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育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育理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相互统一的。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主导着学,学离开教。

教是为了学,而且依靠学。

学要靠教的指导,而且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统一的规律,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积极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本文拟就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作些浅谈。

一、学生主体现代教育的特征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中、活动中养成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和能力。

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相对,这叫学生主体观。

学生主体观就是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精神实质。

1 / 7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深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

主体性强的人,就是自觉能动性强的人,在客体面前有主动和自由的人。

这一观点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教育教学过程,根本上说是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这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

反映是学生的反映,思维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学生的活动。

满堂灌之所以为素质教育所不取,就在于它取消了学生能动地、自主地思考、探索、参与的资格。

一句话,它取消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资格。

从不参与就不是主体的角度说,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一位学生心不在焉,那么教学对于他就是名存实亡的东西。

所以主体观认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要确保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主要是:

①引而不发原则。

《学记》上说: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动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让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替他得出结论。

②总体性原则。

---------------------------------------------------------------最新资料推荐------------------------------------------------------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从参与过程看,由身入,到心入,到神入。

引而不发原则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主体观的基础;总体性原则突出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是主体观的核心。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无具体的学习活动。

具体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的学习实践。

实践出真知,活动出成绩。

只有具体活动,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的讲解可多可少,但学生的活动不可或缺。

二、教师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个主体是在老师的主导之下存在的;落实学生主体的关键是学生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是在老师的指挥之下进行的。

学生活动了没有,活动得效果如何,责任在教师。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动。

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师的作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再加上导学了。

老师是统帅、是指挥;学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谁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就不懂了,谁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学,学生就懂了。

3 / 7

因为:

你讲,跟难分辨他听没听,懂没懂,可是你让他自己学,然后回答,要做出来,这样一来就不容易产生差生了;过去上课,学生只负责听,听的效果如何,多数要等到单元或是期中考试时才能看出来,有的问题会一天天积累。

现在则是课上的事情课上做,效率高了,效果好了,课后就不需要沉重的作业负担。

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也是知识传授的规律决定的。

知识不是实物,知识的传授不像实物的传授那样是一种简单交接。

知识的实质是经验。

它必须经过个人的体验、加工、建构,将外在的知识(社会公有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个人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讲懂的知识不是真懂,只有自己悟出的道理才是真懂。

换句话说,老师只能讲懂,但不能讲会。

如何教学生动?一曰发动;二曰组织;三曰指导;四曰调控;五曰点拨。

1、发动。

即动员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发动的方式多种多样:

利用演讲,从情绪上调动学生;利用设疑,让学生进入愤诽

---------------------------------------------------------------最新资料推荐------------------------------------------------------ 状态;利用音乐、图像等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铺垫讲授,使学生接近问题等。

在这些不同的发动方式中,演讲是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方式了。

只要有学生活动,就需要演讲鼓动。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学生没有活动意识,当然也没有活动欲望,所以当然动不起来不愿动、不想动。

不懂发动的老师,学生必然缺乏激情,课堂必然缺乏活力,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2、组织。

即进行组织教学。

一是管理性组织,即指导、监督、惩罚、限定、奖励、操纵、安排、协调、维护等;目的在于促成课堂良好堂纪律和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是指导性组织,即组织学生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目的在于组织和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要细致、周到。

课堂组织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无组织意识,组组织行为。

如走上讲台就讲,铃声一落就走;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听

5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