋节的呢?
A.洋节比传统节日刺激。
B.随波逐流,大家过就跟着过。
C.对部分节日有宗教信仰(例如:基督教和天主教过圣诞
节),所以才过。
4.2010年中国春节和西方的情人节“撞车”,您是:
A.毫无疑问,中国的春节要优先过。
事实上春节的气氛和重
要性也盖过了情人节。
B.虽然是中国春节优先过。
但我更希望过情人节。
C.无所谓。
5.您如何看待当前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洋节日?
A.正常,全球化的表现,应当顺其自然。
B.不正常,应当加以抵制。
C.应当辩证来看,既顺应又引导。
D.没看法。
第五部分如何保护传统节日
1.您是否支持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A.支持并持乐观态度,觉得传统文化一定能得到弘扬。
B.支持但持悲观态度,觉得传统节日和现代生活是相脱节的。
C.不支持,原因很多。
D.无所谓,顺其自然。
E.无所谓,漠不关心
2.您认为国家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否产生
了积极后果?
A.积极效果已非常明显,拉动内需、促进民生、推动经济社
会的繁荣和发展。
B.积极效果不明显。
C.消极效果大于积极效果。
对环境、城市交通、社会资源造
成影响和浪费。
3.我们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公共性和娱乐性确实不强。
如果对现
在传统节日进行改造(类似把重阳节和全国爱老日结合起来),您是持什么态度的:
A.支持,这样很好,丰富了传统节日的现代内涵,能取得很
好的效果。
B.不好,没有原滋原味的传统节日的特色和内容了,都是过
新的节日内容了。
C.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