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问歌详解
中医入门必备系列(8)《十问歌》详解
中医入门必备系列(8)《十问歌》详解中医有望、闻、问、切四种诊断,其中,问诊非常重要,从患者进入诊室的那一刻,问诊就开始了,古人将问诊内容总结为《十问歌》,歌曰: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我在接诊患者时,为了全面、详细地询问患者的信息,往往都会在心里默默复述一遍《十问歌》,以避免漏诊、误诊。
那么,通过《十问歌》,我们到底能够掌握到哪些信息呢?下面我就一一来解读一下《十问歌》的内容,咱们把整首歌拆开了来看。
一问寒热是指询问患者是否有怕冷和怕热的症状。
怕冷又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遇风即觉冷,称为恶风;二是自觉怕冷,多衣覆被不能缓解,称为恶寒;三是自觉怕冷,加衣覆被可以缓解,称为畏寒。
怕热可分为体温升高的发热,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发热以及局部发热三种情况。
临床上寒热往往错杂出现:有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的恶寒发热;有只恶冷不发热的但寒不热;有只发热而不恶寒的但热不寒;有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的寒热往来。
问寒热是辨别患者疾病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二问汗汗出的情况能反映出人体阴阳变化。
问汗出情况主要询问患者是否有出汗以及出汗部位、出汗时间、出汗量等情况。
问汗首先要分表里,表证无汗多为外感风寒表实证,表证有汗多为表虚证或表热证。
里证汗出也有多种情况:自汗出,动则尤甚多为自汗,是卫气不足的表现;夜眠时汗出,醒则汗止称为盗汗,是阴虚的表现;大汗出、身大热者,多见于内热盛;战汗者多见于急性热病;汗出如油、身热烦躁、脉来急促多为邪盛正衰,属危证。
临床也多见局部出汗的情况:阳热盛或湿热中阻可见但头汗出;多因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可见手脚心多汗;还有半身出汗的情况,多见于中风或湿气阻滞,不出汗的一侧多为病侧。
三问头身问头身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一般是先整体后局部的问诊,比如整体上要问有没有头晕、头痛、乏力、身痒、麻木等症状,如果出现某个症状,就要问清楚症状的诱因、持续时间、具体表现、加重或者缓解的因素以及伴随症状等。
(完整word版)中医十问歌详解
中医十问歌详解中医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谒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眼药叁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此十问者,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也。
明此十问,则六变具存,而万病形情俱在吾目中矣。
医之为难,难在不识病本,而误施治耳。
误则杀人,天道可畏,不误则济人,阴德无穷。
学者欲明是道,必须先察此要,以定意见,以为阶梯,然后再采群书,广其知识,又何误焉。
有能熟之胸中,运之掌上,非止为人,而为己不浅也,慎之宝之。
一问寒热问寒热者,问内外之寒热,欲以辨其在表在里也。
人伤于寒,则病为热,故凡病身热、脉紧、头疼、体痛、无汗,而且得于暂者,必外感也。
盖寒邪在经,所以头疼身痛,邪闭皮毛,所以拘急发热,若素日无疾而忽见,脉症若是者,多因外感。
盖寒邪非素所有,而突然若此,此表证也。
若无表证,而身热不解,多属内伤,然必有内症相应.合而察之,自得其真。
凡身热经旬,或至月余不解,亦有仍属表证者。
……其病必外症多而里症少,此非里也,仍当解散。
凡内证发热者,多属阴虚,或因积热,然必有内症相应,而其来也渐。
盖阴虚者必伤精,伤精者必连脏,故其在上而连肺者,必为喘息咳嗽;在中而连脾者,或妨饮食,或生懊憹,或为躁烦焦渴;在下而连肾者,或精血遗淋,或二便失节。
然必倏然往来,时作时止,或气怯声微,是皆阴虚证也。
凡怒气七情,伤肝伤脏而为热者,总属真阴不足,所以邪火易炽,亦阴虚也。
凡劳倦伤脾而发热者,以脾阴不足,故易于伤,伤则热生于肌肉之分,亦阴虚也。
凡内伤积热者,在症痞必有形证,在血气必有明征,或九窍热于上下,或脏腑热于三焦,若果因实热,凡火伤在形体,而无涉于真元者,则其形气声色脉候自然壮丽,无弗有可据而察者,此当以实火治之。
凡寒证尤属显然,或外寒者,阳亏于表,或内寒者,火衰于中,诸如前证。
但热者多实,而虚热者最不可误;寒者多虚,而实寒者间亦有之。
此寒热之在表在里,不可不察也。
中医诊断之十问歌
中医诊断之十问歌《十问歌》已经不成熟地批注完了,个人深知,这是不够的,所以还想在这篇文中稍加补充一下: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其中,“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中的“旧病”是指:以往有无别的病证,家族病史之类的;“因”是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旧病呢?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是个人的情志问题?“再兼服药参机变”是指:患旧病的时候吃过什么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如何?大夫可以以此进行药物的加减。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是指:女性病患一定要问月经的情况,这是大夫确诊病患身体情况和开药的重要依据。
迟速闭崩各指的是女性月经的情况——"迟”:女子月事来得比以往要晚(正常期限取三个月的平均值);“速”:女子月事来得比以往要早(正常期限取三个月的平均值);“闭”:月事疏泄不及,不畅或者是闭经;“崩”:女子月事疏泄太过,流量大。
按:黄元御《四圣心源》:“先期者,木气之疏泄,崩漏之机也;后期者,木气之遏郁,闭结之机也。
”意思就是如果肝气疏泄太过,就会发生崩漏、月经量多、时间长、经期提前等情况。
如果肝气疏泄不及,就会出现经期推后、量少、经行不畅,甚至痛经、闭经等症状。
至于肝气郁结,只要想想,心情紧张、忧虑、担心、压抑之后,是不是月经就会出现问题?最常见的是月经不调,有时会三四个月才来一次,有时来十几天都不结束,滴滴拉拉总是不干净,这些其实都是肝气郁结弓起的疏泄太过或者不及的结果。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是指:即使是儿童病患,也是在十问中增减。
这样就能知道一些儿童的病证了。
关于色诊——形色之辨,以红黄者为实热,青黑者为阴寒,而仲景云:面赤戴阳者为阴不足。
此红赤之未必为实也。
(出自《景岳全书》中的《十问歌》)参考资料:《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五色肝色青。
事实:肝病则面现青色,青色多,肝气绝。
十问歌详解
十问歌详解求医须知和必答的十问,我们经方家的问诊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为读者说明一下,如何找经方家看病,如果不知道方法将会变成鸡同鸭讲,病人说了半天我们也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些什么,请读者记住用下列方式来回答问题。
1.问睡眠,你的睡眠如何是否一觉到天亮?是否每天定时会醒,如果会醒,是几点会醒?是否多梦?或与此问相关的其它不适等等。
2.问胃口,你感觉饿吗,有欲望想吃什么,特别的食物或是喜爱什么味道的食物,或是不饿,完全没有胃口。
3.问大便,你便秘吗?每天有大便吗?大便颜色是什么?是下利吗?很臭?还是无味?或与此问相关的其它不适等等。
4.问小便,你的小便是什么颜色?频尿吗?还是小?不出来?还是没有尿意?平均一天几次?或与此问相关的其它不适等等。
5.问口渴,你很渴吗?如渴,最想喝什么温度的水?如不渴,时常会忘记喝水吗?还是再怎么喝也不能止渴呢?6.问寒热,你平时觉得身体很热?还是很?冷手脚冰冷吗?7.问汗,你容易出汗吗?会半夜盗汗吗?会时常流汗不止吗?还是不出汗的身体呢?8.问体力如何,精神好吗?还是一直疲惫中?早上起床时,是精神奕奕呢?还是无法起床呢?精神能够集中吗?9.问性功能,你性功能好吗?或与此问相关的其它不适等等。
10.问女子月经,无论妳有无月经,都要详细说明妳的月经情形,是延后?还是每次都提前呢?痛不痛呢?生过小孩吗?读者只要按照以上的问诊来说明你身体的感觉,经方家就可以不用看到你,而依据这些主要症状来开出处方,但是要开方时,我们须要知道你体重多少?身高多高?或与此问相关的其它不适等等。
因为体格不同就会出现剂量不同的处方。
经方是在真正的治病中,因此病人服用经方时身体在恢复时,自然会产生一些变化,可能每天都不同,有时会下利,有时会晕眩、呕吐、手脚发麻等等,这都是正常现象,因为我们在治病,所以会有很多因人而异的反应出现,此时不须要每天向经方家报告,你只要问你自己看看,是不是这些反应都出现在你的病兆所在呢?你就知道你如何了。
中医问诊最应该问什么?
中医问诊最应该问什么?张景岳的“十问歌”古代医家都是非常重视病人主诉的。
最著名的就是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的“十问篇”:“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后人称此为“十问歌”,此歌从一问至八问是问诊,九、十问已经是切诊、望诊及闻诊了。
今人将“十问歌”修改充实,从八问以后改为“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加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均可见,更兼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均占验”,这就十分完善了。
但是景岳的一至八问十分繁琐,不切实用,事实上也很少有医生一见病人就从寒热至渴问个没完。
这种问法对外感热病尚有必要,对一般杂病则既无必要,反而招来病人的反感,以致被人讥为只会“问病开方”的先生。
问诊最应该问什么?笔者认为,问诊应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能够确实感受到的事物。
这就是所有人都不可或缺的“吃、喝、拉、撒、睡”。
吃,即进食;喝,即饮水;拉,即排大便;撒,即解小便;睡,即睡眠。
用语虽较粗俗,却能体现常人与病人的一切生活状态,由于是群众语言,也便于百姓的理解。
其表面是简单明了,但内涵则丰富深刻。
由此入手询问,可以辨出绝大部分证候的表里、寒热、虚实。
为避免喧宾夺主,本书仅略加议论,更多内容则待他书详加阐述。
一问“吃”知饥能食否?食后有否不适?凡饿时心中空虚,必欲速食者,多属中虚之证。
其中胃脘有下坠感者,多属中气下陷;伴心悸气短者,多属心脾血虚。
凡饿时空虚,欲速食,但食后又觉脘腹胀满者,则属脾虚而气滞,乃虚实夹杂之证。
凡饿时空虚,少食觉舒,多食又觉胀满甚至疼痛者,如同时脐上伴有压痛,则不属虚证,乃瘀血所致。
肝气横逆者,多知饥而能食,但食后胀满不舒;肝气郁结者,必不知饥饿,不思饮食,所谓“饭到口难往下咽”。
凡食后觉食物停聚在中脘而难以下行,乃脾湿气壅。
又有虽饥而不欲食者,如心中嘈杂而口干舌燥,则属胃阴不足;如腰酸腿软,则属肾阴亏损。
十问歌巜景岳全书.传忠承.十问篇》
十问歌巜景岳全书.传忠承.十问篇》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阴,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通过“十问歌”之问诊体系,可以快速获取六经各经证的主症,就能抓住病机的主要矛盾。
以主症为辨证之首当,则能进一步理清病因病机方向,提高治疗效果。
太阳病是风寒侵袭肌表,邪正相争,营卫失和,以恶寒,头项强痛,脉浮为主证,“十问歌”之问寒热、头身和脉色即可知太阳病,结合问汗可辨别太阳中风及伤寒,问渴可辨温病,问饮食、胸和二便可辨太阳蓄水、蓄血证。
阳明病是胃家实,阳热亢盛,胃肠燥热,以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为主证,十问歌之问寒热、汗和脉色可辨阳明病,结合问渴、二便及胸可辨阳明经证及腑证。
少阳病是邪犯少阳,枢机不利,临床以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为主证,“十问歌”之问寒热,饮食、头、胸即可辨少阳证,结合二便之大便秘,可辨少阳兼阳明里实,小便不利兼饮停阳郁。
太阴病是脾阳虚衰,邪从寒化,寒湿内生,以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口不渴为主证,“十问歌”之问饮食,二便、渴、胸可辨太阴病。
少阴病为伤寒六经后期,心肾阳气均虚,临床表现可分为从阴寒化和从阳热化两类证候。
少阴寒化证是阳气虚衰,病邪从阴化寒,阴寒独盛,以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为主证,十问歌之问寒热,二便,饮食即可辨少阴寒化。
少阴热化证是阴虚阳亢,病邪从阳化热,临床以心烦失眠,口燥咽干为主证,“十问歌”之问胸和渴即可辨太阴热化。
厥阴病是伤寒后期,阴阳胜复,寒热交错,临床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为主证,“十问歌”之问饮食,渴和胸即可辨厥阴病。
急危重症的特点是病情轻重不一,轻到普通感冒、胃肠炎,重到心衰、肾衰、呼衰、休克等濒临死亡的患者及抢救,其广泛的疾病谱给我们展现出了六经病的所有病程阶段。
中医教你“十问歌”轻松自辨寒热虚实
中医教你“十问歌”轻松自辨寒热虚实每个人都会生病,但不是每次生病我们都会去医院寻求帮助。
如果我们想在家自查疾病,要怎么办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医问诊《十问歌》了!它很好地总结了中医四诊之一——问诊的要领,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具体如何应用《十问歌》来自查疾病的寒热虚实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一问寒热二问汗在外感病的初期,恶寒与发热常常同时出现,主要分为表寒症与表热症。
表寒证有怕冷、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等临床表现,多为外感风寒的表实寒证,治疗时要用辛温解表的药物;表热证有发热、怕寒、有汗或无汗、口渴、咽红或咽喉肿痛、舌尖红等临床表现,治疗时应使用辛凉解表中药。
但若是见到只怕冷不发热,多为里寒证。
其中新病畏寒多为里实寒证,久病畏寒多为里虚寒证。
单发热不怕冷一般则为里热证,其中高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属于里实热证;潮热、微热多属虚症。
人体出汗的情况与健康也大有关系。
汗证多属虚证。
病人白天出汗,活动后尤甚,多属阳虚;入睡后出汗,醒时汗止为阴虚。
三问头身四问便头痛有虚实之分。
头部胀痛、刺痛、固定痛等多属实证;头部空痛、隐痛多属虚症。
头晕亦分虚实,实证大多由肝火、痰湿、瘀血所致,虚证多由气血亏虚或肾虚精亏所致。
在出现头痛、头晕症状时,总会有其他伴随症状,我们可以通过伴随症状区分寒热虚实。
周身、四肢为十二经络循行之处,气血之所荣,所以周身、四肢异常也反映了疾病的寒热虚实。
若自觉身体困重乏力,伴见舌苔腻等湿滞之象,这大多是因为水湿泛溢所致;若身重疲乏,多为肢体筋络失于濡养所致。
“二便为一身之门户”。
若见小便色黄赤而短少者,多属热证;尿色白而清长者,多属寒证。
便秘按寒热虚实可分为:实热者,多腹胀满闷,痛而拒按,苔黄燥裂;实寒者,多腹痛拒按,苔白身冷,为寒邪阻遏阳气,腑气不通。
详解问诊十问歌(细细品读)
详解问诊十问歌(细细品读)一、问寒热“问寒热”就是问患者在疾病状态下有没有寒热感觉,通过患者的寒热感觉,我们可以确定疾病的性质是寒证还是热证。
人体是恒温动物,而要把人体的体温维持在一个基本恒定的状态下,就需要有产热和散热两个系统协调地工作,当疾病影响到这个体温调节系统(如外界的寒热刺激或是体内物质的亏损等),人体就会产生或寒或热的症状。
通过这些寒热症状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我们也就可以判断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失调的原因和根源,从而指导疾病的治疗。
人体在疾病下的寒热感觉一般可有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以及寒热往来四种情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这四种寒热的表现和意义。
恶(音“勿”)寒发热。
人体有怕冷的感觉,即使是多穿衣服,多盖被子、烤火取暖或是提高居室温度仍无法缓解机体的寒冷感,这种怕冷的感觉,中医称为“恶寒”。
恶寒的感觉常和发热一起出现,热度越高,恶寒越明显,甚至会出现寒战,所以我们常合称为恶寒发热。
西医上大多数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都可以见到这种恶寒发热的症状,为什么细菌、病毒等邪气侵袭人体会出现恶寒发热的症状呢?这就又要提到人体的气。
气具有护卫机体、开合毛孔、温煦机体的作用,外邪要侵袭人体,势必首先要和气作一番较量,当人体正气旺盛时,邪气无法对人体造成影响,人也就不会生病。
当人体正气亏损或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说受凉),气对人体的护卫作用就会下降,这时邪气就会乘虚侵入人体,从而和体内的正气发生“争斗”。
争斗过程中,气温煦机体和开合毛孔的作用就会受到阻碍,使肌表汗腺闭塞,这就导致了恶寒的出现。
正气和入侵的邪气发生争斗,产生热量,这就导致了发热。
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性发热的产生机理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由于侵入人体的微生物被白细胞吞噬后释放出内毒素,这种内毒素导致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改变而导致发热;二是白细胞完成吞噬作用后,在死亡裂解时会产生热量而引起人体发热。
综合这两个因素,我们再回头看看中医的解释,竟然十分吻合。
【干货讲解】掌握中医问诊《十问歌》,自己也能辨寒热虚实
【干货讲解】掌握中医问诊《十问歌》,自己也能辨寒热虚实有的朋友给我们留言说自己会推拿,会认穴可是就是不会辨证!殊不知,缺了这一步后续的治疗都要大打折扣!只有明确了病因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中医讲究四诊(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中医问诊《十问歌》具体是哪十问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问寒热二问汗· 问寒热寒热是辨别患者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询问患者是否感觉怕冷或发热。
“寒”可分为:凉风一吹感觉到冷,为恶风;自觉怕冷,穿的再多或者靠近取暖都不能缓解,为恶寒;而只要多穿点或者取暖就能缓解的冷,称为畏寒。
“热”包括: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局部发热。
中医里可以根据寒热之间的关系来分类,以此细致辨别疾病。
· 问汗:汗液能反映人体阴阳和表里两方面的变化。
主要是诊察患者是否出汗及出汗的部位、时间、出汗量等。
表证辨汗:表证无汗多为外感风寒;表证有汗多为表虚或表热证。
里证辨汗:出汗不止,一动弹就加重,这种情况为自汗,这类人多为阳气虚损;睡觉时爱出汗,醒了就缓解,这种情况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身上又热又出汗,这种情况多为里热炽盛;先感到恶寒,发抖战栗,然后全身出汗,这种情况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身上出汗、发热,烦躁不安、脉搏急促,此时人体邪气太盛,正气衰弱,无法抵御邪气,属于危机证候。
局部辨汗:头部出汗可能是由于阳热或湿热;额头出汗,脉搏非常微弱,为元阳离散,虚阳浮越,一种危急症状;身出汗者,没出汗的部位多为患病的一侧,可能因为痰湿或风湿阻滞,或营卫不和或者中风偏枯;手足心出了汗,大多是因为脾胃湿热,或者阴经郁热导致的。
三问头身四问便· 问头身:头痛也有虚实之分:头部胀痛、刺痛、固定痛,多属实证;头部空痛、隐痛多属虚证。
头晕也分虚实:实证大多是由肝火、痰湿、淤血所致;虚证多由气血亏虚或肾虚精亏所致。
而在出现头痛头晕症状时,总会有其他伴随症状,我们可以通过伴随症状区分寒热虚实。
中医护理评估十问歌
中医护理评估十问歌
问睡眠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护理评估中,询问患者的睡眠状况是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一环 睡眠质量差、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会导致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加重病情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睡眠状况,帮助他们调整睡眠环境和作息时间,改善 睡眠质量 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的患者,可以指导他们进行睡前放松训练、温水泡脚等助眠方 法 对于打鼾、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给予适当的睡眠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 睡眠问题
在中医护理评估中,询问患者的情绪状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加重病情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可以指导他们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等缓解情绪的方法 对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可以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和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
演讲完毕 感谢聆听
中医护理评估十问歌
问头身
头痛眩晕多与肝火、痰饮有关;项背强痛多 与太阳经受邪、颈椎病有关;身体困重疼痛 多与湿邪有关
中医护理评估十问歌
问便
大便正常与否是判断脾胃功能的重要指征 ,大便燥结或泄泻为肠胃不和;大便带血 或纯血便可能有肛肠疾患;大便失禁或秘 结多属虚证。小便短赤或清长、遗尿或癃 闭等均属异常情况,需进一步检查治疗
总之,中医护理评估中的十问歌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护士全面了解患 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通过十问歌的询问,还可以加 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和需要进行灵活运用和调整
十问歌——精选推荐
⼗问歌⼗问歌“⼗问歌”始见于《景岳全书·传忠录·⼗问篇》:⼀问寒热⼆问汗,三问头⾝四问便,五问饮⾷六胸腹,七聋⼋渴俱当辨,九因脉⾊察阴阳,⼗从⽓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招怨。
后见于清·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问证诗》:⼀问寒热⼆问汗,三问头⾝四问便,五问饮⾷六问胸,七聋⼋渴俱当辨,九问旧病⼗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语告⼉科,天花⿇疹全占验。
后⼜据卫⽣部中医司《中医病案书写格式与要求》通知精神,改编为:问诊⾸当问⼀般,⼀般问清问有关,⼀问寒热⼆问汗,三问头⾝四问便,五问饮⾷六问胸,七聋⼋渴俱当辨,九问旧病⼗问因,再将诊疗经过参,个⼈家族当问遍,妇⼥经带病胎产,⼩⼉传染接种史,痧痘惊疳嗜⾷偏。
原版⼗问歌赋⼀问寒热⼆问汗,三问头⾝四问便。
五问饮⾷六胸腹,七聋⼋渴俱当辨,九问旧病⼗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语告⼉科,天花⿇疹全占验。
新编⼗问歌问诊⾸当问⼀般,⼀般问清问有关。
⼀问寒热⼆问汗,三问头⾝四问便。
五问饮⾷六胸腹,七聋⼋渴俱当辨,九问旧病⼗问因,再将诊疗经过参。
个⼈家族当问遍,妇⼥经带并胎产。
⼩⼉传染接种史,疹痘惊疳嗜⾷偏。
附:“⼗问歌”关系你、我、他⾝体的健康问题是任何时候、任何⼈都避免不了的,怎么样能让医⽣将病看得准⼀点、快⼀点、且早⼀点康复,这⾥⾯有⼀点⼉⼩窍门,这个还得从“⼗问歌”说起。
学中医的⼈⼀定知道有⼀个“⼗问歌”,这个“⼗问歌”是中医在诊治疾病环节中经常要应⽤到的,可能⼀般的⼈认为这个“⼗问歌”只要中医师知道就好了,医⽣看病⽤的啊。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化传承的削弱和外来⽂化的活跃,我在临床⼯作中感受到,现代医学占领了医疗领域的主要市场,现代医学的基础概念⾃然也占领⼈们⽇常思维和⽣活常态,充斥在⼈们的⽇常⽣活中,⼈们渐渐地、惯性地认为看中医和看西医、或者说病了应对中医师和西医师是⼀样的,其实则不然。
中医问诊《十问歌》
中医问诊《十问歌》“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四诊就是望闻问切。
说到中医的四诊,就不得不提及中医问诊《十问歌》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它很好地总结了中医问诊的要领,提示医生要通过全面的四诊合参,综合性的进行分析诊断,最后来判定病症。
大众学习中医问诊《十问歌》,可了解一些中医问诊知识,也会对就医起到指导作用。
一问寒热二问汗问寒热寒热是辨别患者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问寒热”指询问患者是否感觉怕冷或发热。
“寒”可分为:遇风觉冷,谓之恶风;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谓之恶寒;若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能缓解,称为畏寒。
“热”包括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局部发热。
中医又根据寒热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以此细致辨别疾病,患者也可根据以下表现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症状:恶寒发热,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只感觉冷而不发热,称为但寒不热;只感觉发热而不怕冷,则为但热不寒;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问汗汗能反映人体阴阳和表里两方面变化,“问汗”主要诊察患者是否出汗及部位、时间、多少等。
表证辨汗:表证无汗多为外感风寒;表证有汗为表虚或表热证。
里证辨汗:汗出不已,动则加重者为自汗,这类人多为阳气虚损;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身大热而大汗出,多为里热炽盛;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汗出身热、烦躁不安、脉来急促,为邪盛正衰之危候。
局部辨汗:头部出汗可能是由于阳热或湿热;额部出汗,脉微欲绝,为元阳离散,虚阳浮越之危象;半身汗出者,无汗部位多为病侧,可因痰湿或风湿阻滞,或营卫不和,或中风偏枯;手足心多汗,多因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所致。
三问头身四问便问头身头痛有虚实之分。
中医诊断十问歌
中医诊断十问歌
“十问歌”
始见于《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
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后见于清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
问证诗》: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后又据卫生部中医司《中医病案书写格式与要求》通知精神,改编为:
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将诊疗经过参,
个人家族当问遍,妇女经带病胎产,
小儿传染接种史,痧痘惊疳嗜食偏。
中医十问歌自辨寒热虚实
中医十问歌自辨寒热虚实编者按中医有四种诊断方法,即望、闻、问、切。
其中,问诊占有重要地位,古人将问诊经验总结为《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提示医生接诊时,要全面、详细地询问患者信息,以免漏诊、误诊。
而且,患者了解一些中医问诊常识,也会对就医起到指导作用。
一问寒热寒热是区分患者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河南省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刘培民解释,“问寒热”指询问患者是否感觉怕冷或发热。
“寒”可分为:遇风觉冷,谓之恶风;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不能缓解,谓之恶寒;假设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能缓解,称为畏寒。
“热”包括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自觉全身、局部发热。
中医又根据寒热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以此细致区分疾病,患者也可根据以下表现看看自己属于哪种病症:恶寒发热,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只感觉冷而不发热,称为但寒不热;只感觉发热而不怕冷,那么为但热不寒;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二问汗汗能反映人体阴阳和表里两方面变化,“问汗”主要诊察患者是否出汗及部位、时间、多少等。
表证辨汗:表证无汗多为外感风寒;表证有汗为表虚或表热证。
里证辨汗:汗出不已,动那么加重者为自汗,这类人多为阳气虚损;睡时汗出,醒那么汗止者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身大热而大汗出,多为里热炽盛;先恶寒战栗,继而全身大汗者为战汗,多见于急性热病;汗出身热、烦躁不安、脉来急促,为邪盛正衰之危候。
局部辨汗:头部出汗可能是由于阳热或湿热;额部出汗,脉微欲绝,为元阳离散,虚阳浮越之危象;半身汗出者,无汗部位多为病侧,可因痰湿或风湿阻滞,或营卫不和,或中风偏枯;手足心多汗,多因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所致。
三问头身《景岳全书》中记载:“问其头可察上下,问其身可察表里。
”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周身、四肢为十二经脉循行之处,脏腑气血之荣。
十问歌
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
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漓半月方净者。 经间期出血:是指以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 少量阴道出血者。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 失常的病证,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 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 不绝者为“漏”。
闭经:女子年龄超过16岁,月经尚未来潮,
十问歌
“十问歌”始见于《景岳全书· 传忠录· 十问
篇》: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 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 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后见于清· 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 问证诗》: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 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 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 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 全占验。
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 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为闭经。前者 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一问寒热:感觉畏寒还是发热。
二问汗:二问身体有无出汗、热汗还是冷汗。
三问头身:三问头部和身体有无不适之处。 四问便:四问大小便排泄是否正常。 五问饮食:五问吃的喝的是否正常及偏好。
六问胸:六问胸腹部的感觉。 七聋八渴俱当辨:七耳聋八口渴需要辨别。
九问旧病:九问过往病史。
十问因:十问发病的起因原由。 再兼服药参机变: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妇女要
问经期的状况,有没有经期推迟、经期短、 闭经、崩漏的情况发生。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有关儿 科需要注意的,天花、麻疹。
睡眠:是否难以入睡,是否易醒,有无多梦,
睡醒后是否疲劳。 经期:一般先期为热,后期为寒。 周期:两次月经的第一天为一个周期,一般 21--35天,平均28天。 经期:月经持续时间,正常为3-7天。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天 左右一行,连续发生2个周期以上者。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到5 个月一行者,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
中医十问歌
中医十问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践经验。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有许多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中“十问歌”便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十问歌通过询问病人的十个方面的问题,来全面了解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以下是根据“中医十问歌”的内容,整理出的一份详细的诊断指南。
1. 问寒热:首先要询问病人是否有发热或怕冷的症状。
发热可能是体内有炎症或感染,而怕冷则可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2. 问汗出:了解病人是否有出汗的情况,汗出过多可能是阴虚内热,汗出过少可能是阳气不足。
3. 问头身:询问病人头部和身体是否有不适,如头痛、头晕、身体疼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4. 问胸胁:了解病人胸胁部位是否有不适,如胸闷、胁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肝气郁结或气血瘀滞有关。
5. 问饮食:询问病人的饮食情况,包括食欲、口味偏好、消化情况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脾胃功能和体内湿热状况。
6. 问睡眠:了解病人的睡眠质量,如入睡难易、睡眠深浅、梦多与否等,这些情况可以反映心神是否安宁。
7. 问大小便:询问病人的大小便情况,包括次数、颜色、气味、质地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脏腑功能和体内水湿状况。
8. 问妇女:对于女性病人,要特别询问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痛经等,这些信息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9. 问小儿:对于儿童病人,要询问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智力发育等,以及是否有夜啼、惊风等症状,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儿童的健康状况。
10. 问既往病史: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这些信息对于当前病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这十问,中医师可以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十问歌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工具,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
中医问诊的十问歌解释: 十问歌
中医问诊的十问歌解释: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1.寒热:有寒热的多为表证、外感证,无寒热的多为里证,内伤杂证;发热恶寒的为病在阳,无热恶寒的为病在阴。
寒热起伏定时,一日一发、二日一发、三日一发的为疟疾。
2.汗:汗与寒热有密切关系,如外感发热无汗是伤寒,有汗是伤风,汗出热减是病渐衰,汗后热反增高是邪渐人里。
虚证中的阴虚盗汗,汗后感觉疲乏;阳虚自汗,汗后感觉身冷。
更有表证发汗,汗出不止,热骤降而恶寒转甚,称为亡阳,有虚脱危险;也有发汗战栗,汗出类似虚脱而安卧脉静,称为战汗,是疾病转机之征,不必惊惶。
若汗出如珠如油,四肢厥冷,脉伏,为垂亡之象,称做绝汗。
3 .头:头痛无休止、有寒热的多为外感,头项痛属太阳,前额痛属阳明,两侧痛属少阳,巅顶痛属厥阴。
痛有间歇,兼有眩晕重胀的多为内伤杂症,痛胀觉热的属肝火;眩晕畏光的属肝阳;痛剧面青的属肝寒;头重昏沉响鸣的属脑虚。
痰湿内阻,清阳不升,亦能使人晕眩,但多兼舌腻恶心。
4.身:一身酸痛,有表症的多为外感,汗出即减,不兼寒热,痛在关节,或游走四肢,为风寒湿痹,常与气候有关;手足麻木,或身体一处麻木的为气虚;仅有手大指或食指觉麻木,延及肘臂的为中风先兆。
多卧身痛不舒,活动后轻减的为气血不和;身痛而重,举动不便的为湿阻经络。
5.大便:便闭能食者为阳结,不能食者为阴结;腹满胀痛的为实证,不满不胀的为虚证;久病或老人、产妇经常大便困难,为血枯津燥;先干后澹为中气不足;大便常稀为脾虚;每逢五更天明泄泻的为肾虚;泄泻腹痛,泻下臭秽的为伤食;痛一阵泻一阵,泻下粘秽赤白,里急后重的为痢疾;骤然呕吐,水泻不止,肢麻头汗的为霍乱。
6 .小便:小便清白为寒,黄赤为热,浑浊而不爽利为湿热。
频数不禁为虚证;溲频而口渴多饮为消渴;溲时淋沥,茎中刺痛为淋证;小便不通,腹内胀急为癃闭。
十问歌详解
十问歌详解中医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
为四诊之一。
其内容最早见于《素问征四失论》等篇。
《难经》则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并列。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十问篇》,较全面地归纳总结了问诊的内容、顺序及其辨证意义。
清代林之翰《四诊抉微》将问诊始列为专篇。
與西醫問診方式大同小異,通過詢問來了解病人的症狀、發病過程、治療概況、家庭生活和既往病史。
中醫問診注重收集與辨証有關的材料,致力找出主症和兼症。
查問現在症狀時,內容極為詳細,對各種症狀的臨床意義也有深刻的認識。
後世醫家將問診內容歸納為提綱歌訣(又稱"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問服藥參機變,女問經產兒問痘疹。
问诊主要是在疾病体征缺乏或不明显时,发现可供诊断的病情资料,或可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同时,全面掌握与疾病有关的其他情况,包括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环境、饮食嗜好、婚姻状况等。
如用其他诊法发现异常体征,通过问诊还可有目的地加以查询,以了解疾病的动态变化情况,扩充诊断资料,供全面综合分析。
从而为医生正确分析病情,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正邪盛衰,进行合理治疗等提供可靠依据。
一、问诊的概念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二、问诊的意义问诊在四诊中占有重要地位。
故明代张景岳认为问诊是“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
三、问诊的方法(1)在病人主诉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重点询问,以了解疾病诊断和辨证论治有关的资料。
(2)其注意事项:a.环境要安静适宜。
b.一般应直接询问病人,若意识不清或小儿科询问陪诊者。
c.态度要严肃和蔼,科适当提示,但不能暗示患者。
d.不用医学术语询问,以患者能听懂,准确回答问题。
四、问诊的内容(1)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和家族史。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
如,关节痛的⼈怕冷,⼿指、关节冷痛,从中医来讲寒主痛,所以冷痛就是实寒证。
⼜⽐如夏天很热的时候空调开很⼤,⼜喝冷饮,吃冰镇西⽠,吃完后肚⼦突然剧痛,拉肚⼦,这也属于但寒不热的情况。
这种怕冷不是表证,是寒邪在⾥,直中胃肠,是⼀种⾥寒证。
有的⼈长期觉得怕冷,⽐平常的⼈更觉得怕冷,⾐服穿得⽐别⼈多,经常抱着热⽔袋,喜欢夏天不喜欢冬天。
⼀般⽼⼈⽐较多见。
这叫畏寒,⼀般是阳虚引起的。
阳虚是⼀种虚寒证,这时候我们⼀般⽤补阳的⽅法治疗。
实寒证的疼痛是⽓⾎受寒后凝滞⽽引起,所以往往疼痛剧烈⽽且拒按;⽽虚寒证的冷痛是体内阳⽓的温煦作⽤衰退⽽引起,所以往往以隐隐作痛、喜揉喜按为特点。
这就是实寒证和虚寒证的疼痛性质的区别。
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正好和但寒不热相反,是指患者只有发热⽽没有怕冷的感觉。
根据发热的程度以及发热的症状,主要有壮热、微热和潮热三种类型。
壮热。
壮热也就是⾼热的意思,⾼烧不退。
壮热属于⾥实热证,阳⽓很亢盛,抵抗⼒很强。
也就是中医说的“邪热鸱[chī]张”,什么叫做鸱?鸱张什么意思?鸱就是鹞 [yào],(像)鹰的这种鸟张开翅膀的意思。
形容这种热势很厉害,微热。
微热是发热不⾼,⾃⼰稍微有点感到发热,体温⼀般也是不⾼的,不会超过三⼗⼋度,甚⾄是只有⾃⼰感觉发热,微热的原因很多,要根据它的兼症,不同的表现来进⾏辨证。
⽐如长期发热,劳累则甚,属于⽓虚发热,类似西医讲的这种⽩细胞减少的病⼈,他经常有这种情况。
温度稍微有点⾼,稍微⼀活动就感到发热,这属于⽓虚的表现;低热⽽脸⾊很⽩,这属于⾎虚的表现;如果是午后发热,五⼼烦热,⾻蒸发热,就是⾃⼰感到⾻头⾥⾯发烧,⾥⾯热,像坐在蒸笼上⼀样的,体温⼜并不怎么⾼,兼有⼀些阴虚的表现属于阴虚发热。
如果因情志不舒,或者受情志影响引起来的,⽐如⼼情⼀紧张的时候就发热,属于⽓郁发热。
还有⼀种情况也可以引起低热,那就是津伤发热。
这种情况常见于热病后期,邪热损伤体内津液,或是⼤汗、⼤吐、⼤泻引起体内津液⼤量丢失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十问歌详解
中医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谒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眼药叁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此十问者,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也。
明此十问,则六变具存,而万病形情俱在吾目中矣。
医之为难,难在不识病本,而误施治耳。
误则杀人,天道可畏,不误则济人,阴德无穷。
学者欲明是道,必须先察此要,以定意见,以为阶梯,然后再采群书,广其知识,又何误焉。
有能熟之胸中,运之掌上,非止为人,而为己不浅也,慎之宝之。
一问寒热问寒热者,问内外之寒热,欲以辨其在表在里也。
人伤于寒,则病为热,故凡病身热、脉紧、头疼、体痛、无汗,而且得于暂者,必外感也。
盖寒邪在经,所以头疼身痛,邪闭皮毛,所以拘急发热,若素日无疾而忽见,脉症若是者,多因外感。
盖寒邪非素所有,而突然若此,此表证也。
若无表证,而身热不解,多属内伤,然必有内症相应.合而察之,自得其真。
凡身热经旬,或至月余不解,亦有仍属表证者。
……其病必外症多而里症少,此非里也,仍当解散。
凡内证发热者,多属阴虚,或因积热,然必有内症相应,而其来也渐。
盖阴虚者必伤精,伤精者必连脏,故其在上而连肺者,必为喘息咳嗽;在中而连脾者,或妨饮食,或生懊憹,或为躁烦焦渴;在下而连肾者,或精血遗淋,或二便失节。
然必倏然往来,时作时止,或气怯声微,是皆阴虚证也。
凡怒气七情,伤肝伤脏而为热者,总属真阴不足,所以邪火易炽,亦阴虚也。
凡劳倦伤脾而发热者,以脾阴不足,故易于伤,伤则热生于肌肉之分,亦阴虚也。
凡内伤积热者,在症痞必有形证,在血气必有明征,或九窍热于上下,或脏腑热于三焦,若果因实热,凡火伤在形体,而无涉于真元者,则其形气声色脉候自然壮丽,无弗有可据而察者,此当以实火治之。
凡寒证尤属显然,或外寒者,阳亏于表,或内寒者,火衰于中,诸如前证。
但热者多实,而虚热者最不可误;寒者多虚,而实寒者间亦有之。
此寒热之在表在里,不可不察也。
注:此外尚有内外伤发热辨!
二问汗问汗者,亦以察表里也。
凡表邪盛者必无汗,而有汗者邪随汗去,已无表邪,此理之自然也。
故有邪尽而汗者,身凉热退,此邪去也。
有邪在经而汗在皮毛者,此非真汗也。
有得汗后,邪虽稍减,而未得尽全者,犹有邪也,又不可因汗而必谓其无表邪也,须因脉症而详察之。
凡温暑等证,有因邪而作汗者,有虽汗而邪未去者,皆表证也。
总之,表邪未除者,在外则连经,故头身或有疼痛;在内则连脏,故胸膈或生躁烦。
在表在里,有症可凭,或紧或数,有脉可辨。
须察其真假虚实,孰微孰甚而治之。
凡全非表证,则或有阳虚而汗者,须实其气。
阴虚而汗者,须益其精。
火盛而汗者,凉之自愈。
过饮而汗者,清之可宁。
此汗症之有阴阳表里,不可不察也。
诸汗详证载伤寒门。
佛山-布医(123270938) 15:45:47
四问便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寒热虚实。
盖前阴通膀胱之道,而其利与不利、热与不热,可察气化之强弱。
凡患伤寒而小
水利者,以太阳之气未剧即吉兆也。
……凡小便,人但见其黄,便谓是火,而不知人逢劳倦,小水即黄;焦思多虑,小水亦黄;泻痢不期,小水亦黄;酒色伤阴,小水亦黄。
使非有或淋或痛,热证相兼,不可因黄便谓之火。
……若小水清利者,知里邪之未甚,而病亦不在气分,以津液由于气化,气病则小水不利也。
小水渐利,则气化可知,最为吉兆。
后阴开大肠之门,而其通与不通、结与不结,可察阳明之实虚。
凡大便热结而腹中坚满者,方属有余,通之可也。
若新近得解而不甚干结,或旬日不解而全无胀意者,便非阳明实邪。
大便通水谷之海,肠胃之门户也。
小便通血气之海,冲任水道之门户也。
二便皆主于肾,本为元气之关,必真见实邪,方可议通、议下。
……所以凡病不足。
慎勿强通,最喜者,小便得气而自化,大便弥固者弥良,营卫调和,自将通达,即大便秘结旬余,何虑之有?若滑泄不守,乃非虚弱者所宜,当首先为之防也。
佛山-布医(123270938) 15:49:16
六问胸胸即膻中,上连心肺。
下通脏腑。
胸腹之病极多,难以尽悉。
而临证必当问者,为欲辨其有邪无邪及宜补宜泻也。
夫凡胸腹胀满,则不可用补,而不胀不满,则不可用攻,此大法也。
然痞与满不同,当分轻重,重者胀塞中满,此实邪也,不得不攻;轻者但不欲食,不知饥饱,似胀非胀,中空无物,乃痞气耳,非真满也,此或以邪陷胸中者有之,或脾虚不运者有之。
病者不知其辨,但见胃气不开,饮食不进,问之亦日饱闷,而实非真有胀满,此在疑虚疑实中间,若不察其真确,未免补泻倒施,必多致误,则为害不小。
……凡势在危急,难容少缓,亦必先问其胸宽者乃可骤进。
若元气多虚而胸腹又胀,是必虚不受补之证,若强进补剂,非惟无益,适足以招谤耳,此胸腹之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