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持股、战略异质性与公司并购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2024年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上市公司并购已成为现代企业战略重组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上市公司并购并非简单的商业合并,它涉及复杂的管理决策和长期利益权衡。
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并购绩效,即企业并购后所获得的效益。
因此,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企业并购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了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并购可以带来显著的绩效提升,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并购并非总能带来预期的效益。
然而,多数研究均指出,并购绩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规模、行业差异、并购策略、企业文化等。
这些因素在并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某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并购前后的财务数据、市场数据等,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同时,结合相关文献和理论,对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四、实证研究结果(一)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分析通过对某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公司在并购后的一段时间内,其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均有所增长。
这表明该公司的并购行为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绩效。
然而,长期来看,该公司的并购绩效表现并不稳定,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二)影响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因素分析1. 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从而更容易实现并购绩效的提升。
2. 行业差异:不同行业的公司在进行并购时,由于行业特性的差异,其并购绩效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某些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企业在并购后可能更容易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和成本的降低。
3. 并购策略:并购策略是影响并购绩效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并购策略应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4.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并购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当双方企业文化相似或具有互补性时,有助于降低并购后的整合难度,提高并购绩效。
高管团队异质性、战略变革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高管团队异质性、战略变革与企业绩效实证研究我国企业在经济转型背景下,面对的环境更加复杂,同类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决策和绩效是由高管的素质所决定。
也就是高素质高管团队能够使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环境适应力。
本文所关注的问题是,企业管理层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如何通过调整战略来应对接连不断的挑战。
学术界和企业界普遍认为,只有通过变革企业才能够长久保持竞争力。
因此,战略变革理论对于我国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企业战略管理领域,波特等学者的成果是将组织抽象为理性个体。
Hambrick 与Mason在1984年为该领域提出一个新理论,即高层梯队理论。
该理论将变革的主体是为独立的个人。
在探寻企业绩效与战略的内在逻辑时,选取高管团队客观特征为出发点。
由于该理论的研究成果并未达成一致,因此需要有针对的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动机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研究企业高管团队的特征会影响企业绩效;其次,研究企业的战略变革是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最后,战略变革的中介作用是如何在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目的,本文讨论以下内容:首先,选取高管团队的异质性为出发点,探讨高管团队的客观特征与战略变革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学者并不认同经济学家认为管理者完全理性,而认为管理者的理性是有局限性的。
在1992年Johson曾提出,面对相同的情境,不同高管团队的特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会导致管理层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有所差异,也会有不同的企业绩效,而学者们的研究集中于非人性角度,研究的重点在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混沌理论,针对人的特质研究相对滞后。
纵观现有研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战略变革的影响较容易被忽略。
其次,战略变革实践效果并没有理论研究中效果明显。
学者们普遍认为,战略变革能够提升企业绩效,但实践数据比较现实。
成功的战略变革案例并不是很多,失败的案例远远多于成功的案例。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研究综述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研究综述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研究综述引言高管团队异质性是指在一家企业中,高级管理层成员在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专业领域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
过去几十年间,研究学者们对于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本文将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一、高管团队异质性分类与度量高管团队异质性的分类主要包括人员异质性和专业异质性。
人员异质性涵盖了性别、年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专业异质性则指高管团队成员具备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技能。
要准确度量高管团队异质性,需要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定性方法包括对高管团队成员进行访谈和观察,以了解他们的背景和个人特征。
定量方法则利用数学模型和指标,如多样性指数和专业多样性指数等,来测量高管团队的异质性程度。
二、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1. 同质性对绩效的作用同质性意味着高管团队成员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如教育背景相同或行业经验相似。
研究表明,同质性可能会导致决策的局限性和创新能力的减弱,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2. 异质性对绩效的作用异质性可以提供更多的观点和知识,有利于在面临复杂问题时做出更具创造性的决策。
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的年龄、教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异质性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此外,专业异质性也能够促进团队的创新和学习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3. 异质性与绩效之间的调节效应尽管异质性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但研究也发现异质性与绩效之间存在一些调节效应。
例如,研究表明,当企业面临较高的竞争压力时,异质性对绩效的影响会减弱。
这可能是因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异质性可能导致各种冲突和协调困难,从而削弱团队的效能。
三、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研究的启示1. 建立适度的异质性高管团队过于同质性或过于异质性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建立适度的异质性,兼顾团队的协调性和创新能力。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相关性实证分析
商 业 经 济
S HAN E JNG I GY I J
No9, 01 . 2 0 Toa .5 tlNo3 8
[ 文章 编号 】 10 - 032 1)9 08 — 3 09 64(000 — 0 9 0
我 国 国有 上市公 司高管层 持股 与公 司绩 效相 关性 实证 分析
励 有 了法律基 础 , 中国 的股 权激励 也 正式展 开 。 国有上 市 公 司的股权激励 纷纷 推 出。从 2 0 0 6年 到 2 0 0 9年 , 中国股
1 . 的激励 效果 显著 J sn M clg17) 出利 益 汇聚 假说 , 外生 e e 和 ekn( 6 n i 9 提 从 性角度研究经营者股权与企业价值关系 。 认为管理层持
【 中图分 类号】 F3. 80 1 9
一
[ 标识 码】 B 文献
g - l- '
、
力的结论。 二、 相关文献 回顾
) 国外文 献 回顾
20 年 的股权分 置改革 为股 权激励 奠定 了基础 。从 05
20 年 1 月 3 05 2 1日, 中国证监会颁布《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 管理办法( 试行) 》 开始 , 政策[ 规章等不断出台, 使股权激
司的高管人员不是从经理人市场中通 过业绩遴选出来 的, 大多是组织 任命 的 ; 而且 他们 所追 求 的不一 定主要 是
经济激励 方式 ,可能还 存在 如政 治 目标 、职位升 迁等 目 标; 另外 , 国有 企业 中 , 能灰 色 收入 和各 种 福利 待遇 在 可 有很 大 比例 , 导致股 权和 工资 收入相对 不太 重要 。 总的来 说 , 国 有企 业没 有很 好 建立 激 励 方式 , 能收入 、 现今 可 职
高管团队异质性、战略双元与企业绩效
高管团队异质性、战略双元与企业绩效高管团队异质性、战略双元与企业绩效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追求卓越表现的关键在于构建高效的高管团队。
高管团队的异质性和战略双元成为了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和战略双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高管团队异质性高管团队异质性是指团队成员在个人特质、技能和背景方面的差异。
高管团队的异质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性别、种族、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专业背景等。
高管团队的异质性能够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意见和观点,促进创新和决策。
例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经历的高管团队成员可以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1. 促进创新高管团队的异质性有助于打破团队内部的群体思维,并促进创新的产生。
当高管团队中的成员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经验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团队成员之间的不同观点和观察结果可以加速企业创新的过程,提供更多的选择。
2. 拓宽市场视野高管团队的异质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不同文化和地区的市场。
例如,如果一个公司的高管团队中有代表性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他们可以提供有关当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和见解。
这种多元化的视野有助于企业开拓新市场,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三、战略双元战略双元是指在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同时追求创新和效率的平衡。
创新战略注重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效率战略则着重于减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资源利用。
战略双元强调了企业在追求市场竞争优势时必须兼顾创新和效率的重要性。
1. 创新与效率的平衡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过于注重效率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从而错失机会。
而过分追求创新可能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
战略双元通过平衡创新和效率,使企业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灵敏性和竞争力。
管理层持股激励公司绩效实证分析硕士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学, 2011,硕士【摘要】自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来,如何有效激励管理者努力地经营工作便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管理层持股是一种赋予管理者股权的激励机制,其产生于美国并被广泛应用并起到了明显的激励效果。
由于我国的国情、制度、环境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异,管理层持股是否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公司绩效也得到了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但是结论并不一致。
所以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深入探讨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为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一些参考的建议。
两权分离、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了解管理层持股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和结论的总结为进一步研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指明了方向,根据已有文献的缺陷,能够改进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为对象,以2007-2009三年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管理层持股比例作为自变量,以每股收益和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因变量,构建模型,用Eviews5.0统计软件作回归分析,根据已有文献结论作出检验性的实证分析。
本文得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呈现非线性关系,即二者之间存在区间效应,公司绩效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接着本文... 更多还原【Abstract】 Since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rights,what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circle have concerned ishow to motivate the managers to work hard.Managerial ownership,which was produced and widely appli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incentive effect is an incentive mechanism which the options are given to the managers.As the national conditions,systems,environments in China are different from Western countries’,whether the managerial ownership will play an active role... 更多还原【关键词】管理层持股;激励;公司绩效;实证分析;【Key words】Managerial Ownership;Incentive;Corporate Performance;Empirical Analysis;摘要4-5Abstract 5-61. 引言9-151.1 研究背景9-1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31.3.1 本文的基本思路121.3.2 研究方法12-131.4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131.5 论文的创新点13-152.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相关理论分析15-242.1 管理层持股的理论基础15-182.1.1 两权分离理论15-162.1.2 委托——代理理论16-172.1.3 人力资本理论17-182.2 文献综述18-242.2.1 国外研究现状18-212.2.2 国内研究现状21-232.2.3 研究文献评述23-243. 样本的选取和模型的设计24-313.1 样本的选取243.1.1 样本选择243.1.2 数据来源243.2 变量定义24-283.2.1 管理层持股比例24-253.2.2 公司绩效25-263.2.3 公司规模263.2.4 杠杆比率26-273.2.5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7-283.3 研究假设28-293.4 模型的构建29-314. 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31-454.1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31-374.1.1 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14.1.2 公司绩效和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1-334.1.3 分行业进行描述性统计33-364.1.4 按第一大股东股权性质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36-374.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37-384.3 样本的回归分析38-454.3.1 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38-414.3.2 管理层持股的回归分析41-424.3.3 对样本的进一步回归分析42-455. 结论和建议45-525.1 研究结论45-475.2 政策建议47-525.2.1 加大管理层持股力度47-485.2.2 对管理层激励与约束并重48-495.2.3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495.2.4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49-505.2.5 建立完善有效的经理人市场505.2.6 培育成熟规范的证券市场50-526.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52-53参考文献53-57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摘要】随着并购日趋成为公司资本运营和自我进展的战略手腕,并购是不是给参与两边带来绩效增加已成为世人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采纳因子分析法,通过选取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五个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并购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发觉战略并购在昔时的绩效不显著,而次年的绩效那么大幅上升,但并购后第二年的绩效又大幅下滑。
【关键词】:上市公司;战略并购;并购绩效一、引言并购是资源从头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市场经济高效运转的必要手腕之一,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腕。
最近几年来全世界并购重组进入新一轮顶峰,随着经济全世界化的进展,世界范围内的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据统计,自2004年以来,全世界并购交易金额的年平均增加率超过40%,大大超过了直接投资的增加速度。
中国加入WTO后,愈来愈多外资企业的涌入,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加倍猛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并购作为公司之间市场竞争的一种形式,在加速我国社会资本集中,优化资产存量结构和调整产业组织和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给愈来愈多的公司带来了忧虑。
最近几年的实证分析说明,在我国几回发生的企业并购案中,大多数是为了短时间内提升业绩的财务性并购,如此的并购只是为了改善财务报表,并非能从全然上改善企业现状,更不能实现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
企业战略性并购改变了过去只注重财务指标的变更从而取得短时间利益的理念,从企业久远进展的高度进行实质性的并购——将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企业整体核心竞争能力。
随着市场的日趋完善、投资者的日趋成熟,财务性并购必然退出历史舞台,而以真正实现价值增值为目的的战略性并购将成为主流。
二、文献综述并购的理论研究在国外已经相当丰硕系统,可是关于并购绩效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
高管团队异质性、战略双元与企业绩效
高管团队异质性、战略双元与企业绩效高管团队异质性、战略双元与企业绩效引言高管团队的异质性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异质性是指成员在背景、经验、技能和知识等方面的差异性。
在一个异质的高管团队中,成员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组织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并推动创新和变革。
战略双元是指同时追求业务稳定性和创新性的战略,既注重经营业务的稳定发展,又关注创新潜力的开发。
企业绩效是衡量企业成功的指标,包括财务绩效、市场份额和员工满意度等。
本文将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战略双元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高管团队的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首先,异质性可以促进创新和变革。
来自不同背景和经验的高管成员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知识,可以帮助组织发现新的商机和创新方向。
这种多元化的视角有助于推动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其次,异质性可以增强决策质量。
不同背景和经验的高管成员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和思维方式,可以综合各种观点和意见制定更优质的决策。
在面对复杂的商业环境和战略选择时,异质性的团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可能的风险和机会,减少错误决策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此外,高管团队异质性还能够增加企业的社会认同和声誉。
在当今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社会中,组织需要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异质性的高管团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从而在社会中获得更高的认同和口碑。
但是,高管团队异质性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和障碍。
不同国籍、文化和背景的高管成员可能存在沟通和合作的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协调彼此的差异。
同时,异质性也可能导致冲突和摩擦,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效果。
因此,组织需要在管理和引导高管团队中的异质性时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确保其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
二、战略双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战略双元是指同时追求业务稳定性和创新性的战略。
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
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摘要】高管团队异质性是指高管团队成员在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本文旨在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及因素,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研究发现,高管团队异质性能够激发团队创新能力,促进决策质量,提升组织绩效。
不同领域的异质性成员在团队中起到互补作用,从而实现绩效的最大化。
本文旨在为组织管理者提供关于高管团队构建和管理的启示,为提升组织绩效提供理论支撑。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为实践提供更多有效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研究中,高管团队异质性被定义为高管团队成员在个人特征、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不仅影响着高管团队内部的协同合作,也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绩效表现。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研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和因素,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深入剖析其影响路径,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绩效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分析引言高管团队在组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决策和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运营和绩效。
研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旨在深入探讨不同高管团队成员的背景、经验和能力对组织绩效产生的影响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管理实践和组织设计来优化高管团队的构成,提升组织绩效。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几个具体问题:1. 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是什么?2. 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 如何有效衡量高管团队的异质性?4. 如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验证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为组织管理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高管团队的异质性优势,提升组织绩效,实现组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摘要:机构投资者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对于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公司治理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讨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方向、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能力等因素对于企业绩效有差异化的影响。
其中,较为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和长期性投资者往往能够带来更好的企业绩效。
通过深入剖析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对于提升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能力、优化金融市场运作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企业绩效、中国上市公司、经验证据1. 引言机构投资者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逐渐成为影响股票市场和企业走向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
因此,研究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金融市场运作机制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分类机构投资者可以根据其投资方式、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投资方式的不同,机构投资者可分为被动型投资者和主动型投资者。
被动型投资者主要参与指数型基金等 passively-managed 股票基金,其投资决策主要依赖于被动地跟踪市场指数。
主动型投资者则通过对公司业绩、估值等因素的研究选择投资标的。
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机构投资者可分为风险规避型和风险偏好型。
前者更加注重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风险控制,后者则更看重投资回报率。
根据投资能力的异同,机构投资者可分为专业化投资者和非专业化投资者。
专业化投资者拥有更强的行业和公司研究能力,能够辨识出更优质的投资标的。
3.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国有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上 市 公 司
同
管 持
股
程芝映
与
公 司
( ihE g e r g o Ff n i e n t n i C
. ,
Hale Waihona Puke ( 中铁大桥局集 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 九江 32 0 ) 30 1 Ld O C ia al yMa r i g nier g ru , i gii in 30 1 t. f hn i j de gne n op J nx u ag3 20 ) R wa o Br E i G a Jj
分 证 析
Ma a e n (r 1 te q i cnie oiyo eltdcmp ne hn eo n tr, seil n gmet T a ,h ut i et l fh s o a isnC iaib cmigma e ep ca y i ) e yn vp c t ie i s u l tes t—wn dltdc mp ne. ho 曲 teueo el s surs to , ip p r aye e tk fh h aeo e s o a isT ru h s fh at q ae me d t s ae lzs h a e e t ie t e h h n a t s ot
熟 ,而这其 中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无疑是各界 关注的焦点。 因此 , 本文研究了最新的高管持股信息 和托宾 Q值 , 以考察政策的效果 。 1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情况 . 1 高管持股的作用原理就是股东授予公 司高管人 员股权 , 使他们拥有部分剩余索取权 , 激发他们 以股 东利益最大化为 目 标而努力工作 。针对高 旨持股 的
K y rs Ma a eil n r i; tt—wn dLs dC mp i ; e o a c fh o ay T bnQ e wod : n gr es p Saeo e i e o a e P r r n eo te mp n ; o i a Ow h t n s fm C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战略变革——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Human Resources人力资源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67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战略变革——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代志勇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2摘要: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变革。
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年龄和任期异质性与企业战略变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教育水平和职能背景异质性与企业战略变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企业战略变革;高管团队;异质性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1)05-0067-03一、引言企业战略变革是战略研究领域的重要核心议题,是维持组织竞争优势和保证组织长期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现有战略变革研究建立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上,即环境和管理者在决定组织命运上的作用。
决定论观点认为,在战略变革中管理者的作用相当有限;能动性观点假设管理者对战略变革有相当大的影响。
学者们尤为关注管理者在战略变革方面的作用,而且很多研究都关注高管的个人特质(何瑛等,2019)。
高管团队能推进战略变革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其成员背景的多样性,如年龄、经验、任期和教育(张明等,2020)。
与同质的高管团队相比,异质性高管团队思维更开阔,更倾向于从环境中寻找机会,对环境需求有更大的反应组合,能够更好地识别战略机会和识别战略变革的需要。
同时,高管团队的异质性程度导致了认知冲突,抑制了战略共识的达成,可能不利于企业战略变革。
二、理论与假设(一)企业战略变革企业战略变革的概念界定有理性、学习和认知视角(杨林和张敏,2008)。
在理性视角下,根据业务、企业或集群战略的离散变化来考察并测度企业战略变革。
在学习视角下,企业战略变革被视为一种迭代过程,管理层通过一系列作用相对较小的考察环境和企业所采取的步骤来影响战略变革。
在认知视角下,战略内容变革可根据管理者行为和认知来进行推断。
现有研究从外部环境、企业和管理者三个层面探讨了影响企业战略变革的相关因素与机制(连燕玲等,2019)。
高管股权激励、研发异质性与企业价值文献综述
高管股权激励、研发异质性与企业价值文献综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已经成为提升综合竞争力和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研发投资是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进而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研发投资的大小已成为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但在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下,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
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契约并不完全,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目前高级经理人更多关注个人绩效,而非股东利益。
研发投资能给企业长期发展提供动力源泉,提升企业价值,但其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会使得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不愿意进行研发投资。
因此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使高级管理人员的自身利益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
合理的股权激励可以制约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使其更多地关心企业的长期价值,打破研发投资项目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激励企业创新、提高研发活动的执行效果,最终提升企业价值。
一、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一)高管股权激励在现代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下,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股东委托高级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资产。
但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契约并不完全。
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关心的是企业价值的增加,高级管理人员则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
吴敬琏(2001)认为企业可以利用股权激励,把高级管理人员的收益和对公司未来的贡献联系起来,使他们愿意承担风险。
高管股权激励通过使高级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以一定方式承担风险,可以使高级管理人员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在经营过程中更多地关心企业的长期价值。
高管股权激励对防止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研发投资研究与开发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是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 ,也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关键所在。
高管持股、战略异质性与公司并购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练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号:2013100789申请人:付宁院系:研究生院专业:企业管理研究方向:资本经营指导教师:马金城教授填表日期:2015年3月论文题目高管持股、战略异质性与公司并购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类型统计分析论文选题理论意义、实用价值1 研究背景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
自19世纪末开始西方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从最初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到五六十年代的混合并购,再到后来的杠杆收购和跨国并购,并购的形式在不断创新,规模和数量也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Georg Stillglar,1989)曾说:“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主要靠内部扩张而成长起来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世界范围内正展开新一轮的并购浪潮。
中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诸多行业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实现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并购。
根据安信证券统计显示,2014年季度并购平均数量达到578.3起,A股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占国内并购比重的四分之三,并购交易异常活跃。
尤其在一些行业竞争较为分散的领域,产业整合远未完成,并购机会很多,选择战略性并购重组来调整自身的经营结构乃至整个产业结构,可以快速的壮大企业。
上市公司蓝色光标自2010年登录资本市场已成为近年来的“并购王”,陆续并购了博思瀚扬、今久广告、金融公关集团等8家公司。
蓝色光标清晰的战略定位,通过并购成功实现了产业整合和跨越式发展。
然而,盲目并购导致失败的案例也并不鲜见,例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耗资1060亿美元的冲动并购,春都集团的盲目扩张而由盛及衰。
目前中国企业在强力驱动、疯狂并购的情况下,许多并购行为都存在盲目性,在日趋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实施并购提升企业竞争力,应结合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
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为了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冲突,以求两者之间的利益均衡而设计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股权激励制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股权激励机制效果和作用的研究对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样本数据选取我国自2006年开始盛行实施股权激励,且股权激励作用发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至2008年时隔两年,符合激励效果考察最低年限。
所以本文选取2008年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共为33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和锐思库。
由于上市公司的行业差距较大,对数据所属的行业进行描述性统计,其中:33家样本中采掘业2家,文化传播业1家,制造业18家,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4家,房地产业1家,交通运输业3家,农林牧渔业1家,综合业1家,服务业1家,批发零售业1家。
(以上行业细分来自证监会的行业细分).其中制造业占比64。
2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占比9。
52%,交通运输业占比7。
14%。
二、指标选取本文指标选取主要包括公司绩效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高管持股比例作为解释变量,同时加入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等控制变量。
在被解释变量的选取上兼顾以前研究成果,尽量涵盖更多的能反映公司绩效的变量因素,具体包括:体现公司在市场整体表现的托宾Q值(它等于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公司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能很好的反应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体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ROE);体现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的主营业务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体现上市公司的资本保值增值能力的资本积累率。
由于以上四种代表公司绩效的指标是基于公司利润指标衍生而来,所以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人为操作性,为了能更加客观地反应公司绩效,另选取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作为代表因子参与回归。
解释变量为股权激励因子,本文以高管持股数量与公司股本总额的比值即高管持股比例代替.影响公司绩效的因素很多,即包括法律制度、竞争环境等外部因素,也包括公司规模、股本债务结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等内部因素.一般的公司的规模越大,内部人进行完全控制操纵的几率就越小,对其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会更明显,而公司的债务规模直接影响其盈利水平,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本文选取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假定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不影响公司绩效。
高管持股、战略异质性与公司并购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练习题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号:2013100789申请人:付宁院系:研究生院专业:企业管理研究方向:资本经营指导教师:马金城教授填表日期:2015年3月论文题目高管持股、战略异质性与公司并购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类型统计分析论文选题理论意义、实用价值1 研究背景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
自19世纪末开始西方国家已经经历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从最初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到五六十年代的混合并购,再到后来的杠杆收购和跨国并购,并购的形式在不断创新,规模和数量也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勒(Georg Stillglar,1989)曾说:“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主要靠内部扩张而成长起来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世界范围内正展开新一轮的并购浪潮。
中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诸多行业也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实现产业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并购。
根据安信证券统计显示,2014年季度并购平均数量达到578.3起,A股上市公司参与并购占国内并购比重的四分之三,并购交易异常活跃。
尤其在一些行业竞争较为分散的领域,产业整合远未完成,并购机会很多,选择战略性并购重组来调整自身的经营结构乃至整个产业结构,可以快速的壮大企业。
上市公司蓝色光标自2010年登录资本市场已成为近年来的“并购王”,陆续并购了博思瀚扬、今久广告、金融公关集团等8家公司。
蓝色光标清晰的战略定位,通过并购成功实现了产业整合和跨越式发展。
然而,盲目并购导致失败的案例也并不鲜见,例如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耗资1060亿美元的冲动并购,春都集团的盲目扩张而由盛及衰。
目前中国企业在强力驱动、疯狂并购的情况下,许多并购行为都存在盲目性,在日趋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实施并购提升企业竞争力,应结合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干系探究—战略柔性的中介作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干系,并且关注战略柔性在这一干系中的中介作用。
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证探究,可以发现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乐观影响。
此外,战略柔性作为一种灵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加强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高管团队异质性,企业绩效,战略柔性,中介作用一、引言高管团队是企业决策的主要机构,其成员的能力、阅历和特点对企业绩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高管团队异质性为高管团队成员在背景、知识、技能和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管团队的多元性和知识的丰富程度。
而战略柔性是指企业具备适应环境变化和变化管理的能力,是一种决策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本文旨在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干系,并且关注战略柔性在这一干系中的中介作用。
起首,将介绍高管团队异质性和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
然后,通过回顾既有的实证探究,阐明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最后,将探讨战略柔性在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干系中的中介作用,并提出相关探究的启示。
二、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干系高管团队异质性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创设创新、竞争优势以及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异质性高管团队比同质性高管团队具有更丰富的阅历与视角,能够提供更多不同但互相补充的知识与信息。
不同背景和技能的高管彼此之间的碰撞和合作有助于激发新的想法和创新的思维,并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利用市场机会。
起首,高管团队异质性可以提供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异质性高管团队由具有不同背景、阅历和专业知识的成员组成,这使得团队能够从多个角度和领域来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
探究表明,具有不同背景和技能的高管团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创设和维持竞争优势。
其次,高管团队异质性能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
不同背景和视角的高管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碰撞可以激发创设力和创新思维。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情况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情况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Relations between Manager Holding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within Chinese Listed Company摘要委托代理问题,即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股权激励于上世纪80年代在西方企业广泛实施,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而目前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面临着与西方不同的企业经营环境和条件,面临着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如何在国内合理应用这一先进的公司治理理论,其实施究竟是否要作相应的调整,是否能产生正面的效果,仍需要实证检验。
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公司高管持股情况与公司绩效的研究,并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74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情况与公司绩效的相互关系分别使用一次模型和三次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当高管持股比例相对较低和相对较高时,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只有在中间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两者才呈正相关关系。
该结果理论上的解释就是高管持股比例在较低水平时,其增加所带来的利益趋同产生的正效应小于控制权分散所产生的负效应;当这个比例增加到适中的水平时,正效应增大到大于控制权分散导致的负效应,使两变量呈正相关;当该比例较大,使管理层成为控股人时,又违背了公司制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初衷,导致效率低下,两变量再次呈负相关。
最后,总结归纳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 高管持股; 股权激励;公司绩效AbstractThe agent problem, namely the manager inspiration and monitor problem, is a very important one in the research of company governs. The stock inspiration has been widely practiced in the western company since the 80th of the last Century, and it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solving the agent problem. But our country has different business circumstance and condition for the stock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we’re in different develop stage, so how to apply this advanced corporation govern theory, and whether its application needs adjustment and whether it will generate positive effects are still problems under empirical examination.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ive research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 holding and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and take the 744 companies listed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s as the sample to empirically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 holding and corpo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listed company in our country. At last, concluding the current state and problems of the listed company in our country,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proposal.Key words:Corporation Governs; Manager Holding; Stock Inspiration; Corporation Performance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 前言 (5)2 文献综述 (7)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7)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1)3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情况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13)3.1 研究设计 (15)3.2 国内高管持股现状统计 (19)3.3 模型设计及回归 (20)3.4 本章总结及研究缺陷 (26)4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8)致谢 (30)参考文献 (31)1 前言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的追求目标并不相同。
《2024年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范文
《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并购已成为企业快速扩张、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并购并非总是能够带来预期的效益,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过去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并购方的财务状况、目标公司的选择、并购后的整合等。
同时,并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等也是影响并购绩效的重要因素。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并购绩效的评估标准和影响因素仍存在争议。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基于前人研究及市场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 并购方的财务状况越好,并购绩效越高;2. 目标公司的选择对并购绩效有显著影响;3. 并购后的整合效果越好,并购绩效越持久;4. 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对并购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二)样本与数据本文选取了近五年内完成并购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相关的财务数据、市场数据以及并购过程中的信息披露情况。
(三)变量与模型以并购前后公司的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净利润、市值等)作为因变量,以并购方的财务状况、目标公司的选择、并购后的整合情况、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等作为自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
四、实证分析(一)描述性统计通过对样本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发现样本公司在并购前后的财务指标、市场表现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大部分公司在并购后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较好的财务表现和市场表现。
(二)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并购方的财务状况、目标公司的选择、并购后的整合情况等因素与并购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而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与并购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三)回归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研究假设。
结果表明,并购方的财务状况、目标公司的选择、并购后的整合情况对并购绩效有显著影响;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虽然对并购绩效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其影响程度有所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号:2013100789申请人:付宁院系:研究生院专业:企业管理研究方向:资本经营指导教师:马金城教授填表日期:2015年3月利益冲突的理论问题,对于完善上市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也是对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深入。
2.2研究的应用价值并购是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股权流动性的增加为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带来了活力与机遇,公司的控制权市场进入了空前活跃的时期。
目前,资本市场中既存在通过行业内整合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相关并购,也存在着盲目扩张而进行的多元化并购。
高管层是企业并购行为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高管持股会显著影响企业的战略制定以及并购决策。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高管层持股、企业的战略差异与并购行为,了解目前(尤其是股改之后)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现状,探讨高管持股是否会通过影响战略的差异而影响并购行为的理性合理与长期绩效,从而引导企业完善激励制约机制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并通过合理的并购行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资本运作和投资决策提出合理建议,对于维护资本市场长期稳定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1企业并购的相关研究从19世纪末至今,全球共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从最初的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发展到混合并购、杠杆收购,其形式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数量和规模也呈现递增的趋势,对于企业并购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从两大角度来进行的:一是并购动因的研究;另一个是并购绩效的研究。
在并购动机的研究中,早期并购理论都是从增加企业价值方面来解释企业的并购动机。
这些理论包括协同效应理论(Westo n, 1962);效率理论(Coase,1937);战略动机理论;价值低估假说(Tobin ,1977)。
这些假说都认为企业进行并购能够为企业增加财富。
随后的并购理论伴随公司金融理论等发展而提出,如代理理论(Jensen 1976)认为,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来自于外部股东与掌握公司控制权的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并购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Mann e( 1965)认为并购作为一种外部机制,当目标公司代理冋题产生时,收购或代理权的竞争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Muller (1969)提出的假说认为公司规模决定代理人的报酬,因此代理人有动机通过收购使公司规模扩大,而忽视公司实际投资收益率。
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始于1993年,并购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远不如西方国家,因此,国内学者对于公司并购的研究成果与西方理论研究也有所不冋。
陈信元、陈东华(2003)等提出机会主义资产重组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公司的并购动因;李善民(2009)经过实证研究后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已经成为高管谋取私有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刘淑莲提出并购是一种了解CEO激励机制与公司投资决策有效性的方法。
管理者可能为提升个人薪酬而热衷于并购活动。
另有一些学者指出公司并购的发生及其效率可能取决于并购各方的利益博弈过程和均衡结果;李增泉等认为并购可能被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为支持或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工具。
对于并购绩效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分歧较大。
Jensen和Rubeck (1983)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引发了“并购能否创造价值” 的讨论。
Sirower(1994)过授予经理人员股份,可以减少股东与经理层的利益分歧。
Kaolan( 1989)、Francis & smith (1995 )、Palia & Lichte nberg (1999)、Han son & So ng (2002)等学者也通过研究证实,认为经理人持股能够对公司绩效产生激励作用,从而提高公司价值。
(2)管理者防御假说(Management Entrenchment Hypothesis )。
Fama和Jensen ( 1983)提出的“管理者防御假说”,他们认为公司股东与高管人员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高管人员持有过多股份会给他们带来更多操纵公司的权力,公司对高管的约束力也会减弱。
当二者出现严重利益分歧时,经理层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
高管人员拥有大量股权后,就可能利用手中投票权等权利确保其长期的高薪职位,并且企业被外部并购的机会会降低,削弱了外部市场对高管人员的约束。
总之,该假说认为高管人员拥有大量控制权不利于企业价值提升。
Demsetz (1983)研究表明,当管理人员获得公司的大量控制权后,他们的经营活动常常偏离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股权激励的比例增加反而会导致公司绩效下降。
(3)区间效应理论(Combi ned Theory )。
该理论认为高管人员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一种非单一效应的关系,在不同区间的高管持股水平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Morck et al.(1988)的经典研究验证了该假说,他们认为当经理人的持股比例较低时,其利益目标与其他股东保持一致,有利于改善公司绩效;当其拥有的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对公司的控制力增强,就可能为巩固自我的地位而引发公司绩效的下滑;当经理人员的拥有更高的股份时,经理人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高度一致,公司绩效会有所增长。
Stulz(1988)通过模型证明了公司绩效会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提高而提高,但到一定比例后反而会下降。
20世纪90年代初,股权激励机制才开始逐步引入中国。
虽然在中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各项法规的建立健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的推行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国内学者对此也进行了许多类似的研究:①早期一些相关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公司高管持股(董事、监事和高层经理)与公司绩效基本不相关。
李增泉(2000)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比例偏低,尚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魏刚研究发现中国高管零持股现象比较普遍,导致高管薪酬结构形式单一。
袁国良等(1999)、张宗益和宋增基(2002)、苏冬蔚和林大庞(2010)等学者也支持这一观点。
②随着股改的完成和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文献提出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曲线关系。
李新春等(2008)采用中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数据,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倒U型关系。
李维安(2006)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股权结构会影响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当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或持股比例低于20%寸,高管的股权激励作用无法发挥;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0%-40%>间时,其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高管的股权激励将发挥显著的作用。
蔡吉甫和陈敏(2005)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国有控股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公司,管理层持股对于公司治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托宾Q值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
王建文(2010)研究发现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存在三次曲线关系。
③还有一些学者研究支持上市公司高管持股对公司绩效有正面影响效果。
宋增基和蒲海泉(2003)以沪市143家公司为样本,将这些样本1999年的截面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发现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刘国亮等指出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
周建波和孙菊生(2003)、唐清泉等(2009)也得出了类似的研究结论。
廖理和方芳(2004)利用上市公司(2000-2002)数据发现,管理层持股对于高代理成本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有着明显的提高作用。
可以认为经理持股比例越低,投资决策越容易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越容易出现过度投资行为。
李善民(2009)经过实证研究后发现通过并购行为高管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在职消费,他认为进行管理层持股能够缓解高管谋取私有收益为目的的并购行为。
张庆、朱迪星(2014 )实证分析认为管理者持有较高限制性股份比例能降低企业的迎合投资倾向。
总的来说,在中国国企改制和经理人市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管理者持股水平逐渐增大的同时,高管持股的股权激励机制设计是否能够缓和公司高管并购决策中的激励不相容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3企业战略与并购的相关研究从公司微观经济主体的角度来考虑,并购应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公司的并购战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的经营战略、竞争战略所决定。
正如P.S. Sudarsa nam所说,公司作出的不同战略选择决定了其采取的并购类型和目标公司的大致轮廓。
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Salter & Wein hold 最早将战略匹配的概念引入到并购领域,并根据双方的战略匹配性将并购分为相关并购和不相关并购。
其中,相关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便于双方交换资源和信息,能增强合并公司的协同效应。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相关并购比不相关并购有更大的可获利性( Shelton, 1988; Tsai,2000)。
然而,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对这一理论假设进行检验后,却得出了与之相悖的结论,即相关并购并不一定比不相关并购具有更大的获利性、甚至小于不相关并购(Lubakin,1987;Chatterjee,1986)。
根据协同效应理论,Singh和Montgomery(1987)认为,相关并购能够同时获取营运、财务和共谋三种协同效应,无关多元化并购一般仅能获取财务协同效应,因此相关并购比多元化并购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同时,国内的实证研究也表明相关并购比多元化并购更能创造价值(李善民、陈玉罡,2002)。
Berger和Ofek(1999)对1984-1993年间107起多元化公司的并购事件进行研究,验证了多元化并购是无效率的。
Lane等(1998)基于战略管理研究了多元化并购与所有权结构。
20世纪80、90年代风险厌恶假说指出,基于代理理论预测管理者股权比例与多元化并购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Denis,Denis & Sarin,1999 )。
代理理论认为提高管理者持股比例会使其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勇于承担风险并减少多元化并购,但另一方面,当所有权比例提高,管理者为个人就业风险与股权相关的私人收益,可以通过多元化并购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
这样管理者从多元化并购中获得的私人利益会抵消公司股权激励效应,使代理理论预期的多元化并购与管理者持股比例负相关关系不显著。
Lau et.al.(2008)指出企业战略导向的基础在于高层管理人员收集、分析与环境及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相关内外部信息,而企业战略会影响其并购行为选择和并购绩效,因此高管层持股会对战略导向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目前,国内关于企业战略与并购的研究较少,李善民、周小春(2007)以2001-2004年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发现相关并购的公司与无关多元化并购的公司并购前在公司绩效、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及多元化状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