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干出血诊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速溶解吸收 的有效 药 物 , HC 的病 死率 和致 残 率都 很 故 IH
高。近年来 , 随着 C T的广 泛应 用 、 显微 外科 立体定 向微创
技术的发展 , 脑手术更 加安全精细。现就国内对此病的研 颅 究综述如下。 1 HCH 的流 行 病 学特 征 l 根据 19 9 9年 WH 的提 议 , 缩 压 ≥ 10m H O 收 4 m g和 ( ) 或
高 的 。H C 患 者 的 年 龄 多 为 5 IH 0~6 8岁 , 中 风患 者 年 轻 约 较 1 ; 龄 跨越 2 0岁 年 5—8 者 , 5岁 男性 发 病 率 略 高 于 女 性 , 6 但 5

7 之 间无 显著 性 别 差 异 。 5岁 高血 压 所 致 脑 动 脉 病 变 是 I H 最 常 见 的 原 因 , 其 具 C 但
3 1 脑 水 肿 和 颅 内压 升 高 .
IH的主要病理过程 与出血部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位的出血量有关。若出血量较少 , 血液仅 渗透在神经 纤维之
清除或 吸收。
舒张压 /9 H > 0mm g即诊 断为高血 压。但在 出血时测 量血压 往往 不可靠 , 因为许 多 IH患 者 因颅 内压增 高及 体 内儿茶 C
酚 胺 释 放 , 造 成 暂 时 的血 压 升 高 。 Z u等 认 为 , IH 需 可 h HC
同时具备 以下标准 : 高血压病 史 , 左心室 肥大或 出血后 血压 持续升高。调查显 示 , 高血压 发病率 随年龄 而升高 , 通人 普 群中高血压 流行率 相 当高。H C IH发 病率 占 IH 的 7 % 以 C 0 上, 死亡率高达 4 % 一6 % J 是所 有脑血管 病中病死 率最 0 0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渗 出为 主形 成超 急性 期水 肿和 以细 胞毒 性 机制 为 主 的继 发 性水 肿 ( 2 ) 后 者 常 导 致 血 管 源 性 脑水 > 4h ,
肿和 代 谢 紊 乱[] 动 物 实 验 亦 证 实继 发 性 不 可逆 n。 性损 害 多在 出血后 6 7h左右 发 生 , 后 果 较 出血 ~ 且
右 江 医学 2 1 0 1年 第 3 9卷 第 1期 Yo j n dcl o r a 2 1 1 皇 : ui gMe i un l 0 ! a aJ 兰
・8 ・ 9
高血 压 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 右 广西 百 色 5 30 ) 3 0 0
【 键 词 】 高血 压 ; 出血 ; 术 治 疗 关 脑 手 文 章 编 号 :0 3 1 8 (0 10 -0 8 -0 10— 3321)1 09 4 d i1 . 9 9 i n 10 — 18 . 0 10 . 4 o:0 3 6  ̄.s . 0 3 3 3 2 1 . 10 2 s 中 图分 类 号 : 5 . R 6 11 文 献标 识 码 : A
高血 压脑 出血 以大 脑半球 的深部 基 底 节 的壳 核
处最 为多发 , 次为 皮层 下 、 桥 、 其 脑 丘脑 及 小 脑 等处 ,
基底 节 区的 出血 量 常较 大且可 破 人脑 室 。内科保 守
治疗 主要依 靠患 者 自身 吸收血 肿 , 方法 较 被 动 , 死 病 率 和致 残率 均较 高 。对 出血 量 达到 手术 清除 指征 时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 p re sv n r ee rl Hy etn ie Ita C rba
手 术 中的应 用发 展 , 肿单 纯穿 刺 吸 引、 肿破 碎 吸 血 血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由于高血压所致脑内细小动脉或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的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出血疾病。

目前仍然面临较多治疗难题,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综述如下。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发病人群一般为老年人,此类患者除生理功能衰退外,常患有较多的基础疾病,因而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1],人类的健康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受到严重影响。

脑出血后脑组织局部以及整个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当脑出血达到一定量时,不仅血肿会产生直接破坏脑组织的占位效应,而且血肿周围的正常组织也会出现缺血缺氧以及继发性脑水肿,由此产生的危害往往比血肿本身更为严重,加之脑出血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易发生紊乱,进一步影响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不能完全解决HICH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以及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应用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可能会成为HICH治疗的研究发展方向。

1 HICH的病理生理脑出血后主要病理生理为动脉破裂、血肿的形成及扩大和血肿周围的脑组织水肿。

血压波动幅度、出血的部位、血肿形态以及凝血功能影响着血肿扩大的程度。

有研究表明,局部脑血容量直接影响脑组织水肿的程度,血肿周围组织的血流减少造成局部脑组织的继发缺血;并且血肿周围的脑水肿存在多种不利的机制参与[2]。

近年来研究发现凝血酶可通过破坏血脑屏障而直接损伤脑细胞,激活的补体系统也对脑水肿的加重起重要作用[3]。

另有研究表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急性脑出血的重要血清标志物,血清中GFAP水平不仅影响脑出血量,还与脑组织受损的程度及范围有关,且与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4]。

2 HICH的药物治疗HICH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应防治各种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进展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原因。

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病死率高。

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者,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对脑组织血肿损伤机制研究进展以及微创技术介入等方法治疗脑出血取得的良好效果,引起了人们对脑出血研究的强烈关注。

现对其进展综述如下。

1.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方面1.1早期血肿扩大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多为一次性的,很少持续1h以上,现在认为,起病1h出血仍可继续,甚至24h以内血肿也可继续扩大。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年龄较轻;②病变部位较深;③高血压未能及时控制;④急骤过度脱水;⑤病前服用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1.2 血肿毒性作用传统认为脑出血的脑损伤系因血肿本身压迫周围脑组织区域的微循环,产生血肿周围区域的脑缺血及水肿所致。

目前认为,除血肿本身的占位效应外,周围脑组织的血循环障碍、代谢紊乱、血脑屏障受损、血液分解产物释放的多种活性物质共同损害脑组织。

有学者用气囊充胀模型模拟脑出血占位效应,发现周围脑组织损伤明显轻于注入同等全血量的脑出血模型,这就说明血液及其分解释放的多种活性物质是脑损伤的关键因素。

1.3 局部脑血流变化实验发现,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流信号出现短暂下降,下降程度与血肿大小呈正相关,进而形成继发性缺血性损伤,形成了类似脑梗死的缺血半暗带。

半暗带内的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是可逆的经积极治疗可促进缺血半暗带再灌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1.4 脑水肿CT、MRI影像学资料表明,脑出血后1h可发生脑水肿,24h水肿明显,3—5d 达高峰,此时脑水肿可是血肿大小的2~4倍。

既往认为,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产生周围组织缺血是水肿产生的主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脑出血后局部血肿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血肿释放的某些活性物质或血液本身成分是脑水肿的物质基础。

脑出血水肿是间质性脑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共同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疾病,其发生与高血压长期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诊抢救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关键环节,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病情,并提高患者康复的机会。

本文将综述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的现状及进展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常常需要进行紧急救治。

目前,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等。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降压药、溶栓药和中药等。

降压药主要包括硝酸甘油、利尿剂等,能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降低出血的风险。

溶栓药常常被用于治疗血栓性脑卒中,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存在争议。

中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保肝解毒、活血化瘀、补肾益智等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出血导致的神经损伤。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

行手术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有钻孔引流术、开颅手术等。

钻孔引流术是一种轻微的手术,通过钻孔放置引流管,将血液排出颅腔,可以快速降低颅内压力。

而开颅手术则是一种较为侵袭性的手术,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切开头皮及颅骨骨盖,清除脑出血并进行修复。

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但同时也存在手术风险较大的缺点。

3.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支持治疗等。

当前综合治疗常常采用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模式,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方法,在某些可控因素中,采用介导技术将特定基因植入人体,达到修复或改善病理生理现象的目的。

例如,目前正在研究的转化生长因子β1_in(3)12基因治疗,在功能基因组的调控下,发挥修复神经损伤的作用,有望在未来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创新方向。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不断升高,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约占脑出血总体发病率的70%左右,病死率高达50%左右。

年龄多在50岁一70岁之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本研究对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治疗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以期为提高该病内科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降低颅内压研究发现,脑水肿在脑出血后6h即可发生,且在24h—5d内达到高峰期;在疾病早期,血肿扩大为疾病恶化的重要因素,而在发病48 h后,脑水肿则成为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及时降低颅内压意义重大。

降低颅内压的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利尿剂、甘油果糖、人血白蛋白等。

其中,甘露醇为目前最为常用的药物,该药为高渗性脱水剂,可清除自由基、抑制神经细胞膜的氧化,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的特点。

但是,该药使用时间过长易导致疗效减弱、肾功能损害以及反跳作用,其早期使用不当可加重脑出血。

有研究将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人院后12 h内静脉快速输注250 mL和125 mL 15%的甘露醇,另一组不输注甘露醇,结果显示,大剂量甘露醇组的血肿量明显大于小剂量甘露醇组及不使用甘露醇组,说明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应用大剂量甘露醇可导致血肿扩大,而小剂量甘露醇或不使用甘露醇对血肿大小的影响不显著。

还有研究探讨了甘露醇不同剂量和时间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及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全剂量(250 mL/次)与半剂量(125 mL/次)甘露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相当,但半剂量组的肾毒性更小;另外,在发病12 h给予甘露醇治疗可更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

因此,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应用常规剂量(250 mL/次)甘露醇有增大血肿扩大风险及肾毒性的可能,可应用半剂量( 125 mL/次)甘露醇或改用其他降低颅内压药物,以提高安全性。

相对于甘露醇,甘油果糖药性较平缓,对肾脏毒性较小,适用于轻症患者,以及肾功能不全者。

对老年患者以及伴有腎功能不全者,可以采用甘油果糖联合利尿剂的方案,但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高血压脑出血及常见并发症诊治疗效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及常见并发症诊治疗效的研究进展
1 ] 陈维英. 基础护理学 [ M] . 南京 : 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 9 9 7 : 1 9 3 . 瓶还是拔针 。避免患者少 点或漏 点 ③护 士认 真填 写输液 卡的 [
高 血 压 脑 出血 及 常 见 并 发 症 诊 治 疗 效 的研 究 进 展
覃 雪峰 广西河池市都安县人 民医院
常见并发 症进行 真确 的诊断和积极治疗 , 同样重要 。笔 者以下就 结合 多年临床 经验 和大量临床文献 , 对高血压脑 出血 的诊 断、 治 疗及 其常见 并发 症
的诊 断 、 治 疗进 行 阐述 。
【 关键词 】 高血压脑 出血 ; 上消化道 出血 ; 获得性肺 炎; 诊断 ; 治疗
高 血压脑出血患者 的组要 临床表 现为脑 实质 和脑室 内 出血
对 于非高血压性 的原 因不 明的脑 出血患者 , 特别是对于年轻
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 临床 常见 高发 的并发症有上 消化道 出血 和 患 者 , 需进行 脑血 管造影 , 根 据脑血 管造影 结果行 下一 步检查 。 获得肺炎 。本文一下就对高血压脑 出血 、 以及常见并发症上 消化 如果脑血 管造 影结 果正 常 , 需 采 取 MR I 检查, 对于 脑干 出血 来 道出血和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 阐述 。 高血压脑 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 说, MR I 诊断 由于 C T 。临床上 的另一种 诊断 高血压脑 出血 的方 式 是脑电图 , 通过患者 的脑 电图结果 , 可 以清楚 的了解患者 脑循 高血压脑 出血 的临床诊断 : 临床 上常用的也是 目前 最为理想 环障碍的程度 , C T诊断主要反映的是患者脑组织结果 的改变 , 因
再换瓶过程 中, 缺少护士签名 、 签时 间, 缺少巡视记录 : 分析 : 再换瓶过程 中, 护士认真签 名 、 签 时间 , 按时巡 视记 录 : 静 脉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与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与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与进展孙桂良(安徽省淮南新康医院安徽淮南232000)摘要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在高血压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死亡率高等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环境因素影响等,高血压患病率越来越高,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因此临床实践中还缺乏统一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现就近年来对该病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治疗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最近一次全国成人高血压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达33%,而脑卒中是高血压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自发性脑出血占脑卒中的20%-30%,其中,约80%为高血压性脑出血[1-2]。

HICH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1.HICH发病机制目前,关于HICH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早期认为其病理学基础为高血压,其机制为颅内动脉壁薄弱,中层肌细胞和外膜结缔组织均较少,并且无外弹力层,长期血压过高使颅内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样坏死,管壁弹性减弱,并易形成微小动脉瘤。

血压剧烈波动时易致血管破裂及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

[3]临床上此种类型脑出血以基底节区最为多见,系由于此处豆纹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血压波动较大时易破裂出血。

近年来,众多学者研究发现HICH发生病理学基础除高血压外,可能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国内有学者早期研究发现脑血管淀粉样变脑出血,其病理证实超过40%患者颅内血管呈混合性微血管病变,表明高血压与脑血管淀粉样变可同时存在[4];郭德江等研究发现,HICH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临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共同作用于颅内微血管致病变[5],与国内宋吉祥等学者调查研究脑卒中流行病学影响因素结果一致[6];另有学者研究发现,HICH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并且其水平高低与出血量大小呈正相关,系HICH独立危险因素,并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患者,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前血清中已出现胱抑素C增高[7-8]。

中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脑出血病症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居高不下,严重控绕着人类的健康,同时也是一种发生较为急躁的病症,因此而丧失行动能力和生命力的人不计其数,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群中,该种类病最为常见,也最为难缠,病死率已经高达50%,而存活下来的50%中,又有70%的老年人会出现残疾的症状,40%多的人群会导致重残现象,形势非常严峻。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社会新科技力量的发展下,建立互联网平台,配合多媒体技术综合使用,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愈率。

过而本文将对中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展开详细分析分析,为脑出血的患者带来福音。

标签:中医;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进展;互联网应用1病因经过多年的中医研究经验总结,中风的病因主要来自脏器系统,脑出血一般是因为中医学术所提到的“中风”病,很早以前的唐宋期间就有专业的医者提到“中风”学说。

通过对病人症状的研究,发现病源规律,并且大大改善了治疗方法和中药类型和计量途径。

指出脑出血最根源的发病是与肝脏、心脏、脑为主要发病根源。

因为身体内部的气血逆乱是发生高血压病体机理的核心,而淤血、痰浊、风火等病因的诱发,形成了脑部网络结构的主要闭阻,是导致脑部出血的根源所在。

2现代科技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策略(1)利用互联网平台完善活血化瘀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机制血栓通注射液可以有效的缓解病人脑部阻塞现象,自然而然成为了中医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为主要且有效方法之一,在最为常见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互联网平台,对患者采取病情数据分析,通过血栓通注射液静脉输注的实际反应现象,来今准的确定患者的血肿的体积,以及在长期治疗环境下的变化效果,并给予及时有效记录。

然而通过灯盏细辛注射液进行脑出血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其作用能将血肿加速吸收,改善微循环,并加强身体内部神经功能的正常恢复,机理运作提高肌肉的收缩性能,增大急性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的治愈能力,尽最大责任改善患者的严重病情。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脑出血是高血压疾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为威胁到了病患的生命安全。

在超早期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实施抢救,对于病患的救助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分两个方面,对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进展【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358-02出血疾病有着病情发展迅速,致残致死率高的特征,该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现如今,我国在治疗该疾病方式上存在着一些争议,但总的来讲已经达到共识,现就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如下:1.内科治疗方式1.1脱水剂治疗脱水剂是一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规药物,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甘露醇,该药物能够在根本上将病患颅内压降低,在使用甘露醇后,大量的代谢产物会被排出。

但从实际当前来看,;利用脱水剂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仍有争议存在。

1.2酶国外医学专家在病患脑部发生血肿的时候,是影像立体定位定向方式,把尿激酶充分的注入到病患血肿部位中,相关结果表明,当注射完毕之后,血肿情况有所改善,且经过后续治疗之后,无出血情况出现,这在根本上说明了,与以往内科治疗相比,利用溶解血肿酶对病患进行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进行治疗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和神经递质有关的药物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仅仅适用于被动治疗,预防病患出现脑出血,降低颅内压中,并不能在根本上将血肿消除,因此该药物仅适合有轻度症状的脑出血病患,是一种在急诊中较为常用的药物。

1.3活血化瘀药物最近几年,临床上利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轻度高血压脑出血例子越来越多,文献表明,利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关键在于,降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和预防再出血,止血并不是主要治疗手段,众所周知,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药对人体外周血管有着一定的扩张作用,同时能够在根本上降低血管阻力[1],能够将病患的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对于预防再出血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有着极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利用中药对病患急诊,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与说明。

高血压脑出血及常见并发症诊治疗效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及常见并发症诊治疗效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及常见并发症诊治疗效的研究进展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又称之为出血性脑卒中,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因此,临床上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确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临床研究还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记忆合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获得性肺炎等并发症,这几种常见的多发并发症,会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治疗的同时,对常见并发症进行真确的诊断和积极治疗,同样重要。

笔者以下就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大量临床文献,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治疗及其常见并发症的诊断、治疗进行阐述。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组要临床表现为脑实质和脑室内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常见高发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和获得肺炎。

本文一下就对高血压脑出血、以及常见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和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阐述。

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临床上常用的也是目前最为理想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方式是头颅CT,头颅CT 能够清楚的显示出患者发生血肿的部位、血肿的形态、大小以及出血量;还能够显示出血肿有没有破入脑室;同时还能够对血肿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发生脑疝进行判断[1]。

通过头颅CT检查可以将高血压脑出血与其他脑卒中、颅脑外伤以及占位性病变进行很好的区分鉴别。

因此,目前来看,头颅CT是诊断高血压脑出血的首先方式。

如果没有CT设备,并且患者的颅内压又较低时,可以采取脱水后腰椎穿刺的方式进行诊断,如果腰椎穿刺后,有血性脑脊液则可诊断为脑出血,如果没有出现血性脑脊液,也不能完全排除没有脑出血现象,可能会存在小出血量的脑出血症状。

但是注意在行腰椎穿刺时,需慎重,特别是对于发生昏迷、明显水肿、颅内压较高的患者,一般临床认为不适宜进行腰椎穿刺。

对于这类患者来说,行腰椎穿刺极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脑疝,这类患者在进行诊断时,要先对其进行脱水,然后转入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2]。

高血压脑出血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研究进展
• Yukihiko发现继续出血的时间与IOFC有关,首次 CT扫描越早,继续出血的发病率越高,反之降低, 同时发现6小时以内大多数出血已稳定。
• Sejie观察204例脑出血患者首次CT扫描在发病后 6小时以内,继续出血的发病率为83%,6-24小 时为17%,24-48小时未发现继续出血。
脑出血继续出血与病情的关系
高血压引起微小动脉痉挛
• 引起痉挛的关键因素是再持续不变的慢性高血压 过程中,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加1/3脉压)和血 压增高的速度。如平均动脉压迅速增高,可引起 血管自动调节过强或不足,当血压超过自动调节 范围的上限20-26.7kPa(150-200mmHg),而且持 续时间较长,则可导致弥散性血管痉挛,使进入 微循环的血流量减少,引起毛细血管和神经元缺 血,液体漏出至细胞外间隙,发生脑水肿。同时 毛细血管由于缺血缺氧可导致发生破裂(点状出 血)和组织坏死(缺血性微梗死),若病变广泛 则可引起脑出血或大片脑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和脑缺血可同时或 相继发生
• 4、血压与病变大小及性质明显相关,65以 下的患者,当动脉压处于早期阶段,一旦 血压突然升高,当引起脑出血,且血肿较 大,易破入脑室,而梗死灶较小。65岁以 上患者,动脉硬化处于后期阶段,发病时 血压不太高或趋于正常,此时主要发生缺 血性脑梗死。
高血压脑出血和脑缺血可同时或 相继发生
高血压常伴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
• 这一病理特点可以设想大块脑出血不过是 一种广泛的出血性梗塞,或者是由于通过 软化区的动脉因失去“支持”而出血。也 有人认为,在大块脑出血时所发生的梗死, 可能是由于中央动脉血栓形成所致或是脑 血管痉挛所致。再者,在脑血中附近常见 到或管有扭曲和组织坏死,这也支持出血 性脑梗死的说法,但尚无证据表明这些变 化是发生在脑出血之前。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组织内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脑出血是脑梗死之后的第二大死因,且其致残率高、病死率大。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早期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的疾病,病情发展迅速,而且病情的预后与早期干预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期干预是对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的关键。

目前,对于早期干预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密切监测病情、尽早进行头部CT或MRI等检查,以及必要时进行颅内压监测等。

这些措施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评估,为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 血压控制高血压脑出血的病因之一是血压升高所致,因此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是急诊抢救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控制主要分为药物降压和机械性降压两种方式。

药物降压通常采用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以及适量的利尿剂等进行治疗。

而机械性降压则是通过使用呼吸机等设备,对患者进行呼吸辅助,以降低体内的血压水平。

3. 抢救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抢救过程中,抢救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包括抗凝、控制脑内压力、改善颅内循环、神经营养、保护脑组织等治疗措施。

通过这些抢救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脑出血的进展,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4. 合理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必须进行综合性治疗,包括急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

尤其是在患者意识模糊、行为异常或其他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对患者的护理工作更为关键,必须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1. 血压管理策略目前,关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抢救中血压管理策略的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之中。

一些研究表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脑出血后24小时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管性事件发生率。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工作压力的加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脑出血作为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已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研究进展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的20%~25%[1],急性期的死亡率高达30%~40%,其致残率与死亡率高居所有脑血管疾病的第一位[2],对患者的健康及患病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出血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脑出血后,治疗主要针对血肿本身、再扩大以及周围脑神经组织的损伤开展。

1 一般处理对于症状较轻,血肿或出血量少,无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及濒死的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保证其绝对卧床休息,纠正其酸碱水电解质紊乱,进行营养支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治疗措施。

预防患者的消化道出血,定时进行呼吸道清理,将痰液吸出,防止肺部感染。

若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务必在行膀胱冲洗后再行此操作[3]。

对于深昏迷的患者,预防性地使用抗生素,若患者已经病危,送入“卒中单元”进行重症监护,自90年代以来,“卒中单元”所带来的临床疗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推广[4]。

2 血压控制脑出血后6 h血肿开始扩大,研究表明,对起病初期急剧升高的血压进行干涉与调控可以大大降低血肿的扩大[5]。

美国心脏学会与欧洲卒中学会的脑出血患者血压处理指南中明确指出[6],宜选用半衰期短的药物,防止出现进一步的神经症状,出现时药物的降压作用可在短时间内消失;避免舌下含服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口服卒中发生前使用的有效降压药;降压速度宜平缓,目标血压不宜过低;选择对脑循环影响小的药物。

3 早期止血与脑水肿的控制目前热点研究之一的超早期止血治疗已在临床开始实施,对于一部分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应用止血药可以控制血肿的进一步扩大[7]。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研究

29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32期·综述·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研究杨振华(博白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广西 玉林 537600)0 引言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引发脑实质内出血,属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进展速度快、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等特点,一旦错过治疗时机未能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则很可能引起病情恶化、死亡等严重后果,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故需采用有效治疗方案,改善临床表现,降低颅内压、清除颅内血肿,尽可能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预后,促使患者尽快恢复[1-3]。

目前,高血压脑出血采用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案,但随着发病率的逐渐提高,治疗措施也不断优化,但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保证治疗效果,比如若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开展院前抢救或院内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发病至治疗间隔时间[4-8]。

本文从高血压脑出血现状及发病机制、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展望与小结入手,阐述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抢救现状及进展。

1 高血压脑出血现状及发病机制随着社会发展,国民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同时人们运动量不足、长期伏案工作、三餐不规律等不合理生活习惯,高血压发病率上升。

高血压病程较长,且可增加其他疾病发生风险,加重病情严重程度。

高血压现已成为全世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高血压发病重灾区,尤其是中老年群体。

血压升高幅度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间存在紧密关联,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关注。

高血压具体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但多认为其危险因素主要为长期不良嗜好史,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及糖尿病病史等,故建议尽早明确诊断,开展对症治疗,降低血压,优化预后。

临床中高血压患者受脑血管病变、交通意外、自身情绪异常激动或剧烈运动等影响,导致脑出血的发生,对数患者伴发颅内压过高以及不同程度颅内积水,经急诊入院治疗并开展对症治疗,但高血压脑出血病情进展速度快,残疾及死亡风险较高,需引起足够重视[9-13]。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进展高血压脑出血(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主要指由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是颅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及血肿压迫从而造成血肿周边的脑组织缺血坏死等一系列临床体征和病理生理变化[1]。

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非常高,该病在中老年人高发[2]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不断有新的治疗方法。

现将近年来 HICH 的治疗情况及进展综述如下。

1 传统外科治疗传统外科手术:直视下清除血肿,能在术中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行去骨瓣减压,但这种手术切口大、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老年人难以耐受[4]。

严重小脑出血、幕上脑叶出血血肿>30mL、血肿位置表浅可考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可阻止血肿进一步扩大,减轻占位效应,防止血肿分解产物对脑组织的损伤[5]。

研究认为脑出血术后水肿越重,患者的预后往往越差【6】国内外近年开展的经纵裂腁胝体入路和经外侧裂与颞中回入路手术治疗进展性脑出血等新术式取得一定效果,较好解决这一难题。

在对12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取经外侧裂组和经颞中回入路组术式对照研究发现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进展性基底节区脑出血与经颞中回入路相比较,手术创伤较小,清除血肿更彻底,术后脑水肿较轻,更符合现代神经外科微创理念[7],宋彦彬等对100例脑室出血的患者采取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治疗和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清除治疗,术后4d对患者头部实施CT复查,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3 个月观察组患者 GCS 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8]。

2 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该术式在临床中较常用,可在短时间内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的压迫;手术创伤较小,可减少术后感染等情况发生[9];另外,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可彻底止血,有效避免再出血对脑组织的二次损伤;术后患者脑水肿可得到有效缓解,患者恢复较快[10]。

高血压脑出血内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内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内外科治疗研究进展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导致脑出血最常见的疾病,据统计,每50岁以上人群中有10%患有高血压。

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造成的脑血管破裂,并导致出血。

由于高血压脑出血的高死亡率和残疾率,治疗尤为重要。

内科治疗:脑出血发生后,需要首先确定患者的病情程度,然后采取一系列的内科治疗措施。

针对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控制血液压力:初步确认高血压后,需要及时降低血压。

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或者静脉注射药物下降血压。

特殊的情况下,内科医生可能会采取气管插管治疗,以维持呼吸和心跳的正常状态。

2.安全输液:输液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但由于脑出血后对输入液体的处理能力减弱,需要先确认患者对液体的使用史以及输液方式。

脑出血患者在输液时需要严格控制液体速度和流量,以预防心脏和肺部梗阻。

3.微创治疗:微创治疗是一种非常新的治疗方式。

它大大降低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承受的创伤和痛苦,而且疗效显著。

微创手术可以较准确地制备出失去控制的高血压病人的脑血管,从而达到控制高血压和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外科治疗:对于一些重症患者,内科治疗可能无力控制病情,这时候需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外科手术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开颅手术:开颅手术是一种传统的外科治疗方式。

它通过切除颅骨,从而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

开颅手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和副作用,需要仔细的考虑再考虑。

2.脑室内注射:脑室内注射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外科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疗法,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病情。

经过实验,注射血清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非常好,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大量出血,达到目的。

3.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是另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导管进入器官或肌肉内部,直接对脑血管进行治疗。

与其他手术相比,血管内治疗方法使用较为简单,并且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疼痛程度也有较好的改善。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的最新进展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的最新进展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救治的最新进展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时经常会发生实质性脑出血,临床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如果不及时进行急诊救治,减轻脑内血肿对于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将会发生继发性脑水肿、导致颅压升高、脑缺氧情况加重,影响其后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因此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研究对于提升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下面我们对其最新进展研究综述如下。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针对于出血症状较轻和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由于是被动性的缓慢吸收,对于发病急、病情重、合并症多的患者来说,效果不甚理想,临床有效率较低,因此需要联合急诊外科手术进行综合救治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有效治疗的主要方式,临床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吸引术、内镜血肿清除术以及CT引导或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等,下面我们对以上几种手术方式进行综述。

开颅手术是临床中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的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微骨窗、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开颅直视下可经额、颞部或侧裂入路彻底清除血肿,有效解除对患者脑部神经组织的压迫,术中止血也较为可靠,但是对于脑疝者要实施骨瓣外减压。

开颅手术虽然具有以上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患者手术时必须实施全麻,且手术出血量较大,创伤重,恢复期长,操作中很容易造成脑组织过度牵拉,致使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且对于出血部位不深和量较小的患者不太适用,一般临床上主要适用于中线严重移位和小脑出血患者[1]。

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通过在头皮上相应位置行瓣状切口,在骨窗开颅,经岛叶清除血肿,能够取得可靠的清除效果,止血也较为便利,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手术创伤也相对较轻,但是难以完全吸除深部血肿,不易控制深部出血。

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创伤小,手术显微镜下彻底清除血肿并止血,再出血率低,医源性损伤较少,能够达到立即减压的目的,同时还能发现隐藏疾病,利于脑部主要血管的保护,但是在手术清除血肿过程中要注意应用低压吸孔较大的吸引技术,避免损伤血肿腔壁[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干出血诊治研究进展概述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primary hypertensive brainstem hemorrhage, PHBH)的发病率占整个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的5-10%。

PHBH是所有脑血管病中预后最差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据以往统计表明:出血量多于5ml的PHBH病人,其中75-80%在几小时至几十小时内死亡,少数幸存患者生存质量极差,多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废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但迄今为止,尚无有效办法治疗脑干出血,近年来,随者影像学、解剖学、手术工具和设备的不断完善以及微创和精准神经外科进展,部分出血量较大的脑干出血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

常见原因和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公认的脑干卒中独立的相关危险因素,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均与脑干出血发生危险成正相关,是由于慢性高血压致血管壁脂肪透明样变而引起脑深穿动脉管壁狭窄而发生卒中。

在一组111例脑干出血患者的报道中,有高血压病史者74例,占66.67%;动脉粥样硬化72例,占64.86%,说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也是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本组31例有糖尿病病史,占全部病例的27.93%。

高龄、心房颤动、血脂代谢异常都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危险因素,TIA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颅外形成的各种栓子(心源性栓子最多)及其它原因(如妊娠、分娩、吸烟、缺氧和药物等)也可造成脑干卒中。

控制上述易患因素,做好I级预防,就可以减少脑干卒中的发病率。

分型依据脑干出血的解剖部位及血肿大小的扩展方向,我们分为以下类型:延脑型、桥脑型、中脑型。

桥脑型分为:单纯桥脑型、桥脑小脑型、桥脑四脑室型。

中脑型分为:单纯中脑型、中脑丘脑型、中脑丘脑基底节型以及混合型。

临床表现延髓出血——延髓位于脑干最下端,较脑干的其他部位血供丰富,侧支循环更好,因延髓供血有多个来源,动脉起源存在变异性,累及延髓内部组织结构不同,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但延髓不是最易出血的部位,据李蕴琛等总结延髓出血约占全部脑出血的0. 3~0. 4% , 可见其发病率之低。

延髓卒中以中上段延髓最常见,主要发生于延髓背外侧,其次为腹侧,中部极少。

延髓出血有以下特点: 出血量小、神志清楚者有3 组征候: 后组颅神经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如呛咳、构音障碍、舌瘫等; 传导束征如一侧或双侧肢瘫、浅感觉减退、锥体束征等; 小脑征如肢体共济失调、眼震等; 可伴有神经根症状如颈疼等, 个别有强迫头位, 考虑由神经根缺血或受刺激所致; 发病不是即刻达高峰, 而存在一进展期, 进展期可达数日。

出血量较大者可突然昏迷、双侧锥体束征、呼吸节律改变等, 多迅速死亡。

桥脑出血——自发性桥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占整个脑干出血的60-80%左右。

桥脑出血的病例中,其中75%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出血所致,也可由于血管畸形或瘤卒中所致。

桥脑被盖部是由旁正中支供血,此动脉在基底动脉分出后突然变细,且其血流方向与基底动脉的血流方向相反,容易受血压的影响而破裂出血,故临床上桥脑出血以被盖部出血多见。

典型的桥脑出血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病后迅速昏迷,持续高热,呼吸不规则,双瞳孔针尖样大小,四肢瘫痪或去脑强直,常迅速恶化,并多在数小时内死亡,死亡率30-69%。

桥脑出血有以下临床特征:典型或不典型的颅神经(V,VI, VII, IX, X)损害及交叉瘫痪,其中可表现为Foville综合征或者表现为桥盖综合征或者Werber氏综合征。

其它表现包括四肢瘫,伴颅神经损害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四肢瘫痪型: 临床上患者起病后迅速昏迷, 早期出现双侧瞳孔缩小、眼球固定、四肢瘫痪或伴有高热及呼吸障碍。

此型与刘大千等认为的极重型相似。

出血部主要位于桥脑下段被盖区或桥脑中段中央区, 血肿横经在20mm 以上, 出血量平均为5.8ml, 预后极差, 通常在2~ 5d 内死亡。

交叉瘫痪型: 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头痛、呕吐、眩晕等, 体检可见桥脑损害特有的交性瘫痪或伴交叉性感觉障碍, 桥脑的颅神经周围性损害以一侧为主。

此型与刘大千报告的重型相似, 出血部位与极重型相似, 出血量偏少, 平均为2.8ml, 预后尚好, 如果本型向四肢瘫痪型发展, 则预后不良。

偏瘫型: 可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头昏头痛、呕吐、眩晕等, 体检见同侧中枢性面舌瘫,,同侧肢体瘫痪,临床上貌似大脑半球出血,此型临床较少见,易误诊为大脑半球病变, 出血部位位于桥脑中上段基底区, 此型与刘大千报告的轻型脑出血相似,出血量平均为1.9ml, 预后一般较好, 但血肿增大, 发展为四肢瘫痪型则预后不良。

共济失调一轻痛偏瘫型: 意识清楚, 多以眩晕、头痛、呕吐, 步态不稳及构音障碍起病, 查体见一侧肢体共济失调, 同时伴有该侧中枢性面瘫和肢体轻瘫。

此型为轻型脑桥出血, 出血部位多局限于桥脑中上段的基底部, 出血量一般< 1ml,="">颅神经麻痹型: 临床少见, 主要以颅神经损害为唯一或主要表现, 桥脑出血主要表现面神经麻痹, 出血部位位于被盖部, 出血量< 1ml。

因出血量小,="" 未累及基底部,="" 故无长束改变。

此型头颅ct平扫有时不能显示病灶,="" 这时易误诊为颅神经炎,="" 作mri="" 检查对颅内神经麻痹型确诊有重要意义,="" 此型预后良好[="" 5]="">无症状型: 此型少见, 临床上仅有头昏、行走不稳等表现, 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出血量很小,仅通过头颅CT 或MRI 扫描才能明确诊断[ 2] 。

中脑出血——中脑的动脉主要来自大脑后动脉,脉络膜后内侧动脉,四叠体动脉,小脑上动脉,丘脑穿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等。

中脑出血以下丘水平最常见,主要发生于腹内侧,背侧极少。

常常波及到丘脑。

中脑出血后动眼神经核通常受累,可出现动眼神经瘫和同侧内收不全,此外可出现Weber氏综合征和同侧Horner征。

此外可出现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病理反射。

严重的中脑损伤四肢过度伸直,头颈后仰呈“角弓反张”式.或阵发性强直抽搐发作,常因刺激而诱发。

眼球位置异常固定,双眼球分离或不在同一视轴上,瞳孔大小多变,形状不等。

影像学检查CT扫描通常可见脑干不同程度肿胀,出现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圆形或者类圆形高密度影。

MRI检查出血在2小时以内,表现为T1加权像呈等低信号,T2加权像呈低信号。

发病2小时-7天者,表现为T1加权像T2加权像均呈高或稍高信号,部分病例病灶周围呈长T2水肿带。

MRI 在桥脑出血各期均有明显表现,特别是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无骨伪影,可任意方向扫描,即使急性期出血呈T1 等低T2低信号,也能与T1 低信号、T2高信号之水肿区别。

MRI在确定血肿的部位、大小、形状及扩展方向等方面均优于CT,是目前诊断本病的最佳影像学手段。

今后,随着MRI检查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扫描时间缩短,未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DWI扫描,将有助于判断预后和手术时对纤维束的保护。

传统治疗方法多年来临床上对脑干出血均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下:(1)给予呼吸道支持,给予口咽通气管或者气管插管,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加强气道管理;(2)行脑室外引流,降低颅内压;(2)应用甘露醇和呋塞米,部分患者联合应用白蛋白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3)给予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如出现消化道出血积极对症处理;(4)给予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和对症等治疗;(5)昏迷患者给予鼻饲饮食,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6)出现癫痫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对症治疗。

定向穿刺治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干出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需要有特殊的器械和设备,且该技术手术时经路长,即经额或额后顶-侧脑室、丘脑前外侧苍白球区-中脑-脑桥,该入路还有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副损伤,而且存在清除血肿不彻底及止血困难等问题。

Backlund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清除一例脑干血肿,取得了较好结果。

其优点是手术可以在局麻下进行,定位精确、操作简单、损伤小,但是对于没有完全液化的血肿很难清除。

国内有少量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报道。

显微手术治疗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开颅手术治疗,传统的开颅手术因手术器械和技术的限制,手术副损伤较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常常造成颅神经、脑干核团和纤维束的损伤,致使并发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于现在,开颅手术被认为对治疗脑干出血无益。

大多数作者的报道中,手术死亡率都较高,Fewel和Manno等人报道手术死亡率为40-65%。

而也有取得成功的零星案例。

在严格选择病例基础上,1982年,O'Laoire等人报道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干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1991年,Colak等人报道了3例手术治疗成功的患者,这些患者均完全或者近全恢复,但是这三例病人均出血量相对较小。

自1980年以来,有关脑干出血的研究停滞不前。

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学技术的进步,术中神经导航系统及术中超声的应用使我们对微小的病变做到精确定位;术中核磁成像使我们对病变的切除程度可以在术中反复验证病变切除情况;而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使用加强了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显微镜性能的提高,激光刀和超声吸引刀等手术工具的革新,使微创甚至无创切除复杂和深在的颅内病变已成为可能。

这些技术的革新,为在以往被认为是“手术禁区”的脑干开展“微创”手术治疗提供了选择和保证。

相比较穿刺治疗手术,显微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在直视下短时间内一次性彻底清除血肿,并且可处理出血的责任血管。

其缺点在于其潜在的副损伤可能大于穿刺手术,且必须在全麻下进行,对于年老体弱、患有多种疾病和出现多种并发症患者并不适合。

关于脑干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国内外报道并不多,目前对于脑干出血的手术指征并无统一标准,李国平等提出手术指征和手术禁忌症为:(1)占位效应明显,脑干出血超过脑干平面1/3以上,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或进行性加重;(2)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情逐渐恶化;(3)有脑室系统受阻表现;(4)意识障碍为嗜睡至中度昏迷。

出现下列情况则不考虑手术:(1)脑干出血少量,无明显脑室系统受阻:(2)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重达深昏迷;(3)双侧瞳孔散大固定;(4)生命体征紊乱;(6)有其它手术相对禁忌。

手术入路的选择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根据血肿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其原则是:(1)手术路径最短;(2)脑干损伤最小;(3)容易清除脑干及其它部位的小血肿;(4)易于解除脑积水及颅内高压;(5)其它神经废损最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