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https://img.taocdn.com/s3/m/ca009da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0.png)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原文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浊酒一杯无悲喜,半醉半醒方为真。
”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出自杭州灵隐寺内的一副对联,其作者不详。
该诗句的意思是也就是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盲目多一点自醒,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
“半称心”是在告诫人们世间没有完美之事,不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奉劝世人要从容、豁达,乐天知命、为而不争。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智慧。
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但有心者特意游遍杭州灵隐寺,也无法找到对这副对联,可能是以讹传讹吧,“假作真时真亦假,假传多了也变成真的。
不管是真是假,这句话确实富有很大的哲理。
万事只求半称心
![万事只求半称心](https://img.taocdn.com/s3/m/7339bc0c580216fc700afdea.png)
万事只求半称心
浙江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对联语言朴实,却富含哲理。
这种“半称心”的生活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
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凌风)。
灵隐寺内一幅对联,竟写尽了人生!
![灵隐寺内一幅对联,竟写尽了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c119e2f2580216fc710afd65.png)
灵隐寺内一幅对联,竟写尽了人生!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
岁月如流水,人生非常短暂,不患得患失,不忧心忡忡,每天乐乐陶陶,该有多好。
遇到失意,疾首蹙额,心胆俱碎,多么难受。
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以一颗坦然的心看世事纷纭,不求万事皆如意,一半称心足矣。
知足常乐的人,看花草树木都很美,走过路过,全都是风景。
人生如月,月满则亏。
凡事尽人意,唯求无愧于心。
海边,有个年轻人,捡了一条遗弃的漏船,补了又补,可以出海打鱼了。
每天唱着歌出海,即使空网而归,下了船,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唱着歌,非常快乐。
有个鱼贩,住在岸边的别墅,每天早出晚归,回到家后,总是忙着算今天赚了多少、失了多少,整天愁眉苦脸。
每天看着大海和天气,担心鱼价的涨跌,根本没有一时一刻的快乐。
鱼贩的老婆,听见年轻渔夫的歌声,羡慕年轻人,怎么这么开心。
鱼贩看见渔夫每天早上出去打鱼,唱着歌回家,自己却每天担忧,一点也不开心。
鱼贩非常困惑,心想,我拥有这么多鱼,可这么不快乐;他一条鱼都没捞着,怎么这么快乐。
鱼贩觉得要好好找出原因,找个方法让渔夫也不要太高兴。
鱼贩对老婆说,我有办法试试他,是不是老天真的厚待他。
趁渔夫在岸上唱歌,鱼贩偷偷在渔夫的小船上,放了一大块金子。
太阳落山,渔夫回到小船上,一眼看见这块金子,喜出望外,这是老天给的礼物吗?渔夫手里掂着这块金子。
这块金子,可以换掉这条补了又补的漏船,换一条大船,这样他每天都可以打上一船鱼,然后再买更大的船,雇几个渔夫,为他去打鱼。
船,越换越大,整个大海的鱼,都可以属于他了。
他在岸上做最大的鱼贩,把鱼价垄断了,他就可以是岸上最富有的人了。
渔夫想了整整一夜,那一晚他忘了唱歌。
鱼贩在外面一直观察,他明白了让渔夫不再唱歌的原因是什么。
从那夜起,渔夫就有了烦恼心,再也听不见他唱歌了。
他卖了漏船,用那块金子,负上高利贷,买了一条大船。
万事只求半称心的文章
![万事只求半称心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f9735e7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c.png)
万事只求半称心的文章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
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常常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林语堂先生说,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到中年后的豁达与智慧。
“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
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
”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过不了的就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
只有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才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胸襟宽广,是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不设置太玄的目标,不盲目的去攀比。
不生,不贪非分之财。
可能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但也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
可能我们达不到某项目标,但也不要一味得垂头丧气。
杨绛出生在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她的家境殷实,生活养尊处优,从小到大都是有名的才女。
可是嫁给钱钟书后,便跟着丈夫漂流海外求学,研究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做饭制衣,翻墙爬窗,无所不能。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让我们珍惜拥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以求通达明智、沉浮自如。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不为凡尘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
不去强求完美,做真实的自我,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的状态;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就在身边。
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这是求是。
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
万事只求半称心的近义句子
![万事只求半称心的近义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c163c1c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e.png)
万事只求半称心的近义句子
凡事但求半称心没有下一句,只有前一句,人生哪能多如意。
在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人生哪能多如意,凡事但求半称心。
万事只求“半称心”,少一些盲目多一点自醒,才能更坦然地面对人生。
“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人生哪能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是要知足安乐、随遇而安,“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到中年后的豁达与智慧,也是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
人生在路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去追求完美,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不为凡尘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就在身边。
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书法作品的意思
![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书法作品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70f1fc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2.png)
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书法作品的意思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生如梦,变幻莫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很少有人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即便人生无法完全如意,我们依然能够在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找到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有一位智者曾说过:“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只要我们能够满足于一半,就足以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
换句话说,即使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只要能够做到半个称心,我们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快乐所在。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不要总是追求完美和完全的满足。
因为完美只存在于想象中,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如果我们总是执着于追求完美,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不断追求、不断失落的循环之中。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接受不完美,满足于一半的称心,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更好地体味生活的乐趣。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有时候,事情不尽如人意,让我们感到失望和沮丧。
但正是在这些困难和挑战中,我们才能够成长和进步。
如果我们能够接受这种不完美,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克服挑战,那么我们就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和满足。
人生就像一首书法作品,需要我们用心体验、用心感受。
虽然万事不可能尽如人意,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平静、宽容的心态,就能够在不尽如意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让我们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世间万物,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受,人生依然能够充满希望和美好。
【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第二篇示例:人生那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句话是一种哲理,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希望一切都尽善尽美,但事实上,生活往往是充满了波折和挑战。
对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需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人生本就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海,没有一个人可以百分之百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感到惶恐和迷茫。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_人生感悟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_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0881f0ac58f5f61fb73666d3.png)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_人生感悟在杭州灵隐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写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尘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全诗出现了40多个“半”字,句句在理,如同“半称心”一般,奉劝世人活得从容、大度、豁达。
林语堂十分欣赏李密庵用生花妙笔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可谓深谙此道。
他常诵的格言是“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在持满戒溢,知足自省。
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位及人臣、功勋显赫时,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
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顾虑,最终为自己谋得了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一职。
在55岁时,他上疏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毁誉参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而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
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无奈之中。
凡事只求半称心,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这段话恰恰是对“半称心”的概括和总结,富含人生哲理。
“半”字之道,寓意深邃。
细细品琢,耐人寻味。
酒半酣美,花半吐媚。
半即适度,适度为美。
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颦,更添其味。
凡事只求“半称心”,尤其是已到迟暮之年的老年人,更应该把琐事看淡,眼界放远,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好文)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好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20f7b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f.png)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好文)中国人的“半”字哲学,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恰到好处,余韵无穷。
生活不必太完满,一半就好。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自得妙境。
在杭州灵隐寺有副楹联,禅机妙语点醒世人: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初读此联,咋有百思不得其解之意,千百年来,人们都祈祷着人生如意,万事称心,它怎么却说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呢?其实是笔者孤陋寡闻的缘故!天下事不如意十之八九。
“半称心”就是告诫人们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万事称心之事,不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劝导人们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巳悲;乐天知命。
事实上,古往今来历史上“半”的学问无处不在,有很多“半”字文,阐述的都是处世的真谛,人生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智慧。
同时还有许多名人对“半称心”的感悟,对后人的启迪、开化和疏导。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欲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这首《半字禅》阐述了中国人最高的生存智慧,人生境界。
“半”字用的巧妙,只求一半的称心,如此知足,方得常乐。
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
”女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男人,一半是君子,一半是动物。
工作,一半是运气,一半是努力。
婚姻,一半是执着,一半是无奈。
家庭,一半是付出,一半是收获。
金钱,一半是欢喜,一半是忧愁。
友谊,一半是迁就,一半是尊重。
网络,一半是真相,一半是谎言。
幸福,一半是感觉,一半是知足。
人生,一半是神马,一半是浮云。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https://img.taocdn.com/s3/m/a7dbfecdb84ae45c3a358c6b.png)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在杭州灵隐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写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尘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全诗出现了40多个“半”字,句句在理,如同“半称心”一般,奉劝世人活得从容、大度、豁达。
林语堂十分欣赏李密庵用生花妙笔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可谓深谙此道。
他常诵的格言是“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在持满戒溢,知足自省。
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位及人臣、功勋显赫时,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
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顾虑,最终为自己谋得了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一职。
在55岁时,他上疏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毁誉参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而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
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无奈之中。
凡事只求半称心,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这段话恰恰是对“半称心”的概括和总结,富含人生哲理。
“半”字之道,寓意深邃。
细细品琢,耐人寻味。
酒半酣美,花半吐媚。
半即适度,适度为美。
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颦,更添其味。
凡事只求“半称心”,尤其是已到迟暮之年的老年人,更应该把琐事看淡,眼界放远,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半称心最经典十首诗句
![半称心最经典十首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cd72f74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0.png)
半称心最经典十首诗句1.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就像爬山,我们不可能一直站在山顶,半山腰的风景也很美呀!比如有时候努力过了,结果没那么完美,可那又怎样呢,享受过程也是一种收获呀!2. “知足常乐是真谛,半称心时也欢喜。
”这就好比吃饭,不一定顿顿山珍海味才开心,粗茶淡饭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呀!想想生活中那些小确幸,不就是半称心带来的快乐吗?3. “半称心处觅安宁,不贪全满心不惊。
”好比走路,走得太急容易摔跟头,慢慢走,欣赏沿途的风景,不也挺好嘛!何必追求事事圆满呢?4.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半称心才最长久。
”就像感情,轰轰烈烈不一定能长久,平平淡淡中有着半称心的温暖,反而更能细水长流啊!5. “半称心让心自在,不纠结于得与失。
”就如同玩游戏,输输赢赢很正常,享受其中的乐趣才重要呀,别太在意结果是不是完全称心嘛!6. “水满则溢月满亏,半称心间留余味。
”好比画画,留点空白反而更有意境,生活也一样,半称心才有更多想象的空间呢!7. “人生苦短莫强求,半称心来少烦忧。
”这不就像天气,不可能天天阳光明媚,但偶尔的阴天也有别样的韵味呀,别总是强求事事顺心啦!8. “繁华过尽皆成空,半称心处有真容。
”如同看一场电影,精彩的情节固然让人激动,但平淡的部分也是故事的一部分呀,半称心才能看到更真实的生活呀!9. “半称心是生活禅,悟透此理心灿烂。
”好比听音乐,高音固然震撼,低音也有它的魅力呀,懂得欣赏半称心,生活才会更加灿烂呢!10. “万事半称心如意,生活自会多甜蜜。
”就像吃糖果,不一定每次都要吃到最大最甜的那颗,小小的一颗也能带来甜蜜呀,生活中半称心的时刻不也很美好吗?我觉得呀,半称心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要学会接受和享受这种状态,这样生活才会更有滋味呢!。
古今寺庙关于人生的句子
![古今寺庙关于人生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ecbf74c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a.png)
古今寺庙关于人生的句子1.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2.人生哪能多如意——常想一二,不思七八3.万事只求半称心——不太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圆满4、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幸福;少一些疑惑,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苦恼,多一些开窍;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欢乐;少生些怨气,多一些友谊;少发一些脾气,多找一些乐趣;少讨一些没趣儿,多增一些自律;少产生些妄想,多生成些希望;少一些精神的空虚,多一些心理的充实。
美丽的名字5、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
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6、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7、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8、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9、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觉的放弃,因为世间还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对没有拥有的美好,我一值苦苦向往与追求,为了获得而忙忙碌碌!其实自己真正所需要的,往往要经过很多年后才会明白,而对已经要拥有的美好,我又因为把握不住尺度而存在一份忐忑与担心。
10、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是痛苦,快乐便是天堂。
你若孤独,爱情便是天堂。
你若被困,远方便是天堂。
总之,没有其中一样,断然不会有另一样的。
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
失败者走过了九十九,成功者只走过了一。
11、人生是一本备忘录,打开是绚丽的今生,合上便是记录的前世,因为有了这一份感悟,我会整理一方空间,把那些点点滴滴的细碎拾掇起来,每一片的心情,都会剪叠成一只只千纸鹤装进思绪的行囊。
可难道是,今生前缘注定一半是风,一半是雨,风风雨雨演绎出一段生命的旅程。
12、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
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3、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14、说句谎话,要编造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https://img.taocdn.com/s3/m/ca12f2e90242a8956bece455.png)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
杭州灵隐寺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联是“万事但求半称心”,这副对联道出了处世的真谛。
其意是奉劝世人心态要宽松、从容、大度、豁达,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古人说:“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
”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
”人生追求完美,但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西方有句谚语:“当你选择面对阳光,黑暗永远在你的背后。
”所以,生活里有阳光就会有黑暗,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
在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的花花世界的诱惑面前,特别是在激烈竞争,崇尚快餐文化的今天,只有“万事只求半称心”,才能坦然地的面对人生,淡泊地看待荣辱得失。
万事称心如意无非一切天遂人愿,心想事成。
但商品社会世间万象矛盾丛生,人生路上风云变幻,苦闷、失意之事常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从完美的初衷出发,却以美中不足结束,更有一些事情是以失败告终,人与人之间的飞短流长也在所难免,所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显然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
由此可见,万事如意不能苛求。
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
过不了的就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
“和则百体皆和。
”只有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才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这是改变命运的最大财富。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不设置太玄的目标,不盲目的去攀比。
哲人王雨生说:“刻意追求辉煌的人,一生中有一万个不如意;乐于过平常生活的人,一生中则有一万个满足。
”所以,我们最好不生非分之想,不贪非分之财,即使我们得不到希望的东西,也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
人生的道路总是坎坷不平,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遇到困难别倒下,告诉自己不求事事称心如意,只为不虚度人生而顽强的拼搏,以万事只求“半称心”的豁达心态,坚韧不拔的去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去做生活中的强者。
杭州灵隐寺内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深度好文)
![杭州灵隐寺内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深度好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600fd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c.png)
杭州灵隐寺内⼀副对联:⼈⽣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深度好⽂)在杭州灵隐寺内,悬挂了⼀副对联:“⼈⽣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
”细观这则对联,内容虽然朴实⽆华,却饱含着深刻的⼈⽣哲理。
“万事只求半称⼼”,并不是没有追求、没有⽬标的表现,也不是消极⽆奈、暮⽓沉沉,更不是玩世不恭、庸碌⽆为,⽽是⼀种⼈⽣智慧和处世哲学,是⼀种⽣活态度和⼼灵状态。
为⼈处世,如果能经常做到摒弃浮躁⼼态、排除外物⼲扰、清除私⼼杂念,潜下⼼来钻研,那更有可能在平淡的⽣活和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起的业绩。
⼈⽣不如意事⼗之⼋九。
⼈⽣在世,必然会遭遇到这样或是那样不如意的事:有⼈事业⽆成,碌碌⼀⽣;有⼈仕途不顺,怀才不遇;有⼈家庭失和,妻顽⼦劣……可以说,⼈⽣正是由这诸多不如意构成的。
正如智者所⾔:“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钱;获得了⾦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切如愿以偿。
”这段话恐怕也是对“半称⼼”状态的另⼀种概括与总结。
在古⼈看来,假如硬要追求“万事如意”“⼗全⼗美”的状态,不仅是难以达到的,⽽且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唐代诗⼈⽩居易有诗云:“只见⽕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
名为公器⽆多取,利是⾝灾合少求。
”⽩居易借⽤润屋、虚⾈等意象来劝诫⼈们,当官发财、功名利禄虽然可以令⼈在短期内获得满⾜感,然⽽,等待他的则很可能是⽕光烧屋的结局,倒不如保持“虚怀”,做⼀条虚⾈,悠然⾃得⽽不受物欲的牵绊。
然⽽,在当下却有很多⼈过度追求“万事如意”状态。
这样的⼈总是不知⾜,常常是“这⼭望着那⼭⾼”,得陇望蜀,结果最后得到的却是⼀⽆所有的结局。
万事只求半称⼼,这不是玩世,这是求是。
追求“半称⼼”的⽣活,不是⽆奈和消极,⽽是⼀种⼤智慧。
让我们保持⼀种“半称⼼”的⼼态,做个知⾜之⼈。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深度好文574期】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深度好文574期】](https://img.taocdn.com/s3/m/6c0bf07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a.png)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深度好文574期】在杭州灵隐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写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尘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全诗出现了40多个“半”字,句句在理,如同“半称心”一般,奉劝世人活得从容、大度、豁达。
林语堂十分欣赏李密庵用生花妙笔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可谓深谙此道。
他常诵的格言是“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在持满戒溢,知足自省。
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位及人臣、功勋显赫时,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
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顾虑,最终为自己谋得了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一职。
在55岁时,他上疏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毁誉参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而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
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无奈之中。
凡事只求半称心,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这段话恰恰是对“半称心”的概括和总结,富含人生哲理。
“半”字之道,寓意深邃。
细细品琢,耐人寻味。
酒半酣美,花半吐媚。
半即适度,适度为美。
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颦,更添其味。
凡事只求“半称心”,尤其是已到迟暮之年的老年人,更应该把琐事看淡,眼界放远,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诗词丨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诗词丨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https://img.taocdn.com/s3/m/439005c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d.png)
诗词丨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以一颗坦然的心看世事纷纭,不求万事皆如意,一半称心足矣。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半字诗》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
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本就是一道未解的选择题,从不圆满,也不全是遗憾。
生活一半如意一半失意,人生一半明媚一半凄凉,岁月一半欢喜一半忧愁。
无论对人对事,都不能要求面面俱到,事事周全,凡事只求半称心,才能知足常乐。
有苦,自我释放;有乐,欣然品尝。
人生的路,悲喜都要走,不骄不躁,不气不馁,只有经历了,才是完整的人生。
路遥说: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无完人,事无完美。
每个人在琐碎漫长的岁月里,总会遭遇一些挫折,承受一些苦痛。
重点是,坦然接受,熬过去了,才会享受到生命的甜果。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
不要沉沦于一时的苦一蹶不振,也不要沉溺于暂时的甜忘乎所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在的生命长河里,淡然自若,泰然处之。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过多妄念,导致人生烦恼、痛苦。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陶渊明在告别官场后,他在隐居时曾写下《杂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生活不必太完满,一半就好,如林语堂所言,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天生就是“一半道家主义者和一半儒家主义者”。
最有禅意的6副对联,点醒无数人
![最有禅意的6副对联,点醒无数人](https://img.taocdn.com/s3/m/5f1f635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4.png)
最有禅意的6副对联,点醒无数人1.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杭州灵隐寺这是挂在杭州灵隐寺中的一副对联,来自在此受戒出家的李叔同。
李叔同出身名门望族,童年时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
但父亲早亡,他屡次科举不中,没多久成了家族的弃子。
乱世之中,李叔同东渡日本,立下一番事业。
然而,当他回国后,家族已经破产,相熟的故人也早已远去。
记忆中繁华热闹的景象,如今已一片凋零。
命运的无常,让半生漂泊的他不禁感叹: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不久后,他看破红尘,在鼎盛之年,毅然遁入空门。
短短几十年的人生旅途,谁的命运能够一帆风顺?相较于圆满,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态。
庄子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既然不能事事如意,那便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释然。
不执着于喜,不沉浸于悲,苦乐随缘,接受生命中的荣光与黯淡。
以平常心,笑看世间无常事,生活自然别有一番趣味。
2.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这副对联,曾经出现在国画圣手李可染的布袋和尚画里。
李可染愿学布袋和尚笑看世间万事,他的一生也确实如此,平和包容。
一日,他费心劳力地画好了一幅仕女图,题字盖章,无不用心。
谁知出门送个朋友的工夫,这幅画就惨遭儿子“毒手”。
李可染见状无奈一笑,并未责骂,反而提笔写上一段话:“丁亥端午,余偶不在室中,二岁小可为我乱盖图章如此,俟其长大成人再与理论。
”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我不在屋里,两岁大的儿子就在画上乱盖图章,等他长大成人我再跟他理论。
面对生活中的苦闷与委屈,他也像自己笔下的布袋和尚一样,总是一笑而过。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总会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扰乱我们的情绪。
若整天为了琐事纠缠,心情就会郁闷难解。
凡事宽容大度,一笑置之,人生反而豁然开朗。
《游七星岩》中说:“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当你腹中能撑船的时候,就会变得善良,变得慈悲。
这时,遇见的所有人都是良人,眼前的一切烦心事,也都会化作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意的句子的顺口溜
![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意的句子的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7cc6c01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1.png)
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意的句子的顺口溜
人生总有不如意,凡事沉沦又何必。
劳财伤神又费力,看开就当一场戏。
纵使这辈子会有一些不如意,可是,人生最后,也不会留下什么样的遗憾。
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如意,万事万物只求有一半的称心,那便就好了。
人生在世,要牢记,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罢了。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以一颗坦然的心看世事纷纭,不求万事皆如意,一半称心足矣。
人生哪有多如意,笑对人生每一天。
为什么有烦恼?因世事十有八九不如我意。
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不为什么,就是这样。
这样就挺好。
万事只求半称心
![万事只求半称心](https://img.taocdn.com/s3/m/0dc6c83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2.png)
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是杭州灵隐寺的一副对联。
意思是劝说世人懂得放宽心,切莫对事太过于强求。
一个“半”字,充满着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花看半开时,酒饮微醉处。
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生活不必太完满,一半就好,人生总会有遗憾,经历就行。
万物,一半是统一,一半是对立公民,一半是义务,一半是权利
生活,一半是继续,一半是回忆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生命,一半是成长,一半是衰老日子,一半是风雨,一半是晴空经历,一半是甘甜,一半是苦辣待人,一半是苛求,一半是包容成才,一半是天赋,一半是培养成功,一半是奋斗,一半是机遇利益,一半是得到,一半是失去金钱,一半是幸福,一半是祸端幸福,一半是感觉,一半是知足处世,一半是糊涂,一半是清醒心态,一半是放下,一半是从容目标,一半是失败,一半是成功好话,一半是虚伪,一半是真诚财富,一半是光彩,一半是罪恶玩笑,一半是幽默,一半是智慧交往,一半是利用,一半是感情说话,一半是坦诚,一半是遮掩做人,一半是阴柔,一半是阳刚爱情,一半是幸福,一半是无奈性情,一半是矜持,一半是浪漫心情,一半是快乐,一半是忧郁美景,一半是自然,一半是心境成就,一半是欣慰,一半是伤痛……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富贵贫贱难称意,知足常乐天地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在杭州灵隐寺中有这样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这副对联语言朴素直白〃却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写有一首《半半歌》:“看破浮尘过半〃半字受用无边。
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全诗出现了40多个“半”字〃句句在理〃如同“半称心”一般〃奉劝世人活得从容、大度、豁达。
林语堂十分欣赏李密庵用生花妙笔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绘出的那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可谓深谙此道。
他常诵的格言是“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并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意在持满戒溢〃知足自省。
他在平定太平天国、位及人臣、功勋显赫时〃毅然自裁湘军〃功成身退。
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顾虑〃最终为自己谋得了握有实权的两江总督一职。
在55岁时〃他上疏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毁誉参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
好祝福〃而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
如果事事都求完美〃都要求称心如意〃那只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与无奈之中。
凡事只求半称心〃因为上苍不会让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杨绛说:“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获得了金钱未必能拥有快乐;拥有快乐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拥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这段话恰恰是对“半称心”的概括和总结〃富含人生哲理。
“半”字之道〃寓意深邃。
细细品琢〃耐人寻味。
酒半酣美〃花半吐媚。
半即适度〃适度为美。
智者悟之〃益增其慧;愚者效颦〃更添其味。
凡事只求“半称心”,尤其是已到迟暮之年的老年人〃更应该把琐事看淡〃眼界放远〃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
因为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