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南非的两大负面问题.
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思考
中国与南非关系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思考作者:冯丹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1期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
中国与非洲的友好关系必然能给世界政治关系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政府已经为推动中南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未来还会出台更多的鼓励政策,不断增强中南双方的交流,扩大与非市场规模,拓宽合作领域,继续深化同南非的友好关系,使中南关系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关键词:中南关系;种族主;发展现状;解决对策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33-02在17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南非之前,桑人、科伊人、班图人一直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他们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
随着好望角的发现及开普殖民地的建立,资本主义迅速扩张,南非先后经历了荷兰及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
英国人通过布尔战争后来居上,获得了南非的统治权,建立了南非联邦,随后开始在南非进行了长达80年的种族主义统治阶段。
从此,南非进入了最黑暗的历史时期。
南非土著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反抗运动,最终于1994年5月10日将种族主义制度彻底扫入了历史的垃圾桶,建立了由曼德拉领导的民主新南非。
因此,对中南关系的梳理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南关系的现状及历史发展趋势,并对当今中南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中国与南非关系历史回顾以史为鉴,借古喻今。
中国和南非,一个是发展中的大国,一个是非洲的强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双方建立积极友好的外交关系,必将大力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中国和南非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相互联系的历史却源远流长。
根据南非的历史发展时期,把中南关系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南非联邦成立之前的中南关系最早能够证明中国与南非有联系的是考古学家在南非的圣约翰斯港和姆西卡巴发现的约15-16世纪初中国的青花瓷片。
中国直接与南非发生联系是在17世纪中叶南非成为荷兰殖民地时期。
2016年地方选举与南非政党格局的新变化——兼谈执政党非国大支持率下降问题
2016年8月3日,南非举行自种族隔离制度结束以来的第五次地方政府选举(也称市政选举),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赢得选举,取得大多数市政的控制权,但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大都市区却丧失了多数地位。
非国大遭遇自1994年执政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选票流失,民主联盟、经济自由斗士等反对党对非国大的执政地位所带来的挑战与日俱增。
非国大如果不能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结构和民意基础及时调整策略,恐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其扭转衰退之势的机会将进一步被压缩。
2016年地方选举与非国大的衰退性走势政治竞争激烈、选民参与热情高涨成为2016年8月南非地方选举的突出特征之一。
根据南非选举委员会统计,有200个政党、61014名候选人参与了此次地方选举。
与2011年举行的地方选举相比,参与竞争的政党数量增加了65%,候选人的比例则高出12%。
虽然参与竞选的政党数量2016年地方选举与南非政党格局的新变化——兼谈执政党非国大支持率下降问题自1994年以来,非国大在南非政党政治格局中一直维持着主导地位。
然而,经过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南非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作为执政党的非国大不仅未能有效应对社会结构的变化,反而在这一潮流中因党内派系之争、干部腐化等原因导致组织形象遭到严重损害。
非国大亟须思考如何在变化了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形象弱化的现实中,及时调整政策和策略,从而稳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 张凯/文多达200个,但选票的分配主要集中在三大政党——非国大、民主联盟和经济自由斗士。
作为执政党,在此次地方选举中,非国大的得票率依然处于领先地位,达53.91%,其得票率是处于第二位的民主联盟(得票率26.90%)的两倍,处于第三位的经济自由斗士(得票率8.19%)的近七倍。
在213个市政领导权争夺战中,非国大在161个市政赢得了多数地位,处于第二位的民主联盟仅在19个市政赢得了多数地位。
非国大在南非政党格局中的优势地位依然相当明显。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也被称为种族隔离制度,是指在南非历史上实施的一系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措施。
这一政策在1948年至1994年间持续存在,在这段时期内,南非社会被严格分割为白人、黑人、印度人和有色人种四个种族群体,每个群体享有不同的权力和权益。
1. 背景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起源于殖民时期,当时荷兰和英国殖民者在南非建立了殖民统治,并将南非当做资源和劳动力的来源。
种族隔离制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南非议会在1910年成立后,开始出台一系列种族隔离法律。
2. 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来落实。
这些法律以及相应的行政措施限制了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和平等权益,并强化了白人的优先地位。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居住地分割:法律规定不同种族必须住在指定地区,这使不同种族的社区被隔离开来,形成了种族隔离的住区。
b. 教育差异:政府推行了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不同种族的学校被分割,白人学校享有最好的资源和教育条件,而黑人学校则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和教育不平等。
c. 就业歧视:种族隔离政策限制了不同种族在工作岗位上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黑人和有色人种往往被迫接受较低的工资,并且在许多行业中被排斥在外。
d. 公共设施分离:公共设施如公园、医院、餐馆、电影院等也被分割,不同种族之间被禁止共用同一设施。
3. 对社会的影响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不公正。
这种隔离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种族歧视和社会不稳定,加剧了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
白人社会享有特权,而黑人和有色人种则被剥夺了基本权益和机会。
同时,种族隔离政策也严重影响了南非的经济发展。
由于黑人和有色人种在就业和教育方面的受限,他们往往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这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
4. 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在国内外的压力下逐渐受到质疑和抵制。
国际上持续的制裁和反对运动促使南非政府开始重新考虑这一政策。
1994年,南非实现了民主和平转型,种族隔离政策被废除,种族平等和多元文化成为南非新的基石。
南非风俗习惯与禁忌
南非风俗习惯与禁忌都说入乡随俗,到一个国家旅游,如果没有事先科普本国习俗的话,很容易就被这个国家的人所讨厌哦。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南非风俗习惯与禁忌,一起来看看吧。
南非风俗习惯与禁忌介绍黑白分明,英式为主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予贵宾,客人此刻得体的做法是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头发上。
通常到南非进行商务活动,穿着比较随意,参加一般的商务谈判,穿两件套或三件套的西装均可。
南非分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亚洲人四大种族,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英语和阿非利卡语为通用语言。
在南非进行商务活动,持英语名片最为方便。
在商务谈判桌上,只允许使用英语对话。
南非人很少外出旅游,因此,一年四季均可造访。
南非货币名称为兰特,按政府规定,兰特进出关没有严格的限制,近期内美元与兰特的官方比价为1∶6.6左右。
同南非人经商应该注意人家的风俗习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
所谓黑白分明是指: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英式为主是指: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白人掌握南非政权,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利益广泛流行于南非社会。
以目前而论,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
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与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
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予贵宾,客人此刻得体的做法是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头发上。
不要说negro和black强调肤色不同,在非洲是最大的禁忌。
因此,称呼非洲人,最好照他们的国籍来称呼。
南非流行的打招呼方式——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并没有握石头”。
显然,它是在表明:“没有武器”这个习俗,自古在世界各地普遍地被采用,只不过样式稍微不同而已。
它可以说是友好的象征。
需要注意的是,negro和black是禁句。
中国与南非经贸合作分析报告
中国与南非经贸合作分析报告_GoBack 1.南非基本情况简介 1.1资源情况矿产资源、农业资源丰富。
石油资源、水资源缺乏。
南非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深矿开采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是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
南非的黄金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据Mineral commodity summates 2009年统计,其黄金储量为6000t,储量基础为36000t,占世界黄金储量的12.8%。
南非有20多个世界级金矿山。
南非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价值高。
南非以丰富的矿物资源驰名世界,现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铝酸盐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蛭石、锆、钛、氟石居第二位,磷酸盐、锑居第四位,铀、铅居第五位,煤、锌居第八位,铁矿石居第九位,铜居第十四位。
钻石、石棉、铜、钒、铀以及煤、铁、钛、云母、铅等的蕴藏量也极为丰富,黄金、钻石、钒、锰、铬、锑、铀、石棉等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推动南非传统社会经济向近代社会经济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构成南非主要工业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确立南非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南非农业较发达,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可耕地约占土地面积的13%,但适于耕种的高产土地仅占22%。
农业、林业、渔业就业人数约占人口的7%,其产品出口收入占非矿业出口收入的15%。
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甘蔗、大麦等。
蔗糖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农林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在国民经济中作用不断减小。
农业提供13%的正式就业机会。
非黄金出口收入中的30%来自农产品或农产品加工。
正常年份粮食除自给外还可出口。
主要农作物是玉米。
各类罐头食品、烟、酒、咖啡和饮料质量符合国际标准,葡萄酒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林木覆盖面积占全部土地的6%。
畜牧业较发达,主要集中在西部三分之二的国土。
牲畜种类主要包括牛、绵羊、山羊、猪等,家禽主要有鸵鸟、肉鸡等。
南非种族隔离的历史
南非种族隔离的历史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是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的一段黑历史。
这种政策被非洲国家普遍认为是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种族歧视的产物。
这个政策的实施严重侵犯了人权,导致了社会混乱和流血冲突。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南非种族隔离的历史。
1. 种族隔离政策的起源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起源于南非国民党的统治。
国民党在1948年赢得了选举,随即开始了一系列种族隔离立法的实施。
这些法律授权了对非洲人、有色人种和白人之间的隔离和差别待遇。
2. 种族隔离政策的核心种族隔离政策的核心是对不同种族进行空间上的隔离。
按照种族隔离政策,不同种族的人被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上学、工作、就医和社交圈都被严格限制。
这导致了种族之间的封闭和隔离。
3. 种族隔离政策对非洲人的影响非洲人受到种族隔离政策的最直接和严重的影响。
他们被迫居住在被称作“黑人保留地”的贫困地区,缺乏基本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受到严重剥夺,被剥夺了公民权利。
4. 种族隔离政策对有色人种的影响有色人种也受到了种族隔离政策的压迫。
他们被分为不同的种族分类,享有不同程度的社会权益。
虽然相对比非洲人有更多的机会,但他们仍然受到了歧视和限制。
5. 种族隔离政策对白人的影响种族隔离政策对白人来说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虽然白人相对享受更多的特权,但他们也必须遵守种族隔离政策,比如不能与非洲人和有色人种结婚。
6. 抵抗和反对种族隔离政策引起了广泛的抵抗和反对。
非洲人、有色人种和一些白人组织成立了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并采取了各种方式进行斗争,包括示威、抗议和民间不合作运动等。
这些反抗和斗争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7. 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由于国内外压力的增加,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在20世纪末开始解体。
1994年,南非实现了种族隔离政策的结束,纳尔逊·曼德拉成为了南非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8. 后果和反思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给南非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特别是对黑人和有色人种。
南非和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方面的不同点是什么?
南非和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方面的不同点是什么?一、社会结构方面的不同点1.种族隔离体系:在南非,种族隔离体系曾经支配着整个社会,黑人、白人、印度人和有色人种之间有明显的种族界限,这导致了种族之间的隔阂和不平等。
而在中国,尽管也存在一些区域性的民族主义问题,但整体上没有像南非那样的明显种族隔离。
2.社会等级制度:南非之前存在的种族隔离体系也导致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白人在社会中占据了最高的地位,黑人被排斥在社会的最底层,这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的制度被广泛批评并最终被废除。
而在中国,虽然也有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但它与种族、肤色等因素无关,主要是由个人的教育、收入、职业等因素决定的。
3.社会保障制度:南非拥有一些非常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国性的失业救济、免费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等。
而在中国,尽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它在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文化方面的不同点1.宗教信仰:南非是一个非常宗教多元化的社会,这里的人们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不同的宗教,这些宗教信仰在南非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中国,尽管也有众多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但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宗教信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限制。
2.饮食文化:南非拥有非常独特的饮食文化,包括布朗菜、烤肉、咖喱等特色菜肴,这些菜肴的口味和食材也反映了南非多样化的文化背景。
而中国则以其丰富的饮食文化闻名于世界,中国的菜肴种类繁多、风味多样,从川菜到粤菜、从鲁菜到苏菜,各具特色,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美食文化。
3.音乐与舞蹈:南非的音乐与舞蹈也非常具有地域性和文化背景,这里的人们会跳草地舞、神跳等传统的非洲舞蹈,并演奏由非洲鼓和钢琴演奏组成的传统音乐。
与此相比,中国的音乐和舞蹈也拥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从京剧到民族舞蹈,从古琴到二胡,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
总结起来,随着南非和中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加强,这两个地方之间的文化和社会差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南非教育制度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南非教育制度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南非,这个知名的非洲国家,在教育领域里一直备受关注。
教育,被认为是国家的重要基石,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2023年的今天,南非教育制度的影响仍然深深地植根于这个国家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让我们来看看南非教育制度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南非是一个多元化国家,虽然教育在其早期的历史中被很多公民不可及,但随着南非实施平等政策,教育机会也开始得到广泛普及。
南非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使得南非教育制度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与成就。
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为南非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教育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教育是新时代日益重要的竞争力。
南非政府视教育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教育为南非提供了承担未来经济竞争基础的人才资源。
通过教育,南非培养了许多人才,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例如教育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这些都是南非重要的支柱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
南非教育制度对南非经济各个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南非成为非洲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教育对于社会发展亦有极大的意义。
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改善社会风气、提升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提高人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有利于减少犯罪、振兴文艺,推动社会稳定。
也许有人会质疑南非的教育制度对社会发展有实际影响,因为南非的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复杂,种族和经济差距也极为明显。
这并不是完全的否定,相反,教育可以帮助改变这种情况。
因为教育具有普及的特性,多数南非人都能够接受到教育,使大家心境开放、眼界拓宽,从而打破社会隔离,促进社会和谐。
同时,南非教育制度也倡导多元化和包容性,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再观南非教育制度,其中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与政策,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与机会。
针对性教育政策的实施,旨在揭示并防止性别歧视,全面推进公民和人权的意识和实践,使更多的南非女性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南非注意事项
南非注意事项南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多元文化的国家,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探索。
然而,造访南非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是必须要了解的,以确保您的旅行顺利和安全。
首先,南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民族和种族共存并和谐相处。
然而,种族关系一直是南非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所以尊重当地人民的文化和传统非常重要。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避免涉及敏感话题,不要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或冲突。
其次,南非是一个犯罪率较高的国家。
在旅行期间,特别是在大城市或旅游景点,务必保持警惕并做好安全措施。
避免独自深夜外出,不要在公共场所炫耀贵重物品,如珠宝、手机等。
如果需要,可以咨询当地居民或导游,了解具体的安全建议和区域状况。
此外,南非的天气变化多样,因此在旅行期间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并准备相应的服装和用品。
南非的气候可能一天内多次变化,早晚温差也较大,所以一件轻便的外套或披肩是必备的。
在夏季旅行时,要注意防晒和补水,以避免受到强烈的阳光和高温的伤害。
在南非旅行期间,品尝当地美食是一种绝佳的体验。
南非以其多元的饮食文化而闻名,其中包括博卡彻(Braai)、土豆泡菜(Boerewors)和烤肉(biltong)等传统美食。
然而,也要注意食品安全和卫生。
选择有信誉的餐厅或摊位,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以防患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另外,南非的自然景观非常壮丽,但在野生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游览时,一定要遵守导游给出的安全指示。
不要接近或干扰野生动物,尊重它们的领地和行为。
此外,不要随意离开指定区域,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和保护自然环境。
最后,当前的COVID-19疫情仍然存在,旅行前要了解南非的旅行限制和防疫措施。
检查并遵循相关的旅行规定,如核酸检测、隔离要求和健康声明等。
同时,购买适当的旅行保险,以便在突发情况下获得及时的援助和赔付。
总之,在南非旅行期间,了解当地文化,确保个人安全,遵守相关规定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前做好准备和保持警惕,您将能够充分享受南非的美景和丰富多样的旅行体验。
南非和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有何不同?
南非和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有何不同?南非和中国作为两个发展中国家,在各自的国情下,都试图通过社会福利政策来解决民生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但两国的政策有很大区别。
本文将以南非和中国两国为例,通过分析两国社会福利政策的不同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国家的福利制度。
一、南非社会福利政策的特点1. 民主政府的性质南非的社会福利政策受到了永久性政治变革的影响。
1994年南非实行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民主政权诞生,也使得南非成为全球视野中,在社会福利领域进行领导性实践的个案。
2. 转移支付政策南非的福利政策主要以转移支付为重点,国家向有需要的人群支付现金,以减缓其陷入贫困生活或陷于流浪状态。
南非还实行了扶持残疾人士的福利制度,包括社会救助金、残疾补助金、残疾服务和残疾就业计划等。
此外,南非政府还提供免费的医保、退休金和教育。
3. 财政压力较大然而,南非政府的福利政策实行成效受到财政压力限制。
随着南非人口不断增加且贫困率不降反升,南非政府面临着日益加重的社会福利财政压力,此项政策也无法完全覆盖所有有需要的人群。
二、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特点1. 集中化的政治格局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以传统“育劳救济”政策为主体,近年来逐步深化改革,提高公民福利保障水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福利体系。
中国的福利制度体现了集中化的政治格局,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并承担着主要的财政支出任务。
2. 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体现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政策,包括“新农保”等。
此外,中国政府还实施了“两个补助一项补贴”、“特困人员供养”、年金保障等全民社会保障体系,为大众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
3. 福利政策的逐步完善从国家二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意识到了社会福利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和政策,如加强退休年金制度建设和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拓展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和深度。
结论两国的福利政策制度不同,但都在努力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南非的经济发展历程
南非的经济发展历程南非是非洲地区最发达且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它的经济发展历经了多个阶段,从南非独立至今,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南非的经济发展早期,主要以农业为主。
农业是南非的传统产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
主要农产品包括玉米、小麦、糖和水果等。
然而,由于南非的气候条件不断恶化,加上土地分配不公和土地使用制度的问题,农业产出受到了限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非逐渐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
20世纪初,南非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和钻石矿藏,这成为南非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些矿藏的发现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劳动力,使南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矿生产国之一。
金矿和钻石矿的开发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采矿设备制造、金融和物流等。
然而,南非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种族隔离政策的制度,即所谓的“种族种植园政策”,这种制度严重限制了黑人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机会,导致了种族和社会的不平等。
此外,国内的艾滋病问题也对南非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艾滋病疫情严重,导致大量人口感染并丧失工作能力,降低了劳动力的生产力和可用性。
1994年,南非结束了种族隔离政策,实现了民主转型。
这一转变为南非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南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包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改进基础设施和提升教育水平。
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南非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开始崛起。
金融、零售和旅游等服务业迅速发展,为南非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目前,南非的经济主要由制造业、服务业和采矿业等行业组成。
制造业是南非经济的支柱之一,主要生产汽车、化工品、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
服务业也在南非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金融、旅游和电信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采矿业仍然是南非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金矿和钻石矿的开采。
然而,南非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高失业率、不平等收入分配和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政府腐败和经济不稳定也对南非的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南非的参战与种族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非洲大陆
南非的参战与种族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非洲大陆南非的参战与种族问题南非作为非洲大陆上的一个重要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积极参与了战争。
然而,在这个战争中,南非也面临着严重的种族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南非参战与种族问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一时期南非社会面临的挑战。
一、南非的参战历程南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的过程可以追溯到1910年,当时南非成为英国自治领联盟的一部分。
随着战争爆发,南非政府迅速决定支持英国,并派遣了南非联合军队参战。
南非联合军队由不同种族的士兵组成,包括英裔南非人、荷兰裔南非人以及非洲裔南非人等。
二、参战对南非种族问题的影响1. 种族歧视的延续尽管南非在战争中派遣了多种族的士兵,但是在战争期间,南非社会的种族歧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所加剧。
种族主义思想在战争期间被进一步强调,对非洲裔士兵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也日益明显。
这种种族歧视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南非的社会和军队的士气。
2. 种族融合的初步尝试然而,南非参战也带来了某种程度的种族融合的初步尝试。
在战场上,各种族的南非士兵被迫共同生活和战斗,这使得不同种族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在共同的战斗中,有些非洲裔士兵表现出了英勇和决心,赢得了其他军人的尊重和认可。
三、种族问题对南非的挑战1. 社会动荡和种族冲突战争期间,南非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种族冲突。
种族歧视的加剧使得不同种族之间的紧张局势日益升级,这给南非的社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种族之间的冲突和紧张也对南非联合军队的军事行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2. 社会进步与种族平等的呼声然而,正是由于种族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南非社会中的一些进步力量开始呼吁种族平等。
一些南非士兵和平民不满于种族不平等的现状,他们在战争中展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并对南非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南非的参战与种族问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尽管战争给南非的种族问题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但也催生了南非社会中平等和公正的呼声。
南非生活现状
南非生活现状
南非是非洲大陆上最具活力和多样性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
文化。
然而,南非的生活现状却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话题。
在南非,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大部分城市居民享有现代化的生
活设施和服务,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则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医疗资源匮乏和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了南非的城乡差距问题,使得南非的生活现状变得更加复杂。
南非的社会问题也是南非生活现状的一部分。
贫困、失业和犯罪等问题一直困
扰着南非的发展。
尽管南非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这些问题,但是这些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并对南非的生活现状产生了负面影响。
然而,南非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南非的文化多样性、自然风光和野生动
物资源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南非的音乐、舞蹈和美食也展示了南非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总的来说,南非的生活现状是一个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话题。
南非人民正在努
力改善生活条件,同时也在努力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
南非的生活现状虽然复杂,但是南非人民依然充满信心和希望,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导言:1973年至1990年期间,南非实施了被全球广泛批评的种族隔离政策——官方称作“种族分离”的白人优越主义体系。
这一政策将南非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种族群体,并对非白人群体实施严格的歧视和剥夺权益措施。
本文将深入探讨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包括其历史背景、政策内容以及影响。
一、历史背景1.1 南非早期殖民统治南非历史上的殖民统治始于17世纪,自荷兰东印度公司和后来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该地区建立贸易站点开始。
这些殖民者带来了他们固有的思想和价值观,使种族问题在南非根深蒂固。
1.2 种族冲突与制度化1886年,金矿发现引发了大规模移民潮,各个种族之间竞争土地资源愈加激烈。
1910年南非成立联邦,并拓展了对黑人居民进行法律和制度上的歧视。
此后,种族隔离政策逐渐系统化。
二、种族隔离政策的内容2.1 《原住民土地法》该法案存在于1913年至1936年期间,仅允许非洲人在特定区域拥有土地。
这一法律限制了黑人劳工和农民的移动自由,并且导致大量拥挤与土地贫困。
2.2 完全种族分离1948年国民党上台后,正式推行白人优越主义政策,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定实现完全种族分离。
根据《土著牲畜购买法》,白人得以抢夺非洲农民的土地;《混血人登记法》则将有非洲血统的人划归为“有色人种”,剥夺他们基本权益。
2.3 综合影响南非进一步采取了包括群体居住、教育限制、就业歧视等措施,力图维持种族隔离体系。
这些政策不仅造成了社会不公平与经济失衡,而且导致了民众之间的深刻分裂。
三、影响3.1 社会和政治动荡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不公平和民主赤字。
非洲人被迫居住在贫民窟中,拥有有限的资源和机会,这导致了社会不满情绪的积聚。
该政策也削弱了南非作为全球经济参与者的地位。
3.2 国际批评和制裁世界各国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进行了广泛谴责,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制裁,包括联合国通过决议、经济制裁等。
这些外部压力最终导致了种族隔离政策结束。
2016年4月南非经济金融情况
南非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监测分析作为金砖五国之一的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金融、法律体系比较完善,通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良好。
矿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均较发达,是经济四大支柱,深井采矿等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国民经济各部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黑白二元经济特征明显。
一、经济运行基本状况1、经济增长低迷,但近期呈现出改善迹象。
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乐观、遭遇历史罕见旱灾及制造业、采矿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南非经济持续低迷。
2015年4季度GDP总额为10213.47亿兰特,同比仅增长0.64%,低于预期的0.75%,增速比2000-2014年4季度季同比增长均值的3.22%低2.58个百分点。
农林渔、采崛业、电力和供水等行业出现萎缩,其他行业增速也偏低。
不过,近期经济指标显示,南非经济活力有所恢复。
1月采购PMI指数为41,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值,随后逐月回升至4月的52.5,创2014年11月以来新高,显示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4月份,南非的商业信心出现回升至82.5,但仍位于令人担忧的低位, 2015年12月份,南非的商业信心指数一度下跌到23年来的新低。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图1 GDP同比增速(季度)2、贸易进出口状况有所改善。
2016年1季度,南非对外贸易出口2580亿南特,同比增长10%,进口2674.6亿南特,同比增长2.6%,进出口逆差163.1亿美元,同比减少50.1%。
2016年,3月进口总额为932.18亿兰特,同比增长2.59%,改变了去年同期负增长的态势;出口总额为961.34亿兰特,同比增长5.81%,出口额达到历史最高值,3月进出口差额转逆为顺,顺差总额为29.16亿兰特。
(数据来源:万得资讯)图2 进出口情况3. 通胀压力大状况持续,3月有所改善。
南非通胀压力继续增强。
2016年3月南非CPI同比上升6.55%,比2月略降0.45个百分点(2月为7年最高),比15年3月则高出2.59个百分点,同比分别提高0.8和3个百分点,为2014年8月以来的次高。
南非经济发展概述
南非经济增长、危机和改革南非简介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劳动生产率最高、经济结构最合理的国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 年的统计,南非在世界经济体规模排名中位居第 27 位,国内生产总值达 3540 亿美元,其工业产值占非洲的 40%,消费能力占非洲的 50%,国内生产总值是整个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
南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化的经济体制。
同时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新成员,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南非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丶 1994 年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前( 一) 矿业革命南非现代经济的发展始于 19 世纪下半叶钻石的发现和开采。
在其后的几十年里,通过开采和出口钻石、黄金等重要的矿产资源为契机,南非获得了一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技术力量。
在这一时期,矿业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冲击波辐射到南非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将黑人传统的部落经济和农牧经济变成为了矿业经济的附庸,改变了这个地区的面貌和它在世界中的地位。
矿业革命不仅促进了南非交通运输业的巨大变革,基本建成为了南非现在的铁路、公路布局,还改变了南非的城市布局,促进了内陆城市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创造业的发展,为一战后南非现代化的蓬勃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矿业经济的推动下,南非白人农业开始从自给自足型向商品化农业过渡,并促进了南非的阶级分化。
(二) 现代工业体系二战期间,为了满足盟军的需要,南非政府大力发展军需工业,由此也很自然地带动了建材、化学用品、机械、电器和纺织口等民用领域的发展。
战后南非创造业继续保持着高速发展。
在 1945—1949 年期间,创造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为 9.1%。
之后转入稳定增长时期,1950 年的增长率是 7.5%,1955— 1960年为 4.5%。
到 1960年,创造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中已上升到21%,而矿业和家业已分别降到14%和 12%。
南非风俗习惯与禁忌
南非风俗习惯与禁忌都说入乡随俗,到一个国家旅游,如果没有事先科普本国习俗的话,很容易就被这个国家的人所讨厌哦。
下面是分享的南非风俗习惯与禁忌,一起来看看吧。
南非风俗习惯与禁忌介绍黑白分明,英式为主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予贵宾,客人此刻得体的做法是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头发上。
通常到南非进行商务活动,穿着比较随意,参加一般的商务谈判,穿两件套或三件套的西装均可。
南非分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亚洲人四大种族,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英语和阿非利卡语为通用语言。
在南非进行商务活动,持英语名片最为方便。
在商务谈判桌上,只允许使用英语对话。
南非人很少外出旅游,因此,一年四季均可造访。
南非货币名称为兰特,按政府规定,兰特进出关没有严格的限制,近期内美元与兰特的官方比价为1∶6.6左右。
同南非人经商应该注意人家的风俗习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南非社交礼仪可以概括为:黑白分明,英式为主。
所谓黑白分明是指:受到种族、宗教、习俗的制约,南非的黑人和白人所遵从的社交礼仪不同;英式为主是指: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白人掌握南非政权,白人的社交礼仪特别是英国式社交利益广泛流行于南非社会。
以目前而论,在社交场合,南非人所采用的普遍见面礼节是握手礼,他们对交往对象的称呼则主要是先生、小姐、或夫人。
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南非黑人往往会表现出与社会主流不同的风格。
比如,他们习惯以鸵鸟毛或孔雀毛赠予贵宾,客人此刻得体的做法是将这些珍贵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头发上。
不要说negro和black强调肤色不同,在非洲是最大的禁忌。
因此,称呼非洲人,最好照他们的国籍来称呼。
南非流行的打招呼方式;;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并没有握石头”。
显然,它是在表明:“没有武器”这个习俗,自古在世界各地普遍地被采用,只不过样式稍微不同而已。
它可以说是友好的象征。
需要注意的是,negro和black是禁句。
在美国的黑人对black 一词并没有抗拒心理。
南非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旅游规划2013年07月下半月刊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享有“彩虹之国”的美誉。
南非旅游资源丰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
有700多家大饭店,2800多家大小宾馆、旅馆及10000多家饭馆。
旅游点主要集中于东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拥有各种不同风景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喜好。
生态旅游与民俗旅游是南非旅游业两大最主要的增长点。
旅游业是当前南非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旅游业是南非第三大外汇收入和就业部门,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从业人员达140万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南非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缺乏完善的发展规划、资金短缺、存在旅游安全隐患、信息业相对落后、旅游合作有待加强等。
因此,南非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其旅游业健康良性地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南非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一)旅游资源丰富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西南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处,三面临海。
这里既有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世界一流的酒店和豪华的花园别墅,又有最原始的部落风情。
南非自然风光绮丽多姿,人文景观丰富灿烂,素有“游览一国如同环游世界”的美誉。
南非的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东南沿海地区,好望角的浪花、厄加勒斯的城堡、太阳城的温暖等等,拥有各种不同风景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喜好。
其中,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是南非旅游业的两大最主要的增长点。
在南非9省众多的旅游景点中,有15个景点最为吸引外国游客,如开普敦海岸的水上世界,桌山、好望角,西开普省的葡萄酒园、克鲁格国家公园、德班海滩等。
除了这15个旅游景点外,南非还有一些举世闻名的城市和景观:例如南非早期的黄金开采地约翰内斯堡,南半球最大的娱乐中心太阳城,非洲大陆最西南端的“天涯海角”开普顿,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黑人城镇,南非的革命圣地索韦托,曼德拉等非国大领袖都曾在这里生活过,除此以外还有世界钻石之都金伯利,游客可以在这里或其它城市购买到质地上乘的钻石。
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来,从而推动了南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南非经济分析
南非经济分析目录概要 (3)第一章人口 (4)1.1 人口增长情况 (4)1.2人口密度 (5)1.3南非各色人种的比例 (6)1.4人口年龄分布 (6)1.5性别比例 (7)第二章经济现状 (7)2.1概述 (7)2.2 各行业发展状况 (8)矿业 (8)工业 (9)农业 (10)渔业 (11)黄金 (11)旅游业 (11)交通运输通讯 (12)新闻出版业 (14)财政金融 (14)第三章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17)3.1 南非科技发展概况 (17)3.2 高科技行业人力状况 (23)第四章物流供应 (24)4.1 零售终端 (24)4.2 中间商状况 (25)4.3 进出口代理商 (25)总结 (26)概要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北邻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东、南、西三面濒临印度洋和大西洋,另有莱索托为南非领土所包围。
南非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南非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铝酸盐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蛭石、锆、钛、氟石居第二位。
矿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是其经济四大支柱,深井采矿等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南非的电力工业较发达,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干冷发电站,发电量占全非洲的三分之二.目前,南非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南非最大贸易伙伴国。
第一章人口1。
1 人口增长情况Population by province for the census years 1996 and 2001:In October 2001,South Africans were counted for the second time as citizens of a democracy。
Over 83 000 enumerators and over 17 000 supervisors and fieldwork co-ordinators were employ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persons and household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using a uniform methodology. Census night, or the night of the count,was 9-10 October 2001。
非洲南非约翰内斯堡地区空气污染问题的危害与改善策略
非洲南非约翰内斯堡地区空气污染问题的危害与改善策略近年来,非洲南非约翰内斯堡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探讨空气污染对约翰内斯堡地区的危害,并提出改善策略,以期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
一、空气污染对约翰内斯堡地区的危害空气污染给约翰内斯堡地区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
首先,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约翰内斯堡地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长期吸入这些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其次,空气污染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高浓度的污染物不仅会损害植被的生长,还会引发土壤酸化等问题,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空气污染还会对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不利影响,降低游客的体验和游览的意愿。
二、改善约翰内斯堡地区空气污染的策略为了解决约翰内斯堡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策略。
首先,应该加强对工业排放的监管和管理。
约翰内斯堡地区的工业发展快速,工业排放是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建立完善的排污许可和惩罚机制,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其次,应加强交通管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约翰内斯堡交通密集,机动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采取限制高污染车辆进入市区、提倡公共交通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另外,应该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的管理。
约翰内斯堡地区废弃物处理不当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加强垃圾分类、建设垃圾处理厂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垃圾焚烧和填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此外,应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约翰内斯堡地区的能源消耗量庞大,传统能源的使用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可以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非洲南非约翰内斯堡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应该加强对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并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南非的两大负面问题问题之一:艾滋病问题上的失误的确,新南非19年存在的问题不少,吸取教训也很重要。
但是很多教训其实是具体的决策失误,与“人权提高过快”未见得有什么关系。
第一个例子是非国大政府的艾滋病决策。
曼德拉和姆贝基这两届非国大政府,相对于后来更为“民粹主义”的祖马政府而言,无论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总的来说是很温和的,在这两方面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但是在艾滋病问题上他们都非常敏感。
因为白人统治时期经常宣扬黑人的艾滋病发病率高,而白人很少得这种病。
对于这种被认为是贬损黑人的说法他们很反感。
曼德拉执政时间短,而且因为主要解决政治转型、民族和解与新南非认同等立国基础问题,没有具体管这件事。
姆贝基在曼德拉时期实际就经常替年迈的曼德拉主持政府工作,后来又任南非总统近十年,他的艾滋病政策事关重大。
但是姆贝基在这个问题上却过于感情用事。
例如在2001年他曾对一批大学生说,有人喜欢渲染我们这里的艾滋病,这是一种西方式的种族主义偏见:“(西方人)深信,我们只不过是天生喜欢乱交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病菌载体,他们宣称,我们的大陆注定要不可避免的垂死和灭亡,因为我们不可抑制地把自己奉献于罪恶的情欲。
”姆贝基表示要抵制这类说法。
于是,姆贝基对艾滋病产生的原因完全从“社会正义”角度去解释。
他认为,黑人的所谓艾滋病高发是过去的种族压迫和黑人贫困化的结果,解决艾滋病问题主要也应该从上述社会正义层面入手。
平心而论,这种说法也并非没有一点根据。
特别是在种族隔离时期,白人当局长期推行“流动劳工”政策、阻止黑人劳工在城里安家,形成大量“两栖”人口和离散家庭,城里的单身劳工和乡村中大量“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造成高比例的单身生活,这对于南非黑人高比例的家庭不稳定和性关系紊乱确实有明显影响。
而且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确实有可能形成一种难以改变的“亚文化”,即便流动劳工作为一种制度被废除,家庭不稳定和性关系紊乱的“传统”也不可能很快消除。
南非新政府以此归罪于过去的白人统治,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因为非洲虽然总的来说是艾滋病高发区,但其他国家并没有高发到南非这种程度,南非的发病率高居首位,应该说的确是与长期的流动劳工制有关。
这一点中国也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但是,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对策本身毕竟首先是个科学问题,过分将其政治化是错误的。
尤其是姆贝基和新政府的一些官员(典型的是姆贝基任命的卫生部长曼托·查巴拉拉- 姆西曼博士)后来在这方面越走越远,从忌讳谈论黑人艾滋病高发率,发展到声称艾滋病是一种“西方人带来的种族主义祸害”,从强调艾滋病高发的社会背景,发展到拒绝承认HIV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从主张以反贫困来消除艾滋病流行的社会因素,发展到忽视乃至否认现代科学防治手段的重要性,从抱怨唯利是图的西方生产商提供的ARV(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太昂贵,发展到说这种药“有毒而且无效”,并提倡用“非洲人创造的”神奇土方来对付艾滋病。
这就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新南非刚刚建立的1995年,HIV病毒和艾滋病问题国际会议在南非举行,当时宣布,南非大约85万人,即总人口的2.1%被认为是艾滋病毒呈阳性。
新政府也承诺要与国际社会合作认真对付艾滋病。
但是姆贝基就任总统后,却改变原来的反艾滋病方针,并附和一些“非主流科学家”的说法,声称艾滋病并非由HIV病毒引起。
在2000年7月德班举行的国际艾滋病会议上,姆贝基总统的演讲几乎通篇都在大讲反贫困,却避而不谈防止HIV病毒传染的问题。
原定的抗艾滋病国家计划也未能实施。
当时国际医疗界推荐新研制的ARV,这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不仅有一定疗效,而且重要的是可以防止HIV阳性孕妇感染胎儿,对控制母婴传染这一艾滋病流行渠道意义重大。
但是一些南非官员先是抱怨药太贵,后来一些西方国家同意提供技术在南非就地进行廉价生产,南非政府却迟迟不批准。
2004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5亿美元援助计划以帮助非洲抵抗艾滋病,包括提供美国药监局1997年批准使用的ARV新药奈韦拉平和其他医疗手段,但是姆贝基却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疗效与其副作用不相称为理由,指责美国想用非洲人做试验新药的“小白鼠”。
南非卫生部长查巴拉拉-姆西曼大力宣传“我们的秘方”——一种用橄榄油、大蒜、甜菜根和其他一些东西配制的东西——的抗艾神效,声称胜过ARV。
而时任副总统的祖马甚至现身说法,说他曾与某位感染艾滋病毒的女性幽会,但事后洗了淋浴,就不会被传染。
这些不明智的说法和做法导致南非丧失了控制艾滋病的关键时间。
2006年,联合国特使斯蒂芬·刘易斯在多伦多举行的国际艾滋病会议上批评南非政府应对艾滋病的“迟钝与疏忽”。
有研究认为,姆贝基时代由于对艾滋病讳疾忌医和对科学共识的“不承认主义”,增加了本可避免的36万人死亡。
到了2009年,南非艾滋病毒的成人感染率已经高达17.8%(有的估计达21.5%);军队中感染HIV 病毒或艾滋病患者人数比例更高达23%。
2009年南非生存的艾滋病患者与感染者达560万,该年死于艾滋病者31万,两者均高居世界第一。
与1995年相比,艾滋病毒感染率增加7.5倍,感染者增加5.6倍。
目前南非有120万孤儿,绝大多数是艾滋病造成。
据南非种族关系研究所估计,2009年南非白人的预期寿命是71岁,黑人48岁,差距比种族隔离时代还大,但在这期间南非黑白收入的差距是缩小的。
黑人寿命下降的主因就是艾滋病。
艾滋病泛滥不仅造成大量人口损失,而且对南非整个社会、经济与国力都是沉重打击。
南非的福利开支之高世界罕见,而且民主化以后福利明显向黑人倾斜,消除了旧南非福利是白人专享特权的“负福利”之弊。
但是如今巨额的福利开支都用在了对付艾滋病,以及与艾滋病有关的超常医疗负担、母婴、孤儿、非老非残而丧失劳动能力者等上面,“福利国家”的一般福利(养老、残障、常规卫生、教育、住房、失业救济等)水平却受到影响,以至于就南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开支率而言,南非人的常规福利并不算高。
另一方面,就市场竞争而言,南非一方面失业率高企,劳动力极度“过剩”,另一方面由于艾滋病患病率太高,国民整体体质和寿命下降,劳动力素质不高,合格劳动力不足,这也是造成失业率很高的南非同时还在大量使用“外劳”的原因之一。
更不用说由于艾滋病和犯罪率两大原因,南非被不少人视为畏途,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影响,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后国际制裁取消带来的开放与全球化红利也因此打了折扣。
总之,不论是搞“福利国家”还是搞“自由竞争”,艾滋病都成了南非发展的一大障碍。
姆贝基当初说艾滋病是贫困造成的,但现在人们说得更多的是反向的因果:艾滋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南非今天的贫困问题。
人们都知道防艾抗艾是世界难题,南非政府再重视、对策再正确,艾滋病问题也很难完全解决。
但是新南非十多年间艾滋病问题如此恶化,显然与人谋不臧有关。
南非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
以“粗犷、传统、民粹主义”形象闻名的祖马总统在很多方面与他的前任,“文雅、西化、自由主义”的姆贝基相比更不被国际社会看好,但在艾滋病问题上祖马政府却比姆贝基政府更“与国际接轨”。
他更换了卫生部长,停止宣传“土方神药”,与国际社会合作大规模推广ARV防治,并制定了新的国家抗艾计划,以图亡羊补牢,舆论对此是赞赏和期待的。
问题之二:犯罪率与警察暴力新南非第二个失误由于符合“世界潮流”,人们都不太说。
但如果独立思考,我认为这很重要:那就是法律过宽、尤其是过早废除死刑导致恶性犯罪率失控。
1994年南非废除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制度,实现了民主化后,曼德拉政府最初的几个行动之一,就是宣布废除死刑。
当时这是个感人的行为,因为非国大政府此举的第一个著名受益者就是自己的敌人。
1993年4月非国大声望仅次于曼德拉的领导人、南非共总书记和“民族之矛”前司令克里斯·哈尼在自己家门前被白人极端分子刺杀身亡,当时激起的愤怒几乎使局势失控。
曼德拉发表著名的“理智之声”后平息了事态。
凶手于次年被一审判处死刑,但是终审时由于死刑刚好被废除,凶手免于一死,改判了终身监禁。
这个判决对于当时的黑白和解有重要影响,受到广泛的好评。
但是不久,由于南非犯罪率尤其是杀人犯罪率激升,人们对当时条件下完全废除死刑是否合适就产生了分歧。
其实在国际上死刑存废问题一直有争议,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
贺卫方先生有个观点,他说人们常讲法治国家才能废除死刑,中国法治水平太低,所以还不能废除死刑,其实恰恰相反,法治越差的国家由于冤假错案的可能性、包括死刑案出现冤假错的可能性更大,而其他冤假错案可以平反,人死了却没法挽回,因此在这类国家更应该要求废除死刑——无论统治者听不听。
我认同这个说法,在专制国家、不讲法治的国家,包括像旧南非那样在白人中讲法治,但对黑人很野蛮不太讲理的地方,要求废除死刑是完全正确的。
当然统治者接受与否是另一回事。
然而,一般意义上的死刑、特别是民主法治国家的死刑究竟该不该完全废除呢?我认为慎用死刑、减少死刑无疑是文明的方向,但是绝对“废死”,不管已经有多少国家实行,至少在理论上我还没有见到逻辑严谨、毋庸置疑的证明。
仅从价值观上讲,生命如何神圣,同态复仇(所谓杀人偿命)如何不够文明,不足以构成这样的证明。
因为从现代文明的立场看,不仅死刑,别的刑罚也一样,其立意并不是(至少主要不是)报复恶人,而是保护良善,以刑罚的震慑来防止(减少)新的犯罪,即所谓以儆效尤。
如果废除死刑能够减少、至少不会增加杀人罪行发生率,废死才是有理由的。
如果相反,废除死刑会造成震慑不足致使杀人犯罪率上升,那从生命神圣的价值观讲恰恰就应该得出有必要保留死刑的结论。
那么,“废死”究竟对杀人犯罪率有何影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这不能只讲道理,必须有实证的统计依据。
的确,国外有人做过研究,说废死之后杀人犯罪率并未上升,甚或还有下降,我以为这是社会能够接受废死的最重要根据。
但是相反的材料也不是没有,例如美国前些年伊利诺伊和俄克拉荷马两州就恢复死刑进行的辩论中,俄州就提出了相反的说法。
不过从全球角度看,更明显的反例还是南非。
新南非建立后随即废除了死刑。
但南非此后杀人犯罪率明显地,大幅度地增高,成为南非变革中后来引起争议的话题之一。
当然,社会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并不像物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那样,能够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清楚地证明。
一个封闭器皿中给氧和绝氧对燃烧的不同效果是清楚的,可是社会并不是这样的器皿,许多社会因素都会对杀人犯罪率造成影响,比如教育水平提高、贫富差异的缓和等等,如果这期间发生了废死,杀人犯罪率也下降了,但它是因废死而下降,还是因其他因素而下降?恐怕还是很难说。
反过来,如果废死后杀人犯罪率上升,它是不是就是因为废死,同样也可以质疑。
不过在南非,由于“废死”前后杀人犯罪率的变化明显,而其他可能导致杀人罪增加的因素却不明显,所以很少有人否认这种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