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5、6宇宙中的地球2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入:问题1:你如何向新同学国进行自我介绍?问题2:假设你们班有外国的同学,你如何向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果有外星人,你又如何介绍自己?过渡: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三、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重点)衔接:接下来我们先学习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古训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我们可以说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而现代的天文探测表明,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宇宙是物质组成的,而物质的东西,总有个外化的存在形式。

例如,人的外化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体”,而宇宙(天)的物质存在形式就是一个个的“”。

(天体)也就是说当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物质呢?天体又可以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比如……如此说来天体的类型可真不少呢,这就是天体的多样性,就好比人体有高矮胖瘦的体态差异,黑白黄褐的肤色差异,男女老少的性别、年龄差异等等方面的差异一样,天体在大小、质量、光度、温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

过渡:那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过渡:好了,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首先我们先认识太阳系的结构,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下面我们完成活动探究:………………小结: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物体特征(质量、体积)与类地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运动特征(同向、共面、近圆)和其他行星没有多大区别过渡:根据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可以看出,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的行星,但是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三、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衔接: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命?我们从宇宙环境条件和地球自身条件来学习。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高一第一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含解析)高一第一册地理教案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程标准原文】 运用资料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核心素养定位1.结合图示识记太阳辐射概念及能量来源,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综合思维)2.运用资料分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3.了解太阳大气的分层、太阳活动的概念及类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1)太阳概况: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为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 000 K 。

(2)太阳辐射 ①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②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知识链接]1.太阳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H ――→高温高压He +能量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维持地表温度,维持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提供能源:包括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知识点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和大气层的结构(下图):太阳的大气层,是人类能观测到的太阳部分,由里到外依次为A光球层、B色球层和C日冕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2.太阳风太阳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

正常情况下,地球的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危害。

2.为什么说煤和石油是来自于太阳的能源呢?结合下图说一说原因。

远古时期的动植物生长也是靠太阳,由于地壳变迁被埋入地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归根到底煤和石油的能量还是来源于太阳。

3.太阳活动(1)概念: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

(2)主要类型太阳黑子:出现于上图中A层,变化周期约为11年,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出现于图中B层,释放巨大能量,周期约为11年。

[学法指导]太阳活动类型[知识链接]“磁暴”是指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现象。

观看极光条件:①太阳活动强烈;②高纬度地区;③极夜时期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

11教案宇宙中的地球(2课时)

11教案宇宙中的地球(2课时)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在宇宙的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导入:宇宙,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

在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把时间称为“宙”,用空间和时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自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时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天空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到公元2世纪,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天空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于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直到16世纪,波兰学者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认为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到了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观看视频-已知的宇宙)(转)在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天空,就是我们用肉眼所见到的宇宙。

宇宙是一个物质世界,而且物质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通称为天体。

看图1.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说说宇宙中有哪些天体?A恒星:宇宙间最重要的天体。

B行星:C星云:D流星(体):运行于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尘粒和固体块。

进入地球大气的流星体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2)掌握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3)了解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以及它们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利用地球仪和其他教具,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运用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的地理国情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地球的宇宙环境2. 太阳系的结构3.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第2课时:地球的形状与结构1. 地球的形状2. 地球的结构3. 地球仪的基本使用方法第3课时: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1. 纬线2. 经线3. 经纬网的应用第4课时: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2. 地球公转3.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第5课时:地球仪的制作和使用1. 地球仪的种类及特点2. 地球仪的制作方法3. 地球仪的使用技巧三、教学资源1. 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的形状、结构、纬线、经线等;2. 地球运动模型:用于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地图和图表:展示地球上的重要纬线、经线及地理现象;4.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地球相关知识;5. 作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3. 作业练习: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4. 课程报告:考察学生对地球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知识;2.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地球仪、课件等,提高教学效果;3. 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结合生活实际,关注地球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5. 开展课外活动,如观测星空、制作地球模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的位置与结构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结构特点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1.3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找出地球的位置。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地球的结构特点。

第二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2.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公转的定义与特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2.3 教学活动:1. 通过模型或动画,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过程。

2.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3.1 学习目标: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掌握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带的划分3.3 教学活动:1. 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小组讨论,探究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掌握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4.2 教学内容:地球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地球自然资源的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化石能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4.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调查身边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

2.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探究保护地球环境的方法与措施。

第五章:地球的科学探索与保护5.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掌握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5.2 教学内容: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地质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球科学探索的成果: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保护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措施: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生态保护5.3 教学活动:1. 让学生了解地球科学探索的方法与成果。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自然环境。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银河系、宇宙膨胀等概念。

2. 地球的基本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

3. 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气层、水圈、生物圈等。

4. 地球的卫星:月球、人造卫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自然环境。

2. 难点:地球构造的内部结构,宇宙膨胀理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构造。

2. 利用模型、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的特点和卫星的相关知识。

4.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太阳系、银河系等概念,阐述地球在其中的地位。

3. 讲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分别介绍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和特点。

4. 讲解地球的自然环境:阐述大气层、水圈、生物圈等环境要素的作用。

5. 讲解地球的卫星:介绍月球、人造卫星等,探讨卫星对地球的影响。

6.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地球的特点和卫星的相关知识,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课堂内容: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课后作业:设计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9.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六、教学活动与实例分析1. 活动一:宇宙探索之旅目的:通过虚拟宇宙探索游戏,让学生体验宇宙的浩瀚和地球的独特性。

方法:使用互动软件,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游览星空,观察其他行星,对比地球的特色。

步骤:介绍虚拟探索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星系进行探索。

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行星特征,并与地球进行对比。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认识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2. 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宇宙与银河系1.1 宇宙的概念与结构1.2 银河系与太阳系1.3 恒星、行星及其特征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1 地球的宇宙环境2.2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2.3 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3. 地球的运动3.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3.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3.3 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 宇宙与银河系的基本概念及结构1.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1.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及产生的现象2. 教学难点:2.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2.2 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及其地理意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1 讲授法:讲解宇宙、银河系、地球运动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1.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教学手段:2.1 多媒体课件:展示宇宙、银河系、地球运动等图像和视频资料。

2.2 模型:使用地球仪等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球运动。

2.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供更多学习资料。

五、教学安排1课时(45分钟)六、教学过程1. 导入:1.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宇宙星空,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

1.2 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地球是如何运动的?2. 新课导入:2.1 讲解宇宙与银河系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2.2 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

3. 案例分析:3.1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2 举例说明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

4. 课堂讨论:4.1 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2 分享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程度。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掌握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1.2 教学内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轨道位置地球与其他行星的距离和大小比较太阳系的基本结构1.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使用图片和模型进行演示。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大小和距离。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地球的构成和特点2.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构成和特点掌握地球的地质和气候特征2.2 教学内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核心地球的外部特征:大气层、水体、陆地地球的气候系统2.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使用图片和模型进行演示。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地球的外部特征和气候系统。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观察天气变化和地理环境,加深对地球特点的理解。

第三章:地球的形成和演化3.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掌握地球的历史和地质变迁3.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成:太阳系早期的环境和地球的诞生地球的演化: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生物进化地球的历史:地质时期和地质事件3.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使用图片和视频进行演示。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地球历史中的地质事件和生物进化。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考察岩石和化石,了解地球的历史和演化过程。

第四章:地球资源与环境问题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掌握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4.2 教学内容:地球资源的种类: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气候变化、污染、生态破坏地球环境问题的影响:自然灾害、生态系统崩溃、人类健康威胁4.3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地球资源的种类和分布,使用图片和地图进行演示。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地球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如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了解地球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难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2.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宇宙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宇宙图片,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瀚。

2.提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如何?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a.太阳系中的地球b.银河系中的地球c.总星系中的地球2.地球运动的特点a.自转:方向、周期、速度b.公转:方向、周期、速度、轨道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a.自转: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转偏向力b.公转:季节变化、五带划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2.分析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提问: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a.地球自转与地理环境b.地球公转与地理环境2.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a.地球运动对农业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交通的影响c.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提问: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新课讲解1.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农业生产b.交通出行c.建筑设计2.地球运动与可持续发展a.地球运动对资源的影响b.地球运动对环境的影响c.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课堂活动1.学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 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 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 探索地外文明”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宇宙中的地球”这一主题涉及到太空探索、宇宙观念和地球的定位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宇宙中的地球”的教案,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

教学目标: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

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以及其对地球四季变化的影响。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与PPT。

天球仪模型。

教学视频:太阳系的构造与运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有关地球在宇宙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太阳系的基本构成。

直观演示法:使用投影仪展示太阳系的图片,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动画。

讨论法:小组讨论地球的位置、运动和季节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讲述古代天文学家如何发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授新课:详细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巩固练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有四季的变化?为什么夜晚会来临?归纳小结:回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运动方式。

检测与反馈:检测:提问学生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的基本构成等问题。

反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

作业布置: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的知识。

在家中观察夜空,思考夜空中的星星与地球的位置关系。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地球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产生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2. 演示法: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3. 课堂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特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示意图,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7.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位置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展现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地球仪模型,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 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的特点。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介绍其他行星的自转和公转特点,与地球进行对比。

3. 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和在线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时,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

2. 在进行课堂演示时,注意操作地球仪的正确性,确保学生的理解正确。

3. 在讨论环节,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十、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观察他们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描绘是否准确。

1.1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1.1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石泉中学课时教案
科目:地理授课时间:第 2 周星期一单元(章节)课题第一章行星地球
本节课题 1.1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运用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学科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所处太阳系位置。

综合思维: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人类与太阳关系。

区域认知:能够形成从人类与太阳关系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

地理实践力: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阳系,使学生对太阳系充满兴趣与激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难点: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提炼的课题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媒体应用分析表
知识点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媒体来源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图片讲解下载
地球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文本概括自制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讨论】①按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对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进行排序。

②请从运行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方面来描述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

③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无特殊之处?
【讲解】八大行星是绕日运行的主要天体,按照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
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
近圆性的特点。

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并无特殊之处。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活动】从《太阳系示意图》中,你和你小组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小组)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结构及其地理意义,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运动3.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4. 纬线和经线5. 地球地图的绘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与结构,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的具体计算,地球形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的运动和形状,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利用地球仪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纬线和经线的划分及特点。

3. 结合地图实例,讲解地球地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星空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讲解地球的运动: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探讨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分析地球的扁球体形状,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4. 学习纬线和经线:介绍纬线和经线的定义、特点及划分,讲解纬度度和经度度的计算方法。

5. 地球地图的绘制:讲解地图的投影方法,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教授地图阅读和绘制的基本技巧。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探讨地球的特殊性。

2. 介绍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地球运动的特点,判断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2. 绘制一幅地球经纬网图,标出重要纬线和经线。

3. 根据地图投影方法,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绘制一幅地图。

八、课堂小结2. 强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认识到地球是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

2. 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恒星、行星的概念,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地轴、黄道、赤道的概念,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仪和地图:地球仪的构造、使用方法,地图的种类、绘制原理和阅读方法。

4.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的结构和特点,板块构造学说。

5. 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的起源,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

2. 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的构造,地球上的生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地球仪和地图等基本知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运动轨迹、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的运动轨迹、地球仪和地图的绘制过程等。

2. 准备地球仪、地图等教具,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和地图的绘制。

3.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地球上的生命分布。

4. 准备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新课导入:讲解太阳系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3. 地球的运动: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展示地球运动轨迹的动画。

4. 地球仪和地图: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讲解地图的种类和绘制原理。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2_地理_必修1_人教版.doc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2_地理_必修1_人教版.doc

事实性知1、了解天体及其基本(方法、技2、3、1、 掌握天体系统的形成和掌握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运用图表等感性材料,分析、比较、归纳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而((“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描述地球所处宁宙环境”一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 “重点是太阳系”。

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 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岀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一一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 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比较而具有的个性,“说明”是要 说岀理由,要体现理解的思维过程。

“运用资料”则是对认知过程要求从感性材料再到理性认识,中间自然要 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个性。

2、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训练地理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1、体会、欣赏星空无限、变化又具有秩序、和谐Z 美。

2、领略宁宙是物质的、运动的、联系的,而且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有其内在和谐秩序,形成科学的宇宙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地球上存在牛命的条件 五、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补充晴朗夜晚的彩色星空图片。

(一)学牛认知规律的运用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组织、驾驭、解释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

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究、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说明1、了解天体大屏幕投影晴朗夜晚的彩色星空图,提问学生图中的星星等都是以什么为背景?观察点在哪里?是物质存在还是意念?学生回答后,老师点评、归纳什么是天体。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掌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表现及原因。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运用比较法,对比地球与其他行星,加深对地球特殊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或宇宙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和地球在其中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天体和天体系统展示各种天体的图片,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讲解天体的概念和分类。

以太阳系为例,讲解天体系统的层次,从地月系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直至总星系。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顺序和特点,重点讲解地球与其他行星的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特点,得出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结论。

地球的普通性从大小、质量、密度、公转和自转等方面,将地球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进行比较,说明地球在这些方面的相似性,体现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的特殊性强调地球上存在生命这一独特之处,与其他行星形成鲜明对比。

引导学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和内部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地球的位置、大小、气候等发生变化,是否还能存在生命?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体和天体系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册5、6宇宙中的地球(2课时)第六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材分析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

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

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

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

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

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

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

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意义。

(一)地月系和月球1.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2.月球:(1)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

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3)月面形态:多环形山-坑,(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3月面景观),月面较暗部分为平坦地域,月面较亮部分为起伏的山地。

(4)月球自身不发光,“明月”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不过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217日,这样的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只有半个月面,也就是说,月球在运动中总是一面向着地球。

(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2地月系图)(6)1969年7月,原苏联宇宙员(加加林)首次登上了月球。

1979年12月5日,联合国通过协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太阳系和太阳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5太阳系模式图)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

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

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

5.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五、板书设计(一)地月系和月球[1][2][3][4][5][6]下一页(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

1.地月系(2)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

(3)月面多环形山。

2.月球(4)自身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同步自转。

(6)1969年7月,宇宙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7)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二)太阳系和太阳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六、习题和解析1.随堂练习(1)月球围绕地球旋转。

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地球和月球构成,是宇宙中最小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2)月球自己不能。

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皓月当空,明月的亮是由于它,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个炽热的,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区域。

由于地球表面有,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月球是太阳唯一的卫星(B)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2(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D)球表面昼夜温差不大(5)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除流星外)是()(A)太阳(B)月亮(C)金星(D)火星2.课后作业(6)下列星球之中不属于太阳系的是()[3][4][5][6]下一页(A)太阳(B)行星及其卫星(C)小行星(D)恒星(7)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是()(A)太阳(B)金星(C)地球(D)火星(8)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B)地球的质量约等于太阳的1/33(C)太阳表面温度高达10000C(D)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9)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C)火星、木星(D)木星、土星(10)月球实际上比太阳小得多,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与太阳大小相差不大?3.参考答案:(1)卫星地月系太阳(2)发光反射太阳光水空气(3)气体球温度较低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4)(C)(5)(B)(6)(D)(7)(C)(8)(A)(9)(B)(10)因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要远得多,尽管太阳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上的人们仍然会觉得两者差不多大小。

4.简要分析:(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夜晚的月光不是很亮吗?其实,它“借”的是太阳的光,月光是一种反射光。

这种光照射下,人们既不感到温,更不感到热,就是这个缘故。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登上地球,也一定会看到地球是“发光”的。

据探测,月球上既没有水。

也没有空气,因此更没有生物存在,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

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

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5)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6)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

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8)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

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表面温度为55000C。

(9)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10)人们观察一个物体的大小,除了物体自身的大小以外,还与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有密切的关系。

物体距观察者越近,它在观察者眼中的视角就越大,观察者就会产生物体较大的错觉,反之则觉得小。

虽然太阳的直径比月球直径大400倍,但日地距离也比月地距离大约近400倍,两者所造成的视角大小差异基本可以抵消,地球上的人们所看到的太阳与月球的视觉大小就十分接近(太阳视角平均值是32/,月球视角平均值是31/6//),大家就觉得两者的大小差不多了。

七、参考资料太阳活动太阳上各种变化情况。

包括光球上的黑子和光斑,色球上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形状的变化等。

有高潮和低潮之别;前者为忧动太阳,后者为宁静太阳。

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是耀斑的频繁出现,而耀斑的出现又同黑子和黑子群的出现有关。

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平均周期为11年。

—摘自《地理学词典》(曹省之)[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银河系、宇宙和总星系的概况。

[3][4][5][6]下一页2.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物质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的重点:银河系和宇宙总星系的概况。

2.教学的难点:宇宙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

三、教学准备银河系、河外星系的挂图、投影片、幻灯片或教学录像四、教学过程(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地球和其它行星等都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即太阳系。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其实,在整个宇宙中,有无限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之中。

我们在夏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天空中有一条白茫茫的光带,好像一条流过天空的大河。

我国古代称它为“银河”或“天河”,其实,它不是一条大河,而是由无数多的天体组成的星系。

太阳系在更高一级天体系统中是极微小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