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挖掘数据的价值《微项目3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案

合集下载

第3单元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泰山版第3册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3单元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泰山版第3册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使用函数提高运算能力
14
用函数计算
参照图书统计表,探究用函数求和与平均数的方法。1、尝试使用求和函数求出各班图书的合计,填入“合计”一行中。(参考学生文件夹中函数“计算”)
注意:1、求和区域的选定2、使用自动填充功能时单元格的选择。
求和函数格式
函数:SUM 格式:=SUM(number1, number2, … )作用:求函数中所列数字的和。说明:参数number1, number2可以是单个数字、单元格、也可以是单元格区域。如下图例子:
1、结合学生文件夹中微课视频“公式计算”,想一下输入公式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尝试使用公式计算“小计”一列的值。可借助编辑栏编辑公式。
方法要点
02 选单元格
03 输入等号“=”
04 使用合适算式,引用单元格地址
05 按 “Enter”确认
2、在公式中用单元格地址来计算这样有什么好处?
函数计算口决:1选 选定结果单元格;2选 选取函数;3选 选择取值范围;4回车 回车确认。
THANK YOU
目标:利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核心:如何设置函数参数
核心:公式构建方法是什么?
目标:利用公式高效计算提升效率
使用函数提高运算能力
构造公式,计算求和与平均数
PART ONE
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
例1 打开学生文件夹中“图书统计表”,计算各班图书的总数量,填入“小计”一列当中。
思考:1、在数学中,“小计”中的值如何计算得出。以一班为例。2、你能在一分钟内填写完成“小计”一列的值吗?3、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可以快速计算结果,该如何填写?
F3 = SUM ( D3 : E3 )
=SUM(F3,F10):求F3、F10共两个单元格之和。= SUM(F3:F10):求F3至F10区域共8个单元格的和。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 Excel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优质教案 Excel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

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我的健康我做主
——微项目3: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初中泰山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上Excel第三节《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学生在前面几节课对Excel的单元格地址及单元格内数据的输入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是Excel中利用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以及了解特殊公式-函数法的使用。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理解公式的定义及计算、函数、地址引用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交流的能力,培养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利用真实数据唤醒学生对健康的关注。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和函数的概念与思想。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模式运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我以健康为主题,贯穿整节课。

通过真实的数据让学生们在探究自己身体各项指标的过程中,来学会怎样使用公式和函数来进行计算。

采用“项目学习”来完成课堂内容。

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突出了组长在小组中的带头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生成新的数据(2)》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生成新的数据(2)》教学课件设计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第 3 单元 微项目 No.3
原始数据
加工处理
新的数据
关系 规律
构造公式计算数据
和数学中的计算公式类似,我们可以通过加( + ) 减( - )乘( * )除( / )、括号等运算符将数值或单元格名 称连接起来,构造符合要求的运算公式。
利用函数计算数据
函数是 Excel 中预先定义好的特殊公式,它可以使公式 的 功能得到提升,有很多函数运算是普通公式无法完成的。 例如求和函数: = SUM(D3:H3)
(求和 SUM ,平均值 AVERAGE, 最大 MAX, 最小 MIN ) 3 、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任务三:能力提升
登录练习系统,完成系统中的练习题。
PS. 请组内同学互帮互助,完成后,我们将根据各位同学的得分,确定优胜 小 组。函 Nhomakorabea名 计算范围
任务一:
完成运动会统分表中的所有计算,并思考:
( 1 )函数法能否计算参与率? ( 2 )公式法能否计算最大值、最小值?
任务二:实战演练
灵活运用函数和公式,计算出广播操表演的:总分、最高分、最低分、最终得 分。
本课总结
1 、利用公式法计算数据的方法; 2 、利用函数法计算数据的方法;

泰山版(2018)第3册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案设计

泰山版(2018)第3册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案设计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一、学生分析本节教学面对的是初二学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对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有了一定的操作基础,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填充柄的使用,对Excel电子表的数据有了一定的认识。

对参数的理解问题,对逻辑表达式额引用很难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泰山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三单元挖掘数据中的价值、微项目3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使用函数处理数据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

三、教学目标1、掌握通过构造函数公式高效完成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使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

教学重点:公式的构造教学难点:函数的应用教学方法:分组探索教学过程:1、引入课前小调查: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学们也都有零花钱,大家来交流一下你们的零花钱一般都用来买什么了?(学生踊跃回答)那同学们能详细的说明每一项花了多少钱吗?(很多同学们都回答不出来)(接着老师展示小茗同学一学期零花钱支配账目表。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小茗的零花钱都用来干什么了呢?师述:学会管理钱是一个良好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学会统计、分析数据,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管理零花钱,而小茗制作的这个“零花钱支配表”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教师板书: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老师要制作一个课程表,谁能快速完成从星期一到星期天或者是1到7之间的填充。

(复习填充柄)学生演示填充,那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学生不会,老师演示)。

评价:很好这位同学掌握的很扎实,加一分。

这种方法叫做拖动填充柄法。

拖动填充柄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一系列规则数据的填充。

填充柄的使用将贯穿本节课的始终。

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掌握通过构造公式高效完成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使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

任务一: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1、同学们如果用数学知识求“小茗零花钱支配表”合计和平均分该怎么求,一个一个加起来求,平均分呢,合计除以5。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找同学展示小组内讨论出来的计算方法。

根据展示情况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且介绍原始数据和新生成的数据的潜在价值关系。

(此处要预设好学生演示的各种情况,不排除直接用公式法或者函数法计算的可能。

)环节二:教授Excel的计算方法—构造公式计算数据的方法设计意图1、数学中的公式Excel中的公式2、编辑公式的方法介绍及注意事项介绍。

预设:(1)、用数值直接编辑公式,而非单元格。

(2)、不知道公式可以结合填充柄快速填充。

要注意利用数值直接编辑公式的思维向利用单元格名称编辑公式的方法的思维深入:用数值编辑公式可以正确计算,但是无法结合填充柄快速计算其他数据。

转而把数值公式进行“升级”,使其可以配合填充柄快速计算其余数据。

这样恰好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够层层递进,容易理解和掌握。

3、公式中+、-、*、/、()的介绍。

要深刻琢磨学生见到这个问题后的思维,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由浅入深,学生在得知Excel中的公式与数学中的公式原理相同后,可能会直接利用数据编辑公式,这是大概率的预设,也符合面对这个问题正常的思维。

环节三:教授Excel的计算方法—利用函数计算数据的方法设计意图1、遇到数据量非常大的情况,公式法不再便捷。

此时结合预设素材引出这一问题,并介绍利用函数计算数据的方法。

2、介绍函数法计算数据的具体细节和本节课要掌握的四个函数: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最大MAX,最小MIN。

3、任务一的练习与思考什么时候用公式法,什么时候用函数法,学生往往很难自助去判断,而这两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是容易学会的,所以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掌握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

环节四:公式法与函数法的搭配使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1、任务一的思考,引出任务二:公式法与函数法无高低之分,只有更合理的利用。

2、任务二:实战演练灵活运用函数和公式,计算出广播操表演的:总分、最高分、最低分、最终得分。

任务一的思考,是希望学生们能了解到两种方法分别有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得根据问题选择具体方法。

(完整)初二上3.2挖掘数据中的价值

(完整)初二上3.2挖掘数据中的价值

表。

3.概念分析: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关系就像
书本和页面的关系,每个工作簿中可以包含多张工作表,工作簿所能包含的最大工作表数受内存的限制。

4.操作:
⑴自动填充:先输入有规律的数据,然后拖动填充柄填充,或是使用“编辑”菜单中的“填充”。

⑵插入行列:单击行号(列标),右单击,选择“插入”。

⑶将输入的数字设为数值,保留两位
小数:选中,选择“格式”菜单中
“单元格”,第一个选项,设置。

(停下,让学生操作)
⑷将输入的数字设为字符:选择英文输入法,单击键盘上的三点键,输入。

举例:身份证号的输入
⑸在单元格中换行:ALT+ENTER
⑹设置行高与列宽:单击行号,向下拖动,一直到全选中要设置的,右单击,选择“行高”,输入即可。

(三)拓展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制作班级课程表,在电子表格中录入表头名称。

观察单元格名称的规律,小组同学可以互相帮助,输入课程数据,最后编辑单元格内容时需要注意:
一定要理解
这个不同
认真观看,
记忆操作方法
学生模仿操

可以讨论
这个操作与
WORD中的换行比

对前面刚学
的知识进行巩固
练习
讲清不同
老师分两次讲,第一次
讲前3个,然后学生模
仿练习,第二次讲后3
个。

将文件发给学生
指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
行小组讨论交流。

一定要强调输入法的变
化。

巡堂指导查看学生的掌
握情况。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函数的格式和种类。

②理解函数的作用。

③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①利用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

②学会使用SUM、AVERAGE、MAX、MIN等简单的常用函数。

③提高通过计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感受用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

②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领域的开拓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作用和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2)教学难点:利用SUM、AVERAGE、MAX、MIN函数进行计算。

新课引入:展示“水果销售统计表”,及“学生体质测试统计表”,来分析如何生成新的数据,以得出对我们有价值的信息。

新课计算生成新的数据复习提问:1.打开Excel有几种方法?2.认识界面。

进阶任务:先了解几个概念:行标、列标、单元格地址,连续与不连续区域的表示方法。

学生已经提前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负责本组组员的学习。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说出一种方法。

(开始菜单、桌面快捷方式、右键、双击Excel文档等)学生回答:和、平均、最大值、最小值等。

(小组比赛抢答计分)任务一: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打开“藏书统计表”:构造公式求各班藏书数量及平均值,要求在F3单元格输入公式=C3+D3+E3,会用填充柄。

教师根据所生的操作情况,个别加以指导,演示,让每一位学生都会用公式进行求和计算。

老师归纳总结的使用方法出示“想一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单元格区域、求和的理解。

学生积极思考,可根据教材、学案、小组互助、学习技能卡等方式解决。

总结计算的方法步骤:分组讨论归纳总结:①选定要计算数据的单元格“F3”,输入公式=C3+D3+E3单击编辑栏的√按纽。

②拖动单元格“F3”的填充柄完成其他单元格的计算。

通过学生自己的练习操作,学生感受到用Excel公式进行数据处理的奥妙。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第二册第三单元微项目3,本节是《挖掘数据中的价值》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章的基础。

Excel公式是处理数据的重要工具,它是探索统计分析发现数据价值的基础前提。

本节揭示了Excel公式的构建和使用,是进行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

这节课学生学习了利用Excel工具进行数据处理,使学生对Excel表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被它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所折服,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本节内容既是《挖掘数据价值》全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为学习后面的《统计分析发现数据价值》做好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通过微项目1《探索数据表格构建》课程的学习,学生Excel表格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元格,利用填充柄快速填充的相关知识,这为学生学习Excel公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通过探索数据表格构建学习了许多关于Excel 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的Excel学习经验,为本节学习Excel公式奠定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构造公式高效完成计算的方法,感受Excel在处理数据及数据计算方面的强大功能,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

【知识目标】掌握定义名称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定义的名称完成相应的计算。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Excel表格公式的构造。

教学难点:Excel表格函数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探索法、探究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内容】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师活动】展示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情景,图片。

【学生活动】感受计算的重要性【教师总结】快速地计算出正确结果在生活中极为重要。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计算生成新的数据》,出示学习目标【时间预设】3分钟【设计意图】利用生活实际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人们常说:“一堂好课,不在于你讲授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

”由此可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上课之前,我首先充分分析了我面对的学生,我所要讲课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正是十四、五岁的年龄,思想活跃、意识超前,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抽象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动手能力一般,而这些学生最厌烦枯燥的文字说教,喜欢有声有色、生动直观的教学。

鉴于学生以上特点,考虑他们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以与本班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藏书单为主线,由此牵引出学生已经在开始摸索的知识点,把一个人正在探索的问题变成全班一起探讨的问题。

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操作的技能后,更要形成一种巧妙应用的实践方式。

效果分析信息技术检测分析从命题、取得成绩和做法、存在问题及原因、教学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剖析,阐述。

能准确抓住试题的范围及考查意图,肯定成绩的取得,对试卷中反应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突出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更好地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与依据。

在最后“教学建议”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有效落实课程”“落实双基”“立足实践”正是我们在以后教学中应做到的。

不足之处是没有对学生易出错试题进行详细分析。

总的来说,这份分析报告是对我镇以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鞭策、鼓励,是值得肯定的一份报告。

教材分析《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是选自泰山出版社初中版《信息技术》第3单元微项目3。

这一单元从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深入浅出地发掘数据的潜在有用信息,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本节课通过对图书、健康等数据表,探究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基本方法,以及对大量数据进行批量计算的技巧。

所以,本节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测评练习任务一:用公式计算各班图书的小计和人均平均数。

思考问题:公式是怎么组成的?为是么要使用单元格引用数值?任务二:用函数求和和平均数。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生成新的数据(2)》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生成新的数据(2)》教案、教学设计

微项目No.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一.教材分析在之前的excel 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学习到了有关excel 的界面和相关简单的操作,在这一次课的内容中,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掌握自己建立公式的方法,在excel 中自行得出需要计算的结果,同时,由此引申到e x ce l内置公式:“函数”的应用,并且可以完成一系列数据的计算。

学习如何简化计算,如何填充公式和函数,使得自己的计算更加简便,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减小工作量。

二、学情分析EXCEL 的数据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有用,而学生又较少接触,所以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在excel 中,关于界面中各菜单工具的熟悉就更加容易。

同时,进入初二,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初一阶段有很大提高,数学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对于excel 中公式和函数的理解就较为容易些。

但是对于excel 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理念和操作流程还不太熟悉,因此需要教师对这个方面进行引导。

最后,学生学习的欲望很大程度来自于“有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会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使用Excel 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定义名称(选学)。

(2)技能目标:懂得利用Excel 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成绩表、借书统计表等)。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 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5)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定义名称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

2. 分组探索。

3. 任务逐步深化驱动。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在一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不少的知识点同时也发现了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但是对于知识点的连贯性还有所欠缺,并没有形成相关内容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将本课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自己通过回忆结合自己的操作向大家总结各重要的概念、使用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自己总结,比教师总结要更加深刻,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需要。

第三单元 挖掘数据中的价值 微项目3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课件 泰山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

第三单元  挖掘数据中的价值 微项目3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课件 泰山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

LEN() INT()
字符串长度 LEN(单元格)
取整
INT(单元格)
=LEN(D3) =INT(D3)
4.使用“定义名称”
定义名称
使用过程中,如果括号里面的参数是一个区域,就可 以使用“定义名称”功能,将该区域定义为一个名称, 方便记忆和引用。
2
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
利用公式高效计算提升效率
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
第三单元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目录
1
项目知识
2
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
3
使用函数提高运算能力
4
实践应用
1
项目知识
掌握构造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数据加工处理
在Excel中,所有的运算工作都是通过公式来完成的。只要在一个单元格中 输入公式,就能得到结果,并且通过拖动能够瞬间完成其他单元格的计算。
( D )。
A.=B2+C2+E2
B.=SUM(B2:C2)+E2
C.=SUM(B2:E2)-D2 D.=AVERAGE(B2:E2)
基础演练
选择题 4
在 E x c e l 工 作 表 中 , 若 某 单 元 格 用 “ = AV E R A G E ( A 2 : C 3 ) ” 进行计算,结果为10,则用“=SUM(A2:C3)”计算的
在F3中输入“=SUM(C3:E3)”或 =SUM(C3,D3,E3),查看结果。
单击编辑栏前的插入函数按钮 ,按 照对话框的引导,依次选择函数SUM、框选 区域C3:E3完成参数输入,计算结果。
4
实践应用
随堂演练
随堂演练
基础演练
选择题 1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课题]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材] 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函数和公式在Excel中的使用,教材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入手,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针对本课时在本课及本章的位置,以及学生学习EXCEL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数据求和这一节利用一课时进行专门的讲解。

[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EXCEL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单元格地址等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掌握了其相关操作要领,为今天公式与函数的讲解打下了基础。

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同学协作、交流等方式能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公式输入的格式与计算、SUM求和等函数的使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教会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将能力培养渗透到Excel操作技能的教学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用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重点] 公式输入格式与计算、SUM求和等函数的使用[难点] 公式输入格式与计算、SUM求和等函数的使用[教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探究等。

[教学资源]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素材准备:课件、视频、图片等素材。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EXCEL的数据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有用,而学生又较少接触,所以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在excel中,关于界面中各菜单工具的熟悉就更加容易。

同时,进入初二,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初一阶段有很大提高,数学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对于excel中公式和函数的理解就较为容易些。

但是对于excel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理念和操作流程还不太熟悉,因此需要教师对这个方面进行引导。

最后,学生学习的欲望很大程度来自于“有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会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_《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计算生成新的数据学情分析EXCEL的数据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有用,而学生又较少接触,所以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之前已经学习了word,在excel中,关于界面中各菜单工具的熟悉就更加容易。

进入初二阶段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初一阶段有很大提高,数学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对于excel 中公式和函数的理解就较为容易些。

但是对于excel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理念和操作流程还不太熟悉,因此需要教师对这个方面进行引导。

最后,学生学习的欲望很大程度来自于“有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内容和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会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1、本节课的学习运用了小组探究性学习,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进行了“学生主体性教学”。

其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通过环境指数使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学生把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变的更加有趣有用,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精讲多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印象,精讲多练为学生增加了上机操作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求新知识,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3、存在不足:①计算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

②由于学生之间有水平差异,教学难度控制有点难度,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应该对于他们布置不同任务。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材分析】在之前的excel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的学习到了有关excel 的界面和相关简单的操作,在这一次课的内容中,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掌握自己建立公式的方法,在excel中自行得出需要计算的结果。

同时,由此引申到excel内置公式:“函数”的应用,并且可以完成一系列数据的计算。

初二上3.3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初二上3.3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四、 分组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老师巡视个别辅导,搜集同学们的典型错误:忘记了函数名,不懂得看提示;函数中参数的选择有误,拾取操作不熟;使用自动填充柄复制函数有误。
五、 教师总结
对于同学们存在的典型错误(特别是数据范围的选取,选择数据时对于连续数据用到shift键,对于不连续数据用到ctrl键),进行广播演示纠正。表扬表现较好的同学,并鼓励大家发扬协作探究的精神,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对于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不要放弃,可到网上邻居找老师共享的资料和答案,或者找同学帮忙。
2、SUM的格式:fx=SUM(C3:I3)
AVERAGE的格式:fx=AVERAGE(C3:C11)
说明:“:”表示“到”的意思,“C3:I3”表示一个连续的区域。
3、如何插入函数呢?
选定单元格---插入菜单---“函数”-----选择所需的函数-----输入参数-----“确定”
4、师演示:使用函数法计算“初二(1)班”的总分、“3000米”项目的平均分。
主题单元序号

标题
挖掘数据的价值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上
专题三标题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
课型
新授课
教案序号
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机教室2
课前准备:Excel2003、演示幻灯片、演示以及试验操作所需的Excel文档
学情分析:大部分同学在上信息课的时候都能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喜欢通过“动手”活动进行学习
(三)公式的复制
1、优点:使用自动填充的方法可以完成公式的复制,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回顾本章第一节“自动填充柄”的使用,引出利用“自动填充”完成公式的复制。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生成新的数据(11)》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计算生成新的数据(11)》教案、教学设计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计算生成新的数据》选自泰山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3单元挖掘数据中的价值微项目3 的内容,此微项目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通过一道亲情计算题来学习本节课。

学习这一节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异质同组的合作中,学会使用根据EXCEL的应用对象和表现主题,灵活运用公式和函数,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成就感的体验,实现个人审美与设计能力的提升。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EXCEL 表格有了较好的认识,能够熟练地掌握数据的输入、自动填充以及单元格的数据格式设置。

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融合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相互帮助学习。

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多数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比较紧张。

本课设计通过“亲情计算题”让学生真正计算与父母相处时间之短暂,进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恩父母。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自定义公式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的方法;2.理解函数的意义,并能使用函数进行必要的数值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使用函数的便捷及与公式计算方式的不同;2.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恰当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EXCEL 强大的计算及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加工能力2.通过计算生成的数据体会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感恩。

教学重点:电子表格中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教学难点:函数的理解与应用【评价设计】1、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目标1,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评价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点拔,学生试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评价,来检测目标2的达成。

【教学过程】。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导学案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导学案

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一、学习目标1、掌握通过构造公式高效完成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使用函数进行特殊的计算。

3、分组探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关键操作帮助材料项目活动一选题一要求:(材料成绩表操作文件.xls--活动--公式法)1、使用公式法计算王明慧总成绩。

2、使用填充柄将其余同学的总成绩计算出来。

3、依次选中F4~F16,从编辑栏观察各个单元格中的公式及函数中参数的变化。

4、修改王明慧的语文成绩为98分,观察她总成绩是否发生变化。

5、计算王明慧语数外的平均分。

6、使用公式法计算出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分选单元格时鼠标状态使用填充柄时鼠标状态单元格右下角方块填充柄项目活动二选题二要求:(材料成绩表操作文件.xls--活动--函数法)1、使用函数法计算王明慧总成绩。

2、使用填充柄将其余同学的总成绩计算出来。

3、依次选中F4~F16,从编辑栏观察各个单元格中的公式及函数中参数的变化。

4、使用函数法计算语文、数学、英语的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

巩固练习【使用公式法或者函数法解决上面的实际问题】要求:(材料成绩表操作文件.xls--巩固练习)1、计算出电磁炉的花费金额?2、计算出其他项电器的花费金额?3、计算出所有电器的花费总额?三、学生操作资料已经发放到桌面,成绩表操作文件.xls和微视频四、项目交流内容1、针对选题,谈一谈在探究过程中有哪些发现和收获?2、你使如何构造公式的?能否将自己定义的公式换成函数进行计算?3、函数的参数使如何输入的?有哪些方法?4、自定义公式或函数,填充后连续单元格中的公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5、函数中对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是如何引用的?6、设计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7、你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挖掘数据的价值微项目3 计算生成新的数据【指导学时】
1课时
【教学建议】
本节主要探讨表格数据的运算。

很多情况下,单从收集上来的原始数据中很难发现数据背后的价值,需要对数据进行再加工,通过加工、运算得到新的数据,从而加深对数据的分析。

因此,对数据的运算是数据分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报表的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数据展开二次计算和探索,以便增强对数据的分析。

【教学目标】
1.掌握通过构造公式高效完成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够使用函数进行特殊计算。

3.掌握定义名称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定义的名称完成相应的计算。

【教学重点】
公式的构造。

【教学难点】
函数的应用。

【教学方法】
分组探索。

【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报表实例引入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数据计算展开讨论。

2.讨论
(1)计算的方法有哪些,怎样构造计算公式?
(2)如何高效完成单元格中数据的计算?
(3)Excel中的函数是怎么一回事,怎样用函数完成计算?
(4)函数中的参数如何输入,有几种方法?
(5)改变单元格中的数据,与之相关的计算结果会发生什么变化?
(6)如何定义和引用名称,通过定义名称能够带来哪些便利?
3.分组探索
第一组选题:构造公式计算和与平均数。

Excel中的公式与数学中的公式有什么区别。

Excel中的单元格如何引用。

如何快速完成单元格的运算、填充柄的使用。

观察各行中的公式是否一样,有什么变化。

改变单元格中的数据,与之相对应的计算结果是否发生了改变。

第二组选题:使用函数提高运算能力。

如何理解Excel中的函数,它和数学中的函数一样吗。

求和与求平均数的函数是什么,参数又是怎么一回事。

Excel中的单元格区域如何引用。

怎样输入函数中的参数。

观察各行中函数参数的变化。

第三组选题:定义名称方便记忆和引用。

如何定义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名称。

从哪儿可以查看已经定义过的名称所对应的区域。

如何使用名称进行计算。

使用名称计算有什么好处。

能否跨T作表使用名称进行计算,这对调取其它T作表中的数据是否带来便利。

4.各组汇报
分小组汇报研究成果,要求如下。

(1)针对选题,谈一谈在探究过程中有哪些发现或收获?
(2)你是如何构造公式的,能否将白己定义的公式换成函数进行计算?
(3)函数参数是如何输入的,有哪些方法?
(4)无论是白定义公式或函数,各行中的公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5)函数中对单元格和单元格区域是如何引用的?
(6)定义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名称,都带来了哪些便利?5.教学评价
以描述清楚、实践真实和个性体会为主要评价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