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电影风格
冯小刚电影风格
冯小刚电影风格:冯小刚的贺岁片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仿佛是一场“及时雨”。
作为一名中国电影界的“怪才”,冯的出现打破了陈、张(陈凯歌、张艺谋)二分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他的一系列影片的商业成功给疲软的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并没有把一个故事进行有头有尾的包装,而是用很多板块拼贴成一个现代生活的万花筒,使他的影片具有一种多棱镜的作用。
虽然冯小刚的电影没有深刻的历史反思,也无法对现实社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是冯小刚的特长。
但从他的电影中,观众可以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经验和快感。
首先,他的那些异想天开的电影,非常直接地给观众带来了快乐。
冯小刚“开创了中国电影另一种话语系统和叙述方式”,这是冯小刚电影和别人电影的区别。
如果要说冯小刚电影的风格特征,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他对中国电影做出的贡献。
在文学领域,王朔的小说以它生动的语言和巧妙安排的故事完成了对中国话语习惯的一次巧妙的颠覆;冯小刚的电影其实是王朔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延续。
他的喜剧效果主要来自于语言的表层语义与深层语义的不协调。
他将倒反、失重、移接、婉曲、双关、夸张、对照等巧妙的糅合起来,千方百计运用到各种人物的对话之中,引发了中国电影里的话语革命。
通过主人公的对话对习惯和传统势力进行了无情的嘲弄。
在这场与所谓的文艺片的战争中,冯小刚虽没有进行正面的攻击,但他的迂回包抄同样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也正是因为语言的自身目的是用来表达和阐述意义的,它不可避免地要与某些重要的价值判断相联系,因此当使用者将高尚与渺小、美丽与丑陋、严肃与诙谐、幽雅与粗俗、正经与胡扯等混在一起拉到同一个平面上的时候,也注定消解它的价值与意义。
其次,冯小刚的电影体现了他一贯的亲民性,这也恰到好处地契合了冯小刚影片本土化的商业策略。
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冯小刚明白自己在电影中必须找到观众的兴奋点,不像艺术电影要千方百计体现艺术家的个性,根本不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
《2024年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范文
《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冯小刚,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和幽默的叙事手法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贺岁片以其幽默的元素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成为年度最受期待的影片之一。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冯小刚贺岁片中幽默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幽默表达方式的深层含义和运用技巧。
二、冯小刚贺岁片概述冯小刚的贺岁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幽默的元素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他的电影往往以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等为主题,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三、语用学理论框架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关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功能。
本文将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对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幽默进行解读。
四、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幽默产生机制4.1 合作原则与幽默产生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遵循信息交流的合作关系,互相配合以达成有效的交际。
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的方式产生幽默效果。
如:故意提供错误信息、打破常规逻辑等,使观众在理解剧情的过程中产生笑点。
4.2 言语行为理论与幽默产生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交际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过程,还包括完成一系列言语行为的过程。
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通过巧妙地运用言语行为理论,使角色在对话中完成一系列幽默的言语行为,如讽刺、反讽、双关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4.3 文化背景与幽默产生冯小刚的贺岁片往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产生独特的幽默效果。
如:运用成语、俗语、典故等传统语言元素,结合现代生活场景进行改编,使观众在熟悉感中感受到幽默。
五、案例分析以冯小刚的贺岁片《芳华》为例,该片通过描绘一群知青的青春故事,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风貌。
在影片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运用言语行为理论以及结合文化背景等方式,产生了许多幽默元素。
最新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
冯小刚电影的艺术风格在今天的中国谈到导演,大家总会想起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与前两位获过国际奖项无数的第五代导演先驱者来说,冯小刚的个人奖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为他的身份是定位于一个具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的以民众口碑建立的导演。
冯小刚一直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同样也是唯一一直在拍商业片的导演。
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导演,他的艺术成就可能的确比不上张艺谋陈凯歌这些从专业电影学院毕业的专业导演,但是这不能否认他的电影深处的小人物的大智慧,至少这些人打动了中国观众,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走进电影院。
冯小刚1958年8月18日出生于北京的普通家庭,因父母离异和母亲姐姐生活在一起。
冯小刚的母亲是个有着坚强生活精神的好妈妈,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冯妈妈四十多岁时就开始与病魔做斗争,五十多岁起身患重病瘫痪在床,尽管冯妈妈的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始终以坚强的精神鼓舞着儿子冯小刚,她曾经在病痛中对冯小刚说;儿子,你将来会顺顺利利的,因为所有的苦难都让妈妈一人尝尽了,只要你有了出息,妈妈的罪就没有白受!应该说冯小刚的生活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幼喜爱美术、文学。
高中毕业后首先投身了军营生活,在北京相关装甲部队从事基本宣传工作,涉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生活。
并通过刻苦努力,很快正式踏进北京军区文化单位,随后作为部队文职人员获得提干而具备美术职称和部队军级。
1984年参军转业到地方后,经过思考和选择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他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电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当时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仅有几年的基础,但是其中朝气蓬勃的业务人员成分,以及思想意识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使得没有科班学历的冯小刚,通过在这里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奠定了后来拼搏腾飞的坚实基础。
还曾担任小品等舞台剧的编剧,导演。
中国导演冯小刚电影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导演冯小刚电影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电影发展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导演和艺术家。
在众多导演中,冯小刚无疑是中国电影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独创的创作风格在中国乃至全球影坛崭露头角,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深受喜爱的作品。
冯小刚的导演之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他的第一部执导的长篇电影是1994年的作品《甲方乙方》。
该影片以幽默搞笑的手法,讽刺和揭示了中国企业文化中的种种问题。
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广泛的赞誉,还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多个奖项。
从那时起,冯小刚就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国电影界备受瞩目的导演之一。
冯小刚导演的作品以生活化、社会化为主题,通过细腻入微的刻画和幽默的叙事方式,将观众带入一个个富有现实意义的故事中。
他善于挖掘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
例如,他的电影《非诚勿扰》和《一九四二》都通过细腻的人物塑造和精彩的情节展示了中国社会不同层面的苦难和人性的挣扎。
这些作品既扣人心弦又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深思。
与此同时,冯小刚的作品也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
他热衷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故事相结合。
例如,他的电影《大腕》就将传统京剧元素和现代商战故事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电影体验。
这种独特的创新和大胆的尝试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享受,并打破了传统电影的边界。
除了导演,冯小刚还是一位出色的编剧。
他不仅执导了自己创作的剧本,还为其他导演提供了一些优秀的剧本作品。
他的剧本作品通常继承了他导演作品中的幽默风格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
冯小刚的成功不仅在中国国内有口皆碑,在国际电影节上也经常获得肯定和赞誉。
他的作品多次入围并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和法国戛纳电影节等重要国际电影节的奖项。
他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认可,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窗口。
在中国电影界的发展历程中,冯小刚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代表人物之一。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摘要:小刚作为我国银幕上一位异军突起的导演,曾致力于对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电影模式的反叛,致力于电影艺术潜力的感性挖掘。
1997年他开创了地贺岁片的风潮,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喧闹的当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戏谑、反讽等特点,对人生的调侃和对大众文化的嘲弄推向了极致。
本文试图归纳出小刚电影的叙事规律,以期从中折射出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为今后对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小刚,贺岁电影,艺术特色,传播策略Analysis the Art of Feng Xiaogang’s movies Abstract: As an outstanding director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 Feng used to be a rebellion of the old forms which were established with ideology and devoted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of art. In 1997 he set the starting of new year’s film in mainland, focusing on the city life and civilian’s psychosis. Meanwhile his movies inherits Wang Shuo’s novels characteristics-Irony and Banter, and enlarged the “game” to the entertainment of life in the movies. He has created his rules of his commercial movies and used the proper ways to promote the movies. And in this way could Feng becomes the benchmarking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Key words: Feng Xiaogang, New Year’s movie, Art characteristics, spreading methods 引言9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电影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为电影的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创造了电影发展的良好契机,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开放,好莱坞电影始终笼罩着中国电影,本土国产电影的创作数量逐渐下滑,电影票房市场也一蹶不振,电影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
由冯小刚作品看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
由冯小刚作品看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摘要】冯小刚作为国内知名导演,其作品在中国电影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用色与画面风格、对话和语言表达、音乐与配乐、商业元素的应用等方面分析冯小刚作品在国产商业电影中的美学特征。
冯小刚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多以中国社会现实题材为主,塑造出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
在用色与画面风格方面,他重视视觉效果的表现,常运用鲜明对比的色彩和独特的镜头语言。
在对话和语言表达上,冯小刚善于捕捉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对话幽默搞笑且具有时代感。
音乐与配乐方面,他注重音乐在电影中的氛围营造和情感表达。
商业元素的应用上,冯小刚擅长将商业元素和文艺元素相结合,打造出深受观众喜爱的影片。
通过对冯小刚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体现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特点。
【关键词】关键词:冯小刚,国产商业电影,美学特征,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用色与画面风格,对话和语言表达,音乐与配乐,商业元素,影响,总结1. 引言1.1 冯小刚及其作品简介冯小刚,中国著名导演、编剧、演员,1961年出生于河北省曲周县。
他以其擅长刻画中国社会百态和生动塑造人物形象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现代商业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作品包括《甲方乙方》、《手机》、《让子弹飞》等,大多数作品皆取得了巨大的票房和口碑成功。
他常常在作品中揭示社会现实问题,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展现生活中的荒诞和矛盾。
他对于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把控也是其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冯小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在国内外电影界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成为了中国商业电影的风向标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更在审美和艺术层面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通过对冯小刚及其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特征和发展轨迹。
1.2 国产商业电影的发展历程国产商业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逐渐走向市场化,商业电影开始崭露头角。
分析四位导演:赵宝刚、高希希、冯小刚、张艺谋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
分析这四位导演:赵宝刚、高希希、冯小刚、张艺谋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
1、【张艺谋】 (电影导演)的代表作品及各自的创作风格张艺谋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
(1)代表作品:《红高粱》(1987年)、《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英雄》、《有话好好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等作品。
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
(2)创作风格: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
他竭尽所能去渲染感情,因而在他的电影中情感的表现往往饱满而炽热的,如《红高梁》。
而且他还注重气氛的营造,主要的是他的作品多以悲剧结尾。
同时张艺谋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创作风格,不断打破观众的欣赏定势。
①《大红灯笼高高挂》:造型艺术的运用造型方面构成电影造型有四大要素:色彩、光线、构图、运动。
张艺谋惯于在他的电影中使用色彩斑斓的造型来烘托电影的气氛,增强视觉效果,如《红高梁》这部影片就运用了造型艺术的特点。
这部影片在表现的时候,选取了一系列独特的造型:抬轿的狂颠,高梁地上的野合,酿酒时热闹繁忙的场面,伙计们抱着酒罐向日本的汽车冲去;太阳下爷爷奶奶泥塑般的造型,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和日食等。
这些造型可能是一幕场景,一些道具,也可能是一些动作,它们和故事情青节紧密结合,给予观众以强大的视觉冲击,也象征性地传递了导演想在电影中表现的主题。
②《活着》:艺术里的突破把皮影戏引入电影《活着》之中是张艺谋作为导演最匠心独运的一次尝试。
皮影戏使《活着》的故事演化成三层:福贵一家的故事,皮影戏的故事,以及人类的事。
电影《1942》影片分析
《1942》分析冯小刚的电影风格总是平淡但又暗藏汹涌,他总是让影片是不是闪现出黑色幽默感。
前一个镜头逃荒人们吃着掺着树皮草根的窝窝头,后一个镜头就是政府官员剥着鸡蛋喝着牛奶,前一个镜头瞎鹿跟老东家去偷传教士的驴,结果被溃兵一棍子轮死在热锅里,第二天花枝赖在没马的马车上喊着瞎鹿的名字说“你上哪去了,别人欺负你家孤儿寡母都不管”,下一个镜头就是国民党前线战死烈士的遗孤们穿着整齐合体的小军装在排练迎接美国访中人员的军乐,为首的举杆的小姑娘还有幸被蒋委员长邀请过年去他家发压岁钱。
两个镜头里的孩子们都没有哭喊着找爸爸,但是同样麻木的小脸的前面和后面依然是不同样的人生。
整场电影里把日本人攻占河南时“君”“臣”“民”这三个阶层的写照穿插表现,这三个阶层从始到终没有任何真正的联系,“民”根本不可能与“君”有交集,即使美国摄影师试图以灾民照片为线把“君”“民”想接,但“君”永远在乎的是自己的嘴脸有没有被别人识破,根本不会为“民”办事,而“臣”在做什么,“君”也永远看不到。
委员长以一种决然做作的呛调对参议长说“我已责成检察院赶赴灾区调查,这次,我要关一批,杀一批。
”结果却是找了三个小官游街N久后跪在冰天雪地里还得让“众多”灾民观看并对灾民都去扒火车逃难而感到不满。
以此来证明党国确实为人民办事了。
我并不认为这是在丑化国民党,任何一个党国制度下都会这样,就算和平发展中的现在,也是如此。
就像那个如此了解中国人劣根性的要给中国灾民发粮食拉拢灾民的日本军官说的一样,“首先,他们是人。
”或者说,他们是中国人。
故事从一九四二年冬开始,我们仿佛把时间拨回七十年后隔着玻璃看着我们祖辈、父辈的人生,卖儿卖女卖老婆、吃人、溃军变土匪、饿殍遍野,奸商趁机贩卖人口。
这些都是从小唱着社会主义好的我们无法体会的,有些人会说什么年代了还老拍些战争年代,不就为了体现党好社会主义好么。
其实有时候我会想,如果经历那段历史的最后一批人都离我们而去了,这段历史、那些经历过苦厄和绝望的人们会不会真的就彻底埋没在历史里,或许还会为了体现我们泱泱大中国而被抹去,那他们经历的、存在过的还有什么意义。
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
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导语冯小刚是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广受欢迎,也备受争议。
他的电影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还在国际电影界赢得了声誉。
本文将以冯小刚电影为例,探讨电影商业美学在他的作品中的体现,分析其商业成功的原因,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
一、冯小刚的电影作品简介冯小刚是中国当代知名导演,代表作包括《非诚勿扰》、《一九四二》、《手机》,他通过喜剧形式探讨社会现实问题,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角色形象。
冯小刚的电影以其幽默风格、商业化的手法和吸引力的故事情节而备受欢迎。
二、电影商业美学的概念电影商业美学是指电影作为一种商业产品,在艺术表达的基础上,要追求商业成功的一种观念和手法。
电影商业美学是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电影创作的方向、风格和表现手法。
三、冯小刚电影中的商业美学体现1. 喜剧化的表现手法冯小刚的电影多以喜剧元素为主,他善于运用幽默的手法引发观众的共鸣。
他的电影情节紧凑,通过夸张搞笑的场景和对白,让观众产生笑料。
喜剧化的表现手法使冯小刚的电影更具娱乐性和商业化特点,吸引了大量观众。
2. 商业明星的加入冯小刚的电影中经常邀请一些知名的商业明星出演,如徐峥、黄渤等。
这些明星的加入不仅提升了电影的知名度,还增加了观众的吸引力。
商业明星的加入打造了冯小刚电影的品牌效应,为电影的商业成功做出了贡献。
3. 切中观众心理冯小刚的电影创作始终保持与观众的紧密联系。
他善于抓住观众的情感需求,通过刻画社会角色形象,展现出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同时又以喜剧化的手法处理,引起观众的共鸣。
他的电影不仅触动了观众的情感,还关注了社会的痛点,使得观众能够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考。
4. 精心策划的宣传推广冯小刚的电影在宣传推广方面也采用了精心的策划。
他会通过新闻发布会、电影首映礼等媒体活动,吸引观众的关注。
他也善于利用大规模媒体传播平台,进行宣传,以此提高电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冯小刚电影的商业成功原因1. 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冯小刚的电影作品紧密联系着社会现实问题,探讨了人与社会、家庭关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议题。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
电影行业五大国内导演的代表作品与创作风格分析电影导演是电影创作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塑造了许多经典作品。
本文将分析国内电影行业五位杰出导演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风格。
一、张艺谋——《红高粱》与现实主义风格张艺谋是中国现代电影的代表导演之一,他的《红高粱》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部电影以中国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寓言式的故事,通过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展示了现实主义的特点。
张艺谋擅长运用大胆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
二、陈凯歌——《霸王别姬》与浪漫主义风格陈凯歌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品《霸王别姬》被誉为中国电影的巅峰之作。
这部电影通过全景式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人性、命运和传统价值的思考。
陈凯歌擅长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来表现情感与情绪,给观众带来了深深的触动。
三、冯小刚——《手机》与喜剧风格冯小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导演之一,他的《手机》被认为是中国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电影通过幽默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道德与贪婪的故事,让观众在欢笑之中思考人性的脆弱与扭曲。
冯小刚擅长运用喜剧元素来处理严肃的题材,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四、王家卫——《东邪西毒》与艺术实验风格王家卫是中国电影界的艺术家型导演,他的代表作品《东邪西毒》以其独特的艺术实验手法著名。
这部电影以武侠片为题材,通过非线性叙事、抽象的画面和独特的音乐剪辑展现了导演对电影语言的超越与创新。
王家卫擅长运用镜头的美感和声音的独特处理来营造独特的电影风格。
五、宁浩——《疯狂的石头》与黑色幽默风格宁浩是中国电影界的黑色幽默导演代表之一,他的《疯狂的石头》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系列围绕宝贝石头展开的故事,通过讽刺和夸张的表达方式,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荒诞与无奈。
宁浩擅长运用黑色幽默手法来处理敏感的社会问题,使观众在笑声中思考人性的善恶与无常。
冯小刚电影导演
冯小刚电影导演冯小刚,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出生于1958年,他的电影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真实的生活描绘而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本文将从冯小刚的电影风格、代表作品以及其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等方面来探讨冯小刚电影导演的艺术之道。
一、冯小刚的电影风格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闻名于世。
他善于用幽默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弱点,通过内涵丰富的对白以及夸张生动的表演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他的电影作品往往以小人物、小细节为切入点,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冯小刚的电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他善于将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
二、冯小刚的代表作品1.《非诚勿扰》《非诚勿扰》是冯小刚导演的一部爱情喜剧片,于2008年上映。
电影以相亲为切入点,通过讲述一对并不相爱的男女最终走到了一起的故事,反映了婚恋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和人们追求真爱的渴望。
该片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现实,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2.《手机》《手机》是冯小刚执导于2003年的一部喜剧片,该片通过讲述一位成功商人因为手机中的短信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笑料和误会,揭示了人们对权力和虚荣的追逐,以及现代社会中信息交流的变革。
电影以幽默且嘲讽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现实,引起了观众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深思。
三、冯小刚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冯小刚对中国电影业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独特的电影风格和成功的作品,还在于他对电影市场的开拓和推动。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电影市场上赢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冯小刚的电影以中国人的生活为主题,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从而打破了国外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刻板印象。
此外,冯小刚还积极推动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和商业发展。
他努力拍摄有商业价值的电影作品,并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来吸引观众。
他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其他导演树立了榜样。
总结:冯小刚作为中国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通过其独特的电影风格、优秀的作品以及对电影市场的开拓和推动,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冯小刚电影研究
冯小刚电影研究冯小刚,中国当代著名导演和编剧,以其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幽默风格而闻名。
他的电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取得巨大的成功,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对他的电影艺术进行研究,从他的电影主题、剧情结构和角色塑造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冯小刚的电影主题着眼于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他通常以家庭和爱情为主线,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微妙的暗示,展示出社会底层人民面临的艰辛生活和无奈境地。
例如,他的经典作品《一九四二》通过描述一个普通家庭在战乱年代的生活,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和破坏。
他的另一部作品《手机》则通过一个小商人的生活故事,反映了文明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
通过这些电影,冯小刚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充满挑战的社会画卷。
其次,冯小刚的电影在剧情结构上常常采用反转和戏剧性的冲突来吸引观众。
他善于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转折和剧情高潮,使观众在电影中不断感受到紧张和惊喜。
例如,《非诚勿扰》中,主人公谢导费尽心思要找到合适的配偶,却在最后时刻接受了自己并不完美的爱情;《私人订制》则通过男主角阎真的经历,展示了一个草根创业者的成长过程。
这些多层次的故事情节使冯小刚的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冯小刚的电影角色塑造也是他作品的一大亮点。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精准的表演来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有趣而又充满人情味的角色,例如《非诚勿扰》中的“目击者”,他用自己的过人才华拯救了一个不幸微笑的女孩;《心灵奇旅》中的主人公吴京,通过与机器人相处,逐渐找回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信心。
这些角色由冯小刚的奇思妙想和才华激发而产生,成为了他作品中的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冯小刚的电影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表达。
他的电影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人性的复杂性,通过高潮迭起的剧情和精彩的角色塑造,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冯小刚的电影研究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深入探讨,但我们应该肯定的是,冯小刚的电影作品将会持续影响着中国电影界,并成为中国电影艺术的重要一环。
冯小刚风格
结合实例分析冯小刚的电影及其创作特色1、梦想的戏剧化处理。
冯小刚的电影将当下中国普通人的梦想和尴尬都做了喜剧化改造。
所采用的幽默、滑稽、嬉闹的传统喜剧形态,最终将中国百姓在现实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盼和愤怒都化作了相逢一笑。
《甲方乙方》用了小品的方法把一个个小故事串联成一个整体的故事。
创意上很新颖,加上国内一流演员的精彩演绎,将当代中国人的梦想和尴尬以喜剧化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展现给了观众。
“好梦一日游”使人们过了好梦成真的瘾,圆了大家的梦,满足了不同人的需要,带给观众发自内心的微笑。
2、以喜剧形式营造贺岁气氛。
喜剧片即那些能够制造快乐的影片。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将喜剧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下无贼》中两个强盗在火车上打劫,范伟和冯远征两位演技派演员的精彩演绎,将喜剧的搞笑发挥到了极致。
3、冯小刚电影中突显“平民化”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冯小刚刻画的人物形象大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他们身上有我们所常见的悲欢离合,他们的日常生活呈现在一种悲喜剧的状态之中,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悲喜剧。
《大腕》中葛优用“古代皇帝有几百个老婆,我却只有一个,还离了”向泰勒解释中国的皇帝和平民的区别,这顿时引起了观众哄堂大笑。
“平民化”意味着影视创作在内容、题材、主题选择上的贴近性,在创作视角、表现视角、叙述视角上的平民意识,在创作心态上的平民意识。
正是因为如此,这种平民式的小人物形象更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认同以至喜爱。
4、冯小刚电影的语言特色极其明显,独具方言式幽默的语言魅力。
京味幽默是冯小刚对中国贺岁电影的最大贡献之一。
在冯小刚最卖座的几部影片中,他将市民气十足的北京方言的幽默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冯式贺岁电影最具特色的标志和百试不爽的促销手段。
无论是《大腕》中长篇大论的地产白日梦,还是《甲方乙方》中的“地主家也没余粮啊”,除了令人发笑之外,冯小刚通过角色之口,用这些最生动、最自然的话语,调侃了自己眼中的社会和现象。
著名电影导演代表
1、冯小刚:冯氏幽默,京味十足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
中国电影导演,编剧。
冯小刚作品风格以京味儿喜剧著称,擅长商业片、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
其导演过的电影总票房超过20亿,是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
近年主要电影作品有:《天下无贼》、《集结号》、《手机》、《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等。
说到中国的导演,可能你第一反应就只有两个人,张艺谋和冯小刚。
确实,在中国导演界这两个人是举足轻重的,也是最有成就的。
与张艺谋不同,冯小刚除了《夜宴》不尽如人意外,基本上没什么口碑太差的电影。
而那种冯氏幽默早已深入人心作品:《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非诚勿扰1、2》《唐山大地震》《温故1942》2、张艺谋:开启大片时代张艺谋,中国著名电影导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获得过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其拍摄的电影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是中国在国际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
早期他以执导充满中国乡土情味的电影著称,艺术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主题浪漫的互相映照。
2002年转型执导的武侠巨制《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
他的电影风格勇于创新,且涉及题材广泛,每次上映都能引起国内舆论的高度关注。
张艺谋执导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获得2011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作品:《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3、杜琪峰:最犀利的导演香港知名导演,1972年,进入无线担任编辑,之后做导演和监制。
杜琪峰于2000年后的个人创作趋于成熟,显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并逐渐受到国际影坛关注。
如:《大块头有大智慧》、《大事件》、《PTU》、《柔道龙虎榜》、《黑社会》和《黑社会之以和为贵》相继参赛、参展戛纳电影节;《放·逐》参赛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与徐克、林岭东合导的《铁三角》参展戛纳电影节,与韦家辉再次合作的《神探》参赛威尼斯国际电影节,2008年,拍摄四年之久的《文雀》入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
论电影《一九四二》的叙事手法及艺术表现
论电影《一九四二》的叙事手法及艺术表现
电影《一九四二》是中国导演冯小刚执导的一部关于二战期间日军侵华的题材电影,该电影的叙事手法和艺术表现备受关注和赞誉。
在叙事手法上,这部电影采用了独特的时间线串联方式,将不同时期的故事穿插在一起,使得整个叙事更具有张力和层次感。
在艺术表现上,冯小刚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营造出紧张、惊险的氛围。
比如,他运用了大量的暗示和悬念,将情节推向高潮。
同时,电影所构建的场景也非常具有真实感和历史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日军侵华期间的惨状。
此外,在影音的呈现上,影片中的配乐也非常出色,多种不同的音乐元素如京剧、战争鼓点和民族乐器等融合在一起,为观众打造了一个震撼人心的音乐氛围。
整体来看,电影《一九四二》在叙事手法和艺术表现方面表现出色,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注意力和赞誉。
浅析冯小刚电影风格的演变
浅析冯小刚电影风格的演变冯小刚最初几部贺岁片作品中,“平民喜剧”风格一脉相承。
在大家都觉得冯小刚会在“平民喜剧”的光明大道上安稳走到底时,冯小刚贺岁片却悄然转型。
从《大腕》攀上哥伦比亚年,《天下无贼》热卖海外年,到冯氏拱手让出贺岁片市场奔赴豪门《夜宴》,每一次转型,电影风格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标签:冯小刚;电影风格;演变自1997年开始,冯小刚连续推出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等十部贺岁片,这些影片凭借着对观众审美心理的准确把握,题材上从平民化的视角反映普通人的梦想和意愿,真实体现了普通市民的喜怒哀乐。
鲜明的平民化倾向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中国电影市场持续低迷的状况下,冯小刚的电影可谓独树一帜。
纵观冯小刚的作品,可分为初期和全盛时期两部分。
初期作品包括《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贺岁三部曲;全盛时期作品包括《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等。
这两个时期,冯小刚的电影在人物选择、电影风格、电影语言以及对秩序的表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人物形象。
初期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小人物,都是城市里的普通人。
如无戏演的姚远,远涉美国孤身闯荡的刘元,他们生活在一种悲喜剧的状态中。
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从普通市民中走来,向普通市民中走去,演绎出一幕幕让人会心而笑的凡人事和凡人梦境。
这些人物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认识的人,甚至就是我们自己。
戴锦华对此有精当的分析,认为“冯小刚的电影和观众之间的亲和关系很大程度上是绝大多数的电影观众进入影院可以找到一种自我的投射”。
但这种小人物形象却在《大腕》《手机》等后来的影片中悄然发生变化。
《大腕》中的两个喜剧式的主角似乎仍然是小混混,而且是小骗子,然而此小人物非彼小人物,这些小混混却是可以为一个国际知名的艺术家来操办葬礼的人物。
二是在风格上,从贺岁喜剧向情节化正剧以至贺岁悲剧的方向发展。
初期的贺岁影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喜剧样式,没有借助夸张的外部动作来营造贺岁片的喜剧效果,它只是通过既有的叙事内容和主题,在相对含蓄和平实的叙述中表现既定的内涵,这种内涵往往具有相当的生活质感,甚至是苦涩味。
论冯小刚喜剧电影的风格-2
论冯小刚喜剧电影的风格-2论冯小刚喜剧电影的风格在中国内地最近十年的电影市场,出现了广受观众欢迎的新类型电影,贺岁片。
贺岁片主要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喜剧电影,鉴于滑稽、怪诞、嬉戏、喧闹的格调,加之在故事情境或言语动作中多多少少地涉及春初岁尾之事。
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如果说香港的喜剧之王是周星驰,内地的喜剧之王为冯小刚则是当之无愧的。
“冯氏幽默”已是冯小刚电影一道亮丽的风景。
冯小刚的轻喜剧背景基本都是北京,都是城市题材;主角都是小人物,讲述寻常百姓的故事;他的电影里面透着一种厚厚的平民主义、百姓情结,其特有的喜剧风格素材都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
而这些作品全由一个灵魂主角——葛优主打,采用冷幽默,寻常的言谈举止于不经意间爆出笑料,极似相声中的抖包袱,从不大轰大闹,自然朴素,令人回味。
冯小刚的作品有一种讽刺性的幽默,对现实生活的各种不光彩层面进行暴露和嘲弄,而且时效性很强,当时的新闻热点以及焦点事件都有可能在冯小刚的电影中找到踪迹。
冯氏幽默是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语言艺术中最大特色。
冯小刚所导演的每一部贺岁片都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回味的经典台词,并且成为相当长时段的流行话语,无论是“中国演艺界已经集体补钙了”, “审美疲劳”,“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还是“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等等,这些被称为“冯氏幽默”的话语也成了影片中导演的签名。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影片中的经典语录其实都脱胎于我们典型的政治话语,正是由于政治话语的非政治使用,语言与身份的错位,才使这样的话语成为台词的点睛之笔。
影片中的语言在给观众带来欢笑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思考,让观众得到娱乐的同时也使观众受到一些启迪,甚至是教育。
在当代中国电影中,冯小刚电影以其商业的成功却又不失其艺术特质,独具别样的风采。
从早期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最近的《集结号》,冯小刚电影无论是在电影语言、还是在叙事技巧方面都具有浓郁的个人化倾向。
冯小刚早期贺岁电影叙事的喜剧风格
一
在 游 戏 化 的 支 撑 下 ,冯 小 刚 早 期 贺 岁 电 影 中 这 些 人 们 耳 熟 能 详 的 对 白 语 言 在 特 定 的 情 境 中 真 正 发 挥 效 用 从
而被人 们牢 记 。
游 戏 化 很 多 体 现 在 对 经 典 影 视 剧 的 戏 仿 上 ,戏 仿 “ (a , u e q e p rd ) 被 称 为 ‘ 拟 …①, 作 品 表 c mp b r s u , a o y 也 l 戏 是 述方 式游 戏性 的最重 要 的表 现之 一 。作 为互 文 重要 的一
支 , 仿 较 多 地 出 现 在 电 影 当 中 。 在 《 方 乙 方 》 , 们 戏 甲 中 我
看 到 的英 达 扮 演 巴 顿将 军 的 表 演 是 对 《 顿将 军 》 戏 巴 的 仿 , 蓓 为 圆 傅 彪 的受 苦 梦 而 装 扮 的 地 主 婆 就 是 电 影 《 刘 白
毛 女 》 地 主 婆 的 翻 版 。 又 如 《 完 没 了 》 有 和 动 画 片 中 没 里
冯小刚简介
冯小刚(1958年3月18日-)男,中国著名电影编剧、导演,祖籍湖南湘潭,出生于北京。
现任妻子是演员徐帆。
冯小刚作品风格以北方京味儿喜剧著称。
是中国大陆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
2011年6月,凭借《唐山大地震》获得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编辑摘要冯小刚- 个人经历冯小刚1958年出生,自幼喜爱美术、文学。
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
后参军。
转业后,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
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电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曾担任小品等舞台剧的编剧,导演。
后由其好友、搭档----葛优介绍参加上海电影节,从此正式开始其电影生涯。
1990年,与郑晓龙联合编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遭遇激情》,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
1991年,与王朔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
1994年,他成为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还兼做美工。
1997年,他推出电视剧《月亮背面》。
1997年,导演贺岁电影《甲方乙方》。
1998年,导演贺岁电影《不见不散》。
1999年,导演贺岁电影《没完没了》。
2000年,他拍摄的《一声叹息》在圈里圈外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2007年,执导电影《集结号》在12月上映,票房竞争上与陈可辛巨制电影《投名状》展开直接较量,但《集结号》仍取得2.6亿人民币票房成绩。
2009年,电影《非诚勿扰》回归京味冯式喜剧,在上映19天后,影片迅速突破3亿人民币票房,冯小刚个人作品的票房总和已经达到10.32亿人民币。
2010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同步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华语IMAX电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小刚电影风格
在今天的中国谈到导演,大家总会想起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与前两位获过国际奖项无数的第五代导演先驱者来说,冯小刚的个人奖项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因为他的身份是定位于一个具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的以民众口碑建立的导演。
冯小刚一直以普通观众的口碑建立起自己的电影风格,同样也是唯一一直在拍商业片的导演。
作为一个纯粹的商业导演,他的艺术成就可能的确比不上张艺谋陈凯歌这些从专业电影学院毕业的专业导演,但是这不能否认他的电影深处的小人物的大智慧,至少这些人打动了中国观众,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走进电影院。
冯小刚1958年8月18日出生于北京的普通家庭,因父母离异和母亲姐姐生活在一起。
冯小刚的母亲是个有着坚强生活精神的好妈妈,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冯妈妈四十多岁时就开始与病魔做斗争,五十多岁起身患重病瘫痪在床,尽管冯妈妈的身体很不好,但是她始终以坚强的精神鼓舞着儿子冯小刚,她曾经在病痛中对冯小刚说;儿子,你将来会顺顺利利的,因为所有的苦难都让妈妈一人尝尽了,只要你有了出息,妈妈的罪就没有白受!应该说冯小刚的生活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幼喜爱美术、文学。
高中毕业后首先投身了军营生活,在北京相关装甲部队从事基本宣传工作,涉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生活。
并通过刻苦努力,很快正式踏进北京军区文化单位,随后作为部队文职人员获得提干而具备美术职称和部队军级。
1984年参军转业到地方后,经过思考和选择进入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工会文体干事,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他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电视剧中担任美术设计。
当时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仅有几年的基础,但是其中朝气蓬勃的业务人员成分,以及思想意识相对开放的文化氛围,使得没有科班学历的冯小刚,通过在这里的学习与工作生活,奠定了后来拼搏腾飞的坚实基础。
还曾担任小品等舞台剧的编剧,导演。
《遭遇激情》是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他与王朔、马未都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
1994年,他又干起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
还兼做美工。
1997年,冯小刚他推出电视剧《月亮背面》。
下面来分析一下冯小刚贺岁喜剧的创作特色:
(1)平民策略和都市小人物的欲望表达这些喜剧带着特有的冯氏幽默和调侃讲述了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
冯小刚不同于香港喜剧演员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他是扎根于中国大陆的导演,出生在北京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自幼喜欢文学和美术,20岁进入北京文工团,再后来到电视台做美工,他的生活给了他创造力,所以很多时候他都参与了剧本的编写。
他的早期喜剧影片中的故事人物多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没有固定的工作,甲方乙方的姚远,不见不散里的刘元,大腕里的尤优和没完没了里的韩冬。
姚远是一个帮别人实现梦想的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员工,说员工已经很正式,其实就是四人组的一员。
刘元是一个在美国混日子的移民中国人,尤优则是一个彻底的下岗工人,在电影开篇就表明了他的身份。
韩东是一个跑运输的司机。
这些可以说都不是上层人物,但这是这些人物的现实与荒诞中的游离感吸引了观众,毕竟当下的生活才是最接近我们的。
除去《夜宴》,后来的几部电影他的镜头仍然是对准了特殊身份的小人物,《手机》中的严守一是《有一说一》的节目主持人,还有了婚外恋。
《天下无贼》的王薄王丽则是小贼,因为被傻根儿感动走上保护他的路程,同时又启动了人性的回归之路。
甚至《集结号》里的谷子地也只是战场上一个曾经被遗忘的九连连长。
《非诚勿扰》里的秦奋则是靠着一些不靠谱的发明而致富的学无所成的海归。
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这些小人物,不仅是他们身上的喜剧性和俏皮话,还因为他们具有平民性,冯小刚最初的电影起家也是小成本获得大票房,演员也是找葛优这种没有一般人定义的男主角气质的,虽然外表上输了底子,但是都是不输才气的,个个有着小人物英雄梦的豪情,也就是讲义气。
这些小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鄙视的姿态出现,包括王博薄王丽他们是小偷,秦奋则完全是靠着嘴皮子耍赖卖了他的分歧终端机,但是他们以后的行为可以用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来概括。
像王薄夫妇要还原傻根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这些不像是一个有着多年偷盗经验的小偷会去做的。
秦奋选择已经坐在轮椅上的梁笑笑,刘小云回到中国找韩冬和他一起照顾成为植物人的姐姐看上去也很幸福浪漫。
所以冯小刚所传达的并不是一般电影中才子配佳人的典范模式,传达出只要一个人实诚,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生存、生命的反思
(2)假定式的游戏情节
应该说冯小刚的贺岁系列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游戏反讽等特色,进而把“游戏”扩大到了贺岁片中。
他把对生活的调侃对人生的戏虐和对主流文化的揶揄推向了极致。
他的几部贺岁片无论情节还是语言,游戏化的语言都贯穿于创作的始终。
冯小刚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建构了一个成人游戏的童话故事。
如在情节层面上《甲方乙方》是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不见不散是一个追逐的游戏《没完没了》是一个关于智力的游戏,手机则是一个关于谎言的故事。
(3)沉重却不失深刻的主题
不难发现他的作品的主题都是沉重而深刻的,无论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对人性的反思和人的卑微尊严的关怀,还是大腕手机对现在传媒暴力的警惕都是十分深刻的。
在贺岁片戏剧形式的包装之下冯小刚所追求的对当下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正是冯小刚的贺岁片没有流于纯粹的搞笑和无聊闹剧的原因。
同时有紧贴时代的主题和节奏,这就好比是畅销书一样,在当下时代特别能引起共鸣。
像《不见不散》里的李清一直梦想在美国这个淘金的土地上发挥自己再国内所学的本领并且赚得大钱,这正是90年代末许多中国人梦想,冯小刚的摄像机也让很多出国未果中国人从刘元的车房中感受到了洛杉矶,李清在美国由于不会讲英语遭遇警察的尴尬,生活中并不缺少这样的事例。
《大腕》中导演泰勒葬礼广告拍卖的那一段,放在今天其实更加深刻,我们的电视广告已经泛滥,甚至春晚都有广告植入,而尤优对泰勒遗体的处理更是令人咂舌,一些盗版侵权山寨放在现在都是一个普遍的话题这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
《手机》中严守一表演接听婚外恋对象手机的那一段更是神来之笔一般,手机也成为当下的一个谎言连接器。
《非诚勿扰》中秦奋相亲也反映了中国一个剩男剩女的问题,这个拼接式的故事模式从每一个相亲对象都可以看出一些社会问题。
比如他的第一个相亲对象是一个同性恋,后来有爱上有妇之夫,有的是未婚先孕的,这些人物一个个出场来造就的效果其实非常具有生活质感,以及中国当今社会暴露的一些问题,风冯氏调侃最终放在这些有代表性的普通人中。
观众在看这些影片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秦奋,韩冬他们的故事,其实就是身边的你我他。
人们在电影中找到了归属感,当冯小刚把故事以现实手法呈现出来的时候,他或许只是想折射当代人在生活中的影子。
以一种让人觉得是荒诞虚构的手法来表现令人捧腹的场面。
或许是他在规避现实,但也许正如他所说的“成全了别人陶冶了自己”冯小刚的电影有时候的确没有像第五代导演那样来叙述一个故事反映一个主题,有时候他的电影很商业化,但是人物的话语中透露出的精炼观点本质上也来
自于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甲方乙方》中“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没有房子的婚姻更是不幸福的”。
《不见不散》中刘元教训李清时说“今天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
这些话放在今天也是很有这里的。
过多的细小谩骂其实掩饰的是一种本质的悲剧,这种悲剧不是个人的而是一种无可避免的无奈,最后只能付之一笑。
(4)京味儿语言
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不像早期的欧美喜剧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展现特有的喜感,而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又值得品味的语言来叙述,叙述主人公往往是一本正经的表出,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
《不见不散》中刘元装瞎是用诗一般的朗诵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伤感,可是这一切却随着被揭穿后的一句:“我又看见了,这是爱情的力量”在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庄谐相生的幽默。
而“同志,我们今天大踏步地后退,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首长好,为人民服务”更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善意而温和的揶揄。
《甲方乙方》中川菜厨子“守口如瓶”的“打死我也不说”彻底消解了英雄的崇高含义。
他的电影语言都是带有京味儿的特别能侃的本事。
中国观众对于接受哲学思考有些难度,但是对于这些世俗化的语言中国老百姓很喜欢,甚至成了日常语。
冯小刚的电影很多台词看似胡诌,但就是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并且一度流行,像“做人要厚道”“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二十一世纪最缺的事什么?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