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专题8】豪放与婉约:宋词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豪放与婉约:宋词艺术欣赏【专题解释】本专题联读三首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三首词中,精读苏词,自读辛词、李词。
李词虽为自读,却是婉约词的唯一篇目,故此,联读重点为苏词和李词;通过联读比较,体会宋词的豪放和婉约之美。
辛词的重难点是用典,可通过预习任务来完成。
【预习任务】1.结合单元起始课,了解词的产生与流变。
2.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三首词的写作背景、内容大意并背诵这三首词。
3.完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关用典的学习任务单(表格见下)。
4.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要推荐阅读宋词,请你从这三首词中任选一首,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推荐文字,谈谈宋词之美【学习任务】任务一检查预习,品赏辛词用典之美(授课时,1.将学生为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所写的推荐文字分类。
每一项活动内容均以展示学生所写推荐文字为先。
)2.检查预习中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
任务二细读文本,品赏苏词、李词之美(一)品鉴语句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气势非凡,历来被人们称颂,但也有同学提出疑问:“风流人物”都被“浪淘尽”了,此路不通,如何还能转入下文?开篇虚实结合,由江水流逝到逝者如斯,联想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自然包含了对古与今、自然与人事的深沉思索,似塞实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风流人物”肉体虽已属于过去,事功却不会磨灭。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写景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何以能成为千古名句?(1)江山合写,有形有声有色,是“赤壁”之景。
(2)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气势不凡,切“怀古”之情。
3.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的主旨句和关键词(诗眼)是什么?主旨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关键词:愁。
宋词中的豪放与婉约风格 - 教案
教案宋词中的豪放与婉约风格教案一、引言1.1宋词的历史背景1.1.1宋词的起源和发展1.1.2宋代社会文化对宋词的影响1.1.3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1.4宋词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1.2豪放与婉约风格的定义1.2.1豪放风格的特点1.2.2婉约风格的特点1.2.3两种风格的相互影响和融合1.2.4两种风格在宋词中的表现1.3教学目标和意义1.3.1培养学生对宋词的兴趣和理解1.3.2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1.3.3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1.3.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二、知识点讲解2.1宋词的基本知识2.1.1宋词的格律和韵律2.1.2宋词的题材和主题2.1.3宋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2.1.4宋词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2.2豪放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2.1豪放风格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2.2.2豪放风格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分析2.2.3豪放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2.2.4豪放风格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2.3婉约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3.1婉约风格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2.3.2婉约风格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分析2.3.3婉約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和传承2.3.4婉约风格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三、教学内容3.1豪放风格的教学内容3.1.1豪放风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1.2豪放风格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介绍3.1.3豪放风格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3.1.4豪放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3.2婉约风格的教学内容3.2.1婉约风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2.2婉约风格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介绍3.2.3婉约风格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3.2.4婉约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3.3教学评估和反馈3.3.1学生对宋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评估3.3.2学生对豪放与婉约风格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估3.3.3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的反馈和改进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宋词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4.1.2掌握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的主要特征4.1.3学会分析宋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4.1.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宋词作品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2.2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2.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2.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4.3.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4.3.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4.3.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宋词的格律和韵律的理解和应用5.1.2豪放与婉约风格的特点和区别的把握5.1.3宋词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5.1.4学生对宋词的理解和创作的困难5.2教学重点5.2.1宋词的基本知识和格律的掌握5.2.2豪放与婉约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的了解5.2.3宋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5.2.4学生对宋词的鉴赏和创作能力的培养5.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关系5.3.1教学难点是教学重点的前提和基础5.3.2教学重点是教学难点的发展和延伸5.3.3教学难点和重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5.3.4教学难点和重点的实现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6.1.2宋词相关的书籍和资料6.1.3教学课件和PPT6.1.4教学视频和音频素材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6.2.2宋词相关的阅读材料6.2.3宋词创作的练习本和纸张6.2.4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工具和材料6.3教具与学具的应用6.3.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宋词的作品和背景6.3.2利用书籍和资料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6.3.3利用教学课件和PPT辅助教学和讲解6.3.4利用教学视频和音频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宋词的图片和视频7.1.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宋词知识7.1.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7.1.4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7.2新课讲解7.2.1讲解宋词的基本知识和格律7.2.2分析豪放与婉约风格的特点和区别7.2.3通过例句和作品展示宋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7.2.4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7.3实践与应用7.3.1组织学生进行宋词的阅读和鉴赏活动7.3.2引导学生进行宋词的创作和表达练习7.3.3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7.3.4教师点评和指导,提供反馈和建议7.4.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7.4.3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7.4.4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宋词的魅力八、板书设计8.1教学内容的梳理8.1.1宋词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8.1.2豪放与婉约风格的特点和区别8.1.3宋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8.1.4学生对宋词的鉴赏和创作能力8.2教学重点的突出8.2.1宋词的格律和韵律的掌握8.2.2豪放与婉约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的了解8.2.3宋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8.2.4学生对宋词的鉴赏和创作能力的培养8.3教学难点的解释和说明8.3.1宋词的格律和韵律的理解和应用8.3.2豪放与婉约风格的特点和区别的把握8.3.3宋词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8.3.4学生对宋词的理解和创作的困难九、作业设计9.1阅读与鉴赏9.1.1阅读宋词的作品,理解其内容和情感9.1.2分析宋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9.1.3比较不同风格的宋词作品,体会其差异和特点9.1.4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宋词的鉴赏和理解9.2创作与表达9.2.1尝试创作一首宋词,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9.2.2通过绘画、音乐或其他形式表达对宋词的理解和感受9.2.3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9.2.4提交一份创作作品,包括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9.3思考与探究9.3.1思考宋词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9.3.2探究宋词对其他文学形式的影响和启示9.3.3研究宋词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作用9.3.4提出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10.1.1学生对宋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10.1.2学生对豪放与婉约风格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10.1.3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10.1.4教学目标和预期的达成情况10.2教学反思与改进10.2.1教学内容的适当性和难度的把握10.2.2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和创新性10.2.3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提升10.2.4教学反馈和评价的及时性和准确性10.3拓展延伸活动10.3.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深入了解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0.3.2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研讨会,分享宋词的研究成果和经验10.3.3开展宋词创作比赛或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和表达兴趣10.3.4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讲解宋词的格律和韵律,通过例句和作品展示宋词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宋词》教学设计[整理]
《宋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能使学生了解词的有关常识,感受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不同风格。
2.熟记相关的作家作品。
3.把握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意境及特点。
4.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
5.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通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欣赏词中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学习词用典的贴切自然。
3.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4.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念奴娇》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尤其是对“人生如梦”的理解。
2.体会《雨霖铃》凄婉惆怅的离愁别绪。
【教学方法】《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以讲授为主,用语言再现当时场面,引导学生去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尽可能使其有如临其境之感。
下片以讨论为主,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讨论能更深入领会到诸如烘托借代等艺术手法,领悟到苏轼用词的精妙。
《雨霖铃》以讲授法为主,通过反复的诵读,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营造离别感伤的氛围。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
而当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这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二、简介作者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柳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中进士,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终身失意潦倒,死于润州。
柳永一生的创作活动主要在宋真宗、仁宗时期。
善为歌词,是宋词的大作家。
柳永的词,流传很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词善于铺叙,又能吸收民间口语,故词的语言通俗明畅,词的感情真切,但也含有消极颓废的情绪,亦有部分品味庸俗的作品。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 - 教案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教案一、引言1.1宋词的历史背景1.1.1北宋时期,词作为新兴文学形式,逐渐从诗中独立出来1.1.2南宋时期,词达到鼎盛,形成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1.1.3宋词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1.1.4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2婉约与豪放词风的定义1.2.1婉约派以柔美、含蓄、细腻著称,注重情感表达1.2.2豪放派以奔放、直率、激情为特点,强调个性与自由1.2.3两者在主题、风格、艺术手法上的差异1.2.4婉约与豪放词风在宋词中的分布及代表性词人1.3教学目的与意义1.3.1帮助学生理解宋词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1.3.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1.3.3通过对婉约与豪放词风的学习,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1.3.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二、知识点讲解2.1婉约词的特点2.1.1情感细腻,善于捕捉和表达微妙的情感变化2.1.2语言柔美,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1.3结构精巧,注重词的节奏和韵律2.1.4主题多样,包括爱情、离别、自然等2.2豪放词的特点2.2.1情感奔放,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个人情感2.2.2语言质朴,不拘泥于传统修辞,注重直接表达2.2.3结构自由,不受传统词律限制,形式多样2.2.4主题广泛,包括抒发壮志、批判现实、歌颂英雄等2.3婉约与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2.3.1婉约派代表人物如李清照、柳永等,及其代表作品2.3.2豪放派代表人物如苏轼、辛弃疾等,及其代表作品2.3.3代表人物的生活背景对其词风的影响2.3.4代表人物在宋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三、教学内容3.1婉约词的学习3.1.1分析婉约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3.1.2阅读和理解婉约词的经典作品3.1.3比较不同婉约词人的风格特点3.1.4创作自己的婉约词,体会其艺术魅力3.2豪放词的学习3.2.1探讨豪放词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3.2.2阅读和理解豪放词的经典作品3.2.3分析豪放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3.2.4尝试创作豪放词,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风格3.3婉约与豪放词风的比较与鉴赏3.3.1对比分析婉约与豪放词风的差异3.3.2鉴赏经典婉约与豪放词作品,体会其艺术价值3.3.3讨论婉约与豪放词风在宋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义3.3.4分析婉约与豪放词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宋词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4.1.2掌握婉约与豪放词风的主要区别和艺术特色4.1.3能够分析并鉴赏经典宋词作品4.1.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宋词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2.2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4.2.3通过小组合作和创作实践,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2.4通过比较研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4.3.2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3.3通过学习宋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3.4通过对词人及其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婉约与豪放词风的区分及其艺术特点的理解5.1.2宋词中复杂情感和深层次意义的解读5.1.3学生对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5.1.4学生对宋词创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5.2教学重点5.2.1宋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的梳理5.2.2婉约与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鉴赏5.2.3宋词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的分析5.2.4学生创作宋词的实践与指导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师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宋词作品和相关资料6.1.2宋词教材和辅助阅读材料6.1.3教学PPT,包含课程大纲、关键知识点和作品分析6.1.4词人画像、历史背景图等视觉辅助材料6.2学生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重点和创作练习6.2.2宋词选集或相关文学作品,用于课堂阅读和课后研究6.2.3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用于在线资料查询6.2.4小组讨论时所需的便利贴、白板等协作工具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播放宋词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1.2简要介绍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7.1.3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内容7.1.4引导学生思考婉约与豪放词风的特点和区别7.2课堂讲解与讨论7.2.1详细讲解婉约与豪放词风的艺术特点7.2.2分析代表性词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7.2.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7.2.4回答学生提问,澄清疑难问题7.3创作与实践7.3.1指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宋词,体验创作过程7.3.2分享和点评学生作品,提供改进建议7.3.3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展示,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八、板书设计8.1知识框架8.1.1宋词发展历程图8.1.2婉约与豪放词风对比表8.1.3代表词人及其作品列表8.1.4宋词艺术手法概览8.2教学重点与难点8.2.1婉约与豪放词风的区分8.2.2宋词情感解读技巧8.2.4学生创作实例展示8.3思维导图8.3.1宋词主题思维导图8.3.2婉约词风格特点思维导图8.3.3豪放词风格特点思维导图8.3.4学生创作思路思维导图九、作业设计9.1阅读与分析9.1.1阅读指定宋词作品,分析其风格特点9.1.3研究宋词中的特定主题,如爱情或自然9.1.4扩展阅读其他时期的词作品,进行风格对比9.2创作与实践9.2.1创作一首婉约或豪放风格的宋词9.2.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作宋词集9.2.3设计并表演一段宋词朗诵或小型舞台剧9.2.4结合现代元素,创作一首新词,体现时代特色9.3研究与拓展9.3.1研究宋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9.3.2探讨宋词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9.3.3分析宋词在国际文学交流中的作用9.3.4调查宋词在年轻人中的普及程度和受欢迎程度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效果评估10.1.1学生对宋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10.1.2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实践中的表现10.1.3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深度10.1.4学生对宋词兴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10.2教学方法改进10.2.1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10.2.2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10.2.3引入更多元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10.2.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10.3拓展延伸活动10.3.1组织宋词朗诵比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0.3.2开展宋词创作工作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0.3.3安排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加深学生对宋代文化的理解10.3.4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与重点:这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创作实践)来确保学生对婉约与豪放词风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PPT讲稿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 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 又还被莺呼起。
代表人物:“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
典型意象: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 历 典型意象: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芭蕉、杨柳
史人物、高山大江等
细雨。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疾苦、个 题材单一:男女相思、离愁别绪、伤春悲秋、感
人抱负等。
时伤怀。
艺术特色:直截了当,直抒胸臆,写景则大笔勾 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
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 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 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 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 拾旧山河,朝天阙。
• 辛弃疾《破阵子》
•
醉里挑灯看剑, 梦
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课 件
清平乐 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8.说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运用了那种表达技巧?
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这一句运用了夸张(也可答 比喻)手法,充分表达对心爱之人的一往情深,烘托相思难熬 的氛围,增强了爱情词的艺术感染力。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
宋词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宋词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宋词鉴赏教案重庆市璧山中学巫正鸿一简介宋词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
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
“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
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
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因之,形成一种观念,词就应是这个样子的。
北宋中期时人曾说:苏轼的“以诗为词”为“要非本色”(见陈师道《后山诗话》);秦观“诗似小词”,苏轼“小词似诗”(见《王直方诗话》)。
“本色”“小词”之论当属婉约派的主张。
李清照“别是一家”说中认为只有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始能知之”(《词论》),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约一宗,虽然贺铸以至李清照都有并不婉约之作。
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可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
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及宋未周密、张炎等一些词章。
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有些论者对原来也许并无专门寄托的委婉隐约之词,也深求其微言大义,“豪放”一词其义自明。
宋初李煜的“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已见豪气。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也是“沉雄似张巡五言”。
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
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课题背景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宋词作品,有婉约派的,有豪放派的,对于初学的初中学生,并不十分清楚婉约与豪放的内涵与区别,为促进后续深入学习、鉴赏宋词作品,培养兴趣和素养,拓展宋词学习面,结合初中课文中的宋词学习,特创设情景---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宋词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
2、课题意义通过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宋词知识面,更加深入的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宋词素养、感情和兴趣,促进其后续学习,进而增进学习语文和古诗词自觉性,提高个人的素养,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3、课题介绍本课题主要是围绕收集、整理、总结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相关知识,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学生分工合作,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拜访专家学者等各种途径,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综合总结小组意见形成研究报告,在语文班会上提交研究报告和进行陈述。
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内涵。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1、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宋词、宋词分婉约派和豪放派是怎么回事、各有什么特征、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哪些等等。
2、过程与方法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学生分工合作,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拜访专家学者等各种途径,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讨论和研究,综合总结小组意见形成研究报告,在语文班会上提交研究报告和进行陈述,最后对报告进行评价和反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宋词素养、感情和兴趣,促进其后续学习,进而增进学习语文、学习古诗词、最求高尚文学的自觉性,提高个人的素养,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爱家、与人为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品质,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1、参与活动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或者初中阶段学生;2、对古诗词、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认识比较浅薄;3、比较富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思想感情,感情丰富,与多情善感、词句优美的宋词特征相匹配;4、网络查找操作比较娴熟,图书馆检索也具备有一定的知识水平;5、对研究新事物有好奇心和热情;6、对研究性学习还属初次,总体比较陌生,操作实施比较生疏,尤其归纳、整理、总结水平能力不高,撰写研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比较陌生。
新课标教学案例 宋词之婉约词派 学习专题
宋词之婉约词派学习专题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
同时,诗词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新课标中也提到了语文课程应该引导学生自觉集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词,兴起于唐,成于五代,鼎盛于两宋时期,是宋代文学的辉煌代表。
尤其是在柳永、苏轼、李清照等著名词人的引领下,宋词愈来愈成熟,最终成为与唐诗并立的两座文化的高峰。
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和宋词的地位,以及教研室的“1”+ “X”专题教学安排。
我设计了宋词的专题教学。
从宋词的风格和情感表达入手,我将本专题分为两部分——婉约派和豪放派。
本案例以婉约派专题教学设计为例:1.基本篇目:《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2.基础阅读篇目(必读):《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庭院深深)欧阳修《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3.拓展阅读篇目(选读书):秦观词二首《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鹊桥仙》(纤云弄巧)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一剪梅》《醉花阴》《武陵春》冯延巳《鹊踏枝》韦庄《菩萨蛮(其二)》李璟《山花子》李煜《虞美人》《相见欢》4.相关赏析、评论等泛读材料网络音视频资源:《中国诗词大会》《宋之韵》《百家讲坛之李清照》《雨说宋词》《胡婷婷唱古诗词》传统阅读读本:《人间词话》《宋词鉴赏辞典》(崇文书局)《柳永集名家精注精评本》(凤凰出版社)此次拓展资料的选择,除了传统的纸质阅读资料还增加了部分网络电子音视频资源。
这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为选择依据。
定稿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讲课教案
定稿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
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常提到的。
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
本文主要从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题材突破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词的分析,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多样,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了解苏轼。
关键词:豪放;婉约;题材一、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后苏轼登上仕途,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政见不和,被谏官李定等人以讪谤新法罪逮捕入狱,即“乌台诗案”,侥幸获释后被贬黄州充团练副史。
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他又激烈反对,特别是反对废除免役法。
之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他又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到儋州(今属海南)。
直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卒于常州。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二、从苏轼词的题材分析其词风苏轼最早的词作,按王文诰《苏诗总案》载,为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作《浪淘沙》,词句尚为“绮陌香尘”、“槛内群芳”之类,可说是尚在学步欧晏(欧阳修、晏殊)。
翌年所作的《行香子·过七里滩》,上下片之结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均令人有目不暇给之感,已可混入欧晏词集了。
但仍未见苏轼之人格、性格、词格。
后年所作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堂庑渐大、登临渐高,使用了大字眼、大角度,使用了议论的句式。
苏轼词选豪放与婉约教案教学设计
苏轼词选豪放与婉约教案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苏轼词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材,既有豪放的作品,也有婉约的作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轼的词作,下面将给出一份针对苏轼词选中豪放与婉约的教学设计。
【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词作在豪放与婉约两个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
本次教学将重点探讨苏轼词选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的特点,以及他所运用的手法和意境,通过欣赏和学习苏轼的作品,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情趣。
【内容一:豪放的苏轼】1. 选择苏轼词选中的一到两首豪放的词作进行解读,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通过讲解词作中的描绘手法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豪放词的特点,如形象生动、行云流水的文字表达,以及表达豪情壮志、豪放不羁的主题。
3. 分析苏轼词作中的豪放情感和背景,解读其个人经历对作品风格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苏轼豪放词的创作背景。
【内容二:婉约的苏轼】1. 选择苏轼词选中的一到两首婉约的词作进行解读,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分析词作中的细腻描写和柔美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婉约词的特点,如委婉多情、含蓄细致等。
3. 探究苏轼词作中的婉约情感和背景,解读其对人生、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寄托,引导学生理解苏轼婉约词作风格背后的文化内涵。
【内容三:对比与鉴赏】1. 将苏轼词选中的一首豪放词与一首婉约词进行对比。
2. 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作在意境、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与异同。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进一步体味和理解苏轼豪放与婉约词的不同魅力。
【内容四:创作与表演】1. 鼓励学生模仿苏轼的风格,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豪放或婉约词作,并展示给同学。
2. 引导学生分组表演苏轼的名作,通过表演的方式,进一步体验和感悟苏轼词作的深层内涵。
3. 让学生分享创作和表演的心得,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苏轼词选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的特点和魅力。
专题 婉约与豪放:宋词艺术赏析(学案)高一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册)
豪放与婉约——宋词艺术欣赏【课前准备】1、课前查阅资料,以第一人称写一篇“自我简介”,介绍三首词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小组代表展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冲洗 ),千古风流..人物(英雄 ),故垒..西边(旧营垒的遗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刚刚)嫁了,雄姿英发..(英气勃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战船)灰飞烟灭。
故国..(赤壁古战场)神游,多情..( 多愁善感)应笑我,早生华.(白)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凭吊)江月。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 英雄业绩)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轻率),封.(登山祭天)狼居胥,赢得..(只剩下)仓皇北顾..( 败逃中回头北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行政单位,相当于“省”)。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学习任务】任务一品尝辛词用典之美。
以典入词,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一大特色。
请同学们诵读作品,并填写下表。
词句 人物 大意 诗人情感(用典目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权 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却无处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
如孙权一样的英雄已不见的惋惜,无人可御外侮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斜阳照着草丛树木以及普通街道,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里住过。
回想当年,他指挥者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势像猛虎一样。
对英雄的赞叹,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宋文帝轻率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
对当时执政者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跋焘 往事怎忍再回顾,如今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
宋词中的婉约派和豪放派PPT学习教案
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 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 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开端
梁
发展
唐
宋
第15页/共22页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其创作以北宋、南宋生活 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北宋时期,李清照在为数不多的诗文中表现出比封建社会 一般女子宽阔的思想境界和生活领域,如《浯溪中兴颂诗和张 文潜》两首长诗,吊古讽今,主张汲取唐王朝天宝之乱的历史 教训。另外,早年她还写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之 说,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是宋代重要 的词论。其诗文谈史论世,兼及文艺,题材较为广泛。
第21页/共22页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
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 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 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
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 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 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 “醉 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之类的 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第11页/共22页
第17页/共22页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 而作。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 四个叠字,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 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 写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 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 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 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 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 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 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宋词婉约派教案
宋词婉约派教案教案标题:宋词婉约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宋词婉约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掌握婉约派词的基本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3. 培养学生对宋词婉约派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婉约派的起源和发展;2. 婉约派的代表作品欣赏;3. 婉约派词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宋代文人雅集的画作,引发学生对宋代文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宋词婉约派的探索欲望。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婉约派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其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 分析婉约派词的表达方式,如借景抒情、婉转含蓄等;3. 解读婉约派词的艺术特点,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等。
三、欣赏与分析(20分钟)1. 分发选定的婉约派词作品给学生,并播放相关音频;2.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词作中的意境、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3.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对词作的理解和感受;4. 选取几首词作,进行现场朗诵和欣赏。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包括填空和简答题,考察学生对婉约派的理解程度;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进行讲评,解答学生疑问。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婉约派词作品,拓宽视野;2. 提供相关的阅读资料和网上资源,供学生深入了解婉约派文学。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收获。
教学资源:1. 描绘宋代文人雅集的画作;2. 选定的婉约派词作品和音频;3. 练习题和答案;4. 阅读资料和网上资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婉约派的起源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2.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婉约派词作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题展示对婉约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 学生能够自主拓展阅读婉约派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画作和音频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宋词婉约派的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通过逐步深入的讲解,使学生对婉约派的起源、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9 《豪放词婉约词比较鉴赏》 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 《豪放词婉约词比较鉴赏》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6 课时豪放婉约各美其美第9 课豪放词婉约词比较阅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生命的诗意"为人文主题,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包括魏晋诗歌、唐诗、宋词,它们呈现各自成熟、鲜明的风格,呈现出各自“生命的诗意”。
第9 课精选了三首代表性的宋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属于豪放词中的经典之作,《声声慢》与之前两首词决然不同,国破家亡的忧愁苦闷、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皆由朴素清新的语言不动声色地表达出来,全词通篇写“愁"直至最后才见“愁”字,这种借外物渲染愁情的写法值得关注。
同时,其叠字手法的运用也是重点学习内容,我们借此可以看到词人渐次深入的情感世界。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第一单元现代诗歌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通过品读意象赏析诗歌的方法,通过第三单元魏晋诗歌、唐诗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知人论世和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技巧,但学生对诗歌风格的理解,特别是对用比较阅读的方式鉴赏诗词风格异同的方法很陌生。
新课标、新课程提倡语文学习要进入到深度学习的领域,这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注重思辨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
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也是学生目前学习能力的欠缺之处。
单元设计介绍:综合“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单元人文主题”等要求,在“生命的诗意"的统领下,主要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规划了9 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如图所示:课时安排专题内容第1 课时出世入世情怀归一第2 课时亦真亦幻且真且实第3 课时飘逸见个性悲慨显深沉第4 课时浔阳江头的一次邂逅第5 课时感豪放之美悟生命诗意第6 课时豪放婉约各美其美第7 课时“生命的诗意”班级诗歌朗诵会第8 课时万紫千红总是春——第三单元整合第9 课时学写文学短评——以《琵琶行》为例魏晋诗歌比较的是出世与入世的生命态度,唐诗比较的是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诗风,宋词比较的是豪放和婉约词体风格,本节课在我单元整体设计中是第6 课时,主题为“豪放婉约,各美其美",侧重在词作风格的鉴赏,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宋词风格的赏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4
2.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分析深刻。
3.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5.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专题二
分析词中意象、手法、感情和作者的人生经历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5.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感受宋词可以为读者带来怎样的思想体验?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宋词三百首》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中学诗词鉴赏方法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八首宋词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1.探究思考,你能将这八首词分成两类吗?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2.小组交流评Βιβλιοθήκη 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重点体会所选意象与作者感情的关系。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思想感情、人生追求进行归纳:
活动二:1.熟读课文《赤壁怀古》,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苏东坡的情感变化?这些情感是通过什么抒发的?
活动三:小组探究:这八首词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PPT讲稿课件
•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这
首 《画堂春》很能代表他的风格。此词是一首伤春之作。全词所写 的, 是由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单纯锐感的柔情。描写精美的 春归 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
•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
婉约是委婉含蓄的意思。
• 一般说来,豪放词题材广阔,多抒豪情壮志,风
格 豪迈奔放,感情激荡,具有阳刚美;婉约词内 容较 窄,多写离情愁思,风格纤婉隐微,含蓄蕴 藉,偏 于阴柔美。
司空图《· 论宋 词有豪放、婉约 两派之分。对, 唐豪放和婉约
2023/9/17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11
5
• 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
人抱负等。
时伤怀。
艺术特色:直截了当,直抒胸臆,写景则大笔勾 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
艺术特色: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 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细腻。白描手法能够达 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托物言志、借 物抒情。
理性分析豪放 派:婉约代表 人物苏轼、辛 弃疾陆游。
注意:
豪放词人也写婉约的东西,婉约词人也会写豪放 的作品。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课 件
诗词鉴赏豪放 派和婉约公开 课件
1
清平乐 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 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8.说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运用了那种表达技巧?
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这一句运用了夸张(也可答 比喻)手法,充分表达对心爱之人的一往情深,烘托相思难熬 的氛围,增强了爱情词的艺术感染力。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婉约词鉴赏第1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案第一讲词的起源与词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词的起源,了解词的一些基本概念[教学难点与重点]婉约为词的正宗[教学内容]一、词的起源二、词的性质一、词的起源与发展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的流派主要有两种,一:婉约派;二:豪放派。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令。
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脂粉气浓烈的崇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
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迟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间集》的编定(后蜀广政三年,940),早出近三十年。
所用词调,除《内家娇》外,其馀12调,《教坊记·曲名表》均有著录。
其中有慢词,亦有联章体。
敦煌词创作的早期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格,都表现出这些初期的词,初步脱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开始独立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朱祖谋跋《云谣集杂曲子》云:“其为词拙朴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
”可以用于对整个敦煌词的评价。
在晚唐,西域的胡乐,特别是龟兹乐,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与汉族原有的以清商乐为主的各种音乐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燕乐。
燕乐曲调繁多,有舞曲,也有歌曲。
古代诗歌婉约派与豪放派作品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与柳永《雨铃霖》闽清一中张植品概述、、1.部编教材高二中《古代诗歌鉴赏》里的作品:婉约派的刘永的《雨霖铃》与豪放派的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对这些不同流派的风格,由于作者的生活的背景与性格所形成的独特的作品风格的学习。
从而掌握古代诗歌的流派风格。
、2。
安排一课时点评:本课实际上是在PowerPoint图片的运用。
张老师把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成一个任务。
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在启发和领悟,鉴赏和比较,比较和分析,拓展和延中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这些不同流派的风格,由于作者的生活的背景与性格所形成的独特的风格学习。
从而掌握古代诗歌的流派风格。
2。
通过对两首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婉约派的凄美与豪放派的悲壮。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诗歌中的景物与叙事以及抒情领会各自流派的特点。
2.通过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理解差异,领会各自风格。
3.了解两位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的各自写作时间,领会他们所形成的风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婉约派与豪放派各自所选择的意象,寄托与抒发了他们各自的哀怨缠绵与豪迈潇洒情怀。
2透视.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他们把情感在作品中得到淋淋尽致的抒发。
、3.欣赏刘永那种把爱恨情愁用清丽含蓄语言表达;苏轼那种把忧国伤时用奔放高远的语言来表达。
、4.欣赏婉约派的凄清美与豪放派的悲壮美。
点评:张老师通过PPT的图片,展示苏、柳词的各自特点,加上历史人物对他们词风格的评价让学生逐步掌握两派风格的特征。
张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符合学科的特点,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张老师能根据学生认识水平进行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完成任务。
在理解、提升,理解、深入,拓展、掌握中逐步掌握知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情感丰富,但含蓄不善表达。
所以学习有情感。
2。
对古代诗歌的意象理解不准确。
3.对古代作者生平认知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词风鉴赏阅读》教学设计
根据字数的多少,宋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单调、双调
词有的分段,有的不分段。
不分段的叫单调,分两段的叫双调(分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
双调的第一段称为上阕或上片,第二段称为下阕或下片。
2.交流宋词的派别: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主要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3.教师补充:
词调和词牌,词是配乐歌唱的,因此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谱。
而每个乐谱必定属于当时的某种宫调,就好比今天的歌谱都有一个音调一样,或者A调,或者C 调等等。
这种有一定音律,节奏属于某种宫调的乐谱就是词调。
每一词调都有一个名称,这个词调的名称就是词牌。
如《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
这些词牌的来源本应根据乐调内容而定,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
有的是舍弃原曲名而以填写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首词的题目而袭用的,如《谢秋娘》。
有的是以这个词调创制的相关人物命名的,如《何满子》是因歌者而得名的;《虞美人》因项羽诀别虞姬故事而得名;《雨霖铃》因唐明皇夜闻雨淋铃思念杨贵妃命乐工创制而得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宋词的基本常识,了解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为下面品味两个派别不同的特点做铺垫。
)
三、吟咏诵读,感悟词风
1.学生朗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示范朗读,感悟两首词的不同语调,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指生展示朗诵并配以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两个派别的词朗读时的不同语气,初步体会其不同的风格。
)
2.鉴赏内容,悟词特点。
学生先自主探究词的内容,不会的小组探究,后交流展示探究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内容,通过内容、选材和表达的感情来体会婉约派词和豪放派词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