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品作文:《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_800字作文
红楼小讲读后感600字
![红楼小讲读后感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8c5cd6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2.png)
红楼小讲读后感600字《红楼小讲》是一本以讲座形式阐述红学话题的著作,由刘心武先生主讲。
该书通过讲述者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红楼梦》中的细节、人物、情节等方面,让读者对这部千古传世之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刘心武先生的讲解所吸引。
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深奥的红学知识传递给读者,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同时,他的讲解也展现了他对《红楼梦》的独到见解和深刻认识,为这部千古传世之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书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刘心武先生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这一话题的阐述。
他通过细节描写、人物性格等方面,分析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两个人物之间的情感纽带。
同时,他也指出了通行本中的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深入的《红楼梦》形象。
除了对人物关系的阐述,刘心武先生还对《红楼梦》中的其他细节进行了深入剖析。
例如,他对“秦可卿之死”这一话题的讲解,让我对这一细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他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了秦可卿之死的背后原因和意义,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部伟大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总的来说,《红楼小讲》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著作。
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红楼梦》中的细节、人物、情节等方面,让读者对这部千古传世之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刘心武先生的讲解也展现了他对《红楼梦》的独到见解和深刻认识,为这部千古传世之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对《红楼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有了更多的启示和提升。
从刘心武揭秘看《红楼梦》背后的“真事”
![从刘心武揭秘看《红楼梦》背后的“真事”](https://img.taocdn.com/s3/m/6d1f3adf0975f46527d3e1bb.png)
从刘心武揭秘看《红楼梦》背后的“真事”新世纪以来,《红楼梦》这本奇书再次掀起高潮,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首先是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策划“红楼梦20年再聚首”,下全国“通缉令”,寻访红楼人物扮演者的下落;其次是刘心武在中央电视台开讲,语不惊人死不休,揭秘秦可卿;再者是《红楼梦》要重新拍摄,导演已经锁定,俊男美女云集,进行全国选拔。
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真事”可能知之甚少。
就这方面,我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疏理和介绍,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阅读《红楼梦》、参与《红楼梦》的讨论有所帮助。
《红楼梦》背后有所谓的“真事”吗?应该说是有的。
要不然,作者也就不会在开篇就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第一回中,作者还说自己的创作方法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
可见,《红楼梦》确实用了很多“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在文字狱相当盛行的雍正、乾隆年间,这是作者必须顾及的大问题。
正因如此,《红楼梦》这部书自问世以来就一直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干系,甚至因此专门形成了红学的一个流派――索隐派。
所谓“索隐”就是要探究《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真事。
在清代和民国初年就出现过“顺治皇帝与董鄂妃说”、“故相纳兰明珠家事说”、“权臣何?|家事说”,孙静庵则说是“国朝第一大事”――顺治、康熙两朝80年之历史。
1917年,著名学者蔡元培集索隐派之大成,提出:《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该书旨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
今天看来,这些观点都是不足取信的。
索隐派的结论自然很新颖、够创意,但没有更多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佐证它,这些观点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索隐派正因其自身的缺点,五四以来曾一度销声匿迹。
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索隐派却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1989年退休职工霍国玲姐弟出版了《红楼解梦》一书,一时洛阳纸贵。
最新《红楼梦》阅读体会范文800字五篇
![最新《红楼梦》阅读体会范文800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17178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d.png)
最新《红楼梦》阅读体会范文800字五篇最新《红楼梦》阅读体会范文800字(篇1)说到中国著名文学,每个人都肯定会说是中国四大名著,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红楼梦》而这四本名著每一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表现方法,每个名著作者都十分会使用语言,浓缩了其他书容纳不了的知识文学语言,让世界都纷纷称赞,而这四大名著中有一本乃是中国文学之最,想必大家都已经想到了,没错就是《红楼梦》,作为一个中国人《红楼梦》这本书可是耳融目染,闻名千里了。
在世界上创建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一个大组织,在《红楼梦》中,他虽然没有《水浒传》《三国演义》那些紧张刺激的场面,也没有《西游记》那么有想象力,情节波荡起伏,但是《红楼梦》却一直在文学之巅。
或许很多人都不解,虽然我也不是特别的清楚。
但是一定有他的原因,但是我们不得否认在《红楼梦》中的语言是我们现代人无法形容,媲美的,十几年来,还是没有什么文学巨作比得上这本《红楼梦》现在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没有看过《红楼梦》,也不能说没看过,应该说是绝大部分只看了一点,所以现在在我们生活中渐渐地,全是科技,没有曾经的书香,没有曾经的礼仪,礼仪之邦的名字也渐渐淡忘。
在整部《红楼梦》中,全程都是以荣府与宁府中的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三人的爱恨情仇(额,这词用的不一定好)为一条线索,来宣扬我们的中国文化,在这本书中浓缩了我们中国的美食文化,文学文化,服装文化……等各种中国特色文化,在其中包含了最少186中中华美食的介绍,等丰富的服装文化,在书中许多人,作者都十分细致的描写了穿着长相,从侧面推广了我们的中国古装,而在这本书中,包含了许多深意,要让人们慢慢摸索,读这本书不能像读其他书那样读一遍就说自己读完了,在这本《红楼梦》中,读第一遍,懵懵懂懂记得些情节,读第二遍,熟悉了全文思路,读第三遍,还有点意思,读第四遍,就可以感觉出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好书,或许有时候你觉得《红楼梦》如天书一般无聊无趣,情节平平淡淡,但是这本书只能用一句话形容“表面风平浪静,内地波涛汹涌。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作文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3e2383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0.png)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作文《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作文与大多数女孩子一样,中国的古代四大名著,我从小就钟情于《红楼梦》,无奈对原著的了解远不如对电视剧《红楼梦》了解多。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中看到了“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系列讲座,一下子就被吸了。
刘心武先生提出“解读《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在此系列讲座中,刘先生主要揭示了《红楼梦》里几个主角的人物原型,还原了作品创作时期的政治环境。
在探讨秦可卿的身世之谜时,刘先生的着眼点是一般读者阅读时一眼越过的情节。
例如:他从秦可卿卧房陈设的华贵奢靡推断出她的血统出自帝王之家,是公主级的人物。
而持此观点的依据是:《红楼梦》的整体风格,以写室内的陈设而言,一律采取写实的手法。
唯一一处例外就是写秦可卿的卧室陈设,极度夸张,无法复原。
这样写是故意要让读者大吃一惊,目的是暗示秦可卿乃皇家血统。
他对《红楼梦》的细节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讲座中,刘先生大胆推理,小心求证,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我产生了重读《红楼梦》的`兴趣。
当然,讲座中的某些段落不可避免也有些让人无法信服的观点,推理也有不够严密、有待推敲的地方,但总体而言刘先生的讲座行文流畅,语言朴实,叙述条理分明,论证层层深入。
《红楼梦》的故事很吸引人,曹雪芹留下的头绪很多,给我们的阅读留下了很多空白。
事实上,刘心武先生就是为我们阅读《红楼梦》找出了一个空白,那就是秦可卿的身世之谜。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文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读者有相同的读后感,更何况是《红楼梦》这样一部著作。
有人说:《红楼梦》养不活一个曹雪芹,却在曹雪芹死后成就了“红学”,养活了无数“红学”学者。
但是,刘心武研究《红楼梦》却和一般的“红学”学者不同,听《刘心武揭密红楼梦》不像读一般研究《红楼梦》的书那么枯燥。
一直以来,《红楼梦》在一般人看来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总觉得要读懂它实在太难太难。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c87c2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d.png)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一生是悲剧的,晴雯亦然。
晴雯给我的感受就是:她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凭借理性活着的人。
她既不是一件礼品也不是一件工具。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楼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读后感1曹雪芹的一生是悲剧的,晴雯亦然。
晴雯给我的感受就是:她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凭借理性活着的人。
她既不是一件礼品也不是一件工具。
她有血有肉,不愿被人区别对待。
即使她身份低微,在府上也不过是个下人的身份,但她所做的种种行动却在表明,她的内心并没有视自己为下人,她的每一次不卑不亢都让人对她越加佩服。
在她的行为中似有一种风骨在的,好似文人。
她的骨子里淌的是反奴性的血。
简而言之,《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曹雪芹的心绪,宝黛的无可奈何,荣国府的兴衰荣败,而晴雯这反奴性而招惹的是是非非的悲剧形象,正是在暗喻自己在面对封建势力时也曾有过反抗,然结局也同样凄凉,故著晴雯一角聊表余志。
研究红学的学者们一直分为两派并苦苦争论,一为“喜晴派”,一为“厌晴派”。
当我看到宝玉私见晴雯,晴雯剪去指甲赠与宝玉并说下那一席话后当夜死去的那一段时,一瞬间就站在了“喜晴派”中。
因为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晴雯剪指甲。
一方面,晴雯作为下人,是需要经常做粗活的,所以下人通常是不被允许留指甲的,另一方面,长指甲在古代是被王爷娘娘之类的身份显赫的人用以炫耀身份高贵的。
而晴雯作为一个下人,她的指甲则彰显了她的反抗精神。
且“身体发肤,授之父母”,晴雯的指甲送给了身份显赫的宝玉,也揭示了她的反抗精神。
无疑,晴雯的一生虽然坎坷且短暂,然而其“真性情的人”的身份,必定是《红楼梦》最光辉也最黑暗的一笔。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部红楼,每个人都是一段传奇,或跌宕起伏,或平平淡淡。
”我倒觉得:“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晴雯,或温顺,或乖张,或楚楚可怜,”晴雯,你虽死在书里却入了我的梦里,活在了我的心里。
有时真的分不清现实与幻境,到底是我入了书里,还是晴雯活在了我的梦里?如果是我入了书,我倒宁愿活在书中的世界里,说着晴雯的故事,流着观者的泪,不甚欢喜,不甚痛快。
《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读后感400字
![《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读后感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593580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7.png)
《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读后感400字《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内容简介:石破天惊,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的!云垂海立,前80回真本尽复原!后28回大揭秘!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复原《红楼梦》全本的本来面貌。
思入微茫,处处引人入胜,开放思维,页页新意迭出。
共享红学,嘤嘤争鸣求友,倒食甘蔗,节节回味无穷。
要品尝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一定要读古本的《红楼梦》。
我向大家郑重推荐周汇本《红楼梦》,它是周汝昌先生以毕生精力研红的一个结晶,算得是一个真本……
《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文轩网上书店的网友:刘心武对古本红楼梦的研究很独到和精辟的。
在书中充分体系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理论水平。
看完以后,我感到很过瘾,对红楼梦的认识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虽然对书中的观念,我也有不同的认识,并不完全苟同,但不影响该书的经典评价……
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读后感,卓越网的网友:这本书里,刘心武先生用从自己多年来研究各种版本的.红楼梦为根底,苦心钻研,道出其中真谛,阐述自己对周汝昌先生的敬意。
复原了红楼梦古本中很多真实情节。
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能过坐下来真正研究学问的人不多。
而刘心武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难能可贵。
书中通过比拟的形式,谈出他对各章节的理解和探究,以及对后28回的猜想。
绝对对于喜欢红楼梦人开称经典,同时也对先生能够多年细读红楼表示钦佩。
值得一看!最近红楼梦史的选秀正大张旗鼓,对于一些人来说还是坐先来,静静品读红楼,明白其中真谛,才是最重要的……。
刘心武解读红楼梦范文3篇
![刘心武解读红楼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ddff4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5.png)
刘心武解读红楼梦范文3篇篇一:刘心武讲红楼一、刘心武在批判高鹗所续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探佚工作,为了力求恢复曹雪芹的原作原意,写了《刘心武续红楼梦》一书,刘心武解读红楼梦。
然而,读了他的续书,发觉他的写作风格、情节结构、人物语言??诸多方面与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是不合拍的。
某些方面,反不如高鹗续得合情合理。
奇怪的是,刘心武续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都是他自己在批判高鹗的时候谈到过的,照理是不应该发生的,然而发生了。
据我看来,至少有如下几个问题是不该发生的:首先是“真事隐”和“假语存”的问题。
曹雪芹在开卷第一回就明确宣告,《红楼梦》是一部“真事隐”、“假语存”的书,书中甄士隐、贾雨村两人,就是为此用谐音命名的。
刘心武自己也多次谈到过这个问题。
照理,续书应顺着这条路走下去。
可是恰恰相反,在不少地方,他把曹雪芹在书中所隐的事揭开了。
例如秦可卿的身世问题,本是众所周知的事,因为周汝昌在“评红”文章中早有揭示。
现在,刘心武把周汝昌的考证成果搬到他的续书中,就把曹雪芹在十三回以前的“真事隐”翻为“真事明”了。
这样,同一个人,一部书里就出现两次交待,而且是两种不一样的交待,这显然是不符合曹雪芹的原作原意的。
其次是真和假、有和无的问题。
这个问题,曹雪芹在书中同样有明确的说明。
如太虚幻境的上写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就告诉我们:太虚幻境是虚拟的,是假的,是没有的,不要把它当成真的了。
他又告诉我们,“女娲补天”的神话是荒唐的;“灵通宝玉”、“绛珠仙草”之类从女娲补天延伸出来的故事,是“又向荒唐演大荒”,都是不可信以为真的。
有了这些提示,我们在续《红楼梦》的时候就应当去思考荒唐里边的潜台词了。
刘心武的续红楼梦,在这个问题上又弄反了。
例如,他把太虚幻境中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当做真的,而现实生活中富有的矛盾斗争都看不见了,结果就把宝黛钗的爱情故事演变成“神仙传”了。
这事可以当做一只麻雀进行解剖,留待下边再说。
第三,关于语言问题。
刘心武续红楼梦
![刘心武续红楼梦](https://img.taocdn.com/s3/m/73bce226844769eae009ed9f.png)
刘心武续红楼梦《刘心武续红楼梦》读后感(一)《刘心武续红楼梦》粗略的看了一遍。
要说观后感,那就是“无可奈何,尽力而为,可叹可敬”。
对续书情节,个人感觉尚未圆满,后来又一想,这才正常。
刘心武所续的红楼,是语言跑偏。
简言之,缺失古人风采。
当然,要求当代作者写出古人的意味,是不切实际的苛求。
或许是由于这种语言风格的差异,读这本书的时候,始终拿不出读原着的精气神来。
语言方面的遗憾,还有一点:对文字的解释太多,文本显得冗余。
记得小时候读《红楼梦》,经常是读了两句就得翻后面的注释,搞得自己思维经常断线,看到小圈圈里的一二三,就觉得头大。
刘先生续红楼,全书好像都没有注释。
这原本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吧,但总用正经文本解释前面的语句,效果似乎更不如小圈圈的注释来的轻省。
时间一长,不禁产生刘先生低估读者智商的低恶想法。
或许是我的功力不够,没有看出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
文中的很多语句,都让我觉得不恰当,以致发笑。
比如,巧姐被拐卖,哭喊着“我妈妈叫王熙凤”。
试问,大观园里面有几个人是这样叫她的?下人们叫“琏二奶奶”,老人们叫“凤哥儿”“凤丫头”,宝玉叫“凤姐姐”,就连对她恨之入骨的赵姨娘,似乎也不敢如此呼人名讳,可偏偏是她的亲闺女这么叫了,不知道是谁教的。
类似这样的桥段,似乎还不少。
比较遗憾的是,续本对林黛玉的发挥,让人觉得不过瘾。
我一直觉得,林黛玉这一角色,着实是传统文学的瑰丽所在,单凭她在前八十回中的诗词、语言、行为、心理活动,就已经够完成一部满堂彩的小长篇了。
但续本中,有关林黛玉的描写寥寥。
不过,关于她死前立下的那俗俗的遗嘱,倒算是卸下了看客们给林妹妹套上的层层枷锁,还原了一个心怀悲悯的小姑娘的本型。
关于宝钗的情节,亦少,大概是作者刻意抑主扬奴、升发作品的灵魂。
通篇读下来,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为何除了紫鹃、雪雁之外的众丫鬟都对林姑娘有如此大的偏见,又为何一向恭谨、谦顺的李纨贾兰母子会被安排成为那样冷漠的人。
曲笔也好,败笔也罢,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精心奉上,能用近三十万字把这么大的巨着攒出个结尾,都让人心生敬意。
《刘心武续红楼梦》读后感
![《刘心武续红楼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93725c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b6.png)
《刘心武续红楼梦》读后感前两天,看到了一本书《刘心武续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至第一百零八回,就买来了看了下,觉得还不错,这本书真正的把曹雪芹红楼梦的真实结局再现了,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笔法上虽然模仿曹公的笔法生动的写了出来,但是还是有点不近如人意的地方,必竟是现代人去写古代人的东西,是不能到那种境界的,刘心武续红楼。
不管怎么说刘心武先生还是做了,根据曹雪芹前八十回中脂砚斋和畸笏叟的书评和前八十回中的"草蛇灰线线,伏延千里"的伏笔,大体写出了曹雪芹的真实结局。
红楼梦做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研究人员最多,争议最大的一部书,现倔流传于世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是高鹗、程伟元续写的后四十回,许多红学家都认为那不是这续写的后四十回完全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在《刘心武续红楼梦》一书中,就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是黛玉之死的那一章节,那一回的回目是暖画破碎藕榭改妆冷月荡漾绛珠归天,并不是在一百二十回通行本里的黛玉焚稿断痴情的回目,在刘心武的回目中有就有了献花雪芹的原意在里面,冷月、绛珠,这两个词在前八十回中曾出现过,绛珠这词曾屡次出现,说黛玉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幻化成了人形,下世为人来还好神瑛侍者的情债,这就充分说明黛玉本不是凡人,好坏宝玉也不是凡人,黛玉的离去必定是壮美的,而不是像凡人一样焚稿断痴情,读后感《刘心武续红楼读后感》。
冷月一词好是在第七十六回中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中秋联诗中黛玉联的最后一句"冷月葬花魂"中出现的,面刘先生的黛玉归天的情节也亦设在了凹晶馆的水域,黛玉沉湖仙遁。
仙遁只有天上的仙人才会仙遁,那是何其的悲壮。
还有一个情节就是王熙风扫雪拾玉的情节,好多都说那是拾的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其实不然,那是拾的前八十回中提到的一个叫良儿的丫头在贾母房中丧失了一块叫"马上封侯"的玉,后被撵出了荣府,其实这玉并没有丢,面是在箱子底上了,后被忠顺王府的人抄家时不小心遗在了贾母到王夫人信处的夹道中,那时的风姐已经不是荣府二奶奶了,平儿取代了她,她只是个通房大丫头了。
《红楼梦》800字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红楼梦》800字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6099f1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7f.png)
《红楼梦》800字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红楼梦》中史湘云有句诗云“双悬日月照乾坤”,刘心武老师认为,这句话暗合当时的政治局势,秦可卿的人物原型极可能是康熙朝废太子“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女儿。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楼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读后感1“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随着宝玉了却尘缘,红楼一梦终于归结。
也许是由于阅历过浅,在这一部绵长细腻的经典面前,我竟有些哑言,如同涓涓溪流无意间初入大海,《红楼梦》那高不可攀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即便是在世界文学作品中,也理应。
若是把《红楼梦》单纯地当_情悲剧来读,未免低估了其中的内涵。
宝黛的爱情悲剧,固然反映了封建时代的_和那时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奈、痛苦,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曹雪芹对封建制度的抨击。
而贾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物,是否都可以代表封建时代某些典型的人物?贾府的兴衰史,是否又可来影射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当然,这都是一些宏观的角度。
就个人而言,贾府的命运是否也就是曹雪芹及其家族的命运?他思想的先进,又未尝不是隐含着对功名未就的抱怨?这些的确是读过《红楼梦》之后应有的共识,但从那些华美传神的文字背后,我读出的则大多是曹雪芹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每每读到贾府丰裕的家产,诸如黄金几千两,白银几千两,绸缎多少匹,总会隐隐担心,如此富贵的家族到底能不能成功地延续下去,毕竟“富不过三代”的定律似乎很少被打破。
果不其然,贾府中鲜见勤奋的身影,大多是笙歌不断,鼓乐不休,结果难逃败落凋敝的命运。
这不免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另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曾经活跃于历史风烟中的那一群五陵少年。
他们多是皇亲国戚的后代,大富大贵,衣食无忧,不必考虑学业,不必操劳生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让他们变得百无聊赖。
为了打发难以消磨的时光,他们互相攀比,互相炫富,为非作歹,花天酒地,结果如何?终被世人遗弃,被历史遗忘。
现今中国人常怀着一种暴富的心态,各式各样的奢侈品难以满足其欲千金散尽的胸怀,更为可怕的是,这种风气正逐渐蔓延至年轻一代的学生身上,并且就发生在你我身边。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精选68篇)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精选6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82463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f.png)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精选6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读后感800字,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篇1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于是我认识了她林黛玉。
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
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
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
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
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
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情绪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理解,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
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
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杯具。
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她和宝玉的感情在那样的社会是不被容许的。
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然而临终前她笑着喊宝玉,宝玉然后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读《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有感】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读《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有感】刘心武揭秘《红楼梦》](https://img.taocdn.com/s3/m/6a5d605c02d276a201292e4e.png)
《【读《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有感】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摘要:2010年,我从图书馆借阅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上中下)三册,通过对它的阅读,让我对《红楼梦》有了全新的认识,它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找到了阅读《红楼梦》的方法,让我重新认识了《红楼梦》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刘心武先生的红学研究引发了大家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就像我一样,没读过的要找来读,没通读的打算通读,通读过的还想再读有人曾经说过,“一个民族,他那历代不灭的灵魂,就是体现在,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
《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灵魂的一部分。
让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正是《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这一套书。
高中时候我第一次看《红楼梦》,没怎么看懂。
我对它的印象,就是一本反对封建思想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小说,当时觉得里面出场人物这么多,诗词歌赋这么多,器皿服饰这么多,看得人头昏脑涨,实在是看不下去。
2010年,我从图书馆借阅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上中下)三册,通过对它的阅读,让我对《红楼梦》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找到了阅读《红楼梦》的方法,让我重新认识了《红楼梦》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从2010年开始,我又大概看了五遍《红楼梦》,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
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我越来越觉得《红楼梦》不愧是名著,越来越觉得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深不可测。
刘心武先生是我们四川老乡,成都人,是研究红学的著名学者,他开创了秦学(秦可卿学)的研究。
由于红学研究历来都是“多岐为贵,不取苟同”(蔡元培先生言),所以关于刘心武先生的红学说,也有很多人提出建议,或者深表质疑,或者大为不满,甚至迎头痛击。
刘心武先生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上演说过这套书,当时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响,追踪观看的人跨年龄、跨地域、跨身份、跨性别。
刘心武先生的红学研究引发了大家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就像我一样,没读过的要找来读,没通读的打算通读,通读过的还想再读。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精选18篇)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精选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ce502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6.png)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800字(精选18篇)《红楼梦》读书800字篇1在人生的路上,走着走着,一位知识渊博的老者也加入了我们的队列。
他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那阵光透过我的眼睛,仿佛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盏明灯。
我了解到坚固的高塔也会倾斜,有人为了一个圆不惜生命,还有封建道德的悲剧……它将我的思维引向它,在它里面积蓄着,准备一次壮丽的爆发。
这位老者便是书籍。
而阅读一些经典的书籍,我们更能品得别味的人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影响极其深远。
它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前80回为曹雪芹所著,后40回为高鹗续写。
曹雪芹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其内容十分丰富。
它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虚伪,罪恶。
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同情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指出了这样的家族必然会崩溃与死亡,也暗示了这样的社会必然崩溃与死亡。
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不解。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这回是说贾宝玉做的一个梦,梦见神游了太虚幻境,警幻仙姑以人间风月之事对宝玉进行警醒,她提出了“意_”,这是建立在对女性的尊重、理解前提下爱慕之情,它没有性别歧视,尊卑等级。
宝玉做的这个梦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它相当于全书的总纲。
作者用了大量笔墨预示了“金陵十二钗”及其他人的命运,如:“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看似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指袭人)“可叹停机德,堪伶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学里埋。
”(指林黛玉,薛宝钗)。
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则是对贾府兴衰后的总括,饱含了悲剧意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把假的东西当成真的,时间久了,假的就成了真的,真的也就成为了假的。
把不存在的东西说成是存在的,那捏造的事实甚至比存在的事实更真实。
贾宝玉明白了做人的真正含义后,要做一个返璞归真的人时,甄宝玉便不如他了,这时甄宝玉反倒成了一块不值钱的破玉。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https://img.taocdn.com/s3/m/8b3bdbfb581b6bd97e19eac1.png)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篇一: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林黛玉血缘之谜林黛玉血缘之谜林黛玉,《红楼梦》里的女一号,金陵十二钗之首,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表妹。
在《红楼梦》的人物描写中,作者曹雪芹用精湛独到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柔弱、多愁善感、才华横溢、心高气傲的林黛玉。
《红楼梦》第三回写道:林黛玉因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投奔贾家。
在荣国府里,她惟一的知己就是贾宝玉。
她对贾宝玉爱得真切,爱得执著,贾宝玉也对她爱入肺腑。
可是,面对宝、黛之间的爱情,我们不能理解的是,曹雪芹这样一位天才作家,为什么要写一对血缘如此接近的人物彼此相爱呢?曹雪芹的“真事隐”究竟隐藏了什么呢?在《红楼梦》文本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被设定为姑表兄妹,但是在真实的生活里,这两个角色的生活原型,真的是血缘那么亲近的姑表兄妹吗?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贾母这个人物的原型。
在《红楼梦》一书的人物当中,曹雪芹把贾母设定为贾府的老祖宗。
那么,在真实生活中,贾母的原型会是谁呢?根据刘心武先生的分析,曹雪芹把贾政设计成贾母的亲儿子描写在《红楼梦》的文本当中,他的生活原型其实是曹頫,在真实的生活里,这母子二人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
但是当我们阅读《红楼梦》文本时发现,贾母是有两个儿子的,如果书中贾母的二儿子贾政的生活原型是曹頫的话,那么,书中大儿子贾赦的生活原型又是谁呢?探究贾赦的生活原型,对于我们理解林黛玉的血缘有什么帮助吗?如果真的像刘心武先生分析的那样,《红楼梦》文本当中设定的贾母的亲儿子贾政,其生活原型是贾母原型李氏过继的儿子,那么,从生活原型的角度来说,贾宝玉原型就并非贾母原型血缘上的亲孙子。
但是当我们在阅读《红楼梦》时会经常发现,贾母视宝玉为心肝宝贝、命根子,如果没有血缘关系,贾母能这样对待他吗?关于这一点,刘心武先生该如何解释呢?再有,《红楼梦》第三回写到,林黛玉初入荣国府见到贾母,贾母为什么那样激动?宝、黛的生活原型到底是谁呢?按照刘心武先生的分析,曹雪芹借助“真事隐”、“假语存”的写作方式,把生活中的真实映射在小说当中,以构成一个个独特的艺术形象。
《红楼梦》读书心得感悟800字精选10篇
![《红楼梦》读书心得感悟800字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d1d4e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d8.png)
《红楼梦》读书心得感悟800字精选10篇《红楼梦》读书心得感悟800字篇一捧起《红楼梦》这本书,心却满是沉重。
《红楼梦》始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有一块被女娲用剩的五彩石在荒山里自叹自怨,为什么同样是女娲制造的五彩石,别人都可以用之于补天,发挥各自才能,实现各自价值,为何独剩我一个,天既不用我,为何造我于世?五彩石啊五彩石,你不必自哀自怨,终有一天,你会等到有个人带你走入红尘,去品味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情。
想了很久,为什么《红楼梦》能成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想是因为这本小说告诉我们,曹雪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无爱的时代,中国无视爱,耻谈爱,而且在和爱做了数千年无谓的斗争的荒唐时代。
《红楼梦》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去表达这份爱,这份爱并非“男女之爱”、“我要做个好皇帝”、“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用心去爱身边的每个人,让身边的人活得更好,这样的爱,如亲情之爱、血缘之爱,出于天然。
看贾珍贾蓉在父亲灵前守灵哭丧,极其哀痛,甚至从进大门开始跪至父亲灵前,这样的举止,谁能说他们是不肖子孙?然而转身就去和尤氏姐妹调笑,似乎死的是别人的父亲。
贾赦病了,身为生母的贾母让宝玉代安,宝玉代安时,作为病人的贾赦还要起身躬听宝玉传达贾母的话,这到底是谁看望谁啊?这样的爱,本该出自真心,却被人活生生的扼杀了,这告诉我们那个时代是多么的荒唐!我看着别人写出对《红楼梦》的评价,看到这样让我震撼的故事:一位学者到国外旅游,在国内带走的唯一东西就是《红楼梦》,当国外有朋友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每当我想念我的祖国时,我就打开《红楼梦》,每当我打开《红楼梦》时,我就看见了我的祖国。
”朋友,当你听到这样的话时,难道不为之动情?当你看见这样的情景时,难道不热泪盈眶吗?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完美结晶,至今为止,还未能有一部作品能超越它,我想以后也不会有作品能如它横空出世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楼梦》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精品,我们中国人应该为之而自豪,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亲爱的祖国诞生了伟大的《红楼梦》!《红楼梦》读书心得感悟800字篇二《红楼梦》中茶甚多。
红楼梦观后感800字作文
![红楼梦观后感8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3d9c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b.png)
红楼梦观后感800字作文作为一名观众,我深深地被《红楼梦》所打动。
这部电视剧和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讲述了宝玉、黛玉、贾母等人物的故事,展现了清朝贵族社会的生活场景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
小说中的情节错综复杂,缠绵悱恻。
故事描述了一个富贵家族的衰败历程。
主人公宝玉在故事中扮演了男主角,他与另一个女主角黛玉之间的感情纠葛成为这个故事最为精华的部分。
在这个故事中,贾母被描述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她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幸福家庭的核心。
整个家族已经陷入了危机之中,贾母试图找到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这个故事传达了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
例如,它强调了家庭和睦以及相信缘分的重要性。
宝玉和黛玉相互关注并且注重他们的友谊,这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揭示人性中的缺点,贾母则代表了传统中国的善良和正直,她表现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并在故事的最后寻找到了和解。
在这个故事中,画面和音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音乐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这点尤其明显。
片中的管弦乐团为每个场景捕捉到不同的音乐氛围,产生了一效果独到的音乐。
这种音乐不仅仅代表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为精彩的是它捕捉了时代精华来传达人物表现的情感。
在整部电视剧的开场磅礴音乐是名副其实的震撼,充满力量和感情,预示着悲剧的结局。
在审视这个故事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它所启发的一些方面。
这个故事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忽略自己人生中让自己幸福的细节。
它也告诉我们,所有的关系都需要我们去支持和努力维护。
故事传达的情感和信息让我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
对于那些困惑和不确定性的场景,它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影视文学作品。
它通过细腻的画面、深刻的台词、悦耳的音乐,展现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戏剧性的故事。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而且永远是一个年代史的记录,一面镜子,透过它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和时间。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800字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cdfd4b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6.png)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800字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 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 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红楼梦》读后感作文800字7篇, 以供大家参考!《红楼梦》读后感作文800字1《红楼梦》是一部千古不朽的人生大戏, 《红楼梦》所呈现的, 主要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不朽的人生悲剧。
《红楼梦》主要以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 描述了贾家荣、宁国府之间, 表现在婚姻、建筑、文化、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其中最让我羡慕的则是塑造出的一大批栩栩如生、各阶层的人物形象。
比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 就连寥寥几笔勾勒的晴雯、紫鹃、雪雁等丫鬟, 都成为了我国文学画廊中的着名艺术典型。
《红楼梦》所讲述的, 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大家庭, 原本荣华富贵, 后来因家庭成员获罪以致被抄家, 逐渐走向没落, 终于繁华成空的大悲剧。
因此, 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作为主力呈现,也适度传出了《红楼梦》的主要精神。
黛玉和宝玉的悲剧, 肇始于封建社会中, 婚姻大事向来由父母决定, 子女本身并没有资格决定。
贾宝玉的父亲命他娶薛宝钗, 他就非娶不可, 尽管实际上他心里喜欢林黛玉。
婚姻大事他无法自主, 最终导致了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三个人的悲剧。
当我看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和《苦绛珠魂悲伤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时, 听着悲伤的音乐。
我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 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 那不争气的眼泪始终还是把那页给模糊了呢!傻傻的我本以为结局会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是啊!王子与公主生活只是童话故事而已, 然而, 这么悲惨的结局我却怎么也想不到。
当黛玉听完傻大姐的话后, 就直吐鲜血。
不住地流泪。
因为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黛玉她恨宝玉, 恨他为什么不理解自己。
她把宝玉送给她的那绢子往火上一撂, 顿时化为灰烬。
熬了一天, 黛玉已经奄奄一息。
红楼梦观后感800字作文
![红楼梦观后感8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4c992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7.png)
红楼梦观后感800字作文《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 有着它无与伦比的魅力, 虽然它是一本封建时代写的书, 但书中这些故事一点也不像是那时写的书, 不但清新脱俗, 而且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香气, 让人沉醉其中。
那么你知道《红楼梦》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红楼梦观后感800字作文, 希望你喜欢。
红楼梦观后感800字作文1那时的我, 大脑还不够成熟, 就已经走进了一扇时光大门——《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颗种子, 它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五岁时, 电视里它使我悟得了人世间的善、美、乐、苦、恶, 把我通向一个充满纷争的世界。
八岁时, 我偷偷地从妈妈的书架拿下捧着它, 我会好奇。
因为灯迷有趣无比;我会伤心, 因为黛玉含恨归天。
十岁时, 它把我送进了一个趣味横生、诗韵丰满的世界。
“绕堤柳借三高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红楼梦》是一颗红宝石, 它发出的异彩深深吸引了我, 让我情不自禁地打开通向古代王府的大门。
在那充满了趣、韵、美、苦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红楼梦》还是一个梦, 是一个品质之梦, 是一个趣味之梦, 还是一个爱恨交加的梦。
月洒清辉, 夜已降临。
小老鼠台灯下有一个瘦瘦的身影, 那就是我。
唔, 我该打开哪扇门呢?我轻轻翻开一页, 那是《湘云醉酒》。
我用心读着:众人听了, 都笑着去看。
见湘云睡在假山上的石凳上, 四面盛开的芍药花飞了一身, 手中的扇子也掉到了地上……十分生动有趣。
“嚓——”我打开了一扇。
哦, 那是《宝黛定情》。
再读:他们终于都明白了自己在深爱的对方, 而对方也在深爱着自己。
这话可所谓情真意切。
“哧——”我又翻开一篇。
唔, 是《宝玉挨打》。
我用心再读:他又见仆人不敢使劲打, 自己抢过板子, 往死里打了三四十下……此时, 宝玉的恨缠绕在一起, 让人越发觉意味深长。
《红楼梦》, 你是我通向成熟的一扇门, 一扇时光大门。
红楼梦观后感800字作文2自从我翻开了《红楼梦》这本书后, 让我认识了她------林黛玉。
写观后感作文800字红楼梦
![写观后感作文800字红楼梦](https://img.taocdn.com/s3/m/b3732fc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4.png)
写观后感作文800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后宫生活的细致描写,也展现了封建时代社会风貌和家族纷争。
观后此书,我深有所感,深受启发。
首先,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比如林黛玉、贾宝玉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揭示了人的喜怒哀乐,人情世故中的爱恨情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同样面对着各种亲情、爱情、友情等人际关系,这些人物形象给了我们启示,让我们更加理解人性的复杂性。
其次,在小说描写的家族纷争和官场斗争中,展现了封建时代社会结构的残酷和不公。
小说中贾宝玉的悲剧命运,黛玉的坎坷经历,都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体系所带来的束缚和矛盾,也呈现了封建社会环境下人们命运无所措的无奈。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历史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风貌,也思考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深刻的人性之殇。
最后,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启迪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爱情、世态、命运等主题的探讨,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内涵,还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启示,用以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
红楼梦中的情感纠葛和人生困境,都引发我对人生之本质的思考和探讨,使我受益匪浅。
总的来说,观后《红楼梦》不仅让我深刻感受到封建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家族纷争,也启迪我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和生活态度的思考。
这部千古传世之作,不仅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更是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反思和探讨。
读完《红楼梦》,我更加珍惜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也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这是我观后感《红楼梦》所带来的呼唤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_800字
与大多数女孩子一样,中国的古代四大名著,我从小就钟情于《红楼梦》,无奈对原著的了解远不如对电视剧《红楼梦》了解多。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中看到了“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系列讲座,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刘心武先生提出“解读《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在此系列讲座中,刘先生主要揭示了《红楼梦》里几个主角的人物原型,还原了作品创作时期的政治环境。
在探讨秦可卿的身世之谜时,刘先生的着眼点是一般读者阅读时一眼越过的情节。
例如:他从秦可卿卧房陈设的华贵奢靡推断出她的血统出自帝王之家,是公主级的人物。
而持此观点的依据是:《红楼梦》的整体风格,以写室内的陈设而言,一律采取写实的手法。
唯一一处例外就是写秦可卿的卧室陈设,极度夸张,无法复原。
这样写是故意要让读者大吃一惊,目的是暗示秦可卿乃皇家血统。
他对《红楼梦》的细节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讲座中,刘先生大胆推理,小心求证,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我产生了重读《红楼梦》的兴趣。
当然,讲座中的某些段落不可避免也有些让人无法信服的观点,推理也有不够严密、有待推敲的地方,但总体而言刘先生的讲座行文流畅,语言朴实,叙述条理分明,论证层层深入。
《红楼梦》
的故事很吸引人,曹雪芹留下的头绪很多,给我们的阅读留下了很多空白。
事实上,刘心武先生就是为我们阅读《红楼梦》找出了一个空白,那就是秦可卿的身世之谜。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文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读者有相同的读后感,更何况是《红楼梦》这样一部著作。
有人说:《红楼梦》养不活一个曹雪芹,却在曹雪芹死后成就了“红学”,养活了无数“红学”学者。
但是,刘心武研究《红楼梦》却和一般的“红学”学者不同,听《刘心武揭密红楼梦》不像读一般研究《红楼梦》的书那么枯燥。
一直以来,《红楼梦》在一般人看来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总觉得要读懂它实在太难太难。
一系列《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的讲座,却让人发现原来《红楼梦》是可以这样读的,原来我们也可以读懂《红楼梦》,这无疑使红楼梦的研究更加平民化了。
这大概就是“刘心武揭密红楼梦”系列讲座使《百家讲坛》的收视率连续攀升的原因,也是《刘心武揭密红楼梦》引发大众阅读《红楼梦》的原因所在。
在快餐文化泛滥的今天,刘心武先生写的作品无疑为提高大众的人文素养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