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笔法图解
草书之王——孙过庭《书谱》图片及释文附注音分节
草书之王——孙过庭《书谱》图片及释文附注音分节孙过庭书谱及释文附注音分节孙过庭《书谱》释文(附注音、分节)《書譜》卷上,吳郡孫過庭撰。
夫(fú)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
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
”可謂鍾、張云沒(mò,歿),而羲、獻繼之。
又云:“吾書比之鍾、張,鍾當抗行(háng),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háng)。
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
”此乃推張邁鍾之意也。
考其專擅,雖未果於前規;摭(zhí)以兼通,故無慙(cán,慚)於即(jí)事。
評者云:“彼之四賢,古今特絕;而今不逮古,古質而今妍(yán)。
”夫質以代興,妍因俗易。
雖書契(qì)之作,適以記言;而淳醨(chúnlí)一遷,質文三變,馳蜓馗铮锢沓,弧,F能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返)玉輅(lù)於椎(chuí)輪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猶逸少之不及鍾、張。
”意者以為評得其綱紀,而未詳其始卒也。
且元常專工于隸書,百英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擬草則餘眞,比眞則長(cháng)草,雖專工小劣,而博涉多優;揔(zǒng,總)其終始,匪(fěi)無乖互。
謝安素善尺櫝(牘),而輕子敬之書。
子敬嘗作佳書與之,謂必存錄,安輒題後答之,甚以為恨。
安嘗問敬:“卿書何如右軍,”答云:“故(固)當勝。
”安云:“物論殊不爾。
”子敬又答:“時人那(nǎ)得知~”敬雖權以此辭折安所鑒,自稱勝父,不亦過乎~且立身揚名,事資尊顯,勝母之里,曾參(shēn)不入。
以子敬之豪(毫)翰,紹右軍之筆札,雖復粗傳楷則,實恐未克箕裘(jīqiú)。
况乃假託神仙,恥崇家範,以斯成學,孰(shú)愈面牆~後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子敬密拭除之,輒書易其處,私為不惡(è)。
孙过庭《书谱卷》单字高清晰(一)
孙过庭《书谱卷》单字高清晰(一)
今天开始给书友们分享孙过庭《书谱》全卷,由于帖子篇幅较长,全卷将分为7篇图文来分享,《书谱卷》既得二王笔法的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是每一位学书者必须学习的经典帖子。
此篇为“星墨阁书法”分享的第44篇图文,“星墨阁书法”会持续认认真真为各位喜爱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朋友分享好的书法、书画内容。
小编的愿望是用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进一步提升国人的精气神。
孙过庭《书谱卷》单字清晰大图(第一期)。
最全孙过庭《书谱》笔法剖析,还写不好的值得收藏!(上)
最全孙过庭《书谱》笔法剖析,还写不好的值得收藏!(上)自公元687年至今,一千两百多年来的中国书法史中,孙过庭的《书谱》可谓绝唱。
宋代以来,无论是学习书法还是研究书法史论,孙过庭和《书谱》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人物和书学论著。
这不仅仅是因为《书谱》的学术理论价值,就单是从书法创作的角度来审视,《书谱》也是每一个书法学习者的必修课。
千百年来传诵广泛的《书谱》,确切名称应叫《书谱序》,因为一直没有看到《书谱》的正文,就把这篇序言径称《书谱》。
“从原文本身看,篇末说:‘今撰为六篇,分为两卷’。
但全文从内容到形式并没有分成六个部分来写;而只是概述了书法的源流与支派,评骘了前人论书的偏蔽,以及叙述自己撰写《书谱》的旨趣等。
……完全是序言之体。
”孙过庭生前好友陈子昂在《孙君墓志铭》中说:“将期老而有述,死且不朽,宠荣之事,于我何有哉!志竟不遂,遇暴疾,卒于洛阳植业里之客舍。
”所谓“志竟不遂”大概是指论稿未完成。
后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在其墨迹的前面写上“唐孙过庭书谱序”的题签,标明是“序”。
孙过庭,名虔礼,以字行,陈留人(今河南开封),郡望出自富阳。
官至率府录事。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暴卒于洛阳,时年约44岁。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朱关田著)窦蒙《述书赋注》一书认为孙过庭为“富阳人”、“死年当在68岁以上”。
而《书谱序》自署“吴郡孙过庭。
”(吴郡不是当时的地名,只是郡望,在今苏州一带离富阳不远。
)对此本文暂不作史学考证辨析,旨在对《书谱》的书法艺术进行赏析与临摹。
《书谱》其内容极其丰赡而精辟,含义深厚。
《书谱》在艺术主张、学书步骤、真草之辩证、书体的功用和特点、基本技法的总结、创作经验、学习态度、立身务本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宏论。
诸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草不兼真,殆不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几张图看懂《书谱》笔法难点,这才是晋唐笔法的穿越者!
⼏张图看懂《书谱》笔法难点,这才是晋唐笔法的穿越者!最近⼊⼿书谱,也算对书谱的笔法有了⼀个新的认识,今天就做⼀下汇报。
以前学草书,绝不建议初学就⼊⼿书谱,原因很简单,笔法太细腻,节奏变化上,没有⼀定基础也是把握不好的,更勿谈⽓息了,也是⼀⼤难点,所以初学草书从书谱开始,多数南辕北辙,不得精华。
所以今天聊书谱的笔法逻辑,得旱地拔葱,不能从⼊⼿⾓度开始聊,没有意义。
临书谱之前呢,如果没写过草书,最好先规规矩矩去临⼗七帖,把⼗七帖临像了再来看书谱,否则笔法上的细腻以及逻辑,是很难察觉的。
我学草书是主⼗七帖的,因为很多古⼈都说草书要学⼗七帖⼊⼿,我这个⼈⽐较盲⽬信服古⼈,所以⼀直以⼗七帖为主。
以往书谱看的不少,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想学的时候稍微熟悉了⼏天,笔法上就没什么问题了,这就是听古⼈话的好处。
笔法上通了,很多以前对书谱的思考,就能被逐步印证,包括他⽤笔的变化,他的书写节奏,运笔逻辑等等。
可以说以往对书谱的认知,在⽅向上没有问题,但细节上还不够深⼊,稍稍深⼊接触后,很多深层的东西就浮出⽔⾯了。
⽐如但说他的笔法逻辑,书谱的笔法是跨越整个晋唐的,也就是属于主魏晋但有唐法。
所以这本字帖是每个学草书的⼈都必须要攻克的⼀本字帖,⽆论对深⼊了解魏晋笔法,还是对学习唐⼈书法,⽆论楷、⾏、草,都有很⼤帮助。
这是笔法逻辑,笔法逻辑不在外形,也不在书体。
如果没读过这篇专栏,最好先读⼀读以前的⽂章,看我其他专栏再看这个,可能会混淆⼀些概念,因为每个专栏的侧重点不⼀样。
孙过庭的笔法,还是主要来源于⼆王的。
以⽅笔居多,落笔为“⼀拓直下”法,对侧锋运⽤⽐较灵活,少篆籀笔意,这是其特点。
以前讲草书运笔逻辑的时候说过,⽅笔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少的那部分圆笔更为重要!在视觉上,主要的味道,还是来源于运笔是笔法变化的控制,⽅笔易学,但⽅多了之后,急着转圆,就是习惯上的难点,也就是技术难点。
转不过来,⽅圆⽐例就有问题,这个字的笔法就显得不丰满,甚⾄⽐较丑。
孙过庭《书谱》笔法图解
孙过庭《书谱》笔法图解孙过庭《书谱》笔法图解《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
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
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
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
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
《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
关于孙过庭与《书谱》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
”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
《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
宋徽宗题签。
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迹本《书谱》。
有影印本出版。
《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
《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历代予以很高评价。
宋米芾评道:“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
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
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
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书史》)清朱履贞:“惟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右军,而三千七百馀言,一气贯注,笔致具存,实为草书至宝。
”(《书学捷要》)王世贞云:“《书谱》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
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
”《书概》然因过于圆熟,也得到“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的批评(《述书赋》)。
------------------------------------------。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放大版40张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7[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8[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9[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0[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1[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2[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3[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4[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5[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6[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7[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8[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29[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0[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1[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2[放大]
(唐)孙过庭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5[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6[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7[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8[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39[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40[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07[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08[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09[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0[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1[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2[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3[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4[放大]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15[放大]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放大版40张
(唐)孙过庭草书书谱0001[放大]
《书谱》笔法八个特点-需要注意!
《书谱》笔法八个特点,需要注意!孙过庭的用笔非常丰富,有中锋、侧锋、逆锋、露锋、搭锋,还有破锋。
孙过庭的用笔当中,以中锋取劲为主,以侧锋取妍为辅,以露锋纵其神为主,以藏锋包其气为辅;方圆并用,圆笔中见柔美,方笔中见刚健;流畅中求精微,精微中求变化,处处体现出质朴、自然之美。
兹从以下八个方面详细论述。
01/干净利落,用笔精熟其下笔不犹豫,如有停滞,便成“墨猪”,笔画也难见其精神,如焦竑云:“余谓《书谱》,虽运笔烂熟,而中藏轨法。
”“爽利”的前提是对笔法、结体了然于胸,非常娴熟才能大胆落笔,准确表达,说明孙过庭对王字的了解程度,只有对“二王”法度精准把握才能如此自信书写。
古人云:“落笔喜急速,议者病之,要是其自得趣也。
”02/主次分明,对比强烈《书谱》是小草的代表作,牵丝映带较多,主干笔画写得较重,笔画连带牵丝写得较细较轻。
笔画粗细对比强烈,有些笔画完全铺毫书写,有些笔画用笔尖书写。
03/中侧兼施中侧锋线条具有差异,侧锋线条妍美飘逸;中锋线条厚实劲挺。
很多起笔要用侧锋,有些较粗笔画运用侧锋写出,行笔以中锋为主。
04/方圆并用转折、起收笔均有方圆变化。
05/偶带章草的笔意,笔画末端带有波挑平捺写法带有章草的特征;部分钩画也带有章草的特征。
06/使转笔形草书中使转代替了很多笔画,一气呵成进行书写,注意使转过程中的如“竹节式”分段变化。
使转是草书的重要特征,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
07/单元用笔单个字之间是靠每一个单元的“弹性”点画及其点画之间具有张力的“弹性”组合来实现的。
落笔较快,在调整笔尖后,其运行稍缓,而到收笔处又是以“取势”或“蓄势”的动作,并引向或跳跃到下一个笔画的,由此连带出的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关系也是在“弹性”的用笔下的相互配合与照应。
08/运用节笔这种特殊用笔表现在书写时因手位的原因,书写某一笔画时无法连续书写出现短暂的停顿,而再生一笔。
原来很粗的笔画突然变得很细,并且只与笔画上面部分连接,这种笔法称为节笔。
孙过庭《书谱》单字放大,读帖必备
孙过庭《书谱》单字放大,读帖必备
《书谱》之妙,妙在孙过庭得二王精髓,更妙在它是1300年前的真迹。
因此历代习书者,写二王行草,常借道孙门而入,浸淫日久,也会有很大收获。
启功先生教学,总是强调多看墨迹。
因为碑刻属于后期制作,墨迹相当于现场直播,虽然没有实况录像,但透过墨迹,可以想象、追踪、还原古人的用笔动作。
通过现代科技把墨迹放大,古人用笔细节会更加明显。
放大不是检验好字的唯一标准,但它是很好的标准。
所以,当我们写《书谱》时,看它的整体气质很重要,但更要放大看细节。
书法表情论的高扬——孙过庭《书谱》赏析(附完整作品)
书法表情论的高扬——孙过庭《书谱》赏析(附完整作品)初唐书论,最重要的还是孙过庭的《书谱》。
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
这里,着重介绍《书谱》对书法艺术'表情'本质的揭示与阐发。
书法艺术的根本追求何在?书法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中国书学真正成熟与自觉的表现。
而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首先,孙氏在阐明由掌握篆、隶、草、章各体书写不同特征,进而上升为书写艺术时说:'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
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
'就是说,在掌握了各体书写特征之后,还要以'凛'与'温'、'鼓'与'和'等各种艺术手段,使文字的书写具有'风神'与'妍润'、'枯劲'与'闲雅'等多种相反相成的阳刚与阴柔之美,才能升华到艺术的境界;只有进入了这种艺术的境界,才能实现书法'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最终追求,书法作品也才能具有'千古依然'、'百龄俄顷(书家一生中不同时期的情怀于书作中顷刻可见)'的长远审美效验。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就是表达、体现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即表情达性。
这里,孙氏一语道破了书法艺术的根本,这是有重大意义的。
情感--这一中国书学的根本命题,在孙氏以前,除去东汉蔡邕《笔论》在阐述书法创作心态时提到'欲书先散怀抱',以及南齐王僧虔《笔意赞》在阐述如何体现'神采'时提到'心手达情'之外,向来无人论及,更没有人把它视为书法创作的根本追求,而孙氏竟破天荒地、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书法这门表现心灵的艺术的真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表情'既是书法创作的根本要义,那么能否在书作中充分体现创作主体的情感,自然成了衡量书家、书作的最高标准,这从孙氏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总体评骘与具体赏析中体现得很分明。
世上最全最精准孙过庭《书谱》
世上最全最精准孙过庭《书谱》世上最全最精准孙过庭《书谱》为唐孙过庭述历代书法和论书法变迁的专著。
据闻原有三卷,但传世仅有上卷。
纸本,草书。
纵二十七点二且米,横八百九十八点二四厘米。
三百五十一行,三千五百余字。
衍文七十余字;〖汉末伯英〗下朗一百六十六字,〖心不厌精〗下阙三十字。
此帖结体遭美,草法周祥,论书精辟,为有唐书坛巨制,后世奉为圭臬。
宋米芾云:〖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
〗孙承泽云:〖天真潇洒,掉臂独行,为有唐第一妙腕。
〗铃有〖宣和〗、〖政和〗、〖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梁清标印〗、〖安岐之印〗、〖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
帖前宋徽宗泥金书签〖唐孙过庭书谱序〗七字。
曾经宋王巩、王铣、宣和内府、元焦达卿、明严嵩、韩世能、清孙承泽、梁情标、安岐、清内府等收藏。
后归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
俗称〖真迹本书谱〗。
刻本历来有〖薛刻本〗和〖安刻本〗。
另有〖太清楼本〗、〖嘉靖本〗、〖停云馆本〗、〖王烟堂本〗、〖钱氏多刻本〗等。
《宣和书谱》、《书史》、《清河书画舫》等著录。
过庭《书谱》草书,当为规矩作草之范本。
虽然亦以萦绕为主,但绝不故意造作,简约原则仍然未泯。
尤其两字连绵者不多,偶一为之,益增流美。
使转有连有断,极有节奏展次。
用笔以圆笔宛转为主,间有方笔亦多情致。
特别后半更见飘逸,顺文直下,一泻而成,字随笔转,笔以情动,可谓从心所欲矣。
学草书者,从《书谱》既可增益书学理论修养,又可窥得草法使转,望能于此多驻时日,加意摩娑为好。
说明:孙过庭《书谱》,一般被叫作“今草”。
大致说来,与难于领悟的“章草”和难于辨认的“狂草”相比,“今草”最宜于学书(草)者登堂入室;相比于他种“今草”,《书谱》又是直接正宗又不拘一格的作品,是学书(草)最适宜的范本之一。
本人最近莫名其妙对孙过庭的《书谱》产生了兴趣,艰苦地做了图片搜集、扫描和释文校订的工作。
对照西泠印社出版社“历代行草精选”墨迹本、中国书店《三希堂法帖》和《三希堂法帖释文》的影印本、河南美术出版社马永强《〈书谱〉译注》(2007年1月第1版),字斟句酌,反反复复,力求避免讹误,所以,敢称“世上最全最精准”。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十九)
26课堂□ 杨 勇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 与 写法分析(二十九)入书法之门的有效路径。
章法主要解决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反映书者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书谱》全篇3700余字,从头至尾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王羲之一路小草,要想在章法上有所突破,难度很大。
尽管如此,《书谱》在章法的处理上还是有自己特点的,很多局部的处理都堪称精彩。
1.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书谱》中字与字的关系,最大的特点是“断”。
笔画之间断开,而上下字之间意态有承接和呼应。
这种笔断意连、字字独立的排列方式,可上溯到章草。
这种“断”的处理,使作品整体格调高雅、气息古朴。
具体而言,是通过字形大小、笔画轻重、位置错位等方式来实现。
(三)章法字势的组合为行气,行与行的组合为章法。
与楷书相比,草书在章法上尤重气势,所以草书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气势要求更加连贯,正所谓“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唐张怀《书议》)。
在各种书体中,草书最重行气与章法,因草书结体无常形,若坐、若行、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所以行气也往往跌宕起伏、变化莫测。
草书的行气、章法非事先约定,而是随势相生,因势而变。
有常理而无常形,所以古人认为“不可言宣”。
随着书法本体研究的深入,人们习惯从笔法、结构、章法三个层面来分析书法,不失为进27课堂小草一路作品中,字与字间的联系主要有四种:自然排列、笔画连接、笔意连接和体势连接。
《书谱》中,字与字间的联系方式既有如“阳舒”“右军”“长草虽”等流畅的牵丝连带,更多的是自然排列和笔意连接。
如“妍妙”二字各自是一个自足的系统,相互没有牵连;而“知偏”二字,表面上看没有连接,实则气息流贯,是标准的“笔笔意连”。
《书谱》中还有一种连接方式,即上一个字的收笔连接下一个字的起笔,但上下字本身的部件之间反而断开,如“者矣”“真乃”等。
所以,研究章法可先从字组进行分析。
所谓字组就是研究字与字之间连接的最小单位,少则二字,多则整行。
孙过庭《书谱》笔法剖析
孙过庭《书谱》笔法剖析
孙过庭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被誉为“草圣”。
其中,他的《书谱》是一部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笔法方面来看,《书谱》中的笔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硬软适度。
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笔画要有硬软适度的变化,不可过分倚软或倚硬。
他认为,只有掌握了硬软的变化,才能使笔画具备生动的表现力。
二、寓意贴切。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书法中的笔画和字形应该具有寓意贴切的特点。
他认为,书法的笔画应该根据字义、音韵、形象等方面的要求,精心构思,从而达到既美观又富有内涵的效果。
三、灵动自然。
孙过庭的书法中,笔画灵动自然,流畅有力,具有一种自然流畅的韵律美。
他主张“柿叶分枝”的笔法,即不拘泥于笔画的形式,而是根据书写的需要,灵活运用笔画,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四、意境深远。
孙过庭的书法注重意境的表现,他认为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
他在《书谱》中提到:“书法如诗,拟意写形,通达于心。
”即书法要有情感、思想表达,要通过笔画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总的来说,孙过庭的书法以灵动自然、意境深远为特点,他在《书谱》中提出的笔法原则至今仍深受书法爱好者的推崇和学习。
- 1 -。
唐孙过庭《书谱》临摹技法解析
唐孙过庭《书谱》临摹技法解析翁志飞草书的基本特征可用以下二段话来说明:一、汉崔瑗《草书势》云:“草书之法, 盖先简略, 应时谕旨, 周于卒迫, 兼功并用, 爱日省力,纯俭之变, 岂必古式观其法象, 俯仰有仪, 方不中矩, 国不副规, 抑左扬右, 望之若歌, 妹企鸟硅, 志在飞移, 狡兽暴骇, 将驰未奔, 或融点染,状似连珠, 绝而不离, 蓄怒佛郁, 放逸生奇或凌逮而惴果, 若据搞而临危, 傍点邪附, 似睦螂而艳杖绝笔收势, 余乡廷鱿结, 若山峰施毒, 看隙缘山戏, 滕蛇赴穴, 头没尾重, 是故远而望之, 淮焉若注岸奔涯就而望之, 即一画不可移, 纤微要妙,临事从宜, 略举大较, 仿佛若斯。
”草书肇自秦末汉初, 由于秦末刑峻网密, 官书烦冗, 战攻并作,军书交驰, 羽橄纷飞, 而小篆已不能赴一时之急,于是就形成一种简便的字体, 即隶书。
隶书之草率即为“隶草”, 此草书之滥筋, 其初之意在删难省烦, 务从简易, 临事从宜。
至章帝始有草法, 史称“章草”。
汉末, 草书逐渐脱离实用功能, 而具有纯艺术之特性。
这是由于一大批士大夫的倾心投入, 如杜度、崔玻、张芝等, 有所谓笔法的研求,赋予其独特的审美内含, 使本来“急而速”的草书变得“难而迟”了。
到东晋王羲之, 今草之体基本定型, 此时的草书已具备纵情快意的抒情功能。
至唐人更发展至极获—狂草。
成为书家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手段。
草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就在于书写的不确定性, 需要书家“临事从宜”, 虽然草书也有规定的写法, 但由于毅画简略, 所以不确定, 可变的空间仍然极大。
在这个大空间中, 书家可以将自己的性情与字势进行不断地谋合, 并在特定的状态下将对自然人生的感发在瞬间以笔墨的形式迹化。
这是一个适意畅怀的过程, 性情与笔墨形式的相融无间, 即“故远而望之,淮焉若注岸奔涯;就而望之, 即一画不可移, 纤微要妙, 临事从宜。
”二、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若欲学草书, 又有别法。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二十八)
26
课堂
□ 杨 勇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 与 写法分析
(二十八)
(1)三字形近
3. 形近字辨识
由于草书是对汉字的简写,这种简写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约定俗成的。
因此,草书的草法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简化原理。
我们发现,许多字在草书中的外形十分接近,其区别仅在个别点画的书写上。
为避免大家认错、写错,我们从《书谱》中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形近字,供大家辨别、练习。
羲
似复()
后()设
劳(
)
身
功
道器利多
名
效思
鱼
惠
敦
石
毅
南
年两
手
岁()
课堂(2)两字形近
足心
尝
(
)
赏
(
)
使
叔其莫序亭春奏集
者
变
(
)章争
纠
(
)
引
善菁
隶
(
)
击
(
)
今
徒
奥
非耻
列
27。
孙过庭《书谱》草书笔法剖析(之三)
孙过庭《书谱》草书笔法剖析(之三)5.捺画捺画,是从左上方往右下方书写的斜势笔画。
草书捺画的形体特征与隶书、楷书的捺画体貌不同,它以长点形态出现。
捺画的长度,可长可短,根据结字需要确定。
书写时,就势顺锋直入,边行笔边下按,使笔画逐渐变粗;末端可提笔出锋、也可回锋收笔。
各种捺画书写方法如下:6.方折画方折画,是指笔画内侧带有夹角的转折笔画。
方折画有:横折、竖折、横折撇、撇折横和连续转折等形式。
书写时,就势起笔,侧锋行笔,转折处有轻微提、按动作;笔画末端可露锋,可藏锋,也可与下一笔画相互衔接。
各种方折画书写方法如下:(1)横折是指由横画转向竖画的转折笔画。
书写时,转折处要放缓行笔速度,就势侧锋转折,然后转偏锋下行,末端入中锋提笔完成。
(2)横折撇是由横画转向撇画的转折笔画。
书写时,在转折处有驻笔、提、按三个连贯动作,要在瞬间完成;然后,向斜下方运行至终端出锋或回锋收笔完成。
(4)连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折画连笔书写而成的连续转折笔画。
7.圆转圆转,是指呈不规则的圆形或半圆形,内侧无夹角的圆转笔画。
在草书中,它是最重要、应用最多、变化最丰富、最能表现美感的笔画。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由圆转产生的“圈眼”不可太圆,要有变化。
用笔要随意,尤其在圆转时,不要刻意去追求中锋、偏锋、侧锋的运用,要就势而转:赶上中锋,则中锋而转;赶上侧锋,就侧锋而转,以保持它的随意性。
行笔要顺势而行:中锋、偏锋、侧锋随势转换。
起笔、收笔也是如此:要承上启下,顺势起、收。
8.提画提画,是从左下方往右上方书写的斜势笔画。
书写时,就势顺锋起笔,笔尖触纸后,以侧锋向右上方运行,然后提笔向空中踢出。
根据需要,笔画两端还可以与前后笔画连笔书写。
各种提画书写方法如下:(1)短提画指较短的提画。
书写方法与长提画相同,只是笔画长短不同而已。
(2)长提画指笔画较长的提画。
书写方法与短提画相同。
9.钩画钩画,是附着在横画、竖画、折画、斜画上的钩状笔画。
书写时,就势逆锋或顺锋起笔,根据笔锋状态随势就势,顺势而行。
书法临摹孙过庭《书谱》落款的正确格式及样板
书法临摹孙过庭《书谱》落款的正确格式及样板落款:落款是书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作品落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落款是将作品写完后落款人所写下的重要书法形式,它和款书、款字有很多相似性。
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落铭要如何写?落款可以分为单字款、双字款和多字款,单字是单个字书写,双字款是单个书写;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元书写,多字是多层书写。
不同的组合方式也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单字要写得宽一点、双字款宜简一点、多字款宜简一点;双句落款要突出“情”字,双句中单一个“情”即可。
一、单字要写得宽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衬托出整篇字的厚重与整饬。
单字一般有三种书写方式,有大有小。
大单字书写应写宽一些,而且要做到方正饱满。
如果是隶书书写,可写得稍小一点。
隶书书写应写细一点,不可写宽一点;书写细可以表现出字体的劲健,但是也不能太细了;书写细要体现出笔意,可以写得更细一点以便于书法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1、楷书小字和隶书小字的书写方式不一样。
楷书小字书写时,一般不能写宽一些,因为太宽的话,会影响整体造型,影响美观。
隶书小字书写时一般可写得稍小一点,主要是为了防止写得太小而影响整体视觉效果。
因为,隶书小笔画与楷书小笔画一样,会显得比较小。
而楷书小笔画与隶书小笔画没有什么区别,可在书法作品中找典型的隶书作品来学习。
2、楷书的大单字和隶书的小字书写时,可以将大单字写得稍微大一些,以体现出字体的宽厚感。
在书写大单字的时候,可以将单字写得更宽一些。
比如“如”字的笔画较多,单字的结构较复杂。
如果写得稍微宽一些可以体现出一种气势。
同样也可以写出一种宽厚的感觉。
这种书写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书写大单字可写法微调,如“如”字笔划比较长的时候,楷书书写就可以写得稍小一点。
但是要注意,要将小字用笔在中间位置上略加重一下。
3、小字的书写方式可以写得更细一点,以此来表现出字体的线条之纤细与柔美。
例如“目”字,一般都写得更细一些。
如图所示,“目”字是很长的一笔,因此书写时应注意笔锋要在上面写出弯度;同时笔锋也要控制在“目”上,且必须把笔锋起笔和收笔处放在右边再起笔,然后收笔,最后将笔收回来再起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过庭《书谱》笔法图解
《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
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
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
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
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
《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
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
”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
《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
宋徽宗题签。
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迹本《书谱》。
有影印本出版。
《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
《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历代予以很高评价。
宋米芾评道:“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
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
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
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书史》)
清朱履贞:“惟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右军,而三千七百馀言,一气贯注,笔致具存,实为草书至宝。
”(《书学捷要》)
王世贞云:“《书谱》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
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