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教学反思
2023年语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通用8篇)

2023年语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通用8篇)语文教学反思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篇一近年来,我一直在教育教学方面寻求进步和突破,努力吸收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参加语文教学反思培训的感悟。
1. 学习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应用在培训课程中,我第一次学到并得到实际应用的是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把我将要讲的内容按照结构和类别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清晰地思考、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选择把学生的作文过程和作文结构整理成思维导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教学目标的明确化与达成程度的评价在教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明确非常重要,它对课程教学的开展、师生双方的学习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研修中我学到的是如何明确地设定教学目标以及如何合理地评估学生达成程度。
这使我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目标。
3. 提升教育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考虑到年轻学生普遍喜欢学习和接受信息技术,我计划将信息技术完全自由地应用到我的语文教学中。
比如使用学习模拟器、建立电子课件、制作互动演示等。
,结合语文学科学习特点,创新课堂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 学习此外,通过举办多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语文的深厚魅力,这对于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从宿州伟大文化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的文化生活和文化体验,学习民间文学作品,文化创意策划,都对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益处。
5. 通过个人反思不断发现进步和改进的空间在参加反思研修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更深入地认识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还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改进教学方法、语言表达和教学设计,并不断推动自己的彻底提高,将教育教学水平一路向前。
反思不失为是一种重要的推动力量。
在将来,我会继续推崇“手扶手、明步共走”的合作精神,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追求双方的提升,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塑造更完美的教育教学。
多媒体教学反思(一)

多媒体教学反思(一)引言概述: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
正文:1. 教学内容的选择- 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水平相匹配。
- 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选择富有视觉冲击力和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
- 避免内容过于繁杂,应重点突出重要知识点和概念。
2. 多媒体教具的设计与使用- 设计多媒体教具时,应注重简洁清晰,避免信息过载。
- 合理使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保持教具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多感官参与。
- 尽量避免教具的复杂操作,以免影响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3.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设置教学互动环节,包括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辅助工具。
4. 效果评价与反馈- 设立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 通过实施测验、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反馈和意见。
- 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多媒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5.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知识,提高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关注教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分享,参与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 掌握多媒体教学的最新动向和技术,与时俱进,以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需求。
总结: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多媒体教具的设计与使用、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效果评价与反馈、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等五个方面是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的重要方向。
只有持续地进行反思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5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优秀15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篇一在《颐和园》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运用。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局域网,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大知识面。
我个一、利用网络渲染,激活学生思维教学时,我首先以网络引导,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观看颐和园的视频,让他们初步感知颐和园的美,悠扬的音乐、逼真的画面使学生们兴趣大增。
因此,欣赏完后,学生无拘无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学生通过朗读全文来初步感知颐和园的美丽。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虚拟网络,轻松获取知识《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
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教学准备时,我搜集了颐和园许多相关资料,如图片、音像、古诗、对联、美文等制作了网页型课件,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并引进课堂,进行了的尝试和探究,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
双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尤其是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自主探究自己喜欢的景点,品味颐和园独特的美,同时也避免了学生上网的盲目性。
三、培养自主协作,发展学生能力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是重点段落。
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导游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的创新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这样,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工作总结5篇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工作总结5篇篇1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收获良多,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
一、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我认真制定了教学计划,按照课程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
这些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手段上,我注重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
这些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形象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成果和亮点本学期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学生的语文成绩稳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我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组织语文竞赛、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
同时,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课堂互动、鼓励自主学习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五、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个问题,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此外,我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我计划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多媒体语文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多媒体语文的教学反思多媒体语文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多媒体语文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多媒体语文的教学反思1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难以相比的。
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阅读或作文教学。
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也会成为干扰因素,影响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商人(节选)》、《巍巍中山陵》等篇目时,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匆匆地组织学生朗读一下课文,然后就用大量时间放映有关的影视片段;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或是写作这方面的作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等等。
这些课件固然能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它所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
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
学生抱怨“课堂上轰轰烈烈,课后却空空洞洞”的,常常就是这样一些课。
为什么学生们课堂上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所写的作文也并不见好——不少学生甚至于还是写不下去呢?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一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相反。
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
否则,就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光看不练假把戏。
”以学习记叙类的文学作品来说,运用直观手段,就是为了通过“形象”与“抽象”的鲜明对比,促使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词来标志和塑造形象的;通过对比来展示这两种语言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快的掌握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的以影视语言替换文字语言。
《金色花》教学反思

《金色花》教学反思《金色花》教学反思1我曾经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上过《金色花》这一课,而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一些好评。
通过反思整个课程的过程,我对如何讲好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领悟。
1、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追求的是一种语文味。
这种味道并不是简单地说教学方法或内容,而是指在以师生共同学习为前提下,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美妙的、充满学科个性和教学个性的审美感受。
因此,我们应该从返璞归真的思想出发,将教育与情感融为一体,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体验。
在教授《金色花》的课程中,我利用了多种灵动多姿的朗读方式,如听读、赛读、评读和范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整体感知文章、有所领悟、培养语感并熏陶感情,从而创造出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
尽管学生们的朗读技巧还不太熟练,但他们都非常认真地朗读。
在我的启发和引导下,一些学生也开始尝试以稚嫩的`童声来朗读,他们的重音、语速和情感把握得非常好。
比如,当冯尔学朗读到“我不告诉你”这句话时,他略带撒娇的童声引起了在场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笑声。
2、关注动态生成,把握瞬间精彩教育学家叶澜曾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
我们应该从生命的高度出发,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应注重学生的生长与成长,将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整个人的生命经历,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上《金色花》一课时,我在课的结尾设计了一个环节:以“假如你在妈妈生日的这一天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会变成什么呢?”请学生倾诉内心至爱。
有一个男孩子说,会趁妈妈出去的时候,偷偷地把地板擦得干干净净,把家里的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
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架飞机(一艘轮船),让妈妈乘坐到世界各地去旅游。
也有同学说,希望变成一棵树,春天勤生绿叶,长得枝繁叶茂,夏天母亲可以在树下乘凉,为她遮风挡雨,秋天树上的果实成熟了,母亲可以摘下解渴,如果她需要钱了,就砍掉自己身上的树枝去卖……我以及听课的老师都被同学们的真情深深打动了。
八年级语文美丽的颜色教学反思简短

八年级语文《美丽的颜色》教学反思简短一、引言《美丽的颜色》是八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通过对居里夫人工作的描写,展示了科学家的坚韧和执着。
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对一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从课堂反应和课后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反思1. 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居里夫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她的工作环境和精神。
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有些学生过于关注图片和视频,而忽略了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但也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小组讨论,而没有独立思考。
3. 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很有帮助,但也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参与朗读,影响了效果。
四、教学内容反思1. 重点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一些科学术语和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于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有些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入了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但有些学生对于这些拓展延伸的内容并不感兴趣,认为与课文无关。
五、学生反馈与改进方向1. 学生反馈:在课后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于本次教学表示满意,认为通过本次学习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和居里夫人的精神。
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如希望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
2. 改进方向: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结语通过对《美丽的颜色》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法和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
统编版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必备8篇)

统编版语文教学反思范文(必备8篇)统编版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
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远客部分,我问学生:为什么把前来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学生的回答就多种多样,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
接下来的问题是:蒙古族人民见到原来的客人,为什么不下马交谈,而是立刻拨转马头?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
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
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的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统编版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初冬》是教科版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多媒体课后教学反思

多媒体课后教学反思多媒体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多媒体课后教学反思1在中学教学中,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
语文的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特殊教学活动,它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文字水平(语文教学大纲),使学生的口头、书面表达规范、生动、有说服力。
如果一堂语文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渴望,并通过学生反复练习,提高语言技能,这就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某些数理化等认知学科,如果有疑难解决不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室只是形象化,直观化,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而语文学科则不同,它的丰富和复杂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因为它的媒介(语言)是不断发展的,用同样的语法和词汇构造可以创造出许多不同言语的作品来,这不是用一个有限的画面或一个活动的场景(即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的。
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是世上少有的,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的过程。
再精彩的语言只有经过学生的思维才能吸取到营养,因此,课堂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任何有碍学生自由探索的举动都是多此一举,甚至适得其反的。
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介入,却是这个想象的空间缩小了,林黛玉、哈姆雷特只剩下电视屏幕或图片上的一个形象了,不再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他已经讲学生的想象封杀,将其固定在一个模子里,形成了“千人千面”、众口一词的局面。
因此,语文教学应慎用多媒体,不可滥用。
多媒体课后教学反思2《小露珠》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美丽,她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了自己。
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
本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我从网上收集了很多优美的图片内,并根据我上课的需要制作成了课件。
如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且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位、感悟文中小露珠的外表之美、心灵之美?是我教学的重难点。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工作总结8篇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工作总结8篇篇1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收获良多,感慨颇多。
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下面是我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在初一语文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同时,我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成果与反思1. 教学成果本学期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测试,学生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课堂参与度有了显著提高。
最后,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2.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其次,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需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最后,我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待改进,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
三、教学改进与展望1. 教学改进为了改进教学质量,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
(3)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等方面的能力。
2. 教学展望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加强语文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此外,我还将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四、总结心得与体会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工作的不易和责任重大。
2024语文多媒体教学工作总结

2024语文多媒体教学工作总结语文多媒体教学是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在2024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深入研究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优势,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现将2024年语文多媒体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教学资源建设在2024年,我们进一步扩大了语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范围,增加了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工具。
我们设立了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心,集中管理和开发教学资源,通过与各专业机构合作,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资源。
我们制作了大量优质的教学课件、视频教学片段和音频资料,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创新在2024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通过利用多媒体工具,我们开展了互动式授课、情境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我们运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语文学习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评估体系建设在语文多媒体教学工作中,我们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
我们开发了一套全新的多媒体评估系统,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四、师资培训与交流为了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能,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师资培训活动。
教师们参加了多媒体教学培训课程,学习了相关知识和技术,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活动,让教师们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五、家校合作在2024年的语文多媒体教学工作中,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我们将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向家长-共享,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辅导。
同时,我们通过与家庭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效。
总之,在2024年的语文多媒体教学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优秀6篇)中学语文教学反思篇一一、课文教学“教什么”这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
“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
在这个问题上,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
所谓“空泛化”,就是教师讲授一篇课文,无论是滔滔不绝地“分析”,还是狂轰滥炸地“提问”,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
什么划分结构、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等,这些看起来好像很有条理,而实际上没有体现出语文的“特色”来,课上得很空。
而这些属于课文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方面的知识,学生只要认真读一两遍课文基本上都能把握。
该教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却不厌其烦:教师条分缕析,讲得口干舌燥,做的是无用功,学生呆若听书,恍坠五里烟云,过后只留梗概。
一个又一个宝贵的45分钟,就这样白白地耗费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点上。
所谓“纯知识化”,就是教师在讲课文时,眼光聚焦在“这是什么”的层面上,如“这个字”怎样读音,“这个词”怎样解释,“这篇文章”分几段,每段是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等等,内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课文恨不得放到嘴里先嚼个稀烂,然后再吐出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把语文课上成“告知”课,学生只须记住就是了。
那么,课文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呢?一句话:教语言。
二、课文教学“怎样教”这是针对教学方法而讲的。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称其为“科学”,我们就要探求其规律。
按规律施教,教学就顺畅,效率就高,反之,教学就滞塞,自然就达不到目的;称其为“艺术”,我们就要讲究方法。
教法得当,效率就高,教法不当,效率就低。
当前,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就是教不得法。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教不到位。
如前所述,一些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只注重字词知识教学和内容理解,而不注重品味语言的运用之妙和表情达意的功能。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童话》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童话》教学反思
在教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我负责教授《童话》这一单元。
通过这个单元,我尝试使用了一些简单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
兴趣并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在这篇教学反思中,我将总结我所采
用的方法以及对学生研究效果的评估。
首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童话故事,我采用了多媒
体辅助教学的方式。
我展示了一些精美的童话插图,并播放了相关
的动画片段。
这样做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
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
生一起阅读童话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答。
通过这种
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并
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另外,我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
我将学生分成
小组,要求他们一起朗读童话故事,并合作完成相关的练和任务。
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
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推
动小组合作,我认为我在《童话》这一单元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在语文水平上有所提高。
然而,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教学策略,以更好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反思(全)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上课后经过我的认真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使用幻灯片可以大大节省板书时间,把这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朗读,效果更好!2、抓住职高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提前预习,在上课时可以充分跳动他们的积极性。
3、通过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范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应该给学生再长一点的朗读时间,争取能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好当堂完成背诵的任务,这样能使他们找到自信。
2、今后应多思考一下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效果。
3、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有许多学生心里明白但无法用精美、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教师未能在诗词鉴赏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未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5,对于参加对口高考的学生我应该使他们懂得提高对文学鉴赏的能力比应试更重要。
《雨巷》教学反思花都区秀全中学语文毕艳梅戴望舒的《雨巷》写于1927年,表面上言情,写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般美丽的姑娘而不可得,实则是象征在生活的重压下一部分人的精神状态的诗歌意境朦胧,耐人寻味。
在讲《雨巷》时,我搜集了戴望舒以及江南雨巷的有关资料,特意选用了撑着油纸伞,身着紫色旗袍的女郎走在弯弯曲曲的江南小巷作为背景,并配之以歌曲《雨巷》及《神秘园》的音乐烘托气氛。
果然如我所料,学生虽还未读《雨巷》,就已经被朦胧、宁静、凄美的情境所感染,神情严肃而感伤。
此时,我话锋一转,对学生说,让我们走进《雨巷》,去探究诗人戴望舒的真实心灵。
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师生双向合作的精神,努力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对话机制。
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师生互动是借助特定的课堂情境实现的,具有临时的生成性特点,课堂情境是引发师生互动的先决条件,对师生互动产生现实的牵引作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全面准确地传递知识,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本文将对部编版初中语文第二单元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自己的教学感悟,总结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过程回顾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讲解、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课后作业等教学方法。
首先,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果。
其次,我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最后,我布置了课后作业,既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够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优点分析1.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我成功地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文,并辅以动画、视频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小组合作学习的设置: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3. 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后作业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巩固,也是对他们学习效果的检验。
通过课后作业,我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学不足反思1. 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不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我进一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不够理解和掌握,这可能是因为我的教学内容安排存在一些问题。
我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学生的学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3. 课后作业反馈不及时:有时候我没有及时批改和反馈学生的课后作业,这使得学生无法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我应该加强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给学生更多的反馈和指导。
2024年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五篇)

2024年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体育委员李圆上语文课时总是趴在课桌上,显得很懒散,多次提醒他要注意,可效果却不是特别明显,但他也不是班上的学困生。
留心观察之后我发现:还有好多的学生听讲时的状态也不是很好,回答问题很被动。
批阅学生的周记,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进入高二以来,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
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些课文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希望老师考虑。
"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想到出现的这些情况。
我有些悲哀,也有些埋怨,但我也在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为什么有些学生,读书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而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我在讲解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
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
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
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
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
2024年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反思

2024年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024年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学引言作为语文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有效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2024年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尝试了许多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些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改进我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我设定了多个教学目标。
首先,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词表达能力,包括正确地发音、理解词义以及熟练运用。
其次,我希望学生能够培养阅读兴趣,理解故事内涵,提高阅读能力。
最后,我希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能够正确使用基本的汉字和句子结构,写出简单的段落和文章。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幻灯片和视频为学生呈现生动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有趣的动画片,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并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游戏教学法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我经常使用游戏教学法来教授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拼音抢答游戏,学生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快速反应,抢答正确的字母并获得奖励。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还能够促进他们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3. 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除了传统的教学资源,我还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电子书和学习网站,我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
同时,我也经常借助电子白板和投影仪进行数字教学,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和媒体文件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教学实践的反思1. 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他们学习效果的关键。
因此,我尝试了多种策略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上课前,我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二年级上册语文《八角楼上》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语文《八角楼上》教学反思作为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我认为《八角楼上》是一篇非常适合教学的文章,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图片和音频等元素与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通过展示和讲解图片,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配上音频,能更加生动地呈现文章氛围,让学生更加投入。
例如,在讲解“八角楼”时,我给学生们展示了与之相关的图片,让他们感受到“楼堂馆所,亭台轩榭”的气息。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在讲解“望江楼”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它的由来和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到它与历史人文、地方人情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最后,我注重学生的互动参与,设立了问答环节进行思考。
例如,在讲解“徽州歌楼”时,我引领学生思考“歌楼”和“书楼”之间的区别,并询问学生是否认为诗歌和歌曲也能被认为是“小说一类”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交流。
总之,在教学《八角楼上》的过程中,我将多媒体教学方式与文化内涵挖掘和学生互动参与相结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到课文的魅力和内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了孩子们的情感教育。
《八角楼上》讲述了江南水乡独有的文化元素——“楼”与江南习俗、风土人情的交织与融合,教会孩子们要珍惜自己生活的土地,了解并尊重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这是一种爱国情怀的涵养、文化教育的传承。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文字、语言、知识的系统性教学,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文化意识与民族精神。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也着眼于任务型学习,提高学生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例如,在课文讲解后,我会布置一定的任务,如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身边有类似的建筑物,并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色彩、形状以及周边环境等。
这样的任务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能提高他们口语表达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反思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2.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学会预测故事的方法。
师生互动法,通过读旁批,学会预测故事的方法。
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的内容,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另外,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自身的知识的积累预测故事下一个情节的内容。
不足之处: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只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教师总结:
教师的爱心是无形的教育。
让我们用爱心铺设一条通向学生心灵的大道,用耐心和爱心去发现孩子,欣赏孩子,培养孩子。
让学生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孩子的世界更可爱,我愿沉浸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弹奏和谐动人的乐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妙用多媒体教学反思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并运用语文知识。
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一不足,满足了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正如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这样,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那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一)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真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照片、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画面渲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他们或展示河流山川的雄壮美,或展示花草树木的秀丽美,或展示名胜古迹的神奇美,或展示灿烂文化的含蓄美。
这些文章熏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那么如何把课文内容立体地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呢,多媒体可助一臂之力。
我们通过图片渲染,创设课文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浑激越的鼓点敲击的诗篇,是一曲用旺盛生命演奏的乐曲。
作者描绘了一群朴实得像红高梁一样的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表演腰鼓的场面,展现中华民族淳朴的民间文化艺术,抒发了中华民族在挣脱了束缚与保守后的欢乐痛快的感情。
但是生活在南方的学生仅凭文字很难感受到这些,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把从网上下载的表演录像展示给学生,看着有声有色的画面,学生如身临其境,一下子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
2、音乐渲染,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音乐渲染,尤其在古诗中得到完美的运用。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诗中的意境,有时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这给教学中的信息发射与反馈形成了一种屏障。
但是,在课堂上适当采用音乐,既能给学生带来美感,又能为再现意境创设氛围,为情感交流架设起一座桥梁。
诗歌和音乐从来就有不解之缘,它们就像两朵姐妹花,相伴而生。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融于水天一色的江南美景之中。
在教学中选用与本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悠扬的旋律拔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在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目送帆船的影子消失在天水之间,可诗人仍伫立江边,不肯离去。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是每个教师在备课及上课时都会考虑的问题。
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知识量,扩大课堂的容量。
如文言文字词教学中,教师做课件时,把需要解释的词做好批注,上课时快捷、方便、清楚地呈现出来,既节省时间,又可反复使用。
有些课文内容丰富,课时多,知识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化零为整,形成整体认识。
如小说《故乡》重点塑造了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把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进行比较,把中年杨二嫂与老年杨二嫂进行对比。
对这两个人物的分析可用表格形式投影出来,这时用多媒体就快速省力,提高了上课的有效性。
(三)运用多媒体,可以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件,没有课件,再好的硬件也是摆设。
课件也能反映教师的教学风格,因为很难找到适合自己要求的现成的课件,所以需要教师自己修改、制作。
而这个过程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把握,结合自己的风格,设计出满意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以多媒体使教师的教学个性得以很好地彰显。
(四)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备课质量。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社会的外延相等”,局限在一个具体学科中的语文教学,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其他科目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教师怎样去收集、组织、运作都是一个难题。
如今,信息化社会就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轻松上网,享受网络资源,还可以和千里之外的同行交流,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
备课时,我们不会苦于仅有的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词典了,我们联想到的某个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网上的搜索引擎查找到相关的内容,教师的视野拓宽了,备课的内容更丰富充实。
教师从网上查资料、做课件或下载课件,用到教学上。
因为借鉴了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备起课来很省事。
备课组里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共享课件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
对于小说、戏剧类的课文,如果靠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解,尽管用尽浑身解数,常常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
虽然课文有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但由于个人表演能力有限,很难将人物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因而学生觉得课文索然无味,上课提不起精神来。
如果运用多媒体,效果就大不同,如小说《智取生辰纲》与连续剧《水浒》的相关情节联系起来;戏剧《威尼斯商人》与相关的影视资料联系起来。
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专业演员逼真的表演,恰当的语气,将学生的情感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学生就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时而紧张,时而严肃,时而拍手,时而大笑。
学生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明白了人生的哲理,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多媒体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
它并不能包办代替一切教学手段。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忽视其“辅助性”,使用不当,反而会有损于教学。
结合这几年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脱离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学科。
我们学习的课本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作家们把形象的事物转化成精妙的文字,我们再通过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把文字转化成形象,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理解力和想象力的过程。
但如果课堂上教师过度迎合学生口味,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只大量堆砌图片和音乐,大玩花样,就会流于形式,华而不实。
这样既剥夺了学生思维中将文字转化成活的形象的过程,也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框住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导致学生脱离对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品味,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有位教师讲授《春》这一课时,先放了长达10分钟的“春日美景”欣赏,然后又是一首诗、一支曲子、很多幅美丽的图片,把一篇课文分割得七零八落,把学生搞得个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后是对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对文章精巧的构思来不及品味便匆匆下课。
其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却空空洞洞。
”上这样的课,学生怎么会有收获?众所周知,语文课是以研究语言文字为本,“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学生是通过与文本对话,对语言进行品读、感悟、积累来获得阅读感受、培养语感的。
课堂上被大量的声像文件充斥,学生怎么有时间和机会从优美的课文中得到浸润呢?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抑制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多媒体对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的处理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是力求将课件设计得非常全面,从导入、提问、分析、答案、板书到作业甚至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语都全部放进了课件中。
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得相当充分、周密。
但实际上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机械的程式。
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进行演示,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修改,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流畅。
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掌握,常常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去应付,而往往正是在这随机应变中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因此这种固定的教学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教师的能动性难于很好地发挥。
而且由于一切都是设定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学生便没有机会通过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阅读感受,一些学生很有创意的、丰富多彩的见解也没有机会得到肯定。
长此下去就会严重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不到,造成思维的单一性。
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在素材的组织上应是灵活的,准备的素材要多,将它用菜单的形式提供出来。
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调整,确定哪些该用,哪些可以不用。
在问题的设计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设计得开放一点,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同时要舍弃那些凝滞的、呆板的所谓标准答案。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
同时,要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进程。
总之,不能把课件制作成呆板的机械的模式,非那么讲不可,从而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
由于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不少教师便将大量的资料揉合在一个课件中,课堂上便不厌其烦将大量的资料传递给学生,这从正面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资料使他们目不暇接、食多不化,有些东西学生还来不及反应、来不及理解就过幕了。
而且有的老师贪多求全,只要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他便不经筛选全部网罗进课堂,有时一个“作者简介”便用到了几十张图片文字资料。
但教学时间毕竟有限,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大讲特讲,占用了较多的时间,一些重要的东西便来不及讲深讲透便下课了。
再者,学生上这样的课,做起笔记来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况,他们不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非重点。
而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往往来不及抄下来便一闪而过,不少多媒体课堂常出现学生笔记不完整的情况,课堂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明显违反教学要求的情况,教师制作课件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从教材中捕捉出重点和难点,从突破重点和难点出发选择资料。
对一些表面上精美但与教学重点无关的东西要坚决摒弃。
从而做到在课堂上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得清楚透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确实改变了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书中夹,一根教鞭空中划”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它在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但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对于多媒体,我们既要使用它,又要慎用它,要让它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为优化教学服务。
总之,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时刻注意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认真考虑课件的使用价值,缜密思考、科学设计,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