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资源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铁资源概况
1 我国铁矿资源储量概况
我国铁矿资源丰富,遍及全国 31 个省、市和自治区的 700 多个县(旗),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四川、安徽、山西、云南、内蒙古、湖北、山东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截至 2008 年初,我国查明铁矿资源储量 680 亿吨,保有资源储量 607 亿吨(如表1-1、图1-1)。其中,基础储量 282 亿吨,铁矿区 2867处(赵军伟等,2008)。
从 2001 年到 2006 年,我国铁矿查明资源储量新增共计 37.97 亿吨。铁矿查明资源储量在近年来铁矿石产量大幅增长、铁矿查明资源储量消耗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仍然呈现增长的趋势,我国铁矿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又进入了一个较高水平的时期(袁志安等,2006)。
表1-1 1978-2008 年中国铁矿资源保有储量情况(单位:亿吨)
图1-1 1978~2007 年我国铁矿查明资源储量图
2 我国铁矿资源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铁矿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四川、山西、山东、安徽、内蒙古、云南、河南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其中辽宁、四川、河北 3 省合计占总查明资源储量的一半左右。我国铁矿资源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2.1 成因类型多,矿石类型复杂
目前具有工业价值的铁矿床有沉积变质型(鞍山式)、晚期岩浆型(攀枝花式)、夕卡岩型(大冶式)、火山岩型(大红山式)、热液型和沉积型等。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类型,含铁建造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的隆起区,矿石含铁品位(TFe)一般为 25%~36%(程裕淇等,1994)。
主要矿石类型有磁铁矿矿石,保有储量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 55.4%,矿石易选,是目前开采的主要矿石类型;钒钛磁铁矿矿石,保有储量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 14.1%,成分相对复杂,是目前开采的重要矿石类型之一;红矿,即赤铁矿、菱铁矿、褐铁矿、镜铁矿及混合矿的统称,这类铁矿石一般难选,目前部分选矿问题有所突破。但总体来说,选矿工艺流程复杂,精矿生产成本较高(侯宗林,2005)。除前寒武纪沉积变质型属易采、易选铁矿外,其余类型因其成矿条件复杂,构造、热液能活动强烈、多源物质叠加,矿石中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较高,多数铁矿具有综合利用价值或选冶技术条件差,难选冶的铁矿石约占 1/5。有的铁矿共(伴)生组分经济价值甚至超过铁矿价值,如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丰富的稀土和铌,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的钒和钛储量居世界前列(陈其慎,2007)。
2.2 中小型矿床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少
据统计,在我国已探明的 2034 处铁矿产地中,超大型铁矿床(>10 亿吨)仅 10 处,即辽宁齐大山铁矿、红旗铁矿、东鞍山铁矿、西鞍山铁矿、南芬铁矿、河北司家营铁矿、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四川攀枝花铁矿、红格铁矿、云南惠民铁矿。大型铁矿床(1~10 亿吨)99 处。中型铁矿床(0.1~1 亿吨)500 处。
小型铁矿床(0.01~0.1 亿吨)837 处。超大型铁矿探明储量不到我国探明总储量的30%,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铁矿丰富的国家相比,我国超大型矿床明显较少,而中型、小型矿床较多。在我国铁矿区总数中,大型矿区占 5.5%,储量占68.1%;中小型矿区数占 94.5%,储量占 31.9%(李多勇等,2007)。
2.3 矿石品位普遍较低
据统计,我国铁矿源以贫矿为主,绝大部分须经选矿富集后才能使用,全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仅 33%,低于世界铁矿石平均品位 11 个百分点,比目前世界铁矿石供应大国平均品位低 20 个百分点;在已探明的富矿储量中,除海南石碌铁矿、辽宁弓长岭铁矿可作独立开采的富铁矿外,其余多为赋存于贫矿中的个别矿段,无法独立开采。能直接入炉冶炼的富矿仅占 2.7%,其余的贫矿均需要经选矿、烧结、球团等加工后方可利用。
从我国铁矿资源特点来看,虽然铁矿储量较大,但由于其平均品位低,超大型矿床少,矿石种类复杂,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很难满足当前我国钢铁工业对铁矿石的大量需求。1949 年,我国铁矿石产量仅为 59 万吨;1956 年达到 1548万吨;1960 年突破 1 亿吨,达到 1.128 亿吨;2006 年,我国铁矿石产量达到5.88亿吨。虽然我国铁矿石产量连年大幅增长,但由于铁矿石品位低,仍然不能满足国内需求,2006 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 3.26 亿吨,按照含铁量计算,对外依存度达到 56%(马建明,2009)。
2.4 共(伴)生有益组分多
我国具共(伴)生有益组分的铁矿石储量,约占全国铁矿储量的 1/3 以上,有很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涉及一批大型、中型铁矿区,如大中型铁矿区如攀枝花、大庙、白云鄂博、大冶和海南石碌等铁矿区,主要共(伴)生组分有钒、钛、稀土、铌、铜、锡、钼、铅、锌、钴、金、铀、硼和硫等多种元素(吴初国等,2008)。据统计,全国已勘探的 2034 处铁矿产地中,呈单一铁矿床的 1588 处,以铁为主的 280 处,共(伴)生铁矿床 166 处(张泾生,2007)。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选、冶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共(伴)生有益组分的综合利用必将显示出极大的经济效益。
3 我国铁矿主要地质工作与投入产出分析
从 1978~2007 年的 30 年间,从探明储量、地质勘查费用、钻探工作量、从业人员分析等几方面综合分析表明,我国铁矿地质勘查取得了巨大成就,共发现了 2000 多处铁矿产地,基本保证了国民经济建设对钢铁原料的需要。我国铁矿资源地质勘查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 年间,这一阶段我国铁矿地质勘查投入还处于较高阶段。这一时期国家以寻找富铁矿为主要目标,开展全国性的地质大会战。主要寻找隐伏矿体,找矿难度相对较大。1980 年我国铁矿地质勘查投入 16599 万元,钻探工作量 877570 万米,从业人员 58832 人,当年探明铁矿储量 21.40 亿吨。但是,在这一阶段我国铁矿地质勘查已经开始持续下降,到 1985 年铁矿地质勘查投入下降到 5620 万元,钻探工作量 215395 万米,从业人员 14740 人,当年探明铁矿储量 5.70 亿吨,由于会战多集中在一些老矿区,探明资源储量虽少,但地质勘查程度较高。
第二阶段:1986~2003 年间,这一阶段我国铁矿地质勘查投入处于低谷,年平均地质勘查投入只有 2426 万元,年平均钻探工作量 32856m,年平均从业人员 2575 人,年平均探明铁矿储量 2.04 亿吨。这一阶段是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国家由统揽地质工作转向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这一阶段的铁矿地质勘查工作,公益性地质勘查投入少,商业性地质勘查投入更少,再加上找矿难度越来越大,造成地质工作滞后。铁矿地质勘查投入最低的年份是 1996 年,当年铁矿地质勘查投入只有 673 万元,钻探工作量只有3415m,从业人员 387 人,探明铁矿储量仅为 0.28 亿吨,在这一阶段我国铁矿地质勘查近于停滞。
第三阶段:2004 年至今,这一阶段我国铁矿地质勘查投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4~2007 年间铁矿勘查累计投入 16.49 亿元,相当于 1989~2003 年 15年总投入的4.5倍;2004年以来,累计投入钻探工作量132.73万米,相当于1989~2003 年 15 年总钻探进尺 3.9 倍。随着地质勘查投入的不断增加,铁矿勘查开始复苏,陆续在华北陆块区的山西恒山—五台、冀东、辽宁鞍本和长江中下游庐枞等地发现一批隐伏的厚度较大、品位较高的铁矿床,一批已知矿床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