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第4章设计的情绪表达

合集下载

设计心里学概述

设计心里学概述

设计心里学第一章一.心理学的分类1.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里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

普通心理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又有分支基础学科,如: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思维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冬季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2.生理心理学:是研究生理基础与肌理的学科,是心理学重要的基础研究。

又有分支学科,如:生物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分支有学习心理学、教师心理学等。

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人际关系发生及发展规律的学科。

分支有家庭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等。

5.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可分为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

6.劳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中的心理问题,如操作与操作者的心理特征与规律。

包括工程心理和工业心理学。

此外,文艺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分支。

设计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二.心理学的性质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心理现象的本质问题,从心理学的实质上看,人的心里是社会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心里的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这一科学命题本身蕴含了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也就决定了心理学的学科,必然横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成为一门交叉性学科。

三.心理学的任务(1) 了解心里现象。

对人类心里现象科学分析。

(2)熟知心理规律。

用来解释心理现象。

(3)指导实践作用。

学习普通心理学最终目的是落实在应用上。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

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活动,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2)实验法。

一是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一研究心里的方法。

二是自然实验法:把实验研究和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的实验方法。

(3)测验法。

是研究对象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制定科学的量表或问卷。

设计心理学第4章设计的情绪表达

设计心理学第4章设计的情绪表达

古代工匠使用刨子工作 明万历本《鲁班经匠家镜》
体现效能和理性的设计:电动工具和尼康专业数码相机
未来?
卓别林电影 《摩登时代》 “流水线”使人们类似于机械上的 “螺钉”,此时高效的工具还能使 工人产生愉悦感吗?
工匠利用陶车造坯 《天工开物》
复杂的现代产品常不能 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所使 用,人们对物品使用方 式的掌握带有了”征服 难题“的意味。
返回
• 理解层面 在这个层面上,设计的物、环境、符号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人们的 高级思维活动,是人通过对设计物上所富含的信息、内容和意味的理 解与体会(特别是新的获得)而产生的情感。 • 包括: 1、自我形象的表达 2、对物及其使用方式、蕴涵意味的领悟和反思。 3、叙事性的解读
4、象征和符号
返回
物品,能传递消费者的身份、 地位、个性、喜好、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
返回
奥哈尔国际机场第5国际航班大厅 芬兰现代设计 转椅
荷兰著名设计组织 droog公司的两款价格同样昂贵的限量版设计,虽然都出于设 计师的奇思妙想,但右图中的椅子销售情况较好,左侧的情况不佳,究其根源, 还是在于右侧的设计的新异刺激过强,经过较长时间后也无法使用户产生放松的 正面情绪,而长时间的新奇、刺激则会使人们感觉疲劳,厌倦。
问题与讨论
1、情绪有哪些作用?请结合设计实践,试分析情绪体验在设计中
的作用。 2、如何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3、模仿文中对汽车造型情感体验的量化研究方法,选择一组同类
产品,采用问卷和量化统计的方式对其情绪体验进行分析。
返回
过山车和蹦极,高度紧张后的放 松能带给人们兴奋、愉悦的情绪, 同时完成冒险之后的成就感也能 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情绪。
返回
4.3 设计情感

设计心理学4-个体的行为发展、动机和情绪

设计心理学4-个体的行为发展、动机和情绪

4-1-1儿童画
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皮亚杰主张所谓的领域一 般化(domain-general approach)发展理论: 决定儿童发展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因为逻辑具有 一般性,它影响着智力行为的每一个方面
4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学习掌握空 间、时间和因果关系; 第二阶段(2-7)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 人的速度发展 第三阶段(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发展他 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中最本质的成分是操作内 部表象的能力; 第三阶段(11—少年期末)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 维加工中开始出现逻辑成分。
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在意识能力发展理论中具有重要作用。 假装游戏体现了所谓转换代替,即用一个东西代 替另一个东西(如用香蕉代替电话),也可以看 作是一种表象操作 。
智力现实性
所谓智力现实性是从印象主义到立体主义,画家 发现视觉对象的分离效果和多义性后,获得的另 一种真实。儿童画中恰恰是一种智力现实性 。
以自我为中心
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并不只是从一个角 度作画。儿童画与原始部族人的画之所以充满了 一般性(智力现实性)和未经变形的形状,恰恰 是因为,他们画的是“自己感知到的东西”,是 以自我为中心的东西。
•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 行为图式,并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的探 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 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反射(reflexes):接触新生儿的嘴唇,他将开始吮 吸;把你的手放在婴儿的手掌中,他将会抓紧
–客体永存性:9~12个月时获得,即儿童必须认识到物
– 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
儿童画
皮亚杰儿童绘画的两个方面感兴趣,一是绘 画传达的信息,二是所画的空间关系。对于第 一个方面,阿恩海姆主张“儿童们画的就是他 们看见的”。

情绪心理学 课件-第四章 情绪的外显行为

情绪心理学 课件-第四章 情绪的外显行为

口角上提肌
14 面颊微凹(酒窝)
15 唇角下压
口角降肌
16 下唇下压
下唇降肌
17 下巴上抬
颏提肌
18 口唇缩拢
上翻唇肌、内翻唇肌
20 口唇前伸
口角收缩肌
22 口唇圆筒形
口环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6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年8月22日星期六
FACS的单一活动单位(AU)
AU编号 23 24 25 26 27 28
(4)面部运动反馈的皮层整合,产生情绪体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
2020年8月22日星期六
四、面部表情的社会化
1、面部表情的复杂性 2、面部表情的随意性 3、文化差异影响情绪表达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1
2020年8月22日星期六
第三节 面部表情的神经生理学证据及其测量方法
一、面部表情的神经生理学证据
2020年8月22日星期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
2020年8月22日星期六
第一节 面部表情理论假设
一、外导假设
外导假设是指具体情绪的感情程序从脑输出 到面部肌肉并产生运动,从而形成各种可清晰 区分的具体情绪。外导假设并未能包容面部运 动的全部机制,而只涉及它的输入输出方面。
许多适合于外导假设解释的研究,可用来检 测自发的面部表情与情绪指标之间的关系。这 些研究采取了三种测量方法:观察者判断、肌 电图(EMG)记录和面部运动客观观察编码。
PET和fMRI脑成像技术的研究表明,对恐惧面孔 的知觉能激活左杏仁核(Morris,1996);对不良 味觉刺激引起厌恶表情的正常被试,被记录到杏仁 核fMRI抑制,引起被试的社会性恐惧(Schneider, 1999)。对扣带回皮层而言,对正、负性情绪表情 照片记录到右扣带回皮层fMRI激活,尤其对负性 面孔的反应更为显著;对快乐面孔左扣带回皮层 fMRI被激活,而对悲伤面孔则无反应(Phillips, 1998)。 病理方面的研究也证明,对不同面部表情 的知觉也与不同的脑部位联系着。

设计心理学班会主题

设计心理学班会主题

设计心理学班会主题
1. 探索情绪的表达方式:了解情绪的基本类型和表达方式,探索不同情绪所带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2. 建立积极心态的力量:学习如何培养积极心态,以应对挑战和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和情绪稳定性。

3. 情绪管理与自我调节:探讨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了解情绪调节策略,提高自我控制力和情绪平衡能力。

4.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研究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享建立和谐、支持性关系的技巧,提高社交能力和情感满足度。

5. 学会放松与自我护理:介绍不同的放松技巧和自我护理方法,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身心健康。

6.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了解情绪与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分享情绪管理策略以提高学业表现和学习体验。

7. 培养积极心理健康的习惯:探索如何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习惯,包括定期锻炼、良好的睡眠、积极的思维模式等。

8. 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重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理解自我发展的过程和方法,达到自我实现和成长。

9. 处理挫折与困难:探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心理应对策略,提高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

10. 培养积极心态的艺术:通过艺术和创造性表达来培养积极心态,促进情绪的平衡和释放。

设计心理学要点

设计心理学要点

设计心理学要点《设计心理学》赵江洪编,共分9章,从心理学基础入手,介绍了设计心理学这门还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学科的内容。

主要介绍了科学的心理学及心理现象的基础;知觉与艺术及个体的行为;审美心理;社会文化心理现象;设计艺术中的心理研究、心理方法,造型心理等内容。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设计心理学》赵江洪编,共分9章: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梳理了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设计心理学的性质: 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二艺术性和人文性的属,主要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以及,心理学的性质,历史,学派和发展。

第二章,心理现象的基础主要讲:心理的生理基础:生物基础:因果,遗传,进化。

还有神经系统基础及脑的功能;感觉与知觉:主要讲了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重点讲了模式识别:模板匹配理论,特征检测理论,部件识别理论,解构与重构。

第三章,知学与艺术:视觉系统主要讲了视觉恒常性、格式塔及视错觉;空间知觉,视觉给了我们空间知觉也称深度知觉的能力,即通过二维的视网膜,看到三维的世界。

心理学认为,空间知觉是通过提升视觉线索获得的。

空间线索可以分为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颜色知觉,色彩的差异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属性,一是色相或色调,基本由光的波长决定,第二是明度或明暗度,与光照强度有关,第三是彩度或纯度,也称饱和度,区分颜色的鲜艳程度。

听觉、触觉、化学感觉与通感(通感的心理现象解释是一个感官对真实刺激的感觉伴随着另外一个感官的感受)。

第四章,主要讲个体的行为,人的行为非常复杂,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

个体的发展与学习及个体的动机性行为:需求与动机(动机产生原因及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为六大类),原始动机与社会心理动机;个体的情绪性行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个体的认知性行为:认知,记忆,视觉传达,知识。

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电子教案

心理学第四章记忆 电子教案
1. 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对陈述性知识的记忆,是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的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对人名、地名、定理、定律的学习多属这类记忆。
2. 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是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主要包括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等内容。这种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逐渐获得,而且在提取、使用时可以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四)压抑说
弗洛伊德根据他对精神病人的观察结果提出了动机遗忘说,又被称为压抑说。该学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造成的,若这种压抑解除了,记忆还能得到恢复。弗洛伊德认为,人们之所以遗忘那些特别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比较容易,是因为这些记忆内容沉入潜意识中去了,或者说,被压抑住了。压抑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的作用是通过阻止不愉快的记忆内容进入意识,从而避免产生不愉快的体验。但是,尽管人们没有意识到潜意识中的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它们仍然还会继续影响人们的某些情绪和情感,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如果被压抑的事情太多,就会产生心理障碍。精神分析学派认为,通过催眠或其他方法,可以唤醒这些被压抑的记忆,进而帮助患者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这些经历,克服心理障碍,维护心理健康。
(三)根据记忆时有无意识的参与划分
1. 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这种记忆是个体有意识回忆的,因此又称为意识控制的记忆。我们平时的学习,会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知识、经验,使用的记忆都是外显记忆。
2. 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的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如人际交往中的印象形成。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是个体无法意识到的,因此又称为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识记目的是否明确,会影响识记的效果。

情绪小怪兽公开课教案通用(1)

情绪小怪兽公开课教案通用(1)

情绪小怪兽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心理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题为“情绪的认识与管理”。

具体内容包括:情绪的基本概念、情绪的类型与表现、情绪的影响因素、情绪调节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情绪对个人行为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情绪,提高沟通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情绪调节的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重点:情绪的基本概念、类型与表现,以及情绪对个人行为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情绪卡片、情绪小怪兽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情绪小怪兽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情绪表现。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情绪体验。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讲解情绪的基本概念、类型与表现。

教师举例说明情绪对个人行为和身心健康的影响。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情绪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情绪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情绪识别和表达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5. 情绪调节方法学习(15分钟)教师介绍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冥想、倾诉等。

学生现场练习,体验情绪调节的效果。

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情绪的基本概念、类型与表现。

2. 情绪的影响因素。

3. 情绪调节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我的情绪日记”为主题,记录一周内自己的情绪变化及调节方法。

2. 答案:学生需在日记中真实记录情绪变化,运用所学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与情绪管理相关的书籍,如《情绪急救》、《情绪勇气》等,进一步丰富情绪知识,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管理心理学 第四篇 情绪管理 思维导图

管理心理学 第四篇 情绪管理 思维导图

表层的情感行为 深层次的情感行为
组织情绪表现规则
表现性维度 自主性维度
显性表现:认同 隐形表现:内化 强制性:顺从 自主性:应激
对顾客的影响
情绪劳动的作用和影响
对企业的影响
对自身的影响
情绪劳动与员工心理健康
员工工作倦怠
情绪劳动与员工心理健康
压抑真实情感
情感强化 情感置换
情绪耗竭
去人格化
不良后果
工作满意降低 角色混淆
组织承诺的管理
类型管理
通过对赌 通过绩效
过程管理
感情投资
工作满意度
企业背景
工作内容
兴趣相关度 工作强度
工作环境
因素
工作群体
工作和谐度 信息开放程度
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
个人观念
消极心态和积极心态
狭隘主义
过度重视个人利益
模型
差异理论 公平理论
和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和离职率的关系 和绩效的关系
让工作变得有趣
持续承诺
在组织时间越长,承诺越高,愿意在组织供职但进取心 不强
类型
情感承诺
和组织的价值,目标一致性越高,承诺越高
组织变革,个人价值和组织价值一致性发生问题,承诺 会降低
规范承诺
员工长期受组织影响而形成的社会责任感而愿意留在组 织内的承诺
组织承诺的意义
组织承诺高的员工更能坚守岗位 组织承诺高的员工愿意为组织作出牺牲
角色冲突
角色分离
自我情绪的 管理策略
自主调节 表面扮演
员工工作倦怠
定义
工作倦怠定义1):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最容易在工作情景 中出现,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从而

行为心理学与情绪表达如何通过行为表达情绪

行为心理学与情绪表达如何通过行为表达情绪

行为心理学与情绪表达如何通过行为表达情绪行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索了人类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行为表达方式。

情绪表达是人类常见的一种行为,通过分析行为心理学可以揭示情绪对行为的影响,以及情绪是如何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

一、情绪与行为的关系情绪是人类内心的一种体验和反应,而行为是对外界的响应和表达。

情绪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导致不同的行为表现。

例如,高兴的情绪状态会使人们表现出活跃、积极的行为,而悲伤的情绪则会导致人们消极、压抑的行为。

二、情绪表达的方式情绪通过各种行为方式来进行表达,常见的情绪表达方式包括表情、肢体语言和声音等。

1. 表情:人类的面部表情是情绪表达最直观、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例如,笑脸可以表达快乐和满足的情绪,而皱眉则往往代表愤怒或不满。

2. 肢体语言:人们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势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例如,愤怒时可能会挥拳、跺脚,而悲伤时可能会低头垂泪。

3. 声音:声音也是情绪表达的一种形式。

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声音的音调、音量和语速都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愤怒时的声音可能会变得尖锐而激动,而快乐时的声音则可能会变得明亮和欢快。

三、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行为心理学通过实验和观察等科学方法来研究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并解释情绪是如何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

1. 实验研究:研究者可以设计实验来观察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行为表现。

例如,通过让参与者回忆过去的伤心事,然后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从而得出情绪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2. 观察研究:研究者可以观察人们在真实环境中的行为表现,以了解情绪是如何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

例如,观察一个人在失望时是否会摔东西或者踢地面,来揭示失望情绪与消极行为之间的关系。

四、行为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推断他们的情绪状态,进而采取相应的行动和支持。

设计心理学3

设计心理学3

4.1情绪和情感的界定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

情绪与情感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细分两者: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映,比如饥渴时的焦虑觉或看到新奇事物时的兴奋感;另一方面又是机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人际交往中发展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4.2.1 情绪的作用1、适应作用2、驱动作用3、组织作用4、通讯作用情感设计的基本原则:1、对于着重于实用功能的产品或环境,应使之带给人们“中等强度”的正面情绪体验,它们应使人感觉轻松而愉悦。

2、对于既注重实用功能,但实用功能并非用户唯一重视的因素的产品或环境,例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具、灯具、家用电器等产品,愉乐场所或展会,一方面突出一些具有较强的新异刺激的部分达到唤醒观众的目的的作用;另一方面,除了那些以刺激观众为目的的特异之处外,整体设计仍应遵守适度正面情绪的原则。

3、对于无过多实用功能,以交流、宣传、传递信息和理念,或提供不同体验为主要目的的环境、产品或其他设计,则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性加以区别对待。

4、由于成年人在某种情绪状态下易于回忆起情绪性质与之相同的过去事件,因此通过同类情绪体验的重演,可以唤起其相应的情绪体验。

新异刺激包括:•复杂程度:即对象的要素的数量和包含的信息量;•新奇程度:即对象陌生程度和超出常规的程度;•和谐程度:即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差异程度。

设计心理学——精选推荐

设计心理学——精选推荐

设计⼼理学设计⼼理学设计⼼理学概述⼀、设计⼼理学的研究背景1.消费社会:⽇渐挑剔的⽤户消费社会中设计的主要职能之⼀就是促进消费,在这个意义上,设计⼈员要做的不仅是让商品在被购买后提供给使⽤者满意的功能,同时也需要赋予商品以美学、符号和⽂化等⽅⾯的意味,多⾓度、多层次的满⾜⽤户的需求。

2.信息社会:科技以⼈为本信息社会使设计更⼤程度地摆脱了技术以及⽣产可能性的制约,对“⼈”的关注被提到了最前例。

需要⽤艺术化设计的⾼情感去弥补和平衡⼈们在⾼技术社会环境下⼈际关系的疏离…… …..3.设计:多元性复杂性、多元性的设计背景为设计提供了更⼤的可能性和创意空间,同时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的要求,要使造物更贴近⼈的情感、⽣活和多样的需要。

案例:从功能、易⽤性、服务等全⽅位来看但就对中国的普通⽤户⽽⾔,苹果电脑的⽤户体验在很多⽅⾯都做得并不好。

Wintel更昂贵的价格较封闭的系统缺乏第三⽅软件⼚商的强有⼒⽀持买台苹果电脑就好⽐“请个祖宗回家”。

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对苹果电脑趋之若骛呢?美丽的苹果电脑在电脑界从未超过15%的市场份额,甚⾄在商业上运营的也相当失败。

请⼤家来分析⼀下为何苹果电脑为何能赢得众多粉丝的原因?设计“design”可以说,“世界不仅是由懒⼈创造”的,世界还是由“爱美的⼈”创造的。

⼆、设计⼼理学的定义设计⼼理学:设计⼼理学是设计与消费⼼理学交叉的⼀门边缘学科,是应⽤⼼理学的分⽀,是研究⼈们对于需求以及使⽤的⼼理、意识并运⽤于设计的⼀门科学。

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的“⾏为”与“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设计⼼理学是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标主体(消费者或⽤户)的⼼理现象,以及影响⼼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三、设计⼼理学的研究对象⽤户或消费设计主体(设计师)影响个体⾏为的四⼤因素:⽣理基础、动⼒系统、⼼理过程以及个性⼼理。

四、研究范畴1.如何使设计易于使⽤,最⼤限度地实现它的⽬的性。

情绪abc课程设计

情绪abc课程设计

情绪abc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情绪的概念,掌握情绪的分类及特点;2. 学生能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原理,认识到情绪与认知、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3. 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生活中的情绪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估;2. 学生能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并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帮助他人认识和调节情绪。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形成关注自身情绪健康的意识;2. 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情绪观,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3. 学生培养同理心,尊重他人情绪,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本课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

课程以情绪ABC理论为核心,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情绪的认知:介绍情绪的概念、分类(如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及特点;分析情绪对个体心理、生理的影响。

教材章节:《心理学》第三章第二节“情绪与情感”2. 情绪ABC理论:阐述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原理,即事件(Activating event)、信念(Belief)、情绪反应(Consequence)之间的关系;探讨认知、行为与情绪的相互作用。

教材章节:《心理学》第三章第三节“情绪调节的理论与方法”3. 情绪调节方法:介绍自我观察、自我评估、认知重构、情绪宣泄等情绪调节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境和效果。

教材章节:《心理学》第三章第四节“情绪调节的策略与实践”4. 情绪应用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运用情绪ABC理论分析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学会调节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

《设计心理学》1 3 6章习题答案(完整版)

《设计心理学》1 3 6章习题答案(完整版)

《设计心理学》1\3\6章习题答案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高峰体验:一种强烈的认同体验。

自我感觉比任何时刻都更加完整,处于最佳状态。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3.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心理规律。

4.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学科。

5.广告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广告活动研究的应用心里学分支。

6.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借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7.问卷法:指研究者将其研究的内容事先设计成问卷,以书面形式向被试提出问题,由被试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填答并返回,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研究方法。

8.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由一系列结构化的符号和数字构成,用来按照特定的规则分配给适用的人、行为或态度,它可将主观的或抽象的概念作定量化测量。

9.测试法:通过采用预设的标准化问题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测量某种心理现象、心理差异、心理反应等的方法。

10.投射法:通过一定的媒介,研究被试埋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反应,获取被试真实的情感、意图、需要、动机和人格倾向等的心理测试方法。

二、简述题1.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特征?(1)设计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2)设计心理学史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3)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4)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管理的能力。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与设计活动相关心理现象(2)设计目标主体(用户和消费者)心理(3)设计主体(设计师)心理3.精神分析学派中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设计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设计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 在所著《设计心理学》中,诺曼使人理解这一点:设计一个有效的界 面,不论是计算机或门把手,都必须始于分析一个人想要做什么,而 不是始于有关屏幕应该显示什么的一个隐喻或者一种观念。诺曼的目 标不仅是帮助企业制造出满足人们的理性需求,更要满足情感需求的 产品。他认为,一个良好开发的完整产品,能够同时增强心灵和思想 的感受,能够使用户拥有愉悦的感觉去欣赏,使用和拥有它。
33
1.1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 之一,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 支——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 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 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 。(使用的角 度)
• 设计作品侧重在能够被顾客使用;艺术作品被读者、观众 所欣赏。
• 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考虑市场定位、功能结构,外观形 象、工艺流程等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思维过程)。
42
艺术设计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 艺术设计是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 双重属性。设计之物,一般而言,首先是为了满足一定 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其次作为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呈 现在人们面前,为人所认知,同时还成为了审美的对象, 审美的结果会影响用户做出决策、使用、评价产品的全 部消费过程。设计作品不论在购前的鉴赏和选择或者购 后的使用过程都能引起人们的各种情感体验——美学中 称为“美感”
39
从心理学研究来看,影响主体的心理活动的因素, 即心理学的研究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部分是基础部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
其中生理基础是主体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内在物质条件,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

引言: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与设计之间关系的学科,它融合了心理学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探索人类感知、认知和情感对设计的影响。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指导和启示,从而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功能性的产品和环境。

本文将详细论述设计心理学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以及设计心理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概述:设计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们如何感知、理解和评估设计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和认知过程。

它关注的领域包括用户界面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

设计心理学旨在提高设计的可用性、吸引力和用户体验。

正文:1.感知与认知1.1感知的基本原理1.1.1感知偏差的影响1.1.2形状、颜色和质地对感知的影响1.2认知过程与设计1.2.1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1.2.2图形与文字的认知处理差异2.情感与情绪2.1情感的分类和表达2.1.1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的影响2.1.2表情和姿势的情感表达2.2情绪对设计的影响2.2.1情绪化设计的理论和实践2.2.2情绪化设计在广告中的应用3.用户体验与设计3.1用户体验的定义与要素3.1.1功能性对用户体验的影响3.1.2可用性与满意度的关系3.2用户参与与设计3.2.1用户参与设计的理论模型3.2.2用户反馈对设计改进的意义4.空间与环境设计4.1空间感知与环境心理学4.1.1空间感知的建构与表征4.1.2空间布局对心理调节的影响4.2色彩与环境心理学4.2.1色彩与情绪的关系4.2.2色彩对认知与注意力的影响5.文化与跨文化设计5.1文化与设计的关系5.1.1文化价值观对设计的影响5.1.2跨文化设计的挑战与机遇5.2多元文化设计的实践案例5.2.1设计中的符号与意义的多样性5.2.2跨国企业产品设计的创新与适应总结: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将心理学的理论与设计的实践融合在一起,为设计师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通过对感知、认知、情感、用户体验以及跨文化因素的研究,设计心理学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心理,从而创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设计作品。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

设计心理学完整要点《设计心理学》完整重点第一章设计艺术心理学概况1.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P12.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P23.表象转化是一种活动中产生的表象转移、渗透到另一种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P3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是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操作所需的关键线索的学者之一。

P34.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看到感知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

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研究。

p45.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动力系统、个性心理以及心理过程。

P56.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用户消费者。

P57.设计艺术史一项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具有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

P58.多默在《现代设计的意义》中将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形设计”两类,其中“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形设计是工程设计。

P69.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P7背景:(1)消费社会必须通过艺术化的设计满足用户的需求;(2)息社会需要用设计的艺术来衡量人和环境;(3)现代设计的背景需要了解人的心理;意义:(1)增强设计师的心理素质,提高产品的设计价值,保证消费者的满意度;(2)完善科学体系,揭示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实现创造性设计。

10.设计艺术心理学学科研究方法的特殊性特八\、点(1)设计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不是单纯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但侧重于设计艺术和相关的心理学领域中的运用;(2)设计心理学的目的为了帮助设计师更好的设计,服务于人类;(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者必须同时掌握心理学以及设计的艺术,才能有效的解决设计。

情绪心理学 第四章 情绪的外显行为PPT课件

情绪心理学 第四章 情绪的外显行为PPT课件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5
2020/11/14
虽然有些复杂的社会化情绪的研究未能得到外导 假设的证据,但是,对自发表情的研究表明了情 绪外导的复杂性。
研究者认为,表情模式是一个动力系统。虽然这 个动力系统还没有很好地被整理出来,面部表情 的动力系统理论目前也还没有形成,但可以预期, 它将对外导理论目前还不能解释的已有数据做出 综合解释。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9
2020/11/14
第二节 面部表情的全人类普遍性
一、情绪表情与神经系统和脑的进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是由脑和躯体神经 系统支配的骨骼肌运动;情绪也是反应.但是 它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输入—输出模式 有根本性质的不同。表情的产生有复杂的脑机 制,它同脑的过程和情绪体验有不可分割的联 系,参与了情绪的发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12
2020/11/14
二、基本情绪面部表情一先天的程序化模式
1、先天盲婴案例证明,先天盲婴可以显露 同正常视觉婴儿同样的面部表情。
2、跨文化研究证明,前文化民族同文化民 族的基本情绪表情是一致的。
3、婴儿前语言发育阶段的基本情绪表情是 不学而能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2020/11/14
面部运动客观编码系统一般采取“编 码—译码”程序,也称作“输送-接收” 程序。这个程序采用录像记录被试(编码 者)对引发情绪刺激情境的反应,经记录 员(译码者)按标准作出判断。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3
2020/11/14
其它一些与外导假设一致的、以编码-译 码程序进行的面部表现与自主系激活关系 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当一致的结果。例如, 面部表情与自主反应呈负相关,即外显较 强、表情较多的被试比那些外显较弱、表 情较少的被试产生较低程度的自主反应。 类似的结果也在面部肌电图记录中得到。

设计的心理学原理如何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设计的心理学原理如何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设计的心理学原理如何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艺术、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设计师在创作作品时,需要考虑人类的感知和认知机制,以及情感共鸣的产生方式。

本文将介绍设计中常用的心理学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一、色彩心理学色彩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

根据色彩心理学的研究,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情感内涵。

例如,暖色调(如红色、橙色)可以激发热情和活力,而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则能够营造出平静和冷静的氛围。

设计师可以根据作品的主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色彩来引导观众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情感共鸣。

二、排版与布局排版和布局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关乎整体的美观性,还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注意力和情感体验。

根据注意力定向理论,设计师可以通过布局中的大小、重要性和颜色等因素,来引导观众的视觉焦点,从而激发情感共鸣。

同时,设计师还可以利用空白和间距的运用,来创造出舒适和平衡的视觉效果,让观众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三、视觉符号与符号学符号是人们理解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

设计师可以运用视觉符号和符号学的原理,来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共鸣性。

例如,在一个环保主题的设计作品中,设计师可以选择使用花朵、绿叶等符号,通过这些符号来传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的意象,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四、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是指将情感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使作品更富有共鸣和感染力。

通过运用符合人们情感认知的元素,设计师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使其与作品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例如,在一个广告设计中,设计师可以用一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将产品与观众的情感进行深度的结合,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并引发对产品的兴趣和认同。

五、情绪传递和表达设计作品的情绪传递和表达是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视觉元素,以及音乐、声音等听觉元素,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与目标情感相符合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设计的几条基本原则:
1、对于着重于实用功能的产品或环境,应使之带给人们“中等强度”的正面情
绪体验,它们应使人感觉轻松而愉悦。
2、对于既注重实用功能,但实用功能并非用户唯一重视的因素的产品或环境, 例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具、灯具、家用电器等产品,愉乐场所或展会,一 方面突出一些具有较强的新异刺激的部分达到唤醒观众的目的的作用;另一 方面,除了那些以刺激观众为目的的特异之处外,整体设计仍应遵守适度正 面情绪的原则。
设计师常通过赋予名称或补充创意介绍作为索引线索。
[阿根廷]埃米罗· 安伯斯, 波吕斐摩斯独眼巨人手电 筒(1985年)。
[法]里基· 桑拉· 德· 法 乐,“查理”扶手椅 (1981年)
来自杂技演员姿态的设计
• 设计的叙事性还反映于设计作品作为物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获 得的传奇和故事。 • 香奈尔5号香水、VESPA踏板小摩托车
3、对于无过多实用功能,以交流、宣传、传递信息和理念,或提供不同体验为 主要目的的环境、产品或其他设计,则应该根据不同的目的性加以区别对待。 4、由于成年人在某种情绪状态下易于回忆起情绪性质与之相同的过去事件,因 此通过同类情绪体验的重演,可以唤起其相应的情绪体验。
新异刺激与唤醒度、愉悦度的关系
新异刺激越强,则唤醒程度越高;而愉悦感与新异刺激的关系类似耶克斯-道德逊曲线,呈倒U 形分布[1],一定范围内,新异刺激越强,愉悦感上升;超出范围的过强新意刺激会引起愉悦 度下降。 [1] 参见美学家伯莱恩对环境的不定性和愉悦性的判断研究。林玉莲:《环境心理学》,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66页。 柏莱恩的观点在绘画和音乐领域中得到了验证,而在环境设计方面只得到了部分验证,学者沃 尔威尔(Wohlwill)对复杂人工环境的研究便没有得到这种U形曲线,反而发现实验被试随新奇 性增加,对环境的偏爱性增加。这一点主要受到了环境性质以及和谐程度的影响,比如复杂的 自然环境却依然和谐,从而使人感觉愉悦,由此可见环境的不同性质将影响到人们对新异程度 的感知。
崖实验”
4.2.2 情绪的维度
• 不同的情绪能对人的信息加 工处理(知觉和记忆)起到 不同的作用。为了区别不同 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施洛 伯格(H. Schlosberg,1954 年)曾提出一种描述情绪的 三维度量表,这三个独立维 度分别为快乐-不快乐;注 意-拒绝;唤醒-不唤醒 (“唤醒水平”或“激活水 平”。)
摩托罗拉公司V70手机,从使用功能上看,它并无任何突出之处,它的特点在于 翻盖方式从简单的“翻开”变为了转一圈,虽然“转一圈”对于产品的可用性 没有任何显著的益处,但是却提供了一种新的、接近娱乐的使用方式。
设计情感的层次性
• 唐纳德· 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将人们对物品的情感体验根据大脑活 动水平的高低划分为三类:
细分两者: 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 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 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 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映,比如
• 1984年环境心理学家 拉塞尔和拉尼厄斯 ( Russel&Lanius) 曾按照愉快维度和唤 醒维度描述人们在不 同场所中的情绪。
不同的情绪还对人的行为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耶克斯-道德逊曲线揭示了情绪的不同唤醒水平对人的手工操 作的效果呈现一个倒“U”形曲线。
北京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实验对此加以验证,他们证明: 1.中等愉快水平比过高或过低的情绪状态更易于使问题求解工作达到最优 效果;——类似“耶克斯-道德逊曲线” 2.兴趣和愉快为智力操作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 ——美的产品更好用,美使人心情愉悦,从而提高了作业(特别是 困难或复杂作业)的作业效率。 3.惧怕和兴趣都在新异刺激作用下发生,但兴趣是刺激新异刺激的动力, 惧怕是破坏性最大的情绪,刺激引起个体的是兴趣、惊奇、惧怕,以及 兴趣和惧怕之间的流动程度和倾向,依赖于刺激新异程度的大小和个体 之间的差异性。 4.痛苦情绪因其压抑效应对智力起到干扰延缓慢的作用; 5.愤怒也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它释放后能起到比痛苦更好的操作效果,然 而,如果愤怒不能释放,则和其他负面情绪一样对操作起到负性作用。
感官、效能和理解
• 感官层面:感官层的情感是人与物交互时,本能地、直接因感觉(视 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动觉等)体验的情感。
常见的包括: • 形色刺激:设计中直接利用新奇的形和色彩,以及它们的夸张、对比、 变形、超写实的形式来吸引人的注意。 • 情色刺激:设计将产品的特质或性能与性暗示混合在一起,吸引人的 注意,并产生愉悦感。 • 恐怖刺激:通过激发人的恐怖感而达到特定目的的设计。 • 悲情刺激:通过呈现他人的不幸和遭遇,以激发人的同情心为目的的 情感激发方式。
恐怖玩具
通过激发人的恐怖感而达到特定目的的设计。
返回
通过呈现他人的不幸和遭遇,以激发人的同情心为目的的情感激发方式。
法国政治招贴 渴 生存 吃饭
非洲赈灾公益广告
返回
• 效能层面 这一层面上的设计情感来自人们在对物的使用中 所感知和体验到的“用”的效能,即物品的可用 性 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 效能层面的情感的核心在于人对物的控制和驾驭, 在不同阶段,人们的体验并不相同。
饮料及其盛放器皿即能说明用户的身份和社会等级。 保罗· 福塞尔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趣味》插图
返回
手表设计 以新的、更加有趣的、更 加艺术化的方式展示了时间,激发了 人们兴趣和审美情感。
日本茶道中类似“道具”的器物
返回
叙事原本是一个文学理论上的词汇,属于叙述学的范畴, 荷兰学者米克•巴尔提出:“叙述学是关于叙述,叙述本文, 形象,事像,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 (cultural artifacts)的理论。” • 叙述本文是叙述代言人用一种特定的媒介,诸如语言、 形象、声音、建筑艺术,或其混合的媒介叙述(‘讲’) 故事的本文。 • 设计艺术以设计的物或图像作为载体。 • 设计艺术作品的叙事性更多依赖于接受者——设计的观 看者的联想和想象加以补录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 4.2.1 情绪的作用 4.2.2 情绪的维度 4.3 设计情感 4.3.1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4.3.2 设计情感的层次性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 为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 • 情绪与情感 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 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并不 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新异刺激包括: • 复杂程度:即对象的要素的数量和包含的信息量;
• 新奇程度:即对象陌生程度和超出常规的程度;
• 和谐程度:即对象与周围环境的差异程度。
使人们体验适度正面情绪的设计的基本特征归纳为:
• 造型整体而较简洁; • 对称、均衡的形体; • 要素、部件明确、一目了然; • 要素排列与分布规律而有秩序,变化富有节奏; • 一致调和的色彩体系; • 一定的熟悉度,即看起来并不完全陌生。
返回
设计中直接利用新奇的形和色彩,以及它们的夸张、对比、变形、 超写实的形式来吸引人的注意。
酒类广告 洗发水广告 [法]菲利普· 斯塔克,带有女性形 体特征的桌子。
设计将产品的特质或性能与性暗示混合在 一起,吸引人的注意,并产生愉悦感。
返回
危险品标志
PS2(电子游戏)《重生》篇,诉求:游戏 机带给你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
显著
中国联通标志
IBM标识,“蓝色巨人”给人带来理 性、冷静、高技术的体验
[日]矶崎新设计的梦露椅(1972年)与 [奥]汉 斯·荷伦( Hars Hollein)设计的玛丽莲沙发 (1981年):人们通过解读设计中的符号和意 味,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返回
隐蔽 物品的造型和装饰则较为“隐蔽”,因为多 数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用”价值而非 其他,因此不少观众会忽略掉设计师巧妙设 定的符号和隐喻,但那些具有必要的背景知 识、能够破解和诠释其中奥妙的人们会产生 相应的情感体验。
古代工匠使用刨子工作 明万历本《鲁班经匠家镜》
体现效能和理性的设计:电动工具和尼康专业数码相机
未来?
卓别林电影 《摩登时代》 “流水线”使人们类似于机械上的 “螺钉”,此时高效的工具还能使 工人产生愉悦感吗?
工匠利用陶车造坯 《天工开物》
复杂的现代产品常不能 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所使 用,人们对物品使用方 式的掌握带有了”征服 难题“的意味。
返回
过山车和蹦极,高度紧张后的放 松能带给人们兴奋、愉悦的情绪, 同时完成冒险之后的成就感也能 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情绪。
返回
4.3 设计情感
• • 设计情感特指与人造物的设计相关的人类情感体验,它包含了一切 人与物交互过程中因人工物的设计而带来的情感体验。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首先,设计是实用的艺术,因此,设计的情感体验不像纯艺术作品 常常首先是艺术家本人情感表达,设计的情感体验则是与该设计的 目的性相关。 第二,设计情感不仅取决于“用”的结果,还与过程密切相关。 第三,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 情感。 最后,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其复杂的目的性, 其可能激发不同类型、层面的情感体验。
返回
• 理解层面 在这个层面上,设计的物、环境、符号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人们的 高级思维活动,是人通过对设计物上所富含的信息、内容和意味的理 解与体会(特别是新的获得)而产生的情感。 • 包括: 1、自我形象的表达 2、对物及其使用方式、蕴涵意味的领悟和反思。 3、叙事性的解读
4、象征和符号
返回
物品,能传递消费者的身份、 地位、个性、喜好、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