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知识产权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28ef9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4.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新型电子产品的企业。
2018年,科技公司研发出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子设备,并申请了发明专利。
该专利于2019年获得授权,专利号为ZL201810XXXXXX。
此后,科技公司开始生产和销售该新型电子设备。
与此同时,另一家名为“创新电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电子”)也生产和销售类似的新型电子设备。
经过市场调查,科技公司发现创新电子的设备与其专利产品存在高度相似之处,涉嫌侵犯其专利权。
于是,科技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创新电子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判断创新电子的产品是否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
2. 确定创新电子的侵权行为给科技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
3. 判定赔偿金额。
三、法院审理1. 专利权侵权认定法院首先对科技公司的专利权进行了审查。
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专利权人对其专利享有独占实施权。
在本案中,科技公司的专利权利要求书明确了其专利产品的技术特征,包括结构、功能、技术效果等。
法院经审查认为,创新电子的产品与科技公司的专利产品在技术特征上存在高度相似性,包括关键部件的设计、功能实现等方面。
因此,法院认定创新电子的产品侵犯了科技公司的专利权。
2. 经济损失认定法院认为,由于创新电子的侵权行为,科技公司的产品销售受到了影响,市场份额下降,因此科技公司遭受了经济损失。
法院要求创新电子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科技公司因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科技公司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因市场份额下降导致的销售收入减少;(2)因侵权行为而增加的研发成本;(3)因侵权行为而增加的市场推广成本;(4)因侵权行为而增加的维权成本。
3. 赔偿金额确定根据专利法的相关规定,侵权人应当赔偿权利人因侵权行为所受到的损失。
在本案中,法院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1)科技公司的专利权价值;(2)创新电子的侵权行为对科技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3)创新电子的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4)创新电子的侵权行为的持续时间。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02298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3.png)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也对市场竞争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经典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知识产权侵权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_____”商标侵权案“_____”是一家知名的服装品牌,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然而,一些不法商家未经授权,擅自使用“_____”商标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服装,严重侵犯了该品牌的商标权。
这些侵权商家通常采用以下手段:一是模仿“_____”商标的字体、图案和颜色,使其在外观上与正版商标极为相似,以达到混淆消费者视听的目的;二是在产品的包装、标签和宣传资料上使用“_____”商标,误导消费者认为其购买的是正版产品;三是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下店铺低价销售侵权产品,以吸引那些追求低价的消费者。
这种商标侵权行为给“_____”品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首先,侵权产品的质量往往无法得到保证,损害了品牌的声誉和形象;其次,侵权产品的低价销售抢占了正版产品的市场份额,导致正版产品的销量下降,利润减少;最后,品牌所有者为了打击侵权行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_____”品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加强了商标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对侵权商家提起诉讼,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经过不懈的努力,“_____”品牌成功打击了一批侵权商家,维护了自身的商标权和市场份额。
案例二:“_____”软件著作权侵权案“_____”是一款广受欢迎的办公软件,其开发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并拥有软件的著作权。
然而,一些企业和个人未经授权,擅自复制、传播和使用“_____”软件,构成了软件著作权侵权。
这些侵权者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在企业内部大规模安装未经授权的“_____”软件,用于日常办公;二是将未经授权的“_____”软件上传至网络平台,供他人免费下载和使用;三是对“_____”软件进行破解和修改,去除软件的版权保护措施,并以低价销售。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19065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2.png)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愈发重要。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经典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知识产权侵权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_____公司诉_____公司商标侵权案_____公司是一家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其拥有的商标经过多年的使用和推广,已经在消费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然而,_____公司发现_____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与其极为相似的商标,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对_____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_____公司的行为构成了明显的商标侵权。
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标识,具有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
_____公司未经授权使用相似商标,违反了商标法的相关规定,侵犯了_____公司的商标专用权。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依据商标法的相关条款,对侵权行为进行了认定。
首先,对两个商标进行了详细的比对,包括商标的图形、文字、颜色等元素。
其次,考虑了消费者的认知和混淆可能性。
最终,法院判决_____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当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商标,以免陷入法律纠纷。
案例二:_____软件著作权侵权案_____软件是一款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应用软件,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_____公司发现_____公司未经授权,擅自复制、发行了该软件,严重侵犯了其软件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是对软件开发者劳动成果的法律保护。
在这个案例中,_____公司未经许可复制、发行_____软件的行为,违反了著作权法的规定。
著作权法赋予了软件开发者对其作品的复制、发行、修改等权利,他人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行使。
法院在审理此案时,对侵权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
通过技术手段对比了正版软件和侵权软件的代码、功能等方面,确定了侵权的事实。
最终判决_____公司停止侵权,赔偿_____公司的经济损失,并公开道歉。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73307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f.png)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重要。
知识产权涵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个领域,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成果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某知名科技公司 A 与竞争对手 B 的专利纠纷A 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出一项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并成功申请了专利。
然而,B 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与该专利相似的技术,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从而在市场上与 A 公司形成了竞争。
A 公司发现后,立即采取法律行动,将 B 公司告上法庭。
在这个案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确定 B 公司的技术是否构成对A 公司专利的侵权。
专利侵权的判定通常需要对专利的权利要求进行详细的解读和比对。
法院会考虑技术特征的相同或等同性,如果 B 公司所使用的技术包含了 A 公司专利权利要求中的全部技术特征,或者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是等同的,那么就可能构成侵权。
经过漫长的诉讼过程,法院最终认定 B 公司构成专利侵权,并判决B 公司停止侵权行为,赔偿 A 公司的经济损失。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企业在研发和推出新产品时,必须重视对他人专利的尊重,避免陷入侵权纠纷,否则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案例二:商标侵权案例_____公司是一家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其拥有的商标经过多年的使用和推广,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识别其产品的重要标志。
然而,市场上出现了一家新成立的_____公司,其使用了与前者非常相似的商标,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误以为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
商标的主要功能是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如果消费者因为相似的商标而产生了混淆,那么就可能构成商标侵权。
在这个案例中,原公司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包括消费者的反馈、市场调查数据等,以证明新公司的商标使用造成了混淆。
经过法院的审理,认定新成立的公司构成商标侵权,并责令其停止使用相关商标,并对原公司进行赔偿。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商标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应该加强对商标的保护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制止侵权行为,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57ef4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5.png)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愈发重要。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创新者的利益,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经典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侵权的表现形式、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案例一:苹果与三星的专利之战苹果和三星这两大科技巨头之间的专利纠纷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这场纠纷涉及到智能手机的外观设计、用户界面以及技术专利等多个方面。
苹果指控三星的多款智能手机抄袭了 iPhone 的外观设计和用户界面,侵犯了其多项专利。
三星则辩称自己的产品是独立研发的,不存在侵权行为。
经过长时间的法律诉讼,最终法院判决三星向苹果支付巨额赔偿。
这一案例不仅凸显了专利保护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了企业在竞争中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外观设计和用户界面等方面的创新同样可以受到专利保护。
对于科技企业来说,不断进行创新并及时申请专利,是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警示其他企业在研发和设计产品时,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
案例二:某知名作家作品被抄袭一位知名作家的畅销小说被另一位作者抄袭,情节、人物设定甚至部分语句都极为相似。
原作者发现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这个案例中,抄袭者不仅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也损害了原作者的声誉和经济利益。
对于文学创作领域来说,抄袭行为严重破坏了创作环境,打击了原创作者的积极性。
这也提醒了广大作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版权登记。
同时,读者也应该支持正版作品,抵制抄袭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创作的良好氛围。
案例三:某品牌商标被仿冒某知名品牌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消费者基础。
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益,仿冒该品牌的商标,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这种商标侵权行为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对原品牌的形象和市场份额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原品牌通过法律手段打击侵权行为,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践案例分析与启示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践案例分析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dca75c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3.png)
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践案例分析与启示导言: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对于促进创新、保护创作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实践案例,探讨实践中的问题与启示。
案例一:商标侵权案件某公司在市场上销售了一款被注册商标保护的产品,却发现同行公司未经授权使用了该商标进行类似产品的销售。
该公司提起了商标侵权诉讼,法院最终判决对被告进行赔偿,并禁止其继续使用该商标。
启示一:严格保护商标权益该案例强调了商标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企业应及时注册商标,并积极维护自身的商标权益。
同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禁止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商标权。
案例二:版权侵权案件一家媒体公司制作了一档综艺节目,但在播出后,发现有其他媒体公司未经授权将其节目内容部分或全部复制并播放。
该公司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其他媒体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索赔相关经济损失。
启示二:加强版权保护力度该案例表明,媒体公司应加强版权保护意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身创作成果。
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版权监测与维权机制,及时发现、打击版权侵权行为。
案例三:专利侵权案件某公司研发了一种先进的技术产品并申请了相关专利,然而在市场投放不久后,发现有竞争对手未经授权销售了与其专利产品相似的产品。
该公司通过起诉侵权行为,最终获得赔偿并保护了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
启示三:加强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该案例揭示了专利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应加强专利保护意识,保护自己的技术创新成果。
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完善专利保护制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专利保护服务。
结语: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实践案例的分析与启示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企业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相关保护制度建设,提供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只有在良好的保护体系下,知识产权创造和创新能够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893f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0.png)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知识产权案例分析简介案例一:专利侵权案在某个科技公司的研发中心,一名员工设计了一种新型方式配件并申请了专利。
该配件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创新的功能,很快受到市场的欢迎。
不久后,公司发现市面上出现了与他们专利配件相似的产品,明显是侵权行为。
该案例中的侵权行为对公司的创新动力和商业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公司决定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通过起诉侵权者来维护其创新成果和市场地位。
案例二:商标侵权案某个品牌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声誉,其商标广告语“让世界更美好”被认为是其独特的品牌标识。
不久前,另一家公司在其产品的广告上使用了类似的标语,明显是侵犯了该品牌的商标权。
该案例中的商标侵权行为不仅使品牌的形象受损,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对该品牌产生混淆和误认。
该品牌决定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商标权,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案例三:版权侵权案某个作家出版了一本畅销的小说,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盈利,不久前,他发现有人在网络上免费传播了他的小说的电子版,严重侵犯了他的版权。
该案例中的版权侵权行为不仅让作家的劳动成果无偿传播,还使他失去了销售图书的收入。
该作家决定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版权,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影响与解决办法这些案例的发生给相关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对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快速有效的维权途径,为侵权方和被侵权方提供公正的解决渠道。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保护全球知识产权的利益。
,知识产权案例的发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患,对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和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行为的打击,才能为创新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法律(3篇)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法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2651c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3.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新型电子产品的企业。
近年来,公司研发出一款名为“智能眼镜”的产品,该产品集成了多项创新技术,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市场前景。
为了保护其创新成果,科技公司于2019年3月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并于同年8月获得授权。
然而,在智能眼镜产品上市销售后不久,科技公司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款与自家产品外观、功能极其相似的“仿制智能眼镜”。
经过调查,科技公司发现该仿制产品由另一家名为“仿制公司”的企业生产销售。
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科技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仿制公司侵犯其发明专利权。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利权的有效性:科技公司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是否有效,是否具有法律效力?2. 侵权行为的认定:仿制公司是否构成对科技公司发明专利权的侵犯?3. 侵权责任的承担:如果仿制公司构成侵权,其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三、法院判决经过审理,法院作出如下判决:1. 专利权的有效性:法院认定科技公司的发明专利符合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2. 侵权行为的认定:法院认为,仿制公司的产品在整体外观、功能、技术特征上与科技公司的产品高度相似,构成对科技公司发明专利权的侵犯。
3. 侵权责任的承担:法院判决仿制公司停止生产、销售侵权产品,并赔偿科技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以下将对关键法律问题进行分析:1. 专利权的有效性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发明创造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本案中,科技公司的发明专利在申请时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符合上述要求,因此具有法律效力。
2. 侵权行为的认定根据《专利法》的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均构成侵权。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b7af7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9.png)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它们是企业和个人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形式。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权利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经典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知识产权侵权的相关问题。
案例一:苹果与三星的专利大战苹果和三星这两大科技巨头之间的专利纠纷曾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苹果指控三星侵犯了其多项专利,包括智能手机的外观设计、用户界面等方面。
这场官司旷日持久,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院。
在这个案例中,苹果公司强调其产品的独特设计和创新功能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而三星的某些产品被认为与苹果的专利存在相似之处。
这一纠纷不仅涉及到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市场竞争和商业策略。
最终,法院做出了一系列的判决,有的对苹果有利,有的对三星有利。
但无论如何,这场大战对于整个科技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企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发和专利申请。
同时,也促使行业内对于专利的界定和保护范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案例二: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商标之争王老吉和加多宝之间的商标纠纷也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案例。
原本,加多宝公司租用了王老吉的商标进行凉茶的生产和销售,并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知名品牌。
然而,当双方的合作终止后,围绕着王老吉商标的归属和使用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纠纷。
加多宝公司在失去王老吉商标后,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加多宝,但在宣传和市场推广中,使用了一些容易让人联想到王老吉的元素,这被王老吉方面认为是侵权行为。
这个案例反映了商标在品牌价值中的重要性。
一个知名的商标往往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因此商标的归属和使用必须得到明确和规范。
同时,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如何避免侵权也是企业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案例三:“琼瑶诉于正”著作权侵权案琼瑶作为知名作家,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于正编剧的电视剧被指抄袭了琼瑶的作品,引发了一场著作权侵权诉讼。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d44a1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6.png)
【经典】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愈发重要。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经典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侵权的表现形式、法律责任以及防范措施。
案例一:“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商标之争“王老吉”作为中国著名的凉茶品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市场知名度。
然而,在商业运作中,“王老吉”商标的归属问题引发了一场激烈的纷争。
起初,加多宝公司通过与广药集团签订协议,获得了“王老吉”商标的使用权。
在加多宝的精心经营下,“王老吉”凉茶的销售额大幅增长,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但随着合作协议的到期,广药集团决定收回“王老吉”商标,加多宝公司则推出了“加多宝”品牌的凉茶。
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就商标的使用、宣传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纠纷。
加多宝公司在宣传中强调“加多宝就是原来的王老吉”,这一表述引发了广药集团的不满,认为其构成了对“王老吉”商标的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最终,法院经过审理,认定加多宝公司的相关宣传行为构成侵权,并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
这一案例反映了商标权在商业竞争中的重要性。
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应当明确商标的归属和使用权限,避免因合同纠纷导致商标权的争议。
同时,在品牌推广和宣传中,也要遵守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他人的商标权。
案例二:微软诉某公司软件著作权侵权微软作为全球知名的软件企业,其拥有众多具有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
某公司在未经微软授权的情况下,大量复制和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用于其企业的办公和生产经营。
微软通过调查取证,发现了该公司的侵权行为,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微软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证明其软件的著作权以及该公司的侵权事实。
法院判决该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删除未经授权的软件,并赔偿微软的经济损失。
此案例凸显了软件著作权的保护力度。
企业应当树立正版软件使用意识,尊重他人的软件著作权,避免因使用盗版软件而面临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f2e5c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6.png)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知识产权法是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法律体系,其在保护创新成果、鼓励创新活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产权法律的适用和实施情况。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知识产权法案例的分析,来探讨知识产权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案例一:专利侵权案在某国家,一家公司申请了一项关于某种新型技术的专利,并取得了专利权。
不久之后,另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类似的产品,并声称其并未侵犯原公司的专利权。
原公司对侵权行为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法院最终判决对方公司存在专利侵权行为,并责令其停止侵权并赔偿原公司损失。
这个案例反映了知识产权法在保护专利权方面的作用。
专利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形式,它可以保护创新成果并鼓励创新活动。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依据知识产权法对侵权行为进行了判决,维护了原公司的专利权,使其创新成果得到了保护。
这也表明知识产权法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案例二:商标侵权案某品牌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并注册了相应的商标。
不久之后,一些其他企业开始在其产品上使用与该商标相似的标识,导致消费者产生混淆。
原品牌公司对这些侵权行为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法院最终判决对方公司存在商标侵权行为,并责令其停止侵权并赔偿原公司损失。
这个案例反映了知识产权法在保护商标权方面的作用。
商标是企业在市场上的重要标识,它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并获取商业利益。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依据知识产权法对商标侵权行为进行了判决,维护了原公司的商标权,保护了其在市场上的利益。
这也再次表明知识产权法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案例三:著作权侵权案一位作家在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畅销书籍,并取得了相应的著作权。
不久之后,一些其他出版社开始未经授权地出版该书,并获取了不菲的经济收益。
原作者对这些侵权行为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三篇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b9d07ecc7931b764ce152a.png)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三篇篇一:20XX《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题1、高丽娅是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4月,因撰写论文需要参考自己历年所写教案,遂向学校要求返还上交的48本教案,但学校最终只返还了4本,其余的教案或被销毁或被卖给了废品回收站。
高丽娅认为学校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状告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校私自处理自己教案本的行为侵犯了其对于所写教案的著作权。
此案一审判决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四条的规定,教案不属作品范畴,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进而认定原告“编写教案的行为应为一种工作行为,所编写的教案应为工作成果,被告有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
”二审判决则认定“虽然教案包含了教师个人的经验及智慧,但也是教师为完成学校工作任务所创作的职务作品,是教师在工作中应该履行的工作职责,是一种工作行为。
”高丽娅不服二审判决,于2004年5月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
重庆市检察院于2004年11月25日向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根据案例和著作权法理论,辨析回答以下问题:(1)作品的概念与条件?(2)教师教案是不是文字作品,为什么?(3)什么是职务作品?什么是非职务作品?(4)本案中教师教案著作权的归属?为什么?(1)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劳动成果。
条件: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是思想或感情的表现;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具有可感知性和可复制性;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2)是,指用文字或等同于文字的各种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形式,无论附着在什么载体上,只要该文字形式得以显示其存在,就属于文字作品。
教案用文字表达思想,具有独创性(3)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其特征为,作者与所在工作机构存在劳动关系,创作作品属于作者职责范围,对作品的使用应当属于作者所在单位的正常工作或业务范围之内,非职务作品不符合上述条件及特征(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5d3546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3.png)
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愈发重要。
知识产权法作为保障创新和知识成果的法律体系,对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励创新创造具有关键意义。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知识产权法的应用和相关问题。
案例一:“山寨”品牌的侵权纠纷具体品牌名称是一家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其产品以高品质和创新设计而闻名。
然而,市场上出现了一家名为山寨品牌名称的公司,其生产的电子产品在外观、标识和包装上与具体品牌名称的产品极为相似,导致消费者难以分辨。
具体品牌名称公司认为山寨品牌名称的行为构成了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这个案例中,知识产权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界定商标的相似性以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商标的相似性不仅要考虑外观上的相似,还要考虑消费者的认知和混淆可能性。
如果消费者在看到山寨品牌名称的产品时,很容易误认为是具体品牌名称的产品,那么就可以认定商标存在相似性。
在不正当竞争方面,山寨品牌名称公司利用具体品牌名称的知名度和声誉,试图误导消费者购买其产品,这种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最终,法院判决山寨品牌名称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具体品牌名称公司的经济损失。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企业应当注重自身品牌的保护,及时发现和打击侵权行为,同时也警示那些企图通过“山寨”他人品牌获取利益的企业,这种行为是违法且不可取的。
案例二:软件著作权的侵权争议软件名称是一款由开发者名称开发的具有创新性的软件,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业绩。
然而,不久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一款名为相似软件名称的软件,其功能和界面与软件名称高度相似。
开发者名称认为相似软件名称侵犯了其软件著作权,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
在这个案例中,需要判断的是两款软件在代码、功能和结构等方面的相似程度。
软件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包括软件的源代码、目标代码、文档以及用户界面等。
如果相似软件名称的开发过程中直接复制了软件名称的代码或者大量借鉴了其功能和界面设计,而没有经过合法的授权,那么就构成了侵权。
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b870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f.png)
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分析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分析知识产权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日益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人们所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也愈发突出。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知识产权案例,来深入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以及相关问题。
1.苹果公司与三星公司的专利战争苹果和三星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两家公司曾经围绕智能手机技术展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专利战争。
这场战争从2011年开始,持续了数年。
双方在全球范围内提起了多起专利侵权诉讼,涉及到设计专利、软件专利等多个方面。
这个案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平衡问题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2.音乐产业中的版权保护音乐产业是一个版权保护问题较为突出的领域。
在数字化时代,音乐作品的复制和传播变得异常容易。
这给音乐人和音乐公司的利益带来了严重威胁。
著名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就曾发表过关于音乐版权保护的演讲,她表示艺术家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收益。
这个案例引发了大量与音乐版权相关的讨论,使人们重新关注版权保护的重要性。
3.中国与美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争议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被指责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一度备受关注。
特别是在中国创新能力逐渐提升的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竞争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愈发突出。
这个案例展示了国际间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纠纷和合作,对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挑战。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普遍。
保护创新和维护创造者权益的难度日益加大。
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存在差异,给国际合作和纠纷解决带来了困难。
确保艺术家和创新者获得合理的收益,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目标之一。
对于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依靠法律制度的保障、创新环境的营造以及公众的教育共同推进。
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分析与启示
![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分析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b991ce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97.png)
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分析与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成为了各个企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对创新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还可以保护创造者的权益。
然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侵权盗版行为层出不穷,使得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知识产权保护案例,探讨其中的问题及其启示。
案例一:互联网音乐版权保护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音乐版权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音乐版权公司和音乐平台之间的纠纷为例,音乐版权公司经常会发现其对某些音乐作品的版权没有得到尊重,这意味着其他平台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这些音乐作品。
这种情况既侵害了版权公司的权益,也损害了音乐创作者的利益。
启示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针对互联网音乐版权的问题,应加强版权法律的修订和执行力度,明确互联网平台对音乐版权的司法责任,对违法侵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音乐版权保护机制。
案例二:药品专利保护在医疗领域,药品专利保护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药企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保护其创新成果;另一方面,患者和医疗机构也需要获得廉价的药品,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在某些情况下,一些仿制药企图通过侵犯原创药品的专利,导致原创药企无法充分享受其创新果实。
启示二:平衡创新与利益。
药品专利保护需要平衡不同利益方的需求,既要鼓励创新研发,也要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合理的价格。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制定专利保护法规、推行药品价格审查制度等,以促进药品专利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案例三:网络文字作品侵权在网络时代,文字作品的侵权问题也日益突出。
由于文字作品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作品产权容易受到侵害。
例如,网络小说作者常常发现自己的作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他人转载,并且获利归于他人,而自己却无法获得应有的收益。
启示三:加强监管和教育工作。
在网络平台方面,可以加强版权保护责任意识,建立起更加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加强巡查和打击侵权行为。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评析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9e81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7.png)
知识产权经典案例评析一、华为与美国高通纠纷案答案:该案主要纠纷点在于专利许可费用的支付问题。
华为认为高通的专利许可费用过高,而高通则坚持其专利的价值。
深入分析:该案是一个典型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涉及专利权利人的合理权益保护和合理收益的问题。
华为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依赖于高通等公司的专利技术来实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根据相关法规,华为需要支付专利许可费用给高通等专利权人。
然而,华为认为高通的专利许可费用过高,超出了合理范畴。
华为认为,高通拥有的专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达到所声称的高价值,因此不愿意按照高通要求的费用支付。
华为认为高通存在滥用市场垄断地位以索取过高许可费用的嫌疑。
相反,高通坚持认为其专利技术具有高价值,并对其专利进行了合理的评估和定价。
高通指出,他们的专利技术在通信行业中是广泛使用的标准技术,对于其他通信设备制造商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高通坚持专利许可费用的合理性,并认为华为应按照其要求支付费用。
这个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涉及到知识产权领域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如何确定专利的价值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华为和高通对于后者的专利技术价值存在争议。
其次,如何确定合理的专利许可费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专利权人可以根据其所持有的专利技术的价值来制定许可费用,并且可能会存在垄断行为的问题。
这个案例在知识产权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涉及到专利权人和使用专利技术的企业之间的权益平衡问题。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知识产权领域的纠纷往往需要权益的平衡与协商,以保护创新和公平竞争。
二、苹果与三星专利侵权案答案:该案主要纠纷点在于苹果指控三星侵犯其手机设计和软件特性等多个专利。
深入分析:苹果与三星的专利侵权案是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之一。
苹果指控三星未经授权使用了其手机设计和软件特性等多个专利,并要求三星支付巨额的赔偿费用。
在这个案件中,苹果主要指控三星侵犯了其iPhone的外观设计和软件特性等多个专利。
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分析报告
![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7bb47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0b.png)
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分析报告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它不仅关乎创新者的利益,也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深入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案例一:“_____”商标侵权案“_____”是一家在某特定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
然而,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未经授权使用相似商标的产品,试图混淆消费者,获取不正当利益。
该侵权行为对原品牌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害。
首先,消费者可能因为误认而购买到质量低劣的仿冒产品,从而对原品牌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侵权产品的低价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导致原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受到挤压。
在这个案例中,原品牌通过法律途径积极维权。
他们收集了充分的证据,包括侵权产品的样本、销售记录以及相关的宣传材料等。
同时,聘请了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团队,以确保在诉讼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运用法律条款和证据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法院经过仔细的审理和判断,最终认定侵权行为成立,并判决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以及公开道歉等。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品牌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侵权行为的迹象。
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的注册和保护,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法律保障。
案例二:“_____”软件著作权纠纷案“_____”是一款具有创新性的软件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业绩。
然而,不久后市场上出现了一款与“_____”功能和界面极为相似的软件,涉嫌侵犯其著作权。
侵权软件的出现对原创软件的开发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方面,大量的潜在客户被侵权软件吸引,导致原创软件的销售量下降。
另一方面,侵权软件的低价策略破坏了市场的正常价格体系,使得原创软件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
原创软件的开发者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对两款软件进行了详细的比对和分析,以确定侵权的事实。
同时,向相关的行政部门进行投诉,并准备通过法律诉讼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知识产权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知识产权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3b8d7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3.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本文将以某公司侵犯知名品牌商标权案为例,对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服装生产与销售。
2010年,该公司未经许可,在其生产的服装上使用与知名品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进行销售。
被侵权方发现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三、案件审理过程1. 被告答辩某公司答辩称,其生产的服装上使用的标识与知名品牌商标相同或近似,系偶然巧合,且公司并未将侵权标识作为商标进行宣传。
因此,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 法院审理法院审理认为,某公司在其生产的服装上使用与知名品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已构成商标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因此,法院判决某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四、案例分析1.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本案中,某公司侵犯知名品牌商标权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被侵权方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旨在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加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侵权行为是否发生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2)侵权行为是否使用了与被侵权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3)侵权行为是否具有误导消费者的可能性。
在本案中,某公司在其生产的服装上使用与知名品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已符合上述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
3. 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a02e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d.png)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分析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的智力成果上所享有的权益,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信息交流的便利,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时有发生。
本文将就几个典型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加深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案例一:专利权侵权案2019年,某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工艺技术,取得了专利权。
然而,不久后,另一家竞争公司也开始生产类似的产品,并声称他们并没有侵犯原公司的专利权。
原公司随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维护自己的专利权。
在这个案例中,原公司是合法获得了该工艺技术的专利权,而竞争公司则生产了相似的产品。
为了判断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法院需要进行专利侵权分析。
首先,法院将比对原公司的专利申请和竞争公司的产品,看是否存在相似之处。
其次,法院将评估竞争公司的产品是否使用了与原公司专利权相同的技术或思想。
最后,法院将判断竞争公司是否非法使用了原公司的专利权。
如果判定竞争公司侵犯了原公司的专利权,法院将会责令竞争公司停止生产和销售相关产品,并赔偿原公司的损失。
案例二:商标权侵权案2018年,某知名品牌的商标遭遇侵权。
该品牌是某服装公司的旗舰品牌,其商标装饰具有独特的设计和标识性的文字。
然而,一家新兴服装公司也开始使用非常相似的商标,且宣传和销售的产品也与该品牌的形象类似。
原公司迅速采取行动,寻求维权。
在这个案例中,原品牌公司拥有合法的商标权,并且新兴公司的商标与其商标在外观和文字方面高度相似。
为了判定是否存在商标侵权,法院将进行商标相似性鉴定。
首先,法院将详细比对原公司和新兴公司的商标设计,看是否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其次,法院将评估新兴公司的宣传和销售是否与原公司的品牌形象类似,是否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最后,法院将综合判断新兴公司是否侵犯了原公司的商标权。
如果法院判定侵权成立,新兴公司将会被要求停止使用相似的商标,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案例三:著作权侵权案2017年,一位作家的小说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e9319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3.png)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涵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多个领域,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市场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的知识产权案例来深入探讨其相关问题。
案例一:“_____”商标侵权案“_____”是一家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装品牌,其商标经过多年的使用和宣传,已经在消费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然而,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未经授权擅自使用“_____”商标的仿冒产品,这些产品在外观、标识等方面与正品高度相似,严重侵犯了“_____”品牌的商标权。
在这个案例中,侵权方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故意模仿知名品牌的商标,企图误导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给原品牌所有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品牌声誉损害。
原品牌所有者通过法律途径,对侵权方提起了诉讼,并最终获得了胜诉。
法院判决侵权方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侵权产品,并赔偿原品牌所有者的经济损失。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标识,具有独特的识别性和商业价值。
企业应该加强对商标的保护意识,及时进行商标注册,加强市场监测,发现侵权行为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辨别能力,避免购买侵权产品,共同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案例二:“_____”专利侵权纠纷案“_____”是一家科技公司,其研发的一项新技术获得了专利授权。
然而,另一家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了这项专利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产品中。
“_____”公司发现后,果断采取法律行动,将侵权公司告上法庭。
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围绕专利的有效性、侵权行为的认定以及赔偿金额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最终,法院经过审理认定,侵权公司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判决其停止侵权行为,并向“_____”公司支付高额的赔偿金。
这个案例反映了专利保护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
专利制度的设立旨在鼓励创新,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1.1991年月,某甲与乙饭店签订合作开饭店协议一份。
通年月,乙饭店开业后,未悬挂店名,但在该店门上方悬挂“正宗厚味美包子第四代传人赵某第五代传人甲”为内容的牌匾一块。
其中“厚味美包子”为大字。
其余为小字,并聘请甲为该店厨师。
该店至1991年3月起经营包子。
1980年12月,多年经营厚味美包子的丙饮食公司取得厚味美牌商标注册证,当其发现乙饭店及甲的行为后,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护其商标专用权。
甲与乙饭店辩称,制作悬挂的牌子是对“厚味美”创始人及传人赵某和甲个人身份的宣传;且丙公司的商标已过有效期,所以法院应驳回。
请回答:(1)(1)丙公司是否具有厚味美牌的商标专用权,为什么?(2)(2)甲与乙饭店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3)(3)哪一方当事人应承担民事责任?应承担什么民事责任?答案:1)丙饮食公司享有厚味美饭店标专用权。
丙饮食公司的该商标已经国家工商局注册登记,其有效期10年虽已满,但未过六个月申请续展期,仍应认为有效。
(答享有权利给1分,理论答对给1分,共2分。
答错或漏答不给分)。
(2)甲与乙饭店行为构成侵权;属于“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侵权行为(1分)。
(3)甲与乙应承担责任(0.5分)。
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2、 1.大磨坊公司于1991年1月由我国商标局核准注册取得了“大磨坊”注册商标专用权,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面包。
1992的10月大磨坊公司与太阳城商场签订了为期3年代销协议,约定由太阳城商场设专柜出售面包,由大磨坊公司提供名、优、特、新的注册商标商品。
1993年4月起,大磨坊公司停止向太阳城商场供货。
同年6月大磨坊公司发现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专柜上,仍在销售与其类似的面包,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大磨坊。
大磨坊公司以侵害其商标专用权为由诉至法院。
请回答:(1)太阳城商场在大磨坊公司不供货时,仍在其大磨坊专柜销售商品价签上注明产地为“大磨坊”的面包,是否构成对大磨坊公司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为什么?(2)大磨坊公司是否构成违约?(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权有关吗?为什么?答案:(1)被告太阳城商场对大磨坊公司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
(2)大磨坊公司构成了对双方协议的违约。
(3)商标的使用方式与构成侵犯商标专用权无关。
因为商标权利人可以根据商品特点,自由选择注册商标的使用方式,他人无权干涉。
2.1994年12月,H化工研究院工程师梁某在一次技术洽谈会上与G化工厂厂长张某结识。
张请梁帮助解决污水净化重复利用的技术难题,梁某答应试试。
1995年春节,梁某与其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在H化工研究院院内一个废弃多年的人防工程里,用三个箩筐、一堆渣土、扫帚、水桶等工具,还自费购买了十余种试剂、试纸、电炉等物品,对G化工厂的污水水样进行净化实验。
实验结果达到了G化工厂的技术指标要求。
梁某将实验资料交给H化工研究院一份,院里认为梁某为该院工程师,污水净化又是其业务研究范围,此成果应是职务技术成果,便以研究院的名义于1995年5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了“HI—PQ703污水净化方法”专利申请。
1998年7月,研究院获得专利权。
在此期间,梁某一直认为自己的成果是非职务发明,故强烈要求办理专利权人变更手续。
双方争执不下,梁某诉至法院。
请分析:梁某和H化工研究院,谁的主张成立?为什么?2题.[参考答案]梁某的主张成立,即该发明为非职务发明,梁某享有专利申请权和专用权。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6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本案中,梁某虽然是H化工研究院的在编职工,污水净化也是他的业务研究范围,但案中涉及的发明创造既不是梁某在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时完成的,也不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
梁某做实验的时间是在1995年春节期间,他本人和他的儿子利用休息时间而非工作时间从事的实验活动并取得成果,不是执行本单位任务,而是个人接受他人委托完成的技术成果;再者从他的实验条件看显然不是利用其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
所以,梁某要求变更自己为专利权人的主张是有法律依据的。
3.《休闲》为国内一份文摘杂志,请一学生L翻译了美国5年前在X报纸上发表的一篇署名为S的散文,登载在该文摘杂志上,署名作者S。
另一家国内文摘报《饭后茶余》转载了《休闲》杂志上的这篇译文,注明转载自《休闲》。
S发现后,认为《饭后茶余》报及《休闲》杂志未经其同意,翻译并使用了其作品,也未向S支付报酬,遂诉至中国法院。
《饭后茶余》报辩称,《饭后茶余》报转载《休闲》杂志上的译文属于法定许可范围,只要向供稿人支付报酬即可,无须向S付酬。
《休闲》杂志社辩称,S散文首先发表于国外,不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且《休闲》杂志在译文上已署名S,尊重了作者人身权,杂志社只需向译者L付款即可。
你认为二被告的抗辩是否成立。
3题.[参考答案](1)不成立(2)《饭后茶余》报转载已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用经原作者许可,但必须支付报酬(3)美国与中国同为版权公约成员国,在美国发表的作品同样受中国著作权法的保护(4)《休闲》杂志社未经作者同意擅自请人翻译S的作品,属于侵犯S翻译权(5)《休闲》杂志社应向译者付酬还应向原作者S付酬(3)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分析商标使用与商标注册的关系?4.公司甲与业余发明人乙订立了一份技术开发协议,约定由乙为甲开发完成一项电冰箱温控装置技术,由甲为乙提供开发资金、设备、资料等,并支付报酬。
在约定的时间内乙完成了合同约定的任务,并按约定将全部技术资料和权利都交给了甲公司。
此外,乙在完成开发任务的过程中,还开发出了一项附属技术T,并以自己的名义就技术T申请专利。
甲公司知道此事后,认为技术T的专利申请权应归甲公司所有,因此,甲、乙双方就技术T的专利申请权归属发生争议。
请你根据本案所提供的材料,分析以下问题(1)该技术T的专利申请权应归谁所有?请说明理由。
(2)该纠纷可通过哪些渠道解决?4题.[参考答案](1)该项附属技术T的专利申请权应当归业余发明人乙所有。
(2分)其理由为:①就本题所提供的资料可知,甲与乙签订的技术开发协议为委托开发合同。
根据该合同的约定,乙完成并向甲交付了委托开发出来的技术,全部权利归甲公司所有。
(2分)②技术T不属于合同约定的开发任务之结果,故根据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可知,该项技术T的专利申请权应归业余发明人所有。
(2分)(2)该纠纷可以通过以下诸方式予以解决:①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以确定专利申请权的归属。
(1分)②由地方专利管理机关进行调处。
(1分)③在双方约定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了仲裁协议的前提下,可由仲裁机构仲裁。
(1分)④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以审判方式解决。
(1分)5.甲厂自1984年起在其生产的衬衫上使用"长城"商标;1986年,乙服装厂也开始使用"长城"商标。
1988年3月,乙厂的"长城"商标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其核定使用的商品为服装等。
1989年1月,乙厂发现甲厂在衬衫上使用"长城"商标,很容易引起消费者误认。
因此甲、乙双方发生侵权纠纷。
根据案情请分析:(1)甲、乙两个厂谁构成侵权?为什么?(2)侵权行为始于何时?请说明理由。
(3)侵权方能否继续使用"长城"商标?请你提出可行性建议。
、5题.[参考答案](1)自1988年3月起,乙厂成为"长城"商标的合法所有人,对该商标依法享有专有权。
甲乙未经乙厂许可擅自在同一种商品(即服装)上使用"长城"商标,根据我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其行为构成侵权。
(3分)(2)甲厂的商标侵权行为从1988年3月开始(或从乙厂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
因为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专用权的效力始于其被核准注册之日,故在此日期之前,乙厂对"长城"商标并无专用权,因此此前不会发生侵权。
(3分)(3)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侵权方应停止侵权行为,不得再在服装或者与其类似的商品上使用。
①与乙厂协商取得许可,双方签订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2分)②购买该商标的所有权。
(2分)6.1996年4月23日,歌唱演员孙某去作曲家钱某家作客,得知钱某当天刚创作完成歌曲《母亲》,便提出试唱一遍,钱某欣然同意。
孙某领悟能力极强,试唱效果甚佳,孙某、钱某皆满意。
孙某提出是否可专由他演唱此歌,钱某答复以后再说。
孙某于几天后,一次义演上即演唱此歌,并称此歌是由其新创作的歌曲。
孙某对该歌曲的演唱引起轰动。
第三天其电视台即邀孙某在庆“五?一”文艺晚会上演唱此歌,孙某得酬金500元。
此事为钱某得知即起诉法院,诉孙某侵权。
请就此案,回答如下问题:(1)歌曲《母亲》的著作权归谁?(2)孙某义演歌曲《母亲》的行为是否侵权?为什么?(3)孙某对其演唱的歌曲《母亲》是否享有表演者权,为什么?(4)孙某在庆“五?一”文艺晚会上演唱《母亲》的行为是否侵权?为什么?如属侵权行为,侵犯了谁的何种著作权?6题.[参考答案](1)属作曲家钱某。
(1分)(2)属侵权行为。
(1分)因歌曲《母亲》未发表,依著作权法规定,表演者使用他人未发表的作品须经著作权人许可。
(1分)(3)不享有。
(1分)因其本身就是侵权作品,不能获得表演者权。
(1分)(4)属侵权行为。
(1分)因为未经著作权人钱某许可。
(l分)侵犯了作者钱某的署名权、发表权、表演权、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
(1分)7.美国鸿利公司来华投资后,在其经营的餐厅上一直使用在中国北京消费者中有相当知名度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名称,在北京设立20余家连锁店。
该公司的“红蓝白”装饰牌幅1993年获中国外观设什专利,公司子1993年向商标局申请“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服务商标,至1995年5月仍未获准。
某快餐店子1993年4月:日开业,自开业以来在其横幅牌匾上打上了“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名称,其横幅牌匾的颜色依次为红自蓝,其霓虹灯招牌上亦标有“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字样。
1993年经鸿利公司请求,北京市某工商所责令快餐厅将其横幅牌匾上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以及霓虹灯上的“国”,“州”两字去掉。
快餐店则仅将其横幅牌匾及霓虹灯上的“国”、“州”两字去掉,将字样改为“美加牛肉面大王”,“国”、“州”两字在横幅牌匾及霓虹灯上的空缺处仍能模糊辨认。
于是鸿利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某快餐店侵权。
请问:本案应如何审理?7题.[参考答案](1)被告之横幅牌匾与原告的“红蓝白”外观设计专利在色彩的排列顺序上有所不同,但足以使消费者在视觉上与原告“红蓝白”外观设计专利产生混淆,被告行为已侵犯了原告在中同获得的专利权;(2分)(2)原告在京设立“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连锁店,这些连锁店的牛肉而在消费者中有一定知名度,应认定为知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