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五官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目录第一章、中耳炎---------------------------------------02 第二章、鼻窦炎---------------------------------------06第三章、扁桃体炎------------------------------------10第四章、气管异物------------------------------------16第五章、龋齿----------------------------------------18 第六章、牙周炎--------------------------------------27第一章中耳炎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glue ear)。
症状体征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症状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一、耳疾病诊疗常规1. 中耳炎- 临床表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
- 诊断方法:通过耳镜检查、听力测验以及中耳穿刺液体培养等。
- 常规治疗:使用抗生素、疼痛药物、局部滴耳药物等。
2. 耳聋- 临床表现:听力下降、听力困难等。
- 诊断方法:听力测验、耳鼻喉影像学检查等。
- 常规治疗:根据病因使用药物治疗、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辅助设备。
3. 眩晕-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摇晃感等。
- 诊断方法:详细病史、神经系统检查、眩晕定量测验等。
- 常规治疗:针对具体病因使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二、鼻疾病诊疗常规1. 鼻窦炎- 临床表现:鼻塞、流涕、面部疼痛等。
- 诊断方法:鼻腔镜检查、鼻窦CT或MRI等。
- 常规治疗:抗生素、鼻用抗炎药、鼻洗液等治疗。
2. 鼻出血- 临床表现:鼻腔出血。
- 诊断方法:检查鼻腔、嗅觉功能以及血液凝固功能等。
- 常规治疗:鼻腔止血、保湿、血管收缩剂等治疗。
3. 鼻咽癌- 临床表现:鼻塞、流血、吞咽困难等。
- 诊断方法:鼻咽镜检查、组织活检等。
- 常规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
三、喉疾病诊疗常规1. 声带息肉- 临床表现:嗓音嘶哑、声音沙哑。
- 诊断方法:喉镜检查、声带功能检查等。
- 常规治疗:手术切除、嗓音康复训练等。
2. 喉咙炎- 临床表现:喉咙痛、声音嘶哑等。
- 诊断方法:喉镜检查、炎症指标检测等。
- 常规治疗:喉咙保护、抗炎药物治疗等。
3. 喉癌- 临床表现:喉部肿块、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 诊断方法:喉镜检查、组织活检等。
- 常规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
以上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和病情来确定,请接受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咽部急性炎症消退.
【适应证】
鼾症手术适应征:①鼾声响度大于60dB者 ②睡眠每次憋气持续10~20s以上,每小时 睡眠呼吸暂停10次左右③除鼾声过响外, 晨起头胀迷糊,白天每瞌睡,经仪器检查证 实,存在睡眠憋气和低气血症者④家属反 映典型症状,检查为咽腔狭小
【禁忌证】 鼾症属中枢性或混合性者 小颌或颌后缩畸形者.
湿度90%以上. 床边置无菌换药盘. 体位不宜变动过多. 密切观察呼吸. 注意创口或管内有无出血. 注意套管气囊破裂或滑脱. 及时吸痰.清除管内分泌物.
每隔2~4小时清洗套管一次.每日薄煮沸灭菌 套管1~2次.
套管品应盖两层湿纱布,改善空气湿度,防粉尘 异物.
创口敷料及周围皮肤保持干燥清洁.
术中注意出血.
【术后处理】
注意呼吸道通畅
全麻清醒者取侧卧位.仰卧不宜高枕. 术后数天内软腭未恢复常态,不要迅猛大
口喝水进食. 术后注意口腔清洁. 术后给予抗生素至拆线. 手术疗效约在术后3个月逐渐显示,随访两
年.
【出院标准】
创口缝线拆除,愈合好,软腭反应消退,腭咽 闭锁不全7~10天,患者已渐适应,症状明显 缓解,无发热及其他并发症,一般术后8~12 天可出院.
术后进流食或半流.
保持口腔清洁.
不用镇咳、抑制呼吸及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 的药物.
造成气管切开的原发病的治愈,经过完全堵管 24~48小时以上,患者呼吸及排痰功能良好,不 发热即可拔管. 拔管后创口不必缝合,可用凡 士林纱布换药,贴蝶形胶布.
包括喉全切除术、喉部分切除术及喉功 能重建术等.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盐酸普鲁卡因1%-2%溶液浸润麻醉及神 经阻滞麻醉.注射前每10mL加入0.1%肾上 腺素,可减缓吸收,延长麻醉,减低毒性.
医院耳鼻喉科诊疗规范
医院耳鼻喉科诊疗规范的重要性耳鼻喉科是一门关于耳、鼻、喉和相关结构疾病的医学专业。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对耳鼻喉健康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因此,医院耳鼻喉科的诊疗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规范的诊疗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提高医院的声誉和患者的满意度。
首先,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
在现代医学中,安全是诊疗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
医院耳鼻喉科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领域,处理耳鼻喉问题需要严谨的操作和精确的判断。
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术后感染、出血、甚至伤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医院耳鼻喉科应严格遵守消毒、无菌操作等规范,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其次,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规范的诊疗流程和方法能够确保医生对于患者的病情准确把握,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临床医疗实践表明,不同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耳鼻喉科的疾病类型繁多,如鼻窦炎、中耳炎、声带息肉等,每种疾病都需要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规范的诊疗过程能够帮助医生减少误诊、漏诊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可以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生和患者的互动。
耳鼻喉科疾病的诊疗过程通常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便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规范的诊疗流程能够帮助医生系统地开展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与患者的沟通。
通过充分的沟通,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诉求和需求,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此外,还有助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
规范的诊疗过程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基础数据和经验积累,为医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医院耳鼻喉科的诊疗规范可以促进临床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医院应配置专业设备和仪器,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操作。
其次,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持续教育,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
此外,医院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对于医生、技术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管和考核,确保规范的执行。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耳部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胆和三焦经络俱汇入耳中。
所以耳部疾病与胆(肝)、三焦、肾有关。
耳部的急性炎症,多属胆(肝)和三焦实火,治疗应清泻肝胆实火;耳部慢性炎症,多属肾经虚火,治应滋阴降火。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脓耳”。
多因外感风热火毒,外邪引动肝胆火热,上灼耳窍而发。
小儿形体未充,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生本病。
【诊断】1.初期耳底疼痛,全身发热、畏寒、乏力,听力减退,乳突部按压疼痛。
2 .酿脓时,耳底胀痛较甚,势如雀啄,伴发高热,待鼓膜穿孔流出脓液后,身热渐退,耳痛逐渐减轻,听力逐渐恢复。
3 .耳镜检查,鼓膜初期充血明显,随着炎症加重,鼓膜呈深红色,并肿胀向外膨出,鼓膜穿孔时,可见搏动性脓液溢出。
4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5 .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和纯音听阈测试为传导性耳聋。
【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热外袭耳内胀痛,逐渐加重,耳中鸣叫,听力减退,伴畏寒、发热、头痛,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清肿通窍。
方药举例:银花解毒汤加减。
金银花、连翘各15g,牡丹皮、赤芍、天葵各IOg,薄荷、苦丁茶各6g。
2.肝胆火盛耳痛剧烈,势如雀啄,听力明显减退,耳窍流脓,质稠,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利湿。
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g,黄苓、桅子、夏枯草、柴胡、车前子、泽泻、生地黄、赤芍各IOgo二、中成药银黄口服液每服IOmI,每日3次。
适用于风热外袭,肝胆火盛。
龙胆泻肝丸每服5g,每日2次。
适用于肝胆火盛。
黄连上清丸每服5g,每日2次。
适用于肝胆火盛,兼有大便燥结者。
三、局部处理1 .20%黄连或黄柏滴耳液滴耳,每次2~3滴,每日3~4次。
2.新鲜虎耳草捣烂取汁滴耳,每次2~3滴,每日3~4次。
3 .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保持清洁、干燥,或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多次滴耳。
2023年眼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2023年眼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摘要
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眼科常见病诊疗提供规范和指导。
主要包括常见病种的定义、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引言
眼科常见病是指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等。
规范和统一的诊疗方法对提高眼科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病种及定义
1. 青光眼:指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等症状的眼部疾病。
2. 白内障:指眼睛晶状体混浊,视力模糊等症状的眼部疾病。
3. 角膜炎:指角膜红肿、疼痛等症状的眼部疾病。
二、诊断标准
1. 青光眼诊断标准:
- 基本病史和症状表现
- 眼压测量
- 视野检查
- 颞动脉血流速度检查
2. 白内障诊断标准:
- 视力测量
- 眼前节检查
- 检查晶状体混浊程度
3. 角膜炎诊断标准:
- 角膜红肿、疼痛等症状的存在- 角膜染色检查
- 细菌培养
三、治疗方法
1. 青光眼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降眼压药物的应用- 激光治疗:激光小梁切除术等- 手术治疗:滤过性手术等
2. 白内障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白内障摘除术等
3. 角膜炎治疗方法:
- 抗生素眼药水治疗
- 抗炎眼药物治疗
- 角膜移植手术
四、预防措施
1. 定期眼科检查,早期发现眼科疾病的迹象。
2.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接触眼部污染物。
3. 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适时休息眼睛。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眼科常见病诊疗的规范和指导,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眼科常见病,提高治疗效果,保护视力健康。
五官科诊疗常规
鼻出血鼻出血系各种原因引的鼻腔、鼻窦粘膜血管或周围血管破裂、血液经前后鼻孔流出的临床现象。
整个人群中约60%的人一生中有过鼻出血。
鼻出血可因鼻腔、鼻窦局部外伤、炎症、畸形和肿瘤所致,也可为系统性血管和凝血机制功能障碍的局部表现或与局部因素协同所致。
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居多。
【临床表现】1.粘膜糜烂或局部血管迂回、怒张常见于鼻中隔前下部易出血区、下鼻甲前端,出血常不十分猛烈,易于压迫止血或自行停止。
有反复出血的特点。
常伴有鼻中隔偏曲等局部解剖畸形因素。
2.各种外伤所致的鼻出血如挖鼻、机械外伤等出血部位多在鼻腔前部。
而颅底骨折所致出血部位较深在。
3.鼻腔炎症、异物、肿瘤引起的鼻出血可发生在鼻腔不同部位,出血量差别很大,也有反复出血的特点。
4.老年人及高血压病相关的鼻腔出血量常较大,出血较猛烈,出血点位置多于鼻腔后部,常有反复出血而止血困难。
5.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和严重营养缺乏所致或相关的鼻出血常有粘膜广泛或弥漫行出血,并伴有其他部位和器官的出血及功能障碍。
亦可并前述症状出现。
6.长期慢性出血常致贫血,而短期性大出血可致患者休克,猛烈出血可致患者窒息。
【诊断要点】1.详细询问病史及出血情况,确认出血源于鼻腔或相邻组织,排除咯血和呕血。
2.确认出血部位前鼻镜、内窥镜、血管造影。
3.确定出血原因局部检查及全身检查,必要时辅以多种影像学检查。
4.估计出血量,评估患者当前循环系统状况,有无出血性休克。
5.检测患者出凝血功能。
6.全身性疾患的排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1.应遵循“急治其标,缓治其本”的原则,对活动性出血者应尽快找到出血点,有效止血,同时进行全身治疗。
对非活动性出血者应明确病因对应治疗。
2.全身治疗应适度控制高血压,失血过多应补液、输血、抗休克,应用止血药,镇静药。
3.局部处理(1)局部药物止血:①收敛剂:麻黄碱、肾上腺素、羧间唑林、孟氏液、三氯化铁等。
②止血剂:6-氨基乙酸、氨甲苯酸、凝血酶、吸收性明胶海绵、云南白药等。
五官科常见病种诊疗指南
五官科常见病种诊疗指南碱滴耳可缩小鼓膜充血,减轻疼痛。
2)鼓膜穿孔后:应用外耳道消毒液清洗,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感染加重。
必要时进行鼓膜修补手术。
3、对症治疗:如疼痛、发热等症状,可给予相应的药物缓解。
预防】1、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传染源。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避免不洁行为,如不擤鼻、不捏鼻鼓气、不游泳等。
4、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5、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避免并发症。
2、慢性肥厚性咽炎表现为咽部粘膜充血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明显增生,多个散在突起或融合成块。
咽侧索也会充血肥厚。
3、萎缩性咽炎和干燥性咽炎的特点是咽部粘膜干燥、萎缩变薄,颜色苍白发凉,常附有粘稠分泌物或带臭味的黄褐色痂皮。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痰涂片和痰培养有助于排除肺结核病。
2、X线检查:胸片可排除肺炎及肺结核病。
3、纤维喉镜检查可基本明确诊断。
诊断】一)急性咽炎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本病诊断不难。
但应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相鉴别。
在儿童尤为重要。
可行咽培养和抗体测定,以明确病因。
此外,如见咽部出现假膜坏死,应行血液学及全身检查,以排除血液病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二)慢性咽炎本病诊断不难。
但应注意,许多全身性疾病早期症状酷似慢性咽炎,因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仔细检查鼻、咽、喉、气管、食管、颈部乃至全身的隐匿病变,特别警惕早期恶性肿瘤。
在排除这些病变之前,不应贸然或勉强作出慢性咽炎的诊断。
鉴别诊断】一)急性咽炎可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等相混淆。
二)慢性咽炎可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百日咳、肺炎等相混淆。
治疗原则】一)急性咽炎无全身症状或症状较轻者,可局部用药,如复方硼砂溶液含漱、各种含片如度米芬喉片、碘喉片、薄荷喉片、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华素片及溶菌酶含片等,可酌情选用。
中成药可选用六神丸或喉痛消炎丸等。
针对病因可应用抗病毒药如吗啉胍、金刚烷胺等。
五官科常见病种诊疗指南
五官科前五位病种诊疗指南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慨念】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病史采集】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2)、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病、麻疹、百日咳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本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为上述传染病的局部表现、此型病变常累及骨质,破坏听骨,酿成严重的坏死性病变。
3)、不当的捏鼻鼓气或擤鼻,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等,细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
4)、小儿咽鼓管管腔短、内径宽、鼓室口位置低,咽部细菌或分泌物易经此途径侵入鼓室。
例如,平卧哺乳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2、外耳道鼓膜途径:不符合无菌操作的鼓膜穿刺、鼓室置管,鼓膜外伤,致病菌由外耳道直接进入中耳。
3、血行感染,极少见。
【体格检查】1、全身情况。
2、局部检查。
(1)耳镜检查:起病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
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局部可见小黄点,如炎症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即发展为鼓膜穿孔、穿孔一般开始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清洁外耳道后,方见穿孔处有搏动亮点,实为脓液从该处涌出,坏死型者鼓膜迅速融溃,形成大穿孔。
(2)耳部触诊: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
(3)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聋,少数病人可因耳蜗受累而出现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4)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血象渐趋正常。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脓培养+药敏试验。
2、耳内镜检查、听力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根据耳内镜检查、听力检查、血常规检查,一般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1、急性外耳道炎、疖肿。
2、急性鼓膜炎。
【治疗原则】1、全身治疗:及早应用总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
全身症状重者给以补液等支持疗法2、局部治疗(1)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
I、额镜的使用法额镜的镜面是一个能聚光的凹面反光镜,焦距约25cm,中央有一小孔,镜体借一转动灵活的双球状关节联结于额带上;戴额镜和对光是耳鼻喉科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目的将光线准确地反射、聚焦到耳、鼻、咽喉等部位以便于检查;操作方法及步骤1.调节额镜:先调节双球状关节的松紧,使镜面既能灵活转动而又可置于任何位置上均不松滑下坠为度;然后调节额带圈使适合检查者头围大小;2.戴镜:将额镜戴在头部,将双球状关节拉直,镜面与额面平行,镜孔正对检查者平视时的左眼或右眼,远近适宜;3.对光:先调整光源,使光源投射到额镜上,再调整额镜镜面,将光线反射、聚焦到要检查的部位,检查者的视线通过镜孔正好看到反射的焦点光,进行检查;注意事项1.随时保持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方能看清楚被照明了的检查部位;2.养成“单眼视”的习惯但另眼不闭,即只用带额镜一侧的眼睛进行观察;“单眼视”不能形成立体像,难于判断深度,须勤加练习使之习惯;3.在练习中保持姿势端正舒适,不要扭颈、弯腰、转身来迁就光源光线和反射光线,须仔细调整光源光线的投射方向和额镜镜面的反光角度,并前后调整受检者的头位,使反射的最亮点即焦点光准确照射到受检部位;考核标准10分1.额镜调节:2分各关节调节松紧适宜2分;关节调节稍紧或松以致不能灵活转动者1分;过紧或过松以致完全无法根据需要调节者0分;2.戴镜:2分戴镜后瞳孔、镜孔、反光焦点和检查部位成一直线2分;镜孔与瞳孔有偏离者1分;瞳孔完全不能通过镜孔观察者0分;3.对光:4分能将光线准确地聚焦到被检查的部位4分;光斑较大但尚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的部位者3分;光斑过大以致被检查部位亮度不足者2分;光斑过大而又不能准确地照射到被检查的部位者1分;光线完全不能聚焦到被检查的部位者0分;4.姿势:2分戴镜对光时姿势端正自然2分;姿势不正者1分;为迁就光线而过分扭曲身体者0分;II、前鼻镜检查法目的观察鼻腔各部分的结构,为鼻科基本的检查方法;相关解剖鼻腔由鼻前庭和固有鼻腔构成,二者以鼻阈为界;鼻前庭表面为皮肤,生有鼻毛,并富于皮脂腺和汗腺;固有鼻腔表面为粘膜覆盖,有内、外、顶、底四壁,内侧壁为鼻中隔,其前下方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称“易出血区”;外侧壁有上、中、下三个鼻甲及上、中、下三个鼻道,以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或嗅裂,其下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为总鼻道;器械及药物光源、额镜、前鼻镜、枪状镊、棉片、1%麻黄素、喷雾器;操作方法及步骤1、戴额镜,对光;2、握持前鼻镜:左手执前鼻镜,以拇指及食指捏住前鼻镜的关节或拇指附于关节处,食指附于受检者鼻尖,前鼻镜之一柄贴于掌心,余三指握于另一柄上司前鼻镜的开闭;右手扶持受检者的下颌部或头顶以调整其头位;3、放入前鼻镜:将前鼻镜的两叶合拢,与鼻腔底平行伸入鼻前庭,切勿超过鼻阈,以免引起疼痛;然后将前鼻镜的两叶轻轻上下张开,抬起鼻翼,扩大鼻前庭;4、第一位置观察:使受检者头位稍低,观察鼻腔底、下鼻甲、下鼻道、鼻中隔前下部分及总鼻道的下段;在下鼻甲萎缩者,可直接看到鼻咽部;5、第二位置观察:瞩受检者头部逐渐后仰到30°,观察鼻中隔的中段以及中鼻甲、中鼻道和嗅裂的一部分;6、第三位置观察:使受检者头部逐渐后仰至约60°,观察鼻中隔的上部、中鼻甲前端、鼻丘、嗅裂、中鼻道的前下部以及鼻顶;图1 鼻镜的使用法1正确的持法 2错误的持法 3鼻腔的检查7、撤出前鼻镜:观察完毕后,将两叶微张开,轻轻撤出前鼻镜;注意事项1. 前鼻镜伸入鼻前庭的深度切勿超过鼻阈,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鼻中隔粘膜引起出血;2. 撤出前鼻镜时切勿将两叶合拢,以免夹住鼻毛引起疼痛;3. 检查过程中可视需要将受检者的头部左右转动,以便能详细检查鼻腔内壁和外壁;4. 如下鼻甲肿大妨碍检查,可用1%麻黄素棉片贴附于下鼻甲内侧面3~5分钟,或以1%麻黄素喷雾鼻腔1~2次,以收缩鼻粘膜,便于观察;考核标准10分1.额镜对光:1分操作规范并能熟练对光1分;动作正确但不够熟练分;光线不能聚焦到鼻孔内0分2.握持前鼻镜姿势:1分姿势正确1分;姿势不正确0分3.前鼻镜深入鼻前庭深度:1分深度适宜1分;放置过浅以致暴露不满意者分;超过鼻阈引起疼痛者0分4.前鼻镜两叶张开的方向:1分上下张开1分;左右张开0分5.三个位置观察:5分1第一位置观察:分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见~1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0分2第二位置观察:分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见~1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0分3第三位置观察:2分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2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见~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0分1.撤镜动作:1分自然撤出1分;夹住鼻毛者0分III、后鼻镜检查法间接鼻咽镜检查法目的观察鼻腔后段、后鼻孔及鼻咽部的结构;相关解剖鼻咽部前方为鼻中隔的后缘及后鼻孔,两侧壁有咽鼓管咽口约在下鼻甲后端后方约1cm处,咽口后上方有一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有淋巴组织团块,称腺样体;器械及药物光源、额镜、间接鼻咽镜、压舌板、酒精灯或类似的加温设备、喷雾器、1%丁卡因;操作方法及步骤1.戴额镜,对光;2.瞩受检者正坐,头微前倾,张口,用鼻呼吸;3.检查者左手持压舌板,压下舌前2/3,右手持加温而不烫的间接鼻咽镜或称后鼻孔镜,镜面向上,由张口之一角送入,置于软腭与咽后壁之间;4.第一位置观察:镜面向上向前,观察软腭背面、鼻中隔后缘、后鼻孔、三个鼻甲及鼻道的后段;5.第二位置观察:将镜面移向左右,观察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鼓管圆枕等结构; 图2 间接鼻咽镜检查法及所见鼻咽部象6.第三位置观察:将镜面移向水平,观察鼻咽顶部及腺样体;注意事项1.检查前须将间接鼻咽镜加温,以防镜面起雾,影响观察,其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置入口腔前须以手背试其温度,以防烫伤;2.瞩受检者用鼻自然呼吸,避免用口呼吸,以免软腭上抬而影响观察;3.检查时压舌板不宜超过舌前2/3,镜体应避免触及受检者咽后壁或舌根,以免引起恶心而影响检查;4.若咽反射过于敏感以致检查不能合作者,可先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待数分钟后再检查;考核标准10分1. 额镜对光:1分操作规范并能熟练对光1分;动作正确但不够熟练分;光线不能聚焦到口咽部0分2. 间接鼻咽镜加温:1分能正确加温1分;无加温或加温后未用手背试其温度者0分3. 压舌板的使用:1分压舌板放置位置正确1分;压舌板放置过深或过浅以致不能配合检查者0分4. 间接鼻咽镜放置位置:1分间接鼻咽镜能正确地置于软腭与咽后壁之间者1分;间接鼻咽镜反复触及舌根或咽后壁造成恶心以致无法完成检查者0分5. 第一位置观察:2分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2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见~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0分6. 第二位置观察:2分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2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见~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0分7. 第三位置观察:2分能正确描述观察所见2分;能正确描述部分观察所见~分;基本不能描述或描述错误者0分IV、口咽部检查法目的观察口咽部的结构;相关解剖口咽位于鼻咽以下、舌骨延线水平以上,前方经咽峡与口腔相通,咽峡由悬雍垂、软腭游离缘、前后腭弓、舌背所围成,前、后腭弓之间为扁桃体窝,腭扁桃体位于其中;每侧腭咽弓的后方有纵行条状淋巴组织,称咽侧索;咽后壁粘膜下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器械光源、额镜、压舌板;操作方法及步骤1. 戴额镜,对光;2. 瞩受检者正坐,头微前倾,张口;检查者手持压舌板,压下舌前2/3处,使舌背低下;3. 观察咽部粘膜变化,注意有无充血、肿胀、隆起、干燥、脓痂、溃疡、假膜或异物等;4. 观察两侧扁桃体的形态、大小、隐窝情况及腭舌弓、腭咽弓的变化;扁桃体的大小分三度:在腭咽弓以内为Ⅰ度,超出腭咽弓为Ⅱ度,接近或达到口咽部中线为Ⅲ度;5. 观察两咽侧索有无红肿;6. 观察咽后壁形态,注意有无淋巴滤泡增生;注意事项1. 压舌板不宜超过舌前2/3处,以免引起恶心而影响观察;2. 咽部粘膜色泽可与硬腭粘膜进行对比,以判断有无充血;3. 检查时切勿在受检者由于恶心的一瞬间迅速“完成”,因为该情况下的咽部粘膜色泽、前后腭弓的位置、扁桃体的大小都不代表真正的情况;考核标准10分1. 额镜对光:2分操作规范并能熟练对光2分;动作正确但不够熟练1分;光线不能聚焦到口咽部0分;2. 压舌板使用正确:2分压舌板放置位置正确2分;压舌板放置过浅以致不能完全暴露口咽各部分者1分;压舌板放置过深以致造成恶心无法完成检查者0分;3. 对咽部粘膜情况的观察:2分描述正确2分;部分正确1分;描述错误0分;4. 对扁桃体的观察:2分描述正确2分;部分正确1分;描述错误0分;5 对咽侧索及咽后壁的观察:2分描述正确2分;部分正确1分;描述错误0分;V|、间接喉镜检查法目的观察喉咽部及喉腔的结构;相关解剖喉咽也称下咽位于舌骨延线水平以下,前方通喉腔,下端在环状软骨下缘平面连接食管;在会厌前方,舌会厌外侧襞和舌会厌正中襞之间,左右各有一会厌谷,两侧杓会厌襞的外下方有梨状窝,两侧梨状窝之间、环状软骨板之后方为环后隙;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三个部分:声门上区位于声带上缘以上,其前壁为会厌,两侧壁为杓会厌襞又称披裂,后壁为环状软骨,其中室带以上部分称喉前庭,室带与声带之间的部分称喉室;声门区位于两声带之间;声门下区位于声带下缘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器械及药物光源、额镜、间接喉镜、酒精灯或类似的加温设备、纱块、喷雾器、1%丁卡因;操作方法及步骤1. 戴额镜,对光;2. 瞩受检者正坐,头稍后仰,张口,将舌伸出,平静呼吸;3. 检查者用纱块包裹舌前1/3部,以左手拇指在上方和中指在下方捏住舌前部并拉向前下方,食指推开上唇抵住上列牙齿,以求固定;4. 右手持加温而不烫的间接喉镜由受检者左侧口角伸入咽部,镜面朝向前下方,镜背紧贴悬雍垂前面,将软腭推向上方,观察镜中影像;5. 观察喉咽部:调整镜面角度和位置以观察舌根、舌扁桃体、会厌谷、会厌舌面及游离缘、喉咽后壁、喉咽侧壁、梨状窝等结构;6. 观察喉腔:瞩受检者发“衣”声,使会厌上举,观察会厌喉面、杓会厌襞披裂、杓间区、室带、声带及其闭合情况;瞩受检者深吸气,使声带充分外展,观察声门下区;图3 间接喉镜检查法及所见图象注意事项1. 检查前须将间接喉镜加温,以防镜面起雾,影响观察,其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置入口腔前须以手背试其温度,以防烫伤;2. 间接喉镜中所见的影像为喉部的倒像,即喉镜中所示的前部实为喉的后部,但左右并不颠倒;3. 检查中应随时调整镜面角度和位置,以求对喉腔及喉咽部作完整的检查;要养成依序检查的习惯,方不致遗漏;4. 若咽反射过于敏感以致检查不能合作者,可先用1%丁卡因喷雾咽部作表面麻醉,待数分钟后再检查;5. 部分受检者因舌体厚而短、舌系带过短、会厌过长或呈婴儿型以及过分紧张以致动作不协调等原因,导致检查不成功;若病情需要,可改用纤维喉镜或直接喉镜检查;考核标准10分1. 额镜对光:1分操作规范并能熟练对光1分;动作正确但不够熟练分;光线不能聚焦到口咽部0分;2. 左手拉舌:1分操作规范及熟练1分;操作规范但不熟练分;操作不规范0分;3. 间接喉镜加温:1分能正确加温1分;无加温或加温后未用手背试其温度者0分;4. 右手持镜姿势及放置位置:1分持镜姿势及位置放置正确1分;持镜姿势或位置放置不正确分;持镜姿势及位置放置均不正确0分;5. 喉咽部观察:3分能准确描述喉咽部所见3分;能部分描述喉咽部所见1~2分;描述完全错误0分;6. 喉腔观察:3分能准确描述声带及室带情况3分;能部分描述声带及室带情况1~2分;描述完全错误0分;VI、鼓膜检查法目的观察鼓膜的表面结构及其活动度;相关解剖鼓膜为一宽约8mm、高约9mm、厚约的椭圆形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其前下方朝内倾斜,与外耳道底约成45o角,婴儿鼓膜的倾斜度更为显着,与外耳道底约成35°角;正常鼓膜有以下标志: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自锤骨短突向下,微向后到鼓膜中部,有呈白色条纹状的锤纹;在锤骨柄末端鼓膜成一浅凹,名鼓脐;自锤骨柄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在锤骨短突前、后皱襞以上的部分为鼓膜松驰部,前、后皱襞以下为鼓膜紧张部;为了便于描述,将鼓膜分为前上、前下、后上、后下四个象限;器械光源、额镜、耳镜或电耳镜、鼓气耳镜;操作方法及步骤1. 检查方法1徒手检查法①戴额镜,对光;②受检者侧坐位,被检耳朝向检查者;③检查者一手将耳廓向后、上、外方轻轻牵拉,使外耳道变直,另一手食指将耳屏向前推压,使外耳道口扩大,以便观察鼓膜;婴幼儿外耳道呈裂隙状,检查时应向下牵拉耳廓,方能使外耳道变直;④若单手检查,查左耳时,左手从耳廓下方以拇指和中指夹持并牵拉耳廓,食指向前推压耳屏;查右耳时,左手从耳廓上方以同法牵拉耳廓及推压耳屏;2耳镜检查法①戴额镜、对光及受检者的姿势同上;②根据外耳道的宽窄选用口径适当的耳镜;③双手检查时,用左手牵拉耳廓使外耳道变直,右手将耳镜轻轻置入外耳道内,耳镜管轴方向应与外耳道长轴一致,以便观察鼓膜;④单手检查时,牵拉耳廓及持镜动作均由左手完成,腾出右手进行操作;3鼓气耳镜检查法鼓气耳镜是在耳镜的一侧开一小孔,通过一细橡皮管使小孔与一橡皮球相连,在耳镜底部安装一放大镜,借以密封之;检查步骤如下:①戴额镜、对光及受检者的姿势同上;②选用适当大小的鼓气耳镜置入外耳道内,注意使耳镜与外耳道皮肤紧贴,耳镜管轴方向应与外耳道长轴一致;③反复挤压及放松橡皮球,使外耳道内交替产生正负压,同时观察鼓膜向内外的活动度;4电耳镜检查法电耳镜是自带光源和放大镜的耳镜,因此检查时不需戴额镜和对光,受检者可在任何体位下接受检查;利用电耳镜可更方便地观察鼓膜的细微改变;2. 检查内容1鼓膜的表面标志:如光锥、锤骨短突、锤纹、前后皱襞、紧张部、松弛部等;2鼓膜的色泽:如灰白、充血、混浊等;3鼓膜的形态:如内陷、外凸、增厚、萎缩、穿孔、钙斑、瘢痕、液平等;4鼓膜活动度;图4 鼓膜的表面标志注意事项1. 鼓膜检查时,应注意牵拉耳廓的方向以使外耳道变直,否则不能窥及鼓膜;2. 使用耳镜时,其前端抵达外耳道软骨部即可,勿超过软骨和骨部交界处,以免引起疼痛;3. 无论采用上述何种方法,从一个方向均只能窥及鼓膜的一个部分,欲察看鼓膜的全貌,必须随时调整受检者的头位,或将耳镜的方向向上、下、前、后轻轻移动,方能看到鼓膜的各个部分;4. 初学时宜从正常鼓膜开始检查,将鼓膜的正常标志牢记于心,若正常标志发生改变,则提示有病变发生;在鼓膜的各标志中,以光锥最易辨别,可先找到光锥,然后相继观察锤骨柄及短突、前后皱襞,区分松弛部与紧张部;5. 鼓膜松弛部的穿孔较为隐蔽,易为胆脂瘤上皮所覆盖而不易辨识,应特别注意;考核标准10分1. 牵拉耳廓:1分牵拉耳廓方向正确1分;方向不正确0分;2. 辨认鼓膜表面标志:5分光锥、鼓膜脐、锤纹、锤骨短突、前后皱襞5个标志每辨认1个记1分;3. 区分紧张部与松弛部:2分能正确区分紧张部与松弛部2分;不能区分者0分;4. 辨认异常鼓膜如充血、穿孔、内陷等:2分能辨认出异常鼓膜2分;部分辨认出异常鼓膜1分;不能辨认异常鼓膜0分;VII、音叉试验目的初步了解受检者听力是否正常,并初步鉴别听力损失的性质;相关生理声音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途径传入内耳;空气传导的路径是:声波—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外淋巴—内淋巴—corti器;骨传导即声波直接经颅骨震动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corti器产生听觉;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骨传导无实用意义,但骨传导在耳聋鉴别诊断中甚为重要;器械音叉一套;操作方法及步骤1. 选用合适的音叉,常用频率为256Hz或512Hz的音叉;2. 林纳试验Rinne Test,RT:又称气骨导比较试验;将振动的音叉臂置于被检者外耳道口约1cm处,以检查气导,至被检者不能听到声音后,立即移动音叉,使音叉柄部末端接触乳突部的鼓窦区以检查骨导,如果此时被检者仍能听到声音,则表示骨导大于气导BC>AC,称为林纳试验阴性-;重新振动音叉,并检查骨导,至被检者不能听到声音后立即移音叉检查气导,若此时被检者仍能听到声音,则表示气导大于骨导AC>BC,称为林纳试验阳性+;若气导与骨导相等AC=BC,以“±”示之;正常听力:气导大于骨导约1~2倍,传导性耳聋为骨导大于气导,感音神经性耳聋则气导大于骨导,但气导、骨导时间均较正常耳缩短;3.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又称骨导偏向试验;把振动的音叉柄部放在被检者颅骨的中线上,询问被检者何侧听到声音;正常人两耳听到音叉声音是相等的;传导性耳聋,声音偏向患侧或耳聋较重侧;感音神经性耳聋,声音偏向健侧或耳聋较轻侧;4.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 Test,ST:又称骨导比较试验;把振动音叉的柄部放在被检者的乳突部鼓窦区,至听不到声音时,立即移至检查者的鼓窦区检查者的听力必须正常,如此时检查者仍能听闻,则表示被检者的骨导比正常人缩短,反之则为延长;正常听力:被检者与检查者骨导时间相等;传导性耳聋,骨导时间延长;感音神经性耳聋,骨导时间缩短;不同类型耳聋的音叉试验结果见附表;5.盖莱试验Gelle test,GT:用于检查其镫骨底板是否活动;方法:将鼓气耳镜置于外耳道内,当橡皮球向外耳道内交替加、减压力的同时,将振动音叉的叉柄底部置于鼓窦区;若镫骨活动正常,受试者感觉到随耳道压力的变化一致的音叉声强弱变化,为阳性+,反之为阴性-;耳硬化或听骨链固定者为阴性;注意事项1. 音叉检查时只能手持音叉柄,勿持叉臂;2. 敲击音叉时,可将叉臂向第一掌骨外缘、肘关节或膝关节等处轻轻敲击,使其振动,动作要迅速,用力要适当,如用力过猛,或敲击硬物,可产生泛音,影响检查结果;3. 检查气导时,两叉臂末端应与外耳道口在同一平面,且距被检者外耳道口约1cm 处;4. 检查骨导时,应将叉柄末端底部压置于颅面上或乳突区,亦可置于上切压处;5. 音叉试验只能初步鉴别耳聋为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但不能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无法进行前后比较;考核标准10分1. 音叉选用:2分能根据试验目的选用合适的音叉2分;气骨导比较试验选用128Hz 或1000Hz以上频率的音叉0分;2. 林纳试验:2分操作规范且熟练2分;操作规范但不熟练1分;操作错误0分;3. 韦伯试验:2分操作规范且熟练2分;操作规范但不熟练1分;操作错误0分;4. 施瓦巴赫试验:2分操作规范且熟练2分;操作规范但不熟练1分;操作错误0分;5. 记录:2分能正确记录结果2分;记录部分正确1分;记录完全错误0分;VIII、纯音听力计检查法目的了解受检者的听敏度,鉴别听力损失的性质,初步判断耳聋的病变部位;相关知识纯音听力计是通过音频振荡发生不同频率及不同强度的纯音,以测试听觉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听敏度,判断有无听觉障碍及听觉障碍的程度,对耳聋的类型和病变部位作出初步判断;纯音听力的结果是受试者自己判断是否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以每个频率能听到的最小声音为听阈,将各频率的听阈在听力坐标图上连线,即听力曲线;普通纯音听力计的纯音频率范围为125~10000Hz;250Hz以下为低频段;500~2000Hz为中频段,又称言语频率;4000Hz以上为高频段;超高频范围为800O~ 16000Hz一般听力计不能达到10000Hz 以上频率;器械隔音室、纯音听力计、记录纸;操作方法及步骤1. 检查外耳道及鼓膜,必要时清除外耳道耵聍;2. 测试气导听阈:受检者戴好气导耳机,检查从1000Hz开始,以后按2000Hz、4000Hz、6000Hz、8000Hz、250HZ、500Hz的顺序进行,最后再对 1000Hz复查一次;3.测试骨导听阈:将骨导耳机置于受试耳乳突区,也可将骨导耳机置于前额正中,测试步骤和方法与气导相同;4.描绘听力图:将以上测得的各频率气、骨导听阈用特定的符号记录在记录纸上,并连成曲线,即为纯音听力曲线听力图;目前大部分纯音听力计可自动打印听力图;5.阈上听功能测试:根据病情需要,尚可做SISI试验、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音衰试验等检查,以判断有无重振,鉴别耳蜗与蜗后病变;结果分析1.正常听力:各频率气导和骨导听阈都在25dB以内,且气骨导差≤10dB;图5 传导性聋听力曲线图6 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曲线2.传导性聋:各频率骨导听阈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听阈提高,气骨导差>10dB;3.感音神经性聋:气、骨导听力曲线呈一致性下降即听阈提高,特别严重者,只有部分或个别频率有听力,称岛状听力;4.混合性聋:气导和骨导听阈都提高,即气骨导听力都下降,但有气骨导差存在;5.耳蜗性聋:SISI试验得分≥70%,或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示有重振;6.蜗后性聋:音衰试验音衰值≥30dB;。
五官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五官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一、目的
本指南旨在为五官科医生提供临床诊疗和操作的指导意见,统一和手术室诊疗流程,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
二、检查流程
1. 患者报到登记基本信息
2. 体检基础检查,如体温、脉搏、血压等
3. 完善病史询问,如病因、病程、就诊情况等
4. 外耳道镜检查,观察外耳道和鼓膜
5. 鼓室检查,观察鼓室体积、形态等
6. 声子检查,评估中耳转导等
7. 视力检查,评估视力水平
8. 和检查(如有需要)
9. 眼底检查
10. 结束会诊并定立疾病诊断
三、常见手术操作规范
1. 鼓室切开术...
2. 耳积脓清除手术...
3. 鼻窦切开通气术...
4. 眼部手术如白内障摘除术...
以上内容仅为范例,如需完善和修改请与我沟通。
同时也欢迎医护人员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优化本指南,提高诊疗水平。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要求规范,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要求
- 对于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 针对不同疾病,可以借助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辅助手段,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治疗要求
- 根据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特点和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对于感染性疾病,应根据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 对于慢性疾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要求
- 对于治疗后的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 随访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注意事项
- 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遵循医疗伦理规范,尊重患者的隐私和自主权。
- 诊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未授权人员。
- 本文档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判断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
以上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诊疗要求规范的概览,希望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doc
耳鼻喉常用诊疗操作规范法.doc耳鼻喉科是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涉及了人体三个重要的器官,因此,在耳鼻喉科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涉及了许多的诊疗操作,这些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障。
本文主要从耳鼻喉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操作规范法入手,论述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和操作的标准化内容。
一、诊断操作规范化1、耳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法a、外耳道狭窄的诊断当一位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时,就需要对外耳道是否狭窄进行诊断。
在诊疗操作中要注意,首先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然后用手压迫耳廓进行鼓膜触诊,如发现外耳道有明显的狭窄和阻塞感,就可以进行针眼检查确认。
b、耳鸣的诊断在诊断耳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其工作、生活环境等情况;2)仔细观察患者的耳廓和听力功能;3)行外耳道镜检查,以排除耳外部疾病的可能性;4)进行听力测试,当有明显的听力下降时,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是由于中耳炎或内耳疾病引起的耳鸣。
a、鼻塞的诊断2)观察患者鼻部局部的形态和情况;3)行鼻内窥镜检查,以了解鼻腔内部疾病的情况;4)进行鼻流量测定,以评估鼻塞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4)进行鼻部血管造影,以确定出血情况。
1、鼻窦炎的治疗法1)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抗菌治疗;2)采用适当的鼻腔冲洗,以清除鼻腔内的炎症物质;3)通过皮下注射或手术治疗,消除鼻窦炎病灶。
2、耳喉科手术操作规范化1)严格遵照手术安全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手术安全;2)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和手术器械,保证手术效果;3)进行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手术程序说明,解释手术风险。
五官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五官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五官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五官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五官科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导言:五官科(Otorhinolaryngology)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诊断和治疗头颈部的疾病,包括耳、鼻、咽喉以及相关结构的疾病和功能障碍。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负责耳部、鼻部、咽部、喉部及上呼吸道相关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是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
1.鼻窦炎鼻窦炎是指鼻腔黏膜及其窦腔的炎症,常见的症状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
中医治疗鼻窦炎应以清热解毒、祛风散寒为主要治疗原则,常用的方剂有桑菊感冒片、鼻炎丸等。
2.鼻出血鼻出血是指鼻腔黏膜发生破裂或损伤导致的出血症状。
中医治疗鼻出血主要以止血为治疗目标,可使用清热散瘀、收敛止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地榆黄连汤等。
3.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黏膜增生形成的肉状物,常出现鼻塞、鼻流等症状。
中医治疗鼻息肉以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消肿止血为治疗原则,可使用小柴胡汤、鼻息肉丸等进行治疗。
4.鼻炎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发生炎症导致的症状,如鼻塞、流涕等。
中医治疗鼻炎应根据症状分型,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消肿止血等,常用的方剂有鼻炎丸、鼻炎宁片等。
5.耳聋耳聋是指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的症状,中医治疗耳聋应根据病因分型,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温肾壮阳、益气活血等,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锁阳固精丸等。
6.喉咙炎喉咙炎是指喉部黏膜发生炎症导致的症状,如嗓音嘶哑、咽部不适等。
中医治疗喉咙炎应以清热解毒、润燥止咳为治疗原则,常用的方剂有清喉颗粒、百部止咳颗粒等。
7.扁桃体炎扁桃体炎是指扁桃体发生炎症导致的症状,如咽痛、咽部不适等。
中医治疗扁桃体炎应以清热解毒、祛风散寒为主要治疗原则,常用的方剂有全活口服液、双黄清口服液等。
8.中耳炎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发生炎症导致的症状,如耳痛、耳流脓等。
中医治疗中耳炎应以清热解毒、祛风散寒为治疗原则,常用的方剂有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散结片等。
五官科常见病种诊疗指南.
五官科前五位病种诊疗指南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慨念】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病史采集】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2)、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病、麻疹、百日咳等,可通过咽鼓管途径并发本病,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可为上述传染病的局部表现、此型病变常累及骨质,破坏听骨,酿成严重的坏死性病变。
3)、不当的捏鼻鼓气或擤鼻,在污水中游泳或跳水,不适当的咽鼓管吹张或鼻腔治疗等,细菌循咽鼓管侵入中耳。
4)、小儿咽鼓管管腔短、内径宽、鼓室口位置低,咽部细菌或分泌物易经此途径侵入鼓室。
例如,平卧哺乳时,乳汁可经咽鼓管流入中耳。
2、外耳道鼓膜途径:不符合无菌操作的鼓膜穿刺、鼓室置管,鼓膜外伤,致病菌由外耳道直接进入中耳。
3、血行感染,极少见。
【体格检查】1、全身情况。
2、局部检查。
(1)耳镜检查:起病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锤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
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局部可见小黄点,如炎症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即发展为鼓膜穿孔、穿孔一般开始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清洁外耳道后,方见穿孔处有搏动亮点,实为脓液从该处涌出,坏死型者鼓膜迅速融溃,形成大穿孔。
(2)耳部触诊: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
(3)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聋,少数病人可因耳蜗受累而出现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4)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血象渐趋正常。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脓培养+药敏试验。
2、耳内镜检查、听力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根据耳内镜检查、听力检查、血常规检查,一般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1、急性外耳道炎、疖肿。
2、急性鼓膜炎。
【治疗原则】1、全身治疗:及早应用总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
全身症状重者给以补液等支持疗法2、局部治疗(1)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
五官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慢乳蛾多因急乳蛾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以致脏腑失调,虚火上炎所致。
以喉核常溢少量脓液,微红微肿,咽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咽喉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慢性扁桃体炎。
可并发心瘅、心痹、皮水、三痹等病。
[诊断依据]1.多见于青少年。
多有反复急性发作病史,春秋两季发病率高。
2.常觉咽部不适,咽干,咽痒或轻痛,刺激性咳嗽。
3.常易患伤风感冒。
可有口臭,有些患者可出现呼吸不畅、吞咽及言语障碍。
儿童患者可有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症。
4.检查见扁桃体暗红而不光滑,有瘢痕。
挤压时隐窝开口处溢出脓栓为极具特征性的诊断指征。
多伴有腭弓上分边缘水肿,肥厚、粘连,或扁桃体四周脓肿溃破后的瘢痕遗迹。
[鉴别诊断]1.扁桃体生理性肥大:扁桃体表面光滑,隐窝口清楚,无分泌物潴留,与四周组织无粘连,无明显自觉症状。
2.扁桃体良、恶性肿瘤:单侧发病,扁桃体表面有明显新生物或恶性溃疡,可向扁桃体以外侵犯,活检可确诊。
3.喉痹:以咽部干痒热疼痛为主症,检查见咽部粘膜色红,咽后壁小瘰增生。
[辨证论治]1.阴虚咽喉失濡证:咽干不适,痒涩微痛,或有口臭,喉核暗红肿硬,表面不平滑,或可挤出脓栓,于咳少痰,手足心热,精神疲乏,头晕耳鸣,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滋阴利咽。
2.气虚咽喉失充证:咽部不适,有异物梗塞感,喉核淡红或微暗,稍肿胀,表面瘢痕较多,面色不华,常患感冒,咳吐少许稀痰,语音低沉,肢软乏力,食欲较差,舌质淡而胖,苔白,脉缓。
益气利咽。
3.瘀(血痹)阻咽喉证:咽喉梗阻,吞咽不畅,言语含混,鼻呼吸受限,喉核肥大甚著,触之柔软,舌暗红或有斑点,苔薄白,脉弦涩。
逐瘀利咽梅核气病(咽异感症)你知道吗,慢性咽炎患者要注意锻炼。
《素问•四气调神论》的“夜卧早起,广步庭前”以及《吕氏春秋•尽数》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都是强调身体的锻炼。
中医针对梅核气的研究与治疗梅核气,以其发如梅核窒碍咽喉,故名。
如《古今医鉴》说:“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
中医五官科病种诊疗技术规范
中医五官科病种诊疗技术规范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慢性结膜炎诊疗技术慢性结膜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膜慢性炎症。
为眼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病情迁延,常双眼发病,无季节性,视力不受影响。
本病属中医学“白涩症”范畴,又名干涩昏花症,部分病例还可归于“赤丝虬脉”症。
一、病因病理1.西医病因病理(1)感染性:包括急性结膜炎未愈而转成慢性者,也可为其他毒力不强的菌类感染而表现为慢性炎症。
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卡他球菌等。
(2)非感染因素:不良的工作或居住环境,如粉尘、化学烟雾刺激;眼局部长期使用刺激性的药物,如长期滴用抗生素眼液、抗青光眼药物、滴眼液中的防腐剂刺激等。
(3)其他因素:此病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倒睫、睑缘炎、慢性泪囊炎、泪道阻塞、慢性鼻炎、眼干燥症、睑板腺分泌旺盛,有的也与屈光不正未得到矫正、睡眠不足、烟酒失度及长期使用眼部化妆品有关。
2.中医病因病机(1)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余热未清,隐伏肺脾之络所致。
(2)久经风沙尘埃侵袭、烟熏光刺激致肺卫气郁不宣,化燥伤津,肺阴不足,目失濡润。
二、中医辨证分型(1)邪热留恋:常见于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微感眼干涩疼痛,发痒,畏光流泪,少许眼眵,白睛遗留少许赤丝细脉,迟迟不退,睑内轻度红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肺阴不足:眼干涩不爽,瞬目频频,发痒,不耐久视,睑内红赤,白睛如常或稍有赤脉,黑睛可有细点星翳,反复难愈;伴干咳少痰,咽干便秘,舌红少津,脉细数。
(3)脾胃湿热:胞睑重坠,眼内干涩隐痛,发痒,眦部常有白色泡沫样眼眵,睑内红赤间夹粟样小泡,白睛稍有赤脉,病情迁延,可伴口黏或口臭,大便不爽,溲赤而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4)肝肾阴虚:眼内干涩不爽,双目频眨,羞明畏光,不耐久视,或有能近怯远、能远怯近、视物昏花等症,睑内红赤,白睛隐隐淡红,黑睛可有细点星翳;可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寐多梦,口干少津,舌红少苔,脉细数。
耳鼻喉诊疗常规诊疗规范-10种常见病
耳鼻咽喉科诊疗常规一、先天性耳前屡管先天性耳前瘦管是一种胚胎鲤弓结节融合缺损或第一鲤裂发育障碍所致的常见的先天性耳科疾病。
发病率约12%,男多于女,单侧多于双侧。
【诊断】一、髅管口位于耳轮角前约90%,少数开口于耳轮,甚至耳垂处。
管口很小,或为凹陷,挤压时可有稀薄粘液或乳酪物从管口溢出,微臭,时有痒感,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局部红肿。
二、瘦管是一种盲管,可有分枝而弯曲。
管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上皮及上皮下组织也可因慢性炎症而致纤维化。
三、局部可因感染而产生红肿、痛、溢脓。
可反复急性发作。
四、反复感染者,瘦管口附近皮肤可发生溃烂、疤痕、肉芽,甚至脓瘦。
五、瘦管长的可向远处伸展,发生深部感染者可在外耳道或乳突部形成脓肿,这需谨防。
【治疗】一、无继发感染者,不需要治疗。
二、时有感染者经消炎后行瘦管切除术。
(一)成人局麻,儿童应全麻。
(二)在瘦管口周围作一梭形切口,分离疹管,注意勿将痿管分破,或撕断,以免内容物溢出污染手术野或不能彻底切除干净。
分离时,用泪囊探针插入髅管,以助追寻,直达盲端连同分枝一并切除。
(三)因感染而致皮肤溃烂较大者,痿管切除后创面难以缝合者,可考虑植皮或转移皮瓣缝合,术后有复发者亦可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
二、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一种感音性聋。
近20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多为单侧性,双侧者少见。
其病因不明,目前公认与病毒感染和(或)内耳血循环隙碍有关,疲劳、精神紧张等可作为诱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循环系统疾患易导致内耳供血障碍,也可诱发本病。
【诊断】一、病情发展迅速,耳聋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最长于1〜2天内发生,病人常可诉及确切日期、时间、耳聋一般多较重,且多为单侧性。
二、80%患者伴有耳鸣,且多于耳聋前数分钟或数小时出现,耳鸣多强烈,常为噪声或潮水声,使患者难以忍受。
三、耳内可有胀满感或压迫感,约1/3患者伴有眩晕,发生于疾病初期或呈持续性。
四、耳镜检查无异常所见,伴眩晕患者可有自发眼震。
耳鼻喉科疾病诊疗常规
耳鼻喉科疾病诊疗常规耳廓损伤一、临床表现:1 .有明确外伤史。
2 .耳部体征可表现为表皮脱落,皮肤缺损,血肿,裂伤,断离,烧烫伤,冻伤者可表现为局部红肿水疱,褐色干痂等。
二、诊断要点:1 .病史。
2 .耳廓局部损伤体征。
三、治疗方案及原则:1 .预防感染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
2 .耳廓撕裂时,应早期进行清创缝合,尽量保留皮肤和软骨。
3.耳廓完全离断时应行再植术。
4.如有其他并发症,请相应科室会诊。
先天性耳前瘦管及囊肿一、临床表现:1 .多位于耳轮脚前,单侧居多。
2 .多为盲管,常呈分支状。
3 .管腔内潴留干酪样分泌物,形成囊肿。
4 .感染后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并可形成脓肿。
二、治疗方案及原则:1 .保持局部皮肤干净。
2 .急性感染时应用抗生素。
3 .脓肿形成后即时切开引流。
4.脓肿愈合至少1个月以后行瘦管切除术。
5 .原则上不应再感染为控制前行瘦管切除术,但若脓肿长期不愈合,局部皮肤溃烂,应行一期清创及瘦管切除术。
弥漫性外耳道炎一、临床表现:1.急性外耳道炎1)外耳道皮肤弥漫性肿胀,剧烈疼痛,有浆液或脓液渗出及上皮脱落。
2)可伴发烧,耳周淋巴结肿大。
3)牵拉耳廓时疼痛剧烈。
2.慢性外耳道炎1)耳内不适及瘙痒感。
2)耳道皮肤暗红色肿胀,湿润,增厚,附有鳞屑状痂皮,鼓膜可增厚,标识不清。
三、医治计划及原则:1.控制感染。
2.保持外耳道清洁,定期清洗分泌物和痂皮。
3.局部用药注意剂型。
4.外耳道细菌和真菌培养。
外耳道真菌病一、临床表现:1 •耳内奇痒,有水样分泌物。
2 .早期外耳道有灰褐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物。
3 .鼓膜受累时可有肉芽形成以至穿孔。
2、诊断要点:1.病史及临床表现。
2.抗生素治疗无效。
3.分泌物涂片。
4.真菌培养。
三、医治计划及原则:1 .保持耳道干燥,通畅。
2 .常常清算耳道。
3 .局部应用抗真菌药。
颍骨骨折一、临床表现:1 .程度不同的颅脑损伤症状。
2.纵行骨折主要损害中耳,横行骨折多损伤内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中耳炎---------------------------------------02 第二章、鼻窦炎---------------------------------------06第三章、扁桃体炎------------------------------------10第四章、气管异物------------------------------------16第五章、龋齿----------------------------------------18 第六章、牙周炎--------------------------------------27第一章中耳炎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
本病命名尚不统一,有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积涂粘稠呈胶状者,称胶耳(glue ear)。
症状体征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症状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治疗方法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
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
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
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
用鼓膜切开术。
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
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
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
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3-4次。
5、咽鼓管吹张: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
尚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隔日1次,每次每侧1ml,共3-6次。
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
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急性期可用如头孢拉定0.5g,4次/d;氧氟沙星0.1-0.2g,3-4次/d.小儿可用氨苄西林50-150mg/kg.d,给以:或羟氨苄西林口服,0.15g,3次/d,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美特酯0.25g-0.5g/次,2次/d,小儿10mg/kg,2次/d.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较强,可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者。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口服,作短期治疗。
预防护理预防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进行卫生教育,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对10岁以下儿童定期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1、凡发生耳内堵塞感应及时寻找原因,及时排除,对疾病的恢复大有益处。
2、鼻和鼻咽部的炎症波及咽鼓管阻塞时,则应及早使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缩,咽鼓管通畅,新鲜空气进入中耳,使耳的渗出即时吸收。
护理1、如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搏鼻及耳内滴药;以预防中耳感染。
2、经医生指导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有鼓室内积液或积血者,应去医院进行治疗。
病理病因病理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控制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引起中耳粘膜静脉扩张,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鼓室内出现漏出液,如负压不能得到解除,中耳粘膜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上皮增厚,上皮细胞化生,鼓室前部低矮的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增厚的纤毛上皮,鼓室后部的单层扁平上皮变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分泌亢进,上皮下病理性腺体组织形成,固有层血管周围出现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圆形细胞浸润,疾病恢复期,腺体逐渐退化,分泌物减少,粘膜渐恢复正常。
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30%)咽鼓管功能障碍一般认为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
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易患本病。
感染(30%)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免疫反应(30%)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的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溶酶体酶的出现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损害(III型变态反应)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
鉴别诊断分泌性中耳炎要和急性中耳炎鉴别;用鼓室图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临床应监测分泌性中耳炎的侧别,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合并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检查方法常见检查项目鼓膜、中耳、导管吹张法、表试验、听力检查检查方法1、鼓膜:松驰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政府不一,重者可达40dB HL左右,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结构及两春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声导肯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CT扫描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5、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
并发症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
饮食保健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第二章鼻窦炎鼻窦粘膜的炎症,在各种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见,依次为筛窦、额窦和蝶窦的炎症,鼻窦炎可以单发,亦可以多发。
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为鼻腔感染后继发鼻窦化脓性炎症,此外,变态反应、机械性阻塞及气压改变等均易诱发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起齿源性上颌窦炎。
症状体征1.鼻窦炎常继发于上感或急性鼻炎,这时原有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便秘,周身不适等,小儿可发生呕吐,腹泻,咳嗽等症状。
2.多可出现—侧持续性,偶可发生双侧持续性鼻塞。
3.患者脓鼻涕增多且不易擤尽,如向后流入咽部及下呼吸道时,刺激咽,喉粘膜,引起发库,咳嗽和咳痰,甚至恶心。
4.前额部疼,晨起轻,午后重,还可能有面颊部胀痛或上列磨牙疼痛,多是上颌窦炎。
5.晨起感前额部疼,渐浙加重,午后减轻,至晚间全部消失,这可能是额窦炎。
6.头痛较轻,局限于内眦或鼻根部,也可能放射至头顶部,多虫筛窦炎引起。
7.眼球深处疼痛,可放射到头顶部,还出观早晨轻,午后重的枕部头痛,达可能是蝶窦炎。
8.慢性鼻窦炎除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外,还有如下特点:(1)头痛较轻,一般多属闷痛,钝痛。
(2)嗅觉减退或消失。
(3)休息,滴鼻药,蒸汽吸入或鼻腔通气引流后头痛可减轻。
(4)咳嗽,低头,弯腰,用力时头痛加重。
(5)吸烟,饮酒,情绪激动时可加重头痛。
(6)有时可引起精神不振,易困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治疗方法预防:1、平时注意鼻腔卫生,养成早晚洗鼻的良好卫生习惯。
2、注意擤涕方法。
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
之后交替而擤。
鼻涕过浓时以盐水洗鼻,避免伤及鼻粘膜。
3、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尽量做到头部露出水面。
4、有牙病者,要彻底治疗。
5、急性发作时,多加休息。
卧室应明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及阳光直射。
6、遵医嘱及时用药。
7、慢性鼻窦炎者,治疗要有信心与恒心,注意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8、严禁烟、酒、辛辣食品。
9、保持性情开朗,精神上避免刺激,同时注意不要过劳。
10、平时可常做鼻部按摩。
11、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脸,可以有效增强鼻腔粘膜的抗病能力;药物治疗:1.急性化脓性鼻窦炎:(1)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足量,以控制感染,防止其转为慢性。
(2)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每次1―2滴,每日2次。
(3)镇静止痛药:用于头痛剧烈者。
2.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局部治疗为主,可选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常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净等。
可在滴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应注意滴鼻净不宜长期使用,以免发生药物性鼻炎。
饮食保健1、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摄取维生素C和生物类黄酮;2、贝类和坚果,以摄取锌;3、全谷类和豆类,以摄取维生素B;4、葵花子、种子油,以摄取维生素E;5、具减充血作用的草药和调味品,例如接骨木花、麝香草和大蒜、洋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