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新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主体。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和创新。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授。

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将自己视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潜力。

例如,在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不停地讲,学生安静地听,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来。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以友善、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是错误的观点,也应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其纠正,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

比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倾听他们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兴趣,比如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以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数学在建筑设计、金融投资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数学并非仅仅是枯燥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的工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着直接影响。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验、思考来寻找答案;合作式学习则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项目式学习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

这些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德育工作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

浅谈德育工作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

浅谈德育工作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作用内容提要:“只有抓好人的成长,才能使人成才;只有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各项工作才能因势而起”。

新时代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将从满足道德要求、培养道德情感、重视道德修养、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阐述在德育过程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是非常必要的,就教育结果来看也是很有效的。

关键词:德育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正文:多年来,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上,我们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展。

学生受到来自多方面不应有的限制和束缚,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在德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不注重积极疏导并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将批评与惩罚作为常用的教育手段。

其结果,我们所培养的人常常表现为处在被人支配的地位,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教育;常常表现出缺乏进取精神、害怕困难和回避矛盾,缺少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等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盲目从众,不善于独立思考,追求循规蹈矩,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德育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到“学生自觉”仅靠一味要求学生形式的德育,效果有限。

要将德育变成学生自觉自愿去做的事,变空泛的德育口号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和情感体验。

要“面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不看成绩看成长”。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即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去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

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摘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定开放性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共同探讨问题。

开展个性化学习任务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措施,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主体性,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开放性氛围、学生参与讨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任务。

1. 引言1.1 引言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在教学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品德素养。

本文将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探讨。

设定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会感到自由和舒适,更容易展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安排一些讨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倡导学生参与讨论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流观点,思维得到碰撞和启发,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成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开展个性化学习任务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以上几点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设定开放性的课堂氛围,倡导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个性化学习任务等多种途径。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定稿)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定稿)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定稿)第一篇: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现代教学理论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并非易事,其中既有教学思想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艺术方面的问题。

本文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要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根据小学语文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的,我比较注意把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动口、动脑、动手,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由浅入深、及时点拨、渗透总结,通过学生的掌握,让学生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以阅读教学为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有意识地改变“学生跟着老师阅读”的做法,课前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及用什么方法去学,学生明确了“主攻”方向,在阅读过程中就能积极主动地进击并一步步逼近“目标”。

三、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改进教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教学主体服务,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教法,以自己的善教为学生善学树立榜样。

同时,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以便通过师生的共同劳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注意吸引每一个学生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努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完每篇课文我总要问“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分析不完善的地方,启发学生自己补充。

对于有些内容,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争论,从而形成师生协作、共同探索的局面。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需要教师付出不懈的努力,我认为只要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法律常识、社会发展常识、基本国情教育的一门社会学科。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必须改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与学生交流、鼓励和尊重学生,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一、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老师看作教学主体,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中心,教师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学生被动地听,所以“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使得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学甚至上课睡觉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这种现状,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在课堂上,教师应从“中心”位置“退居二线”,成为“幕后策划者”和“引导者”。

当好一名“导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

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乐于参与,提高其求知欲。

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点燃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讲《珍爱生命》一课时,采用案例法和配乐朗诵法,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不爱惜生命给自己、家人、社会带来的伤害和负担的实例,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重要。

之后,让学生有感情的配乐朗读《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使学生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个高尚的人哪怕生命最后一分钟也能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虽死犹生,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做权利、义务的主人。

我还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表演法、竞赛法、生活实践法等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营造和谐课堂,让学生感受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和谐课堂的基础。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探讨了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各类合适的参与机会,以及建立有效的教师学生互动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兴趣、创造力、自主学习、参与机会、教师学生互动1.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主动创造的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参与机会和建立教师学生互动等方面,介绍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基础。

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

这可以通过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团队项目,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4. 提供参与机会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有机会得到实现。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参与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教学决策和管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

5. 建立教师学生互动教师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提升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提升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提升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一、引言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德育工作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德育工作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升德育效果。

二、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指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主动性。

这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接受德育教育,而且还需要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通过自我实践和自我反思,形成和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提升学生德育主体地位的方法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在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德育课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德育课程的制定、评价和改进中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德育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具体做法:(1)设计开放性的德育课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需求,设计开放性的德育课程,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其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德育课程的制定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德育课程的需求和意见,并将其纳入到课程的制定和改进中去。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德育课程的评价,让他们从评价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这些教学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德育知识。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德育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责任和义务。

(5)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应该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去,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和发展。

德育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新教育资料

德育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新教育资料

xx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与灵魂,新课程下的德育是要以学生的发展核心,着眼于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德育,德育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力求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负责讲、学生被动听的现象,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主体参与模式下的德育课堂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是指人们主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主动认识与完善自身人格的心理倾向及其行为表现,它包括人在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中所发挥的主动性、责任心、积极进取的意志、探索与创造的锐气等等。

我们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学生养成勤以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内心树立起学习的主人公意识,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自身出发,真正做到热爱学习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如何才能够把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是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所肩负的使命。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自主能力,张扬独特个性,而这其中,我们教师所需要的是突破传统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三.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课堂是主体性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工作的实现离不开课堂,在不同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会有很大差别。

良好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内容摘要】随着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呼唤要给学生“空间”和“自由”,要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得出以下几点看法:1、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2、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3、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高学习自主性。

4、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关键词】主体性发挥思想品德教学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学”为主,教学缺乏灵活性,学生较为被动,因此,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

那么,怎样才能使一堂思想品德课“活”起来呢?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可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才可能全面实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而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主要决定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和水平。

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营造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在想想、议议、辨辨、评评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是事物和现象各个部分的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心理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切真挚的师生情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为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所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教师应给他们自我纠正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错误,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而不要随意打断、急于纠正,更不要挖苦、讽刺和嘲笑。

即便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能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只要有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用“你的回答很有道理、很独特”;“你很聪明”;“你的潜力很大,将来很有希望,一定要把它挖掘出来”;“谢谢你的参与”之类的话予以鼓励,教师由衷地高兴加之欣赏的表情会使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新教育文档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新教育文档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新教育文档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我认为要想能把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来,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二、创造条件,为学生发挥主体性提供机会;三、改革传教式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建立良好师生情感,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及创新思维能力。

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成效,就必须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以往以教师为核心的观念,确立“学生主体”观念。

改革以往以教师讲为主的单向形式和封闭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其主体作用,确立其主体地位,发挥其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和探求者,教师不能完全代替学生来完成任务,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其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自由、平等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建立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这样教学双方才能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究,自由交流。

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和抑制状态,难于有创新的状况,要让学生敢言敢想、敢思敢辩,发表自己的见解、异议甚至是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观点,对于创新的火花,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创造条件,为学生发挥主体性提供机会1、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只有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结构,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才有全员参与的可能性,才便于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成功的经验表明,导课要简洁、明快、巧妙、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主题上来,切忌拖拉或扯远。

浅论中小学德育主体性内涵其发挥策略

浅论中小学德育主体性内涵其发挥策略

浅论中小学德育主体性内涵其发挥策略中小学德育的主体性内涵是指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本身,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德育意识和能力。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中小学德育主体性内涵的发挥策略。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德育主体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

比如,在校内开展德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道德故事,激发学生的德育主题意识;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其次,创设德育主体环境。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机会,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例如,设立学生自我管理小组,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设置德育角落,展示学生的德育成果和优秀事迹,激励学生争做德育表率。

再次,倡导德育主体文化。

通过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让德育成为全校共同关注和参与的义务和责任。

可以在学校定期开展德育主题周活动,邀请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加深对德育的理解和体验;通过举办德育优秀作品展等形式,让学生的德育成果得到认可和肯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主体意识和教育理念对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学校可以加强教师的德育培训和研修,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之,中小学德育主体性内涵的发挥策略是多样的,包括培养学生德育主体意识、创设德育主体环境、倡导德育主体文化,以及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为形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这种新型教育理念中,学生被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主动作用。

那么,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给出建议。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学校应当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会感到更大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其次,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引导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所在。

同时,通过及时的表扬和奖励激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愉悦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权威形象,成为学生的伙伴和引路人,与学生共同合作,共同成长。

此外,学生参与决策、参与管理也是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手段。

学校可以设立学生议事会、学生自治团体等机构,让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向教师和学校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意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总之,要想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激励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学校和教师还要让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决策和管理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1642字】.。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标题:探究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引言: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它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德育的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就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学生主体性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主动积极地承担责任和参与其中的能力。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以下几点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德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而学生的主动性是发展道德情感的关键。

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参与到德育活动中,能够激发他们对道德的热爱和自觉地行为。

2. 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通过参与德育活动,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对于社会和集体的责任,从而培养起他们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行为。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德育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道德知识和积极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主动去获取道德知识,探讨道德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

二、实施学生主体性的策略1.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

教育工作者应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设置场景和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德育中来。

2. 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能够发挥主体性。

通过座谈会、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具体参与到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价中。

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讨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

德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几点思考德育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核心,受到广泛重视。

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其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绩,而且在品德上趋于完美。

但是,传统教育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和主体性培养不够重视,因此德育教育很难做到真正的个性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在德育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这一观点。

一、注重学生自主性关注学生的自主性,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条件。

我们知道,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

如果教师仅仅是一个纯知识的传递者,在课堂上只是不停地灌输知识,而对学生自主思考、发展创造力和其他方面的培养缺少关注,学生在经过长期的学习后很难主动提出问题或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

因此,优秀的德育教育必须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支持他们自我探索的过程,创造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环境。

二、注重学生经验的体验和价值学生的人生经验和课堂经验不同,因此我们只能用课堂教育体验去指导学生这个阶段的人生发展。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知识有强烈的体验和理解,那么大家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更有意义和效果。

自我经历不仅是有价值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课堂中应提倡关注学生自身经验的体验和价值,以此来激发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

三、注重学生生命的探索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非常具有特色和意义的,在传承人类基本价值观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因此现代德育教育必须注重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从自发追求中获得成长。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应该被鼓励去尝试身处各种不同的环境和人群中,去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能够更加尊重自己的人生。

四、注重育人的方法和方式育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方法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只关注某些具体的行为,忽略了学生个体的价值,而不顾及他们个人的特点。

因此,在育人中应注重个性化发展,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应被针对性地发展和支持。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多年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与感悟。

一、组织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

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

这样在编、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二、指导学生小组辩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

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中学德育教育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学德育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德育教育不只是道德、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是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康成长的关键。

要想实现中学德育教育的目标,关键是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实现自我成长与自我管理。

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中学德育教育。

一、创设富有启发性的德育激励机制学生因为内在动力而乐于创新和成长,因此,可以通过创新和富有激励的通道来奖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加强中学德育教育。

比如,为学生提供展示优秀行为的舞台,创造一些类似爱心榜、荣誉榜、先锋榜等活动,让学生有成就感,推进学生内在积极性的启迪和发挥。

二、完善德育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师生的教育意识学生德育教育远远不能只有在课堂上进行,如果中学希望将德育教育发挥到更加广泛的领域,依然需要培养更多具备教育意识的师生。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集中教育学讲座,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师生的学习和教学意识,从而打造出更加富有教育意识的师生体系。

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学德育教育不光指道德教育,更需要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素质不止是思考能力、行动能力,更包括情感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感性品质、情感与态度,以及对个人成长的贡献,有意识地补充具体知识的力度上做文章,以充分发挥德育教育更广泛、更有所建树的作用。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心理教育工作人员开展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减少不好的情绪,充分释放个人潜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心理状态。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需要教师在德育教育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中学德育教育的师生发挥作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渠道,进而建立基于互信的师生关系,从而保证德育教育的高效推广。

总之,一份切实可行的中学德育教育方案不仅需要教育专家的指导,也要获取学生、父母和师生掌握的具体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一、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所谓自主性就是自己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体,不依赖他人,自主地做自己的判断、主张和行动,其中自主性中的“自”既是“自己”,也是“自我”,具有自主的意义。

在德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个人的意志、人格和理想,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利。

他们的道德认识的发展、道德情感的提升、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是受教育者自主生成、自主构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弘扬学生的自主性,是时代发展对学校德育观念提出的新要求。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实现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指导与受教育者的认知、体验、践行的互动;尊崇学生的主体地位、尊崇学生的人格;坚持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本,为发展学生素质服务,为学生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服务。

在德育实践中,一方面教育者应给学生自主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创造情景、表现自己,让学生体验主体角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道德观念教育实践中亲身体验,学会自主地进行思想道德信息的沟通,相互交流学习体会,相互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展示自己,认识他人,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感情从中得到升华。

二、要增强学生的体验性
体验性是指每个学生都作为主体直接地、民主地、主动积极地参与一切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真实体验生活,体验到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尊严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其主体性素质的发展。

现代德育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充分了解德育内容和问题,在既有的社会规范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理性思维,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自主地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丰盛自己的道德情感,培育自己的道德自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道德源于人类协调社会关系和完善自身的需要,它产生于实践,且只能通过实践产生。

学校培养学生的德性也只有通过具有道德意义的详尽的实践活动
才能实现,德育本质上就是通过活动造就主体的过程。

在德育中,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形成道德能力,仅靠课堂上道德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能实现的,更多的是通过生活中道德活动的实际参与,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显露深刻地体验道德情感,进行道德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认同感,将道德规范内化于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和道德价值体系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养成道德习惯,形成相应的行为方式,促进个体健全人格的养成。

体验是生命存在的直接形式。

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实现道德内化,其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学生心灵的体悟、情感的激发、生命之间的交流。

只有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三、变封闭性为开放性
未成年人的成长不仅仅是在学校,他们时刻在受着家庭的熏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再者,学校本身不能也不可能承担起教育未成年人的全部责任。

学校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影响是无限的,孩子的成长是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内的整个大社会大环境的事情。

随着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学校教育日益从封闭走向开放,学校必须重新认识家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职责,转变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工作制度;学校要注重对社会教育因素和教育资源进行有用的整合和利用,积极面对和发掘社会教育的不利因素。

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微观外环境,家庭在发展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具有严重的作用。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是一个人成长发育、健全人格、情趣培养的严重场所,父母是孩子德育的首要参与者。

他们不仅是孩子的首要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也是孩子终身的教师。

在校外,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博物馆等德育基地。

不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城市、农村、名胜古迹和大型工矿企业,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祖国悠长的历史文化,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

只有将丰盛多彩的活动作为道德建设的主要载体,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他们自身的道德素质才会得到提高。

四、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在德育中,师生之间是“主体间性”的关系。

而主体间性所表明的是主体与主体在积极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交互主体为中心、为特征的调和一致性。

它致力于各个主体之间的互相理解、对话、沟通,以实现认同,达成共识,形成视界融合。

所以,主体间性或主体际性主张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关系而非主体和个体的关系。

这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就有了人性基础,同时也具有了现实可能性,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超越了物性思维的限制而走向了意义建构。

而只有在具有意义的世界里,人的生活才是一种主体间性的生活,也才是一种人的生活。

在主体间性交往中,师生关系不是“我——他”型,而是“我——你”型,主体之间共同分享经验,相互理解,相互交流。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德育,担负着培养现代道德人格、发展现代道德观念、提高现代道德品质的使命。

道德教育必须直面现实的挑战,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走出传统的依赖型、封闭型、一元型的道德教育模式,实现内容、方式和手段的现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