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察传》.讲课讲稿
吕氏春秋察传
第八節呂氏春秋·察傳一題解及版本1 察傳:審察傳聞。
2《呂氏春秋》為戰國末期秦相呂不韋的食客們共同撰寫的一部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
內容駁雜,有儒、道、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
因書中有八覽,後人亦稱此書爲《呂覽》。
《呂氏春秋》有東漢高誘的注,另有清朝人畢沅的《呂氏春秋新校正》,及許維遹的《呂氏春秋集釋》、陳奇猷的《呂氏春秋校釋》可以作為參考。
二主要觀點不要盲目地聽信傳聞,正確的態度是審慎地區分是非正誤。
三文義闡釋第一段:開門見山地提出主要觀點——得言不可以不察。
如果不審察,可能黑白不辨,人狗不分,上當受騙。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
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
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1“得”应作“传”(依王念孙说,见《读书杂志》《吕氏春秋》校本)。
我們認爲這裏作得自可通,不必解作傳,又有人認爲這裏得作聞。
好象缺充分的證據。
2玃:即大猿猴。
課文以大母猴爲釋不當。
3母猴:即狝猴。
比玃小。
4過:作動詞,犯錯誤。
第二段:列舉審察則福,不審察則禍的事例。
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矣。
齊桓公聞管子於鮑叔,楚莊聞孫叔敖於沈尹筮,審之也,故國霸諸侯也。
吳王聞越王勾踐於太宰嚭,智伯聞趙襄子於張武,不審查也,故國亡身死也。
1審:即察。
第三段:指出處理傳聞的方法:言——熟論,人——驗證。
一)舉“夔一足”之例凡聞言必熟論,其於人必驗之以理。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樂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樂傳教於天下,乃令重黎舉夔於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
夔於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
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樂,天地之精也,得失之節也。
故唯聖人為能和,樂之本也。
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1熟,深透。
論:调查。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乃論宫中有婦人而嫁之。
《吕氏春秋·察传》
視:近看,引申出“視察”義。 望:遠看,引申出“盼望”義。 觀:有目的地看,引申出“欣賞”義。 見:“視”“望”的結果。 睹:“見”的同義詞(但少用)。 看:探望、訪問。
教材第一冊220頁
玃:大母猴。 注意:母猴的性別。“沐猴而冠”。
大過 過,犯錯誤。“大過”,犯大錯誤。 課本注釋為“用如動詞”之說,不可取。 注意翻譯時句法成分的轉換。
沈尹茎:与他篇的“沈尹筮”“沈尹蒸”“沈尹巫”等实为一人。
《呂氏春秋·不苟》
沈尹莖遊於郢五年,荊王欲以為令尹,沈尹莖 辭曰:“期思之鄙人有孫叔敖者,聖人也。王必用 之,臣不若也。”荊王於是使人以王輿迎叔敖,以 為令尹,十二年而莊王霸。此沈尹莖之力也。功無 大乎進賢。
《呂氏春秋·不苟》
(文)種止句踐曰:“夫吳太宰嚭貪,可誘以 利,請間行言之。”於是句踐以美女寶器令種間獻 吳太宰嚭。嚭受,乃見大夫種于吳王。種頓首言曰: “原大王赦句踐之罪,盡入其寶器。不幸不赦,句 踐將盡殺其妻子,燔其寶器,悉五千人觸戰,必有 當也。”
復習:“議”“論”之別
“議”著重在得失,所以“議”的結果往往是作出決 定;“論”著重在是非,所以“論”的結果往往是作出判 斷。“議”往往是許多人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換意 見;“論”不一定要有許多人在一起。作為名詞用時, “議”和“論”更有分別:“議”是建議,而“論”是評 論或議論。
來源:課本1066頁:[辨]議,論。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 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 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 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 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之謀也。
《史記·管晏列傳》
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1课《察传》ppt课件
动机不纯
【例1】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 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 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 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 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 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 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察 传
《吕氏春秋》
[思考]
课文所举例子中的错误信息产生的 原因是什么?文章通过不同的事例说 明什么道理呢?
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差之毫厘,谬以 千里
传狗为人
【文本】闻而审,则为福矣;闻 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齐桓公 闻 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 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 智伯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吴王 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 亡身死也。
蒙尘欲除蔽, 须向古人求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 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 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 为所闻,则得之矣。
大象是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它 不害怕任何猛禽巨兽,唯独害怕弱小 的老鼠,因为老鼠能在短时间内钻到 大象耳朵和鼻子里,从内部化解敌人 。大象虽庞大面对自己的敌人都是以 身体的庞大而取胜,但在老鼠身上就 失效很多。当两个极端的东西放一块 时,就会出现势均力敌的现象。最终 谁会取胜,得看智慧。
小篆 小篆
生活事例
法官殴打女律师
4月12日,北京恒清律师事务所律师 崔慧发布声明称,4月2日她在北京通州区法 院办案时,找执行局法官赖秀林,就自己代 理的一个合同纠纷案,要求下达执行裁定书 ,在遭到拒绝后,发生肢体冲突,后遭遇执 行局法官和法警分别两次殴打,致使其双眼 挫伤、面部紫青,肢体多处软组织损伤。 北京同仁医院诊断证明显示,崔慧面 部、眼部、四肢,多发软组织损伤,双眼球 挫伤;头颈部头皮挫伤,头皮下血肿。
2020最新察传PPT 北京版[优质实用版课件]
中心论点:得言不可以不察
分论点1 闻而审,则为福矣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齐桓公、楚庄公 (审 之的效果——正面)
吴王、智伯(不审的 后果——反面)
夔一足:反面否定,以理服人 分论点2:凡闻言必熟 丁氏穿井得一人:正面的解说, 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不要盲从
晋师三豕涉河:进一步印证
总括全文,得出结论,提出审察言辞的标准
对众口传闻的、古书记载的事要仔细加以分 析,辨明正误,不可盲从
艺术特征
观点集中
➢ 具体每一单独的短篇,论题简明集中,结构简洁严谨。 ➢ 一般一篇只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紧扣论题,一脉贯通。
论证简明
➢ 在阐述事理时力求晓畅明白地把道理说清楚。 ➢ 大量采用由浅入深的论证方法,把极深刻抽象的道理表
达得非常浅明、显豁。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语言浅显,多引证历史故事
➢ 文章结构多是先提出论点,简单加以阐述,然后引用史 实、传说、寓言故事为实证。
➢ 故事多取自史实但又加以润色渲染,甚至虚构部分情节, 突出其启发性和趣味性。
➢ 语言方面尽管十分丰富,但总体以明白晓畅为基本特色,
用微笑告诉别人,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强。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孤独是 每个强者必须经历的坎。有时候,坚持了你最不想干的事情之后,会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只有经历人生 的种种磨难,才能悟出人生的价值。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学会坚强,做一只沙漠中永不哭泣的骆驼!一个人没有钱并不一定就穷,但没 有梦想那就穷定了。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炫丽的彩虹,永远都在雨过天晴后。没有人能令你失望,除了你自己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 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能把在面前行走的机会抓住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成功。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 脚也无法到达。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有福之人是那些抱有美好的企盼从而灵魂得到真正满足的人。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 会及时把握机会。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 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 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行动是理想最高贵的表达。你既然认准一条道路,何必去打听要走多久。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不举步, 越不过栅栏;不迈腿,登不上高山。不知道明天干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智者的梦再美,也不如愚人实干的脚印不要让安逸盗取我们的生命力。别人只能给 你指路,而不能帮你走路,自己的人生路,还需要自己走。勤奋可以弥补聪明的不足,但聪明无法弥补懒惰的缺陷。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 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复杂的事情要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 只有那些能耐心把简单事做得完美的人,才能获得做好困难事的本领。生活就像在飙车,越快越刺激,相反,越慢越枯燥无味。人生的含义是什么,是奋 斗。奋斗的动力是什么,是成功。决不能放弃,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放弃。未跌过未识做人,不会哭未算幸运。人生就像赛跑,不在乎你是否第一个到 达终点,而在乎你有没有跑完全程。累了,就要休息,休息好了之后,把所的都忘掉,重新开始!人生苦短,行走在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得失和起落。 人生离不开选择,少不了抉择,但选是累人的,择是费人的。坦然接受生活给你的馈赠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现在很痛苦,等过阵子回头看看,会发 现其实那都不算事。要先把手放开,才抓得住精彩旳未来。可以爱,可以恨,不可以漫不经心。我比别人知道得多,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你若不想 做,会找一个或无数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想一个或无数个办法。见时间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飞过一片时间海,我们也常在爱情里受伤害。1、 只有在开水里,茶叶才能展开生命浓郁的香气。人生就像奔腾的江水,没有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也能做到。不 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逆境中,力挽狂澜使强者更强,随波逐流使弱者更弱。凉风把枫叶吹红,冷言让强者成熟。努力不不一定成 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永远不抱怨,一切靠自己。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 路。社会上要想分出层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竞争,你必须努力,否则结局就是被压在社会的底层。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 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 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赚钱之道很多,但是 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
《吕氏春秋·察传》.ppt课件
6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4
《吕氏春秋》的价值
《吕氏春秋》保留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 说,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 及一些科学知识。
“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司马迁语)
客观地讲,《吕氏春秋》不是一 部哲学著作,但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其中的资料价值。
对,引申为“界限”。
【3】缘:遵循,顺着。
缘木求鱼
34
缘,本指“衣服的滚边”,引申为“沿 着”,再引申为“顺着,遵循”。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2)法者,缘人情而制,非设罪以陷人
也。
(桓宽《盐铁论·刑德》)
【4】以为所闻:以(此)审察听 到的东西。
35
【5】连词“而”的用法小结: (1)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30
【22】穿井:开凿水井。
思考:此处为什么不用“挖井”?
【23】闻之于宋君:
教材认为“闻”是使动用法,不妥。当为被动句。
于: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即“被宋君听到”。
31
【24】使:使用。
【25】若此:像这样。
【26】子夏(前507——?):姓卜,名商, 字子夏。春秋末晋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
5
荆人涉澭
刻舟求剑
引婴投江
6
《吕氏春秋》的注本
1.《吕氏春秋注》(东汉高诱注) 2.《吕氏春秋校正》(清毕沅) 3.《吕氏春秋校释》(近人陈奇猷) 4.《吕氏春秋集释》(近人许维遹) 5.《吕氏春秋译注》(今人张双棣) 6.《吕氏春秋通诠》(今人王晓明)
7
察传
【说明】
本篇选自《吕氏春秋》六论之“慎行论” 的第6篇。文章认为传闻中的事物往往有似是 而非之处,应加以审查、深思和验证,否则会 铸成大错,甚至导致国亡身死。文中多用寓言 故事作为论据,生动有趣。
《察传》知识讲解
3.《吕氏春秋》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司马迁《报任安书》)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前 239年前后),由秦国丞相吕不 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著作,又 名《吕览》。“总晚周诸子之精 英,荟先秦百家之眇义”,是一 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成书年代 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
异人后大喜,说:“异人就像一件
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
出。”
吕不韦于是归家与父亲说:“耕田可获利几倍呢?” 父亲说:“十倍。”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或获利几倍 呢?”父亲说:“百倍。”吕不韦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 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无数。”吕不韦说:“如 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 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2)列风淫雨:
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出处】:“《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 纪》云‘列风淫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炼字》)
【段一】
课文翻译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故狗似玃[jué],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 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1)得言:听到传闻的话。(2)数传:多次辗转相传。(3)玃: 大猴子。(4)所以:……的原因。(5)大过:过,作动词; 大过,犯大错。
(2)吕不韦羡慕荀子等人著书立说,流传 后世,就命令门客将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撰 文献上,最后经过遴选、归类、删定,综合 成书,取名《吕氏春秋》。
编著目的: “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
杂家著作
杂家:儒 道 墨 法 兵 农 纵横 阴阳
《察传》 ppt课件
: 总 结 全 文
情 及 人 之 情 以
察
传
二:分论点一
闻而审为福;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齐桓、楚庄闻而审
,国霸诸侯
必
正反对比
须
吴王、智伯闻而不审 察
,国亡身死
三:分论点二
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夔一足
怎
丁氏“穿井得一人
么
”三豕涉河
察
三、拓展思考
思考问题一:(就本文所论 事例分析)传言失实是怎么 造成的?应该怎样办?
二、课文研析
2.内容解读
【段四】说明传言“多类是而非 ”,必须根据事理人情来进行审 察,才能得其实情,明辨是非, 总结全文。
二、课文研析
2.脉络梳理
一
: 提 出 中 心 论
得 言 不 可 以 不 察
点
二:分论点一
闻而审为福; 闻而不审不若 无闻
三:分论点二
闻言必熟论, 其于人必验之 以理
缘
物
四之
(1)得言:听到传闻的话 (2)数传:多次辗转相传 (3)玃:大猴子
【段一】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 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 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 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4)所以:……的原因 (5)大过:过,作动词;犯大错
二、课文研析
2.内容解读
【段一】亮出中心论点,传闻不 可以不审察,否则就会犯下大错 误。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 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 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 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 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 之。”
——《勾践灭吴》
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
智伯:春秋晋哀公时的权臣,和韩 、赵、魏并称为晋国的四大家。 赵襄子:春秋时晋国的大夫,晋卿 赵衰的后代,世袭为卿。 张武:智伯的家臣,他劝说智伯纠 合韩、魏对抗赵襄子。
《察今》精讲教学课件
以所见知所不见:“所+动词”的固定结构,相当于
名词,即见到的,没 有见到的。
堂下之阴:阴影,影子。指日月的影子。 日月之行:运行。
分析第二段:
• 第一层:指出先王之法是适应当时需 要制定的,“时”变,法也应随之变 革。
• 第二层:指出现在的法令制度也必须 “有要于时”,并以日常生活中的三 件事为喻,论证不能也不必效法古代, 而应在“察今”上下工夫。
《察今》写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任秦国丞相 期间编写的。吕不韦开始任丞相在秦庄 襄王元年(前249),罢相在始皇十年 (前237),正是秦统一全国的前夜。当 时秦的变法已有百年历史,但六国中反 对变法的大有人在。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焚书”,就是由齐人淳于越 提出“师古”引起的。这篇文章就是针 对“师古”的主张写的。目的也是为秦 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
诵读课文,找出各段关键句:
第1段:“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 第2段:“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第3段:“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法
之”, “岂不悲哉”。 第4段:“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夫成功名
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第5段:“时已徙矣,而法不徙”,则难治。 第6段:“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义,即墨守、保守。悖同“背”,背谬。 • 向之寿民:先前;长寿者。即本来可以长
寿的人。 • 因时而化:根据、依照;变化。即根据时
代的变化而变化。 • 是故:因此。 • 非务相反:要求得到、追求。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反,一
定要有所不同。
分析第四段:
• 1、这一段以什么方式来论证的中心论点? (设喻方式,用医病作比喻,讽喻不顾 对象的变化而机械行事的人。)
《吕氏春秋●察今》详细教案
《察今》教案教学目、理解课文“”、“法”、“故”、“表”、“益”等词不同意义法。
试图通过语法分析让学生步掌握几个文言虚字领般文言句式结构意义。
二、理解课文量运比喻寓言故事,从反两方面阐明论点,说理、举例、设喻三好地结合起以及逐层推进引出心论点作。
教学设想、师生结合讲析课文,启发学生思考、练习。
二、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课时教学点:解题,讲析课文1─3段。
教学容步骤:、板书课题:察今《吕氏春秋》二、解题:察今,篇名,《吕氏春秋·慎览》第八篇。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撰。
今本分12纪、8览、5论,共26卷,约20万言。
(以引学生阅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二节:“《吕氏春秋》160篇,……所以部研究先秦学术思想重资料。
”)课文节选《察今》部分,主阐明法令制度应该随着客观形势改变而有所改变;制订法令制度必须明察当今实际。
(以引学生阅读课文“预习提示”第三节:“文章……关系弄清楚。
”)三、讲析课文第1─3段。
1.教师领读课文第1─3段。
2.指名学生参照课文注释串讲第1、2自然段。
明确:“非不贤,其不得而法。
”这句并列复句。
先否定,再肯定,目加强肯定。
第分句主语“先王法”,承省。
“其”,代词,代“”(国君)。
“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心词。
“法”字面省略代“先王法”宾语“”。
“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得而法”,让步转折复句,修辞作欲擒先纵,纵更好地擒。
“虽……犹若……”“即使……还……意思。
“先王所以法,何?”设问句。
“”,结构助词,嵌定语心词间,相当于“”。
“所以”,跟现代汉语法不同,应特别注意。
①“所以……”等于“……原因”、“……缘故”等;②“所以……”等于“……东西”、“……根据”、“……”、“……”等。
这里作“……根据”讲。
“察己则以知人”“则”,连词,表示两事时间相承,相当于“就”。
“以”,跟现代汉语法不同。
“”“以”意思。
“以”,介词,相当于“凭借”,省略代词“”。
“人同耳”“耳”,助词,表示肯定语气,相当于“啊”。
《察传》知识讲解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 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3.《吕氏春秋》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司马迁《报任安书》)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前 239年前后),由秦国丞相吕不 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著作,又 名《吕览》。“总晚周诸子之精 英,荟先秦百家之眇义”,是一 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成书年代 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察传
——《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
教学内容
《吕氏春秋》 背景介绍 课文翻译 课文解析 文言知识积累 艺术特色 拓展知识
《吕氏春秋》
一.主持编纂者吕不韦
1.生平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 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 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6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吕氏春秋》的价值
《吕氏春秋》保留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 说,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 及一些科学知识。
“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司马迁语)
客观地讲,《吕氏春秋》不是一部 哲学著作,但有一定的思想价值,更为 重要的是其中的资料价值。
公元前267年(秦昭王四十年),秦国悼太子死在魏国,运回国 葬在芷阳。公元前265年(昭王四十二年),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 被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 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 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异人,异人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异人 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因为秦赵世仇,秦国多次攻打赵国, 赵国并不礼遇异人。 作为秦王庶出的孙子,不受重视,被打发来赵 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
察传_课件1
乐正夔一足 丁氏穿井得一人 晋师三豕涉河
内容感知:
乐正夔一足: 乐正,官职。夔,人名。 乐正夔一只脚?乐正夔一个足够? 丁氏穿井得一人: 丁家打井挖到一个人? 丁家打井后多出一个人力供使用?
课文思路:
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怎么办) 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
之矣。
文本理解:
分析这三件事情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 导致传播失实? 以上三则材料是否重复?
分析这三件事情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传 播失实? 言语在传播过程中被误解,从而导致传播 失实。分别由于: (1)语言的多义性(歧义)、停顿不同, (2)语境意义不同, (3)字音字形相近的误读误写 三个原因而产生语义理解的差异。
文言字词:
9、正、和:使动用法,使…符合标准,使 …和谐。 10、以通八风:以,连词,来。来调和阴 阳之气。 11、益:更多地。 12、节:该句中的意思是“关键”。古人 很重视音乐,认为音乐的兴废,是一个国 家治乱的关键。
文言字词:
13、以平天下:以,连词,来。平,使动,使 …安定。来使天下安定。 14、夔一足,非一足:前“足”为“足够”, 后“足”为“脚”。 15、溉汲:偏在“汲”,打水。 16、国人道之:国,国都。现汉“国人”指本 国的人。道,议论。
传言易错,除了跟说话者的意图有 关,还跟人们的什么心理相关?
猎奇、从众
第四段文言字词
1、类非而是:类,像;非,错误的;是,正 确的。像错的却是对的。 2、经:《说文》:织也。具体说,“经”指 织物上的纵线。该句中的意思是“界线”。 3、所慎:所+动词,慎重对待的事情。
《吕氏春秋·察传》.
(《墨子·辞过》)
(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8)终南采漆者,节其期限,检其出入, 以防奸细。 (《金史·孛术鲁阿鲁罕传》)
思考:“奸细”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
【19】唯„„为能:只有„„才能(做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 【20】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 【21】溉:通“摡”。洗涤。 汲:打水。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
【18】节:節。竹节。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2)风飘落日长,节变流莺啼。(李白《赠从弟冽》) (3)性敦朴,不拘小节。(《后汉书·虞延传》) (4)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5)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左传·成公十五年》)
【24】使:使用。
【25】若此:像这样。 【26】子夏(前507——?):姓卜,名商, 字子夏。春秋末晋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 【27】史记:记载历史的书。
《史记·周本纪》:“周太史伯阳读史 记曰:‘周亡矣。’张守节正义:‘诸国 皆有史以记事,故曰史记。’”
【28】己亥:干支纪日法。
所谓的“古文”字体,指的是籀文。实 际上,其金文字体也是比较接近的。
【13】五声: 宫 1 商 2 角 (变徵) 徵 3 4 5 羽(变宫) 6 7
【14】八风:
艮 山 东北 炎风 震 雷 东 滔风 巽 风 东南 熏风 离 火 南 巨风 坤 地 西南 兑 泽 西 乾 天 西北 坎 水 北
凄风 飓风 厉风 寒风
【15】正:使„„正。 【16】益:
和:使„„和谐。
察今简洁课件
• 本文讲了三则寓言,各有不同的寓意。荆人袭宋 夜渡澭水故事,讽刺了不顾时间条件的不同而死 守古法的人,旨在说明时间不同了,条件就应有 所变化,做事就应从具体的时间条件出发,而不 能因循守旧。楚人刻舟求剑的故事,讽刺了不顾 地点条件的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旨在说明地点 不同了,条件就应有变化,做事就应当从具体的 地点条件出发,而不能因循守旧。引婴投江中的 故事,讽刺了不顾人的条件不同而死守古法的人, 旨在说明人不同了,条件就应有变化,做事就应 当从具体的人的条件出发,而不能因循守旧。这 三则寓言是从时、地、人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了 “察今”的重要性,“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中心论点)
(3)而
法虽今而至
表修饰,不译
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表并列,不译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表承接,不译,或译”就”
军惊而坏都舍
动词,”如同”
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
而法之以为治,
表转折,却 表因果,因而
(1)此其所以败也 (2)有似于此 (3)而法之以为治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1)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因此要抛弃古代帝王现成的法令制度, 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 (2)军惊而坏都舍 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 (3)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那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
关于本文论点的讨论
• 本文提出的“论点”共三个: • 论点一,“先王之法”“不可得而法”。为
• 因为,他死而无憾了,他和他的儿 子终将前赴后继地完成一统天下的 大业!
• 弗(fú)损益 要(yào )于时 • 一脟(luán)肉 一镬(huò)之味 • 一鼎之调(tiáo) 澭(yōng)水 • 悖(bèi)乱 殇(shāng)子 • 镆(mò)铘(yé) • 骥(jì)骜(ào) • 遽(jù)契(qì) • 时已徙(xǐ)矣
察传教案
世传吕不韦曾令门客“人人著所闻”,撰集“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之后“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①“一字千金”的图书发布方式的确使得《吕氏春秋》备受关注,因此也轰动诸侯、流布天下。
吕不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除了他的相位及其手中的权力之外,我想更主要源于吕氏对该书理论架构、编撰质量以及统一天下、治理天下的政略、政纲和理论的自信。
《吕氏春秋》是现存古籍中第一部有计划的、在短期内集体编撰而成的书。
所以,该书的编排形式比较整齐,全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
八览中,每览包括八篇文章(《有始览》现存七篇)。
六论中,每论包括六篇文章。
十二纪是按十二个月,每月一纪,每纪五篇文章。
还有一篇《序意》,实际上相当于《吕氏春秋》的后序,因为有残缺错简的现象,后人将其置于《十二纪》之后(一般《吕氏春秋》文章的排列顺序是纪、览、论),全书共一百六十篇。
《吕氏春秋》内容庞杂,囊括了自然、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学问;融汇各家思想,“兼儒、墨,合名、法”;同时也表达了作为秦相的吕不韦统一天下和治理天下的政策方略和理论原则。
②《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盖缘于此。
一、内容梳理《察传》是《吕氏春秋·慎行论》的最后一篇。
文章短小精悍、行文轻快、意趣深远,是一篇典型的论说文。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总论点“得言不可以不察”,并以“愚者之过”晓以利害。
第二、三段全面展开,逐层论证。
这是文章的主体,也是全文重点所在。
第二段以“闻而审,则为福矣。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作为分论点,并以齐桓公、楚庄王“闻而审”则“国霸诸侯”,以吴王、智伯“闻而不审”则“国亡身死”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加以佐证。
第三段同样开篇即提出分论点“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之后选取“乐正夔一足”、“丁氏穿井”、“三豕涉河”等故事对分论点层层论述。
第二、三段都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氏春秋》的注本
1.《吕氏春秋注》(东汉高诱注) 2.《吕氏春秋校正》(清毕沅) 3.《吕氏春秋校释》(近人陈奇猷) 4.《吕氏春秋集释》(近人许维遹) 5.《吕氏春秋译注》(今人张双棣) 6.《吕氏春秋通诠》(今人王晓明)
察传
【说明】
本篇选自《吕氏春秋》六论之“慎行论” 的第6篇。文章认为传闻中的事物往往有似是 而非之处,应加以审查、深思和验证,否则会 铸成大错,甚至导致国亡身死。文中多用寓言 故事作为论据,生动有趣。
【3】于:对于。 验:审查。 以:介词。
凡是听到的传言,必须对它进行深刻透彻 的分析,涉及到关于人的事情必须根据客观 事理加以判断。
【4】乐正:周朝时礼乐部的长官。 在《元和姓纂》和《尚友录》上均有“周官乐
正,以官为氏”的记载。
【5】夔:人名。相传为舜帝时的乐官。
官名或职业+人名
庖丁 沈尹筮 史鱼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吕不韦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卫 国人。他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州市)的商人, “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奇货可居 一字千金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司马迁《报任安书》)
《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前239年前 后),由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 杂家著作,又名《吕览》。
【2】察: “复核、调查”义。
“察,覆审也。” (《说文·宀部》)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 察焉。” (《论语·卫灵公》)
【3】数传:辗转流传。
【4】玃: 《说文·犬部》:“玃,大母猴也。” 《尔雅·释畜》郭璞注:“似猕猴而大,
色苍黑,能攫持人,善顾盼。”
思考:为什么说“玃似母猴”?
【5】母猴: 即“猴”。
《说文解字注》“猴”下云:“母猴乃此兽名, 非谓牝者。沐猴、猕猴皆语之转。”又云:“单呼 猴,累呼母猴,其实一也。”
《汉书》颜师古注:“沐猴,即弥猴也。”
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沐猴: 母猴;母猴:猕猴;今人谓之马猴,皆一 声之转。”
训诂中解说两个词声音相同,语义相通,往往称之为“一声之转”。
思考:“母猴”一词,属于哪种构词法?
Hale Waihona Puke “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 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
“《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 王世纪》云‘列风淫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炼字》)
第一段
【1】得言:传世本作“得言”。
王念孙《读书杂志》,陶鸿庆《读吕氏春秋 札记》均认为“得”为“傳”字之误。
汉语史:朱庆之、汪维辉、董志翘等。
【6】所以:……的原因。 过:动词。犯错误。
这就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第二段
【1】而:假设连词。若,如果。
“后世若少惰,陈氏而不亡,则国其国也
矣。”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审:本义是“详细,仔细”,引申有 “详究,细察”义。
【3】管仲:(约前723——前716),春秋时 齐国人,名夷吾,字仲,史称管子。
【4】孙叔敖:(约前630——前593)蒍氏, 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人。
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听到了推荐管 仲为相的话,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听 到了推荐孙叔敖的话,经过审查后相 信了,所以国家安定,称霸诸侯。
【5】吴王:指夫差。
【6】智伯:又称智瑶。春秋时晋国大夫。
吴王夫差从太宰嚭那里听到了接受 越王勾践求和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 听到了纠合韩魏围困赵襄子的话,不 经审查就相信了,所以导致国家 灭亡,自身被杀。
6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吕氏春秋》的价值
《吕氏春秋》保留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 说,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 及一些科学知识。
“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司马迁语)
客观地讲,《吕氏春秋》不是一 部哲学著作,但有一定的思想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其中的资料价值。
荆人涉澭
刻舟求剑
引婴投江
“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 正黎司地以属民。” (《国语·楚语下》)
“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 (《山海经·大荒西经》
参考:黄建中《“重黎”考辨》
【11】草莽:即“草野”“民间”,与“朝
廷”“廊庙”相对。
在野党
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
臣,皆谓庶人。” (《孟子·万章下》)
黄钟大吕
【12】六律: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黄 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来分别声 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 乐律有12,阴阳各6,阳为律,阴为吕。
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13】五声:
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变宫) 123 4 56 7
【6】足: 思考:“足”有“脚”义始于何时? 削足适履 画蛇添足
【7】信:果真,确实。 【8】以:介词。用。 传教:传播教化。 【9】于:介词。引介处所。 进:提拔。
【10】重黎:人名。相传为颛顼的后代,尧的掌管
时令的官,后成为舜臣。
代表作:《尚书 今古文注疏》
从东汉郑玄到清代孙星衍均主张“二人说”。
此书分为12纪,8览,6论,共 12卷,160篇,20余万字。
编著目的: “集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
儒 道 墨 法 兵 农 纵横 阴阳
12纪是全书的主旨,分为春夏秋冬4纪,每 纪5篇,共60篇。
《春纪》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的道理, 《秋纪》讨论军事问题,《冬纪》讨论人的品质问题。
8览今存63篇,内容从开天 辟地说起,说到做人务本之道、 治国之道等。
第三段
【1】熟:仔细,周密。
“行端直则思虑熟,思虑熟则得事理。”
(《韩非子·解老》)
【2】论:思考,审量。
《礼记·王制》:“凡官民之才, 必先论之。”郑玄注:“论,谓考 其道行德气。”
《吕氏春秋·论人》:“此贤主之所以论人 也。”高诱注:“论,犹量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乃论宫中有妇 人而嫁之。”陈奇猷集释:“论,察也。”
张永言《语言探索三例》(《“沐猴” 解》)中认为,“沐猴”为外汉复合词。
缅语中的“miok”音译为了“沐”, 再加上了汉语的“猴”。诸如“啤酒”“卡 车”之类。
联合式构词
古代汉语学界名人
文字学:裘锡圭、王贵元、黄德宽、 张涌泉、喻遂生、王蕴智等。
音韵学:鲁国尧、唐作藩、潘悟云等。
训诂学:许嘉璐、王宁、宗福邦、 方一新、王云路、吕友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