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今名医名句大全

合集下载

中外名医生平、照片及名言

中外名医生平、照片及名言

中外名医照片、生平及名言1.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擅长各科,周游列国,四处行医。

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扁鹊曾有过“讳疾忌医”的故事,他曾多次拜见蔡桓公,对蔡桓公说从他的表现来看他身体应该有疾病,但是蔡桓公置之不理,等到感到身体不适时才悔之晚矣——《韩非子》。

这个故事说明扁鹊不但擅长视诊,而且深谙预防疾病的道理。

相传著有《难经》。

名言: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2.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曾任长沙太守,故有张长沙之称。

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

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

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

任长沙太守时,他体恤民间疾苦,每月十六、二十一为百姓治病,被称为“坐堂太守”。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3.三国时期外科鼻祖华佗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

是三国著名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

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

古代医学名言名句

古代医学名言名句

古代医学名言名句
1. "医者治病,尤须三思而后行。

" - 《随园医话》
2. "百病治脾,最好的是自由的步行和清爽的饮食。

" - 《黄帝内经》
3. "治病当先治心,先安其心,诸病可除。

" - 《伤寒杂病论》
4. "上工之医心传人,善治之道宜寸断。

" - 《千金方》
5. "君子十九思病已,小人九思病未。

" - 《随园医话》
6. "疾病到来,勿立刻匆匆治疗,而要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

" - 《黄帝内经》
7. "医者无私情,心中放光明。

" - 《随园医话》
8. "以食为先,治养为本。

" - 《黄帝内经》
9. "疾病初起,不治则变。

" - 《外科正宗》
10. "医道之难,如鸟之卵,难养难护。

" - 《伤寒杂病论》。

国外医生名言

国外医生名言

国外医生名言
国外医生的一些名言如下:
1. 医生只不过是精神上的慰藉者而已。

——罗马官员与作家佩特罗尼乌斯
2.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

——古代医学家张从正
3. 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

——爱默生
4. 医者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孙思邈
5. 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古代医学家孙思邈
6. 医生的无知会给病人带来灾难。

一个医生,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那是失职和羞耻,也是医生最大的痛苦。

——周礼荣
7. 良医者,常治无病之人,故无病。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
8. 教育之于心灵,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

——爱迪生。

古代名医经典语录

古代名医经典语录

古代名医经典语录1.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2. 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3. 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

——清·陈清淳《蜀中医纂·医论》4. 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5. 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

——赵宜真《秘传外科方》6. 良医医病,病愈而道谢;庸医医病,病愈而杀之。

——清·吴瑭《温病条辨·自序》7. 术日以精,怀日以虚;名日以高,行日以谨。

——清·张璐《张氏医通·序》8.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9. 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金·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二·攻里发表寒热殊涂笺》10. 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丹溪翁传》11. 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12. 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13.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14. 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明·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15.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16. 古之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致于有疾也。

——宋·朱文《朱子语类·卷一一七·杂论》17. 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18.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通过世代医家的钻研与实践,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名言,这些名言不仅体现了中医学的智慧,也对我们理解和学习中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100句中医名人的名言,带我们一起感受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1. "药石之学,以立观念,学其他则不为深矣。

"——医学家扁鹊2. "上工之医,必善于调气。

"——医学家扁鹊3. "夫精诚者,天之弘医。

"——医学家扁鹊4. "病人惧医生,病人不归。

"——医学家扁鹊5. "大医不治病,治未病。

"——医学家扁鹊6. "不洁之气,未发为病;发为病,已病者急。

"——医学家扁鹊7. "上工之医,谓之善言。

"——医学家扁鹊8. "善言者示贤,能复魂魄,致腠理。

"——医学家扁鹊9. "知人生之所生,治之所生。

"——医学家扁鹊10. "用医不足以治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医之义也。

"——医学家张仲景11. "内伤者食少过劳,闭塞以饮沉,外受寒湿,寒气凝滞。

是故病者国风以内为痈肿。

"——医学家张仲景者国风以内为痈肿。

"——医学家张仲景13. "内伤者食少过劳,闭塞以饮沉,外受寒湿,寒气凝滞。

是故病者国风以内为痈肿。

"——医学家张仲景14. "内伤者食少过劳,闭塞以饮沉,外受寒湿,寒气凝滞。

是故病者国风以内为痈肿。

"——医学家张仲景15. "内伤者食少过劳,闭塞以饮沉,外受寒湿,寒气凝滞。

是故病者国风以内为痈肿。

"——医学家张仲景16. "内伤者食少过劳,闭塞以饮沉,外受寒湿,寒气凝滞。

是故病者国风以内为痈肿。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名言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名言

1.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 -黄帝内经
2. "医者,必先防其身,乃能救人。

" -《伤寒杂病论》
3. "医者父母心,医者无私心。

" -医学经典《千金方》
4. "医者不仁,不可为医。

" -《黄帝内经》
5. "治未病,病已成。

" -《黄帝内经》
6. "寿者,天地之间,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草木所生,皆为之用也。

" -《黄帝内经》
7. "医者以其道治病,不以病治病。

" -《黄帝内经》
8. "医者,治未病者也,非治已病者也。

" -《黄帝内经》
9.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黄帝内经》
10. "病从口入,药从口出。

" -《黄帝内经》
这些名言体现了古代名医们对医学道德、治疗原则和预防保健的重要观点。

它们强调了医者的责任和使命,提倡治未病和防病的理念,强调医者的仁心和无私奉献。

这些名言对于现代医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精选的医学名人名言大全

精选的医学名人名言大全

精选的医学名人名言大全1、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

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王叔和《脉经序》2、病不可不察隐情,药不可徒拘成法。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3、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4、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5、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6、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7、自古无不效之方,而世医不识之病。

——孙一奎《赤水玄珠序》8、凡读古人书,应先胸有识见,引伸触类,融会贯通,当悟乎书之外,勿泥乎书之中,方为善读书人。

——顾仪卿《医中一得》9、尝思用药如用兵。

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10、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11、盖医者人命所关,固至难极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为之也。

——徐灵胎《医贯砭卷上伤寒论》12、医之临病,胜于临敌。

——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13、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

——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14、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15、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16、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吴尚先《理渝骈文续增略言》17、学医业者,心要明天地阴阳五行之理,始晓天时之和不和,民之生病之情由也。

——吴谦等《医宗金鉴运气要诀》18、医虽小道,而性命攸关,敢不知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三传中录京师水火说》19、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李梃20、夫以利济存心,则其学业必能日造乎高明;若仅为衣食计,则其知识自必终囿于庸俗。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摘要:
1.扁鹊:医患关系的基础是信任
2.华佗:医患合作,共同对抗疾病
3.张仲景:医者仁心,关爱患者
4.孙思邈:全面了解患者,因病施治
5.李时中:医患沟通,至关重要
6.历代名医的共同理念:以患者为中心
正文:
我国历代名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这些名言不仅体现了古代医者的高尚医德,还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了借鉴。

首先,扁鹊提出了医患关系的基础是信任。

他认为,患者只有信任医生,才能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生。

医生也应以此为责任,竭尽全力为患者治疗。

其次,华佗强调了医患合作,共同对抗疾病的重要性。

他认为,医生和患者应该携手并进,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战胜病魔,实现康复。

张仲景则主张医者应有仁心,关爱患者。

他认为,医者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关爱患者的仁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患者着想,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孙思邈提出了全面了解患者,因病施治的观点。

他认为,每个患者都有其
个体差异,医生应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和生活习惯,才能因病施治,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李时中强调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他认为,医生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和需求,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总之,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共同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古今中外 强悍 医学格言

古今中外 强悍 医学格言

常修从医之德,常怀律己之心;长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

学习启迪心智,学习净化思想,学习陶冶情操,学习升华境界。

良医有两种:一种是自己能够把病人治好;一种是知道自己治不好,而把病人推荐给其他医生。

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孙思邈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理,便呆钝不灵。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立志立德求真求精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

必精而专,始能由博而约。

(清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序》)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阐发蕴奥,聿著方书,此其立言也。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序》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

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清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

”——元·王好古《此事难知·序》医乃仁术,无德不立。

大医有魂,生生不息。

——06年感动中国人物华益慰教授的评价词。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

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

(清吴瑭《温病条辨自序》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这是镌刻在撒拉纳克湖畔(Saranac Lake)的E.L.Trudeau医师的铭言。

病人的本能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是帮助本能的。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义——(美)富兰克林精神畅快,心气平和。

古代名医名言名句大全摘抄

古代名医名言名句大全摘抄

古代名医名⾔名句⼤全摘抄1.历代名医名⾔⼀、天⼈合⼀ 1.夫⼈禀五常,因风⽓⽽⽣长,风⽓虽能⽣万物,亦能害万物,如⽔能浮⾈,亦能覆⾈。

(汉·张机《⾦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分四时》)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加、夜甚。

(《灵枢·顺⽓⼀⽇分四时》) 4.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调神⼤论》) 5.⼈以天地之⽓⽣,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养⽣保健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调神⼤论》) 2.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有节,起居有常。

(《素问·上古天真论》) 3.志闲⽽少欲,⼼安⽽不惧,形劳⽽不倦。

(《素问·上古天真论》) 4.夜卧早起,⼴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

(《素问·四⽓调神⼤论》) 5.精、⽓、神,养⽣家谓之三宝。

(明·绮⽯《理虚元鉴·⼼肾论》) 6.善养性者,先饥⽽⾷,先渴⽽饮,⾷欲数⽽少,不欲顿⽽多。

(唐·孙思邈《备急千⾦要⽅·道林养性》)三、防病治未病 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四⽓调神⼤论》) 2.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汉·张机《⾦匮要略》) 3.上⼯治未病。

(《难经·七⼗七难》) 4.虚邪贼风,避其有时,恬惔虚⽆,真⽓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5.邪之所凑,其⽓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6.正⽓存内,邪不可⼲。

(《素问·刺法论》)四、医德医风 1.⼈命⾄重,有贵千⾦,⼀⽅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要⽅·序》) 2.凡⼤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欲⽆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要⽅·⼤医精诚》) 3.⼤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要⽅·⼤医精诚》) 4.业医者,活⼈之⼼不可⽆,⽽⾃私之⼼不可有。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

中医名人名言100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尊重中医的国家,而中医名人也是不胜枚举。

在这些名人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名言警句。

下面,我将为大家列举100句中医名人名言,以供大家参考。

一、黄帝内经篇名言1. 听善言,扬善行,此医道之要义也。

2. 夫医者,能工巧匠也;尽其技,不自失也。

3. 胜者之策,治人为治己,治己为治人。

4. 安忍为身主,真防为心本,心本安忍,而病安从。

5. 心不惊,神不惧。

神不惧,即无事。

6.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7. 不念居何世,不问志何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二、扁鹊天下名言8. 夫乐队之不偏,声调乃正。

9.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 由于养生,以待病之不来;及病之至,则已防范。

三、华佗名言11. 把握全局,循序渐进。

12. 以病论病,以人论人,方能制治有方。

13.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4. 尽可能地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尽可能地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

15. 非我之人,其心不我;不我之人,虽举案如山,不亦轻乎?四、张仲景名言16. 不畏病之来,但畏病之久留。

17. 惟形劳之所生病,皆可以形劳之所除。

18. 上工者有治未病者,中工者有治已病者,下工者有治已死者。

19.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20.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五、葛洪名言21. 良医所以治病者,以其道自在也。

22. 虚虚实实,道之所藏;深深浅浅,道之所成。

23.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万虑,必有一失。

24. 行道者不行过,言道者不出口。

25. 逆境之所以为神仙,顺境之所以为凡人。

六、雷公炮名言26.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7. 独卧寝息之时,为姓名实无分别。

28. 治病先静心,用药须谨慎。

29. 病在千头万绪中,治病只求一个确实。

30. 不求全责备,但求有建设性的批评。

七、朱震亨名言31.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32. 未病先防,已病先治。

33. 中国有养生之道,老有养老之路。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

中医名言名句集锦(精辟)医学教育网 2016-07-06 20:15:27一、天人合一1.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习业》)2.善摄生者,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4.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大宝论》)5.天地之理,有开必有合;用药之机,有补必有泻。

(清·程国彭《医学心悟·论补法》)6.医也者,顺天之时,测气之偏,适人之情,体物之理。

(清·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7.精是吾神,气是无道,藏精养气,保守坚真。

(清·董浩等《全唐文·卷九四五》)8.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清·程杏轩《医述·医学溯源》)9.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0.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1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帝王世纪·击壤歌》)12. 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13.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14.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15.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素问·举痛论》)二、养生保健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吕氏春秋·尽数》)3.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中外名医生平、照片及名言

中外名医生平、照片及名言

中外名医照片、生平及名言1.春秋战国时期神医扁鹊扁鹊(公元前407—前310),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擅长各科,周游列国,四处行医。

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四诊法”,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扁鹊曾有过“讳疾忌医”的故事,他曾多次拜见蔡桓公,对蔡桓公说从他的表现来看他身体应该有疾病,但是蔡桓公置之不理,等到感到身体不适时才悔之晚矣——《韩非子》。

这个故事说明扁鹊不但擅长视诊,而且深谙预防疾病的道理。

相传著有《难经》。

名言: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2.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曾任长沙太守,故有张长沙之称。

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

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

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

任长沙太守时,他体恤民间疾苦,每月十六、二十一为百姓治病,被称为“坐堂太守”。

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认真学习和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3.三国时期外科鼻祖华佗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字元化,一名旉。

是三国著名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

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
导语: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医患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医疗技术的提高,使得医生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治病,但与此同时,医患关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历代名医关于医患关系的名言摘要
1.扁鹊:医者仁心,患者至上
古代名医扁鹊提出:“医者,仁术也。

”强调医生应具备仁爱之心,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2.华佗:用药石,治身体;用言语,治心灵
华佗认为,医生的职责不仅在于治疗患者的生理疾病,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用心灵抚慰缓解患者的痛苦。

3.孙思邈:医者父母心,患者如亲人
孙思邈主张医生要用心关爱患者,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4.李时中:医患相得,疾病可愈;医患失和,疾病难愈
李时中强调,和谐的医患关系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与患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有利于患者康复。

5.现代医学视角下的医患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医患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

医生要充分沟通,了解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医疗服务。

名言的启示: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历代名医的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向:医生要具备仁爱之心,关爱患者;患者要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共同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结语:共同努力,共创美好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医疗卫生事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中外古今名医名句全套整合

中外古今名医名句全套整合

名医名句南丁格尔,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白求恩扁鹊华佗像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张孝骞-我国著名临床医学家)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蔡元培《运动的需要》身勤则强,逸则病。

蔡锷《序及按语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风为百病之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程杏轩《医述•药略》必先岁时,勿伐天和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金翼匮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医学名言警句解析

医学名言警句解析

医学名言警句解析1. 名医名句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来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自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bai·大医精诚》)3.大医精诚(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du私之心不可有。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zhi》).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刘昉《幼幼新书·自序》)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清·喻昌《dao医门法律·问病论》)。

2. 赞美“医生”的名言有哪些1、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孙思邈2、一个医生,只要活着,就不能忘记伤病员。

--柯棣华3、健康的开始在于知道自己的疾病,在于愿意服医生开给他的处方。

--塞万提斯4、医生只不过是精神上的慰藉者而已。

--佩特罗尼乌斯5、酒越陈越好,医生越老越好。

--托.富勒6、医生三世,不服其药。

--戴圣7、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8、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济世。

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

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孙思邈9、名医之治病,较之常医难也。

知其难,则医者固宜慎之又慎。

--徐大春10、一个医生必须有音乐家的耳朵,戏剧家的嘴巴。

在病人痛楚时,能用精确的听觉去辨别病情,用明快的语言消除疑虑,安抚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

--罗生特11、医生是我们文明世界的精华。

--罗.路.史蒂文森12、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女人的手。

--伦.赖特13、一个医生,不是为自己的名誉工作,他的价值,远比那五花八门的名誉更神圣更金贵枣驱除瘟疫,用欢乐代替痛苦。

65条必读的古医名言录!

65条必读的古医名言录!

65条必读的古医名言录!1 、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明李梃《医学入门习医规格》)2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晋王叔和《脉经序》)3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

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晋王叔和《脉经序》)4 、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著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

(汉华佗《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5 、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为可贵,自恨孤陋寡闻。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万病》)6 、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询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序》)7 、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针灸孔穴主对法》)8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9 、痛夭枉之幽厄,惜坠学之昏愚。

乃博采群经。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10 、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序》)11 、医者,意也。

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12 、医以济世,术贵乎精。

(清吴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13 、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清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14 、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清张畹香《张畹香医案卷上》)15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16 、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17 、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

(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眩晕》)18 、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

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清吴仪洛《本草从新原序》)19 、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

名医珍言录(句句精辟,值得学习)

名医珍言录(句句精辟,值得学习)

名医珍言录(句句精辟,值得学习)一、为医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唐·孙思邈,见《旧唐书·本传》)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约。

(清·刘仕廉《医学集成》)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清·程杏轩《医述》卷二·医则)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

但记每方治某病便非。

(清·曹仁伯《琉球百问·语录》)故业医者,能因古人之法,而审其用法之时,斯得古人立法之心矣。

(明·孙一奎《医旨绪余》下卷)二、辨证(气血、脏腑、六淫)治病必先辨证,辩证须辨兼证。

(清·费绳甫《孟河费绳甫医案》伤寒)气不足便是寒,气有余便是火。

(清·程杏轩《杏轩医案》)气为血所郁则痛,血为气所蒸则化为脓。

(清·唐容川《血证论·便脓》)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清·王士雄《温热经纬》卷四·湿热论)酸主乎火,软主乎湿。

(明·秦昌遇《病因脉证》卷三·痠软论)颈项胀是风,舌根强属痰。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卷二·中风)卫虚则外寒而栗,营虚则内热而咳;营虚则咳伤肺而唾腥,卫虚则寒入脾而吐涎沫。

(清·程杏轩《医述》卷六引程扶生语)卫气虚则多汗,营血虚则无汗。

(清·程杏轩《医述》卷十引娄全善语)胃乃卫之本,脾乃营之源。

(金·李东垣《脾胃论》)营阴虚则风阳易逆,脾胃弱则肝木易横。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卷二)凡病气重,则小便必涩;病气苏,则便溺渐通。

(清·程杏轩《医述》卷九·小便)实秘者,秘物也;虚秘者,秘气也。

(清·程杏轩《医述》卷九引张洁古语)热在上焦,咽干口糜;热在中焦,心烦口渴;热在下焦,便秘溺赤。

(明·李梴《医学入门)卷四·积热》)脉病,人不病则病重;人病,脉不病则病轻。

医学名人语录

医学名人语录

医学名人语录2、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

——杨泉《物理论》3、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匪细。

——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4、医不难於用药,而难於认证。

——温载之《温氏医案咳嗽》5、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

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王叔和《脉经序》6、盖医出于儒,非读书明理,终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变化。

——李梃7、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8、尝思用药如用兵。

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深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9、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吴谦等《医宗金鉴凡例》10、世无难治之疾,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

——褚澄《褚氏遗书》11、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陈梦雷12、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倪士奇《两都医案北案》13、人必有天赋之才而读破万卷,庶可以为医矣。

——王秉衡《重庆堂随笔卷上论治案》14、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张机《伤寒论原序》15、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名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一》16、医者,意也。

善于用意,即为良医。

——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上》17、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

——王叔和《脉经序》18、药能活人,亦能杀人,生死关头,间不容发,可不慎欤*—刘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药》19、夫医诚难知,知之不精,则罪更甚于不知。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贯众》20、盖医学通乎性命,知医则知立命。

——赵学敏《串雅内编绪论》21、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22、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名句南丁格尔,仲景,思邈,时珍,白求恩扁鹊华佗像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唐·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3.大医(唐·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4.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宋·昉《幼幼新书·自序》).5.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宋·昉《幼幼新书·自序》)6.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明·梦龙《警世通言》).7.医,仁术也。

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清·喻昌《医门法律·问病论》)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孝骞-我国著名临床医学家)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蔡元培《运动的需要》身勤则强,逸则病。

蔡锷《序及按语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风为百病之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程杏轩《医述•药略》必先岁时,勿伐天和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金翼匮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修园"医学实在易")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经"至真要大论")无虚不能作眩(介宾"景岳全书")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正气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素问•至真要大论》景岳注云:“必伏其所主者,制病之本也。

先其所因者,求病之由也。

”有诸必形诸外,观其外可知其。

——清•周杓元《温证指归•望色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仲景舌以候元气之盛衰,苔以察病症之浅深。

——清•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脉舌》辨舌质,可诀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近代•炳章《辨舌指南•辨舌总论》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浅深也——清•章虚谷《医门棒喝》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素问•标本病传论》景岳注云:“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

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

”寸尺弱,勿汗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论汗法》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汗论》阴虚之热者,宜壮水以平之;无根之热者,宜益火以培之.——《景岳全书•寒热》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医学心悟•三消》之证或不及其外,外之证则必根于其。

——现代•明坚《医林掇英•外病求在之根源》治外感如将,治伤如相。

——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杂说•治病法论》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伤如相,贵在圆通症者征也,瘕者假也。

征者成形而坚定不移者是也;假者无形而可聚可散者也。

——明•景岳《景岳全书•妇人规•症瘕类》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积血聚气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心肾•虚寒虚热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表•里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外感法仲景,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心肾•虚寒虚热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表•里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外感法仲景,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胆热移脑为鼻渊;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四总穴歌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

——明•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右脉不足,补气药多于补血药;左脉不足,补血药多于补气药。

——明•汪石山《石山医案•营卫气血论》引朱丹溪语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盛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吐血》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不由,惟火惟气耳。

——明•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

——清•唐容川《知证论•吐血》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气实者气必喘粗,声音壮厉;血实者血必凝聚,多痛且坚。

——清•徐灵胎《杂病源•虚实》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

——清•唐容川《血证论》血不利则为水。

——东汉•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安谷则昌,绝谷则亡。

——明•宗梓《医案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引语后天资生,纳谷为宝。

——锡纯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明•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肿胀》别阴阳于疑似之间,辨标本于隐微之际;有无之殊者,求其有无之所以殊;虚实之异者,责其虚实之所以异。

__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审查病机无失气宜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吐,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痰饮论治》肥人气虚多痰,瘦人血虚多火。

——清•程芝田《医法心传•医宜通变论》百病多因痰作崇。

——清•汪昂《汤头歌诀•礞石滚痰丸》痰为诸病之源,怪病皆由痰成。

——清•金鳌《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怪病是痰,十居***。

——清•裴一中《言医》引朱丹溪语湿邪为病,缓而难知。

——清•吴刊安《伤寒指掌•湿症合参》不明脏腑经络,伸手动手遍错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而生,皆邪气也。

擨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

子和《儒门事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王旭高《王旭高医案》欲知病之难易,先知病之深浅。

欲知病之深浅,先知病之部位。

宝辉《医医小草》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

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喻昌《寓意草》谚云十个医,十个法,此言不然,病者只有一个病,自当只有一个法。

陆九芝《世补斋医书》凡治病治遗使邪有出路。

宜下出者,不泄之不得下也。

宜外出者,不散之不得外也。

周学海《读医随笔》考古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温,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

程杏轩《杏轩医案》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先扁鹊见《医述》--------善为医者,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唐思邈--------不读本草,焉知药性?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饶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

--------金子和《儒门事亲卷十四治病》--------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取则焉。

--------元朱震亨《局方发挥》--------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言医,而贵于能延真医。

--------明景岳《景岳全书》--------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清仕廉《医学集成》--------医是讲学不是市道,故商贾贸迁之术无一书之传,而医家言则汗牛充栋。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经》无论真不真,总是汉间书,得其词组,即是治法;《伤寒论》无问全不全,苟能用其法以治今人病,即此亦已足矣。

后学能识病,全赖此数书。

--------清陆九芝《世补斋医书》--------学医当学眼光,眼光到处,自有的对之方,此有说不尽之妙,倘拘拘于格理,便呆钝不灵。

--------清仁伯《琉球百问》--------大约功夫到时,眼光中无相同之病。

看一百人病,便有一百人方,不得苟同,始为有味。

若功夫未到,便觉大略相同。

--------清仁伯《琉球百问》--------凡看病须要格分寸。

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

--------清仁伯《琉球百问》--------凡少年人看病,心中必谓天下无死症,如有死者,总由我功夫不到,一遇难处,遂打起精神,与他格算,必须万全而后止。

学医者,不可无此种兴会。

--------清仁伯《琉球百问》--------凡临证,须审病人情状,酌配方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