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诗英译中专有名词(地名)泛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汉诗英译中专有名词(地名)泛化

诗歌中的地名往往与典故相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意义。本文试图比较几位翻译家对唐诗《送元二使安西》中地名专有名词的处理。由于专有名词词义泛化的缘故,译文可按照其功能和目的,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意译作适当变通。

标签:专有名词泛化

引言

从社会语言学历时的观点看来,词汇是不断衍生的,新的词汇不断涌现,旧的词汇不断消亡,或者旧的词汇产生新的意义,或者在意义或情态上向对立面逆转。词汇意义变迁的原因繁多。林承璋归纳了四种起因:

1.历史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概念、观念等都会发生变化,如“car”原本拉丁语借词“carrus”,其本意单指带靠背的四轮马车,而现指由马达驱动,尤指载人或行驶在铁轨上的车辆。

2.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不断出现需要新的词汇予以命名。

3.心理原因:说话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可能导致语义的变化。如说话人对乡下人抱有成见,那么“boor”这个词的意思就有可能从本意“农民”转变为“乡巴佬”之意。

4.语言的原因:英语有省略的倾向,词组由“形容词+名词”或“名词+名词”构成的往往由一个单词替代,如单词“fall”原本意味着自由地下落或下降”,而它又可指秋天,代替“fall of leaves”。同样,语义变化有四种形式,分别是:词义的延伸或泛化(extension of meaning or generation)、词义的缩减(narrowing of meaning or specilization)、词义地位提升(elevation of meaning or amelioration)和词义情态意义贬低(degradation of meaning or deterioration)(1997:115-129)。词义的变化给翻译中意义的确定带来理解上的误区和译文文字处理上的困惑。本文试图讨论诗歌中专有名词(地名)泛化现象的翻译问题。林承璋(1997:117)认为,词义的泛化指“词汇意义范围的延伸”。“专有名词泛化包括人名和地名从专名变为普通名词。”(ibid.:119)如,瓦特(watt)和牛顿(newton)都是以人名普通化为物理学上的单位。如果我们说某人聪明、有谋略,我们会说他(她)是“诸葛亮”,西方人则会说是“Solomon”,因为“Solomon”(所罗门)是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的国君,以聪明过人而闻名于世。同样,地名专名转化为普通名词的现象也很多。如“香槟”(champagne)是一种法国产白酒,原产地是法国以前的一个叫“Champagne”东部省份。诗歌中涉及的专名主要是地名,诗歌中的地名一般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联想意义。怎样合理地翻译这类词历来是译家们争论的焦点。

一、诗歌中专有名词的翻译

诗歌讲究音形意三美,翻译诗歌不可只求达意,也要求传神,因此,郭沫若提出“以诗译诗”和闻一多所言以“诗笔”译诗便成为诗歌翻译的一种公认的准则。诗歌中出现的地名往往就是一个典故。包惠南说过典故的翻译“既要尽可能再现原文的民族特色,又要易于为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2001:250)范圣宇总结出典故的翻译方法,“比较好的办法主要是直译加注,或者在文中直接解释,甚至意译也能传达原文的意思。而直译不加注或脚注的方法显然不恰当,因为原文的信息显然没有传达到位。”(2004:284)诗歌翻译要达到原文一样形神俱备,一定要做到惜字如金,任意地添加或减少都难使译文做到音美、意美和形美。下面要举出几首古诗英译中地名的处理,分析它们的优劣,试图提出改进的办法。

例1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1To My Friend Going to the Frontier(Tr. 王宝童)

The Morning Rain has kept the town抯roads clean,

The inn抦id willows look so freshly green.

And here, dear friend, dry up this other up!

Why, west of Sun-pass none will cheer you up.

译文2Seeing a Friend off to the West (Tr. 丰华瞻)

The morning rain has settled the dust,

The tarven looks fresh and willows are green.

Now please take one more cup of liquor,

__West of the Yang Passj no friend will be seen.

jThe Yang Pass is in Gansu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

译文3 A Farewell Song (Tr. 许渊冲)

(1)The little town is quiet after morning rain;

No dust has dulled the tarven willows fresh and green.

I would ask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

West of the Sunny Pass no more friend will be seen.

(2)No dust is raised on pathways wet with morning rain,

The willows by the tarven look so fresh and green.

I invite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

West of the Southern Pass no more friend will be seen.

原诗中出现了两个地名,即,“安西”和“阳关”。我们可以发现三译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用“Anxi”音译“安西”。王宝童的译文(简称王译)用“the frontier”译“安西”,丰华瞻的译文(简称丰译)用“the west”,而许渊冲的译文(简称许译)里根本没有出现对应词。我们能否用专有名词泛化的视角为他们这样处理进行阐释呢?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中国西部边境并不安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战火此起彼伏,所以秦始皇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同时,在边境部署重兵用来抵御西部少数民族的入侵。所以在中国古诗里,边塞诗占有一席之地,送友人出使西部边陲的的诗篇里也不乏名篇佳句。这一首就是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乃西北一边陲小镇,具体位置已无从考证。王译把“安西”泛指边疆,即,用小地方替代大地方,在修辞学上又可以说是借代。这样就很清晰地指出此诗是一首送友人远行的诗。并且,“frontier”一词在西方人的脑海里就意味着荒凉、孤独、冒险等意象,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接受。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俯首皆是。如,我们在新闻中常常可见用“北京”代指“中国”,用“华盛顿”代指“美国”。在丰译中,“the west”替代了音译“Anxi”。对我们中国人而言,“西部”在中国古代意味着战乱和纷争。可对一般的西方读者而言,个中涵义不加注释的话很难理会,为什么是“the west”,而不是“the east”或“the north”呢?在许译中,作者抛开了原文,而是根据全文的主旨:为西行的朋友送行,译为“a farewell song?西方读者一看就明了诗的主题,这样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变通方法。可以说许先生是中国古诗典故“变通派”的代表。许先生认为中西方由于文化差异巨大,典故及其联想意义很难吻合,作必要的变通的确是势在必行。用他自己的话说:“科学研究的是‘有之必然’,‘无之不必然’的客观规律,艺术研究的是‘有之不必然,无之不必不然’的理论。”(李菡,2002:67)

对“安西”一词的处理,王译和丰译都译出了该词的泛指意义,许译则用意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