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20201010154904)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课件: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课件: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34fc6da561252d381eb6e53.png)
教材P68~69活动 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适宜挖地成塘、 堆泥成基发展立体经营。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 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足,加之降水丰沛,非 常适宜甘蔗生长。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 经济基础好。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 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形 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 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民收入, 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解析答案
12345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D )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解析 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其粮食播种 面积减少有关,这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 业结构调整方面分析。
基础知识导学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
一、商品粮基地建设 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 、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 三江平原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大规模机械化 生产 2.生产的突出特点
地区专业化 生产
答案
【思考】 1.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答案 ①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②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 基础好;③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④运 输方便。
变 配套加工业
答案
【思考】
2.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的优势。 答案 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 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 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课件2:4.1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课件2:4.1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bbdc78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7.png)
饲畜牧业
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发 展 重 点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 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 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推进 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 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
强化人工草地建 设,发展草业经济; 推动退耕、退牧和围 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 施,发展集约化草食
以特色经济作物 为主,实现由原料型 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 工并举的转变
阅读P60的第一段文字,思考下列问题: ①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②区域地理条件和区内地理分异对区域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③区域农业发展的达成目标是什么?
棉花生 产基地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花卉种 植业
出口 创汇 农业
热带 经济 作物 生产 基地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
1、东北地区的基本概况: (1)地位: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范围: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3)位置: 东部
突出
特点
中美两国的玉米带的异同点:
(1)相同点 我国的“玉米带”和美国的“玉米带”农业地域类型 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 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 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的生长;两 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以上; 玉米单产都较高。 (2)不同点 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玉米带的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 国的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美国玉米带的区城专业化和经 营专门化以及现代化程度均高于我国;此外,我国玉米带 所处纬度相对较高,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单产相对较低, 这主要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关。 详见《导学》第四章第一节“重难核心突破”之拓展 延伸“中美两国的玉米带的比较”
绿色食品基地。
课件3: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课件3: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8664cc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f.png)
(1)分析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 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你认为这 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 面积产量较低,试分析其原因。 (4)为继续保持全国商品粮第一大省的地位,你认为黑龙江省 可采取哪些措施实现粮食增产?
材料二 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公顷)及谷 物单产(千克/公顷)比较。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
0.31 0.21 0.10 0.02 0.07 0.04 0.10 面积 单位面积
5 377 7 066 5 929 6 929 6 366 6 427 5 322 谷物产量
第2课时 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
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特点。 2.了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理解农业发展方向。
思维导图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东北平原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 _三__江__平__原__粮食商品率最高。 2.特点 (1)大规模_机__械__化__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 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_商__品__化__的前提。
大豆
以平原地区最多,北部多于南部
经济作物
甜菜 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其次是三江平原 以黑龙江省产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哈尔
亚麻 滨附近
学以致用
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 施方案,指出其工作目标是: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 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增加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全省粮 食作物种植面积要继续稳定在 2 亿亩以上,其中玉米、水稻两 大高产作物面积分别达到 1 亿亩和 5 800 万亩以上,大豆面积 调整到 3 000 万亩以上,小麦面积稳定在 500 万亩,马铃薯种 植面积增加到 480 万亩以上,确保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 650 亿 千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4be8a5a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3.png)
引领智慧农业发展
智慧型商品粮基地的成功实践将为智 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示范引 领。
THANKS
感谢观看
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降低 农业生产成本。
产学研一体化合作
加强农业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 用,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含量。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社会效益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 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
和谐发展。
05
政策支持与措施建议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情况介绍
农业补贴政策
针对商品粮基地建设,国家提供 农业补贴,包括种子、化肥、农 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以及
分布及形成条件
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江淮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 。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如地形平坦、土壤肥 沃、水源充足等;社会经济条件良好 ,如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农 业科技水平高等。
重要作用与意义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商品粮基地的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提 高粮食自给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商品粮基地农业发展现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农业生产条件分析
01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课件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2f65a01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3.png)
(2)
沙湖能在沙漠广布区历经几十年仍没有消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地壳缓慢沉降,地下水不断补给
B.降水丰沛,水源丰富
C.常年受西北风影响,沙丘向南移动
D.海拔高峻,冰碛物堆积
解析 (1)水稻品质没有发生变化,还是以前的水稻,A错;市场需求量不可
能减小,B错;土地盐碱化现象有但并不严重,C错;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宁夏平原,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下面图甲为我国华 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1)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是 ( ) 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减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
2 |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④ 农林开发 生态环境退化。具体分析如下:
,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⑤
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沼泽地 其他
问题
对策
水土流失和黑土⑥ 退化 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加剧
改善⑦ 农业生态环境 ,保 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 地,增施有机肥,等
(1)
简述发展桑蚕业对广西发展的积极影响。
(2)
针对桑蚕业存在的问题,请为广西桑蚕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利于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提 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2)坚持桑蚕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桑蚕养殖及蚕丝产 品的科研投入;打造品牌,提高质量,拓宽国内外市场。 解析:(1)本题考查产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从经济、社 会、生态三方面阐述。经济方面,能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社会方面,能增加 当地就业岗位;生态方面,种植桑树能增加当地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2)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材料,目前广西桑蚕产业存在产业链 较短、“大而不强”的现象,且市场以国内东部沿海地区为主,解答时针对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针对产业链短: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针对“大 而不强”:扩大生产规模,实行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发展先进科技服务体系, 加大科研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形成品牌效益。针对市场狭小:加强宣传,拓宽国内 外的销售渠道,建立营销网络。
高二地理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农业的发展方向 人教实验版
![高二地理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农业的发展方向 人教实验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30ee7e84868762cbaed545.png)
高二地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农业的发展方向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农业的发展方向二、教学目标1、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重点)2、农业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掌握)3、农业发展方向(重点难点)4、中国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的自然条件差异。
(重点易考点)三、重难点讲解(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2、商品率:商品率达60%以上,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重点)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图4.9)。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
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图4.10)。
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以春小麦为主)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二)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1、概念:地区专业化生产(又称分区专业化生产)是指在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特点和优势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发展各种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或集中产区。
2、地区专业化生产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和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
3、特点:每个地区各自着重发展少数突出的部门或作物,并成为以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农产品占压倒性优势的专业化生产区,其产品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都是商品性生产,并同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交换。
4、发达国家的农业分区专业化在发达国家农业分区专业化现象很普遍的,尤其在美国表现得更为突出。
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水平很高,而且农业规模大,部门繁多,各地社会和自然条件又有明显差异的缘故。
课件9: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课件9: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c2cef7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1.png)
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 盐碱化、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 环境污染等
【问题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
问题2、面对问题,该怎么办?如果你是东北人,你会为家乡农业的发展 树立怎样的奋斗目标?
实现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 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 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总结提升】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的优、劣势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农业发展方向
【问题探究四】 东北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为其农业发展确立方向? 问题1、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基塘生产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几种产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基塘生产环节将塘泥、蚕沙、蚕蛹缫丝 废水、滤泥、 蔗叶等副产品(或废弃物) 被 充分回收利用。
能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不 仅各业生产稳定,而且成本大大降低,创造 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课堂活动】 问题3、如果把图示的基塘生产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那系统内的养分是 怎样循环的?该系统的生产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什么?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问题探究三】
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何特点?
问题1、读图4.8、图4.9提问: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1)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耕地面积大(地广人稀);
(2)实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3)农场经营方式以国营为主; (4)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人均耕地面积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课件4: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课件4: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3a856d2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9.png)
(2)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 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品、罐头、果酱、果糖、 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的蓝莓系列 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 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
对点演练
4.2015年8月8日~10日,第七届中国大兴安岭国际蓝莓 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黑龙江加格达奇举行。大兴安岭是 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主产区,野生蓝莓资源占全国野生蓝 莓产量的90%,占世界产量的30%。读图,回答(1)~(2)题。
(1)美国蓝莓能够在中国大小兴安岭大面积推广,其主要 的自然因素是( ) A.平原面积广大,适宜蓝莓大范围种植 B.土壤肥沃,有利于其生长 C.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D.灌溉水源便利
4.1.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背景,东北地区农业布 局的特点。 2.掌握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和生产特点。 3.结合具体区域,学会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4.掌握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内容和方法。
基础梳理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
1 . 地 位 : 全 国 __最__大____ 、 比 较 稳 定 的 商 品 粮 基 地 。 其 中 , _三__江__平___原__商品率最高。
(3)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商品化是专业化 的结果。 (4)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 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了 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5)可以借鉴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经验,注重森林的保育, 实行立体开发。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bef2014a32d7375a41780f4.png)
思考 优势。 答案
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的
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
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 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合作交流
下图是“吉林省改造西部沙荒地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景观图” 和“简化的系统框图”,该系统的目的是取得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 效益的统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现机械化生产,使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地
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
专业化生产,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起了很大作用。
3 .①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继续发展种植业;② 树立“大农业”观念,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渔业全 面发展;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生产链,促使农产品增产增 值,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
)
反思归纳 东北地区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思维拓展
中国农业发展的“锦囊妙计”
①调整农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
劳动生产效率;科技兴农;控制人口增长等。
反思归纳 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特点及成因分析
练习巩固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解析
)
C
本题组考查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
为什么?
答案 C区域为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
源,对于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
![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bbcdfa9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8.png)
通过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可 以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 食安全。
04
CHAPTER
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挑战与对 策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保护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
鼓励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
农业发展有助于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水平,包括农产品的加工、储 运和销售等环节,为商品粮基地提供更好的产业链环境。
商品粮基地建设与农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是相互促 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基地建设为农 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农业发展则 为基地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
目录
CONTENTS
• 商品粮基地建设概述 • 农业发展方向 • 商品粮基地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 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 农业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01
CHAPTER
商品粮基地建设概述
商品粮基地的定义
• 商品粮基地:指具备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以 提供商品粮为主要目的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可持续发 展的农业生产基地。
可持续农业
总结词
可持续农业注重农业的长期发展和生态平衡,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农耕文化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可持续农业强调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重土壤、水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同时,可持续 农业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模式,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可持续农业还注重传承农耕文化,弘扬传统农业智慧,促进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ee971653ad51f01dc381f179.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一、知识讲解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2.图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3.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二、经典高考试题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
![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a71f48043323968001c923c.png)
课标 要求
课农标业 要区求域
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 产品需求市场, 继续强化商品粮 、豆等大宗农产 品的生产,以确 保国家粮食需求
农业发展重点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 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 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 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 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 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课标 要求
农林开发 草场
课 标地区 要向
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
__________需求
农业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_______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多元开发特色农业和 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国家粮食 生态
课标 要求
课标 要求
课标 要求
课标 要求
课标 要规求模化
人少地多,农场经 营规模大
利于推广先进科技 ,实现机械化,提 高商品率
机械化水 平高
地势平坦,有利于 机械化作业
提高生产率
区域专业 化
形成粮食作物的地 区专业化生产
是商品化的前提, 有利于商品化生产 技术的提高与推广 ,有利于生产机械 化
课标 要求
课标 要求
课标 要求
课标 要求
课农标业 要区求域
西部 草原区
山区
农业发展方向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 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 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 饲畜牧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 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 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 “立体开发”,在山区发 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 套加工业
课标 要求
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PPT 演示文稿
![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PP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1df457caaa00b52acfc7ca4c.png)
•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 粮基地,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 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 点。
特点
表现
原因( 生 产
建立国营农场100多个, 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 人口稀少, 有利于 万多台,联合收割 土地肥 推广 机7 000多台,使用 沃,地 先进 大型机械进行机械 形平坦, 技术, 化生产,东北地区 集中连 实现 成为我国农业机械 片,耕 机械 化(尤其是大型机械 地面积 化生 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广 产 之一 就作物品种来说,水 稻和小麦(春小麦为 是农业
• 四个选项都是商品粮基地形成的有利条件, 但一个地区能否形成商品粮基地关键是看 粮食产量与人口的比例关系。 东北地区人 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这是它成为 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原因。 • 答案: D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 1.出现问题: ,造成土地 生态环境 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 退化。 • 2 .治理原则: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 开发、 坚持 治理、保护 与 相结合, 坚持经 利用 生态效益 济效益与 的统一。 • 3 .治理目的:把东北地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 绿色食品 基地和高水平的 。 农业专业化区域
• 4.黑龙江省为何要再造“北大荒”? • 答案: 随着对北大荒的开采,出现了过度开 垦的现象,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人们 不可避免地收到了大自然开出的一系列罚单, 从保护北大荒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来看, 应保护北大荒的湿地,退耕还湿,将开发不合 理的耕地退还湿地,这有利于东北地区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
• 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变化 •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商品粮基地出现了以下四方面变化:①以 珠三角、太湖平原为例的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 剧增和农业结构调整,其商品粮基地地位已丧 失。②长江流域商品粮基地逐渐萎缩。③华北 和西北由于中低产田改造出现了新增的商品粮 基地。④东北商品粮基地不断扩大。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课件新人教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f27b20b7360b4c2e3f6443.png)
[思维流程] [答案] (1)C (2)B
思维流程
答案
[方法指导] 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国际市场接轨;(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4)加强农业商品基 地建设,加快专业化经营步伐;(5)提高农产品加工条件,实现农产品增值; (6)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切实保护耕地。
(1)图示粮食产业链的建立,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A.提供无公害大米,满足市场需求 B.节省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C.实现稻谷高效利用,农民增产增收 D.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循环经济 (2)赣中绿色粮油工业城粮食加工企业集聚的好处是( ) ①共享基础设施与公共文化 ②促进航空等高速化交通网络建设 ③推 进技术创新与生产协作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依据“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 山下水稻鱼跃,田埂种桑放哨”,下列地区中最适宜的是( )
[思维流程] [答案] (1)D (2)C
思维流程
答案
[方法指导] 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形成
方法指导
探究点 农业可持续发展
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天然雪菊花是生长在海拔 2600 米以上的一种稀有高寒植物,花期短促, 采摘艰难,产量小,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既有独特的药用功效,又 有茶的色泽和醇厚,适宜大多数人群饮用。新疆达坂城地区因其独特的生长 环境,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品质高寒雪菊。2014 年栽培面积达到 3100 多亩,着力打造我国高寒雪菊的重要产地。下图示意达坂城所在区域山脉走 向。
(2)消费需求增长,特别是饲用粮增长;国内国外粮食价格差扩大成为进 口的重要驱动力。
学案4: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学案4: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a56171b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a.png)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全国、比较稳定的基地2.商品率:商品率达以上,其中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大,有利于推广,实现。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⑵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是商品化的前提。
在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重点记忆: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图4.10)理解:四、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造成土地的,导致农业。
例如,和黑土退化严重,、盐碱化和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给农业带来威胁。
2.发展方向:⑴原则:从改善农业人手,坚持、与、保护相结合,坚持、生态效益的统一。
⑵目标:该区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基地和高水平的区域。
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需求市场,继续强化、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围绕与增加两大主题,结合、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和以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山区发展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重点以增强能力为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品种,提高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
强化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并举的转变[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混合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小麦种植业2.“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3.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区域就是指东北三省B.东北区域跨三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带C.三面环山,是我国最大林区D.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4.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学案11: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学案11: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b5ba825bed5b9f3f90f1c63.png)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学习目标】1.通过读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以及地形图,分析并说出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特点。
2.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说出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交通图和数据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
4.结合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说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根据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布局并归纳农业布局特点。
【重点难点】1.结合已有资料,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的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对其它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进行分析。
【自主预习】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①________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1)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2)大型②________农场,经营规模达上万公顷,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成为我国农业③________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3.地区专业化生产(1)④______________是商品化的前提。
(2)北部主要种植⑤________。
(3)中部主要种植⑥________。
(4)南部主要种植⑦________。
二、农业发展方向1.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1)产生原因:自20世纪以来,由于⑧__________,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⑨__________利用,导致农业⑩__________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和⑪__________严重,土地沙化、⑫__________和草场退化加剧,⑬__________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方向(1)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⑭__________和舍饲畜牧业。
原创1:4.1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原创1:4.1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a148cf21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c.png)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理条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件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东 北
农业布 局
三大农业 生产区域: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区 域 大规模专业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农 化生产粮基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业 地建设 发 展
四、农业发展方向
利高
用强
度 开发、利用与治 经济效益、生
的 理、保护相结合 态效益相统一
农
林
人 口 剧 增
开 发 、 土
地
不
坚持 生态环境退化
表现
改
威
善
胁
合 理
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黑土退 化严重
土地沙化、碱化和 草场退化加剧
自然灾害频繁
环境污染
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做法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 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活动:
主要有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 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 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此环节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苹果 柞蚕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
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 60%以上
全国最大、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占全国商品பைடு நூலகம்总量的1/4 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0-21版: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步步高)
![20-21版: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步步高)](https://img.taocdn.com/s3/m/6617ea4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f.png)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现状及特点。
2.能够结合具体的农业发展模式,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
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 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