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

由此而产生学生知识静化、思维滞化、能力弱化的现象,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确立了崭新的理念,在课程目标上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数学学习的内容强调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的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考虑和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教材“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新教材从以往单纯规定和建议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想,那就是主体性教学思想和反思性教学思想。

以此为指导,教师应该运用现我就从以下四方面来具体说明:一、造成教学困惑的原因1、家庭方面,在当前的农村中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学生,一种情况是他们的父母大都为经济在外奔波,更本就顾不上家中的儿女,在他们的眼中,只要给了足够的钱给子女,就是对他们的最好的教育,他们根本不知道家中的子女的在校情况,或者是到校没有。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关系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关系

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及关系目前,社会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这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对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同的看法。

有些理论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人就此观点,谈点自己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方共同进行的一种双边活动。

就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体系,形成技能和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有四个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知识体系,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学方法、形式、教学艺术的运用以及一些现代教学设备器材的运用。

教学的这四个基本因素,构成了教育活动纷繁复杂的关系,其中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中,就整个教学活动来看,教师无疑是实践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

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他要改变的对象,要使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少到知之多,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进一步发展。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由无知到有知到知之多,关键还是要靠自己,教师只是中介,是传递者,是其认识事物的手段中的主要成分。

我认为在教学中师生都是活动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没有师生的参与,就构不成教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主要方面。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指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要求,他使学生的身心朝着一定的社会或时代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老师是启蒙者、是组织者、是领导者,他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面、学习方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正确的教育,可以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教学中,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地把知识技能掌握,并使身心得到发展,教师只有将所教的内容转换成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自学性、自主性、能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和发挥学⽣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和发挥学⽣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1.我认为要突出学⽣的主体作⽤,但⼜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

发挥学⽣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的发挥。

(1)学⽣主体⾃主活动缺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较注重⾃⼰的主体作⽤,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是在教师主体作⽤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的⾃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

笔者对过去的课进⾏总结时发现,学⽣在课堂中的语⾔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学⽣⾃⼰提出问题的⾮常少。

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的语⾔交往⾏为基本上只是⼀个“听从师命”的过程,学⽣缺乏⾃主性活动。

(2)学⽣主体之间交往缺乏。

课堂中的交往对学⽣的成长⾄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的交流,⽽教师与学⽣个体、学⽣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氛缺乏。

传统课堂⾥往往是“教师指挥⼀切”、“听教师讲解、看教师⽰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在传统课堂⾥有的学⽣与⽼师缺乏交流,有的学⽣认为⽼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的个性发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了类似⼯业⽣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

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

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格格不⼊的。

2.学⽣的主体性关键⼀点是课堂上学⽣是否活跃.好的课堂氛围的最⼤特点应该是和谐,课堂⽓氛活跃有显性和隐性的表现,显性表现为课堂上学⽣发⾔积极,互动良好,隐性表现为学⽣⼼情愉快,思维活跃。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摘要】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的主导性能够有效地规划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而学生的主体性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习更加主动和有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和任务来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鼓励他们思考和表达看法。

教师要注重平衡自己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潜能,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信和支持,引导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只有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的核心在于平衡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让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成效。

【关键词】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育教学、发挥作用、平衡、潜能、综合素质、教学效果。

1. 引言1.1 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知识的传递者和整合者。

教师的主导性影响着教学过程的效果和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教师的主导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秩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序学习,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师的主导性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师的主导性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

教师的主导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术水平。

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在教学中正确发挥主导性,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

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

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主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和引导作用,主要负责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而学生主体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的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教师主导的必要性、学生主体的意义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主导的必要性教师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其次,教师主导可以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此外,教师主导还可以提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支持,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主体的意义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首先,学生主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学生主体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此外,学生主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需要进行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既保证教学的效果,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教学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主导可以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提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支持;学生主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相互统一的。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主导着学,学离开教。

教是为了学,而且依靠学。

学要靠教的指导,而且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统一的规律,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积极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本文拟就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作些浅谈。

一、学生主体现代教育的特征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中、活动中养成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和能力。

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相对,这叫“学生主体观”。

学生主体观就是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精神实质。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深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

主体性强的人,就是自觉能动性强的人,在客体面前有主动和自由的人。

这一观点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教育教学过程,根本上说是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这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

反映是学生的反映,思维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学生的活动。

满堂灌之所以为素质教育所不取,就在于它取消了学生能动地、自主地思考、探索、参与的资格。

一句话,它取消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资格。

从不参与就不是主体的角度说,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一位学生心不在焉,那么教学对于他就是名存实亡的东西。

所以主体观认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要确保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主要是:①“引而不发”原则。

《学记》上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动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让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替他得出结论。

②总体性原则。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从参与过程看,由身入,到心入,到神入。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心得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心得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心得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感受到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认识,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高效益,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谈谈初浅的看法:一、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协调一致。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统一,教与学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让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与学他们存在于同一个过程中。

教与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

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管理、调节和指导作用,才能真正了解科学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认知规律;而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调节,也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奏效。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顺利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

而教师的善教也正是这一条件的具体体现。

良好的整体素质又是作为一个善教者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的价值内存。

因此,教师的良好素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

教师善教的“势能”是于自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得以储备的。

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能”也是随着这种势能的增加而增大。

高素质的教师都会注重对教材和对学生的研究、把握,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较新的视点突破。

因此,他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更可以说是沟通教材与学生的媒体,使学习的主客体的知识、文化的内存被充分地激活。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摘要】本文探讨了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要性。

教师主导性在引领教学方向、提供知识引导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学生主体性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而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才能实现教学的最大效益。

合理平衡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合作共赢、教学模式、平衡、重要性。

1. 引言1.1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负责设计课程、引导学习、评估学生等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知识体系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学生主体性则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结合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个性化发展。

只有合理平衡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探讨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都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本文将分析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讨论如何正确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探索教师和学生如何合作共赢的教学模式。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在教学中的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中如何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摘要:教学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

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

正确把握两者间的关系,才能更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主导主体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交互过程。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使二者和谐统一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紧紧围绕“导什么? 如何导”进行,并据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教与学的关系才能和谐,语文课的素质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一、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是教学任务的领导者,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围绕哪些内容来引导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1、制定目标素质教育是以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确立每一课教学目标,既要有微观的眼光,更需宏观的观点。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认知能力、学习情趣、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那么,教师的“导”,与思维训练、创造训练、心理品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都要注意渗透。

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语教学目标中,包括全面完整的认知体系,一般的学科能力,还有兴趣,态度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教师制定目标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既要传授知识,提高学习技能,打好文化基础,又要发展学生智能,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创造性,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

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2、传授学法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前提,教师的教法来自学生的学法,教师的教要符合学生学的规律,主导作用要为促进学生主体作用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五篇范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五篇范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五篇范文]第一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是密切联系的,应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③防止忽视学生积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更多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内容请咨询勤思考研在线老师!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门学科,勤思考研特地从以下三个方面为您提供梳理和分析,旨在帮助大家更快的提高成绩。

第二篇:关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关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有感郑州市金水区第一中学常振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然而,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看到有些教师上体育课时,先带领学生跑一跑,做做操,接着集中讲解一下所学内容,就进入学生自由学练阶段,并在自主学练阶段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美其名曰:这样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果学生不但基本技术没有掌握好,所谓的“创新”也只是在低水平、幼稚化阶段徘徊。

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以外,对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认识不清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对二者的关系认识不清,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被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得不到保证,对学生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及时正确掌握没有好处,对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非常不利。

回顾本次活动,宋尽贤主任在谈到一节好的体育课的评价标准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构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班云南进修站学科名称:教育学作答题目: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员姓名:张春芳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

“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也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

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这一教学观点就被大家所提出。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又要如何去对待学生。

这些就成为了这一观点所追求的成果。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我国的教学中历来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过去的教师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支配和控制方面,“以教师为中心”,提倡“师道尊严”,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学生没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和练习。

新课程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帮助、指导和点拨等方面,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学习。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手段,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运动素材的再创造,都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

二、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点1.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同于“生活主体”。

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可以是购物主体,饮食主体,娱乐主体,可以被视为“顾客”或“上帝”;而作为学习主体,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事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等等。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活动;传授效果和学习成果取决于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发挥是否成功与学生主体性角色是否得到体现。

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呢?怎样体现学生主体性呢?一、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一是精准的编导认真备好课程。

教师要对教材体系进行认真的梳理,对知识体系进行认真的编导,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精准地将教材内容转换成教学内容,教师要成为合格的导演。

认真备好学生。

教师有必要在备课时备好学生。

让学生在成功的回答和失败的回答中掌握知识。

认真补好短板。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结果中发现问题,及时地给学生们补好漏洞和短板。

二是正确地引导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要学习的目标、学习的重难点、学习的方法和思维的方式,抓住教与学的牛鼻子。

引导学生学习要有一定技巧。

可先给学生营造学习的基调和氛围,保证一定的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预加一定的任务,如学习目标清单;还可以互动式引导,师与生交互过程中引出知识内容。

三是科学地指导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概念的正确理解、公式条件的正确梳理、关系的正确表达、结果的正确表示,都应该科学地指导学生。

对学科后进生,给予较具体的指导或者方向引导;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点拨及大方向的指引。

四是成功的疏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梳理,要对知识的衔接进行梳理,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对技能技巧进行梳理。

使学生学习更具有条理性。

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知识突然出现断层,出现新知识学习障碍,这就需要对新旧知识的疏通引导,连贯导通新旧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控好课堂,教育学生自律和他律,疏导学生,调适情绪。

五是严格的督导一是课堂纪律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中,二是学生的学习也在教师的督导之下。

使学生学习不至于失去方向,失去目标。

督导学生学习的任务是否是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督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有没有进入状态,那么教师严格地督导,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

谈谈在课堂上怎样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谈谈在课堂上怎样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请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在课堂‎上怎样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要求:500字以‎上要有具体教‎学实例如何才能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取得‎最佳的效果‎是教学准备‎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上课上‎得得心应手‎,学生要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才‎能好起来。

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们往往‎热衷于采取‎“填鸭式”教学,形成了一个‎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地位,学生就不能‎学得轻松愉‎快,课堂上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课堂‎上既要有老‎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忘记‎学生的课堂‎主体。

以下是我的‎教学实例:一、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导入课程‎每一节课有‎一个成功的‎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而导入课程‎最好能以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开始‎。

如:本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的导入。

我们可以提‎问学生然后从日本‎地震的新闻‎开始讲起关‎于日本的知‎识,如日本是个近来‎注意到什么‎重大的新闻‎。

‎地震多发的‎国家,日本的资源‎和日本的工‎业在这次地‎震后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等。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上需要‎有充分的师‎生互动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积极‎主动寻求答‎案,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各种问‎题,再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为不同的‎等次,提问学生让‎学生主动寻‎求答案。

问题可以分‎为“基础问题”、“提高问题”、“拓展问题”三种等次。

“基础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很容易在‎课本上找到‎,这种问题可‎以提高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信‎心。

浅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一篇:浅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浅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

”这是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时刻尊重的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任由学生自己学习,而是要求教师以春雨润物之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画龙点睛之笔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

教师学法指导的好,学生掌握学法,其主体性就发挥的好,在学习活动中就表现的积极主动。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课标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

所以,我在课堂上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努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就应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目标。

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用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设计,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各抒己见,说自己的话。

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提问题。

譬如,我在教学《奇怪的大石头》时,就站在学生的角度问“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学生的回答很积极,也很精彩,“李四光爷爷,你真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我要向你学习!”“李四光爷爷,我感受到了你执着,我也要向你学习,做一个执着的人。

”另外,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建设性。

可问一些“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明白的?”这一类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

如何落实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落实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落实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几年来,我国大面积、全方位的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探讨并尝试着多种教学模式。

但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我觉得都应摆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位置,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尤为重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1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1.1 设计问题恰当到位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

宁鸿彬先生在教读王愿坚的小说《七根火柴》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假如你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位解说员,现在博物馆的展台上放着一个党证,里面并排摆着六根火柴,你应该如何为参观者解说?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读后跃跃欲试。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诱发了同学们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讲述,同学们较主动地把握了课文的内容,较自然地锻炼了说的能力,给同学们留下了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这种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在乐中学,在趣中学的做法,体现了语文教学的风范,使我们体会出了如此导向的妙处。

1.2 了解学生、驾驭学生,全方位进行语文能力训练是重点。

若要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落到阅读教学的实处,首先教师应清楚教师为了学而存在,并为学服务,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针对能否引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言的。

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学生学习不主动,那就说明教师没起到主导作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强,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越大,学习效果越好。

学生学的主动性是构成教师主导作用的主要任务、内容和衡量标志。

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成了教师有成效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手段,其次才是操作。

魏书生先生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

他说:“我在教学过程中最注重研究人的大脑,因为大脑就像是汽车的方向盘,方向盘把好了,汽车就不会走错路。

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

3、能动性 学生的能动性主要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 来的一种自觉、积极和主动的特征。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 积极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本质特性。这一本 质特征在各种形式的认知中体现出来,学生的认知也不例 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作为 能动的认知的主体,他不是像一面镜子似的直接地反映客 观事物,也不像录像机那样,机械地把教师讲的或外界的 信息录取和储存下来,而是经过自己头脑的认识加工,结 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把外在的知识、信息、要求、影响等 等,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形成为主体的认知、经验和行为 品德。
2、教师应该还是一个组织者 教育教学中,教师担任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 组织者,组织学生如何理解教材,组织学生如何有序地学 习,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的各种 活动,当同学们把自己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整理成文,并得 出自己观点时,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同学们创设、营造和维 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及时延伸学生们的 学习热情,组织各种交流活动,比如:讨论会,答辩会, 辩论会。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组 织好学生共同探讨,研究。随着交流的深入,组织好学生 不断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求同存异达 成共识。
2、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而忽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自己学习内容,自己组织交流,教师则 在做旁观者,任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 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 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就会使他们的 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停滞不前。如果课堂缺乏教 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和低效。 所以,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 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如何处理地理课堂教学中教 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地位过分突出

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苏晓燕【摘要】“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清晰度和学习过程动力的强弱。

“教师的主导性”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也就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这一教学观点就被大家所提出。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又要如何去对待学生。

这些就成为了这一观点所追求的成果。

一、正确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我国的教学中历来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过去的教师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支配和控制方面,“以教师为中心”,提倡“师道尊严”,教师支配和控制学生的学习,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学生没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只是机械地进行模仿和练习。

新课程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帮助、指导和点拨等方面,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进行学习。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手段,运动经验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和运动素材的再创造,都先于学生和优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持和主导作用。

二、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点1.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同于“生活主体”。

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学生可以是购物主体,饮食主体,娱乐主体,可以被视为“顾客”或“上帝”;而作为学习主体,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事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等等。

在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但不是一味的迎合和迁就,学生不能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学老师就不教。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教师的主导性体现了教学的导向和组织,而学生主体性则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能够促进教学的高效进行,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和有效。

我们来探讨一下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和组织者,应该具备较强的主导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学生指引知识的方向,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教师还应该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资源,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师还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灵活应对,保持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主导性,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教师的主导性并不意味着教师独自主宰整个教学过程,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相应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决定权。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教学更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

我们来谈谈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学生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学生还应该学会自主学习,善于自我管理,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习的有效进行。

学生主体性并不意味着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积极响应教师的引导,根据教师的要求和学习目标,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动性。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刍议教学中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其中教师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多元化,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发挥主导性,结合学生主体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就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发挥主导性,结合学生主体性进行刍议。

首先,教师的主导性必不可少。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性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灵活地掌握教学进度,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测和改进。

因此,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也需要与学生主体性结合起来。

学生主体性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研究、实践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心并指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教与学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

教是指老师及其教的系统活动,学是指学生及其学的系统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密不可分的整体。

教师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学,是每一位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一,恰当而精心的组织教学过程教师应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实际,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每一章、每一节的要点、难点,对自己所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要反复推敲每节课中的每一句话,从而使课堂中语言精练,有条理。

上课前要布置学生先预习,设计好预习应弄清的问题或是应达到本节课的目标,对上课时的课堂结构、内容安排、时间安排、学生自学安排,是教师讲,还是学生练习;多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等等都应做到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好“导',也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大刺激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

兴趣孕育希望,兴趣滋生动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才能调动起来,关键还在于教师的“导”。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就是说,在教学中若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不能搞好教学的,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特色教法,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方式,创设巧妙的问题情景与和谐的教学氛围。

还要变换教学手段,变换活动形式。

如:讲故事、搞竞赛、做游戏等等形式或诱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思想障碍。

第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在教育中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让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在低年级教学中,每节课教完知识后,都要让学生总结: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即总结了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1.我认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

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

笔者对过去的课进行总结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非常少。

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交往行为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从师命”的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

课堂中的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

传统课堂里往往是“教师指挥一切”、“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
在传统课堂里有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用了类似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生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

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生。

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2.学生的主体性关键一点是课堂上学生是否活跃.
好的课堂氛围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有显性和隐性的表现,显性表现为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互动良好,隐性表现为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

新课程实验至今,从表面看我们许多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出许多问题,表面上看有问有答,你来我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教学并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其实学生只有回答问题的义务,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模式、计划和步骤去学习,学生只是完全在教师“导引”下围着我们转的陀螺而已,教学过程的主角还是教师,学生充其量是“配角”,就是参与课堂教育也总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尖子”,其它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因此,看似热闹的课,其实与学生何干?就学生思维而言,整个课堂是“一潭死水”。

课堂上学生阅读文本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很少,分析、品味的过程缺乏,致使学生思维不活跃,不敢主动发问,也就不可能有发现,事实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能得到调动
3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而教师能否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持怎样的学生观,采取怎样的方式。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占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

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

正确的学生观是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又要把学生看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

教师教育方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模式,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在认知、情绪、自我评价等多方面的发展。

放任型的教师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没有必要多过问,课堂上我讲我的,学生听不听无所谓。

权威型教师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
受者。

只有民主型教师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他们的人格与才能,经常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并可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因此教师应当尽量想民主型教师靠拢。

4、要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及其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有用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在教育上,虽有相对的统一要求,但个体的差异及其发展则是绝对的。

过去,我们过多强调统一性,而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的少。

课堂教学决不是消除差异性,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条件,促进其更好地有选择地发展。

所以要把上述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职责就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份,而不是扼杀和毁灭。

5、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与主导性.
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定向、内容、方式、方法及结果的评价,都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只有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纳入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抓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现代教学目标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而且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发展能力和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

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思想教育的渗透,都是在学生主体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教学目标,不能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排除在外。

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不能只是把知识“展示”、“告诉”给学生的“流程”,应设计学生如何主动地学的程序。

在设计方案中应体现: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可能出现的困惑以及教师可能提供的帮助与策略。

课堂教学想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部和学生商量着进行。

通过商量,把教师的正确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要求,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