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建筑空间概念
中建史-中西方建筑空间的比较
帕提农神庙
古希腊神庙大多采用庙宇外面一圈柱廊的建筑形式,比例匀称,庄严和谐,似乎已 经没有幽暗,神秘的意味,但是神庙的核心圣堂依然是一种非常封闭的小空间。只有一 个面可以通向室外,其余都是坚实的墙体。
帕提农神庙圣堂的中央供奉巨大的神像, 周围布置列柱,以衬托神像的高大。
中国的宗教建筑空间与西方这种幽暗、神秘 的精神空间很不相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对于 幽暗封闭的空间的追求。
圣坛是装饰 的最为华丽的地 方,半穹顶上通 常都会有耶稣复 活升天的画幅, 这个半封闭的空 间使得其中的圣 坛有很强烈的象 征意义。
图:圣索菲亚大教堂
古埃及的阿蒙神庙,经过一系列的封闭的庭院和密集的柱厅到达一列小密室的尽 端,制造出神秘、压抑的效果。
南美洲玛雅人的多层金字塔 将庙宇建在塔顶,有巨大的阶梯直达庙门,庙不大,室内空间狭小,采光面积也 很小,显得非常幽暗。
三、中西方宗教建筑空间尺度比较
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一般都是单层的, 庙宇之类的建筑也都如此, 因为中国的哲学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在考虑建筑尺度时都是以 人体尺度为出发点的,追求人的舒适, 宗教建筑注重群体组合。注重一 层层院的庭院进深的空间效果。通过门以及庭院来渲染庄严肃穆的宗教 气氛。并不追求建筑单体的高大的体量。只要求它的比例和谐。这与西方 古代神圣的教堂的超然尺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西方建筑空间上的对比
制作:李文超、蔺军广 李成、田玙豪
中西方建筑空间上的对比
一、中西方宗教建筑空间属性对比
二、中西方宗教建筑空间布局对比 三、中西方宗教建筑空间尺度对比
一 、中西方宗教建筑空间属性比较
中西方宗教建筑空间属性比较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区的主要标志,也是西方 文化区文化内容的主要成分。根据基督教的教义, 上帝是宇宙的精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 的,是宇宙的肉体,宇宙就是这两者的统一。无 论基督教的教堂是何种建筑风格,基本都会在平 面上表现十字型。
西方建筑空间的设计意象探析
各向同性的 、 支柱设在外 围的 、 置于底部和顶部 的同一空间 , 设备
1 建筑 空 间与类型 学
周 表达 出人们 建筑 以有形的实体围护起长 、 、 宽 高三维 有限 的范 围 , 形成 人 通行 的部分是 其 围廊 。在后期 , 围逐 渐趋 于宽敞 , 倾 向于空 间效果 的感受并 给予空问更重要的地位 。 类能够身临其 中的有形空间 , 许就是建筑 的最初含义 和基本 这或 古罗马时期 : 罗 马建筑 的 内部空 间设 计规模 宏大 , 古 构思 宏 目的…。在渚多艺术 中, 唯有建筑 能赋予空 间以完全 的价值 。建 豪迈 、 率真 。古罗马建筑所包 含的空 间形 式多样性 , 与古 希腊 筑能够用一个三度空间的 中空部分来包 围人 , 然绘画能描 写空 伟 、 诚 表现 了对大体 积的鉴赏 能力和强 间, 诗歌能唤起 人们对空 间的印象 , 能给空间的类似形 象, 音乐 但 的单一建筑体形成鲜 明的对 比 ,
一
之 问建立有 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 。
未考 虑适应人 的尺度。
自然科 学方 法曾在建筑领域 内启发 过多种理性行 为, 类型学
研 究正是这些行为 中最 富色彩 的一支 。
巴洛克式空间 : 巴洛克式时期是空 问解放 的时期 , 它赋予封 闭 静止 的文艺复兴空间以动感 , 出一种要打 开、 表现 扩大和 冲破原有
西 方 建 筑 空 间 的 设 计 意 象 探 析
孟 聪龄
摘
的回顾 , 总结 出历时性和共时性统一 的这一空建筑思潮 中, 基本观 点之 一是空 间组合 与周 围环境 的结合, 通过 对古希腊 时期到现代建筑 空间彤式历史性
关键词 : 类型学, 间组合 , 围环境 , 空 周 历时性 , 共时性
中西方建筑比较
建筑空间布局二、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
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 米,“万神殿”高43.5 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 米。
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 米。
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一、中西方城市的传统建筑外部空间形式的比较分析(一)中国的院落空间院落空间的代表是合院。
合院建筑以庭院为中心,所有房屋均面向庭院开敞,对外一般不开窗,形成内敞外闭的向心空间。
院落的围墙把外部空间又分为“内”和“外”两个层次,分别对应着私密(或半公共)和公共两种氛围。
建筑物和墙围合的“内部的外部空间(庭院) ”为人的存在划分了一个个“院”的空间。
它虽是一种简单的空间格局形式,却营建了一种秩序。
古希腊风格建筑空间设计理念
古希腊风格建筑空间设计理念古希腊风格建筑空间设计理念一、古希腊风格建筑的起源和特点古希腊建筑被认为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奠基之作,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包括简洁、对称和比例美,这些都是空间设计的重要理念。
而古希腊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的建筑风格主要是为了宗教和市政目的而建造的。
二、对称和比例美在古希腊建筑中,对称和比例美是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
古希腊建筑师们通过对称的布局和精确的比例来营造一种和谐、平衡的空间感。
他们在建筑中使用的柱子和梁的比例,以及建筑整体的比例均体现了对称美和比例美的理念。
这种理念也影响了后世的建筑设计,成为了许多建筑大师的灵感之源。
三、空间的开放性古希腊建筑空间设计注重的是开放性和通透感。
他们善于利用光与影的对比,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让建筑空间显得更加宽敞和通风。
古希腊建筑中常见的庭院、柱廊和壁画都营造了一种开放式的室内外空间,这种设计方式也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来说,古希腊风格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对称和比例美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建筑物的外观上,更体现在整体空间的布局和设计中。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是对外观美的追求,更是对内心平衡与和谐的追求。
古希腊建筑的开放式空间设计也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让我对空间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全新的视角。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古希腊风格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探讨,我们不仅对古希腊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当代建筑设计有了新的启发。
对称和比例美的理念、开放式空间设计的理念等都值得我们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古希腊建筑的空间设计也将我们的审美理念和空间认知带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对古希腊风格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对古希腊建筑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当代建筑设计有了新的启发。
对称和比例美的理念、开放式空间设计的理念等都值得我们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一、引言在战后20多年的经济增长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70年代经历了数次经济衰退,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与资本主义历史上的各次经济危机一样,随之而来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表现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
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城市和区域演化(urban and regional transformation)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
地域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更为突出,表现在各个空间层面上。
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和区域演化的内在机制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包含了不同范畴中和不同层面上的各种因果过程。
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和区域的结构重组(urban and regional restructuring)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地域实证研究是这个领域的主要课题。
本文将回顾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社会学科和地理学科的一些新发展的基础上,阐述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框架,并以西方大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化作为示例。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由于各个学科的研究角度不同,难以形成一个共同的概念框架。
尽管如此,许多学者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Foley和Webber是试图建构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的早期学者之一。
根据Foley(1964年)的观点,城市结构的概念框架应该是多层面的。
首先,城市结构包括三种要素,分别是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环境;第二,城市结构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两种属性,城市结构的空间属性是指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环境的空间特征;第三,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形式和过程两个方面,分别指城市结构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空间作用的模式;Fo1ey认为,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城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一历史时期,城市结构的演变还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有必要在城市结构的概念框架中引入第四层面,即时间层面。
基于Foley的概念框架,Webber(1964年)的论述限于城市结构的空间属性,包括形式和过程两个方面。
建筑围合实体的作用以及和内部空间的关系
1 建筑空间概念发展的建筑的原型是⼀个遮风避⾬、驱⾍避兽的场所,原始⼈⽤界中最常见的材料和最简易的⼯具:树枝、树叶、⽯块或泥⼟等来搭构围合成使⽤空间。
虽然在此类最初的建筑活动(包括⼈类最早搭建的草棚与洞⽳)中已经隐含了空间概念的基本特征,然⽽对于空间概念的提出却是很晚的⼀件事。
18世纪之前,从没有在建筑论⽂中出现过空间这⼀概念,直到19世纪初才有德国的美学家开始使⽤(具有建筑意义的)“空间”这⼀术语。
谈到建筑物如同“限制和围合的⼀个限定空间,形容⼀座教堂为必要的精神⽣活的集中,它因⽽将⾃⾝关进空间的关系当中”。
在这⾥“空间”这⼀概念虽然具有建筑空间的含义,但它更多的是站在的⾼度来进⾏论述的。
《 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书的作者,建筑史学家S. 吉迪翁(Sigfried Giedion )把⼈类的建造历史描述为三个空间概念阶段:①⽳居⼈类,虽然证据显⽰他们有惊⼈的创造⼒,但只是利⽤⽽⾮建造。
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建筑,如美索布达⽶亚⼈和埃及⼈的⾦字塔,但这些只是服从于外部的建造,真正的内部空间还没有出现。
就如同我们在希腊和罗马的城市⼴场中所见到的⽤雕像、⽯柱和⽅尖碑等作为控制元素所形成的空间。
从现代的意义来说,这个空间概念是关于实体之发射能,彼此间的关系及其交互作⽤,是由实体⽽向外发展的空间概念;可以称为第⼀个空间概念阶段(有外⽆内)。
②公元100年,古罗马万神庙出现了第⼀个塑造的室内空间,圆形的穹顶⾄今让⼈感到震撼,内部与外部空间区分了开来,与宇宙空间⼤⾃然的空间的差别做了更为详尽的解释:建筑空间是在⼤⾃然中⽤⼀定的元素界定出来的物质场所。
这种中空⽽包被的空间概念,⽀配了西⽅乃⾄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向。
但遗憾的是外部形式被忽略了。
技术和观念的困境使外部形式与内部空间的分离⼜持续了两⼲年。
可称为第⼆个空间概念阶段(内外分隔)。
③1929年,密斯。
空间设计导论
塞维的“建筑空间” 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布鲁 诺•赛维对于建筑空间概念 及其重要性的描述,恐怕是 后人引用得最多的观点。他 于1957年出版了《建筑空 间论》一书。在书中,赛维 抨击了用绘画、雕塑等艺术 的评价方法来品评建筑的现 象,强调了空间是建筑的主 角,运用“时间—空间”观 念观察了全部建筑历史。
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象空间”
“意象”,是指把曾经感知 过的外界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 象。 认知意象作为认知心理学的 一种研究方法,最先把它运用于 城市空间环境研究上的,是美国 学者凯文•林奇,1960年,林奇 与他的研究生一起,根据人们有 关城市环境儿时记忆的测验进行 了调查分析,在城市意象方面取 得了开拓性的研究进展,并将其 成果出版发表在《城市意象》一 书中。
为进一步阐释建筑空间的概念和历史,赛维 运用时空观念对建筑历史进行了全面观察,分析 了每一时期建筑空间的基本特征:⑴古希腊的空 间和尺度;⑵古罗马的静态空间;⑶基督教的空 间中为人而设计的方向性;⑷拜占庭时期节奏急 促并向外扩展的空间;⑸蛮族入侵时期空间与节 奏的间断处理;⑹罗曼内斯克式的空间和格律; ⑺哥特式向度的对比与空间的连续性;⑻早期文 艺复兴空间的规律性和度量方法;⑼十六世纪造 型和体积的主题;⑽巴洛克式空间的动感和渗透 感;⑾十九世纪的城市空间;⑿我们时代的有机 空间。
建筑理论家 或建筑师
相关空间理论
“空间-时间” “建筑空间” “城市意象空间” “城市建筑” “存在空间”
著作பைடு நூலகம்
《空间•时间•建筑》 《建筑空间论》 《城市意象》 《城市建筑》 《存在· 空间· 建筑》
出版年代
1941 1957 1960 1966 1971
吉迪恩 布鲁诺· 塞维 凯文· 林奇 阿尔多· 罗西 诺伯特· 舒尔兹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ppt课件
中国建筑特点
中国的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 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 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 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 了“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的“四”字,表 示东南西北四面;“合” 是围在一起的意思。 也就是说,四合院是 由四面的房屋或围墙 圈成的。建筑布局, 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 地布置房屋和院落。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西方古典建筑的对抗之美
• 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 抗之美。石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感生硬、 冷峻,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在建筑的形体 结构方面,西方古典建筑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的 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 那些精密的几何比例,那些充满张力的穹窿与尖 拱,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处处皆显示出 一种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从而引发人们惊异、 亢奋、恐怖、等审美情绪。就连以山水自然之美 为题材的园林建筑,亦一反中国式的“天人合一”, 而表现天人对立,人定胜天为主题。中国建Biblioteka 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今日 中国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现代西方建筑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The End
感谢观看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格 局 差 异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对比研究
中国建筑空间布局
中国建筑主要分为两种平面布局,一是整齐对称,二是曲折变化多 样。整齐对称多用于比较庄严雄伟的京都、坛庙、王府、宅邸、寺 庙等,布局上讲究主次分明、左右对称。而这种布局主要是为了满 足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顽强深厚的 空间意识和文化观念,十分强调建筑组群的中轴对称。小到住宅、 大到宫殿、整个城市规划,建筑的平面布局总是设以中轴线,这种 中轴线往往由道路、建筑物、庭院、广场等组成,大到建筑物左右 均布的对称,小到建筑物两旁对列的厢房或配殿,常被用来突出中 轴线的对称。
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和认识
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和认识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简洁、几何化的线条和材料为特征。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在欧洲和美国的城市中广泛应用,也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发展。
对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看法和认识,我认为它体现了一种对于建筑的新的理解。
传统的建筑风格通常会注重建筑物的装饰和细节,而现代主义建筑则更关注功能和形式。
它强调建筑的简洁明了,追求极致的几何化和抽象化,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暴露在外。
以勒·柯布西耶创造的国际风格建筑为例,它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物作为一种机器,注重功能性和材料的真实性。
这种风格的建筑物常常采用混凝土、钢和玻璃等工业材料,体现出一种简单而现实的美感。
它们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对比,也让人们更加注重建筑本身的特点。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像是一种反对过去建筑风格的革命,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和限制。
现代主义建筑的理想主义者们相信,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可以重塑现代城市,并创造一个更为先进和严谨的空间。
当然,西方现代主义建筑也有它的缺陷。
建筑物的过度几何化和抽象化,有时会让人们感到无生命、无情感。
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这种建筑风格的单调和重复,甚至会形成社会的冷漠和孤立感。
综上所述,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是一种试图推翻传统建筑体系的革命性风格。
它的简单明了、理清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对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需要我们在欣赏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美感时,反思它所带来的社会文化问题和人类情感的缺失。
中西方建筑的特征
中西方建筑的特征中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其特征如下:1.四合院:中式建筑通常由四个建筑围成一个院落,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院落通常有一个前院和一个后院,前院用于布置花草和装饰,后院用于居住和工作。
2.建筑材料:中式建筑常使用木材和砖石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院墙多用砖石砌筑,屋檐多用木材支撑。
3.屋顶造型:中式建筑的屋顶通常呈斜坡状,搭建有瓦片,形成独特的屋顶造型。
屋顶上常常会有华丽的彩画装饰。
4.四点式组合:中式建筑的平面布局常使用四点式组合,即前院、后院、正房和厢房四个独立的建筑,形成一个平衡美观的布局。
5.装饰风格:中式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常使用雕刻、彩绘等方式进行装饰,且装饰常以龙、凤、花卉等传统意象为主。
6.仿自然:中式建筑追求和谐与自然,常以水为中心,建有池塘、水榭等景观。
西方建筑是指欧洲和美洲的建筑风格,其特征如下:1.分散式布局:西方建筑的布局通常是分散式的,即建筑物独立分散地分布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景观。
建筑通常有前院和后院,并且有明确的功能区分。
2.正规对称:西方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建筑物的主体部分会对称地分布在中心位置,形成正规的对称效果。
3.尖顶和圆顶:西方建筑的屋顶造型通常是尖顶或圆顶,使用材料多样,包括木材、砖石、石膏等,有些建筑物还会使用金属材料进行装饰。
4.石材和大理石:西方建筑常使用石材和大理石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给建筑赋予了稳固和高贵的感觉。
5.古典装饰:西方建筑常使用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例如希腊柱、雕塑等装饰元素,以展示建筑的庄重和豪华。
6.窗户和门窗:西方建筑的窗户和门窗通常较大,带有独特的形状和装饰,增加了建筑的光线通透性和美感。
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
城市空间的资本改造——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分析视角..田2在建的南京第一高楼资料来源:孙浩.南京置高楼封顶r高450柬A-g-接待砚光市民【N/OL].现代快报,2008-08_27.h印://news.xiahuanet.cort,dtravel/2008・08/27/content._9719806.htm.强烈.到处可见新生活的幻象一再被强化。
真实生活看来与我们如此接近,像是从日常生活中伸手可及,彷佛我们与镜子那头的美好真实零距离”[161。
4结论我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扩张与内部更新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特征。
资本作用于空间本身.公共部门,制度框架、城市规划、城市文化.舆论环境等各个方面.共同完成了这些过程。
然而人们往往被资本主义空间的虚幻外表迷惑.忘记了空间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表现.以及作为具体实践的生活空间的二元分裂,忘记了谁被驱逐而谁因此获利。
当诸如拆迁冲突激化.历史街区被推平.山水资源成为有钱人的后花园等等矛盾愈演愈烈时.人们才隐约意识IN,D,里那些美好繁华的印象也许仅仅是资本主义空间展示的镜像。
穆勒(JohnStuartMill)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在富裕的国家里财富再分配比增长更重要.人口控制是比追求进一步经济增长更有效地达到消除贫困目的的途径…’。
2008年两会提出预防经济过热.表明当前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国家政策已悄然转变.改变城市空间被动于资本改造的契机已至。
这不是否定自由市场.而是说自由市场经济应被束缚在有理性的政府干预框架之下,包括城市规划。
我国城市空间的关注最终将发展成一种公民运动,让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与政府和利益集团博弈,最终重建市民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fl】张京祥,手.体制转型与中国域市空间重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经济参考报.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居世界之首超合理水平[N】.经济参考报,2006-03-13.【3】DavidHarvey.后现代的状况:时文化变迁之源起的研究[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汪安民,等.城市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汪原.关于《空间的生产》和空间认识范式转换【J】.新建筑,2002(2).[6】潘泽采.空问化:一种新的叙事和理论转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7(4).【7】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安东尼・奥洛姆,陈向明.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M】.曾茂娟,任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JohnGavanagh,JerryManden经济全球化的替代方案[M】.童小溪,等。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1、材料:建筑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2、空间布局:西方人在建筑上着重追求向空间扩展规模,中国人却主要致力于在平面上拓展。
•3、形体审美: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4、文化观念西方以石材为主中国以木材为主•西方建筑中柱子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
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斗拱飞檐•建筑空间的布局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故宫••曲阜•孔庙展现“集体”的美。
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各种建筑前后左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大本钟科隆大教堂巴特农神庙•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
•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
形体审美差异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
17世纪初建筑师亨利·伍登提出优秀建筑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坚固、实用和欢愉。
中西方建筑的不同
中西方建筑的不同:
1. 建筑材料的不同,西方普遍使用砖石结构,我国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
2.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
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 建筑的发展不同,中国建筑是保守的,西方建筑经常求变,中国的建筑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
4建筑价值的不同,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
造成中西方建筑差异的原因:
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
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
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
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
由此衍生中国传统哲学,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思想较保守。
西方则继承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
东西方古代建筑的空间构成
东西方古代建筑的空间构成
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古代建筑的空间构成有一些不同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以“间”为基本单位,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庭院、园林等多种空间形式。
典型的空间构成形式包括:
1.一明两暗:一间房屋有四扇窗户,中间两扇窗户较大,左右两扇窗户较小,称为“一明两暗”。
这种形式通常用于住宅和寺庙建筑。
2.工字殿:由两个一明两暗的房屋组成,中间用一堵墙隔开,形成一个工字形的空间。
这种形式通常用于宫殿和寺庙建筑。
3.四合院:由四个一明两暗的房屋组成,中间围成一个院子。
这种形式通常用于住宅和寺庙建筑。
4.园林:由各种建筑和山水、植物等组成,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布置,形成一个自然和谐的空间。
这种形式通常用于宫殿和私人宅院。
西方古代建筑以“柱式”为基本单位,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教堂、宫殿等多种空间形式。
典型的空间构成形式包括:
1.希腊式:由三种柱式组成,包括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这些柱式的比例和造型非常严谨,形成了一种庄重、优美的空间效果。
2.罗马式:由两种柱式组成,包括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
这些柱式的比例和造型比较简洁,形成了一种庄重、朴实的空间效果。
3.拜占庭式:由一种柱式组成,即科林斯柱式。
这种柱式的比例和造型比较华丽,形成了一种庄重、华丽的空间效果。
4.哥特式:由两种柱式组成,包括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
这些柱式的比例和造型非常夸张,形成了一种神秘、崇高的空间效果。
东西方古代建筑的空间构成形式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西方建筑概述
西方建筑概述一、引言西方建筑是指西方国家(主要是欧洲和北美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点。
西方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阶段。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特点特征和代表作品等方面全面介绍西方建筑。
二、西方建筑的历史发展1.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古希腊建筑:以希腊神庙为代表,注重对称、均衡和秩序,使用白色大理石和多柱廊式结构。
•古罗马建筑:借鉴古希腊建筑,强调实用性和工程技术,如古罗马水道、圆形竞技场和巨大的公共浴场。
2. 中世纪的建筑风格•罗曼式建筑:厚重的墙壁、拱顶和圆顶,如罗马式大教堂和城堡。
•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顶、尖拱和飞扶壁,如巴黎圣母院和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
3.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高卢式建筑: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风格,以杜奈散列教堂为代表,注重对称和几何形式。
•文艺复兴建筑:弗洛伦萨圣母百花圣殿、圣彼得大教堂等,强调人文主义和对古罗马建筑的回归。
4. 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庄严浮华的表现形式,如凡尔赛宫和巴洛克教堂。
•古典主义建筑:以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为模仿对象,追求纯粹和对称,如新古典主义美国国会大厦和法国巴黎凯旋门。
5.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机能主义:功能至上、简化和流线型设计,如德国包豪斯学派的建筑作品。
•国际风格:简洁、规整和纯粹的表现形式,如荷兰诺特丹米立斯广场。
•后现代主义:崇尚个性、异质和装饰性,如法国爱塔尔耶洛夫大楼和美国西雅图太空针。
三、西方建筑的特点特征1.遵循对称和几何原则:西方建筑强调对称和几何形式,注重建筑的整体均衡和秩序。
2.注重空间和体量:西方建筑追求空间感和大体量的表现,如高大的尖顶、广阔的教堂和宏伟的宫殿。
3.利用材料和技术:西方建筑使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如大理石、砖石、木材和现代的钢筋混凝土。
4.建筑艺术与功能结合:西方建筑注重建筑艺术与功能的统一,既尊重建筑的美学价值,又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
(完整版)西方建筑空间观念的演变综述
西方建筑空间观念的演变综述摘要:建筑空间的发展受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技术、艺术水平、意识形态等客观前提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建筑史上历代的一些空间形式展示了各个时代的不同空间观念。
从古希腊到当代的建筑空间的变化,是一个由客观倾向转向主观倾向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建筑空间;意识形态:演变过程1古希腊的空间古希腊文明的核心则是户外活动,这种活动不在四面墙壁和一个屋顶的包围之中,也不在家庭和建筑的内部空间之中,而是在圣地之上,在卫城上,在露天剧场中。
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如希腊神庙。
希腊神庙的特色在于对人体尺度的绝妙运用,神庙没有设计成礼拜的场所,而是设计成不容入侵的诸神的圣所。
希腊神庙的基本组成部分有高台基,其上立有列柱,支托团结的过梁,过梁又支承屋顶。
神庙中唯一可供人通行的是列柱和内殿之间的廊,还有一间内殿,在古风时期就是该种建筑物唯一的核心部分。
这个内部空间从未加以创造性发展,因为古希腊文明的核心则是户外活动,内部空间没有什么社会功能需要。
内殿不仅是一个围起来的空间,而且简直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见图1)。
宗教仪式是在神庙周围露天举行的,因此,雕刻师兼建筑师的技艺和热情就都倾注在把支柱造成高超的造型艺术品,倾注在用无与伦比的浅浮雕来布满过梁表面、正面山墙檐部和墙。
表达了希腊人对自身完美的追求,人、神、自然的共存是其建筑形式的精神基础(见图2)。
希腊神庙的特色,一方面有它的一个缺陷,这一缺陷,在于忽视内部空间:另一方面又有它那迄今无与伦比的高超之点,其高超之处,则在于人体尺度绝妙的应用。
在当代,两个最有声望的现代建筑师在评价希腊神庙中互相对立,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及其追随者赞赏希腊神庙的人体尺度感,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JoydWright)及其追随者则对希腊神庙忽视内部空间感到遗憾。
总之,希腊文明是以户外活动为核心则,神庙的内部空间是一个封闭的无人的空间。
中国古代建筑和 西方建筑的区别
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区别
1.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主要表现为“木、瓦、石”的结构和“黄、绿、红”的颜色;而西方建筑则以欧式、洛可可、古典主义等建筑风格为代表,具有不同的风貌特点。
2. 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材和石材建造;而西方则大量使用砖、石、水泥等材料。
这也为两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通常采用“梁柱结构”,即采用大梁和横梁承载压力,而横梁与立柱相垂直支撑重量。
而西方建筑的结构则较为坚固,多采用“框架结构”的形式,即用一种坚固的框架来支撑楼体的重量。
4. 室内设计:中国古代建筑的室内设计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连贯性,一般设计为中厅式结构,使人们能够在不同的房间之间流通自如。
而西方建筑更强调私密空间,强调房间的独立性和功能分区。
5. 艺术表现:中国古代建筑在色彩、图案和雕刻方面崇尚自然和美学,注重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中融入艺术元素;而西方建筑则更强调古典美学,往往在建筑表面采用仿古的雕刻和装饰。
6. 文化价值:中国古代建筑被誉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具有浓郁的文化特色;而西方建筑则大多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等文化,强调贵族和宗教地位,具有更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室内设计、艺术表现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也反映了两种建筑文化的不同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
中西方建筑的文化差异精华版
中西方建筑的文化差异
1.从建筑材料来看:
传统的东方建筑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属于木结构系统。
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视木材与生命之亲的关系,体现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一起居住、一起生活、和谐共处的理念。
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
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理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2.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
中国古代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且平面布局方面表现出“对称的有规律的走向”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
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
表现出西方人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
3.从建筑色彩来看:
中国建筑的色彩被赋予了浓厚的伦理观念,以颜色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确定社会地位的手段,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建筑的色彩缺乏变化,虽然丰富,但是又显得单一,并形成了一定模式。
西方建筑的色彩,因为处于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中,所以变化多端,异彩纷呈,同时受西方“个人本位”观念的影响,色彩非常张扬、热烈、激情,甚至富于非理性的迷狂。
4.从建筑造型来看:
中国传统造型特别强调“线型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追求意境和重伦理的思想在中国古建筑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建筑造型时,往往把其社会内容和象征意义放在显要突出的位置,同时,还注重实用性。
西方传统造型强调“形式美”,发源于希腊的古典主义美学思想认为“美在物体的形式”,我们从古希腊的建筑中感受到一种对形式美的强烈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空间
文明核心:户外活动
活动地点
圣地,卫城,露天剧场。
主要成就
纪念性建筑:希腊神庙
属于不可入侵的场所
希腊神庙的主要构成
高台基,其上有列柱支托过梁,过梁支撑屋顶
古希腊内殿
核心部分
谢谢观赏
二、现代主义风格鉴赏
1,新古典主义风格:
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 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 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 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 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2.巴洛克
一、是豪华。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二、是它是一种激情艺术,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
象力; 三、是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 魂; 四、是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五、是具有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 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也吸 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六、是浓重的宗教色彩; 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 向,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 八、优雅与浪漫
现代风格家居的空间,色彩就要跳跃出来。高纯色彩的大量运用,
大胆而灵活,不单是对现代风格家居的遵循,也是个性的展示。 二:简洁、实用的个性化空间 由于线条简单、装饰元素少,现代风格家具需要完美的软装配合, 才能显示出美感。例如沙发需要靠垫、餐桌需要餐桌布、床需要 窗帘和床单陪衬,软装到位是现代简约风格家具装饰的关键。 三:多功能的个性空间 现代风格家居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意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 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 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 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
形散神聚
⑴ “形散神聚”是新古典风格的主要特点。在
注重装饰效果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和材质还 原古典气质,新古典风格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 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 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2)讲求风格,在造型设计时不是仿古,也
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
。(3)用简化的手法、现代的材料和加工技
西方建筑空间概念
——姚作腾全体小组成员
西方空间的分类
一、传统风格类。 1.哥特式风格
2.巴洛克风格 3.洛可可风格
等 二、现代风格类 1.新古典主义风格 2.现代风格等
传统风格鉴赏
1.哥特式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
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 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 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 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 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 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 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 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 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 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 教气氛。
3.洛可可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
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 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 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 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 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 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 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 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 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 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 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 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术去追求传统样式的大致轮廓特点。
(4)注重装饰效果,用室内陈设品来增强历
史文脉特色,往往会照搬古代设施、家具及陈 设品来烘托室内环境气氛
。(5)白色、金色、黄
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像
色、暗红是欧式风格中 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 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 明亮、大方,使整个空 间给人以开放、宽容的 非凡气度,使空间丝毫 不显局促。
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 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 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 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 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 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 观点和文化种风格,追求时尚与
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 完美结合。
现代风格特点
一:色彩跳跃的个性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