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富矿成因初探
辽宁弓长岭铁矿
弓长岭铁矿矿床浅析——020131 林少伟一、区域地质简介鞍本地区在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的西部(周世泰,1994),该地区主要可以划分为向斜、向斜、歪头山凸起、凸起、南芬凸起、连山关凸起等四级构造单元(图1-1)(周世泰,1994)。
而弓长岭铁矿在构造上就位于凸起中。
凸起是一个近东西向,向南呈弧形凸出的四级构造单元,包括区和弓长岭区。
这个凸起大部分是由太古宙群变质岩及混合岩构成的,凸起的西部被 NE 向的郯庐断裂所切割,断裂以西为下辽河凹陷(周世泰,1994;弓长岭铁矿富铁矿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2008)。
图1-1 辽东台背斜构造图(据周世泰,1994,有修改)二、矿区地质概况弓长岭矿区按照矿体出露位置共分四个矿区:即一矿区、二矿区、三矿区、老岭~八盘岭矿区(包括老弓长岭、独木、哑叭岭和八盘岭)。
其中弓长岭二矿区位于弓长岭铁矿带西北端,其西北端被寒岭断裂所切,东南端以老岭断裂与老岭~八盘岭矿区相接。
弓长岭二矿区矿体呈北西走向的狭长条带,长约4.5km,分为西北区、中央区和东南区三部分(斌和统锦,1978)。
2.1区域地层区出露地层有太古界群、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见表2-1)。
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表2-1 鞍本地区地层表区群出露主要为茨沟组,是式铁矿主要的赋存层位。
茨沟组呈残留体形式出露于大片片麻状花岗岩中,岩性组成为角闪石、含铁石英岩、钠长石片岩(变粒岩)、石英岩。
辽河群在本区出露三个组,分别为高家峪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
起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建造,岩性组成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辽河群与群呈不整合接触,青白口系呈不整合接触覆盖在辽河群和群之上,出露三个组分别为:桥头组、南芬组、钓鱼台组。
主要岩性组成为页岩、石英岩、泥灰岩、砂岩。
震旦系出露康家组,岩性以泥灰岩为主,期间夹杂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等。
寒武系出露上中下三统,主要岩性有页岩、石英砂岩、灰岩、泥灰岩,平行不整合于震旦系之上。
弓长岭BIF型铁矿含铁岩系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机制
摘要我国铁矿资源多,品位较低,富铁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急缺矿产之一。
位于辽宁省鞍山—本溪地区的弓长岭富铁矿是我国重要的富铁矿床,它以矿石储量大,品位高,易选冶为闻名。
本文在系统收集、整理弓长岭铁矿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野外实地踏勘,室内分析,总结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重点研究弓长岭富铁矿区地质特征、BIF型富铁矿床含铁岩系、矿体分布和矿石类型进行分析,明确了富矿形成机制,并得出以下认识:In our country, iron ore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but ore content are lean. Iron ore with rich grade becomes one of the urgent shortagesof miner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ongchangling rich iron ore located in Liaoning Province Anshan-Benxi are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in the rich iron ore mining, which is famous for abundant reserves, high grade and easy for beneficiation and metallurgy. Based on collecting and organizing systematically geological data of Gongchangling, the 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also have been carried out. Summing up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focusing on the research of Gongchangling iron rich geological features, BIF iron rich deposits containing iron rock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of ore bodies and ore types are armed at analyzing rich-grade iron ore formation mechanism. Some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s:(1)一、三矿区含铁岩系为同一套含铁岩系,其大致与二矿区K层到上含铁带相当,一、三矿区Fe1、Fe2两矿层相对于二矿区Fe4、Fe6,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得出三个铁矿床原始沉积环境一致。
弓长岭铁矿床物质来源及沉积古地理环境研究
弓长岭铁矿床物质来源及沉积古地理环境研究弓长岭铁矿床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座重要的铁矿资源,拥有丰富的矿体储量和高品质的铁矿石品质。
矿床物质来源及沉积古地理环境的研究是了解该矿床成因和演化过程的重要途径。
据研究表明,弓长岭铁矿床主要由火山岩型矿体和石英脉型矿体组成。
火山岩型矿体由含铁质层岩体经高温作用形成,石英脉型矿体则是由矿浆流体中的热液作用形成。
矿体中主要矿物为赤铁矿和磁铁矿,其中赤铁矿占主要成分。
在弓长岭铁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物质来源主要是来自于深部地幔圈的上升物质和地球地壳中的熔融岩浆。
这些物质在千万年的时间内不断地上升,经过地壳的变质变形作用,逐渐沉积形成了该矿床。
矿床的沉积过程中,地球的构造运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矿床形成的主要时期,地球处于一次强烈的构造变动期,地表地壳断裂、褶皱和隆起等构造活动加速了矿床的形成和演化。
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对了解弓长岭铁矿床的成因和演化过程也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研究,该矿床的沉积古地理环境为火山构造盆地和素有“大裂谷”之称的红河-怒江断裂带,属于一个大陆裂谷区域。
在古地理环境中,该区域热液喷发和岩浆侵入等火山活动频繁,不断向地表输送铁元素,促进了矿床的形成和演化。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地球动力学的活跃程度和构造运动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弓长岭铁矿床的物质来源和沉积古地理环境是其成因和演化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其物质来源和古地理环境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形成机制和演化历程,为其探索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这也为我们理解地球动力学的作用和地球构造运动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对于研究地球科学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弓长岭铁矿床的相关数据:1. 矿床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储量估计达到7亿吨。
2. 矿床中赤铁矿含量平均为62.70%,品位较高。
3. 矿床的产出量在近年来有所波动,最高年产量达到600万吨,最低年产量只有50万吨。
4. 近年来,该矿床采用地下开采和矿山露天开采两种方式,地下开采占产出的比例逐渐增加。
辽宁弓长岭露天铁矿采空区探测
上层层叠叠 , 高低不同, 且大多数采空区已经坍塌或充 水 , 采 空 区已经 在地表 局部 塌 陷 , 重威 胁着 矿 山 个别 严 大型设 备及 人 身安 全 .因此 ,矿 山 面临 的重 要 任 务就
是对露 天矿 内的采空 区进行 探 测 , 清采 空 区位 置 、 查 形 状、 规模 , 下一 步 地 下资 源 的开 发 、 山开 拓 计划 的 为 矿
一
般 厚 2 3 片 岩带 岩性 变 化大 , 度 4 0~ 0m; 厚 0~8 0m, 内夹 1~2层 透 镜 体 状 透 闪磁 铁 石 英 岩 . 探 方 法 的 物
应用 前提 是基 于 目标 体与 围岩 的物性 差 异 ,当采 空 区 不充水 时 , 其视 电阻率 高于磁 铁 石英 岩 、 角闪 岩和 片岩 的 电阻 率 ; 之 , 反 当采 空 区充水 时 , 视 电阻率 低 于 磁 其 铁石 英岩 、 闪岩 和片 岩 的电 阻率 . 角 而人 工形成 的地 震
辽 宁 弓长 岭 露天 铁 矿 采 空 区探 测
宋 晓 军 , 晓 东 , 鲍 林 立 , 玉海 王
( . 阳地 球 物理勘 察 院 , 宁 沈 阳 1 0 2 ; . 宁有 色物探 研 究院 , 宁 沈 阳 10 2 ) 1沈 辽 1 1 1 2辽 辽 1 1 1
摘
要 :介 绍了应用高密度 电法与地震映象法对 弓长岭露天铁矿采空 区进行探测 的方 法技术及应用效果. 地震 映象法
・
地
质
与
资
源
VoI 6 No. .1 4
GE0L0GY AND RES 0U RCES
De .2 7 e 00
【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富矿成因初探】 弓长岭铁矿
【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富矿成因初探】弓长岭铁矿【摘要】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具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储备,且富矿广泛分布。
多年来该区的富矿成因存在诸多争论,本文认为,辽东地区在太古代既进入了地幔热柱演化阶段,而弓长岭地区大量铁质的来源正是该时期由地幔热柱上涌所带来的,深源铁元素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后经历里漫长的侵蚀作用,铁质呈层状沉积下来,再次接受沉降作用,直到燕山期地幔热柱再次活动,将深部形成于太古代的沉积变质铁矿抬升至地表,期间伴随着复杂的构造运动以及岩浆热液的侵入,对先前的沉积变质铁矿床进行了改造、叠加、富集,最终形成了如今铁矿床多层分布,贫铁矿与富铁矿互层分布的特征。
【关键词】地幔热住;幔枝构造;弓长岭铁矿1.概述弓长岭铁矿作为我国著名的鞍山式铁矿(条带状含铁石英岩)的命名地,其铁矿资源蕴藏丰富,但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地质地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对它的成矿规律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在主要富矿的成因上各有不同的见解,诸如“岩浆热液富化说”、“变质热液富化说”、“气化变质热液富化说”以及“混合岩化热液富化说”等。
前人的研究成果就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但仍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铁矿为何出现贫富互层,矿床为何多层分布,巨量铁质从何而来?这些问题对于研究该去富矿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在认真学习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角度来探讨弓长岭地区的上述问题。
2.区域地质背景弓长岭铁矿床位于华北地台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
区内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图1)。
3.各观点概论与比较研究表明,该区磁铁富矿多产于贫矿之中,产状受地层控制,只有少部分出现穿插关系,矿物种类与贫矿相似,以及下含铁带也有富化及蚀变矿物等,说明富矿是在原有物质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弓长岭铁矿床物质来源及沉积古地理环境研究
Ap r i l ,2 0 1 3
矿
床
地
质
第 3 2卷
第 2期
MI NERAL DE P OS I TS
3 2( 2 ) : 3 8 0 3 9 6
文章编号 : 0 2 5 8 — 7 1 0 6( 2 0 1 3 ) 0 2 — 0 3 8 0 — 1 7
弓长 岭铁 矿 床 物质 来 源及 沉 积 古地 理 环境 研 究
王 恩德 , 夏建明 , 赵 纯福 , 付建飞 , 侯 根 群
( 东北大学资源 与土木工程学院 , 辽宁 沈阳 1 1 0 8 1 9 ) 摘 要 弓长岭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中 国鞍 山式 铁矿床 的典 型代表。研究表 明 , 该铁 矿床赋存 于反 s型褶皱
n e v e r t h e l e s s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t h e i r o n d e p o s i t h a v e b e e n v e r y i n s u f i c i e n t .S t u d i e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i r o n d e os p i t l i e s i n a r e v e r s e S - s h a p e d f o l d s t r a t a c o mp o s e d o f p l a g i o c l a s e a mp h i b o l i t e ,b i o t i t e l e p t y n i t e ,ma g —
关键词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海洋沉积 ; 洋 中脊玄武岩 ; 杂砂岩 ; 沉积环境 ; 弓长岭
浅论辽阳弓长岭B矿区富铁矿的铁质来源及成矿模式
浅论辽阳弓长岭B矿区富铁矿的铁质来源及成矿模式
浅论辽阳弓长岭B矿区富铁矿的铁质来源及成矿模式
通过对辽阳弓长岭B矿区的铁矿样品的综合分析,以及对矿石的结构、构造等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对该区富铁矿和贫铁矿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的研究,指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富铁矿中的铁质来源于贫铁矿.根据铁的地球化学性质,进一步阐明了贫铁矿的贫化原因及过程,以及贫铁矿在贫化过程中铁质的迁移、富集规律.从构造的角度,研究了富铁矿的铁质来源通道及有利的成矿部位,最终得出了该矿区富铁矿的成因类型和成矿模式,为在该地区寻找富铁矿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董德仁杨玉国苏培珍作者单位: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刊名:现代矿业英文刊名:MODERN MINING 年,卷(期): 2009 25(5) 分类号: P624.6 关键词:磁铁石英岩假象赤铁石英岩富矿贫矿。
辽宁弓长岭富铁矿成矿过程元素迁移特征研究
辽宁弓长岭富铁矿成矿过程元素迁移特征研究侯婷婷;姚玉增;付建飞;刘静;张永利;郭荣荣【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24(38)1【摘要】辽宁弓长岭富铁矿是我国规模最大且唯一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沉积变质型(BIF)磁铁矿富矿床,目前其成因仍存在争议。
本文系统采集了弓长岭二矿区四层铁中典型贫铁矿石和富铁矿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质量平衡计算方法探究了弓长岭富铁矿形成过程中的元素迁移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1)主量元素主要表现为TFe_(2)O_(3)的强烈富集和SiO_(2)的强烈亏损且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伴有地球化学性质活泼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如Na、K、Ca和Mg等迁出,而P_(2)O_(5)、BaO和Cr_(2)O_(3)在富铁矿石中相对富集,应与富铁矿成矿流体性质有关;(2)微量元素中高场强元素(HFSE)Nb、Ta、U表现为富集,Ce、Th、Zr 等元素亏损,而Hf、Ti等元素变化不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和Cs表现为富集,而Rb和Sr亏损,说明弓长岭富铁矿与其蚀变围岩中Nb、Ta等稀有金属矿化是同一地质作用的产物;(3)稀土元素中La、Ce、Pr、Nd等轻稀土亏损明显,而其它稀土元素,特别是重稀土元素均明显富集。
综合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迁移规律,认为弓长岭富铁矿成矿作用可能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总页数】12页(P56-67)【作者】侯婷婷;姚玉增;付建飞;刘静;张永利;郭荣荣【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相关文献】1.辽宁弓长岭铁矿床磁铁矿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2.辽宁弓长岭铁矿区大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3.辽宁鞍本地区弓长岭型富铁矿成矿的垂直分带4.莱芜张家洼铁矿磁铁矿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对成矿过程的制约5.辽宁弓长岭型富铁矿的Fe同位素初步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弓长岭铁矿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弓长岭铁矿一、实习背景弓长岭铁矿位于辽宁省辽阳市东南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
弓长岭铁矿是我国著名的铁矿之一,具有较高的开采和科研价值。
此次实习旨在了解弓长岭铁矿的地层、构造、成矿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实习内容1. 地层观察弓长岭铁矿区内地层出露较为完整,包括新生界第四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震旦系、上元古宇青白口系、下元古宇辽河群、太古宇鞍山群。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茨沟组、高家峪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桥头组、南芬组、钓鱼台组等进行了详细的地层观察,了解了各组岩性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2. 构造观察弓长岭铁矿区内的构造发育,包括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对鞍山群和辽河群构造层中的褶皱构造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形态特征、走向方向等特点。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断裂构造的产状、断层线、断层带等特征,了解了断裂构造对矿床的影响。
3. 成矿特征分析弓长岭铁矿属于沉积变质铁矿,成矿过程中受到了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地层、构造等特征,分析了弓长岭铁矿的成矿条件。
认为弓长岭铁矿的形成与茨沟组等岩性的含铁质岩石密切相关,同时受到了构造活动的的控制。
三、实习收获通过此次实习,我对弓长岭铁矿的地层、构造、成矿特征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地质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交流,使我对地质学知识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四、实习展望通过对弓长岭铁矿的实习,我对铁矿的地质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的地质事业贡献力量。
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弓长岭铁矿的开发利用情况,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总之,此次弓长岭铁矿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对地质学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的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12.1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我国东北地区鞍山、本溪、海城、辽了和抚顺等地,广泛分布含铁石英岩矿床。
弓长岭铁矿是其中著名的矿田之一,分几个矿段(图12-1)。
图12-1 鞍山—本溪地区地质略图1.第四系2.中生界3.二叠系4.石炭—二叠系5.奥陶系6.寒武系7.震旦系8.前震旦系结晶片岩、千枚岩9.花岗片麻岩10.花岗岩11.闪绿岩12.铁矿床一、区域地质概况二、矿床地址特征(一)矿区地层矿区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Ⅲ. 上混合岩层:岩性与下混合岩层基本相同,厚约100m,同位素年龄1600Ma。
~~~~~侵入接触~~~~~Ⅱ5·石英岩厚30-100mⅡ4·上含铁带⑤第六层铁矿(Fe6),即主要富铁矿层(50-60m)④上斜长角闪岩层6-22m③第五层铁矿(Fe5)10-15m②下斜长角闲岩层10-40m①第四层铁矿(Fe4)Ⅱ3·中部黑云母钠长石变粒岩层夹第三层铁矿(Fe3)70-190m图12-2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地质图1.第四系2.麻峪花岗岩3.上浅粒岩4.硅质层5.上角闪岩6.黑云变粒岩7.铁1片岩组8.铁2片岩组9.下角闪岩10.下浅粒岩11.弓长岭花岗岩12.磁铁矿声能13.赤铁矿层14.矿体15.断层16.地质界线及产状Ⅱ2·下含铁带④第二层铁矿(Fe2) 2-27m③中部片岩层2-12m②第一层铁矿(Fe1) 2-18m①下部片岩层3-36mⅡ1·角闪岩层~~~~~侵入交代接触~~~~~Ⅰ.下混合岩层:主要为条带状混合岩,厚度大约1500m,同位素年龄20亿年。
(二)矿区构造弓长岭型富铁矿床产于本区的中、上鞍山群中 , 其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 , 在本区以外的下鞍山群中尚未发现这种类型的富铁矿床。
富铁矿的产出与构造的关系非常明显。
富铁矿常产于断裂构造中或其附近 , 或产于褶皱间隙之中。
由于许多矿床中条带状铁矿层两盘常有走向断裂存在 , 故而常可见铁矿层两侧有富铁矿产出。
弓长岭铁矿的流体-变形机制及其对富矿的影响
矿床地质弓长岭铁矿的流体-变形机制及其对富矿的影响*周永贵1,陈正乐1,张青2,韩凤彬1,王永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1 弓长岭铁矿地质特征弓长岭铁矿位于辽宁鞍山-本溪地区,其含矿围岩为太古界鞍山群,在本区出露的是主要是茨沟组,为一套角闪岩-含铁石英岩-钠长石片岩(变粒岩)和石英岩组成的变质硅铁-火山岩建造;铁矿分一、二、独木、三道岭等矿区,绝大部分矿体位于二矿区,二矿区分上、下2个含铁带,之间夹厚层钠长黑云变粒岩(K层),矿体呈条带状、层状、似层状分布,其中富铁矿主要呈夹层透镜体状产在二矿区第六层磁铁矿层之中,一般呈似层状、脉状、筒状、团块状,以及其它不规则形状赋存在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层之中,在富铁矿体中常可见有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的交代残余;围岩蚀变有明显的分带性,以绿泥石化为主,还有石榴石化、镁铁闪石化等;围岩蚀变的强度通常与富铁矿体的发育程度正相关。
矿区构造相对简单,总体以高角度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为特征:岩层走向120~160°,倾向北东,倾角60~85°。
两端受断层影响产状有些变化。
其北西端受寒岭断裂的影响,地层走向变为50°,倾向南东;在其东南因受老岭断裂的影响,产状变为南北走向,向东陡倾斜。
目前对磁铁富矿的成因有以下3种观点:1、原生沉积富矿,依据是磁铁富矿具层状和层控矿床的特征;2、原生菱铁矿经分解再造而成,依据是磁铁富矿中发现有石墨;3、富矿是条带状磁铁贫矿经热液改造而成,依据是磁铁富矿体产在蚀变围岩中,受主干断裂控制并局部“穿插”贫矿体;热液富矿作用成为主流观点,但对于热液(流体)的来源仍存争议。
本研究主要以中小尺度构造分析为基础,以微观组构分析为主要手段,辅以同位素分析测试,以期深化对于该类铁矿的形成过程和富矿机制的认识。
2 石英光轴组构分析测试结果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弓长岭矿区的构造、变形型式具有石英c轴组构普遍较弱的特点:镜下观测表明本区内所有成份层中的石英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应变恢复,因此,该石英光轴组构应为静态的应变恢复作用下弱化的结果:即部分弱光轴组构在应变恢复过程中定向消失,转变为无序的背景噪音,为应变恢复作用破坏的较强组构的残余。
辽宁弓长岭铁矿磁铁富矿的成因研究
英 岩 ,通过 去硅 作 用 形 成 的 。 关 键 词 :磁 铁 富矿 ;成 因 ;成 矿 模 式 ; 弓长 岭 中 图分 类 号 :P 1. 1 6 83 文 献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8 2 ( 0 0 0 0 8 0 0— 5 7 2 1 )1— 0 0—0 9
,
ti s d n l e h h rc rt so ao l ns t c lm nsa dR E i an teq at t ad hs t ya a zdte caati i f jree t, r ee e t n E n m g ei u r i n u y e sc m me a e t ze m g et-c r , n s dte o p si f xgni t e.T ersl hw ta:( )h o t t o an ter hoe a dt t ic m oio o y e o p s h eut so t 1 tecne s f i i ee hr tn o so s h n
摘 要 :在 总 结 辽 宁 弓长 岭 铁 矿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的基 础 上 ,对 矿 区 内 磁 铁 石 英 岩 和 磁 铁 富 矿 两 种 矿 石 的 主 量 元 素 、微 量 元
素 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 ,测试 了其 氧 同位 素组成 。结果 表明 :( ) 1 磁铁 富矿和磁 铁石英 岩除 了主要 成分 F 、S , 。 i O 的含量有很大差别外 ,其他元素的含量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 ) 2 磁铁 富矿和磁 铁石英 岩微量元 素特征非常地 相似 ,并且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012131班玄泽悠 20131002524一、区域地质概况我国东北地区鞍山、本溪、海城、辽了和抚顺等地,广泛分布含铁石英岩矿床。
弓长岭铁矿是其中著名的矿田之一,分几个矿段(图12-1)。
图12-1 鞍山—本溪地区地质略图1.第四系 2.中生界 3.二叠系 4.石炭—二叠系 5.奥陶系 6.寒武系 7.震旦系8.前震旦系结晶片岩、千枚岩 9.花岗片麻岩 10.花岗岩 11.闪绿岩 12.铁矿床二、矿床地址特征2.1 矿区地层矿区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Ⅲ. 上混合岩层:岩性与下混合岩层基本相同,厚约100m,同位素年龄1600Ma。
~~~~~侵入接触~~~~~Ⅱ5·石英岩厚30-100mⅡ4·上含铁带⑤第六层铁矿(Fe6),即主要富铁矿层(50-60m)④上斜长角闪岩层 6-22m③第五层铁矿(Fe5) 10-15m②下斜长角闲岩层 10-40m①第四层铁矿(Fe4)Ⅱ3·中部黑云母钠长石变粒岩层夹第三层铁矿(Fe3)70-190m图12-2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地质图1.第四系2.麻峪花岗岩3.上浅粒岩4.硅质层5.上角闪岩6.黑云变粒岩7.铁1片岩组8.铁2片岩组9.下角闪岩 10.下浅粒岩 11.弓长岭花岗岩 12.磁铁矿声能 13.赤铁矿层 14.矿体 15.断层 16.地质界线及产状Ⅱ下含铁带2·) 2-27m④第二层铁矿(Fe2③中部片岩层 2-12m) 2-18m②第一层铁矿(Fe1①下部片岩层 3-36m角闪岩层Ⅱ1·~~~~~侵入交代接触~~~~~Ⅰ.下混合岩层:主要为条带状混合岩,厚度大约1500m,同位素年龄20亿年。
2.2 矿区构造弓长岭型富铁矿床产于本区的中、上鞍山群中 , 其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 , 在本区以外的下鞍山群中尚未发现这种类型的富铁矿床。
富铁矿的产出与构造的关系非常明显。
富铁矿常产于断裂构造中或其附近 , 或产于褶皱间隙之中。
弓长岭富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隆西部 ,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太古宙鞍山群 、元古宙辽 河群 、震旦系 、古生界 、中生界及新生界第四系 ,其中
模大小不等的富矿体 ,其中以弓长岭富铁矿床规模 最大 、也最为典型 。
鞍山群是鞍山式铁矿的赋矿层位 。本区断裂构造较 2 矿区地质特征
发育 ,其中对该区地质构造影响较大的有 NNE向的 2. 1 控矿层位
火粘土矿 、硅石矿 、石灰石矿 、建筑石材等 ,其中以铁 残留体存在于大片花岗岩中 ,自下而上可分为 6层 , 矿最为丰富 ,主要有东鞍山 、西鞍山 、眼前山 、樱桃 见表 1。
表 1 矿区地层表
分层岩层
硅质岩层
第六层铁矿
上 上角闪岩
含 铁
第五层铁矿
带 下角闪岩
第四层铁矿
中部钠长石英粒岩
下 第二层铁矿
主成分 特征根 (λ) 贡献率 / % 累计贡献率 / %
元素组合特征
1 4. 365
29. 1
29. 1
主要为 Cu、N i、Ca、Mg、K、Na、P、S,次为 Zn、Mn、Ti,相斥的有 Cr。
2
贫铁矿 (15件 )
3
4
3. 751 2. 574 1. 455
25. 0 17. 2 9. 7
54. 1 77. 3 81. 0
厚度 /m 30 ~100 5 ~110 6 ~22 1 ~15 10~40 2 ~22 70~90 20~50
2 ~18 0 ~36 20 ~385
2. 2 岩浆岩
麻峪花岗岩 。
矿区内太古代岩浆岩分布极为广泛 ,变质岩呈 残留体状存在于岩浆岩之中 。岩浆岩可以分为两 期 ,较早的一期称为弓长岭花岗岩 ,较晚的一期称为
C
H2O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作者:李永来源:《科技与创新》2014年第17期摘要:分析、研究了弓长岭铁矿二矿区的矿岩系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组构和成分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该铁矿受海底火山的喷气、沉积作用——经区域变质形成的条带状铁闪石(角闪石),石英磁铁贫矿经混合岩化热液交代阶段,通过脱硅作用形成了块状磁铁富矿,且该矿为多种成因的复合矿床。
关键词:铁矿;矿体特征;花岗岩;鞍钢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7-0156-02弓长岭铁矿二矿区是鞍山—本溪地区最大的富铁矿床,自1949年建矿以来,该矿区主要为鞍钢提供高品位富矿。
1 矿区的地质特征1.1 地层矿区地层主要为太古界鞍山群茨沟组和古生界奥陶系。
鞍山群茨沟组的花岗岩中有大量残留体,且分布广泛,自下而上分为六层:①底部角闪岩(Hb),厚20~385 m。
②底部片岩(Psp),厚0~40 m。
③下含铁带第一层铁矿(Fe1),厚1~34 m;下含铁带中部片岩(Sps),厚0~20 m;下含铁带第二层铁矿(Fe2),厚1~56 m。
④中部钠长石片岩带(K),厚70~180 m,中间夹第三层铁(Fe3)。
⑤上含铁带主要有三层铁矿体,分别为第四层铁矿(Fe4)、下角闪岩(Am)、第五层铁矿(Fe5)、上角闪岩(Am)和第六层铁矿(Fe6),厚1~140 m。
⑥硅质岩层(S,夹薄层铁矿),厚25~200 m。
古生界奥陶系岩层主要沿河谷出露于矿区西北部,与鞍山群茨沟组地层为断层接触。
岩性主要为薄层、中厚层、厚层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第四系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南侧,为近代风积、洪冲积物,主要由亚黏土、砂砾石组成,厚0~20 m。
1.2 构造矿区位于弓长岭背斜的北翼,岩层走向为120°~160°,倾向北东,倾角为60°~85°。
本区的断裂构造发育根据断层和岩层走向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走向断层、横向断层。
辽阳弓长岭富铁矿的成因探讨
-53-辽阳弓长岭富铁矿的成因探讨鞠振南卫广远刘风英(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辽宁鞍山114002)1区域地质背景辽阳弓长岭铁矿位于鞍本铁矿成矿带中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中部。
区域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元古界辽河群、寒、中生界等地层。
区域构造变动复杂,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强烈。
鞍山群沉积变质岩系(同位素年龄>25亿年)呈大小不等的残留体分布于混合花岗岩中。
弓长岭矿区地层属鞍山群沉积变质岩系,总厚约650米。
自下而上为:1.1底部角闪岩层:主要由黑云母角闪岩、绿泥角闪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厚20.0~50.0米,由北西至南东逐渐变厚。
1.2底部片岩层:主要由黑云母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和绿泥片岩组成,厚0.0~40.0米间。
1.3下部含铁矿层:包括第一、第二层铁矿,均为角闪磁铁石英岩,其间夹斜长角闪岩,厚25.0-120.0米。
1.4中部钠长变粒岩层:主要由绿泥钠长变粒岩和黑云钠长变粒岩组成,厚70.0-90.0米,局部夹第三层铁矿,岩性为磁铁石英岩。
1.5上部含铁矿层带:为矿区的主要含铁矿层和富铁矿的赋存层位,包括第四、第五、第六层铁矿,均为角闪磁铁石英岩,分别厚2.0-22.0米、0.0-15.0米、5.0-160.0米。
铁矿层中夹有上、下两层钠长角闪岩,分别称为上、下钠长角闪岩层,各厚10.0-40.0米,6.0-22.0米。
1.6上部硅质岩层:主要由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石英片岩及石英岩组成,厚25.0-200.0米,其间夹有厚1.0-2.0米的薄层铁矿。
2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2.1矿体形态及分布特征。
矿区内的铁矿可划分为两种类型,既含铁石英岩(磁铁贫矿)和富铁矿两种,其中含铁石英岩呈厚层状,产状同地层产状一致,层位稳定,矿体连续性好,与围岩呈渐变接触关系;而富铁矿多呈脉状分布于断裂构造附近的含铁石英岩中或边部围岩中,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变化较大,富铁矿体不仅穿插了含铁石英岩,局部也穿插了围岩,与围岩界限较清楚。
辽宁弓长岭铁矿
辽宁弓长岭铁矿辽宁弓长岭铁矿矿床浅析——020131 20131002460 林少伟一、区域地质简介鞍本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辽东台背斜的西部(周世泰,1994),该地区主要可以划分为辽阳向斜、本溪向斜、歪头山凸起、鞍山凸起、南芬凸起、连山关凸起等四级构造单元(图1-1)(周世泰,1994)。
而弓长岭铁矿在大地构造上就位于鞍山凸起中。
鞍山凸起是一个近东西向,向南呈弧形凸出的四级构造单元,包括鞍山区和弓长岭区。
这个凸起大部分是由太古宙鞍山群变质岩及混合岩构成的,鞍山凸起的西部被NE 向的郯庐断裂所切割,断裂以西为下辽河凹陷(周世泰,1994;辽宁弓长岭铁矿富铁矿成因及成矿模式研究,2008)。
图1-1 辽东台背斜大地构造图(据周世泰,1994,有修改)二、矿区地质概况弓长岭矿区按照矿体出露位置共分四个矿区:即一矿区、二矿区、三矿区、老岭~八盘岭矿区(包括老弓长岭、独木、哑叭岭和八盘岭)。
其中弓长岭二矿区位于弓长岭铁矿带西北端,其西北端被寒岭断裂所切,东南端以老岭断裂与老岭~八盘岭矿区相接。
弓长岭二矿区矿体呈北西走向的狭长条带,长约4.5km,分为西北区、中央区和东南区三部分(赵斌和李统锦,1978)。
2.1区域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系及新生界第四系(见表2-1)。
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表2-1 鞍本地区地层表区内鞍山群出露主要为茨沟组,是鞍山式铁矿主要的赋存层位。
茨沟组呈残留体形式出露于大片片麻状花岗岩中,岩性组成为角闪石、含铁石英岩、钠长石片岩(变粒岩)、石英岩。
辽河群在本区出露三个组,分别为高家峪组、里尔峪组、浪子山组。
起一套浅变质的沉积建造,岩性组成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辽河群与鞍山群呈不整合接触,青白口系呈不整合接触覆盖在辽河群和鞍山群之上,出露三个组分别为:桥头组、南芬组、钓鱼台组。
主要岩性组成为页岩、石英岩、泥灰岩、砂岩。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
12.1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一、区域地质概况我国东北地区鞍山、本溪、海城、辽了和抚顺等地,广泛分布含铁石英岩矿床。
弓长岭铁矿是其中著名的矿田之一,分几个矿段(图12-1)。
图12-1 鞍山—本溪地区地质略图1.第四系2.中生界3.二叠系4.石炭—二叠系5.奥陶系6.寒武系7.震旦系8.前震旦系结晶片岩、千枚岩9.花岗片麻岩10.花岗岩11.闪绿岩12.铁矿床二、矿床地址特征(一)矿区地层矿区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Ⅲ. 上混合岩层:岩性与下混合岩层基本相同,厚约100m,同位素年龄1600Ma。
~~~~~侵入接触~~~~~Ⅱ5·石英岩厚30-100mⅡ4·上含铁带⑤第六层铁矿(Fe6),即主要富铁矿层(50-60m)④上斜长角闪岩层6-22m③第五层铁矿(Fe5)10-15m②下斜长角闲岩层10-40m①第四层铁矿(Fe4)Ⅱ3·中部黑云母钠长石变粒岩层夹第三层铁矿(Fe3)70-190m图12-2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地质图1.第四系2.麻峪花岗岩3.上浅粒岩4.硅质层5.上角闪岩6.黑云变粒岩7.铁1片岩组8.铁2片岩组9.下角闪岩10.下浅粒岩11.弓长岭花岗岩12.磁铁矿声能13.赤铁矿层14.矿体15.断层16.地质界线及产状Ⅱ2·下含铁带④第二层铁矿(Fe2) 2-27m③中部片岩层2-12m②第一层铁矿(Fe1) 2-18m①下部片岩层3-36mⅡ1·角闪岩层~~~~~侵入交代接触~~~~~Ⅰ.下混合岩层:主要为条带状混合岩,厚度大约1500m,同位素年龄20亿年。
(二)矿区构造弓长岭型富铁矿床产于本区的中、上鞍山群中 , 其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及绿片岩相 , 在本区以外的下鞍山群中尚未发现这种类型的富铁矿床。
富铁矿的产出与构造的关系非常明显。
富铁矿常产于断裂构造中或其附近 , 或产于褶皱间隙之中。
由于许多矿床中条带状铁矿层两盘常有走向断裂存在 , 故而常可见铁矿层两侧有富铁矿产出。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类矽卡岩的岩石矿物学特征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类矽卡岩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刘明军;李厚民;李立兴;杨秀清;姚良德;洪学宽;陈靖【摘要】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富铁矿床.不同于鞍山-本溪地区其他贫铁矿床,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富铁矿体的附近分布有大量的类矽卡岩,这些类矽卡岩与富铁矿体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在野外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弓长岭二矿区类矽卡岩的岩相学、矿物学、矿物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类矽卡岩可分为石榴石岩、绿泥石岩、含石榴石绿泥石岩、含磁铁矿阳起石岩四种类型;类矽卡岩矿物中石榴石端员组分以铁铝榴石为主,角闪石属于钙角闪石系列中的透闪石,绿泥石属于蠕绿泥石.类矽卡岩和富铁矿是由热液交代改造磁铁贫矿形成的,二者是同一期热液活动的产物.%Located in Anshan-Benxi area, the No. 2 mining area of the Gongchangling iron depos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er of high-grade Fe ores in Anshan-type diagenetic-metamorphic banded iron formation. Unlike the widespread low-grade iron ores hosted in other banded iron formations of the Anshan-Benxi area,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skarnoid occurring close to the high-grade ores in the No. 2 mining area of the Gongchangling iron deposit. The high-grade ore bodies have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skarnoi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ineralization of high-grade ore,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petrological and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karnoid. The skarnoid was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including garnet-rich type, chlorite-rich type, garnet chlorite-rich type and magnetite-actinolite-rich type. Electron microprobe data shows that the garnet member is dominatedrndisplayed depletion of light REEs relative to high REEs. Most samples had positive Laanomalies. All samples have distinct positive anomalies of Eu and Y. All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Magnetite was derived from submarine high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luids and sea water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lack of clear negative Ce anomalies in all samples indicates that magnetite was formed in an anoxic ocean, although the Ce/Ce* ratios were 0. 69 -0.97. The high grade iron ore has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REEs and Eu than the low grade iron ore. The upper iron ore body, which hosted high grade iron ore, also had higher anomalies of Eu, which indicates mor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of hydrothermal flui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high grade iron ore was formed by hydrothermal activities from low grade iron ore.【期刊名称】《岩矿测试》【年(卷),期】2012(031)006【总页数】10页(P1067-1076)【关键词】类矽卡岩;富铁矿床;矿物学特征;弓长岭【作者】刘明军;李厚民;李立兴;杨秀清;姚良德;洪学宽;陈靖【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辽宁鞍山 114002;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辽宁鞍山 114002;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221;P597.3图 1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地质图(据文献[2]修改) Fig.1 Geological map of No.2 diggings of Gongchangling iron deposit (modified from reference [2])1—第四系; 2—下奥陶统; 3—上下混合岩; 4—硅质岩层; 5—斜长角闪岩层;6—黑云变粒岩(K层); 7—钠长角闪岩、绿泥角闪片岩;8—绿泥云母片岩、绿泥角闪片岩; 9—底部角闪岩; 10—磁铁富矿; 11—条带状磁铁石英岩; 12—类矽卡岩;13—长英岩脉;14—实测及推测断层;15—横向断层;16—勘探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富矿成因初探【摘要】辽宁省弓长岭铁矿具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储备,且富矿广泛分布。
多年来该区的富矿成因存在诸多争论,本文认为,辽东地区在太古代既进入了地幔热柱演化阶段,而弓长岭地区大量铁质的来源正是该时期由地幔热柱上涌所带来的,深源铁元素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后经历里漫长的侵蚀作用,铁质呈层状沉积下来,再次接受沉降作用,直到燕山期地幔热柱再次活动,将深部形成于太古代的沉积变质铁矿抬升至地表,期间伴随着复杂的构造运动以及岩浆热液的侵入,对先前的沉积变质铁矿床进行了改造、叠加、富集,最终形成了如今铁矿床多层分布,贫铁矿与富铁矿互层分布的特征。
【关键词】地幔热住;幔枝构造;弓长岭铁矿
1.概述
弓长岭铁矿作为我国著名的鞍山式铁矿(条带状含铁石英岩)的命名地,其铁矿资源蕴藏丰富,但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地质地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对它的成矿规律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在主要富矿的成因上各有不同的见解,诸如“岩浆热液富化说”、“变质热液富化说”、“气化变质热液富化说”以及“混合岩化热液富化说”等。
前人的研究成果就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但仍有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铁矿为何出现贫富互层,矿床为何多层分布,巨量铁质
从何而来?这些问题对于研究该去富矿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在认真学习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从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角度来探讨弓长岭地区的上述问题。
2.区域地质背景
弓长岭铁矿床位于华北地台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台陷辽阳—本溪凹陷。
区内出露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图1)。
3.各观点概论与比较
研究表明,该区磁铁富矿多产于贫矿之中,产状受地层控制,只有少部分出现穿插关系,矿物种类与贫矿相似,以及下含铁带也有富化及蚀变矿物等,说明富矿是在原有物质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岩浆热液富化说”、“变质热液富化说”、“气化变质热液富化说”、“混合岩化热液富化说”等理论,其都认为富铁矿层是沉积变质的含铁石英岩经后期热液叠加而成。
但在本区热液性质,来源以及它对富矿形成所起的作用存在争议,且都没有很好的解释大量铁质如此集中的物质来源问题。
有学者利用气液包裹体的研究从该区热液的温度、盐度、成分等若干条件出发,得出该区热液活动具有多期性,且与富矿有关的热液主要是变质热液[1]。
其观点认为,弓长岭磁铁富矿的成因应是在原生沉积就比较富的基础上,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和变质作用产生的变质热液改造而
成。
即原始含铁硅质沉积,经受早期区域变质作用,岩石脱水,形成较富的含铁石英岩,同时形成以第一组包裹体为代表的变质热液。
随着区域变质作用的发展,含铁石英岩重结晶,物质发生重新分配,磁铁矿及硅质相对集中,并形成第二组包裹体为代表的晚期热液(图2)。
由于含铁石英岩及角闪岩中各种矿物的分解,变质热液中就富含了mg、ca、na、cl、so4,等组分。
热液在有利的构造地段交代围岩,形成镁铁闪石、石榴石等蚀变矿物。
在此同时,热液得到从围岩中提供的碱份使石英溶解,在挤压带被分离出来形成石英团块,而铁质更加富集,形成磁铁富矿[1]。
该观点很好的解释了热液元素与围岩元素特征相似,大范围内及垂向上岩石均一温度相近的原因,然而其研究深度只有在在垂向400m的方向上,且没有明确变质热液的来源问题,随着勘探深度的加深,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人进一步的完善了变质热液说的观点,也有人提出了更多的不同观点。
其中有部分学者提出,富铁矿中铁质来源于磁铁石英岩,成矿热液来源既有变质热液又有岩浆热液[2]。
富铁矿均产于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矿层中两者的磁铁矿在矿物化学成份上、矿物物理性质上都基本相同,都接近于纯磁铁矿的特征。
表明二者在物质成份上的继承性,说明富铁矿的成矿物质是来自于条带状铁矿。
富铁矿石中的石英包裹体内从未见到磁铁矿子晶,说明成矿热液并没有另外带来铁质。
还有人提出,成矿热液是混合岩化的产物,而不是深部岩浆侵入的晚期产物;富矿成矿作用与混合岩化作用密切相关[3]。
白云母化的存在,表明本区的绿泥石化不同于一般的热液蚀变,富矿的形成是在富钾的、温度偏高的条件下进行的,可以看出整个热液蚀变过程持续的时间是漫长的,温度也是较高的。
富矿形成以后的热液活动也是频繁的,表现为黄铁矿脉、石英脉和碳酸盐脉的广泛发育。
富矿的铁质来自贫矿。
但这种铁质迁移,并不能用简单的贫矿就地变质分异来解释。
因为通过定量计算表明,已变为富矿及其蚀变岩石(假设此蚀变岩石全由贫矿所变来)范围内的贫矿中的含铁量,远不能与富矿的含铁量相平衡,更不用说蚀变岩石中也需要多量的铁质。
4.幔枝构造对成矿作用的影响
在华北地幔热柱外围展布有一系列三级幔枝构造[4]。
辽宁的慢枝构造可初步划分为4个:绥中慢枝构造:辽东南慢枝构造;建平一阜新慢枝构造;西丰幔枝构造[5]。
而弓长岭地区恰好位于辽东南慢枝构造的边缘(图3)。
辽东南幔枝构造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太子河一浑江台陷以南的广大地区。
该慢枝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现今的辽东南慢枝表现为慢枝构造中、晚期发展阶段的特征[5]。
其早在太古宙就进入了幔枝构造演化阶段,沿辽东裂谷大量侵入基性岩株,而弓长岭地区大量铁质的来源正是该时期由地幔热柱
上涌所带来的,深源铁元素以气态—气液混合态—含矿流体的形式,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热柱→幔枝构造→有利构造扩容带,后经历里漫长的侵蚀作用,铁质呈层状沉积下来,再次接受沉降作用,直到燕山期受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碰撞俯冲的影响,地幔热柱再次活动,将深部形成于太古宙的沉积变质铁矿抬升至地表,期间伴随着复杂的构造运动以及岩浆热液的侵入,对先前的沉积变质铁矿床进行了改造、叠加、富集,最终形成了如今铁矿床多层分布,贫铁矿与富铁矿互层分布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施继锡,李本超.根据鞍本地区包裹体研究试论弓长岭磁铁富矿的成因.地球化学.1980.1:43-53.
[2] 郑柱,蓝海洋.弓长岭富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 现代矿业,2009,480(4):67-70.
[3] 王福利.浅谈鞍山式富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吉林
地质,2008,27(2):45-51.
[4] 牛树银,孙爱群,马宝军等.华北东部地幔热柱的特征与演化.中国地质.2010,37(4):931-942.
[5] 白永俊,夏洪宝,赵艳秋.辽宁地区的慢枝构造.地质找矿论丛.2003.
图3 辽宁地区粗枝构造分布图(白永俊等,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