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解释案
保险合同解释原则的理解与适用案例
保险合同解释原则的理解与适用案例保险合同解释原则是指在保险合同中,当合同一字不差地明确写下来并没有问题,但实际执行时出现争议或者存在多种解释的情况下,根据特定的原则和规定来解释合同条款的含义和适用范围,以避免合同解释的主观性和歧义性。
1.不利于投保人的解释原则:保险合同解释应有利于保险消费者。
例如,如果合同条款含糊不清,应该采用保险消费者利益最大化的解释。
适用案例:小明购买了一份医疗保险,保险合同中对于报销药品的范围并没有具体列举。
小明在生病时购买了一款高价的药品,但保险公司拒绝了药品的报销。
在此案例中,根据不利于投保人的解释原则,应该解释保险合同中的“药品报销”条款为包含了所有需要用药治疗的费用,而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开具的药品清单。
2.最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原则:在保险合同中,对于多种可能存在的解释,应采用最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
适用案例:小红购买了一份车险,保险合同中对于车辆事故的责任范围并没有明确界定。
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以小红未保险车辆的情况下驾驶为由,拒绝了赔偿。
在此案例中,根据最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原则,应该解释保险合同中的“车辆事故责任范围”为包含了所有与保险车辆相关的事故,而不仅仅限于投保车辆。
3.保险业务通行的理解原则:保险合同中一些通行的行业规则和标准,可以被认定为保险合同的一部分。
适用案例:小王购买了一份财产保险,保险合同中对于火灾损失的赔偿标准并没有明确界定。
发生火灾后,保险公司采用了当地房屋重建成本作为赔偿标准。
在此案例中,根据保险业务通行的理解原则,可以认定当地房屋重建成本作为火灾损失赔偿的标准。
4.具体条款优先的解释原则:当保险合同中存在多个条款与一个特定情况相抵触时,应该以较具体的条款为准。
适用案例:小张购买了一份人寿保险,保险合同中对于身故赔偿和意外伤害赔偿存在冲突。
当小张发生事故后身故,保险公司以意外伤害赔偿为由拒绝了身故赔偿。
在此案例中,根据具体条款优先的解释原则,应该以身故赔偿条款为准,而不是意外伤害赔偿条款。
保险理赔法律分析案例题(3篇)
第1篇某市居民张先生于2020年3月购买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保险合同约定由A保险公司承保。
保险合同中明确规定了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险期限等条款。
2021年5月,张先生因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被确诊,随后向A保险公司提出了理赔申请。
案例描述张先生在提交理赔申请时,向A保险公司提供了以下材料:1. 保险合同原件;2. 疾病诊断证明书;3. 治疗费用清单;4. 住院费用发票;5. 医疗保险报销凭证。
A保险公司收到张先生的理赔申请后,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审核。
在审核过程中,A保险公司发现张先生在2021年4月曾因类似症状就医,但未向保险公司报告。
A保险公司认为张先生存在未如实告知的情况,根据保险合同条款,拒绝承担赔偿责任。
张先生不服A保险公司的决定,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A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支付保险金。
法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保险合同解除权、保险合同条款解释、保险人告知义务等。
一、保险合同解除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违反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在本案中,A保险公司主张张先生存在未如实告知的情况,因此有权解除保险合同。
对此,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张先生是否如实告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保险人有关被保险人的情况,保险人有权要求投保人提供有关被保险人的证明和资料。
”在本案中,张先生在投保时未如实告知其曾因类似症状就医的情况,存在未如实告知的行为。
2. 张先生未如实告知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是否具有重大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八条规定:“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但保险人应当退还已收取的保险费。
”在本案中,张先生未如实告知其曾因类似症状就医的情况,对保险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3. A保险公司是否在合理期限内解除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条规定:“保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应当在合同成立之日起六十日内解除合同。
最高法院出台司法解释规范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审理内容是什么
最⾼法院出台司法解释规范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审理内容是什么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的合法权益,最⾼⼈民法院出台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保险法》若⼲问题的解释(⼀),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法院出台司法解释规范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审理内容是什么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保险法》若⼲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12号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的合法权益,现就⼈民法院适⽤2009年2⽉28⽇第⼗⼀届全国⼈⼤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的《中华⼈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第⼀条 保险法施⾏后成⽴的保险合同发⽣的纠纷,适⽤保险法的规定。
保险法施⾏前成⽴的保险合同发⽣的纠纷,除本解释另有规定外,适⽤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的,参照适⽤保险法的有关规定。
认定保险合同是否成⽴,适⽤合同订⽴时的法律。
第⼆条 对于保险法施⾏前成⽴的保险合同,适⽤当时的法律认定⽆效⽽适⽤保险法认定有效的,适⽤保险法的规定。
第三条 保险合同成⽴于保险法施⾏前⽽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等⾏为或事件,发⽣于保险法施⾏后的,适⽤保险法的规定。
第四条 保险合同成⽴于保险法施⾏前,保险法施⾏后,保险⼈以投保⼈未履⾏如实告知义务或者申报被保险⼈年龄不真实为由,主张解除合同的,适⽤保险法的规定。
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保险法》若⼲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保险法施⾏前成⽴的保险合同,下列情形下的期间⾃2009年10⽉1⽇起计算:(⼀)保险法施⾏前,保险⼈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的请求,保险法施⾏后,适⽤保险法第⼆⼗三条规定的三⼗⽇的;(⼆)保险法施⾏前,保险⼈知道解除事由,保险法施⾏后,按照保险法第⼗六条、第三⼗⼆条的规定⾏使解除权,适⽤保险法第⼗六条规定的三⼗⽇的;(三)保险法施⾏后,保险⼈按照保险法第⼗六条第⼆款的规定请求解除合同,适⽤保险法第⼗六条规定的⼆年的;(四)保险法施⾏前,保险⼈收到保险标的转让通知,保险法施⾏后,以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为由请求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适⽤保险法第四⼗九条规定的三⼗⽇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 对于保险合同的定义和解释:
- 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建立的具有保险标的、保费和保险责任约定的合同关系。
- 保险合同应当符合保险法的规定,并遵循保险经营风险的原则。
2. 关于履行保险合同的义务:
- 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支付保险金。
- 被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间支付保费,并提供真实、准确的保险信息。
3. 对于保险合同纠纷争议的解决:
- 当保险合同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争议。
- 若协商、调解无法解决争议,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解决。
4. 关于保险合同解除和撤销:
- 当保险合同存在欺诈、重大遗漏等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 当保险合同存在重大失信、虚假陈述等情形时,当事人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5. 对于保险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
- 在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时,应当依照适用的保险法律进行判断和裁决。
- 当涉及外国保险法律的适用时,应当根据国际法律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总之,该解释对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意见。
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适用法律,并保证公正、公平地解决保险合同争议。
保险中的保险解释案例解析
保险中的保险解释案例解析在保险领域中,保险解释案例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解析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保险解释,以便更准确地处理保险事务。
以下将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对保险解释有更深入的认识。
案例一:车辆盗窃保险的解释某车主购买了车辆盗窃保险,但车辆在停放期间被盗。
在向保险公司索赔时,保险公司以车辆仍未被报失为由,拒绝了车主的索赔请求。
然而,根据相关的保险解释,车辆被盗事件应该被视为保险事故,即使车主未立即报警也不应成为拒赔的理由。
最终,车主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案例二:意外保险中的“意外”解释一位投保了意外险的个人在旅行中不慎受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保险公司以手术不属于意外之后的治疗费用为由,拒绝了赔付。
在此案例中,保险公司的行为被认为是错误的。
根据保险解释,意外险的赔偿范围应该包括因意外而导致的各类费用,包括治疗费用。
最终,保险公司被要求履行合同,支付相应的赔偿金额。
案例三: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中的“航空意外”解释一位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乘客,在飞机上发生了意外事故并受伤。
然而,保险公司以航空意外未在保险合同中明确列出为由,拒绝了赔付。
在此案例中,保险公司的拒赔行为是合理的。
根据保险合同的具体约定,如果航空意外未被明确列出,那么保险公司是没有支付赔偿的义务的。
案例四:火灾保险中的“自燃”解释一位投保了房屋火灾保险的业主,在某天无人居住的情况下,房屋突然自燃起火。
保险公司最初拒绝了赔付,理由是火灾是由房屋自身的缺陷导致的。
然而,通过保险解释的分析,火灾保险通常是包含房屋自燃的赔付范围的。
最终,业主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保险解释案例在保险事务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说明作用。
保险解释案例的应用可以帮助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和投保人更好地理解保险合同的约定,并依法合规地处理相应的索赔请求。
综上所述,保险中的保险解释案例解析对理解和应用保险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对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效力及其解释的个案透析
对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的效力及其解释的个案透析
保险合同格式条款是指经保险公司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标准化条款,适用于该类型的保险合同。
作为保险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到了约束双方权利义务的作用,对双方具有法律效力。
然而,在实际的保险合同中,由于标准化条款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与模糊性,常常因为各种因素而存在解释争议,使得标准条款的效力和解释受到质疑,甚至引发纠纷。
以某地发生的“交通事故理赔争议案”为例,被保险人认为标准保险合同中的“全责险”条款可以免除其责任,但保险公司认为该条款并不包括因被保险人驾驶失误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因此不予理赔。
在这个案例中,保险公司主张其保险合同格式条款所确立的约定与规定应当得到全面实施,而应适用司法解释中明确提到的“合同约定原则”,即约定无颠覆法律强制规定者应当充分应用,并被视为双方真实意思达成的具体表现。
这是因为司法实践中,标准合同格式条款的约定通常被视为被保险人针对风险而让渡的基本权利,可以依据保险合同标准化条款的约定内容进行解释,而该解释应该被视为双方真实意思的具体表现。
在此案中,法院最终考虑到被保险人对于上述风险的承担限度,以及保险公司对支付赔款的责任限制等因素,审慎地对保险合同的标准化条款进行了解释,确定了保险公司不予理赔的结论。
这样的裁决充分反映了标准化保险合同条款约定的双方意思,
并从历史的和实践的角度,维护了保险市场公正、公平的原则。
综上所述,保险合同的标准化条款是具有法律效力,但是需要在具体实践中综合考虑和解释其约定条款,以达成双方的公平合理的结果。
面对起诉:保险公司拒赔案例
面对起诉:保险公司拒赔案例标题:面对起诉:保险公司拒赔案例引言:在各类保险案件中,有时候保险公司可能会拒绝支付索赔款项,这给被保险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不公。
本文将讨论一起发生在2010年之前的保险案例,详细描述涉及的事件和相关细节,并由专业律师进行点评。
案例事件:事件发生时间:2008年5月12日事故经过:在湖南省某地,张先生作为被保险人,在寿险公司A购买了一份教师意外伤害险,保险期限为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
然而,2008年5月12日,张先生在家中不慎从楼梯摔下,导致严重脊柱骨折,并需要进行昂贵的手术治疗。
索赔申请过程:张先生向保险公司A提出了索赔申请,要求赔偿手术费用和相关医疗费用。
然而,保险公司A却拒绝了张先生的赔偿申请,并给出了以下两个理由:1.保险合同中骨折并未明确列入保险责任范围;2.事故伤害并非发生在教师职务履行过程中。
法庭诉讼过程:张先生对保险公司A的决定感到不满,并决定将此案提交法院处理。
他提起诉讼,并聘请了知名律师王先生作为其代理人。
诉讼时间:2009年3月15日法院:湖南省XX市人民法院审理过程:1.保险合同解释王律师在诉讼中指出,保险合同明确规定了意外伤害的赔付范围,并未排除骨折这一后果。
并且,合同对事故发生地点并未作出任何限制。
因此,张先生发生的脊柱骨折应被视为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赔付事故。
2.责任定位王律师针对保险公司A的第二个理由,辩称保险公司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张先生的事故伤害并非发生在教师职务履行过程中。
他进一步解释道,在业余时间发生的意外,一样可以纳入保险责任范围内。
法院判决:经过多次庭审和案件调查,湖南省XX市人民法院终于作出了判决。
法院认为,根据保险合同的条款,脊柱骨折属于意外伤害保障范围,并未排除骨折的赔偿。
同时,法院认为保险公司A未能证明事故伤害发生地点与教师职务履行无关。
因此,法院裁定保险公司A应支付张先生相应的索赔款项。
律师点评:律师王先生认真研究了案件细节,并从保险合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和辩护。
保险案例
人身保险合同的解释案例10.3 生病动手术疾病保险赔付争议案[案情简介]2003年6月1日起,谢某通过保险业务员李某,买下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国寿生命绿茵疾病保险,保险费为每年1790元,保险金额为1万元,缴费时间为3年,终身为保险期。
2004年12月底,谢某感觉左腰腹疼厉害,医院诊断为左输尿管下段结石、右肾小结石,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2005年1月,谢某住进了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手术。
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手术治疗。
已交了两年保险费的谢某在手术前,向李某报名了病情。
得知情况后,李某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马山营业部的陈某一同到谢某家,想他说明:按照合同,手术必须采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方能赔付,但考虑到具体病情,可以向公司反映情况再定;反正的病是真,道理上也讲得通,先看病要紧。
手术后,李某主动上门帮助整理了各种理赔资料,要求保险公司赔付。
然而不久,谢某等来的却是一张拒赔通知书。
为此,谢某拒绝在通知书上签字。
[案情分析及结论]保险公司认为,国寿生命绿茵疾病保险包括581种疾病与手术,在保险合同上都具体写明这些疾病及手术的名称和赔付限额等。
谢某所得的是输尿管下段结石及右肾小结石,这在所列的581种疾病中找不到,因而他施行的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没列入赔付手术范围内。
按照合同,这不属于条款保险责任,所以公司决定拒赔。
而谢某认为,这个事件的关键在于到底这种疾病采取哪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更好些,采取切开取石术治疗效果不及弹道碎石术,因而医生都认为后一种手术治疗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那应本着民法中的诚信原则,保险公司应该赔付。
根据谢某投保的国寿生命绿茵保险合同条款,在第399项手术中找到了“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赔付限额为3000元,如果谢某当时施行的是这个与合同条款相对应的手术,就能获赔。
但是谢某实行的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不属于保险赔偿范围,因此,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偿。
[本案启迪]随着医学的进步,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效果更好、创伤更小的医疗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保险法律案例分析及答案(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拥有多年的市场经验和良好的信誉。
为了保障公司的稳健运营,甲公司决定购买一份财产保险,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损失。
乙保险公司是一家具有良好口碑的保险公司,甲公司决定向其投保。
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了《财产保险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乙保险公司对甲公司因保险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因遭受洪水灾害导致仓库内的货物受损。
甲公司及时向乙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供了相关证明材料。
乙保险公司经调查核实,认为此次损失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
然而,在赔偿过程中,甲乙双方因赔偿金额发生争议,甲公司认为乙保险公司的赔偿金额过低,未能充分弥补其损失。
双方多次协商未果,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争议焦点1. 保险合同的有效性2. 损失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3. 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三、案例分析1. 保险合同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条规定,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甲乙双方签订的《财产保险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包括主体资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等,因此,该合同合法有效。
2. 损失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根据《财产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责任范围包括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的财产损失。
本案中,甲公司仓库因洪水灾害导致货物受损,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
乙保险公司无权以任何理由拒绝赔偿。
3. 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关于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甲乙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应当根据保险标的的实际损失,按照本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计算赔偿金额。
”根据该约定,赔偿金额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赔偿金额 = 实际损失× 保险金额÷ 保险费率在本案中,甲公司实际损失为100万元,保险金额为200万元,保险费率为1%。
因此,赔偿金额应为:赔偿金额 = 100万元× 200万元÷ 1% = 2亿元乙保险公司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甲公司2亿元赔偿金。
保险法十大经典案例
保险法十大经典案例
保险法是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规范保险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
在长期的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经典案例,对于理解和适用保险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介绍保险法十大经典案例,并对其中几个案例进行拓展分析。
1. 人身险合同纠纷案:投保人在投保时未如实告知自己的重大疾病,导致保险公司拒绝理赔。
此案例在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了投保人应如实告知的义务,保险公司有权根据投保人的告知情况决定是否接受投保或者提高保费等。
2. 车辆保险理赔案:车主发生事故后,保险公司未按时理赔,导致车主损失加大。
此案例引起了人们对于保险公司是否及时履行理赔义务的关注,同时也促使了保险公司加强了理赔服务的改进。
3. 第三者责任险案: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发生争议,保险公司拒绝对第三方进行赔偿。
此案例涉及到了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第三者责任险的重视和保险公司的责任限制问题
的思考。
4. 保险诈骗案:保险公司发现被保险人存在故意欺诈行为,拒绝理赔。
此案例引起了人们对于保险欺诈问题的关注,同时也促使了保险
公司加强了风险评估和核查机制。
5. 保险条款解释案:保险公司对于合同条款的解释与被保险人存在分歧,引发纠纷。
此案例提示了保险公司应当在合同中明确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同时也提醒被保险人在投保前仔细阅读保险合同。
这些案例不仅对于保险消费者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也为法律界、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用保险法,提高保险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保障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正文:----------------------------------------------------------------------------------------------------------------------------------------------------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二)一、在执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五庭《关于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一)》第二条时,如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以保单上记载的保险人为被告。
向其上海分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如何处理?部分保险公司的住所地在外埠,其上海分公司在本市开展保险经营活动中以保险公司名义出具保单,并加盖保险公司公章或业务专用章。
如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以保险公司为被告,向其上海分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且不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案件受理后,人民法院应当就管辖问题询问被告,被告同意接受管辖或不明确表示异议的,该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被告提出管辖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处理。
二、被保险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对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有无管辖权?《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当事人因人身保险合同产生纠纷的,可以由被保险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被保险人与第三者事先达成的仲裁条款,对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的保险人有无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债权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的,仲裁协议对受让人有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在受让债权债务时受让人明确反对或者不知有单独仲裁协议的除外。
”保险人行使保险代位权的,比照上述规定处理。
保险理赔法律分析案例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居民张先生于2020年1月为其家庭投保了一份由某保险公司提供的家庭财产保险,保险期限为一年。
保险合同中约定,保险责任包括火灾、爆炸、雷击、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盗抢等意外事故。
保险金额为人民币10万元。
2020年6月,张先生家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导致房屋及室内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张先生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供了相关损失证明材料。
然而,在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以张先生未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保险公司,且未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损失评估为由,拒绝支付赔偿金。
张先生不服,遂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约定支付赔偿金。
二、争议焦点1. 张先生是否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了保险公司?2. 张先生是否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了损失评估?3. 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支付赔偿金?三、法律分析(一)张先生是否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了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
”本案中,张先生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立即向保险公司报案,并提供了相关损失证明材料,已履行了及时通知的义务。
因此,张先生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了保险公司。
(二)张先生是否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了损失评估根据《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请求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在合理期限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同时,根据《保险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要求赔偿的,应当提供与保险事故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本案中,张先生在报案后,向保险公司提供了相关损失证明材料,已履行了提供证明和资料的义务。
因此,张先生已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了损失评估。
(三)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支付赔偿金根据《保险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规定,保险公司收到张先生的赔偿请求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并在合理期限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本案中,保险公司未在合理期限内作出赔偿决定,且以张先生未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保险公司,以及未按照保险合同约定进行损失评估为由拒绝支付赔偿金,其行为违反了《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保险案例:车辆保险合同中“不利解释原则”之适用
案情 1998年4⽉8⽇,孙某购买了⼀辆⿊⾊桑塔纳轿车。
同年4⽉9⽇,孙某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了⼀份机动车辆保险单,约定:孙某为该桑塔纳轿车投保包括机动车辆盗抢险在内的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附加险全部险种,保险⾦额为185 000元;保险期限⾃1998年4⽉10⽇起⾄1999年4⽉9⽇,孙某交纳了保险费。
上述保险单背⾯附有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机动车辆保险特约条款、机动车辆盗抢保险特约条款(代号G)等。
1998年11⽉30⽇,孙某投保的桑塔纳轿车在北京市S区孙某居住地被盗。
当⽇,孙某向北京市公安局S区分局报案并通知了保险公司。
后经公安机关侦查,该被盗车在新疆吐鲁番市被发现,且该车已被吐鲁番市⾼某在不知是被盗车辆的情况下将车购得。
1999年1⽉2⽇,北京市公安局S区分局派员前往新疆吐鲁番提取被盗车辆,因购车⼈⾼某阻挠未能将车提回北京。
孙某因此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但遭到拒绝,故孙某诉⾄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决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
在庭审过程中,双⽅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对机动车辆盗抢保险特约条款第⼀条约定如何理解上。
该条款规定:“保险车辆因全车被盗、被抢劫或被抢夺在3个⽉以上,经公安机关⽴案侦查未获者,保险⼈对其直接经济损失按保险⾦额计算赔偿。
”孙某认为,“经公安机关⽴案侦查未获者”中“未获者”指的是被保险⼈,因此在公安机关⽴案3个⽉后,孙某未获得该车,保险公司就应承担保险责任;⽽保险公司认为“未获者”是指公安机关,不是指被保险⼈,现在公安机关已经实际掌握该车,保险公司就不应承担保险责任。
双⽅对此各执⼀词。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保险公司因此案专门对机动车辆附加盗抢险条款作了解释,称:全车盗抢险保险责任构成的条件是“满三个⽉未查明下落,即下落不明”。
另外,本案就盗抢保险特约条款第⼀条如何理解,向北京市公安局专门负责机动车盗抢案件的⼆处⼗队咨询,该处称,“未获者”应指公安机关。
处理意见 对保险公司是否构成保险责任产⽣了三种意见: 第⼀种意见认为保险公司不构成保险责任。
保险合同一般解释方法包括
保险合同一般解释方法包括嘿,咱今天就来说说保险合同一般解释方法包括啥。
你说这保险合同啊,那可真是有点复杂,就像一道让人头疼但又不得不解开的难题。
咱就说有一次,我一个朋友买了份保险,那合同厚得跟本书似的,字又小,看得人眼晕。
这解释方法之一呢,就是字面解释,就是按照合同上的字儿本来的意思去理解,可不能瞎猜。
就像我那朋友,他就得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清楚,不能想当然。
还有呢,就是整体解释,不能光盯着一个条款,得把整个合同联系起来看,不然很容易误解。
有一回,我朋友就差点因为只看了一个地方,差点弄错了保险的范围。
另外啊,还有意图解释,得想想当初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意图是什么。
就好比说,要是有个条款模棱两可的,就得从他们最初的想法去琢磨。
再有就是公平合理解释啦,不能偏袒一方,得公平公正地去理解合同。
总之啊,这保险合同的解释方法可多着呢,得好好研究,不然真容易吃亏。
这就是关于保险合同一般解释方法包括的那些事儿啦,可别小瞧了它们哦!。
了解保险合同中的常见条款与解释
了解保险合同中的常见条款与解释保险合同是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法律协议,确保了投保人在发生风险事件时能够得到相应的经济赔偿。
保险合同中包含了各种条款与解释,理解这些条款对于投保人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保险合同条款及其解释。
第一部分:保险合同基本条款1. 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保险合同中通常明确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身份。
投保人是购买保险的一方,被保险人是享受保险保障的一方。
在一些情况下,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以是不同的人。
2. 保险金额与保险期限:保险合同中明确了保险的金额和保险的期限。
保险金额是保险公司在风险发生时应当赔偿的金额上限,而保险期限是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
3. 保险责任与免责条款:保险合同中规定了保险公司对于不同风险事件的责任范围,以及免责条款。
保险责任是指保险公司对于风险事件发生时的经济赔偿责任,而免责条款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况。
第二部分:常见的附加条款1. 免赔额:保险合同中通常会规定免赔额,即在保险公司开始承担赔偿责任之前,投保人需要自行承担一定的金额或比例。
免赔额的设定有助于避免一些小额损失频繁发生时产生的费用浪费。
2. 续保与终止:保险合同中通常包含了关于续保和终止的条款。
续保是指在保险合同到期后投保人选择继续投保的情况,而终止是指保险合同在特定条件下提前终止的情况。
第三部分:常见的保险术语解释1. 现金价值:现金价值是指保险合同所带来的现金价值,通常指投保人在一定年限后,如果选择解除保险合同可获得的现金金额。
2. 豁免保费:豁免保费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投保人无需继续支付保险费用,同时仍享受保险保障。
典型情况包括投保人遭受重疾或残疾等。
3. 索赔与理赔:索赔是指保险合同生效后,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提出经济赔偿请求的行为。
理赔则是指保险公司对投保人提出的索赔进行审核,并根据合同约定进行经济赔偿的行为。
结论:通过了解保险合同中的常见条款与解释,投保人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保险合同的内容,从而在购买保险和理赔时更加得心应手。
保险合同的解释
保险合同的解释保险合同是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签订的法律文书,规定了双方在风险保障和理赔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它是保险业务的核心,对于保险交易的安全和公平起着重要作用。
一、保险合同的要素保险合同包括以下要素: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标的、保险费、保险责任、保险期间、保险金额等。
保险人指的是提供保险服务的保险公司,被保险人是购买保险保障的个人或机构。
保险标的是保险的对象,可以是财产、人身或责任等。
保险费是被保险人向保险人支付的费用,而保险责任则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在发生风险时的赔偿承诺。
保险期间是保险合同有效的时间范围,保险金额则是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最高赔偿限额。
二、保险合同的解释和适用1. 词语解释:保险合同中的专业术语和条款需要准确理解。
双方应该对保险条款中的词语解释达成共识,避免产生误解。
2. 合同解释:保险合同是一种法律约束力文件,应按照法律规定解释。
如果保险合同的条款存在不确定性或模糊性,应遵循保险利益优先的原则予以解释。
3. 基本原则:保险合同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利益最大化原则、损失降至最低原则等基本原则。
双方应相互诚实交流信息,保证合同履行的有效性。
三、保险合同的效力保险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基础。
双方应谨慎填写合同内容,确保信息准确和完整。
同时,保险合同的签署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的原则,不得有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
四、保险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保险合同的解除和终止需要遵守合同中的约定,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操作。
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应互相尊重对方的权益,遵守解除和终止合同的程序和时间。
五、保险合同的理赔保险合同的核心目的是在发生风险时提供赔偿。
被保险人在发生风险时,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提供相关证明和申请理赔。
保险公司应积极、及时处理并支付合理的理赔金额。
六、保险合同的风险防范保险合同生效后,被保险人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
同时,保险人应提供风险管理和防范的指导,帮助被保险人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三起保险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三起保险合同纠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三起保险合同纠纷典型案例案例1:王某诉某人寿保险股份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保险合同代签名的法律后果【要点提示】订立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应当亲自签名盖章。
保险业务员代为签字,但被保险人已缴纳保险费的,视为其对代为签字行为的追认。
《解释(二)》涉及条款:第三条第一款投保人或者投保人的代理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没有亲自签字或者盖章,而由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代为签字或者盖章的,对投保人不生效。
但投保人已经交纳保险费的,视为其对代签字或者盖章行为的追认。
【简要案情】保险公司业务员张和被保险人王是同班同学。
张某向王某推销保险产品时,王某在外地出差,王某让张某去其家中找其妻子收取保险费。
张某到王某家中找到王某妻子并领取了保险金,并代替王某在投保单上签字。
投保单记载的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均为王,保险范围为重疾保险。
保险期限为终身,保险费缴纳20年。
每年应付保险费为2000元。
王某出差回北京后,张某将保险合同和保险发票交给王某。
此后,王每年正常缴纳保险费,共缴费12000元。
直到2006年,王某与张某关系恶化,王某以投保单非本人签字为由,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全额退还保险费。
【法院判决】法院认为,王在张某代签投保单后取得张某交给的保险合同文本和保险费发票,应视为其对张某代签的知情。
此后5年间,王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缴纳了每年的保险费,即以积极参与合同履行的方式表示认可张代其签字。
据此,法院认定王某追认了张为其订立保险合同的行为,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
案例2:田某、冉某诉某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保险合同解除与保险人拒赔【要点提示】保险人未在法定期限内解除合同,丧失解除保险合同的权利。
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了如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解释(二)》涉及条款:第八条保险人未行使合同解除权,直接以存在保险法第十六条第四款、第五款规定的情形为由拒绝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保险理赔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理赔纠纷也日益增多。
本案例以一起财产保险理赔纠纷为例,探讨保险理赔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旨在为保险从业者及消费者提供参考。
案例简介:某公司(以下简称“投保人”)于2019年3月向某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财产保险,保险金额为500万元。
保险合同约定,如因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导致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应在保险责任范围内进行赔偿。
2020年5月,投保人的仓库发生火灾,造成财产损失300万元。
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但保险公司以火灾原因不明为由拒绝赔偿。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原因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2. 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 投保人是否应当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火灾原因。
三、案例分析1. 火灾原因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保险责任范围是指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的保险责任。
在本案中,保险合同明确约定了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为保险责任范围。
因此,火灾原因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是本案的关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在本案中,火灾原因可能涉及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等因素。
如果火灾原因是由于投保人违反消防法规,导致消防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则保险公司可能不承担赔偿责任。
2. 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范围内,应当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支付保险金。
在本案中,如果火灾原因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且投保人已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火灾原因,则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在本案中,保险公司以火灾原因不明为由拒绝赔偿。
对此,需要进一步分析:(1)投保人是否已尽到证明火灾原因的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合同解释案案例一1998年4月8日,孙某购买了一辆黑色桑塔纳轿车。
同年4月9日,孙某与某保险公司签订了一份机动车辆保险单,约定:孙某为该桑塔纳轿车投保包括机动车辆盗抢险在内的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附加险全部险种,保险金额为185 000元;保险期限自1998年4月10日起至1999年4月9日,孙某交纳了保险费。
上述保险单背面附有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机动车辆保险特约条款、机动车辆盗抢保险特约条款(代号G)等。
1998年11月30日,孙某投保的桑塔纳轿车在北京市S区孙某居住地被盗。
当日,孙某向北京市公安局S区分局报案并通知了保险公司。
后经公安机关侦查,该被盗车在新疆吐鲁番市被发现,且该车已被吐鲁番市高某在不知是被盗车辆的情况下将车购得。
1999年1月2日,北京市公安局S区分局派员前往新疆吐鲁番提取被盗车辆,因购车人高某阻挠未能将车提回北京。
该车现仍扣在新疆吐鲁番市公安局。
孙某因此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但遭到拒绝,故孙某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决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
在庭审过程中,双方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对机动车辆盗抢保险特约条款第一条约定如何理解上。
该条款规定:“保险车辆因全车被盗、被抢劫或被抢夺在三个月以上,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未获者,保险人对其直接经济损失按保险金额计算赔偿。
”孙某认为,“经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未获者”中“未获者”指的是被保险人,因此在公安机关立案三个月后,孙某未获得该车,保险公司就应承担保险责任;而保险公司认为“未获者”是指公安机关,不是指被保险人,现在公安机关已经实际掌握该车,保险公司就不应承担保险责任。
双方对此各执一辞。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车险部因此案专门对机动车辆附加盗抢险条款作了解释,称:全车盗抢险保险责任构成的条件是“满三个月未查明下落,即下落不明”。
另外,本案就盗抢保险特约条款第一条如何理解,向北京市公安局专门负责机动车盗抢案件的二处十队咨询,该处称,“未获者”应指公安机关。
处理意见对保险公司是否构成保险责任产生了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保险公司不构成保险责任。
因为在机动车辆盗抢保险特约条款第一条中明确规定“经公安机关侦查未获者”,就此语句在文字上的理解,很明显“未获者”指的是公安机关,而本案中公安机关已经实际掌握了被盗车辆,只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未能将车发还失主,这不能认为是未获。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是保险法规的监督、实施者,他们的解释体现的是保险法规的立法本意,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他们的解释法院应予认可。
另外,虽然市局二处十队不是立法机关,没有司法解释权,但他们是具体的执法机关,以往办案的经验也可以作为一个证明。
因此,既然公安机关已经查获被盗车辆,保险公司就不应承担保险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保险公司构成保险责任。
理由是孙某投保的车辆被盗后,该车在三个月内虽已被公安机关查获,但盗车案尚未被破获,现也无证据证明吐鲁番市购车人高某的购车行为是恶意的,最后导致孙某对该车的权益无法实现。
根据公平原则,保险公司应承担保险责任。
第三种意见也认为保险公司构成保险责任,但理由与第二种意见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30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即不利解释原则。
根据此原则,在本案中孙某与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条款的争议,法院应作出有利于孙某的解释,那么保险公司就应承担保险责任。
虽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出了有关的解释,但此解释是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作出的,在与孙某签订保险合同时,并未交予孙某,也无证据证明对特约条款向孙某作过解释,因此保险公司应承担保险责任。
评析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即适用不利解释原则判决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
因为保险合同是一种格式合同,在当事人采用标准格式条款签订合同的情况下,提供标准条款的一方往往处于优势地位,对方的利益应当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这样才能有利于维护双方合同利益的平衡。
签订保险合同的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被保险人是处于弱者地位的,从维护公平,保护弱者的目的出发,保险法第30条规定的不利解释原则是十分有必要的。
另外,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亦有类似的规定。
第39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并采取合理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虽然本案不应适用合同法,但对本案的处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本案适用不利解释原则判决保险公司构成保险责任。
案例二2003年6月18日,湖北省枣阳市已故个体司机陈革新的妻子刘青会向枣阳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枣阳人保公司赔偿其车上座位险保险金10000元。
诉讼事由是,2000年9月22日,陈革新向枣阳人保公司为其牌号为鄂F21909号大货车(核载3人)投保,险种分别为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及附加险中的车上座位险(投保3座,每座10000元)、车上货物险、无过失责任险、玻璃单独破损险,双方签订保险合同后,陈革新向枣阳人保公司交纳保险费5141.20元,保险期限自2000年9月23日零时起至2001年9月22日24时止。
2001年9月14日,陈革新驾驶他的大货车由陕西拉苹果行至312国道商州市麻街岑路段时,由于道路阻塞,遂依次停靠在路右侧。
接着,陈革新下车检修车辆,不料车辆后滑,陈躲避不及,被当场轧死在车轮下,并将车后停放的鄂F22946号和赣L10936号大货车撞损,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事发后,商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作出责任认定书,认定陈革新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并承担全部损失费。
枣阳人保公司接到陈革新之妻刘青会的通知后,经审核仅赔偿了车辆损失险的费用814.40元,对其车上座位险保险金拒绝赔付。
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在法庭上,由于双方对保险合同条款理解有较大分歧,因此,对陈革新在车辆使用过程中死亡,保险公司是否应予赔偿成为本案争议的焦点。
枣阳人保公司辩称,依据中保监发(2000)16号《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第二部分附加险中的车上责任险条款第二条第一款第(四)项之规定,车上人员在车下时所受人身伤亡,保险人应当免责,不承担赔偿责任。
原告则不同意这一观点,同时认为保险公司在陈革新投保时未说明“车上人员”不包括驾驶员,按通俗理解,“车上人员”应当包括驾驶员在内。
枣阳市人民法院审理认为,陈革新在枣阳人保公司投保,并交纳了保险费,枣阳人保公司予以接受,故双方的保险合同成立并生效。
根据《保险法》第31条规定:对于保险合同的条款,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争议时,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故原告刘青会要求被告枣阳人保公司赔偿车上座位险保险金1万元的诉讼请求成立,予以支持。
枣阳人保公司辩称刘青会的诉讼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应当驳回诉讼请求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信。
2003年9月16日,枣阳市人民法院一审依法判决枣阳人保公司支付原告刘青会车上座位险保险金1万元。
判决作出后,被告不服,向湖北省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日前,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例点评:根据《合同法》第41条和第30条设定的合同解释原则,车上责任险中的“车上人员在车下”语意不确定,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
这里的“车上人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被保险人及其允许的驾驶人员,二是搭乘人员。
对“车上人员在车下”的歧义通常存在两个方面情况:第一,交通事故中,车上人员的伤亡可能有一个过程,比如被抛出后摔到地上,如果是致命伤则是落地时与地面或地上附着物撞击形成,这时,应认定是在“车上”还是在“车下”?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人以车上人员是在车下受害的抗辩理由不应被采纳。
如果是被保险人或其驾驶员允许搭乘人员下车方便、就餐、购物时发生,这时搭乘人员是在“车上”还是“车下”,不能一概而论。
保险人如果要求搭乘人员违背公序良俗在车上“方便”,则不应予以采纳。
第二,被保险人及其驾驶人员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活动不应限于在狭义的“车上”,如因运行中需临时维修等原因而停驶,被保险人及其司乘人员可能要下车设置警告标志、维修等。
对这类“车上人员”是否在“车上”,可以作广义和狭义的解释。
狭义的在“车上”,就是身体之全部或一部分处在车辆这种固体物之上、之内。
面对此类情况,则应按广义的来理解。
保险主管部门制定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没有作广义和狭义的区分,根据前述合同解释原则,当然应当作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即被保险人、驾驶人员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下车设置警告标志、修换轮胎、加油、临时维修等,应当确认为“车上人员”在“车上”。
案例三1997年8月1日,张某投保了人寿保险及附加意外伤害保险,同年8月30日,张某在工作时右手不慎卷入分切机内,致使右手中指、无名指及小指三指残疾,医院和公安机关的鉴定结论为右手小指末节缺失,第二关节僵硬;无名指第二、三关节僵硬畸形;中指第二关节僵硬。
以上三指掌指关节活动尚可。
张某根据意外伤害保险条款所附《保险公司残疾程度与给付比例表》和《保险公司人身意外伤害残疾给付标准》第二十项约定,即"一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残缺者给付保险金额的18%",要求保险公司给付意外伤害保险金3.6万元。
保险公司认为,从张某的伤残程度来看,其右手小指部分缺失,中指和无名指只是部分丧失功能,不符合上述比例表和给付标准第二十项"残缺"的规定,只能适用第二十一项约定"一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之指骨部分残缺的给付保险金额的2%",即给付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4000元。
张某对保险公司的赔付决定不服,起诉至法院。
审理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签订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未告知张某"残缺"的含义,双方对该两字的含义发生了歧义,根据《保险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保险合同的条款双方发生争议时,应作有利于被保险人、受益人的解释,"残"是"残废"的意思,"缺"是"缺失"的意思,张某的伤残程度符合《保险公司意外残疾给付标准》第二十项的规定,保险公司应给付张某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3.6万元。
案例评析本案主要是关于保险条款约定不明时应当如何解释以及赔付的问题。
保险合同是格式合同,其组成部分之一保险条款是保险公司拟定的,保险公司在拟定条款时难免较多地考虑自身利益。
另外,由于保险条款内容涉及许多专业术语,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缺乏专业知识,往往难以对保险条款作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