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及其改革方向

合集下载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

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及未来改革方向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改革之一,旨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

经过多年改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未来改革方向亟待研究和探索。

主要成就1. 新的行政管理方式。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强调政府职能转变,采取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等措施,大力推进政府现代化。

实行“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市场主体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 行政体制组织形式。

行政体制改革涉及到体制、制度、机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变革,主要包括政府职能转变、部门改组和机构改革等。

例如,行政机构改革的实施让政府职能更加明确、协调性更强、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为高效,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提升。

3. 加强监管和制约机制。

行政体制改革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如公开透明、社会监督、自然监督等,提高了行政决策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民主性,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未来改革方向1. 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我国应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形成有机联动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 突出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福利领域的管理和服务,压缩政府机构数量,提高效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公平正义。

3. 推进治理创新和信息化。

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治理创新和信息化,加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强化全过程风险管理,提高治理效能。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已取得许多成果,但仍需要不断创新突破和深化改革,未来改革方向将重点转向政府治理现代化、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治理创新和信息化等方面,不断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原因及实践路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原因及实践路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原因及实践路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改革的理论依据在于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诉求。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要发生变革,否则就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不够深化和彻底,仍存在官本位严重、权责不明确、效率低成本高、行政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究其深层原因是以人为本理念阙如。

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仁政的思想,以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自由个性的发展阶段为目标,真正实现行政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在具体操作上,除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把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建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路径。

标签:行政管理;上层建筑;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管理职能逐步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调整,政务日益分开,初步建立服务型政府。

但是改革还不够深化,转变仍然不彻底,部分行政部门依旧存在干预经济建设,人治大于法治,权责不清等现象。

究其原因,是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原因缺乏认识,又难以提出建构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一、理论依据: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诉求为什么要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问题萦绕在一些人的脑中,其原因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予以探究。

历史唯物主义集中探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行政管理作为政治上层建筑中的一部分,“其变化发展蕴含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过程中”〔1〕,必然要将其放入社会矛盾运动中去考量。

社会矛盾运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要根据具体历史条件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的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动因成效困境及推进策略

十八大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动因成效困境及推进策略

十八大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动因成效困境及推进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各种行政审批、审批条件繁琐、时间过长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和个人,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

为此,我国自十八大以来,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减少行政审批、优化服务环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各项制度改革。

本文将探讨十八大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的动因、成效、困境以及推进策略。

一、动因“放管服”改革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求,行政审批和服务体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和问题。

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

我国“放管服”改革也是为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更多地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去除过多的行政干预,减少行政审批,让市场主体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提高市场活力。

“放管服”改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放管服”改革也是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过多的行政审批和干预只会阻碍市场的发展,影响市场的效率和公平。

“放管服”改革可以减少政府的过多干预,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成效自十八大以来,我国“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在行政审批方面,我国逐步取消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审批负担。

审批项目从中央向地方下放,地方政府取消了大量的行政审批项目,加快了企业和个人的办事效率。

在服务环境方面,政府部门加大了服务力度,提高了服务水平。

通过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网上办事,避免了到现场排队的繁琐程序,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讨-一、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概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政府机关本身的精简,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了政府职能,特别是转变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在动因都有所不同,使其呈现出了极其鲜明的个性,表现在:⑴变革的深刻性。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进行的革命性变革,对政府职能的简化、政府组织结构的调整、政府行为方式的改革乃至政府工作人员观念的冲击都是史无前例的;⑵改革与发展相互依存度高;⑶内外部制约因素的相互交织。

二、当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必要性行政管理体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学文化、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且其改革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基点,以重塑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推动力,全面履行行政职责,提高政府的行政意识和能力。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1、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己经适应不了飞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了,甚至成为其阻力和障碍。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所以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成为了当务之急。

2、中国的行政管理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官僚主义严重,影响力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党和群众的关系,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3、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考核体系不健全。

4、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影响了党的群众基础。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消除经济社会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环节。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和谐的发展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矛盾使得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势在必行啦。

同时加上外因的作用,即世界经济的发展进步、世界环境的变化和WTO的基本原则也是促进其改革的原因。

三、针对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和看法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和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错综复杂的矛盾,改革进程应稳中求进。

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

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

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不得不进行行政管理的改革。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包括改革的动因、改革的内容以及改革的效果。

一、改革的动因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首先,改革的动因之一是社会对行政管理的不满。

过去,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存在着许多弊端,如官僚主义、腐败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效率。

其次,改革的动因还包括经济发展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部门需要更加高效和灵活地进行管理,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改革的动因也源于国际经验的借鉴。

许多国家在行政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改革的内容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机构改革、权力下放、服务意识培养等。

首先,机构改革是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机构改革,政府部门可以实现职能优化和资源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权力下放是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

通过下放权力,政府部门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再次,培养服务意识是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政府部门应该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民众的需求。

此外,行政管理改革还包括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推动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三、改革的效果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改革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通过机构改革和权力下放,政府部门的决策和执行效率得到了提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改革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通过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公开透明,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和公正,增强了公众的信任和认可。

再次,改革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质量。

政府部门通过培养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了民众的需求,增强了社会和谐稳定。

论文-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

论文-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

SXX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姓名教育层次学号分校专业教学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摘要}:涵义界定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含义,由于各国社会制度以及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目前在我国尚无定论。

我们这里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要地就是指政府系统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对自身结构、功能、运行方式等所进行的调整和变革。

{关键字}:体制改革;制约因素;行政系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汇集点,成为制约改革和发展整体进程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影响整体改革进程的掣肘环节,其他领域的改革攻坚都有赖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因此深化和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涵义及动因(一)涵义界定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含义,由于各国社会制度以及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目前在我国尚无定论。

我们这里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要地就是指政府系统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对自身结构、功能、运行方式等所进行的调整和变革。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行政系统对行政环境的适应过程。

政府系统处在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位置,与整个社会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改革实际上是个充满活力的行政系统的重要存在方式,是行政系统自身根据执政环境的变更以相适应的行为。

一个国家的行政系统能否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改革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强盛。

举例来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为了适应战后国内国外环境,长期不懈的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目前已经大致实现了行政系统的现代化,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

中国目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国内经济正蓬勃发展,社会变革迅速。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化。

这篇文章将从改革背景、改革目标、改革内容等角度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改革背景改革背景是指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推动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

那个时候,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行政管理面临了新的挑战。

中央政府缺乏充足的权力和资源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地方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协调能力不足,导致了一些行政管理问题,如腐败、管理体制僵化等。

二、改革目标改革目标是指在改革中所要实现的目标或意图,是改革的目的和方向。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强化中央政府的领导和统筹能力。

中央政府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权力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需要将权力分配得更加合理和科学,提高中央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推进行政管理的创新和规范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

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是保证公共管理效率和公正的前提。

3、加强政府职能转换。

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其治理作用,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改革内容1、加强政企分开。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是政企分开。

通过政企分开,能够有效地减少政府在经济中的干预和控制,增加市场竞争性。

2、完善政府架构。

政府架构的完善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机构设置合理化是促进行政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有力措施之一。

3、推进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优质的公共服务能够有效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此,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加强公共服务,提高效率成为重要内容。

四、总结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初期的试点到后来的全面推行,改革效果显著,为我国政府的现代化和法制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政改革概述

行政改革概述

行政改革概述行政改革是指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的重大调整和变革,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优化服务质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我国的行政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深化,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本文将从行政改革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行政改革的背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使得原有的行政机构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

行政效能低下、服务不便利、滥用职权等问题日益凸显,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不断探索行政改革的道路,以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效率性。

二、行政改革的目标行政改革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二是建设廉洁高效的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能;三是建设公平公正的行政管理制度,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三、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1.简政放权:通过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增加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简政放权的措施包括取消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下放行政权力、优化政府职能等。

2.优化行政管理:从管理过程中消除不必要的程序和环节,使行政管理更加简单高效。

其中包括推行电子政务、改革公务员制度、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等。

3.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服务水平。

改进公共服务的措施包括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高基层服务能力等。

4.建立监察体制:加强行政监督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国家治理体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建立监察体制的关键措施包括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推进反腐败立法、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

四、行政改革的效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行政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效果。

首先,政府机构的精简和职能调整使政府行政效能大幅提升,为市场发展助力。

其次,简政放权使市场竞争更加活跃,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再次,优化行政管理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基于新常态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

基于新常态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

基于新常态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体制已经面临到新的调整。

中国政府在近年来提出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旨在推进行政管理能力和效率。

本文将从新常态背景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新常态背景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中国的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进一步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高水平结构调整。

新常态的出现也为中国国内的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显得非常必要。

首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提升政府效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已经从传统的直接指挥、规划、组织、管理到服务、调节、扶持等,要求政府必须更加注重服务意识和效率,促进企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其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行政管理更科学和法制化。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部门的管理结构应当更加科学专业,官员在担任职务之前必须按照规定接受培训和考核,深化了管理水平,提升了专业能力。

最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民主化和透明化。

以往,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市民的参与度不足,导致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公平性和合法性难以保证。

而改革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就会突破这一现状,更加民主、透明和公正,保证了政府工作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二、新常态背景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存在困难,原因在于改革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影响到国家的政策和政治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

2. 岗位晋升方式有待优化。

现实中有许多官员通过权力交易获得高职,不仅使得担任岗位的官员不具备专业知识,同时也容易导致腐败的发生。

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引领全社会进行调整。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推销,以达到接受和配合的效果。

三、新常态背景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1. 一方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完善和强化普法工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通过法制的手段建立合法的行政授权,以理性和合法的方式管理社会。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因、进展与路径选择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因、进展与路径选择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因、进展与路径选择作者:蒋俊杰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蒋俊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上海 201204)收稿日期:2019-11-23基金项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2019年度课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CELAP2019-YJ-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蒋俊杰,男,江苏宜兴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和公共政策。

摘要: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开放高水平推进,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对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突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主线,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加快。

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新部署,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要在价值取向、组织结构、职责体系、运行过程、技术支持、法治保障等层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深入改革。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治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作出了新的部署,为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也将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需求1.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国际经济秩序乃至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重新调整,世界经济结构失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需求不足等深层次的问题尚未解决。

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开始出现变化,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缩减,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再次出现并不断升级,对仍处于恢复期的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已经演变成为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趋势金祥贵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项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人,我们对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在这一新形势下,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整合行政资源,优化政府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形成结构合理、职责明晰、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共行政体制。

建立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套的公共行政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一般地说,行政管理体制是指一个国家行政机构设置,行政职权划分及为保证行政管理顺利进行而建立的一切规章制度的总称。

所以,从本质上说,行政管理体制就是一个国家的政体及其管理制度的集中反映;从运行状态上说,它就是种行政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制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等有机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

行政管理体制的涵义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行政机构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

任何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改革与完善,都是围绕着行政政权的划分或分配进行的。

所以,行政职权是构成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行政职的划分或分配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2.行政机构是行政管理体制的载体或组织形式。

如果没有一定的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就无法施行行政职权,行政管理职能就不能发挥作用,行政管理体制也就失云了存在的形式。

因此,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改革和完善,总是伴随着行政机构的建立、改革和完善而进行的。

3.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程序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随着国家治理体制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指通过完善行政管理机制和体制,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目标管理,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探析。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1. 国家治理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了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

2. 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过去政府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以“大手笔”干预市场行为,这种介入的方式往往是直接干预或者“领导批示”这样的形式,远非现代治理需要的职能范畴。

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维护公平与公正、推动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等一系列职能,这些职能需要一个高效、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来支持。

3. 外部压力的作用全球化带来了种种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全球化的竞争。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明显,国际竞争也变得越发明显。

因此,国内的行政管理体制需要改革,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发展趋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 优化政府机构政府机构设置应当合理,避免过多和重复的机构,同时也要注重区域间的协调和平衡,建立快捷高效的信息平台,推动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

2. 拓展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能应当扩大到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从传统的政府职能向协调、服务、监督等多元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权益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管理,让公众真正感受到政府为民服务的实际效果。

3. 加强政府服务能力政府服务应当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出发点,架设“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4. 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是政府治理的重要领域,政府治理需要依托社会多元主体协同作为支撑。

在这方面,应当强化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突破政府与公民一对一的关系,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建立起共治、共享、共创的社会治理体系。

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但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面临着新的外呢体和挑战。

因此,本文首先回顾和总结我国前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引言 (4)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5)(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5)(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 . (5)二、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6)(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 ...... ...... ...... ...... ...... .. (6)(二)是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需要...................... .................. (6)(三)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 .............. .. (6)(四)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迫切要求.............. .................. (6)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7)(一)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国家财政压力大.......................... (7)(二)行政权力配置不科学.................... .................. .................. (7)(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7)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 (8)(一)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8)(一)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 (8)(三)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 . (8)五、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9)(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战略 (9)(二)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部门改革.................................................... .. (9)(三)加快行政管理职能转变........................................... ......... . (9)(四)加强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 (9)(五)借鉴国际行政管理体制的经验.................... ......... ................... ................10. 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向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方向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激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创新能力和软实力为核心的竞争。

行政制度作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我们从任何一份关于投资环境的评估报告中都能够感受到。

法治环境如何,治理状况如何,执政理念如何,甚至行政文化如何,都会或多或少影响到本地区、本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关乎我国未来发展的竞争力,也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在未来能不能持续和协调地发展。

因此,如何评价改革开放30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分析这30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累的一些问题,特别是从部门之间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细致地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的框架,以及向一个怎样的政府转变,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不仅要从政治和行政学的角度看问题,还需要从经济学视角进行探讨。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粗略扫描顺着时间序列纵向地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进行了这样一些重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终结和乡镇政权的完善;省级政府派出地区公署改地级市和市管县体制的兴起;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产业管理部门的逐步撤并和取消;各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如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创新,海南的省直管县改革,以及浙江等省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另外,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机构也进行了几次大的调整和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公社改革为一级政权的改革,省对地区派出机构改为一级政府的改革,对当时政社合一体制的解体,发展城市经济,推进城市化等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政府的上下结构来看,中间多了两个层级,也导致了政府运作效率的降低。

对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的学者提出了一些意见,特别是认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原因及实践路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原因及实践路径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原因及实践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渐渐失去了应有的效率和功能,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要求。

在此基础上,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希望通过将政府职能转变为服务型或监管型等多元化方式,实现政府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原因及实践路径将是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原因1、制度性因素引发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审批、监管机制等管理制度存在固化之弊。

使得其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与深刻变革的需要,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

而当前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在于通过构建新的制度,打破固化的规定与慣例,减轻部门间职能分割,让政府职能的执行更加高效和社会化。

2、人文因素引发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日益开放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增长的人民需求都需要一个更加灵活、更有活力、更加积极回应新兴社会状况且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也是当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3、外在因素引发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我们不断加大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和人口素质的提升,为了适应中国日益增加的复杂社会生产、生活需求和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路径1、推行政府部门重组针对以往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瑕疵,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在政府部门的重组方面下功夫,超前的预防性重组措施,遏制了行政管理体制劣性化、腐败化等现象。

2、政府职能转变通过设立“平台化”的政府机构,政府职能得到重新定义,既将之前的以审批为主的行政职能减少,转而更加注重注重协调与服务型职能,如发展规划、公共资源管理、资源与人力协调等。

让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起到更加积极和大的作用。

3、打造“智慧型”政府“智慧”政府成为多城市与地区的发展目标,着力于构建“政企互联”、“政民互动”、“数据共享”等元素,让政府更加高效地服务于百姓。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一改革旨在优化政府机构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与意义、改革的目标与原则以及具体举措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与意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的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日俱增的社会需求产生了矛盾。

政府机构过于庞大臃肿,决策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严重滞后。

这种情况既满足不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细化、多样化需求,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因此,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提高政府决策与执行效率,推动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同时,也可以促使政府职能的再造和创新,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法治型、责任型的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能优化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互动模式,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的市场与社会秩序。

二、改革的目标与原则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使政府更加服务于人民,更加高效、透明、廉洁。

为实现这一目标,改革需要遵循一系列原则。

1.人民至上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权责一致原则:明确政府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实现权责的一致性。

将政府职能划分明确,明确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关系,避免重叠、冲突和推诿责任。

3.简约高效原则: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精简冗余部门和岗位,强化审批流程和决策机制的效能,提高政府运行的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4.依法行政原则:建立健全的政府法律法规制度,推动政府决策、执行及服务活动全面依法、规范、透明、公平。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浅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节点之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也逐步深入,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过去的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经济体制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

因此,我国政府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一改革不仅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且增强了政府的服务意识,促进了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使政府与市场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的民主程度。

1.简政放权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是从政府层面来看的,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政府的行政干预,实现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因此,简政放权也就是减少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干预,推动社会资本发展,减少政府在经济中的资源占用。

2.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目的是实现政府职能、角色的转变,让政府更加注重社会、市场化的发展。

政府需要从一种唯一经济来源变为多种经济来源,既不能为企业提供资源,又不能经营企业,要为市场服务,为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3.建立科学的问责制问责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旨在保证行政管理的高效、透明和公正,促进政府部门和公共领域的有效管理和监督,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问责制可以有效地纠正行政管理中的失误和问题,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和民众的不满意度。

因此,在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问责制至关重要。

三、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对策随着改革深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政府部门内部矛盾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内部矛盾和利益分配也成了一个难题。

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和资源分配也有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建立权力和资源分配的科学体系,并通过权威的机构来监督和管理这一过程。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和思路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策和思路

试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和思路从1952年至1997年,我国先后进行了六次行政组织改革,但一直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国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行政组织改革。

这是解放以来的第七次改革,也是历次改革中规模最大、力度最大、机构变化和人员调整最大的一次。

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的原则是:(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还给企业。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管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一个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制化。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这次改革的具体做法是:(1)加强宏观调控部门。

适应政企分开的要求,改革计划体制与投资体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培育与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实现企业市场化、投资多元化。

因此,将经济综合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经济、法律手段,改善宏观调控机制。

(2)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求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第一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概述第一部分行政机构改革与大部制改革开放后政府机构5次改革1982: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行干部年轻化从1978年至1981年,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我国恢复了过去撤并的行政机构,并增设了—些新的机构。

国务院部门迅速膨胀起来,至1981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增加到100个,达到了建国以来机构设置的最高峰。

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互相扯皮、人浮于事等问题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过去遗留下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干部队伍老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从1982年开始,中央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行政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干部年轻化,其历史性进步可用二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始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二是精简了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

第一次改革之后,国务院各部委正副职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减到60岁,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从58岁降至50岁。

1982年机构改革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干部的“四化”方针,在解决干部队伍老化和领导职数过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了宪法。

这一阶段的改革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

但本次改革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职能没有转变。

1988: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198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在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其历史性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这一命题。

由于后来一系列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这一命题在实践中没有及时“破题”,原定于1989年开展的地方机构改革暂缓进行。

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将国务院部委一级机构由45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22个调整为19个:办事机构由4个调整为5个;人员编制在原有5万余人的基础上,裁减了7900余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公共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
其改革方向
问题1: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几个方面?
答案: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它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换取得了很大进展,促进了政府体制的逐步变革,初步建立了政府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直接经济职能缩减,社会职能增强,形成了多元的产权结构,市场基础逐步得到确立;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变了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的状况,使政府的服务更方便、办事更透明;政府行为的公益性有了明显提高;政府的投资方向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环境保护得到高度重视。

虽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不完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继续深化改革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
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

一是政府角色定位不当。

虽然经历了多次的改革,我国的政府的全能角色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转变。

尽管一直以来,都十分强调有效放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政府仍习惯于包揽一切。

市场体制框架虽然已初步建立,但政府行使职能时往往夸大其缺陷和不足,任意加以干预,各种必要的、没有必要的项目审批层出不穷,有些地方,政府还给企业下指标、定规模,用行政命令搞技改,用传统的方法搞评比,搞激励,走马灯似的考评成为基层的沉重负担。

这几年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会自治组织虽然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的,这些机构大多为政府附属物,由政府决定其目标任务、工作方向、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政府运行监督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行政随意性大。

各级政府虽然采取了行政公开、增强政府运行透明度的举措,但是政府的很多做法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尚未制度化,在实际操作上,人为影响的因素很大,这种公开与否往往取决于政府官员的主观意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政府的监督渠道单一,监督手段有限。

人大、政协监督缺乏刚性,公民、新闻舆论监督缺乏途径、制度、法律的保障。

所以目前政府运行的透明度不
高,监督不到位。

此外,我国的行政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不少行政机关仍然习惯于依据自己制定的文件或领导人的讲话、批示进行管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以及公务员素质不适应等问题较为普遍,所以依法行政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三是新旧体制间存在冲突,冲击改革效果。

在行政管理体制中有许多的政策与规定是与以前的体系相违背的,在改革的背景下,旧的体系在短期内会给新的改革让路,但改革的浪潮一过,旧的体系仍将发挥原有的作用,使其取代或影响改革的效果。

同时,由于许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是要求精简部门,这就使政府的部门在改革的一定时间内进行了整合,但当改革的大势一去,原先的部门机构又将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恢复到机构庞大、效率低下、经费开支巨大的现状,这种新旧体制对撞的难题是改革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保证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今后一段时间内,我
国应该加快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各项要素建设,建立有限政府、法治政府,积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实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问题2:借鉴国外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可着手于哪几个方面?
答案:
一是加快完善行政管理体制的各项要素建设。

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要素是保证改革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改革中,首先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决策系统,正确的决策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只有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才能使改革有意义。

有力的决策系统一旦建立就要制定科学的决策程序,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良好的反馈系统也是保证改革顺利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才能给决策者实时准确的决策所需信息,这对于决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二是改革中要建立有限政府、法治政府。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的工作集中于管宏观、抓大事,要按照要求,进一步弱化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改进调控手段,强化社会职能。

各级政府都要尽快建立健全政府责任体系,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违法行政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推动行政体制的现代化,关键是要实现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实施依法行政,必须明确没有超越法律之上的任何组织或团体,政府也不例外,这是对政府的最起码要求。

因为不守法的政府比不守法的个人其破坏力、影响力更大、更强。

必须明确在法律面前政府和公众是平等的主体,政府不能把不合法的意志强加于人,或采取不合法的手段损害当事人的利益。

总的来说,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着力转变职能、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通过改革,最终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