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重点
数据库基础知识2
生产副厂长
技术副厂长
经营副厂长
车间主任
处长
部门经理
层次模型具有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优点。 层次模型具有层次分明、结构清晰的优点。但只能反映实体 一对多”的联系。 间“一对多”的联系。
网状模型用 图结构” 网状模型用“图结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 系
网状数据模型反映现实世界较为复杂的事物间的联系。特点是: 网状数据模型反映现实世界较为复杂的事物间的联系。特点是: (1)可以有两个以上的根结点。 可以有两个以上的根结点。 一个父结点可以有多个子结点, (2 ) 一个父结点可以有多个子结点, 一个子结点也可以有多个父 结点。 结点。 专业系
2.1 数据模型概述
2.1.2 数据模型的组成三要素
1、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现实世界数据(系统)的静态特性 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现实世界数据(系统) ——用于描述现实世界数据 规定数据的存储和表示方式。 规定数据的存储和表示方式。 2、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现实世界数据(系统)的动态特性 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现实世界数据(系统) 是数据库中各种数据的操作集合以及相应的操作规则。 是数据库中各种数据的操作集合以及相应的操作规则。 如:创建、插入、替换、删除、查询、统计等操作。 创建、插入、替换、删除、查询、统计等操作。 3、数据的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数据的约束条件— 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关 系,用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用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如:有效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触发器等。 有效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触发器等。
层次模型用 树结构” 层次模型用“树结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把客观问题抽象为一个严格的自上而下的层次关系。 把客观问题抽象为一个严格的自上而下的层次关系。 其特点是:(1)只有一个根结点. 其特点是:(1)只有一个根结点. 只有一个根结点 (2) 一 个 父 结 点 可 以 有 多 个 子 结 点 , 但 每 个 子 结点只能有一个父结点。 结点只能有一个父结点。
数据库复习纲要(第二章)
第二章1、关系的性质,关系模式的形式化表示、各参数的含义。
答: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具有下列一些性质。
(1)任意两个元组(两行)不能完全相同;(2)关系中元组(行)的次序是不重要的,即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3)关系属性(列)的次序也是不重要的,即列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
(4)同一列中的分量必须来自同一个域,是同一类型的数据;(5)属性必须有不同的名称,但不同的属性可出自相同的域,即它们的分量可以取值于同一个域。
(6)每一分量必须取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再分的数据项。
关系模式的形式化表示: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
它的形式化表示为:R( U, D, DOM, F)其中,R为关系名,U为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为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DOM为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为属性间数据的依赖关系集合。
2、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及分类。
答:关系数据语言可以分为三类:○1关系代数语言,如ISBL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如ALPHA、QUEL○2关系演算语言域关系演算语言如 QBE○3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如 SQL这些关系数据语言的共同特点是,语言具有完备的表达能力,是非过程化的集合操作语言,功能强,能够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
3、完整性约束的分类,3类完整性规则的含义。
答:关系模型中有3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为了维护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在对关系数据库执行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时,必须遵循下述3类完整性原则。
(1)实体完整性规则:关系中的元组在主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2)参照完整性规则:外键的值不允许参照不存在的相应表的主键的值。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是用户根据具体应用语义要求,利用DBMS提供的定义的完整性规则的机制,用户自己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4、关系代数中传统的集合运算有哪些,专门的关系运算有哪些。
答:关系代数中传统的集合运算有:并、差、交、笛卡尔积4种运算○1并(Union):设有同类关系R和S,则它们的并记为R∪S,仍然是R和S的同类关系,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但必须除去重复的元组R∪S={t∣t∈R∨t∈S},其中t为元组。
(第二讲)数据库(第二章: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类型 char(10) char(10) char(2) Int char(4) 学号,主码 姓名:字符类型
说明
性别:只能为男或女 年龄:整形 所在专业编号,外码,参照专业表
4. 选课表(XK_Tab):记录学生的选课结果,对于任意一门课,每 个学生一年最多只能选一次,因此用课程编号、学号和年份联合作为 选课表的主码。选课表通过学号参照学生表,通过课程编号参照课程 表。
2. 课程表(KC_Tab):存放多门课程,主码为课程编号。
表2-4 课程表(KC_Tab)
列名 KC_Id KC_Name KC_KC_Id KC_Point
类型 char(4) char(50) char(4) Float
说明 课程编号,主码 课程名称 先修课课程编号 课程的学分
3. 学生表(XS_Tab):记录学生的基本信息,主码为学号,通过专业 编号参照专业表。
2.3 关系模型规范化
关系模型规范化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存储异常,减少数据冗余,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存储效率。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的规范化要求的。对于不 同规范化程度,可以使用“范式”来衡量。满足最低要求的为I范 式。。在I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一些要求的为II范式,以次 类推。一般情况下,在实践中关系模式满足3范式就基本可以。
元素的每一个值 di 叫作一个分量。关系模型中要求每一 个分量必须属于某种基本数据类型,如整形或字符串型。
关系:笛卡尔积的子集就是一个关系。
R( D1 , D2 ,, Dn )
这里R表示关系的名字,n是关系的目或度。
例: 我们给出如下三个域: D1 =导师集合。导师={王新,赵阳} D2=专业集合。专业={计算机,通信} D3=学生集合。学生={(张三,101),(李四,201)} 则笛卡尔积为: D1XD2XD3={(王新,计算机,张三,101), (王新,计算机,李四,201),
常见关系型数据库
常见关系型数据库一、什么是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模型由一组表格(表)组成,每个表格由行和列组成,行表示记录,列表示字段。
关系型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操作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主键和外键进行定义和维护。
关系型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化数据存储:关系型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在表格中,每个表格由行和列组成,表格中的数据具有结构性,可以通过行和列的组合快速检索和查询数据。
2.数据一致性:关系型数据库使用事务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事务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四个特性,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数据完整性:关系型数据库支持定义关系之间的完整性约束,如主键、外键、唯一性约束、默认值约束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查询功能强大:关系型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操作和查询,支持复杂的数据查询、统计和排序等功能,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灵活的操作和分析。
二、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2.1 MySQLMySQL是一款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MySQL AB公司开发,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之一。
MySQL具有以下特点:•开源免费:MySQL以其开源和免费的特性,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应用。
•高性能:MySQL通过优化的数据库引擎和查询优化器实现了高性能的数据访问速度,能够处理大规模数据并发访问。
•安全性:MySQL提供了完善的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机制,可以对用户和角色进行细粒度的权限控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2.2 OracleOracle是一款全球知名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美国Oracle公司开发。
Oracle具有以下特点:•企业级数据库:Oracle适用于大型企业级应用,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能够处理高并发的数据访问需求。
•数据安全性:Oracle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安全性功能,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加密、审计等,保护数据不被非法用户访问。
数据库原理2 关系数据库
三、用户定义的完整性(User-defined integrity)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性适用于任何关系数据 库系统。除此之外,不同的关系数据库 系统根据其应用环境的不同,往往还需 要一些特殊的约束条件。用户定义的完 整性就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 束条件,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 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关系模型应 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以 便用统一的系统的方法处理它们,而不 要由应用程序承担这一功能。
体和实体间的联系的关系的集合构成一 个关系数据库。同样,关系数据库也有 型和值之分。
型:关系数据库模式 是对关系数据库的描 述。
值:一般就称为关系数据库。
2.3 关系的完整性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 束条件。
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
1. 实体完整性 2. 参照完整性 3.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2.4 关系代数
本节要求
给定关系和关系代数表达式,要会算。
给定关系模式和查询(语义)要求,要会写 关系代数表达式。
关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用对
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作为研究关系 数据语言的数学工具。
关系代数的运算对象是关系,运算结果
亦为关系。关系代数用到的运算符包括 四类:集合运算符、专门的关系运算符、 算术比较符和逻辑运算符。
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
2-5章为本课程重点与难点 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 1970, E.F.Codd “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Shared Data Banks” 现代主流数据库几乎全部支持关系模型 Oracle(甲骨文),Sybase, IBM DB2, MS SQL Server, Ingres
引用的时候,必须取基本表中已经存在的 值。由此引出参照的引用规则。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重点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作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3.数据模型的分类:概念模型、逻辑模型。
4.概念模型的表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5.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6.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且能相互区别的。
7.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的约束条件。
8.DBS包括DB和DBMS,而DB与DBSM是相互独立的。
9.概念模型独立于操作。
10.数据库三级结构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11.数据库物理存储视图为内模式12.用户通过DML语言对数据进行操作,其实是在操作外模式中的记录。
13.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14.有了“模式/内模式映像”可以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5.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
16.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存在有二级映像,使之可以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17.数据库的外部存储方法和存储设备变化不影响逻辑结构,这种情况为物理数据独立性。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1.本章重点:关系数据库概念,可以用关系表达式来表达实际问题,可以用元祖表达式来表达实际问题,可以用域表达式来表达实际问题。
可以将这三种表达式相互转换。
2.关系代数运算:并、交、笛卡儿积、选择、投影。
3.常用的关系运算:关系代数、关系演算。
5.“列”可以出自一个域。
6.DBMS和OS之间的关系是:DBMS可以调用OS。
7.关系演算谓词变元可分为:元祖关系、演算关系、域关系演算。
8.若Sno由八位数组成,则此种情况称为:用户定义完整性。
9.一般情况下“R”“S”连接,则“R”“S”必有相同的属性。
第2章关系数据库(重点)数据库知识点整理
第2章关系数据库(重点)数据库知识点整理第2章关系数据库(重点)了解: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关系操作、关系的完整性、关系代数掌握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关系代数及其运算,包括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除、⼴义笛卡⼉积知识点关系模型三个组成部分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户定义的完整性:针对某⼀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反映某⼀具体应⽤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的语义要求关系数据语⾔的特点和分类关系代数语⾔关系演算语⾔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域、笛卡⼉积、关系、元组、属性域:域是⼀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笛卡⼉积:D1*D2*…*Dn={(d1,d2,…,dn)|di∈Di,i=1,2,…,n}关系:在域D1,D2,…,Dn上笛卡⼉积D1*D2*…*Dn的⼦集,表⽰为R(D1,D2,…,Dn)元组:关系中的每个元素是关系中的元组属性:关系也是⼀个⼆维表,表的每⾏对应⼀个元组,表的每列对应⼀个域。
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对每列起⼀个名字,称为属性候选码、主码、外码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属性组的值能唯⼀地标识⼀个元组,⽽其⼦集不能,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candidate key)主码:若⼀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选定其中⼀个为主码(primary key)外码: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个或⼀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部码(foreign key),简称外码关系模式、关系、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式: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关系模式形式化表⽰为R(U,D,DOM,F)。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第3章关系数据库
自然连接是连接中等值连接的特例,是一种 去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连接。连接的条件是两 个关系的同名属性。 记作:R*S 班级(班号,班名,班导师)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班号) 班级*学生
两个重要的连接: 等值连接 θ为“=”,是从关系R和S的广义笛卡尔积中 选取A,B属性值相等的那些元祖。 自然连接 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 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 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
A和B:分别为R和S上度数相等且可比的属性组。前
连接按连接条件分为:等值连接,大于连接和小于连接。 等值连接:就是指连接条件为等号。 大于连接就是指连接条件为>号 小于连接就是指连接条件为<号。 上述三种不同连接都称为连接,并不去掉重复属性和重复 元组。
R.A=S.A 班级(班号,班名,班导师)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班号) R和S关系的连接,连接条件是R.A=S.A。运算结果是:
例1:学生实体和专业实体可以用下面的关系表示。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出生日期) 专业(专业号,专业名)
例2:学生、课程以及学生与课程之间的选课关系可以用如 下三个关系表示: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出生日期)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3.4.3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2、属性 图3-1的学生关系中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和所在系五 个属性,是一个五元关系。
二维表中的列称为属性(或叫字段),每个属性都有一个名字,称为属性名。 二维表中对应某一列的值称为属性值;二维表中列的个数称为关系的元数。
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1. 什么是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中。
关系模型是由埃德加·科德提出的一种用于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法。
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被组织成表的形式,每个表包含了一组相关的数据项,而每个数据项又包含了一个键和一个值。
关系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修改。
SQL是一种通用的、用于管理关系数据库的语言,它允许用户定义、查询和操作数据。
通过使用SQL,用户可以轻松地完成各种操作,如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和删除数据等。
2. 关系数据库的特点关系数据库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2.1 结构化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存储的。
数据被组织成一张张的表,每个表由若干个列和行组成。
通过定义这些表的结构,我们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2 高度可靠关系数据库具有高度可靠的特性。
它们采用了事务处理机制,可以确保在多个并发操作中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如果一个操作失败了,系统可以回滚到之前的状态,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3 灵活性通过使用关系数据库,用户可以轻松地进行各种操作,而无需关心底层的物理实现。
用户可以自由地定义表的结构、插入数据、查询数据和更新数据等操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索引和视图等功能增强数据库的性能和功能。
2.4 可扩展性关系数据库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用户可以通过增加硬件设备、分区数据和优化查询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容量。
关系数据库还支持水平和垂直两种扩展方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扩展方式。
3. 关系数据库的应用关系数据库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企业管理关系数据库可以用于企业管理系统,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等。
通过使用关系数据库,企业可以轻松地管理各种信息,如客户信息、产品信息、订单信息和员工信息等。
数据库第7章 关系数据库理论
● 7.2 关系模式的分解算法
● 7.2.1 关系模式分解的算法基础
1. 函数依赖的逻辑蕴含 2. Armstrong公理系统 (1) Armstrong公理系统 1) 自反律:若YXU,则X→Y为F所蕴含。 2) 增广律:若X→Y为F所蕴含,且ZU,则XZ→YZ为F 所蕴含。 3) 传递律:若X→Y及Y→Z为F所蕴含,则X→Z为F所蕴 含。
={YZ,CTX,CSG,HRC,HSR,THR}.
2. 将关系转化为3NF、且既具有无损连接性又能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 【 例 7-7】 有 关 系 模 式 R〈U , F〉 , U={C , T , H , R , S , G} , F={C→T,CS→G,HR→C,HS→R,TH→R},将R分解为3NF, 且既具有无损连接性又能保持函数依赖。 解:可以求得关系模式R的码为HS,它的一个保持函数依赖的3NF为 :
F={A→B,A→C,B→A,B→C,C→A} 2) 去掉F中冗余的函数依赖。 判断A→B。设:G1={ A→C,B→A,B→C,C→A}, 得:AG1+=AC ∵ BAG1+ ∴ A→B不冗余 判断A→C。设:G2={ A→B,B→A,B→C,C→A},
得:AG2+=ABC ∵ CAG2+ ∴ A→C冗余 判断B→A。设:G3={ A→B,B→C,C→A}, 得:BG3+=BCA ∵ ABG3+ ∴ B→A冗余 判断B→C。设:G4={ A→B,C→A}, 得:BG4+=B ∵ CBG4+ ∴ B→C不冗余 判断C→A。设:G5={ A→B,B→C }, 得:CG5+=C ∵ ACG5+ ∴ C→A不冗余
第7章 关系数据库理论
● 7.1 关系数据模式的规范化理论
关系数据库重点
第2章关系数据库教学课时:6课时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2.掌握实体-联系模型3.掌握关系模型的概念和性质4.掌握关系的完整性规则5.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范式的基本概念和分解方法教学重点:1.关系数据模型2.关系的规范化3.关系完整性教学难点:1.实体—联系模型2.关系模型的三要素3.范式4.实体完整性5.参照完整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及内容:2.1 数据模型2.1.1 数据模型的概念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
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1.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
2. 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如关系模型中的关系的值)所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
数据库主要有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两大类操作。
3.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2.1.2 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
而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不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理解和应用。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
它不是面向机器实现,而是面向现实世界,是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图2.1 数据抽象层次现实世界抽象信息世界概念模型转换机器世界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1. 实体及其属性1) 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称为实体。
2)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3) 实体和属性的型与值实体和属性有型与值之分。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复习题及答案】第2章关系数据库基本知识
17.同一个关系模型的任意两条记录值________。 A. 不能完全相同 B. 可以完全相同 C. 必须完全相同 D.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答案:A 解析: 表的定义要求表中记录必须保持唯一性,所以任意两条记录不能完全相同。
18.现有如下关系:患者(患者号,患者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单位),医疗(患者号, 医生号,医生名,诊断日期,诊断结果)其中,医疗关系中的外键是________。 A. 患者号 B. 患者名 C. 患者号和患者名
8.数据库概念模型独立于________。 A. 具体的计算机和 DBMS B. E-R 模型 C. 信息世界 D. 现实世界 答案:A 解析: 数据库概念模型侧重于建模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它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 表示,独立于计算机系统,也独立于 DBMS,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是信息世界的模型, 是用户和设计人员进行交流的工具,一般采用 E-R 模型来描述。
4.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用________来描述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 A. 树结构 B.封装结构 C. 二维表结构 D. 指针 答案:C 解析:关系数据库以关系即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5.信息世界的概念模型用________来描述信息结构,但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A. E-R 图 B. 数据流图 C. 结构数据模型 D. 数据字典
数据库关系模式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关系模式知识点总结1. 数据库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概念模型是对数据库结构和数据之间关系的抽象描述。
常见的数据库概念模型包括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其中,实体-关系模型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概念模型之一,它通过实体、属性和关系等基本概念描述数据的结构和之间的关系。
(1)实体实体是数据库中描述的具体对象,如“学生”、“课程”等。
实体通常具有唯一的标识符,称为主键,用于区分不同的实体。
在关系模式中,实体对应于表的名称,每个实体对应于表中的一行记录。
(2)属性属性是实体所包含的特征或属性,可以是实体的各种属性信息。
属性对应于表中的列,每个属性对应于表中的一个字段。
在关系模式中,属性描述了实体所包含的信息及其数据类型、约束等。
(3)关系关系描述了实体之间的联系,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等不同类型的联系。
在关系模式中,关系对应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外键实现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
2. 关系模式的定义及特性关系模式是数据库中描述数据结构的抽象表示,它由表、字段和约束等元素组成,描述了数据存储的结构和之间的关系。
关系模式具有以下特性:(1)关系模式的定义关系模式由表的名称、表中的字段及其属性、主键和外键等关系组成。
表的名称是关系模式的标识符,字段描述了表中包含的各种属性信息,主键和外键描述了表之间的关系。
(2)关系模式的特性关系模式具有以下特性:唯一性、原子性、唯一性、固定顺序、命名规则等。
唯一性指每个字段的值都是唯一的;原子性指数据必须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单位;固定顺序指表中字段的顺序是固定的;命名规则指字段的命名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3.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和优化关系模式的规范化和优化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环节,它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数据的一致性。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主要包括:数据冗余的消除、数据依赖的处理和关系的规范化等。
(1)数据冗余的消除数据冗余是数据库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它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和更新异常等问题。
第2章关系数据库
(2)模型概念单一。 (3)集合操作:操作对象和结果都是元组的集合,即关系。
LOGO
2.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2.1.3 关系模型、关系子模式、关系内模式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所属标准计划和要求委员 会在1975年公布的研究报告中,把数据库分为三级:模式、 外模式和内模式。对用户而言可以对应分为概念级模式、 一般用户级模式和物理级模式(其体系结构如图2-1)。 关系模型中,概念模式是关系模式的集合,外模式是关系 子模式的集合,内模式是存储模式的集合。
2,…,n}
其中每一个元素(d 1 ,d 2 ,…,d n)称为一个n元组(nTuple),或简称为元组(Tuple)通常元素中的每一个值d i
称为一个分量。
LOGO
2.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来自❖ 两个集合R和S的笛卡尔积(或只是乘积)是元素对的集合, 该元素对是通过选择R的任何元素作为第一个元素,S的元 素作为第二个元素构成的。该乘积用RS表示。当R和S是 关系时,乘积本质上相同。
LOGO
2.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1. 关系模式
关系实质上是一张二维表,表的每一行为一个元组, 每一列为一个属性。一个元组就是该关系所涉及的属性集 的笛卡尔积的一个元素。关系是元组的集合,也就是笛卡 尔积的一个子集。因此关系模式必须指出这个元组集合的 结构,即它由哪些属性构成,这些属性来自哪些域,以及 属性与域之间的映象关系。
•计算机专业
•李喆
•刘德成
•通信专业
•吕景刚
•刘德成
•通信专业
•王弶
•刘德成
•通信专业
•李喆
LOGO
计算机考研重点数据库解析
计算机考研重点数据库解析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种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在计算机考研中,数据库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着重对计算机考研中的重点数据库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是当前最为常用的数据库类型之一。
它以二维表的形式存储数据,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
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思想包括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等概念。
在计算机考研中,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理论、范式、操作语言等都是必考的重点内容。
1.1 关系型数据库的范式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与优化离不开范式理论。
范式是一种设计规范,用于规范和优化数据库的结构,提高数据存储和查询效率。
计算机考研中常考寻找函数依赖、分解范式等相关题目。
1.2 关系型数据库的操作语言SQL是关系型数据库的标准操作语言。
它包括数据查询语言(DQL)、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和数据控制语言(DCL)等。
在考研中,SQL语言的运用、常见问题的解决以及性能优化等都是需要掌握的重点。
二、非关系型数据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非关系型数据库逐渐崭露头角。
它相对于关系型数据库来说,能够更好地解决大规模数据存储和高并发读写的问题。
在计算机考研中,非关系型数据库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2.1 NoSQL数据库NoSQL(Not Only SQL)是非关系型数据库的代表。
它的特点是高性能、高可扩展性和灵活的数据模型。
在考研中,NoSQL数据库的种类与特点、使用场景以及与关系型数据库的对比等都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2.2 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是应对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解决方案之一。
它将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在计算机考研中,分布式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一致性保证、负载均衡等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三、内存数据库内存数据库是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库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磁盘数据库,内存数据库具有更高的读写性能和响应速度。
10分钟梳理MySQL核心知识点
10分钟梳理MySQL核心知识点今天我们用10分钟,重点梳理一遍以下几方面:•数据库知识点汇总;•数据库事务特性和隔离级别;•详解关系型数据库、索引与锁机制;•数据库调优与最佳实践;•面试考察点及加分项。
一、数据库的不同类型1.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Oracle:功能强大,主要缺点就是贵•MySQL:互联网行业中最流行的数据库,这不仅仅是因为MySQL的免费。
可以说关系数据库场景中你需要的功能,MySQL都能很好的满足,后面详解部分会详细介绍MySQL的一些知识点•MariaDB:是MySQL的分支,由开源社区维护,MariaDB虽然被看作MySQL的替代品,但它在扩展功能、存储引擎上都有非常好的改进•PostgreSQL:也叫PGSQL,PGSQL类似于Oracle的多进程框架,可以支持高并发的应用场景,PG几乎支持所有的SQL标准,支持类型相当丰富。
PG更加适合严格的企业应用场景,而MySQL更适合业务逻辑相对简单、数据可靠性要求较低的互联网场景。
2.NoSQL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Redis:提供了持久化能力,支持多种数据类型。
Redis适用于数据变化快且数据大小可预测的场景。
•MongoDB: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将数据存储为一个文档,数据结构由键值对组成。
MongoDB比较适合表结构不明确,且数据结构可能不断变化的场景,不适合有事务和复杂查询的场景。
•HBase:建立在HDFS,也就是Hadoop文件系统之上的分布式面向列的数据库。
类似于谷歌的大表设计,HBase可以提供快速随机访问海量结构化数据。
在表中它由行排序,一个表有多个列族以及每一个列族可以有任意数量的列。
HBase依赖HDFS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可靠存储,适用于数据量大,写多读少,不需要复杂查询的场景。
•Cassandra:一个高可靠的大规模分布式存储系统。
支持分布式的结构化Key-value存储,以高可用性为主要目标。
第01讲 关系数据库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续)
主键 学生(主表) 外键
Sno 98001 98001 98002 98002
成绩(从表)
Cno 1 3 2 3 Grade 92 88 90 89
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 SC 98001 À Ó î Â Ð Ä 20 IS 98002 Á ³ õ ¿ ® Å 19 MA 98003 Í Ã õ ô ® Å 18
第二讲 关系数据库
引入
SQL Server 2000是一个功能强大、操作方便的数据 库管理系统,其日益受到广大数据库用户的青睐,因此 在学习之前,了解和掌握SQL Server 2000的功能是非常 必要的。
学习目标
学习完本课程,您应该能够:
– – – –
掌握关系模型的概念 掌握数据结构的概念 理解关系完整性的描述 掌握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和关系代数的运算
(5)值域(Domain): 关系中的每一属性所对应的取值范围叫属性的变域,简称域。 (6)主关键字或主键(Primary key): 表中的某一列或者组合列(几个列作为一个整体),该 列的值唯一 标识一行。主键实施实体完整性,即每个表必有而且仅有一个主键 ,主键必须唯一,而且不允许为空值或者重复。 注:空值表示该字段的值为空,它不是0,也不是空格。 (7)外部关键字或外键 (Foreign Key): 一个表中的某个列(非主健)是另一个表的主码,它用来与其他表建立 关联,称为外键。 (8)主表与从表: 主表和从表是指以外键相关联的两个表,以(另外一个表的)外键作 为主键的表称为主表,外键所在的表称为从表。
传统的集合运算 — 交
R ∩S
A a1 a2 B b2 b2 C c2 c1
R
A a1 a1 a2 B b1 b2 b2 C c1 c2 c1
数据库工程师复习重点: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
数据库工程师复习重点: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关系数据库逻辑设计5.1 概述5.2 基本概念5.2.1 关系模型1、关系模型采用一个二维表格在计算机中组织、存储、处理和管理数据。
(1) 关系名(数据库名):由字母数字组成;(2) 属性名;(3) 关系模式和关系:描述模式描述关系的静态结构,由模式名、关系模式所包含的属性及属性值所满足的条件组成模式定义。
(4) 元组:描述关系中的行;(5) 域:它定义关系的每个属性取值的类型;(6) 主码:能够惟一标识关系中每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7) 关系的数学定义:关系模式是建立在集合集论的基础上的,用数学的概念定义关系有;(A) 定义一:域是值的集合,同一个域中的值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B) 定义二:(C) 定义三:(D) 当关系引用了属性名后关系具有以下属性:[1] 不能有重复的元组;[2] 元组上下无序;[3] 按属性名引用时属性左右无序;[4] 所有属性值都是原子项(不可再分);(8) 总结:关系是一张二维表,表中的一行被称为一个元组,一列称为属性,由一组域值组成。
关系是元组的集合,关系中的每个元组在数学上被定义为这个关系所涉及的全部域值中笛卡儿积的一个元素。
5.2.2 关系数据库1、关系数据库是按照二维表组织和存储的相互关联的关系的集合,关系数据库模式是关系模式的集合;5.2.3 关系的完整性1、关系的完整性(完整性约束):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规则和关系满足的定义。
通常这组约束规则用来限定和检查数据库所含实例的合法性和正确性;2、完整性约束分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完整性约束是基于关系模式的,主要有主码、外码约束和域约束组成;动态完整性约束是基于企业的业务规则的。
3、静态完整性约束规则:(1) 主码约束:主码必须满足:(A) 惟一性:在一个关系中不存在两个元组,它们具有相同的主码值;(B) 最小性:不存在从组成主码的属性集中去掉一个属性,还仍能保持数据的惟一性;(2) 外码约束:(3)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5.3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5.3.1 问题的提出究竟一个关系数据库包含哪些属性是合理的,如何评价一个关系模式设计的优劣?5.3.2 函数依赖函数依理论利用一个关系中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评价和优化关系模式,以保证存储到数据库中的关系具有较好特性;1、函数依赖:(1) 设R(U)为一关系模式,X和Y为属性全集U的子集,若对于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的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并记作X Y,其中X称为决定因素,因为根据函数依赖定义,给定一个X,就能惟一决定一个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章关系数据库教学课时:6 课时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2.掌握实体- 联系模型3.掌握关系模型的概念和性质4.掌握关系的完整性规则5.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范式的基本概念和分解方法教学重点:1.关系数据模型2.关系的规范化3. 关系完整性教学难点:1.实体—联系模型2.关系模型的三要素3. 范式4. 实体完整性5. 参照完整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及内容:2.1 数据模型2.1.1 数据模型的概念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
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1.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
2. 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如关系模型中的关系的值)所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
数据库主要有检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两大类操作。
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2.1.2 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
而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不便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理解和应用。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
它不是面向机器实现,而是面向现实世界,是按照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图2.1数据抽象层次1.实体及其属性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称为实体。
2)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3)实体和属性的型与值实体和属性有型与值之分。
4)实体集具有相同实体型的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5)关键字在实体属性中,用于区别实体集合中不同个体的某个属性或某几个属性的组合,称为关键字。
2.实体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
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一个实体集内部各实体之间的联系或者不同的实体集的实体之间的联系。
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可以分为三类。
一对一联系(1 : 1)一对多联系(1 : N)多对多联系(M : N)图2.2表示了两个实体集间的以上3种联系。
实际上,一对一联系是一对多联系的特例,而一对多联系又是多对多联系的特例。
通常情况下,两个以上的实体集之间也存在着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联系。
实体集A 实体集B 实体集A 实体集BX2.1.3 实体-联系模型实体-联系模型中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如下。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上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图形内写上属性名,并用直线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上联系名,因为联系是实体之间的一种行为,所以通常用动词表示联系名,并用直线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直线旁边标上联系的类型(1 : 1,1:N或M : N)。
如果一个联系具有属性,则这些属性也要用直线与该联系连接起来。
2.1.4 常用的数据模型目前,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有 3 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其中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统称为非关系模型。
1.层次模型1)层次模型的数据结构在数据库中,对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双亲,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
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2)层次模型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层次模型的数据操作主要有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进行插入、删除、修改操作时要满足层次模型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层次模型的存储结构层次数据库中不仅要存储数据本身,还要存储数据之间的层次联系。
层次模型数据的存储常常是和数据之间联系的存储结合在一起的。
常用的存储结构有两种。
(1) 邻接法按照树的前序遍历顺序把所有记录值依次邻接存放,即通过物理空间的位置相邻来体现(或隐含)层次顺序。
(2) 链接法用指针来反映数据之间的层次联系,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子女-兄弟链接法。
层次序列链接法。
4)层次模型的特点层次模型的优点是:层次模型数据结构简单,对具有一对多的层次关系的描述非常自然、直观、容易理解。
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来实现,查询效率较高。
2.网状模型1)网状模型的数据结构在网状模型中,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2)网状模型的数据操作与完整性约束网状模型一般来说没有层次模型那样严格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但具体的网状数据库系统对数据操作都加了一些限制,提供了一定的完整性约束。
DBTG 在模式DDL 中提供了定义DBTG 数据库完整性的若干概念和语句,主要有:支持记录码的概念,码即惟一标识记录的数据项的集合。
保证一个联系的双亲记录和子女记录之间是一对多的联系。
可以支持双亲记录和子女记录之间某些约束条件。
3)网状模型的存储结构网状模型的存储结构中关键是如何实现记录之间的联系。
常用的方法是链接法,包括单向链接、双向链接、环状链接、向首链接等,此外还有指针阵列法、二进制阵列法、索引法,具体的数据库系统中实现各不相同。
4)网状模型的特点网状模型的优点是: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
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如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
网状模型的缺点是:随着应用环境的扩大,数据库的结构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编写应用程序也会更加复杂,程序员必须熟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3.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建立在数学概念基础上的。
关系模型中使用关系来表示实体。
关系模型中实体之间的联系也使用关系来表示。
关系模型诞生以后发展迅速,深受用户的喜爱并得到广泛应用,具有下列优点。
1)关系模型具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关系模型以关系代数为依据,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有严格的数学定义。
2)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单一对数据的检索结果也是关系,无论原始数据还是结果数据都是同一种数据结构。
用户的观点下数据的逻辑结构就是单一的关系——二维表,操作简单、结构清晰,用户易懂易用。
3)关系模型存取简单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用户只需要了解怎么查找、更新所关心的数据,而不必详细说明存取路径,从而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也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
2.2 关系模型2.2.1 关系的定义1. 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例如,自然数、{0, 1}、{A, B , C, D}等都可以是域。
2. 笛卡儿积给定一组域D i,D2, ,,D n(可以有相同的域),则笛卡儿积定义为:D i X D2X ,x D n = {(d i, d2, ,,d n) | d i € D j, i = 1, 2, ,, n} 其中每个(d i, d2, , , d n)叫做元组,元组中的每一个值d i叫做分量,d i必须是D i中的一个值。
显然,笛卡儿积的基数就是构成该积所有域的基数的累乘积。
3. 关系D i X D2X , x D n的子集称作在域D i, D2, , , D n上的关系,记作:R(D i,D2,, ,D n)其中,R为关系名,n是关系的目或度,D i是第i个域名。
当n=1 时,关系仅含一个域,称该关系为单元关系。
当n=2 时,关系含有两个域,称该关系为二元关系。
依此类推,若关系中含有n个域,则称该关系为n元关系。
2.2.2关系中的术语1.元组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在数据库中也称为记录。
2.属性表中的一列称为一个属性,用来描述实体的特征,属性分为属性名和属性值。
3.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4.关系模式关系模式描述关系的信息结构和语义限制,是型的概念;而关系是关系模式对应的一个实例,是值的概念。
5.关系数据库利用关系模型表示和处理数据的数据库,是一些相关的表和其他数据库对象的集合。
6.关键字/码若关系中的某一个属性或属性组的值惟一地决定其他所有属性即元组的值,而其任何真子集无此性质,则这个属性或属性组称为该关系的关键字。
7.候选键/候选关键字/候选码如果一个关系中有多个属性或属性组都能用来标识该关系的元组,那么这些属性或属性组都称为该关系的候选关键字。
8.主键/主关键字/主码在一个关系的多个候选关键字中指定其中一个作为该关系的关键字,它就称为主键。
9.主属性若关系中的一个属性是构成某一个候选关键字的属性组合中的一个,则称该属性为主属性。
2.2.3关系模型的三要素关系模型包括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关系完整性三个组成部分。
1.数据结构——关系在数据库中要区分型和值,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值;关系是元组的集合,关系模式必须指出这个元组集合的结构,即它由哪些属性构成,这些属性来自哪些域,以及属性与域之间的映像关系。
2.关系操作关系模型中常用的关系操作有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大部分,其中数据查询包括选择、投影、连接、除、并、交、差,数据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操作。
数据查询的表达能力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
3.关系完整性约束关系模型允许定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2.2.4 关系的性质关系模型是建立在集合代数基础上的,关系是有严格的数学定义的,并不是所有的二维表格都可以称为关系。
关系数据库中,每一个关系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或者规范条件,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的关系。
但对关系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允许表中表,即关系数据模型中,所有的属性都应该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项。
2.3关系的规范化2.3.1 函数依赖1.函数依赖的定义如果给定属性X的值能够确定属性Y的值,则称属性X函数决定属性Y,或称属性Y 函数依赖于属性X。
一个关系上的函数依赖集,简写为FD。
函数依赖是关系模式R上属性之间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它属于语义范畴的概念,所以,只能根据语义来确定函数依赖。
2.平凡函数依赖与非平凡函数依赖在关系模式R(U)中,对于U的子集X和Y,如果X T Y,并且Y是X的子集,则称X T Y是平凡函数依赖;如果Y不是X的子集则称X T Y是非平凡函数依赖。
我们讨论的总是非平凡函数依赖。
3.完全函数依赖/部分依赖在关系模式R(U)中,对于U的子集X和Y,有函数依赖X T Y,如果存在X的非空真子集X '使得X 'T Y 成立,则称Y部分依赖于X,记作X-J Y。
否则,称Y完全依赖于X,记作X f>Y。
4.传递函数依赖在关系模式R(U)中,对于U的子集X、Y和Z,如果存在非平凡的函数依赖X T Y和Y T z,而Y说X,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于X,记作X—L z。
2.3.2第一范式(1NF )满足不同程度的要求构成不同的范式级别,关系模式有下列几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BCNF、第四范式(4NF)和第五范式(5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