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土地政策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问题。
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对于传承文化、提升城市形象至关重要。
然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常常被忽视,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重要性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记忆,是一个城市的核心。
它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貌,体现了社区的特色和个性。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过去,传承文化遗产,并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和灵感。
第二部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的问题1. 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土地开发和建设,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带来了威胁。
大量的建筑物修建和拆除破坏了原有的城市结构和风貌。
2. 市政府角色不明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需要市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扶持,但是在实践中,市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往往不明确,导致保护工作的乏力和不力。
3. 利益冲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常常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
开发商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往往无视文化保护,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受损。
第三部分: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支持:制定更加明确的法律法规,明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责任和限制,提高违法成本,保护文化遗产。
2. 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需要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等多方的合作。
建立多方参与的机制,共同制定规划和策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3. 教育和宣传:增加公众的文化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视程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4. 经济激励政策:为投资者提供经济激励,鼓励他们参与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来,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的双赢。
第四部分:成功案例分析1. 上海老城厢:上海老城厢是上海最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区之一。
太原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规划研究
太原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规划研究作者:王君来源:《经济师》2011年第08期摘要:太原市是具有25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老城区内仍遗留下相当多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文物建筑,一些传统街区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特征。
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住房和城市交通问题,但也对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损坏,如何处理好改造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应当慎重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文章从太原市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设计入手,对太原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规划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理念设计定位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25-02太原市是具有25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虽经多次战火洗礼和历史变迁,老城区内仍遗留下相当多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文物建筑,一些传统街区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特征。
如:太原的文庙、鼓楼附近建筑,五一北路、解放北路等一些街道建筑。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太原市开始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市政道路拓宽改造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住房和城市交通问题,但也对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损坏,旧城内的传统平房区域逐渐被现代化的楼房小区所代替,特别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和建筑风格的传统的四合院民居在逐步消失,这些民居是“石头的史书”,大多都有百余年甚至近千年的历史,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人居环境需要改善,历史民居也需要保护,如何处理好改造、保护之间的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应当慎重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概述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以东,府东街以北,距离省政府约0.3公里,距离市政府约2.1公里,距离火车站2.7公里,距离武宿机场13.8公里。
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北起精营东二道街,南至府东街,西起五一路,东至教场巷、东夹巷,包括有南华门、双龙巷、精营街、教场巷以及续范亭将军故居等文化街区旧址景点,面积约为33公顷。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
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利用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议题。
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对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发展历程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理念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
当时,一些欧洲国家开始意识到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的价值,并采取了一些初步的保护措施。
例如,法国在 1840 年设立了“历史建筑管理局”,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登记和保护。
20 世纪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街区面临着大规模拆除和改造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者和社会组织开始呼吁对历史街区进行整体性保护。
1933 年,《雅典宪章》提出了“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概念,强调了保护历史环境的重要性。
20 世纪60 年代,历史街区保护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要求。
同时,一些国家开始探索历史街区的适应性再利用,通过功能更新和改造,使历史街区重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二、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的主要理论与方法1、整体性保护理论整体性保护强调对历史街区的空间格局、建筑风貌、文化内涵等进行全面保护,不仅保护单个的历史建筑,还注重保护历史街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历史街区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价值。
2、动态保护理论动态保护认为历史街区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因此,在保护的过程中,要允许一定程度的合理变化和更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社区参与理论社区参与强调当地居民在历史街区保护利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居民积极参与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增强保护的可持续性和社区的认同感。
在保护方法方面,国外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1、立法保护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历史街区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大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
大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近年来大连市发展建设加速,新区面积增加,建设质量不断高,但能够代表大连历史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质量升级却迟迟未能推进,导致城市特色及风貌逐渐缺失。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使历史文脉、城市记忆在延续传承的同时,街区本身也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自身得到发展;保证历史文化街区得到整体保护,挖掘和强化历史风貌特色,提升环境品质,完善区域功能。
标签:大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一、现状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大连城市经历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城市规模进一步拓展,同时在城市规划中也非常注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现状保存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有:胜利桥北历史文化街区、南山历史文化街区、黑石礁历史文化街区和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
胜利桥北历史文化街区是沙俄租借时期(1898-1904)形成的,是当时沙俄的行政区,沙俄的大连市政官衙公署等机构均集中于此,市政官吏、港口及城市建设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东清铁路公司办事机构、俄籍铁路员工宿舍、俱乐部、医院、商会、公园也均设在这里。
除行政办公职能外,这里还是俄国人住宅区,住宅地块以小路分割成均匀的,中间建有二至三层坡顶式的半木结构或全原木的花园式住宅。
随着年久失修,街区建筑开始破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连市政府对团结街两侧进行了保护式改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风情一条街。
目前,街区内建筑许多均破败不已,街区内居住人口多为无业流动人口。
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形成于日俄占领大连时期。
俄国人占领时期(1898-1904)把城市规划为行政区、欧罗巴区、中国人区三个区。
欧罗巴区即为现在的中山广场历史保护街区,该区是城市的中心地带。
规划的莫斯科大街(今人民路及青泥洼桥以东的中山路)贯穿东西,规划的码头、火车站均设在此,交通便利。
市区的主轴线规划是自港湾广场通向中山广场而直达西公园的莫斯科大街(中山路、人民路),它串联着几个广场,联系着码头、中心广场再经欧洲市场到达中华剧场(群众剧场)。
旧城改造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研究—以安阳市老城区为例
式 中 :A 表示 顶 点 i在 网络 中 的通 达 度 指 数 :
D 。 表示顶点 i到顶点 j的最短距离;累计和表示顶 点 i到所有顶点 的距离。明显地 ,如果 A 所得值越 小,则说明该点的通达度越高 。将安阳市老城 区内 的通达度进行计算处理后得到的通达度指数按升序 进行排列,这里所说的指数并不代表实际距离 。我 们仅是从交通通达性进行分析老城区交通状况 ,并
来衡量。
主干道为东、西 、 南、 北大街 ,南北大街共 1 8 条分 支街道 ,谓十八罗汉街 。大街小巷纵横交错 ,有九
府 、 十 八 巷 、七 十 二胡 同之 誉 。 2 . 安 阳 市 老城 区 的现 状 分 析 历 史 文 化 街 区 的保 护 研 究 不 同于 一 般 的对 象研
效应 。其 中,城市交通贯 穿于历史街 区之 中,并与
其功能的实现、保护过程 中,考虑交通 因素 很有必要 。建筑物 的式样和历史风貌 、住宅 的形态
与格局是构成历史文化街 区的文化 因素 ;而人 口则 是历史文化街区 中最为活跃 的因子,原住居 民在历 史文化街 区的居住 已经成为一个 重要取 向。交通流 量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人员流动及 其附带的信 息流 , 交通流量关系到庞大 的人 流与信 息流 。随着人 口流 动 ,历史文化街 区的格 局、规制 的印象无形中在流
e x p l o e r he t o r g a n i c on c n e c i t o s n o f e on c o mi c a n d s o c i e t y . Th e
究 ,它是 由多种因素构成 的复合体 。街 区的历史意 义、交通条件、住宅设施 以及人 口状况等是构成历 史文化街区 的重要 因子 ,历史街 区有什么样 的历史 意义 以及是否应该得到保护取决于相关 因子 的复合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文献综述4400字》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国内研究概况 (1)1.1.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1)1.1.2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研究 (2)1.1.3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1.2 国外研究概况 (3)1.2.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政策研究 (3)1.2.2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估研究 (3)1.2.3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3)1.2.4社区参与 (4)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4)参考文献 (4)1.1 国内研究概况1.1.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宋晓龙(2000)等学者提出了“微循环式”保护更新理论,认为街区的保护更新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概念。
刘琼(2002)认为应该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机更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历史文化街区重新焕发出有机生命。
阮仪三(2004)等学者总结了当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模式,提出北京的“南池子”模式、上海的“新天地”模式、桐乡的“乌镇”模式、苏州的“桐芳巷”模式和福州的“三坊七巷”模式。
同时,1982年和1986年国务院分别批复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政策研究也越来越多,1996年,在“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颁发的《屯溪老街历史文化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让街区保护更新进入人们视野,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张兵(2001)认为应当寻找将遗产纳入到一种规划政策手段,这种政策手段处于一个较为理性的变化过程。
金洁(2005)则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探讨“政府-学者-社会-居民”管理模式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的积极运用。
吴良镛(2007)认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政策创新。
台湾学者林正雄(2009)重新审视了台湾历史街区的保护政策,认为文化资产保存法和都市计划法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方案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方案研究引言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迁、商业化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街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方案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实现其合理开发。
第一部分: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1.1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意义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记忆,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演变。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城市的历史,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
1.2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意义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独特文化特色。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增强城市的文化魅力,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第二部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挑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拆迁、商业化、人口流失等。
这些挑战不仅来自于城市化的进程,也来自于历史文化街区自身的特点。
2.1 拆迁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迁的风险。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
2.2 商业化问题商业化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另一个挑战。
商业化的过度发展会对历史文化街区造成破坏,破坏其原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因此,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中,需要平衡商业利益和文化保护。
2.3 人口流失问题人口流失是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逐渐迁往新的城区,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口减少。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吸引人们回归历史文化街区。
第三部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方案为了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中的挑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方案。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
「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的管理和调整,旨在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而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
保护和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的意义、挑战和策略。
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1.1 传承历史记忆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记忆载体,是城市发展的见证。
通过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传承城市的历史记忆,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城市的发展演变,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
1.2 保护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通常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如古建筑、文物、传统工艺等。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传承,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
1.3 提升城市形象历史文化街区往往具有独特的风貌和氛围,是城市的名片。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挑战2.1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压力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不断扩张,原有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被拆除或改造的压力。
城市规划中需要平衡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关系,确保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2.2 经济利益与保护目标的矛盾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其经济效益往往不如商业开发项目。
城市规划中需要解决经济利益与保护目标的矛盾,寻找可持续的保护和利用模式。
2.3 文化认同与现代化需求的冲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往往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需求之间的冲突。
城市规划中需要寻找传统文化和现代化需求的平衡点,使历史文化街区既能得到保护,又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策略3.1 制定保护规划和政策城市规划中需要制定专门的保护规划和政策,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
郑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问题研究
郑州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问题研究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精神气质、城市记忆的载体,体现了城市历史文脉。
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再开发可以强化城市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其独特性在丰富城市生活的同时,赋予了生活在该都市的人一种独特场所感和认同感,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底蕴和功能特质与城市整体走向密不可分,是构成城市生长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元素,郑州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必须突出历史文化街区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价值,通过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郑州特色、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对展现郑州城市品牌形象、提升核心区的综合影响力、增强市民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其作用分析(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和特征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具有比较典型和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融合了一定的城市功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并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法定的历史地段。
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街区不同于一般笼统所说的旧城区,也不同于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筑控制地带。
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具有历史遗存的真实性。
历史街区首先应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遗存,并且这些遗存应该是真实的。
第二,历史风貌的典型性和完善性。
独特而有代表性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风貌,代表城市的传统文脉。
历史风貌的完善性,则是指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历史遗存所体现的时空连续性和视觉协调性。
第三,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的风貌一致性。
历史文化街区应有一定的规模、视野所及的风貌基本协调,且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构成一种环境气氛,使人从中得到历史回归的感受。
根据传统历史街区性质,大体上可分为居住性历史街区、商业性历史街区和文化性历史街区三大类。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作用1.集聚经济效益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开发时,可以有效利用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形成商业与旅游、餐饮相结合发展模式。
历史街区一般都集中在老城区的核心地带,商业气氛浓厚,由此形成一个不仅对本城居民有吸引力,而且也可以吸引外来游客的休闲商业区及旅游区,可以快速融入城市中的商业竞争。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案例分析研究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就是在为城市保留特色与发展的根基。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管理者的重视,各级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建筑逐步得到维护与修缮。
在以土地换取经济发展、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
一、国外经验总结从国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应对建筑的现有功能;二是环境与街区的完整保护;三是历史街区的振兴、功能复兴与经济复兴。
对于传统街区的价值保护与更新,伦敦的保护规划可以成为很好的借鉴。
伦敦是一个逐渐扩张的众多城市碎片以艺术方式相结合的拼凑物,城市中许多美丽的部分各自孤立,不能与周围相融合。
伦敦建设保护区的目的主要是改善和提高保护区的价值,但可以改变保护区内的建筑,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主要规划内容包括:消除影响保护区特色的因素;积极控制新建筑的使用性质和为地“美化”避免使用模仿材料过多、小品等。
形态、建筑类型、行控制。
二、包括居住、产业等近代建筑的保护。
笔者将以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历史风貌区保护为例进行重点分析。
(一)北京经验《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的主要特点是明确了3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即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研究比较深入,因此城市的整体保护具有比较清晰的概念。
1990年初步确定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14个分布在旧皇城区内,7个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4个分布在外城。
随后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第二批1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是系统性很强的规划,从旧城格局保护的角度提出了整体保护的要求,包括历史河湖水系、传统中轴线、皇城、旧城“凸”字形城郭、道路及街巷胡同、建筑高度、城市景观线、街道对景、建筑色彩和古树名木10个方面的内容。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和城市整体保护框架的衔接较好。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拆迁改造现状分析及保护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的拆迁改造历史与现状1.1以保护为重点的老城南改造南京自1982年确立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后便一直处于规划整改之中,但始终以保护为目的:1984年《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要保持老城南古街巷格局,并以乌衣巷、琵琶巷等为重点保护范围。
于是南京市政府开始旧城改造,重建了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修复了秦淮河两岸河厅河房。
[1]2002年,南京组织再次编制《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城南传统民居”列入保护规划。
对规划中的“城南传统民居”、“南捕厅传统民居”,要求除保护有历史和使用价值的古建筑,更要保护其特定的历史风貌,即传统街坊和明清建筑风格。
2003年,《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出台,划定门东、门西、南捕厅等历史街区为历史文化保护区,要求“整体保护街巷格局、尺度、绿化以及街巷两侧建筑界面。
”[2]2007年,南京市政府承诺今后的保护将依据“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原则。
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会议上,两院院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周干峙要求南京“一定要有整体保护的观念”,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城南地区要重点保护”。
[3]1.2拆迁同时带来破坏20世纪90年代,随着集庆门的开辟和中华路、新中山南路的拓宽,像夫子庙周围的大小石坝街等,均以拓宽道路为名而毁于一旦。
至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已被改造。
老城改造中,城北最后一块明清古街区邓府巷被拆除,此后,城北地区的明清街区已完全消失。
2006年成立“双拆”(拆除违法建筑、拆迁危破房屋)指挥部,颜料坊、安品街、门东的多片历史街区被拆除。
秦淮河边明清历史街区,仅余7块零碎街区。
2009年,老城南仅余门西与南捕厅,还有几条七零八落的仓巷、金沙井及三条营。
至7月,南捕厅街已迁走一半住户。
[4]2009年,正在编制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对外公示。
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的影响与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的影响与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独特的文化遗产,对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保护和传承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和拓展就业机会等方面探讨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的影响,并提出相关规划建议。
第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传承对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至关重要。
历史文化街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独特的符号和记忆。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让城市保持历史记忆,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和文化街区,打造有特色的文化空间,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貌和历史街巷,同时注重在规划中融入当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第二,历史文化街区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
历史文化街区往往具有浓厚的人文氛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城市的名片和标志性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中,应注重打造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魅力,完善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同时,还应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宣传与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到访,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第三,历史文化街区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拓展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
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中,应积极发掘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潜力,鼓励投资者和企业家在这些地区开展商业运营,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产业。
此外,也应注重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运营管理水平,促进相关产业的互动和协调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就业环境。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规划与土地开发的影响,可以提出以下规划建议:1. 加强监管与管理:建立健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被改造或摧毁,给城市文化传承和城市形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长春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问题。
因此,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一、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长春市已有90年的历史,是东北地区最早的现代化城市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很多区域保存了较为完好的近代建筑,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底蕴。
例如,长春市二屯路商业步行街、南岭文化风情街、重庆路历史文化名街等都属于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
然而,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部分历史建筑已经破损,需要进行修缮和保护。
其次,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一些历史建筑已经被改造,导致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了损失。
再次,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利用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商业化过度、缺乏文化内涵、游客服务不足等。
长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春市的文化遗产,对保护、传承和弘扬长春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可以使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长春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此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也可以为城市的旅游业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1.完善法规制度。
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保护,应该以法治为基础,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实施,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管理机构的能力。
2.加强修缮工作。
对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古建筑和文物进行仔细观察和识别,及时制定修缮方案,并设立专门的修缮团队进行修缮工作。
3.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建设。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和利用中,应该注重文化内涵和传承,促进其文化特色、历史遗迹。
修建文化广场、建立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可以提高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和软实力。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引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破旧、拆迁和商业开发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与挑战1.1 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这些街区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还是人们情感共鸣的源泉。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能够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1.2 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挑战然而,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和重建使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被破坏的风险。
其次,商业开发的压力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单一化,失去了原有的生活氛围和历史特色。
最后,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认知和意识不足,缺乏对其保护的重视。
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2.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行力度。
这些法律法规应包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和管理等内容。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2 引导商业开发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平衡商业开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带来了压力。
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商业开发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平衡。
例如,可以限制商业开发的规模和密度,鼓励商业项目与历史文化街区相融合,保持街区的多样性和特色。
2.3 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公众参与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该积极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还应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其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2.4 推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科技的发展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许多城市历史街区面临着保护与更新的挑战。
这些历史街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风格,是城市的瑰宝。
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街区面临着遭到拆迁和商业开发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期能够找到平衡发展和文化保护之间的最佳策略。
首先,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是维护城市文化和传统的必要手段。
历史街区中保存着大量的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和过去时光的投影。
保护历史街区不仅能够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文化传统。
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以及城市居民的自我认同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历史街区的保护也面临着更新和发展的需求。
城市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历史的回望中,需要顺应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需求。
城市历史街区更新的目的在于让历史街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功能。
比如,可以在历史建筑内部进行改造,打造成现代化的商业空间,以刺激经济发展。
同时,在保留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更新部分建筑的外立面和功能。
为了保护和更新历史街区,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和法规应明确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建筑风格和使用规范等,以及鼓励私人资本的投入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和税收减免等措施,引导和推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工作。
同时,社会公众也应加强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活动中。
其次,历史街区的保护应与当地居民的利益相结合。
历史街区往往是当地老百姓居住的地方,他们是历史街区文化保护的直接受益者和参与者。
在历史街区更新的过程中,应与当地居民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建立居民委员会或者专门的文化保护组织,让居民参与到保护和更新工作中,共同努力保护历史街区的美好。
此外,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应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开发与城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研究——以静安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例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深厚底蕴,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及地方政府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日趋重视,对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及文化基因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开发也日渐火热。
本文以上海静安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为例,探讨在城区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引进合宜的产业来保持历史街区的活力、如何通过历史保护建筑的魅力来反哺城市的发展,使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开放与产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产业发展一、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开发政策背景2017年,上海市政府接连发布《关于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坚持留改拆并举深化城市有机更新进一步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的若干意见》,提出对有价值的老房子从“拆改留并举,以拆为主”转向“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原则,自此从政府层面,以政策规范的形式,明确了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开发的基调。
二、契合区域发展需求的产业导入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开发成功关键对标伦敦、首尔、大阪、澳门等国际大都市对历史保护建筑的城市更新案例和经验来看,政府、土地业主及设计师共同参与研讨和方案制定,在对城市历史文化和地段文脉深层次的挖掘的基础上,提升建筑的历史价值并赋予新内涵,使得建筑的更新保护与产业集聚、商业复兴以及百姓美好生活有机结合。
如伦敦牛津街建于1966 年的二级保护建筑“中心塔”,改造时注重地理位置并将其优越性放大,注重设计,外观上不做过多改变与破坏,将历史传承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建设成为伦敦西区“国宝级”豪宅;如首尔“江南清潭洞--狎鸥亭的韩流明星街”,总长1.08公里的街区形成了韩流明星衍生产品、玩具、服装、饰品、纪念品的设计师产品的著名商业街区;如大阪Grant front 商业体内形成了研发机构、设计师的最新设计产品和设计品牌的商业推广和销售平台,成为整个购物中心的主力店;如澳门的疯堂斜巷改造成为澳门文创集中地。
佛山市禅城区梁园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探究
城市规划·FORUM佛山市禅城区梁园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探究罗嘉茹 谢 东 陈嘉俊 陈海锋 石 婷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个地区的特有文化,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采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按照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对梁园范围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当地居民了解人文历史以及改造规划建议。
在此基础上,得出梁园土地利用分类图、改造规划图,在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政策的基础上,对梁园街区的改造进行了细化。
关键词:佛山市;禅城梁园;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规划1 引言梁园历史文化街区是佛山老城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城市紫线范围之一,其蕴含的历史文化、民俗以及传统的风土人情对于佛山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目前,很多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规划或多或少存在较多问题。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很多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古建筑面临这拆除的风险。
国内外学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深入。
方尉元于2006年分析了影响历史街区发展与传承的深层因素,提出了历史街区显性文化景观和隐性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措施[1]。
吴超于2013年运用空间—形态研究方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分布,一节街巷、院落的细部结构形态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梳理其结构关系,从不同层面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对策[2]。
2 研究区现状和调查分析2.1历史文化现状。
梁园历史文化街区是以梁园为核心,充分展现佛山的古典园林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生活的街区,梁园作为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其造园艺术独特,环境优美;梁氏后人的历史事迹和珍藏的字画,更彰显了梁园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
而我们调查研究发现,整个梁园历史博物馆只有东门开放,而西门则关闭起来,不便居民观赏。
2.2街区建筑现状。
梁园历史文化街区主要由梁园历史博物馆、培德里古建筑群、适安里古建筑群三大建筑模块构成,以及部分的近现代建筑。
目街前,适安里部分古建筑已拆除,正在修建仿古建筑;培德里古建筑群遗留的历史建筑较多,部分供人居住,但是部分却采用冻结式的保护。
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1-0078-05 收稿日期 2023-06-16摘 要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中国的首都,不仅要保护北京老城,还要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多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地段,是北京传统风貌的重要载体,保护更新能更好地延续北京历史文脉、突出北京城市特色、传承胡同居民记忆。
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以价值为核,整体保护,功能重组,结构优化的思路,提出和谐共生,物质空间保护;传承文脉,非物质空间传承;面向未来,功能更新的保护更新策略。
关键词 北京老城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策略 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Abstract As the ancient capital and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s old city renewal should implement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the capital city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the old city. Beij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Beijing's old c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eijing's traditional style, and protection and renewal can better continue Beijing's historical context, highlight Beijing's urban characteristics, and inherit the memories of Alley residents. Tak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come up with new idea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The new idea is the core of value with overall protection and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with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ideas. The update strategy is material spac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space and updated feature.Keyword Beijing Old Town,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s,Protection and update policie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砖塔胡同历史文化街区为例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in Beijing Old Town: A Cas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of the Brick Tower Alley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具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000年左右的建都史,经历元、明、清三朝的建设发展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面貌也在不断变化,许多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命运。
然而,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和文化传承,保护和更新它们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意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和社会文化特征,代表着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底蕴。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城市的文化传承和社会认同感的建立,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丰富的商业活动和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商家。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促进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还具有社会功能。
这些街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承载着人们的社交和文化活动。
保护和更新这些街区可以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挑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的压力使得许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被拆除或改造的风险。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需要在发展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
其次,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许多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修复和维护成本高昂,而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人才。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合作,寻找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推动保护和更新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需要解决与现代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
这些街区通常具有狭窄的道路和老旧的设施,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
保护和更新工作需要考虑如何在保留历史特色的同时,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模式研究_以哈尔滨市道外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市道外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崔婧琦 陆明 邢军摘要: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一种以商业和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以及自身环境的恶化,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衰落。
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因其自身的复杂性,目前保护更新面临很多的难题。
本文从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和特点入手,以道外历史文化街区为实例,在全球经济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分析道外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寻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科学合理地保护更新模式,同时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目的是协调保护与更新之间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价值、物质环境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兼顾社会公平,保证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更新模式 哈尔滨 小规模渐进式当今,国内外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与努力,但是仍然面对很大的困难。
全球经济化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又要接受新竞争、现代文化的挑战。
目前,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地成果,并且在保护更新理念上也达成一定的共识。
然而,商住混合型的历史文化街区因其涉及的因素更为复杂,经济的发展、物质环境的保护、社会安定之间的矛盾因素更为突出。
这导致已有的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理念还存在很大的争议。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和特点1.1 商住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我国2008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历史文化街区根据其职能和特点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包括以工业发展起来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传统民居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传统商市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传统居住和商业混合的历史文化街区,还有以宗教活动发展起来的历史文化街区、因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形成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以红色长征为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更新是城市政府通过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文环境的综合整治活动。
如何运用现行土地政策,推进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协调区及其他成片传统平房区的保护和有机更新,是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城市更新中的规划和土地支持政策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关于推进老旧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国家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也就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将城市更新、存量土地开发和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进行了统筹安排。
涉及的土地和规划支持的政策主要有一是将老城区、核心区或中心城区内具有历史价值的街区规划纳入城市更新改造的范围,注重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统建筑和保持特色风貌的前提下,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二是鼓励原土地权利人进行改造开发。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可通过自主、联营、入股、转让等多种方式对其
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开发。
原划拨土地改造开发后用途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继续按划拨方式使用。
改造开发的土地需要办理有偿使用手续时,其符合协议出让条件的,可依法采取协议方式。
三是允许规划兼容。
在符合区域发展导向和相关规划土地要求的前提下,允许用地性质的兼容与转换,鼓励公共性设施合理复合集约设置。
四是对于城市更新的风貌保护项目,享受房屋征收、财税扶持等优惠政策。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改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践中,各地方在实施历史文化风貌保
护街区改造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方式的旧区改造导致风貌破坏,历史保护问题亟待重视。
不少城市在城市更新、旧区改造过程中,速度效率优先,保护与改造同时推进,改造的目标明确具体,配套政策措施二是鼓励原土地权利人进行改造开发。
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可通过
自主、联营、入股、转让等多种方式对其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改
造开发。
原划拨土地改造开发后用途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继续按划拨方式使用。
改造开发的土地需要办理有偿使用手续时,其符合协议出让条件的,可依法采取协议方式。
三是允许规划兼容。
在符合区域发展导向和相关规划土地要求的
前提下,允许用地性质的兼容与转换,鼓励公共性设施合理复合集约设置。
四是对于城市更新的风貌保护项目,享受房屋征收、财
税扶持等优惠政策。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改造存在的困难和
问题实践中,各地方在实施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改造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方式的旧区改造导致风貌破坏,历史保护问题亟待重视。
不少城市在城市更新、旧区改造过程中,速度效率优先,保护与改造同时推进,改造的目标明确具体,配套政策措施,同步推进。
首先,应当依据城市规划,确定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的设计方案,纳入城市设计方案。
其次,可将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作为城市更新单元,纳入分区规划,落实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最后,依据控规确定的土地性质,细化土地
开发利用政策,确定更新改造实施方案,有序推进,防止赶时间、求
速度。
二是存量土地开发要注重规划兼容,复合利用。
存量土地开发地区在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同时,可与各类用地兼容或混合设置;在满足地区规划导向的前提下,商业服务用地与商业办公用地可以相互转换,住宅用地可以全部或部分转换为商业服务业或
商务办公用地。
以减少人流聚集度为原则,可建设小型商业、
办公用房。
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城市更新应划定实施单元,鼓励
多主体参与。
一是划定城市更新实施单元。
划定的城市更新改造实施单元中可包括多个具体项目,每个具体项目可以涉及多种土地用途。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应当注重织补空间,实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通过恢复性修建,保护街巷胡同格局及传统建筑形态,留存有价值的历史信息。
二是倡导实施单元最小化改造模式。
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的更新改造,运用政府与使用者协商收购、单个或多个使用者自行改造等多种方式,做到实施单元可最小化,推动街区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更新。
根据更新实施单元的项目主体既可以统一组织综合实力强的国有企业承担
改造任务,也可以将实施单元内的各个具体项目交由原产权人、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进行改造。
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地价支持,降低更新改造成本。
一是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处置方式。
作价出资入股是由国家以一定年期的国有土地使
用权作价,投入到新设的企业,新设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在使用年
期内,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作价出资、租赁或抵押。
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涉及到能源、环保、水电气热等设施项目划拨用
地的,可以采取土地作价出资入股政策,由政府向国有独资公司或控股公司注入土地资产。
二是鼓励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在不改变地表用地性质前提下,更新项目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不计收土地价款;符合风貌保
护需要的更新项目,除已确定的法定保护、保留对象外,经认定为确
需保护、保留的新增历史建筑,可确定为公益性用途,按照相应用途
的一定比例收取地价。
具体比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并向社会公开。
加大对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资金扶持。
一是鼓励利用国家政策性资金。
按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建设模式及企业建设等模式创新融资方式,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性贷款用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的更新改造项目。
二是探索土地出让收入一定比例用于城市更新项目。
城市更新中涉及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更新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可从市、区县政府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在计提国家和本市有关专项资金后,将剩余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用于相应的项目资金等。
三是探索安排异地开发用地。
城市更新中涉及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更新改造项目的,政府可向实施主体拨付异地开发用地,作为统筹外迁安置房源及资金平衡用地,使得疏解成本和未来腾退土地收益实现良性循环。
四是探索实施城市改造更新专项债券。
城市更新规模大、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区的更新改造任务重、政府财力不足、改造资金缺口大的城市,可探索以发行城市更新专项债券方式举借债务。
既可以发行企业债券,也可以发行国家债券。
国家债券形式可以是
资需求。
城市更新专项债券根据城市更新项目业务实际需要,
在发行额度和期限、发行对象、项目管理、收益回报等方面量身打造,全面适应城市更新工作的融资特点。
作者廖永林曹爽单位北京华信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
资需求。
城市更新专项债券根据城市更新项目业务实际需要,
在发行额度和期限、发行对象、项目管理、收益回报等方面量身打造,全面适应城市更新工作的融资特点。
作者廖永林曹爽单位北京华信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