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X线检查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医院X线机操作规程

医院X线机操作规程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X线机操作规程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X线机操作规程
一、X线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临床医生做好X线检查的临床判断,注意掌握其适用范围,正确、合理地使用X线诊断。

二、除了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三、X线工作者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相应准备,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四、用X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五、摄影时,X线工作者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

六、摄影时,X线工作者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七、摄影时,X线工作者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

八、进行X线检查时,X线工作者应注意合理选择胶片,并重视暗室操作技术,以保证摄影质量,避免重复照射。

九、进行X线检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别注意防护。

孕妇一般不宜做X线检查,以减小对胎儿的照射。

十、在X光检查中,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知丁。

X线摄影检查的基本操作—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操作

X线摄影检查的基本操作—X线摄影系统的基本操作

2024/5/28
37
3.滤线设备应用原则 滤线设备有滤过板和滤线器两种。 一般被检体厚度超过15cm或应用60 Kv 以上管电压进行摄影时,应使用滤线器。 使用滤线器摄影时,必须熟悉所用滤线器 的特性及使用注意事项。
2024/5/28
38
4.焦―片距及肢―片距选择原则 为了减小影像失真和模糊度,在X线管负荷量允
1.恐惧心理的对应 (1)医院环境 (2)临床处置和特殊检查 (3)对手术的恐惧 (4)消极暗示
2024/5/28
(二)被检者心理状态的应对
2.焦虑心理的对应 (1)陌生环境 (2)诊断不明确 (3)疗效不明显 (4)对家人的牵挂惦念 (5)经济负担重 (6)恐惧 (7)疼痛 (8)怕失去事业和生活能力
7.左后斜位 被检者左后部靠近暗盒,X线中心线 从被检者右前方射入,左后方射出的摄影体位, 也称第三斜位。
2024/5/28
30
8.右后斜位 被检者右后部靠近暗盒,X线中心线 从被检者左前方射入,右后方射出的摄影体位, 也称第四斜位。
9.轴位 身体矢状面与暗盒垂直,X线中心线与身 体或器官长轴平行投射。
2024/5/28
(二)被检者心理状态的应对
3.疼痛的对应 4.异常感受的对应 5.被检者需要的对应
2024/5/28
二、检查过程的基本服务
2024/5/28
9
(一)被检者的接待
1.被检者的登记和分诊 (1)登记 (2)分诊 2.候诊 3.危重患者的接待检查
2024/5/28
(二)被检者的移动 (三)检查床的准备 (四)辅助器材的使用 (五)受检者的隐私保护
射;中心线与地面平行的投射称为水平投射。中心线向头 端倾斜又称为向上倾斜,反之。

脊柱X线摄影操作规程

脊柱X线摄影操作规程

脊柱X线摄影操作规程(一)脊柱x线摄影【适应证】1. 外伤。

2. 感染。

3. 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 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

5. 各类骨病。

【摄影前准备】1. 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 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 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 清除病人欲检查范围内可造成伪影的物品。

6. 准备好各种角度测量器具和固定用枕、垫等。

(二)颈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头略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3. 胶片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1胸椎。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100-150cm。

6.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

通过甲状软骨下缘射入暗盒。

1. 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2. 根据颈椎的生理曲度调整中心线倾斜角度。

3. 第1肋弓及颈旁软组织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评价标准】1. 椎间关节显示清晰的“心”形状(即不完整“心”字样)及双侧钩突关节(路施卡关节)显示;2. 下颌骨与枕骨相重迭重叠,两侧下颌角呈“Δ”形显示;3. 应显示颈椎3-7椎体。

【质控要点】1. 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头不偏斜;2. 仰头使听鼻线垂直胶片;3. 中心线15°向头通过甲状软骨下缘达胶片。

(三)颈椎-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人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外耳孔与肩峰连线置于暗盒中线。

2. 头部后仰,下颌前伸,使上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连线与水平面平行3. 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或持重物向下牵拉。

4. 胶片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

医院常规X线检查工作制度

医院常规X线检查工作制度

医院常规X线检查工作制度
(一)放射技师应熟练掌握照相设备操作,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能够排除常见故障,遇到复杂故障及时报告上级主管人员和医学工程部门。

(二)每日上班前清洁设备,检查设备开机自检过程,判断设备运行状况。

(三)按先后顺序安排检查急诊患者优先。

(四)检查前仔细阅读患者申请单,了解病情、检查目的、查位置和方法。

如遇有不明确问题,与上级技师、医师或临床申请医师联系。

(五)准确录人患者信息,与申请单认真核对。

如出现错误立即更正,保证患者信息相符。

(六)患者复查或重新检查时参阅既往照片,进行对比分析。

(七)检查号码统一使用医院挂号登记生成的编号,打印照片加注位置信息。

(八)每日如有未完成工作,应向值班人员交班,填写交班记录。

(九)须床边检查患者,接到临床医师检查申请单后,到放射科登记,到病房或手术室完成检查。

床边X线检查报告一般由放射科当日发出。

危重患者可由放射科医师电话告知患者所在科室影像诊断情况,然后再发放报告。

DR摄片操作规程

DR摄片操作规程

DR摄片操作规程
1、阅读X线片申请单: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摄片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拍摄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拍摄,若有疑问及时与申请医生联系,核实。

3、拍摄前准备:穿防护衣(包括陪同人员)。

去除一切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物品。

如病人身上的金属饰物,膏药等。

耐心给患者(特别是儿童)说明拍片步骤,以取得合作。

4、调整患者体位:依照检查目的及拍摄部位,按标准摆好体位。

危重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5、选择曝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的千伏,毫安和时间。

6、曝光:再次确认曝光条件,然后曝光。

曝光过程中,密切注意设备运转情况。

7、注意事项:
(1)孕妇不得进入照片室。

(2)孕妇和婴儿一般不宜进行X线检查。

(3)医务人员在进行摄片操作时,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在摄片室停留。

(4)做好受检者的放射防护。

受检者需要陪同时,对陪同者也应进行放射防护。

(5)曝光时打开照片室门口红色曝光警示灯,提醒患者不要随意推门。

附图:。

1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操作规程SOP

1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操作规程SOP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操作规程SOP⏹制作目的完善科室设备使用流程,规范设备操作,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安全,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开机准备与基本操作1、每天早晨进行日常维护工作,清洗机房及机器表面,及时更换床单。

2、开机前查看电压、机房温度、湿度等基本条件,是否符合开机要求。

3、按正常程序开机,注意开机数据,检查机器基本性能,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开机后进行预热。

4、观察CT与PACS、激光打印机等的链接情况。

5、接诊后对病人的病情,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了解,向患者告知辐射的危害,机房内尽量不留或少留陪同人员,对留在机房内的需要做好防护。

6、根据临床要求和病人具体情况决定扫描部位和范围及扫描方法。

7、仔细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训练病人的呼吸状态,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不合作病人可要求临床使用镇静剂后可检查。

8、CT扫描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及机器的工作状态,发现有异常,及时停止检查。

9、根据扫描结果决定是否延迟扫描。

10、扫描结束后及时调整图像及西药的后处理工作,及时打印胶片,及时填写好扫描记录单。

⏹安全与注意事项1、放射工作人员在检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

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2、用X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摄影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并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同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摄影时,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只有把受检者送到固定设备进行检查不现实或医学上不可接受情况下,才可使用移动式和携带式X线机施行检查,检查时做好防护措施。

x线检查操作规范

x线检查操作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x线检查操作规范篇一:x线操作规范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正负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正负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摄影步骤(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位、轴位等。

(3)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如金属饰物、膏药。

有条件者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

投照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闭路平片时,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4)选择胶片尺寸:应按患者检查部位的大小及临床要求选择胶片的尺寸。

根据投照方式、要求范围,胶片应放置于适当位置。

(5)安放照片标记:照片标记应包括摄片日期、x线片号、左右。

标记应放在暗盒的适当部位,不可摆在诊断范围之内。

(6)摆位置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查目的,按标准位置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范围。

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肢体范围。

(7)测量肢体厚度。

(8)训练呼吸动作;在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气、吸气或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完全使用。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查流程1、登记工作站登记并核对X线检查的者信息,安排受检者到相应检查室检查;2、检查室医生核对被检查者信息后,带领者至检查室按检查要求,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检查注意事项;3、检查室医生再次核对检查者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对受检者的检查;并告知取报告时间;4、诊断医师核对受检查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诊断报告,急诊、病情危重者及时发出报告;5、上级医师审核并发出报告;疑难病例经科室集体阅片后发出报告;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DR检查操作规范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摄片体位平台或立式;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X线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CT检查操作规范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检查时的体位;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宋启明成员:王福云、杨玉玲、子洪基、环雪琴、左正贵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2.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3.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6.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7.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放射科;二.放射科“X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三.管理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分为普放及CT两个组;CT室由从事多年CT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主治以上的CT医师审核签发;CT室医师要负责审查签发中、晚班的急诊报告;每天各由一名CT医师值班;六.CT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不能确定的病例,应及时请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在增强全过程,必须密切注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应立即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派人参加处理;七.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每周一为读片时间,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并作好记录;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首先介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象,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参加会诊的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阅读片,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意见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加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八.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所有住院医师的CT诊断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低年资医师值中、晚班的诊断报告一定要注明“急诊报告,以正式报告为准”,并嘱患者第二天早上取正式报告,以免错、漏诊;在值班中遇紧急的疑难病例应及时要求上级医师回科会诊,或报告科主任;凡被要求参加会诊的同志均须无条件迅速回科会诊;九.凡是透视发现有异常X线改变的患者都必须摄片复查病例或有旧片的例外,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例,经透视未发现游离气体,应嘱患者变换几次体位后摄包括双膈肌的立位腹平片,凡是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要拍摄全腹立位和卧位各一张;立位片要包双膈肌,卧位片包盆腔;原则上怀疑胸部病变的均要照胸部正侧位片,特别是肿块性病变、肺门区病变、纵隔处病变及心后方等处的病变,一定要照胸部侧位片,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形态;外伤的要照全胸正斜位片,做胸部CT检查前一定要摄全胸正侧位片;中、晚班急诊照片由科主任或当班高年资医师审阅,中、晚班值班人员必须登记急诊病人的联系电话,以便复审发现问题时,能及时通知病人,修改诊断意见;十.认真执行病例随访制度,病例随访制是检查诊断质量、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积累科研教学资料的一项重要措施;科内设有专门登记本,每月下旬派医师到病房和病案室查阅病历,核对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及最后诊断并进行登记;每月第四个星期四向科内通报随访情况,并进行回顾性读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十一.认真书写诊断报告书;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报告书写要规范化,要按卫生部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书写诊断报告;1.诊断室内保持肃静,室内光线适宜;严禁不用观片灯,在走道或不宜观片的地方随便看片,以免发生错误;读片时首先要认真查对片号、日期、投照部位及左右是否与申请单及片袋上一致;有旧片者要与旧片作比较;2.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述;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亦应描述,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术语;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3.承诺出报告时间:⑴X线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1小时;⑵CT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11点30分前检查的,15点取报告11点30分后检查的的,第二天9点取报告;十二.放射诊断的思维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首先对每个病灶进行分析,确定其病理性质;2.将全部病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意见;一般的诊断原则是将所有的影象所见用一个疾病去解释,解释不通时,才用两个或多个疾病去解释;3.影像诊断意见与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比较,不符合者应重复读片及分析;在读片时要认真阅读申请单,参考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询问并补充病史;如果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和诊断不一致或差别很大,要重新审查X线所见或诊断意见是否正确,必要时重复X线检查,如果X线检查正确无误,应主动与临床联系,与临床医师会诊,以明确诊断;要求检查阳性率≥70%,诊断符合率≥90%;达不到者按考核标准予以扣分;4.X线的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者,可作出诊断意见;诊断意见用简单的概括语句表达,其内容包括:X线检查方法、重要X线所见、病理基础和可能疾病;5.因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时段X线征象可有明显变化,诊断医师应在透视或照片检查“阴性”的病人诊断书上写明检查时间;十三.每月28日,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随机抽查20份照片,按放射科报告质量要求及评分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定,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对诊断质量进行评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评定结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废片、错、漏、误诊与当月绩效挂钩;十四.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X线诊断质量控制的极为重要环节,也是作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应协助科主任组织业务学习、技术研讨、改进技术提高照片质量;1.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每天由质控成员组织评片,全科人员都必须参加;实事求是地评判照片等级,作为技术考核依据;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为了能准确掌握标准,应定期组织学习X线影片质量标准,甲级片率要达到≥55%,废片率≤2%;达不到标准者按考核标准扣分;2.摄片时要仔细认真,要求作到三查七对: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照片范围、照射野;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等;凡是复查照片的,应参考原照片及各种摄影条件;3.CT扫描前要向患者解释扫描方法,训练患者按指令屏气;摄胸片和腹部平片应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4.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写各种记录,整理好申请单、照片和片袋,严格核对,发现不符要立刻纠正;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部位第二次照片时应在X线片上标明照片顺序;5.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谓纠纷,摄片人员必须及时把影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6.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均由首先接诊的技师完成,检查完后即刻进行影像处理,并将打印好的照片交给医师诊断;十五.实行专机负责制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以利于专业技术的相对稳定、保证质量和培养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机器的保养和维护;1.CT组与常规组人员定期轮换,原则上具有医师职称、持有上岗证人员方能进CT室单独操作CT机;2.本科室的专机专人每周轮换一次;每周五下午为机器清洁和保养时间,责任人都要做好所操作机器的清洁工作;工作中发现机器故障应报告科主任,并记录故障情况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3.在使用前,技术员必须熟悉该机性能、操作方法和规程,以及适合该机的摄影参数;每台机应有相应的各种摄片参数表;不熟悉操作规程者,不能单独操作机器;十六.影像投照技术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各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熟悉主要部件的装卸、保养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2.严格执行激光相机及洗片机的操作规程,严防胶片曝光;装完胶片后要及时盖上储片箱的内外盒盖;保证胶片的绝对安全;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器损坏或胶片曝光者,根据情节和受损程度按有关差错事故标准处理;3.探测板要保持清洁,如发现有污染,应及时用无水酒精棉球清洁;十七.做特殊造影或增强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处理抢救过敏及毒性反应的准备工作;特别护理人员思想上必须树立任何一个使用造影剂的病人都有发生副反应可能的意念;1.检查前应详细了解和核实病人是否为高危人群,尤其是以往有过敏体质或过敏史,对危重病人如恶病质、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害等,应与临床有关科室一起协商,决定能否进行增强检查;2.检查前常规作碘过敏试验;方法是静脉注射3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1ml,然后观察15分钟,看病人有无过敏反应;3.检查前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在造影剂中加进10mg地塞米松,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可能;4.放射科护士负责管理科室内药品,及时更换补充,负责造影检查和增强扫描的药物注射;负责院感管理工作;5.造影或增强检查时,操作人员应全程观察病人,不准离开病人,发现有异常情况即刻通知医师和护士处理;检查前应做好术前谈话及签字,了解是否高危人群,做好常规术前预防工作,造影或增强病人的过敏试验结果应认真核对并保存过敏试验结果;6.每年一次请急诊科或内科医师对科室人员进行抢救知识和操作的培训和考核;7.造影检查及增强扫描完成后,尽可能保留带连接管的注射针在静脉内,并在准备室观察15分钟后方可嘱病人离开,防止出现造影剂延迟反应;十八.CT扫描室和X线机房内应备有充足的医技人员和病人用防护用品,执行各种防护规程,做好医患的防护工作;十九.登记室人员应严格执行登记室工作制度,认真编写CT号和X线号,防止错号重号,,以便以后查找旧片;预约造影时,一定要向病人或其家属解释清楚注意事项;五、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指标、检测计划一.质量控制指标:1.照片质量:优良率≥95%、优级率≥55%、良级率≥40%、废片率≤2%;2.设备完好率≥95%;二.检测计划:1.照片质量监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按技术读片、评片制度进行读片,及时统计照片质量,查找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并整改;2.设备因素监测:1.电源条件:每台X线机的配电柜均加装电压指示表,开机检查前应认真检查电压指示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定期检测接地电阻,阻值控制在≤2欧姆;2.X线机:每年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3.机房条件:机房内安装温湿度检测仪、空调机、除湿机,根据各台机器的使用要求调整温湿度,消除影响机器性能的环境因素;3.激光相机监测: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0≤0.25;在每次相机大保养时均要求工程师进行检测;及时调整X线机曝光条件表,确保各项指标均在达标范围;2.相机性能的控制:根据胶片的性能差异,及时调整激光相机的参数并打印测试片;。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篇一:放射科操作规程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

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放射医、技师岗位职责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

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爱护设备及室内设施,及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保持室内整洁,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查流程1、登记工作站登记并核对X线检查的者信息,安排受检者到相应检查室检查;2、检查室医生核对被检查者信息后,带领者至检查室按检查要求,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检查注意事项;3、检查室医生再次核对检查者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对受检者的检查;并告知取报告时间;4、诊断医师核对受检查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诊断报告,急诊、病情危重者及时发出报告;5、上级医师审核并发出报告;疑难病例经科室集体阅片后发出报告;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DR检查操作规范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摄片体位平台或立式;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X线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CT检查操作规范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检查时的体位;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宋启明成员:王福云、杨玉玲、子洪基、环雪琴、左正贵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2.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3.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6.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7.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放射科;二.放射科“X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三.管理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分为普放及CT两个组;CT室由从事多年CT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主治以上的CT医师审核签发;CT室医师要负责审查签发中、晚班的急诊报告;每天各由一名CT医师值班;六.CT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不能确定的病例,应及时请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在增强全过程,必须密切注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应立即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派人参加处理;七.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每周一为读片时间,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并作好记录;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首先介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象,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参加会诊的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阅读片,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意见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加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八.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所有住院医师的CT诊断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低年资医师值中、晚班的诊断报告一定要注明“急诊报告,以正式报告为准”,并嘱患者第二天早上取正式报告,以免错、漏诊;在值班中遇紧急的疑难病例应及时要求上级医师回科会诊,或报告科主任;凡被要求参加会诊的同志均须无条件迅速回科会诊;九.凡是透视发现有异常X线改变的患者都必须摄片复查病例或有旧片的例外,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例,经透视未发现游离气体,应嘱患者变换几次体位后摄包括双膈肌的立位腹平片,凡是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要拍摄全腹立位和卧位各一张;立位片要包双膈肌,卧位片包盆腔;原则上怀疑胸部病变的均要照胸部正侧位片,特别是肿块性病变、肺门区病变、纵隔处病变及心后方等处的病变,一定要照胸部侧位片,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形态;外伤的要照全胸正斜位片,做胸部CT检查前一定要摄全胸正侧位片;中、晚班急诊照片由科主任或当班高年资医师审阅,中、晚班值班人员必须登记急诊病人的联系电话,以便复审发现问题时,能及时通知病人,修改诊断意见;十.认真执行病例随访制度,病例随访制是检查诊断质量、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积累科研教学资料的一项重要措施;科内设有专门登记本,每月下旬派医师到病房和病案室查阅病历,核对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及最后诊断并进行登记;每月第四个星期四向科内通报随访情况,并进行回顾性读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十一.认真书写诊断报告书;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报告书写要规范化,要按卫生部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书写诊断报告;1.诊断室内保持肃静,室内光线适宜;严禁不用观片灯,在走道或不宜观片的地方随便看片,以免发生错误;读片时首先要认真查对片号、日期、投照部位及左右是否与申请单及片袋上一致;有旧片者要与旧片作比较;2.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述;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亦应描述,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术语;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3.承诺出报告时间:⑴X线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1小时;⑵CT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11点30分前检查的,15点取报告11点30分后检查的的,第二天9点取报告;十二.放射诊断的思维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首先对每个病灶进行分析,确定其病理性质;2.将全部病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意见;一般的诊断原则是将所有的影象所见用一个疾病去解释,解释不通时,才用两个或多个疾病去解释;3.影像诊断意见与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比较,不符合者应重复读片及分析;在读片时要认真阅读申请单,参考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询问并补充病史;如果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和诊断不一致或差别很大,要重新审查X线所见或诊断意见是否正确,必要时重复X线检查,如果X线检查正确无误,应主动与临床联系,与临床医师会诊,以明确诊断;要求检查阳性率≥70%,诊断符合率≥90%;达不到者按考核标准予以扣分;线的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者,可作出诊断意见;诊断意见用简单的概括语句表达,其内容包括:X线检查方法、重要X线所见、病理基础和可能疾病;5.因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时段X线征象可有明显变化,诊断医师应在透视或照片检查“阴性”的病人诊断书上写明检查时间;十三.每月28日,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随机抽查20份照片,按放射科报告质量要求及评分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定,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对诊断质量进行评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评定结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废片、错、漏、误诊与当月绩效挂钩;十四.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X线诊断质量控制的极为重要环节,也是作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应协助科主任组织业务学习、技术研讨、改进技术提高照片质量;1.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每天由质控成员组织评片,全科人员都必须参加;实事求是地评判照片等级,作为技术考核依据;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为了能准确掌握标准,应定期组织学习X线影片质量标准,甲级片率要达到≥55%,废片率≤2%;达不到标准者按考核标准扣分;2.摄片时要仔细认真,要求作到三查七对: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照片范围、照射野;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等;凡是复查照片的,应参考原照片及各种摄影条件;扫描前要向患者解释扫描方法,训练患者按指令屏气;摄胸片和腹部平片应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4.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写各种记录,整理好申请单、照片和片袋,严格核对,发现不符要立刻纠正;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部位第二次照片时应在X线片上标明照片顺序;5.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谓纠纷,摄片人员必须及时把影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6.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均由首先接诊的技师完成,检查完后即刻进行影像处理,并将打印好的照片交给医师诊断;十五.实行专机负责制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以利于专业技术的相对稳定、保证质量和培养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机器的保养和维护;组与常规组人员定期轮换,原则上具有医师职称、持有上岗证人员方能进CT室单独操作CT机;2.本科室的专机专人每周轮换一次;每周五下午为机器清洁和保养时间,责任人都要做好所操作机器的清洁工作;工作中发现机器故障应报告科主任,并记录故障情况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3.在使用前,技术员必须熟悉该机性能、操作方法和规程,以及适合该机的摄影参数;每台机应有相应的各种摄片参数表;不熟悉操作规程者,不能单独操作机器;十六.影像投照技术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各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熟悉主要部件的装卸、保养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2.严格执行激光相机及洗片机的操作规程,严防胶片曝光;装完胶片后要及时盖上储片箱的内外盒盖;保证胶片的绝对安全;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器损坏或胶片曝光者,根据情节和受损程度按有关差错事故标准处理;3.探测板要保持清洁,如发现有污染,应及时用无水酒精棉球清洁;十七.做特殊造影或增强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处理抢救过敏及毒性反应的准备工作;特别护理人员思想上必须树立任何一个使用造影剂的病人都有发生副反应可能的意念;1.检查前应详细了解和核实病人是否为高危人群,尤其是以往有过敏体质或过敏史,对危重病人如恶病质、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害等,应与临床有关科室一起协商,决定能否进行增强检查;2.检查前常规作碘过敏试验;方法是静脉注射3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1ml,然后观察15分钟,看病人有无过敏反应;3.检查前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在造影剂中加进10mg地塞米松,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可能;4.放射科护士负责管理科室内药品,及时更换补充,负责造影检查和增强扫描的药物注射;负责院感管理工作;5.造影或增强检查时,操作人员应全程观察病人,不准离开病人,发现有异常情况即刻通知医师和护士处理;检查前应做好术前谈话及签字,了解是否高危人群,做好常规术前预防工作,造影或增强病人的过敏试验结果应认真核对并保存过敏试验结果;6.每年一次请急诊科或内科医师对科室人员进行抢救知识和操作的培训和考核;7.造影检查及增强扫描完成后,尽可能保留带连接管的注射针在静脉内,并在准备室观察15分钟后方可嘱病人离开,防止出现造影剂延迟反应;十八.CT扫描室和X线机房内应备有充足的医技人员和病人用防护用品,执行各种防护规程,做好医患的防护工作;十九.登记室人员应严格执行登记室工作制度,认真编写CT号和X线号,防止错号重号,,以便以后查找旧片;预约造影时,一定要向病人或其家属解释清楚注意事项;五、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指标、检测计划一.质量控制指标:1.照片质量:优良率≥95%、优级率≥55%、良级率≥40%、废片率≤2%;2.设备完好率≥95%;二.检测计划:1.照片质量监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按技术读片、评片制度进行读片,及时统计照片质量,查找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并整改;2.设备因素监测:1.电源条件:每台X线机的配电柜均加装电压指示表,开机检查前应认真检查电压指示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定期检测接地电阻,阻值控制在≤2欧姆;2.X线机:每年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3.机房条件:机房内安装温湿度检测仪、空调机、除湿机,根据各台机器的使用要求调整温湿度,消除影响机器性能的环境因素;3.激光相机监测: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0≤;在每次相机大保养时均要求工程师进行检测;及时调整X线机曝光条件表,确保各项指标均在达标范围;2.相机性能的控制:根据胶片的性能差异,及时调整激光相机的参数并打印测试片;。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检查操作规程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检查操作规程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检查操作规程1 摄影前准备摄影前应做好如下准备:——脊柱X线摄影图像中一定要包括邻近具有明确标志的椎体,以便鉴别椎体的序列。

——上、下部脊柱X线摄影要注意性腺、甲状腺、眼晶状体等部位的辐射防护。

——脊柱和骨盆X线摄影均应使用滤线栅。

——脊柱外伤受检者,搬动时易损伤脊髓和血管。

因此,动作要谨慎避免二次损伤。

——除无呼吸训练外其它同胸部摄影检查。

2 第1、2颈椎开口位2.1 操作方法——受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影像探测器中线重合。

——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照射野和探测器包括第1、2颈椎上下缘。

——站立位摄影距离150cm~180cm减少肩部与颈椎部分椎体放大、重叠。

——源-像距离为100cm;——中心线经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影像探测器。

——曝光时,受检者口尽量张大并发“啊”声。

2.2 图像显示要求——第1、2颈椎及寰枢关节间隙、齿状突于上、下齿列之间清晰显示,第2颈椎位于其正中。

——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第2颈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单独清晰显示。

——寰枢关节间隙及齿状突清晰显示;齿突与第1颈椎两侧块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状显示。

——影像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体外异物伪影、运动伪影和切割伪影等。

1.1.2.3 注意事项——颈椎开口位摄影时,应除去口内的活动假牙。

——外伤受检者的检查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损伤。

3 颈椎前后正位3.1 操作方法——受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影像探测器中线重合。

——头略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

——影像探测器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一胸椎。

——源-像距离为100cm;——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15°角,通过甲状软骨下缘射入影像探测器。

3.2 图像显示要求——显示第3~7颈椎正位影像,第3~7颈椎与第1胸椎显示于图像正中。

医学影影像科各项规章制度

医学影影像科各项规章制度

医学影影像科各项规章制度一、医学影像科管理规定1.医学影像科的组织结构:医学影像科由科室主任、副主任、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组成。

科室主任负责科室的日常管理和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医学影像科的工作职责:医学影像科负责医院各科室的影像学检查和影像学诊断工作,提供影像学诊断报告和影像学检查的医疗服务。

3.医学影像科的值班制度:医学影像科要保证全天候服务,因此需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及时为患者提供影像学诊断服务。

4.医学影像科的仪器设备管理:医学影像科的仪器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影像质量。

5.医学影像科的医疗废物管理:医学影像科产生的医疗废物要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保护环境,防止交叉感染。

6.医学影像科的医疗纪录管理:医学影像科要建立完善的医疗纪录管理制度,做好病历的归档和管理,保证医疗纪录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二、医学影像科技术操作规程1.X线检查的操作规程:X线检查是医学影像科的基础工作,技术人员要熟练掌握X线机的操作方法和常见检查的步骤,确保影像质量。

2.CT检查的操作规程:CT检查是一种高级影像学检查方法,技术人员要深入了解CT机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熟练掌握CT检查的步骤和技术要点。

3.MRI检查的操作规程:MRI检查是一种高端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技术人员要了解MRI机的原理和操作技术,熟练掌握MRI检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超声检查的操作规程: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技术人员要熟练掌握超声机的操作方法和检查的步骤,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5.放射性核素检查的操作规程:放射性核素检查是一种特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技术人员要了解核素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检查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医学影像科医疗质量管理规程1.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的目标:医学影像科要保证影像质量,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的内容:医学影像科要建立完善的影像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设备质量控制、技术操作质量控制、影像质量评价等内容。

x线影像科规章制度查询

x线影像科规章制度查询

x线影像科规章制度查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X线影像科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X线影像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护士等。

第三条X线影像科的工作宗旨是为医生提供准确、及时的影像诊断资料,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检查服务。

第四条 X线影像科的工作原则是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至上。

第五条 X线影像科的工作任务是完成医院安排的各类检查和诊断工作,确保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六条 X线影像科的工作范围包括X线摄影、CT、MRI等影像学检查。

第二章工作流程第七条 X线影像科的工作流程应该按照规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八条医生在接诊患者后,应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第九条技师接到医生的检查申请后,应及时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

第十条在进行检查前,技师应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无误。

第十一条在进行检查时,技师应根据医生的要求,确定最佳的检查位置和参数,确保获得清晰、准确的影像。

第十二条完成检查后,技师应及时将检查结果制作成影像片,并交给医生进行诊断。

第十三条医生应及时对影像片进行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写入病历,通知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

第十四条影像科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提供必要的辅助诊断资料和咨询服务。

第三章安全事故处理第十五条 X线影像科在工作中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停止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第十六条技师在检查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

第十七条 X线设备在工作时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

第十八条如发生设备故障,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能擅自修理。

第四章工作纪律第十九条 X线影像科的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第二十条工作人员应保持工作状态,不得在工作时间内偷懒、聊天、玩手机等影响工作效率的行为。

影像医学操作常规

影像医学操作常规

影像医学操作常规第一章普通X线检查总则1.凡适合放射科的各项检查与治疗,必须由临床各科室医师检查患者后,按规定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经放射科有关人员审核后登记;常规检查尽量当天完成,各种特殊检查或治疗,须事先预约登记,并做好术前准备,按预约日期来放射科检查或治疗。

2.重要及特殊的检查或治疗,应由负责医师、技师详细了解病史和各种临床资料,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确定适应征,选择最佳检查方案。

实施前对患者和家属交代有关事宜,签订协议书。

3.危重患者或具有危险性检查技术,应有临床医师在场监护,以便随时进行抢救,防止意外。

4.各种检查原始资料,包括X线片、CT片、造影片等均由放射科统一保管,严格执行借阅手续。

凡具有科研价值和某些特殊情况的资料,常规到放射科阅片,原则上不外借。

5.执行集体阅片制度,由主治医师以上的人员主持阅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诊断报告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后签发。

6.透视、急诊和特需者检查报告应及时发出,其他检查一般情况均于当天发出,遇特殊情况亦可次日发报告。

7.健全各种管理体制,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由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全科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8.加强安全保卫,做好防火、防盗、防爆、防电击工作。

第一节影像科操作规范一、登记室常规1.接待患者,做到定价准确无误。

2.负责登记、编号、预约工作,负责向患者解释检查注意事项及准备情况。

3.急诊(包括床边照片)应优先登记,并及时通知医技人员。

4.准确统计每日工作量,按时上报。

5.清点整理并归档当天的照片;严格执行借片卡借片制度,防止照片丢失。

示教片、典型片和科研片,原则上不外借,遇特殊情况时需经科主任批准后方可借出。

6.及时处理因特殊情况(如加造、加透视、问病史、借旧片对比等)未发报告的片袋;结果发出半年后未取者作废。

二、CR摄影常规【开机】1.打开UPS电源,再打开电脑,进入工作站。

2.合上拍片室墙壁电源闸刀,打开X光机电源及控制台电源。

体检科健康体检操作规程

体检科健康体检操作规程

体检科健康体检操作规程体检科健康体检操作规程检验科操作规程1.为了保障体检科的健康体检质量,检验科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样本采集、处理和分析。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验科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才能进行体检科的样本采集和分析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用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证样本的纯净和无污染。

健康体检X线检查的质控要求1.X线检查是体检中重要的一环,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进行X线检查前,需要对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和辐射剂量测量,确保设备符合标准要求。

2.检查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才能进行健康体检X线检查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妇科体检操作规程1.妇科体检是女性健康体检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需要进行细致的检查和评估。

在进行妇科体检前,需要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检查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才能进行妇科体检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超声波体检操作规程1.超声波体检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对内脏器官进行评估。

在进行超声波体检前,需要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检查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才能进行超声波体检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常规心电图操作规程1.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可以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估。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前,需要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检查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才能进行心电图检查工作。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口腔科体检操作规程1.口腔科体检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体检内容,可以评估口腔健康状况。

在进行口腔科体检前,需要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放射科各项操作规程

放射科各项操作规程

放射科各项操作规程透视操作规程开始操作前检查主机、透视机、工作站机器是否一切就绪,所有线路是否连接正确。

操作一、透视让患者进入透视室关闭铅门并站立于透视机圆盘上,打开电脑工作站操作程序,操作透视机各项按钮及手柄通过玻璃窗不断的监视机器与患者的状态,随即通过工作站程序点下部位图片,视完毕,关闭仪器并安排患者在透视室等候5分钟左右。

二、钡餐透视1。

调好钡剂,让患者进入透视室(与透室相同)2。

踩脚闸进行透视检查。

3.检查结束后,把站立位复位,断开操作面板上电源开关和电源总闸开关. 拍片操作规程1、打开墙上电源总闸,打开机器控制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机器系统自检。

2、了解患者检查目的及投照部位,确定投照方式。

3、去掉一切影响X线穿透的体外物。

4、制定投照条件,如KV,mAs,是否使用滤线器等。

5、选择胶片种类规格,放置铅号码。

6、按规定摆好位置,定好投照中心.7、先按曝光手闸的预备键,待预备灯亮后按曝光键。

8、检查完毕,在下班前将球管等复位.9、断开机器控制面板上电源开关,然后再断开墙上电源总闸。

登记室操作规程一.根据疾病,摄影要求和病人体形不同而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别胶片,给出正确价格.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技师。

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及核实收费,并登记记录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三.为首诊病人编写新号码,为复治病人查找老号码。

四.为造影病人准备片袋,正确登记编号.以利保管。

五.对申请造影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六.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答,树立放射科良好窗口形象.第三节资料存档保管制度一.X线片、X线检查申请单、报告单、存档光盘等资料要保存15年。

二.线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专人负责,保证资料完整,不得遗失破损.三.及时查找,明确去向。

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遇有借阅,要办好借片手续。

定他催还,如遇遗失及时落实责任,作好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检查操作规程X常规.医疗规程编号:页码:透视操作规题目:附件:程.适应症:1 胸部各种疾病。

肠梗阻、胃肠道穿孔。

明显的骨折及脱位的诊断及复位。

软组织内不透X线的异物及取出。

透视导向活组织检查标本取出。

输卵管、子宫造影。

.2.禁忌症:重度心衰、休克、极度衰竭体弱者。

3.程序:3.1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及检查要求;要求病人摘除体外所戴的不透X光的物品。

3.2病人站立/或卧位,注意X线防护,使用遮光器控制透视野。

3.3检查应全面有系统地进行,可转动病人,进行多轴观察。

○胸透:自肺野上部开始向下至横膈,检查肋膈1角,注意两侧横膈形态、轮廓和位置高低,比较纵隔、然后检查两侧肺门、两侧横膈的活动幅度。

.心脏和主动脉。

透视过程中病人应连续地作深呼吸运动、观察肺组织的通气功能和横膈的运动幅度。

转动病人于各种不同角度和位置下检查和观察病变的形态、范围、位置和分布情况。

发现纵隔区肿块及检查纵隔淋巴结是否肿大在时,应作食管钡餐检查。

怀疑肺底、少量胸腔积液,应行卧位透视。

发现病变后,应先确定病变的部位,然后考虑病变的性质。

应鉴别病变位于胸壁、纵隔、胸膜、肺或虽间胸膜上。

定位于肺内哪一个肺叶、肺段。

○腹透:自横膈开始向下至骶尾部,主要解2决2个重点问题:一是通过透视观察有无异常气体及液体积聚,例如气腹、胃肠道的胀气扩大及积液、液平面的变化情况、腹内包块影及较大的一些钙化影等;二是通过透视下扪诊,帮助确定气体在肠内抑或腹内,压痛点的定位及肠间隙加宽的实质(是肠壁增厚抑或是网膜增厚又或是腹液所致)。

○避孕环透视:观察盆腔内有否不透X光的3节育环影,注意其形态、大小、位置。

○体内异物透视:根据临床病史,先了解病大小、形状及时间,4人所吞下异物的性质、以及病人表现出的症状,采取不同的透视方法。

如气管异物,食管异物或胃肠道内异物等。

3.4透视结束后及时在病历上作记录,并以示意图表示病变范围。

尽可能地作出透视结果或意见。

4.规程:(流程图)阅读申请单----病人站立或卧位----全面有系统透视检查----记录----诊断/或建议。

5.注意事项:5.1危急、重病人的透视检查,必须有临床医师带急救药品陪同。

5.2透视不能永远记录病变的影象,而且分辨率较低,有可能遗漏一些小病变,通常作为初步观察的方法。

6.定义:X线透视利用荧光屏幕显影的方法,或采用影像增强电视系统观察人体内脏的解剖形态、病理改变、人体器官的运动等。

7.指南:《影像科技术操作常规》、《影像学诊断》。

8.职责:医师、技师在透视检查全过程中,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熟练掌握机器性能、操作和维护程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相关文件:9.编号:页码:摄片操作规题目:附件:程1.适应症:凡具有天然对比和能造成人工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均适于摄片,如胸部疾病,各种心脏病,适急腹症(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误服不透光的异物、骨骼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的结石、胆道结石和五官科疾病。

2.禁忌症:一般无禁忌症,但危重病人及大失血病人应先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摄片检查。

3.程序:33.2摄影片上必需标记有:设备名称、患者姓名、X线编号、检查日期、体位英文缩写、左右侧标记及技术人员姓名拼音缩写或编号。

.1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及检查要求。

除去体部所有金属和不透X光的体外物。

3.3根据患者体型,所投照的部位,选择曝光条件参数。

.(1)胸部摄片:常规为后前位站立片,特殊情况前后位或半卧位或卧位。

摄片时应嘱咐患者深吸气、闭气,摄片。

所照的胸片应根据病变的不同性质和范围,曝光的深、淡可分为A、B、C三级。

A条件:常规条件,适用于一般性病变,病变的范围不大,曝光的深度,要求能看清第1—4胸椎,心脏后的肺纹理隐约可见。

B条件:轻度加深曝光,适用于检查范围较大密度较高的病变,如较大的肺内肿块、肺不张、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心脏病和纵隔肿块。

要求能看清楚心脏后的降主动脉和肺纹理。

C条件:过度曝光,适用于检查大量胸膜增厚或胸腔积液、全肺不张、巨大的胸壁、肺或纵膈肿瘤。

使用滤线器加深曝光。

------肺内肿块、肺不张、纵隔肿块,以及需了解病变在侧位相的表现时,应加摄侧位片。

------检查肺肿瘤、纵隔肿瘤、各种肺和纵隔的肿块、肺广泛性病变和大量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全肺不张时,尽可能作高仟伏摄影,也应注明A、B或C条件。

在后前位及侧位片上不易显示的或被遮盖------的病变,如可疑空洞、较小的可疑病例灶、肺部球形病灶、前纵隔肿瘤,可加摄局部斜位片(点片)。

胸膜肿瘤、包裹性积液和主动脉瘤、摄切线位局部片。

------肺尖部病变,被锁骨和第一肋骨遮盖,后前位显示不满意时,加摄前弓位片。

------可疑少量胸腔积液,肺底积液,诊断不明时可加摄侧卧位水平投照。

此方法也可用于移动游离积液显示被遮盖的肺野,或显示肺内空洞,胸腔内空腔液平的范围。

------疑有气管或大支气管内异物或新生物使其产生活瓣性阻塞时,可加摄呼气相摄片。

(2)心脏摄片:摄片前常规先作透视,包括吞钡检查,观察肺部有无病变、肺血管改变,以及各房室大小、主动脉形态,以及主动脉弓、肺动脉段和肺门血管的搏动情况。

将透视所见详细记录于会诊单上,并注明应该投照的位置。

常用投照位置:后前立位、靶片距离2米,常规吞钡;左前斜位,60-70度;右前斜位,45度,吞钡;左侧位,吞钡。

(3)腹部平片:通常指摄取包括全腹部在内于摄片前常规先作立位腹部透视、的平片摄影。

.会诊单上记录透视发现,然后依病变情况与会诊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投照方式。

肠梗阻患者应摄立位及卧位片各一张,X线片必须足够大,摄片范围应包括两侧横膈、侧腹壁及肛门区,病情严重不能摄立位片者,摄侧卧位水平投照片。

检查有无胃肠穿孔产生游向气体,引起气腹者,应摄立位片,投照中心应提高,包括两侧膈顶及下肺野。

病情严重不能站立者可摄侧卧位水平投照,右侧腹在上。

(3)尿路平片:摄影范围包括两侧肾区、输尿管及膀胱区。

检查前日晚上服泻药。

(4)胆囊平片:作俯卧位后前方向投照,摄片范围包括右侧横膈肝区,下缘包括髂脊,左侧包括腰椎。

(5)骨骼摄片:摄片会诊单应填写清楚摄片部位,范围和投照体位。

常规摄片为正位和侧位各一张,四肢摄片至少应包括一个关节。

对骨骼较多侧位相互重迭之部位如跖跗骨、掌指骨和肋骨,通常摄正位和斜位片。

头颅和五官等要求特殊投照位置者,应在摄片会诊单上注明。

对外伤患者应注意受伤及压痛部位,压痛明显部位应仔摄骶骨正位必要时加照斜位或切线位。

细观察,片者,常规应于摄片前排便或作清洁灌肠后摄片。

3.4摄片的诊断方法○首先判断X光片的质量是否合格,包括标1记是否准确、投照部位、体位、中心线、曝光条件、照片的对比度、黑化度、影象的清晰度(如骨纹理及肺纹理清晰可见)。

○详细阅读临床申请单,了解患者的病情及临2床体征及其有关化验等其他检查。

○全面观察照片上全部所见,养成良好地观片3顺序,避免遗漏病灶。

○发现病变后应具体分析以下内容:4病变的位置和分布;病变的数目;病变的形状;病变的边缘;病变的密度;病变周围组织的变化。

○书写X线报告:它应包括病人姓名、年龄、5性别、X线片号及住院号;X线检查方法;应用X线术语描述各种重要所见,既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又要反应出鉴别诊断的内容,回答临床所需解决的问题;诊断最理想是提出明确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一时尚不能定诊者,可提示诊断为1~3个,主要怀疑者放在第一位,供临床诊断参考。

.3.5所有资料存入档案室。

4.规程:(流程图)阅读申请单----患者换衣,摘掉金属物----胶片编号----体位----参数设定----摄片----洗片----阅片----诊断或建议----存档。

5.注意事项:5.1严重外伤生命垂危患者,应着重抢救。

非迫切需要勿轻是决定摄片,尽量减少搬动。

疑有脊柱骨折(尤其是颈椎骨折)患者,搬动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脱位。

5.1危急、重病人的摄片检查,必须有临床医师带急救药品陪同。

6.定义:摄片是最基本的检查手段。

利用X 线的穿透性和对胶片的感光作用,通过投照受检部位在胶片上显影,称为摄片检查,其应用范围广,受检查部位的影象可永久保留有胶片上,供以后检查对照,或作科研资料保存。

7.指南:《影像科技术操作常规》、《影像学诊断》。

8.职责:医师、技师在检查全过程中,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学习提高业务。

9.相关文件:编号页码支气管造题目附件操作规程1.适应症:支气管扩张、肺不张、支气管肺癌等。

2.禁忌症:进展期、TB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肺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极度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衰弱、对碘过敏者。

3.程序: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及检查要求。

13. X光的体外物。

除去体部所有金属和不透造影前需摄胸部平片和做碘过敏试验。

检3.2患者检查日免早餐。

查时行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造影前向病人详在术前做好体位排痰。

痰多时,细解说造影步骤,解除精神顾虑,争取患者合作。

3.4造影前半小时服可待因0.03克,鲁米那0.1克。

做好造影用具及药物的准备。

3.5检查步骤:用10%普鲁卡因喷喉表面麻醉。

麻醉成功后电视透视监视下经鼻腔插管到隆突上约2CM处,固定导管。

注入10%普鲁卡因2ML麻醉分叉部支气管,然后转动体位,左右分别注入1.5ML10%普鲁卡因麻醉左右侧支气管,沿导管注入造影剂,每侧约15ML。

转动病人体位,使各叶段至5---6级支气管充盈,照左右斜位及正位片各一张。

拔出导管,让病人作俯卧位,令病人轻咳、尽量不让碘油咳出。

3.6检查后注意事项:平卧休息1-2小时;待咽部麻木感完全消失后方可进食。

检查后24小时内禁服止咳剂。

3.7诊断方法:见摄片操作常规之诊断要求。

3.8所有资料存入挡案。

4.规程:(流程图)阅读申请单----摄胸部平片----做碘、普鲁卡因过敏试验----禁早餐----造影前服可待因等药----喷喉麻醉----经鼻腔插管----注入麻醉药、造影剂存----诊断----讨论---阅片----摄片----转动体位----档。

5注意事项:5.1使用碘造影剂前,须询问有无碘过敏史及特异性反应,既使碘过敏阴性者,造影中仍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应加注意,有过敏反应者,应立即停止造影。

5.2支气管造影尽量不要同时在双侧进行,而以单侧为宜,更理想的是做肺叶选择性造影,但在婴幼儿最好不做。

6.定义:支气管造影系将造影剂注入支气管腔内,使之显影,是诊断某些支气管和肺内疾病的检查方法。

7.指南:《影像科技术操作常规》、《影像学诊断》。

8.职责:医师、技师及护士人员在检查全过程中,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熟练掌握机器性能、操作和维护程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编号:页码:食道吞钡操题目:附件:作规程.1适应症:静脉曲张、良性狭窄、炎症、食管肿瘤、憩室、贲门失弛缓症、裂孔疝、食管异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