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
主题二 信息化战争的实例
![主题二 信息化战争的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0d7ba426bcd126fff7050bfd.png)
主题二信息化战争的实例一、信息战正向我们走来信息化战争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能为主导,与机械能、化学能相结合,以网络为载体的战争形态。
信息安全问题已威胁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信息战的出现已经成为事实。
二、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化战争1.网战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互联网新闻中最具价值的当数萨利姆·帕克斯发布的博客新闻,他连续地撰写并张贴有关巴格达局势的文章,记载着战火下的围城巴格达的真实生活。
他向世界发送的报道,比半岛电视台的报道更加鲜活有力,并且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搜索他的网络日志,以至于访问量高而服务器无法承担,最后就连Google 也开始“镜像”其内容,以缓解人们的访问要求。
博客新闻的核心是亲历的见闻,新闻的真实细节和个性化的采集,决定了一个新闻博客的成功,而萨利姆·帕克斯正是一位与伊拉克命运休戚相关的巴格达居民。
在他的博客中,揭露了战火下巴格达人民的真实写照。
在涉及到博客记录者亲历的新闻源时,他们提供的信息常常比报纸更贴近事实,这种亲历式的新闻会迅速拓展传播空间。
2空战美军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共部署了1801架飞机,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机种。
在这些飞机中,空军飞机863架,海军陆战队372架,海军408架,陆军20架(不包括旋翼机)。
英国皇家空军提供了113架飞机,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派出22架飞机,加拿大空军3架飞机。
盟军飞机出动架次41,404,美国空军占60%以上(24,196架次)。
美国海军陆战队出动4948架次,海军8945架次,陆军269架次。
英国部队共出动飞机2481架次,加拿大565架次。
在如此频繁复杂的作战飞行活动中,由于空中作战中心的有效协调,对作战飞机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没有发生一起空中相撞事故。
3海战1939年9月初,英国向德国宣战。
为切断英国人赖以生存的海上交通运输线,德国海军潜艇部队悄悄杀奔大西洋航线,其中德国的U型潜艇以及与之相伴的“狼群战术”一度让盟军束手无策。
信息化战争课件
![信息化战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7f8ee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c.png)
一、信息化战争的形成
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开 展和消费力程度的大幅度进步,以计算机技术 和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群不断涌现,人 类开场进入信息时代。
一、信息化战争的形成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根本战争形态, 是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 心理七维空间,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 武器装备进展的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的萌芽阶段
一、信息化战争的形成
英阿马岛海战简介
〔一〕信息化战争的萌芽阶段
一、信息化战争的形成
“飞鱼〞击沉“谢菲尔德〞
阿空军“超级军旗〞式 战斗轰炸机用法制“飞鱼〞 式导弹击沉“谢菲尔德〞号 驱逐舰
〔一〕信息化战争的萌芽阶段
一、信息化战争的形成
“虎鱼〞击沉“贝尔格拉诺将军〞
有线制导的英国 MK24“虎鱼〞式鱼雷, 具有自动寻的系统,在 32公里射程内,准确无 误,因此使阿“贝尔格 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葬 身水下。
〔三〕信息化战争开展阶段
一、信息化战争的形成
参加行“动持的有久:自部由署〞在阿行拉动伯湾的3艘航母
编队及舰载机,驻外乡和印度洋的B-2、B-1和B52轰炸机,驻阿周边地区的AC-130特战飞机、攻
击 直升机、E-3预警机和无人机等700余架。
〔三〕信息化战争开展阶段
一、信息化战争的形成
在这次行动“中,蟒美蛇军行使动用了〞阿帕奇AH-64攻击
信息化战争课件
2003年3月20日10时30分,随着巴格达上空 4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和多枚准确制导炸弹的 巨响,美英对伊拉克军事打击开场,历时43天, 萨达姆政权倒台,这就是倍受关注的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简介
目的要求:
理解信息化战争的含义和根本特征,熟悉信息 化战争的形成和开展趋势,明确科学文化知识 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立的重要性,树立知识 兴军、科技强军、人才领军的意识,增强打赢 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31acd875f242336c1eb95e8f.png)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信息,火力,武器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
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一:情报信息是主导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
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
高效的战场监控。
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
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
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
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
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
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在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
“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
信息化战争作业参考资料
![信息化战争作业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18576d280eb6294dd886c9d.png)
信息化战争作业参考资料一、请你谈谈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的多维化体现在哪几方面?随着人类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展,战争空间也在不断扩大。
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其战场空间已由地面、海洋和空中向外层空间、网络空间及心理空间等领域扩展,使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呈现出多维化的特征。
(一)外层空间’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监控、信息传输、导航定位、精确制导等,主要都依赖外层空间的卫星来支持,这已经被近几场局部战争所证明。
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国的军事情报70一90%是由太空侦察系统获得的;每当美军要发起新一轮攻击时,都要事先向作战地区上空调集10一20颗军事卫星。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了夺取信息优势,在600公里一800公里的外层空间,部署了多达116颗各类卫星。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太空所具备的独特的优越性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强化。
没有制天权,就不可能掌握制信息权和制空权,也就没有制海权和制陆权。
可以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制胜权。
为了争夺太空的控制权,太空信息战、太空反卫星战、太空反导战等一些新的太空作战样式应运而生,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行动,使争夺太空优势的斗争变得更为激烈。
(二)电磁空间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目标星罗棋布,无论是电台、雷达、通信卫星等各种电子装备,还是地面开进的坦克、海上游弋的舰艇、空间格斗的战机等各种作战兵器,它们都能成为电磁波的发射源,使各种电磁波纵横交错,在广阔的空间中形成密集的电磁频谱网,确保了对各军兵种部队的指挥控制。
信息化战争中电磁空间的极端重要性,使得敌对双方在电磁空间里的对抗更加激烈。
近几年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战争一旦爆发,两军对抗往往先从无形的电磁空间里展开。
如海湾战争实施空袭前几小时,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就开始了对伊军实施强烈的电磁干扰和压制,可谓兵马未动,电子先行。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cfef9629b84ae45c3a358c3b.png)
俄罗斯“圆点”地对地战术导弹
“圆点”(美国称SS-21)是机动发射式地对地战 术导弹,分为初型和改进型,初型1976年服役, 改进型80年代末开始服役。“圆点”有10多个国 家装备,用来攻击战役战术纵深内的单个重要目 标和大面积目标。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单级固体 火箭发动机,配备核弹头(当量10千吨或100千吨) 和常规弹头(榴弹、反装甲子母弹、杀伤子母弹 和钻地弹)。导弹发射车可两栖机动。射程14120公里,弹长6.2米,弹径650毫米,弹重1500公 斤,常规弹头重250公斤,圆公算偏差220米,战 斗全重15吨。
3. 总体效能高。精确制导武器的效能是用精度、威 力、射程、重量、尺寸、效费比、可靠性、全天候作 战能力等主要战技指标来衡量的。在性能覆盖的基础 上,突出一两项的指标,作战效能就能达到最佳的发 挥,即最佳的总体效能。
地形匹配制导
制作专门的标准地貌图, 存入弹体计算机
测量飞经地区的实际地面 海拔高度,进行比较
精确作战 威力巨大的现代作战模式
定义:依靠信息的支持,运用 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对敌人实 施精确打击的一种作战样式。 特点:①作战距离远;②直接 摧毁重心;③作战节奏快;④ 战场生存难;⑤作战效益高; ⑥附带伤亡小;⑦作战可控性 强。
作用:可在多维空间、不同的时间以多种方式对战 场目标实施全方位立体打击,进而达成作战目的。
• 在战争的第一阶段,联军在巴格达上空投下了数以千计的精确 制导炸弹,基本上摧毁了伊拉克的军事指挥系统,使伊军处于 各自孤立和盲目失控的状态。联军地面部队进入伊拉克境内, 并经过一些重要城市,迅速逼近巴格达,同时在几个战场作战。
• 从战后分析来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第一阶段的精确打击和 不断轰炸基本上结束了战争,至少可以说完成了战争的大部分。 然而,由于对高科技战争效果的低估,当时很少有人能够认识 到这个事实。到了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联军的战线过长,军 备难以及时补给,以及恶劣天气的阻挠,迫使联军不得不停止 进攻,暂时修整。而联军在乌姆盖斯尔所受到的抵抗被认为是 战争进入“僵持”阶段的标志。这时,舆论开始对联军速战速 决表示怀疑,同时也怀疑高科技战争的实际效果。很多新闻和 评论纷纷语言,如果联军进入巴格达,将不得不面对更加惨烈 的“巷战”。对于第一阶段联军的迅速推进,也有人认为这是 萨达姆的诱敌深入战术。但当联军修整完毕,迅速进入巴格达 时,很多人都深感惊讶,联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没有预 想大激烈巷战发生。也有少数人在幻想萨达姆会发动最后的 “阴谋”和猛烈的反击。
从伊拉克战争看21世纪初的战争基本理论
![从伊拉克战争看21世纪初的战争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87a799651e79b8968022619.png)
从伊拉克战争看21世纪初的战争基本理论战争形态出现质的飞跃——从伊拉克战争看21世纪初的战争基本理论编者按:战争形态,指由主战武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面貌。
在经过徒手作战、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种战争形态之后,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
一般认为,明显地带有信息化特征的战争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
12年后的伊拉克战争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洞悉信息化战争的窗口。
信息化战争是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海湾战争之后,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多种类、多样式的信息化武器系统占据了高技术战争的舞台。
信息化战争呼之欲出。
当前的伊拉克战争中,美英的信息化武器系统已构成战场的中坚力量。
伊拉克上空星罗棋布的卫星、预警机、侦察机、直升机,红海、波斯湾海上和水下的侦察舰船,沙特、约旦、土耳其等伊拉克周边国家部署的雷达和侦听设施,以及渗透到伊拉克的特种部队人员,构成了美英联军完备的信息侦察预警系统;陆基、海基、空基平台发射的导弹和制导炸弹,是美英在作战中直接杀伤、破坏敌方目标的重要手段——硬杀伤性信息化武器系统;软杀伤性信息化武器、心理战武器、高能量微波炸弹等在战争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伊拉克战争是美英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各种先进的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纷纷登台亮相。
“全球鹰”、“龙眼”、“影子”无人驾驶飞机,电磁脉冲炸弹、微型机器人等等,正在广泛运用。
高技术信息化兵器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
信息化弹药系统明显增多,仅精确制导武器就占美英使用武器的90%,而在海湾战争中只占8%。
远程武器在新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日益精确。
美英空袭几乎全部使用GPRS辅助制导的精确制导武器,替代以前使用的地形匹配制导,“战斧”式巡航导弹防区外发射距离增加了20%。
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的第4机械化步兵师被首次投入实战。
美英以其优势的信息化武器系统,采用信息战为主导的作战形式实施对伊拉克的作战,使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过渡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
![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f310a3b5f121dd36a32d823b.png)
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
在那个烽火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冲击我们的视野,不仅宏大的战斗场面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
无论是虚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实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种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
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
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
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行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
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行指挥。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
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
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b79aaaed81c758f5f61f6753.png)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 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 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 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 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 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 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 • • •
一要保持适度的军队规模 二要优先发展海空军 三要搞好各军兵种不对的科学编组 四要精简机关,充实部队
加强高技术战争的理论研究,创新 军事理论
• 首先,必须具有瞻前性与系统性
• 其次,要正确对待历史与未来
• 最后,军事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提供思路 并应用于实践
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
平战转换机制
• • • • • • •
作战力量数字化集成化,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 武器系统信息化 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 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 作战方式多样化 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 非接触的作战行动样式
作战力量数字化集成化,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 数字化部队就是作战单元(武器平台),装备系统,单兵装备和指挥系统高度网 络整合的部队.但这还不是信息化部队.其中还有一个知识化.就是作战和保障 人员具有新的科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信息装备和系统.
作战方式多样化 什么心理战,太空战,机动战,电子战乃至虚拟世界的网络战,一开始就全方 位的面临,没什么充裕的准备时间.而且要打,就贯穿整个战争的始终.非接触作 战和接触作战同等重要.
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 在战争初期就使用这种武器的可能性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增加了.如三代核武 器中的中子弹,三相弹,中子弹当量都很小,但效果是致命的再如电磁脉冲弹,很可能 在战争一开始就被使用.四代的反物质弹和再聚变弹更小效果更凶狠也更方便战术 使用.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53e641c6edb6f1aff001f1f.png)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不对称战争。
当前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自恃强大的军事实力,不顾全世界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反对,悍然入侵伊拉克。
随着伊拉克战争硝烟的逐渐熄灭,世界各国特别是军事领域的专家,都在认真探索这场战争。
伊拉克战争展示了美国新军事变革的成果和高技术战争的新形态、新面貌,反映了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必将促使世界新军事变革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在此次战争中,美军攻击行动的目标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反馈作战平台到完成火力打击的整个过程只需要10秒钟的时间,而这些在海湾战争中需要48小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实施的精确打击力度是空前的。
1991年美军对伊拉克的打击中,只有8%是依靠信息化程度很强的精确制导武器,而此次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被摧毁的目标有80%用的是精确制导武器。
据美军宣布,他们发射、投掷的精确制导炸弹有1万5千多枚,其中巡航导弹750多枚,其数量为海湾战争的10倍左右。
(也有宣称精确打击弹药数高达16500枚,制导弹药占全部投弹量的90以上。
)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作息化武器大显神威,但在战争中有一种武器的作用绝不容忽视——无线电通信装备。
在伊拉克战争恶劣复杂的电磁环境中,陆海空天电五位一体的作战模式,多国家、多军兵种、多机型、多架次空中袭击,远距离、高速度、快节奏的地面进攻作战,全部依赖于无线电通信设施指挥。
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化战争及信息战
![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化战争及信息战](https://img.taocdn.com/s3/m/1a69149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6.png)
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化战争及信息战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战争已逐渐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态。
本文将以伊拉克战争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信息化战争及信息战的特点、影响与应对策略。
伊拉克战争,作为21世纪初的一场重大冲突,不仅揭示了信息化战争的高效能和深远影响,也为全球军事战略和战争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本文首先将对伊拉克战争进行简要回顾,分析其在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独特性。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信息化战争及信息战的核心要素,包括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信息对抗的形式和手段、以及信息战对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影响。
我们还将关注信息化战争带来的战略和战术变革,以及各国在应对信息化战争挑战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通过对伊拉克战争及信息化战争的分析,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战争准备和军事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引发更多关于信息化战争及信息战的战略思考和学术讨论。
二、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化战争特点伊拉克战争,作为21世纪初的一场重大冲突,不仅揭示了信息化战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更凸显了信息化战争的一系列鲜明特点。
信息化战争展现了空前的信息主导权。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战场信息的全面掌控。
通过高精度的情报收集、分析和传递,美军能够实时掌握伊拉克军队的动向,从而制定出精确的作战计划。
这种信息主导权不仅使美军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也为其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信息化战争呈现出高度融合的特点。
在伊拉克战争中,各种信息化装备和信息系统实现了高度融合,形成了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的联合作战体系。
这种融合不仅提高了作战效率,也使战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伊拉克军队在面对这种高度融合的信息化作战体系时,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应对。
再次,信息化战争凸显了网络战的重要性。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利用网络技术对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系统进行干扰和破坏,还通过网络战手段对伊拉克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打击。
军事理论基础题《信息化战争》章节
![军事理论基础题《信息化战争》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e264415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1.png)
军事理论基础题《信息化战争》章节《信息化战争》章节⼀、单选题1.拉开信息化战争序幕的时代是。
D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2.在信息化战争中,战争消耗巨⼤的特征表明,⼀个国家要赢得未来战争A、国家的国际地位C、国家的国⼟⾯积D、国家的武器装备⽔平3.信息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
DA、物质B、精神C、技术D、信息4.当前处于信息化战争的。
AA、初始阶段B、成熟阶段C、辉煌阶段D、后期阶段5. 的需要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催产剂”。
BA、能源⽃争B、军事⽃争C、宗教⽃争D、政治⽃争6. 战争与20世纪80年代“空地—体战”理论所描述的未来战争的形体和⽅式如出⼀辙。
DA、伊拉克B、阿富汗7.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发展为控制战争提供了相对有效的⼯具。
DA、作战技术B、军事理论C、军⼈素质D、精确制导武器8.在信息化战争中,可避免战⽕的外延和战争的升级。
AA、⾼技术武器装备B、信息的有效畅通C、先进的军事理论D、后勤保障的完善AB、冬天作战,⽤⼈⼯降雪给敌军作战⾏动和后勤保障增加困难C、抗登陆作战中,采⽤⼈⼯制造海啸、⼤浪、台风等阻⽌破坏敌军登陆D、防空作战中,⽤⼈⼯降暴⾬的⽅式使敌⽅飞机不能起降10.地⾯部队和作战⾏动⽅式的⾮线性⼀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形成的主要标志。
AA、数字化B、集团化C、装备现代化D、⼩型化11. BA、经济、科技 D、军事12.下列不属于完善国防动员体制中的机制。
DA、平战转换机制B、军地协调机制C、激励补偿机制D、全民动员机制13. 是构成国防的两⼤基本要素。
BA、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思想B、常备军和后备⼒量C、国防科技和国防⼯业B、制陆权C、制海权D、制电磁权15.现阶段,从国际战略形式和我国周边环境看,我国安全⾯临的主要威胁A、全局战争C、武器装备落后D、国防⼒量不够强⼤16.下列不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的是。
AA、战争消耗相对较少B、战争可控性强C、系统对抗突出D、指挥控制⾃动化17.不属于21世纪整个世界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的是。
第十组_信息化战争简介_何庆
![第十组_信息化战争简介_何庆](https://img.taocdn.com/s3/m/8bb6ed2058fb770bf78a55f9.png)
信息化战争对世界军事的发展意义
• 武器装备改头换面 • 军队建设整体转型 • 作战理论灵活创新
• 注:这种炸弹在爆炸后能释放出电磁 • 能来对敌军的电子和电力网络造成损 • 坏
信息战争对于我国的意义
• 中国要想发挥后发优势,综合借鉴人类先进成果 ,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造无疑是加速发展和振 兴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军队不能单打独斗,必须依赖国家战略能力。
信息化战争简介
小组成员:何庆、廖雅丽、 小组成员:何庆、廖雅丽、陈松林 陈天庆、 陈天庆、何源 指导老师: 指导老师:胡胜丰
前言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 核 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 威慑条件下, 战 力量,在陆、 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 的 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 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 技 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 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 天 技术, 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 武
网络中心战
信息化战争的创新
网络中心战体现了联合“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体现了联合“网络中心战”是从信息技术派生 出的一种新型作战理论和概念, 出的一种新型作战理论和概念,是信息时代联合作战的具体实施 模式,旨在通过网络把传感器、 模式,旨在通过网络把传感器、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各种作 战要素互相连接起来,实现己方信息资源共享, 战要素互相连接起来,实现己方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高适应未 来战争的信息保障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 来战争的信息保障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
二、信息战争的分类
•防御性信息战 防御性信息战
防御信息站大概可以分为 以下几种:电子战防卫 、 计算机、通信和网络安全 防护 、反情报 、防御性 心理战 。防御性信息战 也是在情报支援下,综合 运用各种措施,保证己方 信息系统有效发挥效能, 防止被利用、恶化或破坏。
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化作战的特点
![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化作战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8e865aad02de80d4d840cb.png)
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化作战的特点学号: *************队别:六队三区队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化作战的特点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信息化作战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
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相对于海湾战争,12年后的伊拉克战争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完全意义的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武器的应用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
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
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
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一、情报信息是主导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
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高效的战场监控。
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
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
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
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43b59c7a02768e9951e738c7.png)
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核 心资源,以大量运用信息技术而形成的一体 化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为基础,以信 息化战场为依托,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 争夺制信息权为基本目标,以信息战为基本 作战形式而进行的战争。
在信息化战争中,数字化网络把分散 配置和单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战的部队连接在一起,通过综 合集成,各作战力量以一体化联合为主,可 进行随机型、实时化、自主式协同,加之武 器的射程、速度、精度、杀伤破坏力发展, 从而最大限度地集中了作战威力和作战能力。 作战对抗表现为一个作战体系与另一个作战 体系的对抗。
非接触作战,是敌对双方在
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 程作战武器实施的防区外打击的作战 行动样式。
伊拉克战争是继阿富汗战争之后,
以美国为首的美英联军在亚洲打的又一场震 惊世界的,带有信息化特征的,以反恐为名 义的,先发制人的,非对称的,接触与非接 触相结合的一场战争。
伊拉克信息化战争
![伊拉克信息化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cf521a2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a.png)
伊拉克信息化战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战争成为一种新型战争方式,它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作战效率,而且可以在避免人员伤亡的同时实现战争的胜利。
在世界上各种冲突和战争中,信息化战争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在其中,伊拉克战争也是有着深远影响的一个典型。
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一场充斥着现代高科技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和精准度,使得伊拉克的军队在短时间内被打败,并成功控制了该国。
而相比之下,伊拉克的武装力量往往只能使用一些落后的武器和设备,使得其在信息化战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然而,伊拉克并没有完全被信息化战争淘汰。
相反,在该国的军队和政府中,也存在着一些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化战争的尝试和实践。
比如在战争爆发后,伊拉克政府就积极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发布宣传和消息来动员民众,试图打破美国的舆论封锁,最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些影响作用。
此外,伊拉克的一些电信企业和科技公司也在信息化战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为政府和军队提供各种信息技术支持,比如网络安全保障、通信设备维护、数据处理等服务。
在战争中,这些企业的技术和资源成为了伊拉克政府抵抗美国的重要工具之一。
除此之外,伊拉克在信息化战争中,还有着一些开创性的尝试和创新。
比如,伊拉克政府在2014年创立了一家全新的科技公司,在该公司的领导下,他们开始着手研发一些新型的军事设备和武器,以期在信息化战争中能够发挥更强的作用。
总体来说,伊拉克在信息化战争中的表现是既有优势又有劣势。
虽然在技术层面上,伊拉克远远落后于美国这样的先进国家,但该国在网络操作、社交媒体宣传以及科技企业服务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经验。
在未来,伊拉克政府和军队显然需要更加注重信息化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和投入,以避免将来在信息化战争中再次出现被落后和击败的局面。
同时,作为一个科技资源丰富的国家,伊拉克在信息化战争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价值。
伊拉克战争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伊拉克战争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07ee336bceb19e8b9f6ba5c.png)
伊拉克战争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启示考号:110209134053 姓名:杜崇明摘要:该文以美军的新军事变革为背景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及其重要意义,进而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军事变革、我军信息化建设我是山东理工大学的一名在校国防生,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我拿到了人生以来第一篇论文《伊拉克战争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去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向老师咨询。
我个人比较喜欢关注军事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近几年的战争又有一定了解,更加强了我对这个论文的兴趣。
下面由我来阐述我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观点和建议。
过去12年间,美军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一战争,三场战争前后递进,不断创新,不仅验证了新军事变革的阶段性成果,而且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一步步逼近。
在三场战争的基础上,美军又于今年3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依托CaISR系统,验证网络中心战理论;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依托数字化改造后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验证信息化战争中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和越点突袭的新战法,同时确认地面部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看,伊拉克战争实践并检验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把作战理论和战法聚焦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四个方面,从而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确定了新的模式。
一、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新军事变革的技术支撑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是系统集成、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最终实现是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的全面革命。
没有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就没有信息化,没有作战空间的网络化就没有一体化,没有信息化和一体化也就没有信息化战争。
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提高军队作战能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要素。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基础在于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作战空间的网络化。
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战争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战争的影响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cc05e13fc4ffe473368abbd.png)
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战争的影响及发展趋势一、引言当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信息化战争也必然会产生。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上所发生的局部战争,尤其是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美国空袭利比亚,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由于大量高新新武器装备的使用,使战争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战争形态开始从传统的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使我们明显看到了信息化战争的雏形。
战争中大量高技术武装装备的广泛使用,战争规模突破了传统有限战场的时空概念,作战行动在一体化的陆、海、空、天、电、网多维空间同时展开。
以电子战为基本表现形式的信息领域对抗贯穿于战争始终,并对战争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武装装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使战争面貌焕然一新。
未来信息战将对非军事目标产生更大的威胁。
未来战争可用计算机兵不血刃、干净利索地破坏敌方的空中交通管制、通讯系统和金融系统,给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混乱。
信息战虽然凭借它的奇异技术或许能够避免流血或死亡,但信息战的打击面将是综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可以在敌国民众中引起普遍的恐慌,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信息战同其他形式的战争一样可怕。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影响发展趋势二、下面将通过美军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来论述上述影响。
㈠美军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使用大量信息化武器1.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温和”的电磁脉冲炸弹:。
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的地下指挥控制设施、伊拉克军队的光纤通讯网络都是重点攻击对象。
美军利用这种电磁脉冲弹与萨达姆打巷战,很快破坏在城市建筑物中的伊军武器系统,但没有使城市建筑和平民住宅遭到巨大破坏。
RQ-1B“捕食者”无人攻击机:在伊拉克战争中,美空军在海湾地区共部署了15架RQ-1B “捕食者”无人机。
它们主要执行的任务是小区域和山区的侦察与监视任务,对小范围的山区可持续几天或几周进行监视,并可保持全天候的连续侦查,为美军战区指挥机构提供实时的战场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战争——伊拉克战争——信息,火力,武器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
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一:情报信息是主导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
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
高效的战场监控。
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
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
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
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
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
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在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
“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
美军认为,当前的无人机提高了陆军指挥官实时侦察目标和关注更大范围战况的能力:为部队提供了更高的态势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更强的对敌意图的早期预警和部队保护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二:火力打击是关键只有情报信息是不可能消灭敌人的,克敌制胜最终还得靠火力打击。
在伊拉克战争中,以网络化态势感知和一体化指挥控制为基础,陆海空联合火力打击贯穿战争始终。
总体火力打击概述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在“战斧”巡航导弹和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的空中火力打击中正式拉开序幕。
在开战之目的轰炸中,为消除伊拉克防空炮火对美英作战飞机的威胁,美军使用“捕食者”无人机发射“海尔法”导弹摧毁了伊拉克在阿马拉城外的高炮阵地,确保了联军空袭飞机和巡航导弹的安全。
从开战直至4月15日攻占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空袭行动贯穿始终。
联军海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舰载“战斧”巡航导弹、F/A-18C“大黄蜂”战斗机和“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空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B-52、B-1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F-15、F-16、“旋风”战斗机、A-10攻击机;陆军参与空袭的是AH-64D“长弓·阿帕奇”和AH-1“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
美国陆军第3机步师3月24日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军交战中,曾动用32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对伊军的共和国卫队进行火力打击。
炮兵火力发挥重要作用陆军炮兵火力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面战正式打响前,驻扎在伊科边境的美陆军第3机步师就使用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M270 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对位于巴士拉的伊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为随后的陆军挺进伊拉克开路。
在美英联军和伊军的交锋中,双方多次利用炮兵火力进行压制和反压制、阻击和反阻击。
2003年3月23日,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塞马沃同伊军展开激战,并夺取了河上的两座桥梁。
但伊军用炮火阻击美军,密集的火力曾令美军一度从桥上后撤,为此,美军调集炮兵对伊军火力进行反压制,其后,美陆军才得以从桥上通过。
3月24日,第3机步师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共和国卫队交战中使用M270多管火箭炮向伊军发射了30枚陆军战术导弹。
上述战例说明,炮兵仍然是地面作战不可或缺的火力和“摧城拔点”的中坚力量,是联合火力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塞马沃受到伊军炮火压制后,之所以能够迅速调集炮兵火力进行反压制并取得成功,是因为美陆军炮兵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机动性强、火力猛,这些恰恰是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炮兵武器装备所欠缺和应该尽快加以解决的。
美国《武装部队杂志》2007年第10期一篇有关野战炮兵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发挥重大作用的文章总结到,野战炮兵几乎在伊拉克战争的所有作战阶段都得到了使用。
在大规模作战阶段,野战炮兵为快速向巴格达推进的作战部队提供了最为可靠的火力支援,担负主攻任务的第3机步师炮兵的战后总结报告说,该师身管火炮摧毁了敌人526辆车辆、67处设施,并击毙2754名伊军人员,而自身士兵无一伤亡,装备无一损毁。
在战争初期,身管火炮不同种类的弹药为机动部队指挥官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对联军向巴格达的快速挺进起了关键性作用。
在通向巴格达的道路上,第3机步师综合运用烟雾弹和装有不同定时引信的榴弹“掩护渡河行动,清除楼顶和公路立交桥上的敌人”。
由于使用了各种定时引信,炮弹能在目标上空20米的地方自动爆炸,使指挥官能够在不损坏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以便后续的己方部队快速向巴格达推进使用)的情况下消灭重要据点里的敌军,保证了进攻部队快速安全地通过敌方地域,这种能力是其他任何火力支援方式都不具备的。
在2004年11月为期10天的费卢杰战斗中,美军共发射了6000多发炮弹支援美军士兵和反美武装分子展开巷战,其中M109A6“帕拉丁”向距友军不到600米,甚至经常只有100~200米的地方发射了925发炮弹。
一支参战部队的总结报告认为:”费卢杰战斗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当需要快速火力支援时,即使是近距离空中支援也不能取代炮兵和迫击炮的作用。
尽管空中支援非常有效,但是无法像炮兵和迫击炮那样反应迅速。
”美军最近的很多作战总结报告都认为,身管火炮对伊拉克武装分子产生了威慑,并多次挫败他们对美军和联军在大城市附近的基地和作战哨所的袭击。
例如,第320野战炮兵团第1营的反炮兵排在2006年摧毁了袭击马哈茂迪耶前方作战基地的半数以上的迫击炮。
另外,在阿富汗崎岖山地的作战中,第82空降师和第10山地师所属的炮兵部队共发射了7000多发炮弹以支援美军和联军作战。
其中第10山地师的2门155毫米榴弹炮在2006年3月至9月共发射了3000多发炮弹,用于支援进入深山清剿隐藏的塔利班和基地武装人员的行动。
在2008年5~6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4远征部队经常使用建制内的M777A2型155毫米轻型榴弹炮打击塔利班在贾墓斯尔区及其周边搭建的由泥砖混合墙体组成的作战阵地网。
防空反导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火力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伊拉克共发射导弹28枚,其中包括23枚战术弹道导弹和5枚CSS-3巡航导弹。
“爱国者”制导增强型导弹和PAC-3导弹对它们实施了拦截,共成功地拦截了其中颇具威胁性的9枚(成功率约为32%),制导增强型导弹拦截了7枚,PAC-3导弹两战皆捷,拦截了2枚,对保护美英联军地面部队免遭伊导弹袭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被成功拦截的都是战术弹道导弹,5枚巡航导弹则无一被拦截。
虽然还有19枚导弹没有被拦截,但基本没有造成伤亡。
美军战后披露,这主要是因为“爱国者”防空反导部队通过对这些导弹的飞行轨道进行评估,确定它们根本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从而主动放弃拦截。
但美军承认至少有1枚“泡泡纱”反舰巡航导弹低空飞行逃过了“爱国者”雷达的侦测而突防成功,造成几人轻伤。
这说明“爱国者”在对付巡航导弹方面尚有欠缺。
三: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为了提高空袭精度,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伊拉克平民的伤亡以免在国际上造成被动,美英联军在空袭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
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68%(在战争初期的“斩首行动”中使用的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则分别占8%、30%、60%。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所有战斗机都能够发射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中只有20%的战斗机具有这种能力。
为了加强空中打击和地面作战的高度协同一致,美军战机除对预先侦察确定的目标实施有计划的攻击外,还以约1/3的兵力在空中待命,随时听从地面部队的召唤进行实时精确打击,美军理论界把这种战法称为“精确闪击战”。
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迅速而准确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系统、防空设施和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为地面部队迅速攻占巴格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战后和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作战中,美国陆军野战炮兵刚刚列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和制导火箭弹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7年5月5日,驻伊美军第82野战炮兵团第1营使用M109A6首次发射了2枚精度在10米以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这两发炮弹相继直接命中并击穿位于巴格达北部地区被怀疑隐藏有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一个单个房间的房顶。
精度在10米以内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曾于2005年8月成功摧毁了50千米外的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的目标。
其精度完全可以胜任危险距离(600米)内的火力支援任务,甚至能够在距友军部队200米内的地方安全爆炸,因而非常适合城区作战和复杂地形作战。
从2005年7月装备驻伊美军到2007年7月,美国陆军已在作战中使用了180发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其中98%的制导火箭弹都精确地命中并摧毁了目标,只有3发火箭弹虽然精确命中了预定目标,但却发生了明显的战斗部故障。
美国陆军公布的数字表明,截止2008年9月30日,共有942发各种类型的制导火箭弹用于作战和试验,美国陆军用了637发(其他为英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
其中,454发用于对付预先计划目标,183发用于根据火力呼唤随时支援前线接敌作战部队,多数(608发)是在城区作战和平叛行动中使用。
2008年8月底~9月初,英国陆军的M27081多管火箭炮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一次为期4天的作战任务中发射了30多发配用双模(着发,延迟)引信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用于精确压制威胁联军车队的敌方阵地。
在以伊拉克战争为典型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和火力相辅相成,建立在情报信息基础上的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使火力打击精确高效,而自身就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的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制导弹药对目标精确高效的毁伤则使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具有了实质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