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口腔功能讲解

合集下载

口腔基本知识介绍

口腔基本知识介绍

口腔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食物进入体内的第一个站点。

它由嘴唇、齿、舌、颊黏膜、牙龈和口腔黏膜等组成,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口腔的基本知识,包括其结构、功能以及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一、口腔的结构1. 嘴唇:嘴唇是口腔入口的前缘,主要由肌肉和皮肤组成。

它们起着保护口腔的作用,同时也是言语和表情交流的重要工具。

2. 齿:齿是口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人类成年时共有32颗恒牙,包括8颗门牙、4颗尖牙、8颗前臼齿和12颗后臼齿。

齿主要用于咀嚼食物,帮助消化和吸收营养。

3. 舌:舌头位于口腔底部,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它不仅参与咀嚼和吞咽食物的过程,还是言语和味觉的重要感受器官。

4. 颊黏膜:颊黏膜位于口腔两侧,主要由黏膜组织构成。

它们的作用是保护口腔内部组织免受外界刺激和伤害。

5. 牙龈:牙龈是覆盖在齿根上的软组织,起到保护牙齿和齿槽骨的作用。

它们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能够提供牙齿所需的营养和感觉。

6.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覆盖在口腔内壁和舌面上,具有平滑、柔软的特点。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口腔内部组织,同时也参与言语和味觉的感受。

二、口腔的功能1. 咀嚼和吞咽:口腔中的齿和舌头协同工作,将食物咀嚼成小块,使其更容易被消化系统吸收。

随后,舌头将食物推送到咽喉,进入食管,完成吞咽过程。

2. 发音和言语:口腔中的齿、舌头和颊黏膜等结构参与了言语的产生。

它们通过不同的位置、形状和运动来产生不同的声音,实现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3. 味觉感受:舌头上的味蕾能够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包括甜、酸、苦、咸和鲜。

这些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使我们能够享受食物的美味。

4. 保护口腔组织:口腔黏膜、牙龈等结构能够保护口腔内部组织免受外界刺激和伤害,防止细菌和病毒侵入。

5. 美容作用: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能够增强个人形象和自信心,对于面部美容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口腔健康的重要性1. 饮食消化和吸收:健康的口腔有助于有效咀嚼和吞咽食物,使食物更容易被消化系统吸收,从而保证身体的营养摄入。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功能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功能

咀嚼效率=
× 100%
总量
27
吸光度法 1、方法 2、优点:简便、准确 比色法
28
(二)测量咀嚼效率的意义
1、它反映咀嚼功能状况 2、可诊断咀嚼器官功能紊乱的程度 3、评价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周病、错
牙合 治疗后 的效果
29
(三)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1、与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成正比 龋洞 不规则磨耗 牙折 、失牙
30
2、牙周组织的情况 牙周病 → 牙周组织的耐受↓→牙合 力↓→咀
嚼效率↓ 牙槽骨吸收↑→咀嚼效率↓
31
3、颞下颌关节疾患 TMJ病影响下颌运动使咀嚼效率下降 4、全身情况 年老、疲劳、体衰 、 疾病、精神、情绪 5、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 6、其他因素:不良习惯
32
八、咀嚼时的牙齿运动
双侧咀嚼:多向、双侧交替地运动。 意义:1、对支持组织起功能性刺激作用 2、利于牙合 稳定 3、利于牙的自洁
常见于牙列两侧对称,牙尖协调,功能潜 能相似,咬合运动无障碍。
19
五、咀嚼运动的肌电图
(一)、正常肌电图
20
(二)、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下颌开闭运动
21
牙尖交错 牙合
22
六、咀嚼肌力、He 力及牙周潜 力
牙齿运动的生理意义 1、缓冲突如其来的压力 2、调节牙髓的血液循环
33
3、以促进消化和咀嚼系统的发育。
10
咀嚼过程分三个阶段
1、切割:下颌前伸、上下切牙切嵴相对
2、压碎:升颌肌收缩、下颌上升垂直向将 食物捣碎。
3、磨细:下颌侧向运动完成
11
一、咀嚼的N控制 (自学)
12
二、咀嚼运动过程及生物力学杠 杆作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生理功能下颌运动-下颌运动的形式下颌运动的形式开闭口运动前后运动侧方运动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关节内无响声,无弹跳现象;颌面部无痛,下颌颏部运动不偏斜,无前伸动作;开口度为40mm以上。

侧向咬合运动1)工作侧髁突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颞肌后束的收缩,同时该侧的翼外肌上头收缩以稳定关节盘。

2)非工作侧髁突向前、内、下运动的动力主要来自该侧下翼外肌下头和翼内肌的收缩。

3)非工作侧髁突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运动动力主要来自非工作侧颞肌和咬肌的收缩。

前伸后退咬合运动下颌切牙运行的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正常约为45°~60°切道斜度髁突在关节窝内的运动轨迹与眶耳平面所成的角度髁道斜度前伸下颌从牙尖交错位沿上切牙舌面向前下运动,到达上下切牙切缘相对的位置即切(牙合)位,或其逆过程称为前伸咬合运动,为前牙咬切食物的主要功能形式。

后退下颌从牙尖交错位顺后牙牙尖斜面引导,向后下方至后退接触位的运动。

一般运动范围为1mm左右。

下颌运动的范围(1)边缘运动:为下颌向各方向所能做最大范围的运动。

(2)叩齿运动:即习惯性小开闭运动,是一种无意识进行的开闭口运动,与口颌系统下颌运动中神经肌肉记忆型的反复强化有关。

(3)咀嚼运动:属于下颌的功能运动,冠状面上切点运动轨迹呈滴泪状,但存在个体差异。

下颌运动制约因素①右侧颞下颌关节②左侧颞下颌关节③(牙合)④神经肌肉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直接观察法开口度:指受试者大张口时,上下颌中切牙近中切角间的垂直距离,正常约40~60mm,小于40mm为开口受限。

开口型:正常开口时,下颌直向下后,开口型记录为“↓”,没有偏斜、偏摆、震颤或弹跳等异常。

前伸和侧方运动:前伸运动时,下颌切牙可以向前超过上颌切牙,运动距离约8~10mm。

侧方运动时,下颌切牙近中切点偏移中线的距离大致为8~10mm。

小于8~10mm为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受限。

下颌运动-下颌运动的形式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机械描记法(1)哥特式弓描记(2)机械式髁突运动描记电子仪器记录法(1)切点描记(2)髁点描记(髁突运动描记)咀嚼运动咀嚼运动的过程前牙切割后牙捣碎、研磨1.前牙切割运动始于牙尖交错(牙合)或姿势位准备运动阶段发挥功能阶段前牙切割的水平运动范围:约1~2mm2.后牙捣碎和磨细后牙(牙合)运循环准备运动阶段咀嚼运动阶段功能运动范围 2~4mm工作侧与非工作侧咀嚼运动的类型(1)双侧交替咀嚼:此类约占78%。

口 腔 功 能

口 腔 功 能

八 、咀嚼时的牙齿运动

轻微的生理运动,调节出入牙髓的血液 循环

九 咀嚼与牙齿的磨耗



(一)磨耗与磨损 磨耗: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 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缓 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现象,成为磨耗。 磨损: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 体损耗。





(二)磨耗的生理意义: 有利:①消除早接触点,建立正常牙合。 ②降低牙尖高度,减少咀嚼时牙周组织受到的侧向力使 牙尖形态与牙周组织功能相适应。 ③老年人牙周组织发生老年性萎缩,使临床牙冠增长, 甚至牙根暴露,牙冠磨耗可以重新协调冠根比例,从而不 致由于杠杆作用而使牙周组织负担过重。 ④全牙列邻面持续地磨耗,可代偿牙弓连续地向前移动, 使前牙不致因后牙的推动而拥挤。 不利:①后牙牙合面磨耗快于前牙切嵴时,可出现深覆牙 合。 ②下颌前牙沿上颌前牙舌面滑行至正中牙合时引起髁状 突后移,颞下颌关节受到创伤 ③侧方运动幅度减小或咀嚼运动受限,造成上颌后牙舌 尖与下颌后牙颊尖磨耗过多,形成反横牙合曲线,导致侧 力撞击上颌后牙颊尖与下颌后牙舌尖而引发冠纵裂。 ④邻面磨耗可造成邻面的点接触变成面接触,引起食物 嵌塞、邻面龋、牙周病。
5、保护和润滑作用 ①唾液的粘蛋白吸附至口腔粘 膜表面形成 ②保护组织对抗脱水 ③阻止外源性刺激物进入粘膜 内 ④使口腔粘膜润滑,使唇、颊、 舌能自由运动,有助于咀嚼、吞 咽、言语等活动顺利进行。 ⑤获得性膜 (acquired pellicle): 具有修复和保护釉质表面 菌斑微生物的营养底物




唇 :①对温度、触觉敏感,阻止不适宜的食物 进入口腔。 ②帮助转运食物。 ③防止食物从口腔溢出。 颊:①松弛时使口腔容纳更多的食物。 ②紧张时,推送食物至上、下牙列间咀嚼。 腭:①与舌尖共同挤压食物。 ②硬腭的触觉敏感,可辨别食物的粗糙程度。

口腔课件ppt课件

口腔课件ppt课件

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 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 理口腔问题。
定期口腔检查还可以评估 口腔健康状况,为制定个 性化的口腔护理方案提供 依据。
定期口腔检查可以及早发 现口腔癌等严重疾病,提 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口腔疾病预防方法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素,有助于
维护口腔健康。
通过将人工牙齿植入牙槽骨内,恢复 牙齿功能和美观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适合 进行种植牙手术,并了解相关禁忌症 。
种植牙材料
选择合适的种植牙材料,如钛合金、 生物陶瓷等,确保种植牙的长期稳定 性和安全性。
口腔正畸技术
矫治器分类
根据矫治目的和矫治器的特性, 选择合适的矫治器,如金属矫治 器、陶瓷矫治器和隐形矫治器等
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的 炎症,包括牙龈炎和牙周 炎。
03 牙周病治疗原则
牙周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清
除牙石、控制炎症、恢复
牙周组织等。
02 牙周病治疗方法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基 础治疗、手术治疗和正畸 治疗等。
04 牙周病预防
预防牙周病的关键是保持
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
检查和洁治。
龋齿治疗
龋齿概述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被 破坏的一种疾病,通 常是由于细菌引起的
数字化口腔全景片
01
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口腔全景片转化为数字格式,便于医生远程
诊断和交流。
3D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02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牙齿修复体,实现个性化定制,提高修复
效果。
数字化口腔内窥镜
03
通过内窥镜获取口腔内部的高清图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
病情。

口腔功能课件

口腔功能课件
捣碎、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后牙的牙合运循环 第Ⅱ类杠杆

22
后牙的
牙合 运循环
ICP(起始)-下颌颊尖舌斜面沿上牙舌尖颊斜面滑行 下颌向下、外运动-工作侧颊尖相对 23 下牙颊尖颊斜面沿上牙颊尖舌斜面滑行,回到ICP
比较两种运动生物力学特点
前牙切割运动:Ⅲ类杠杆、机械效能低/前牙 承受的咀嚼力较小/保护作用;运动灵活 后牙的He循环: Ⅱ类杠杆、机械效能高

24
三、咀嚼周期

概念: 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的程序和重复性。 一个周期0.875秒,咬合接触0.2秒,两者之 比4/1。

咀嚼周期分期(形态、时间的变化) 1、静止时相 2、食物入口时相 3、食物定位时相 4、咀嚼基本时相 5、食团的形成
25
咀嚼周期特点 : 轨迹形态: 滴泪水状 时间变化: 快(开口) 慢(最大开口) 快(闭口) 慢(咬合接触)
37
最大He力与牙周潜力
最大He力: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最大力 最大He力的测定:牙合 力计
牙周潜力:牙周组织储备的承受力

下颌牙列向咀嚼侧运动,牙列向咀嚼侧旋转,逐 渐使咀嚼侧牙列趋于远中关系,废用侧者趋于近中 关系,下颌前牙中线向咀嚼侧偏移。因咀嚼肌及 TMJ均受影响,颌面部两侧电活动,通过电极导入肌电图仪。 将肌电信号放大后,所描记的图像。(EMG)

(一)、正常肌电图
10
向上接触边缘运动的影响因素
RCP—ICP的变化量
后牙牙尖斜面的 斜度
前牙的覆牙合 、覆盖程度 上颌前牙的舌面形态
11
边缘运动轨迹的特点及意义
对称性、稳定性、流畅性、范围大小 判断颞下颌关节的功能状态

12

口腔护理常识普及手册

口腔护理常识普及手册

口腔护理常识普及手册第一章:口腔护理基础知识 (2)1.1 口腔结构及功能 (2)1.1.1 口腔基本结构 (2)1.1.2 口腔功能 (2)1.2 口腔健康标准 (2)1.2.1 口腔卫生状况 (2)1.2.2 口腔功能状况 (2)1.2.3 口腔疾病预防 (3)第二章:刷牙方法与技巧 (3)2.1 刷牙的正确方法 (3)2.2 刷牙工具的选择 (3)2.3 刷牙的频率和时间 (3)第三章:口腔疾病预防 (4)3.1 龋齿的预防 (4)3.2 牙周病的预防 (4)第四章:儿童口腔护理 (5)4.1 儿童口腔发育特点 (5)4.2 儿童口腔护理要点 (5)第五章:青少年口腔护理 (6)5.1 青少年口腔问题 (6)5.2 青少年口腔护理方法 (7)第六章:成人口腔护理 (7)6.1 成人口腔健康问题 (7)6.2 成人口腔护理措施 (8)第七章:老年人口腔护理 (8)7.1 老年人口腔特点 (8)7.2 老年人口腔护理注意事项 (9)第八章:口腔保健食品与营养 (9)8.1 有益口腔健康的食物 (10)8.2 口腔健康与营养关系 (10)第九章:口腔护理用品选购 (11)9.1 牙刷的选择 (11)9.2 牙膏的选择 (11)9.3 其他口腔护理用品 (11)第十章:口腔美容与修复 (12)10.1 牙齿美白 (12)10.2 牙齿矫正 (12)10.3 牙齿修复 (12)第十一章:口腔疾病治疗与康复 (13)11.1 龋齿的治疗 (13)11.2 牙周病的治疗 (13)11.3 口腔疾病康复护理 (14)第十二章:口腔护理误区与纠正 (14)12.1 常见口腔护理误区 (14)12.2 口腔护理正确观念的树立 (15)第一章:口腔护理基础知识1.1 口腔结构及功能1.1.1 口腔基本结构口腔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结构:牙齿: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牙冠是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牙颈是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牙根则固定在牙槽窝内。

口腔解剖生理PPT课件

口腔解剖生理PPT课件

六、涎腺
涎腺

组成:三对大涎腺(salivary gland),即腮腺
(parotid gland)、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 和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 以及小粘液腺 腮腺: 最大,主要分泌浆液,有面神经分支穿过, 开口于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侧黏膜上
第二节 牙体和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 理
一、牙齿 (一)乳牙与恒牙:人一生有两副牙齿 乳牙 恒牙
一、牙齿
(一)乳牙
(一)、乳牙
乳牙共20颗 6个月-2岁半出齐

乳牙萌出时间
乳中切牙 乳侧切牙 第一乳磨牙 乳尖牙 第二乳磨牙

六龄牙
(二)、恒牙
(二)、恒牙
28-32颗 6-7岁开始出牙 12-13岁出齐(智齿除外) 智齿18-26岁之间萌出,也有终生不出者
丝状乳头



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于舌背,舌尖部最多。 丝状乳头体积较小,高约1~3mm,乳头表面有透明角化上 皮细胞。上皮的浅层细胞经常有角化和剥落现象。如角化上 皮剥落延迟,同时与食物残渣、唾液、细菌等混杂,附着于 乳头表面即形成舌苔。 舌苔的色泽、分布、厚薄、干腻等变化可反映一些全身状况 的改变,临床上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除舌苔外,当丝状乳头萎缩时,舌面光秃。如在舌苔剥脱使 舌背呈地图样时称地图舌。丝状乳头在青年时期最发达,至 老年渐变平滑

颊垫:上下后牙的牙齿咬合之间与颊粘膜之 间成三角形隆起 颊脂垫:颊垫深面,脂肪组织构成 颊垫的垫尖:下槽牙神经阻滞麻醉进针点

二、固有口腔
口腔本部 上界:颚部 下界:舌和口底 前界两侧:上下牙列 后界:咽门 包括以下器官和结构: 牙及牙列、牙槽骨及牙龈、舌、腭、口底等组 织器官

口腔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口腔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口腔的组成及功能主治1. 口腔的组成1.1 齿•齿是口腔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牙冠和牙根,并通过牙龈与牙槽骨相连接。

•牙冠是可见的牙齿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和牙质组成。

•牙根则嵌在牙槽骨中,通过根膜与牙槽骨紧密连接。

1.2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根膜等。

•牙龈是牙齿周围的软组织,将牙冠与牙槽骨连接起来,起到支持牙齿的作用。

•牙周膜位于牙龈与牙槽骨之间,具有保护牙齿和牙根的作用。

•牙槽骨是牙齿嵌入的骨质结构,起到支持和保护牙齿的作用。

•根膜是覆盖在牙根表面的薄膜,与牙槽骨紧密相连,起到固定牙齿的作用。

1.3 唾液腺•口腔中还包括三对大的唾液腺和多个小的唾液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保持口腔湿润,帮助咀嚼和消化食物,抗菌作用等。

1.4 舌•舌是口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肌肉组织构成。

•舌上有味蕾,能感知和分辨不同的味道。

2. 口腔的功能2.1 咀嚼和吞咽•口腔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用于咀嚼食物。

•牙齿和唾液的协同作用使食物变软,并通过吞咽将食物送入食道。

•正常的咀嚼和吞咽过程可以保证食物的顺利消化。

2.2 发音和言语•口腔的结构和舌头的活动对发音和言语有重要影响。

•牙齿的位置和舌头的运动可以产生不同的音素。

2.3 呼吸•口腔也参与呼吸过程。

•在鼻腔不通畅的情况下,通过口腔呼吸可以保持气道通畅。

2.4 唾液分泌•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唾液,起到润滑口腔、抗菌和消化食物的作用。

•正常的唾液分泌可以保持口腔的湿润,并有助于防止口腔疾病的发生。

3. 口腔的主治3.1 口腔保健•口腔保健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措施。

•包括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清洁舌苔等)、定期洗牙和口腔检查等。

3.2 牙齿矫正和修复•当牙齿排列不齐、畸形或缺失时,可以通过牙齿矫正和修复来改善口腔美观和咀嚼功能。

3.3 牙周疾病治疗•牙周疾病包括牙周炎、牙周病等,需要进行牙周治疗和口腔卫生指导。

3.4 口腔颌面外科治疗•需要进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疾病,例如智齿拔除、口腔肿瘤的切除等。

口腔功能课件

口腔功能课件


1.轨迹图形似水滴形。 2.时间变化:快(开口)→慢 (最大开口)→快(闭口) →慢(咬合接触)。 一个咀嚼周期所需时间平均 为0.875秒,其中,咬合接触 时间平均为0.2秒,两者间之 比约为4:1。
24
咀嚼运动的形式 (mastication movemont)
25
牙合运循环(occlusal
45
46
47
磨耗的影响因素
1、食物的性质:硬、韧食物使磨耗↑ 2、牙齿本身的状况:发育、钙化 3、咀嚼习惯:单侧咀嚼 4、牙的健康状况:活髓、死髓 5、参加咀嚼功能的期限 6、疾病
48
(二)磨耗的生理意义
均衡而适度的磨耗具有下列生理意义: ① 在建牙合初期,消除早接触点,使牙合面广泛接触。 ② 降低牙尖高度,减少咀嚼时牙周承受的侧向压 力,使牙尖形态和牙周组织功能相适应。 ③ 减少临床牙冠长度,保持冠根比例协调消除早接 触点 ④ 邻面磨耗代偿牙弓向前移动
18
第二节

咀嚼功能

咀嚼运动为有节律和受控制的综合性下颌运动, 其基本的运动形式为开闭运动、前伸后退和侧方 运动 可分为对食物的切割、压碎、磨细三个基本阶段。
19

咀嚼系统(masticatory system) :将咀 嚼肌、颞下颌关节、颅骨、牙周组织及与 之有关的神经血管,视为发挥咀嚼功能的 统一整体。
41
测量咀嚼效率的意义
1.它反映咀嚼功能状况 2.可诊断咀嚼器官功能紊乱的程度 3.评价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周病、错牙合 治疗 后 的效果
42
(二)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1、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2、牙周组织的情况 3、颞下颌关节疾患 4、唾液的分泌量、舌的感觉与运动 5、全身件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等 6、其他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 惯等

第七章 口腔功能

第七章 口腔功能

第七章口腔功能一、多选题:1.咀嚼力是指( )A.咀嚼肌实际发出之力B.咀嚼肌所能发挥的最大力。

C.成组牙所能发挥的最大咬合力。

D.牙周膜所能耐受的最大力。

E.以上都不是2.恒牙中,牙合力最大的牙和最小的牙通常是( ) A.第二磨牙最大,侧切牙最小。

B.第二磨牙最大。

中切牙最小。

C.尖牙最大,侧切牙最小。

D.第一磨牙最大,侧切牙最小。

E.以上都不是3.咀嚼运动中的动力是( )A.牙B.下颌运动C.咀嚼肌D.TMJE.以上都不是4.对咀嚼系统最有利的生物杠杆是( )A.Ⅰ类B.Ⅱ类C.Ⅲ类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5.下列提高咀嚼效率的最佳选择是( ) A.吃较多的食物。

B.延长咀嚼时间。

C.改正不良的咀嚼习惯。

D.恢复患牙的正常功能。

E.以上都不是6.磨耗是( )A.非生理性的B.牙硬组织自然消耗的生理现象C.刷牙引起的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7.磨耗现象经常发生于牙的什么部位?( ) A.唇面,牙合面B.切缘,牙合面C.切缘,牙颈部D.切缘,牙合面,邻面E.以上都不是8.吞咽的基本中枢位于( )A.脑桥内B.延髓内C.丘脑内D.中脑内E.以上都不是9.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可使发音升高?( ) A.声带之紧张度增强,形状变厚及颤动部分变大B.声带之紧张度减弱,形状变薄及颤动部分变短C.声带之紧张度增强,形状变薄及颤动部分变短D.声带之紧张度增强,形状变薄及颤动部分变长E.以上都不是10.下列哪项属于唾液功能( )A.冲洗作用B.溶媒作用C.表情功能D.排泄作用E.缩短凝血时间11.正常每天唾液总分泌量为( )A.1-1.5LB.1.5-2LC.2-2.5LD.2.5-3LE.以上都不是12.下述影响唾液分泌量的因素中,那一点错误( )A.刺激交感神经时引起唾液腺分泌少而浓稠的唾液B.冬季的分泌量较少,夏季分泌量增加C.刺激副交感神经时会引起唾液腺分泌多量而稀薄的唾液D.同时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导致唾液分泌大量增加E.以上都不是13.口腔各部分粘膜对触压觉的感受度,哪些区域最敏感,那些区域最迟钝( )A.舌根,软腭最敏感,牙根,舌背最迟钝B.舌尖,软腭最敏感,颊肌,硬腭最迟钝C.舌尖,硬腭前部最敏感,颊肌,舌根最迟钝D.舌的各部分E.以上都不是14.对酸味最敏感的部位( )A.舌尖B.舌根C.舌侧面D.舌的各部E.以上都不是15.对苦味感受最敏感的部位是( ) A.舌尖部B.舌根部C.舌两侧D.舌中1/3处E.以上都不是16.口腔的主要功能有( )A.咀嚼和吮吸B.吞咽C.言语D.感觉和表情E.摄食17.下颌边缘运动的范围为( ) A.张口边缘运动为48.0mm±15.5mm B.前伸边缘运动为10.5mm±2.2mm C.后退边缘运动为1.0mmD.右侧边缘运动为10.0mm±2.0mm E.左侧边缘运动为10.0mm±2.0mm 18.味觉性质的基本种类有( )A.酸B.甜C.苦D.辣E.咸19.影响味觉的因素( )A.嗅觉B.年龄C.舌和口腔情况D.内分泌E.精神心理因素等20.影响口腔组织痛觉阈的因素有( )A.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阈限上升B.情绪紧张时,阈限下降C.口腔粘膜角化程度大,阈限上升D.口腔粘膜或牙周膜有炎症时,阈限显著下降E.通过第二信号系统的暗示,阈限亦可上升或下降二、填空题:1.下颌运动的三种形式是( )( )( ),这些运动是通过髁状突的( )运动完成的。

口腔的功能主治是什么意思

口腔的功能主治是什么意思

口腔的功能主治是什么意思简介口腔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不仅具有咀嚼和吞咽食物的功能,还有着多种功能主治。

本文将介绍口腔的功能主治的含义以及其在口腔健康中的重要性。

功能主治的意义口腔的功能主治是指口腔在维持整体健康中发挥的作用和效果。

口腔不仅仅是用来咀嚼食物的器官,它还与人体的消化、呼吸、言语、免疫等多个系统密切相关。

正常的口腔功能主治对于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口腔的功能主治以下是口腔的主要功能主治:1.咀嚼和摄取食物: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入口,通过咀嚼、混合唾液以及形成食物 bolus,帮助食物的摄取和消化。

2.咽喉通道:口腔与咽喉相连,形成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分界线。

它不仅使空气进入肺部,还确保食物下咽时不误入呼吸道。

3.发音和语言:口腔中的舌头、唇部和声带等组织协作,发出不同的声音,实现语言的产生和表达。

4.吞咽的协调:口腔、舌头和咽喉的协同运动,使得食物顺利进入食道,避免食物误入气管。

5.声音共鸣:口腔和鼻腔的共鸣作用,改变声音的音调和质量,使得声音更加丰富和饱满。

6.唾液分泌和清洁:口腔的唾液腺能分泌唾液,起到润湿口腔、保护牙齿及口腔组织、清洁口腔的作用。

7.牙齿咀嚼、切割和支撑:口腔中的牙齿起到咀嚼、切割食物以及支撑面容和咬合的重要作用。

8.免疫防御:口腔黏膜能够抵御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发挥免疫防御的重要作用。

口腔功能主治与口腔健康口腔功能主治与口腔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

正常的口腔功能主治有助于维持口腔的健康,而口腔疾病会影响口腔的功能主治。

口腔疾病如牙齿蛀牙、牙周病和口腔癌等,会影响口腔的功能,如咀嚼困难、言语不清、咽喉不适等。

而口腔功能的损害又会进一步影响整体健康,如牙齿缺失导致摄入膳食不足、言语障碍影响人际交流等。

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对于口腔的功能主治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维护口腔健康的关键点:•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每天至少两次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间的食物残渣,预防蛀牙和牙周病。

•饮食调理:限制糖分摄入,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维持口腔组织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口腔器官的活动约有三种状况: ——舌尖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 ——软腭上举与向前的咽壁接触,形成腭咽闭和,以
免气流进入鼻腔。 ——口腔形成不同的形状。
(二)辅音: ——系气流出声门,在咽腔或口腔的某些部分,受到
阻挡而发出的声音。如b、p、m、f等。
四、共鸣(resonance)
1、定义——某一音调的声波,通过一种介质 (通常是空气)并与一物体(如空腔)相 遇,如该物体的振动次数与该声波相同, 则物体亦随之发生振动,此即共鸣。
(二)下颌运动的范围:
1、边缘运动——下颌向各个方向所做的最大 范围的运动。
——代表下颌、TMJ及其韧带、 咀嚼肌的功能潜力。
——临床应用。
2、习惯性开闭运动——叩齿运动(tapping movement)。
——一种无意识地进行 的反射性开闭运动。
3、功能运动——包括咀嚼、吞咽及言语。
四、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一)直接观测
第五节 唾液功能
唾液(saliva)——是口腔三对大唾液腺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和众多的小 唾液腺(唇腺、颊腺、腭腺和舌腺)所分 泌的混合液的总称。
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唾液为泡沫状、稍混浊,微呈乳光色的 粘稠液体,比重为1~1.009。PH约在 6.0~7.9之间。
——唾液中的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还有球 蛋白、氨基酸、尿酸和唾液淀粉酶、麦芽 糖酶、溶菌酶等。
一 咀嚼的神经控制:
——咀嚼过程包括随意和不随意活动。 (一)咀嚼的发动:
——随意的咀嚼活动,受大脑皮质和皮质 下中枢神经活动的控制。
(二)周期性咀嚼的神经控制: ——反射学说认为:外周输入的变化控制 开闭口运动交替发生,结果产生周期 性咀嚼运动。
(三)咀嚼运动的反馈控制:
二、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十一、咀嚼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十二、吞咽功能 (一)吞咽的反射控制 (二)吞咽过程
1、第一期——食物由口腔至咽。 2、第二期——食物由咽至食管上段。 3、第三期——食物由食管下行至胃。
(三)吞咽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
1、吞咽时,舌体从内侧向牙弓及颌骨施 加向前方和侧方的压力。
2、吞咽时,提颌肌群将下颌固定于牙尖 交错位,降颌肌群收缩牵引舌骨向上,这 种牵引力能刺激下颌的生长发育。
1、开口度与开口型——上下切缘垂直距离。 (1)开口度 ——正常3~4㎝,三指
——异常: Ⅰ°2.5~3 ㎝ 二指 Ⅱ°1.5~2㎝ 一指 Ⅲ°﹤1㎝
(2)开口型——正常:“↓” ——异常:“?” “?”
(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
——多采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 (mandibular kinesiograph, MKG)。 1、优点——下颌运动轨迹描不受干扰,可精确
再现下颌运动;
——可从三维方向描记下颌运动的切点 轨
迹;
——与肌电图仪联机,可同步记录下颌 运
动轨迹相关肌肉的肌电图。
2、不足——深覆牙合的患者使用受限。 ——不能记录髁突的运动轨迹描。
(三)髁突运动轨迹描记:
1、髁突铰链轴(hing axis)的确定——铰链轴也 称转动轴。
2、髁突前伸运动的矢状面观
三、唾液的作用 ——消化作用。 ——溶媒作用。 ——保护和润滑作用。 ——清洁作用。 ——杀菌和抗菌作用。 ——稀释和缓冲作用。 ——粘附与固位作用。 ——缩短凝血时间作用。 ——排泄作用。 ——其他作用。
第六节 感觉功能
口腔除具有一般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 压觉外,还具有特殊的味觉功能。
一、味觉
二、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 1、右TMJ——不变 2、左TMJ——不变 3、牙合——可人为调整(调牙合) 4、神经肌肉——被动调节
三、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
(一)下颌运动的形式颌运动的形式
——开闭口运动 ——前后运动 ——侧方运动 1、开闭口运动 (1)开颌运动(jaw-opening movement)
力约为3~30㎏
——日常咀嚼食物所需牙合
七、咀嚼效率 定义——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细的程度。
(一)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 1、称重法 2、吸光度法 3、比色法
(二)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牙舟组织。 ——颞下颌关节疾患。 ——全身性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等。 ——其他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习惯等。
切割、捣碎和磨细。
——转送食物,避免造成局部负担过重。 ——搅拌食物。 ——选择咀嚼完善的食团以便吞咽和进一步咀嚼。 ——清扫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 ——辨认食物中有无可致创伤的物质。 ——压挤食物。
2、唇在咀嚼中的作用 ——对温度和触觉敏感,可防止不适宜的
食物进入口腔。
——帮助转运食物。 ——防止食物或饮料从口腔溢出。 3、颊在咀嚼中的作用 4、腭在咀嚼中的作用
八、咀嚼时的牙齿运动
九、咀嚼与牙齿的磨耗
(一)磨耗与磨损
1、磨耗(attrition)——在咀嚼过程中, 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 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现象,称 为磨耗。
2、磨损(abrasion)——是指牙面与外物 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体损耗。
(二)磨耗的生理意义
——消除早接触点,使牙合面广泛接触。
2、在后牙牙合运循环中非工作侧踝突虽向工作侧移动,但仍为翼外肌、颞肌、舌肌上下肌群以咬肌与翼内肌收缩 为力点,研磨食物处为重点,构成第Ⅱ类杠杆。
三、咀嚼周期
1、定义——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其一定的程 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之。
2、咀嚼周期具有形态和时间的变化。 ——轨迹图形具有似滴泪水形态。 ——时间变化为:快(开口)——慢(最大开
(一)咀嚼肌力——实际为提颌肌收缩时所能发挥 的最大力,也称咀嚼力。
(二)牙合力——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 承受之力。
(三)1、最大牙合力——为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 最大力。
2、最大牙合力特点:——男性﹥女性。
——最大牙合力大小的顺序: 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 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侧切牙。
——降低牙尖高度,减少咀嚼时牙周组织 所受的侧向压力,使牙尖形态与牙周组织 功能相适应。
——减少临床牙冠的长度,保持根冠比例协 调,从而不致由于杠杆作用而使牙周组织 负担过重。
——全牙列邻面持续地磨耗,可代偿牙弓连 续性地向前移动,使前牙不致因后牙的推 动而拥挤。
十、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
1、舌在咀嚼中的作用 ——推送并保持食物在上下牙列间,以便对其
(一)切割运动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在切割运动中,以前牙切咬的食物为重点,颞下颌 关节为支点,提下颌肌群以咬肌和颞肌为主要动力点,形 成第Ⅲ类杠杆。
(二)捣碎和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1、后牙的牙合运循环——在返回牙尖交错位的过程中, 受食物的性质影响,如韧性强者,则下颌磨牙颊尖的舌斜 面往往需要从中央窝沿上颌磨牙舌尖的颊斜面滑行,约至 其一半处而分离,再重复上述运动,周而复始,称为后牙 的牙合运循环。
1、咀嚼 (mastication)——是在神经系统的 支配下,通过咀嚼肌的收缩,使颞下颌关 节、颌骨、牙齿及牙周组织产生节律性运 动。
2、咀嚼系统(masticatory system)——将 咀嚼肌、颞下颌关节、颌骨、牙、、牙周 组织及与其有关的神经血管,视为发挥咀 嚼功能的统一整体,简称为咀嚼系统。
2、舌的位置和形态改变,在言语活动中具有 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言语的神经控制
(一)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言语功能与大 脑皮质活动紧密相关。
(二)与言语有关的神经及其司理部位
与言语有关的神经为——三叉神经、面神经、 迷走神经、舌下神经
六、口腔的部分缺损或畸形对语音的影响 1、牙缺失——前牙尤其是上前牙缺失,对发音影 响最大。发齿音(s、z)和唇齿音(f、v)都受 影响。 2、唇裂或唇缺损——发双唇音时夹杂有s音。 3、舌缺损或畸形——发元音和辅音中的舌齿音受 影响。如巨舌畸形者,以th替代s和z发音;舌系 带过短者发r、s和z均受影响。 4、腭裂——腭裂者口鼻腔相通,一切语音均混有 鼻音。 5、下颌后缩或过小——难以发双唇音。 6、下颌前突或过大——影响发齿音和唇音。 7、戴修复体——影响发音的清晰度。
2、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侧面对酸味敏 感,舌根对苦味敏感,而舌的各部分对咸味 均敏感。
(三)影响味觉的因素 ——嗅觉 ——年龄 ——内分泌 ——精神和心理因素 ——消化系统或全身疾患 ——局部因素 ——修复体 ——遗传性味盲 ——温度
二、触觉和压觉
1、Meissner触觉小体——散布在舌尖及唇部。
a、小开颌运动 b、大开颌运动 c、最大开颌运动 (2)闭颌运动(jaw-closing movement) 2、前后运动: (1)前伸运动(protrusive movement) 影响因素——前牙牙合关系,内倾型深覆牙合影响前伸运动最大。 (2)后伸运动(retraded movement) 3、侧方运动(lateral movement) ——不对称运动: ——工作侧 ——非工作侧
(一)味觉感受器和味觉传导
1、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是味蕾,主要 分布于舌背沿界沟排列的轮廓乳头,舌尖 和舌侧表面的菌状乳头和舌后部两侧的叶 状乳头内。
2、味觉传导——舌前2/3味觉感受器所接受 的刺激,经面神经之鼓索传递;舌后1/3的 味觉由舌咽神经传递。
(二)基本味觉
1、有四种,即酸、甜、苦、咸。
——唾液中的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氯 化物、碳酸氢盐和无机磷酸盐等。
二、唾液的分泌和调节
1、正常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是1000~1500?
2、其调节是完全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反射 和条件反射两种。
——引起非条件反射性分泌唾液的正常刺激, 包括食物对口腔的机械、化学和温度等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