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6《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6《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dca45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c.png)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1.本文选自,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一字名,世称,自号“”。
诗人,散文家。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等。
二、内容概括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经过。
(开端)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
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三、字音字形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 )陌()交通黄发垂髫()妻子邑()人间()隔语( )云诣()太守刘子骥()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缘溪行2、落英缤纷3、甚异之4、豁然开朗5、俨然6、阡陌交通7、黄发垂髫8、怡然自乐9、具答之10、咸来问讯11、率妻子邑人12、绝境13、不复出焉14、无论魏晋15、延至家16、处处志之17、欣然前往18、无问津者19、便扶向路。
扶:;向:20、便要还家。
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2、欣然规往23、寻病终(二)通假字“要”通“”,。
“具”通“”,。
(三)词类活用(1)林尽水源(2)渔人甚异之(3)复前行(4)欲穷林(5)不复出焉(6)处处志之(7)未果(四)古今异义(1)无论(古义:今义:)(2)妻子(古义:今义:)(3)绝境(古义:今义:)(5)鲜美(古义:今义:)(6)交通(古义:今义:)(7)不足(古义:今义:)(8)仿佛(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知识梳理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知识梳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f59c40fd0a79563d1e7234.png)
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
1.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我们还学过他的诗《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其中的名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文章《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因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
著有《陶渊明集》。
2.选自《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本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3、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主题(写作目的):作者虚构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对立的美好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三、行文思路: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渔人发现桃源、进入桃源、拜访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情节组织起来。
四、理解性默写:1、描绘桃林美景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描写了桃花源社会风尚的语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6、最能突出桃源人生活幸福美满、恬淡自足的语句是(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7、表现桃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待客的句子有: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五、简答题:10、第一自然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51ba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4.png)
《桃花源记》知识点一、作者作品简介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他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希望通过仕途来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
自二十九岁起,曾先后担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职。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污浊。
四十一岁最后一次出任彭泽(今属江西)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仅八十多天就辞官回家。
从此寄身田园,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疾病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一生不慕荣华,热爱自然,归隐后写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意境平和、静穆、深远,语言朴实自然、亲切有味。
具有独特的风格。
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桃花愿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序,后来独立成篇。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当时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文,足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二、字音俨然(yǎn) 阡陌(qiān mò) 间隔(jiàn) 垂髫(tiáo)语云(yù) 平旷(kuàng) 诣(yì) 遣(qiǎn)要(yāo) 刘子骥(jì) 郡下(jùn)三、节奏划分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复习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复习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6190f59b84ae45c3b358c40.png)
1《桃花源记》复习知识点梳理一、文言字词:(一)实词虚词1.缘()溪行2.渔人甚异()之3.豁然()开朗4.屋舍俨然()5.阡陌()交通()6.怡然()自乐7.便要()还家8、咸来问讯()9、不足()为外人道也10、及()郡下,诣太守11、及郡下,诣()太守12、后遂无问津()者13、芳草鲜美()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8..遂与外人间隔()19.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0.此中人语()云21.处处志()之22.寻向所志()23. 欣然规()往24、欲穷()其林25具()答之(二)通假字具答之()通(),词义( ) 便要还家()通(),词义( ) (三)词类活用1、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3、此中人语云:名词作动词4、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5、欣然规往:名词作动词6、寻病终:名词作动词(四)古今异义词①芳草鲜美古义:今义:味道鲜美可口②阡陌交通古义: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③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男子的配偶。
④来此绝境古义:今义:走投无路的地步⑤遂与外人间隔古义:今义:时间、空间上的距离⑥无论魏、晋古义:今义:表条件连词。
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今义:延长,延伸⑧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不够(五)一词多义志:①处处志之:②寻向所志:寻:①寻向所志:②寻病终遂:①遂迷不复得路:②遂与外人间隔:舍:①便舍船。
shě:②屋舍俨然。
shè:为:①捕鱼为业wéi:②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六)文言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4)得其船:自己的(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三、课文理解(一)文学常识陶渊明,又名,字,谥号、自号。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汇总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a278cd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e.png)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汇总《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汇总《桃花源记》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
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
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汇总,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wenxue)。
一词多义出:(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向:(1)寻向所志:从前多词一义(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古今异义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路,探访。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a6a4b5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2.png)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桃花源记文言知识《桃花源记》不重词藻的华丽,不事雕琢,而是尽力做到朴素,自然,接近口语。
下面是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重要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2.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然(2)乃不知有汉:竟然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其(1)欲穷其林:这(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4)得其船:自己的(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3.多词一义(1) 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都(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于是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注:今义也有不值得的意思,例如:不足挂齿")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
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义:乐观,畅快)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延(古义: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5.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230f8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4.png)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桃花源记》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桃花源记》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名篇。
1. 内容概述《桃花源记》是一篇以桃花源为主题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偶然发现的桃花源的仙境,描写了那里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与外界隔绝的状态。
文中主人公一行人偶然间发现了这个遗世独立的桃花源,感叹于这里人民的自给自足、和平安宁的生活,但遗憾的是他们离开后无法找到回去的路。
这篇文篇通过描绘遗世独立的桃花源,寄托了人们对乌托邦式美好未来的向往。
2. 人物角色2.1 主人公主人公是一个意外来到桃花源的旅人,他和同伴偶然发现了桃花源的位置,被这里人民的美好生活所折服。
他试图向外界传达桃花源的存在,但并未成功。
2.2 桃花源人民桃花源人民生活在这个与外界隔绝的乌托邦般的地方。
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食物丰足、人民安宁。
他们对外界的生活和社会动态一无所知,过着与世隔绝的状态。
3. 美好生活的描绘《桃花源记》通过详细描绘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美好乌托邦一般的世界。
在桃花源的山水之间,环境优美,水清花丽,动物和谐相处,形成了一片人间仙境。
而人民的生活也十分幸福、和平,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劳动也有丰盛的食物,没有纷争和矛盾。
他们与世隔绝,没有被外部的世俗所困扰。
4. 寓意与反思4.1 平和与安宁《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被视为一个理想的人间仙境,给人们展示了平和与安宁的生活场景。
这一点反应了古代文人对平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也给现代社会传递了人们对和谐共处、追求内心安宁的重要性的思考。
4.2 隔绝与怀旧作为一篇描绘与外界隔绝的故事,不禁让人们思考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桃花源人民的幸福生活离我们很遥远,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寻找一些养生活、减压的方式,以及与社交网络、繁忙的工作相对立的的生活方式呢?5. 文学风格《桃花源记》以叙事散文的方式呈现,旨在描绘和表达一种理想和未来的美好愿景。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fe97fc81c758f5f61f6747.png)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1、通假字:便要还家2、一词多义:(1)①便舍船,从口入动词,舍弃(2)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②屋舍俨然名词,房屋②寻向所志名词,(所作的)记号(3)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未果,寻病终时间副词,不久(4)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其”指代词,“那”、“那个”“那些”“那里”②既出,得其船其:代词,他的,指渔夫.(5)①乃大惊②乃不知有汉第一个乃是竟然的意思.第二个是于是的意思(6)为(7)之①武陵人捕鱼为业当做,作为①忘路之远近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向、让、给②渔人甚异之是代词,指看到的景象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把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代词,指这件事.3、一义多词: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悉,全. 咸,全. 皆,都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请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多指味道鲜美②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③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指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④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关联词语,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5、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6、特殊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便舍船,从口入。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4)()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7、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吗?本文以为线索,以为序,依次写了:解释文中的词语。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3.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
(至少三个)4.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知识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772c4e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9.png)
陶渊明《桃花源记》⽂⾔知识陶渊明《桃花源记》⽂⾔知识 记是⼀种⽂体,通过叙事。
写⼈。
咏物来论说⼀个道理。
最重要的⼿法是托物⾔志,⽤美好的事物,来抒发⾃⼰的情感与志向和抱负。
下⾯给⼤家搜集整理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知识,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陶渊明《桃花源记》⽂⾔知识 原⽂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缘溪⾏(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甚异之。
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
初极狭,才通⼈。
复⾏数⼗步,豁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阡陌(qiān mò)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著(zhuó),悉如外⼈。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停数⽇,辞去。
此中⼈语(yù)云:“不⾜为外⼈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jì),⾼尚⼠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问津者。
⽂⾔现象 通假字要 要:通“邀”,邀请如:“便要还家” ⼀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丢下。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完整版)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805a21eb8f67c1cfbd6b8e0.png)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文章结构】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文章主题】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以及看到的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
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段:写渔人访问桃花源,在桃花源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五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3、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①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②第一段中“渔人甚或异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作答:答:以前未见过桃花源;桃花林面积之广;桃花林没有其他树种;景色优美。
4、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从哪两方面来表现世个桃源的?答:、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桃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两方面来表现世外桃源的美好.②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答:②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安定快乐。
5、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①文段第三段主要写哪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花源中的社会风尚;二是:村人自叙来此避难的经过。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答:人问“今是何世” ,渔人当答以“今是晋” ;村人会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 ,渔人再答曰:“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
”③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答桃源的人不想让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争带进桃源。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__完整版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__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a96538856a561253d36f65.png)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__完整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着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二、特殊词义【一词多义】[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三、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文章线索: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2段: 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描写了桃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风尚。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000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000](https://img.taocdn.com/s3/m/6885034cbe1e650e52ea9996.png)
《桃花源记》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杰出的文学家,他所作的诗文多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代表作品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的序,后来独立成篇,通过文章,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二、重点字词(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向:先前(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见。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三、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四、古今异义词。
(1)率妻子...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走投无路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五、知识内容1.出自本课的成语。
(1)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豁然开朗。
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而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无人问津。
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桃花源记》的文言常识
![《桃花源记》的文言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b5211127ed630b1c59eeb5d1.png)
《桃花源记》文言常识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考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考点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1ce4afdd36a32d72758134.png)
答:“如此”包括渔人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村中人的生活情况,以及他归途中作记号的事。
12、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目的?
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给桃花源增添神秘色彩。
答:表现了桃花源人不愿让外界知道桃花源的存在,不希望外人进来打扰桃花源的祥和安宁。作用是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神秘。也为下文再寻找桃花源而不得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伏笔。
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回答,试说说渔人是怎么回答的?
答:渔人的回答是:“今是晋”,桃源人接着问“秦之后即晋乎?”渔人答:“否”,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是晋。
答: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8.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理?作用是什么?
(4)怡然自乐:快乐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5)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以局外人的身份对待事物。
(6)鸡犬相闻: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2、对联:黄发垂髫享太平,美好理想寄桃源。
3.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4.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中考文言文桃花源记考点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知识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592751d910ef12d2af9e7f6.png)
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知识陶渊明《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 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言现象•通假字要要:通“邀”,邀请如:“便要还家”一词多义出:(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1)便舍(shě)船:丢下。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标记或者是标记的符号。
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f95e0b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1.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精细讲解一、课文内容字句精讲每段文字三个部分:一是原文,二是译文,三是释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
晋:晋朝(265—420),三国时司马炎所建。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第二个年号(376—396)。
武陵:郡名,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中,中间,这里泛指一个时期。
捕鱼:作状语,以捕鱼。
为:动词,做,作为。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有一天他划船)沿着溪流前行,忘记了路程远近。
缘:介词,顺着,沿着。
行:动词,上行,前行,这里指划船前行。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捕鱼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
在河两旁的几百步内,中间没有(一棵)其他的树,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逢:动词,遇到。
夹岸,在河的两旁。
数:几。
杂:其他。
芳:草。
落英:落下的花;也可解为初开的花。
两种说法都可以。
英:花,这里指桃花。
缤纷:形容词,繁多。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捕鱼人认为这地方很奇异,又向前划行,想要走尽这一片桃林。
渔人:捕鱼的人;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很奇异;之,代词,指代这个地方。
复:副词,又,再。
前:方位词作状语,向前。
行:动词,行船,划行。
欲:动词,想,想要;穷:形容词用如动词,穷尽,走尽;其:代词,这,这一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捕鱼人)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
尽水源:尽于水源,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也是状语后置句,“于水源”是状语后置,翻译的时候把后置的状语提前,可以译为“在水发源的地方结束”;水源,溪水发源的地方;尽,动词,完尽,结束,没有;便:就;得:动词,得到,看到;仿佛:隐隐约约;若:动词,好像。
便舍船,从口入。
(捕鱼人)就离开船,从小洞口进去。
舍:舍弃,这里指离开。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2f4603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1.png)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在平时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1一、重点句子翻译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渔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繁多。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和狗的叫声可以互相听见。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老人和小孩全都安适舒畅,自得其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村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摆了酒杀了鸡做了饭(来款待他)。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件一件详细地告诉给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桃花源中的人告诉(渔人):“(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1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渔人)出去之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到处做了记号。
1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迷路了,不能再找到原来的路。
二、词语解释缘:沿着,顺着行:行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m
e a n d
A
l g
s e i r
i n g
《桃花源记》文言知识归类整理
1、通假字:
便要还家
2、一词多义:
(1)①便舍船,从口入 动词,舍弃 (2) ①处处志之 动词,做记号
②屋舍俨然 名词,房屋
②寻向所志 名词,(所作的)记号
(5(①乃大惊
②乃不知有汉
第一个乃是竟然的意思.第二个是于是的意思
(6) 为 (7)之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当做,作为 ①忘路之远近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向、让、给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把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指这件事.3、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悉,全. 咸,全. 皆,都
缘溪行——便扶向路 沿着,顺着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请
4、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今义
鲜美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不足
仿佛
b e
i n g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多指味道鲜美 ②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③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指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④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关联词语,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5、词类活用: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2.省略句:
(1)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2)( )便舍船,从口入。
(3)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4)( )见渔人,乃大惊,问( ) 所从来。
( )具答之。
( )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7、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吗?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序,依次写了:
1.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
垂髫:指小孩要:同“邀”邀请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遂:于是、就惋:惊讶、惊奇
2.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村人渔人渔人
3.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语,“不管”。
4.(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咸来问讯
(4)先世避秦时乱
(5)与外人间隔
5.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6.C
7.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