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和过程及对杜林及其著作的简介
对《反杜林论》的文本解读-文档资料
对《反杜林论》的文本解读《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同杜林的论战中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部著作。
在1987年的出版序言中,恩格斯叙述了本书的写作缘由:“这部著作不是‘内心激动’的意气之争”(p45),而是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斗争的产物。
一、基本背景《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同杜林的论战中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部著作。
在1987年的出版序言中,恩格斯叙述了本书的写作缘由:“这部著作不是‘内心激动’的意气之争”(p45),而是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斗争的产物。
“柏林大学的杜林1867年曾公开攻击过马克思,1875年他宣布改信社会主义,突然以‘改革家’的面貌出现,提出一套所谓新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社会的实践计划,企图在科学中实行全面改革,向马克思主义猖狂进攻。
”【《解说(哲学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P1(下文简称《解说》)】“我在德国的友人,再三向我请求,要求我在当时的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上批判地阐明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们比我能更好地判断德国的情况,所以我理应听从他们的意见”(p45)这里的“德国的友人”是指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领导李卜克内西,他认为,杜林的思想对德国党内的部分党员影响很大,为了不致在1875年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造成分裂和混乱局面,批判杜林是完全必要的。
恩格斯赞同李卜克内西的观点,而且应要求展开了本书的写作。
二、“引论”1、“概论”首先,恩格斯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学说“是对于统治现代社会中的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即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和统治于生产中的无政府状态的考察结果。
”其理论形式,“起初表现为十八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p56)其次,恩格斯剖析了法国启蒙学说中的“理性”原则的实质和局限性。
“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十八世界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p57)第三,他简要地分析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第三篇《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哲学篇)
虽然如此,我还是在过了一年才下决心放下其他工作,着手来啃这一 酸果。这是一只一上口就不得不把它啃完的果子;它不仅很酸,而且很大 。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 的。因此,必须联系这个体系来研究这一理论,同时研究这一体系本身; 必须跟着杜林先生进入一个广阔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谈到了所有可 能涉及的东西,而且还不止这些东西。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论文,它们 从1877年初开始陆续发表在《人民国家报》的续刊-----莱比锡的《前进报 》上,现汇集成书。
《反杜林论》(哲学篇)
《反杜林论》(哲学篇)剖析了杜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的世界观,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批判 了杜林的唯心主了世界统一于物 质这一唯物主义原理;批判了杜林在时间、物质、运动问题 上的谬论,论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 质存在的形式 ;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的问题上的唯心主 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平等、自 由和必然的基本观点;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系统论 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反杜林论》(哲学篇)
杜林(1833~1921),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 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 杜林出身于一个普鲁士的官吏家庭。1853~ 1856年在柏林大学学法律,毕业后在柏林法院 担任律师和见习法官。后因患眼疾退出司法界。 1861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63~1877 年任柏林大学历史、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私人讲师 。杜林原先是一个社会改良主义者。从19世纪 70年代开始,宣布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 的行家和改革家自居,先后出版了《国民经济学 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 教程》和《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世界观和人 生观》等主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折衷主义 的哲学、庸俗的经济学和反动的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并向马克思主义全面挑战,声称自己在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领域都做出了全面的 变革。
专题四《反杜林论》
第一节《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一、背景:
《反杜林论》是1876年9月~1878年6月期间 出版的图书,作者恩格斯。 1、巴黎公社失败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
变化:随着垄断的加强,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
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江南大学贾淑品
思想家,出身于普鲁士官僚家庭,曾经开业当
律师。
1863年至1877年任柏林大学私人讲师,打着 “革新科学”的幌子,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 攻击,并在德国党内纠集自己的追随者,进行 分裂活动,妄图另外组建新党。
1877年因与官方教授发生冲突,被解除 柏林大学私人讲师职务。1889年创办 《人格主义者和解放者》刊物,继续攻 击马克思主义,鼓吹反犹太主义。十月 革命后攻击共产主义和苏维埃国家。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终极真理论,论述了辩证 唯物主义真理观。 (1)批判杜林思维至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阐明思维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观点。 杜林提出,人的思维不包含任何矛盾,作为思 维产物的真理是绝对的。恩格斯指出,人的思 维包含着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人的思维 “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终极目的来说, 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情况和每 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恩格斯认为,这样广义的政治经济学还 有待于创造。这就把广义政治经济学与 由古典经济学家创立的专门研究资本主 义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狭义政治经济学 区别开来。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要创立 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也应该是广义政治经 济学。
(三)全面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 和理论
1、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 局限 (1)揭示了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根 源。 (2)空想社会主义都探讨了未来的理想 社会,设计了种种社会改造方案,提出 了许多天才的预测。但具有时代局限性 和理论错误。恩格斯进行了分析。
反杜林论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反杜林论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反杜林论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场哲学争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哲学界的一次重大事件。
这场争论主要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期,其背景和内容还在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为背景。
1. 背景在解放战争之前,中国哲学界的主流是一些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学派。
学者们局限于传统的哲学观念,且没有真正的革命精神。
当时中共中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中国哲学界开始了全面的哲学改革。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大,开始了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同时,中国政府也认识到哲学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因此也开始了哲学界的改革和发展。
这场改革引起了一系列激烈的哲学争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反杜林论。
2. 主要内容2.1. 杜林哲学的主要观点杜林哲学是一种逻辑实证主义学派,主要观点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来自经验,只有可以通过经验验证的命题才是真实的。
这种观点强调实证主义的原则,即建立在观察或实验基础上的科学理论才是可信的。
2.2. 反杜林论的观点反杜林论提出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观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科学的表现。
反杜林论认为,杜林哲学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试图将其强加于世界观的建构和科学方法的应用,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实践,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反杜林论认为,杜林缺乏对世界历史的批判性分析,割裂了历史的连续性。
了解历史才能真正理解现实,历史与现实是不可分割的。
如果不分析当前社会情况,仅仅靠形而上学的分析来解决当前问题,是绝对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2.3. 反杜林论的意义反杜林论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观念,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批判的观点。
这样,哲学上的改革不仅加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且也使得中国哲学界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总的来说,反杜林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体现了当时中国在理论上的现实需求,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独立性,促进了中国的哲学改革发展。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李慧一、写作背景恩格斯写于1876——1878年以连载的方式发表于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报》及其附刊上,后编印成书出版发行。
于1878、1885、1894年三版发行。
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19世纪70年代,法国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
德国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国家,1871年实现统一,为建立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创造了条件。
1875年,德国最大的两个工人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和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实现了统一,改名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
统一大会通过了充满机会主义观点的《哥达纲领》,助长了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泛滥。
杜林是当时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突出的代表。
杜林(1833-1921),出身于普鲁士,早年在柏林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1863年在柏林大学担任讲师。
70年代杜林以社会主义改革家的面目出现,扬言要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方面实现全面变革,并先后出版《哲学教程》、《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和《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三部著作,向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进攻。
杜林在哲学上把唯心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和当时的实证论结合在一起,是个“形而上学”论者。
在经济学上,他歪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抹煞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在社会主义学说上,他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在当时德国党理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杜林思想得到了很多认可。
例如社会民主党的负责人奥·倍倍尔说:“他(杜林)的基本观点是出色的,我们完全赞同。
因此我们毫不犹豫地宣布,继马克思《资本论》之后,杜林的最新著作属于经济学领域最近出现的优秀著作之列。
”杜林思想对党外群众的影响也很大,有许多人称杜林是思想家、导师和领袖。
正如恩格斯说:“杜林的这种假科学,现在在德国很流行,它把一切淹没在它的高超的胡说的喧嚷中,就是这样一套假科学,在当时造成极坏的影响。
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和过程及对杜林及其著作的简介
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和过程及对杜林及其著作的简介一、杜林其人欧根•杜林(Eugen•Dtihring.1833—1912) 生于德国一个大官僚家庭。
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
1833年1月22日生于柏林。
其父是普鲁上王朝的一个地方官吏。
12岁丧父,家境破落,他先被监护人送到科梭麦尔孤儿院受教养.后到哈姆斯塔文科中学寄宿上学。
1853—1856年到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
1856一1859年为柏林高级法院的见习法官、见习律师。
后因患眼病不能维持正常工作,到1861年退出法律界,同年以《论时间、空间、因果性兼微分逻辑》的论文获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随后的年月里,他与一位农名的女儿结婚生子,过着一个双目逐渐使命的学者生活,他的妻子为他安排生活和抄写文稿。
他是柏林大学讲师,1863年起任柏林大学编外讲师,1873年起任私立女子中学教员。
从1872年开始就在自己的著作中猛烈抨击大学的教授们。
杜林还尖锐地批评了大学的各种制度,因此遭到了反动教授们的迫害。
1876年,根据大学教授们的倡议,他被剥夺了在女子中学任教的资格。
在力学史第2版(1877年)和论妇女教育的小册子(1877年)中,杜林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指责,言词更加激烈。
1877年7月,根据哲学系的要求,他被剥夺了在大学执教的权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注释239)。
早在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出版后.他就写文章进行“批判”。
可是,在1875年前后,他却摇身一变,宣布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改革家”自居,扬言要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全面的“改革”。
他发表了一系列著作,散布庸俗经济学观点,煞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歪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伦理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社会主义。
由于他尖锐地批评德国大学的各种制度,因此被剥夺了在大学讲课的权利。
他自己又发明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猛烈攻击马克思的《资本论》,将德国以前的哲学家们说得一无是处,攻击马克思是:“思想和文体不成样子,语言的下流习气……英国化的虚荣心……中国式的博学……哲学的和科学的落后。
3.《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哲学篇)
另一方面,“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近 来,天体演化学、一般自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的体系如雨后春笋 出现在德国。最不起眼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动辄就要创造一个完整 的“体系”。正如在现代国家里假定每一个公民对于他所要表决的一切问 题都具有判断能力一样,正如在经济学中假定每一个消费者对于他要买来 供日用的所有商品都是真正的内行一样,-----现今在科学上据说也要作这样 的假定。所谓科学自由,就是人们可以撰写他们所没有学过的一切,而且 这被冒充为唯一的严格科学的方法。杜林先生正是这种放肆的伪科学的最 典型的代表之一,这种伪科学现在在德国到处流行,并把一切淹没在它的 高超的胡说的喧嚷声中。诗歌、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中有这 种高超的胡说;讲台和论坛上有这种高超的胡说;到处都有这种高超的胡 说;这种高超的胡说妄想出人头地并成为深刻思想,以别于其他民族的单 纯平庸的胡说;这种高超的胡说是德国智力工业最具特色和最大量的产品 ,它们价廉质劣,完全和德国其他的制品一样,只可惜它们没有和这些制 品一起在费城陈列出来。甚至德国的社会主义,特别是自从有了杜林先生 的范例以后,近来也十分热中于高超的胡说,造就出以“科学”自炫但对 这种科学又“确实什么也没有学到”的各色人物。这是一种幼稚病,它表 明德国大学开始向社会民主主义转变,而且是和这一转变分不开的,可是 我们的工人因有非常健康的本性,一定会克服这种幼稚病。
《反杜林论》(哲学篇)
2.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先验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了原则和客 观世界关系上唯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恩格斯揭露了杜林观点中 的自相矛盾。按照杜林的论点和逻辑,他所谓的“原则”即不 是来自客观世界,也不能从思维自身中获得。那么它只能先验 地在世界形成之前就存在于某个地方。“这完全象一个叫做黑 格尔的人。”杜林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反杜林论
创作背景
1871年的德国统一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也日益加 剧,德国也逐渐取代法国成为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面对日益尖锐的阶级斗争,德国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 治地位,一方面积极支持资产阶级政府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残酷镇压,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散播各种庸俗经济学 和折中主义,在国内大肆围剿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实现统一之后,受拉萨尔主义的影 响,各种机会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行起来,其中尤以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欧根·杜林最具代表性。欧 根·杜林一开始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曾于1867年对《资本论》第1卷进行过“批判”。可到了19世纪70年代, 他却宣布改信社会主义,自诩为社会主义“行家”和“改革家”,先后出版《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 《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杜林以 激进的言辞抨击当时德国的现实社会,积极贩卖自己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一时间蒙骗了包括德国社 会民主党在内的许多人,并且在党内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宗派小集团。杜林的学说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造 成了严重危害,而且直接威胁到刚刚合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团结统一。
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驳斥和清算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避免杜林的错误观点影响德国工人运动的 正确方向,使德国社会民主党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6年9月至 1878年6月间撰写了《反杜林论》,全面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错误观点,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该书是恩格斯为批判欧根·杜林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并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 理论而写。在书中,恩格斯通过对杜林宣扬的错误观点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揭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恩格斯:《反杜林论》简介
恩格斯:《反杜林论》简介(1876年9月-1378年6月),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E·杜林假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反杜林论》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和崇高的战斗风格,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说:“《反杜林论》这本书对于正确理解德国社会主义是很重要的。
”(马克思:《致摩·考夫曼》(l启78年10月3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322页。
)“不仅普通工人······,而且真正有科学知识的人,都能够从恩格斯的正而阐述中吸取许多东西。
”(马克思:《致威·白拉克》(1877年4月11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42页。
)列宁也曾指出,《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重大的问题。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05年,月)。
《列宁全集》第2版第2卷第9页。
)它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觉醒工人必读的书籍。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二个组成部分》(1923年3月).《列宁全集》第2版第23卷第42页。
)《反杜林论》是当时社会主义工人党内思想斗争的直接产物,它的发表对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维护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推动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辨别真假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决不会因为丧失原来的斗争目标而钝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正受到挑战.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反杜林论》仍然具有科学的和实践的意义。
马列经典原著反杜林论
二、论述平等观的历史发展
1 古代的平等观;
2 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商品所有者都 有进行商品交换的平等权利;劳动力买卖双方 的权利是平等的;所有人的劳动都是平等的。
三、无产阶级的平等观 “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
级的要求”。
总之,平等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决不是永恒真理。
(六)第一编 哲学·十一、自由和必然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
应法国工人党的革命派、马克思的女婿拉 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引论 的第一章、第三编的第一、二章改写成一篇 独立的、更通俗易懂的著作,从而获得了更 广泛的传播,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
第一章 主要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 展、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提出空想社会主 义是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 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 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 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 展所证明的。”
第一编 哲学·九、道德和法 永恒真理 这一章的中心是批判杜林在道德、真理
1 批判杜林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唯心 主义观点(1-13):世界统一性问题可以分为 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第一是世界是不是统一 的?第二是世界统一于什么?世界具有统一性 的逻辑前提和现实基础是世界具有多样性,杜 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惟一的”,所以存 在就是它的统一性,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
2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314)
5.再次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 要使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 己解放的条件和性质,最终完成解放世界的 神圣使命。
演示文稿(反杜林论)
3、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同时产生的。 随着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无产阶级也 提出了自己的平等要求。无产阶级的平 等要求是同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根本对 立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封建 特权,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消灭阶级 本身。恩格斯分析了无产阶级平等要求 的历史发展过程,并指出了它的双重意 义。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 灭阶级,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 都必然要流于荒谬。
1、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论,阐明道德的具体历史性。 道德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具体历史性,也就是说,在不同的 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下,道德是各不相同的。 2、恩格斯进一步批判杜林的永恒道德论,阐明一定的道德观念 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 3、恩格斯论述了共同道德问题:“对同样的或差不多同样的经 济发展阶段来说,道德论必然是或多或少地互相一致的”,尽管 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道德,但是,这也并不妨碍它们之间会有 某些共同的东西, 只是不能绝对化。
讨论题:如何解决公德缺失与道德
冷漠、道德滑坡现象?你的对策是?
(五)批判杜林的平等观,论无 产阶级的平等要求
1、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观念属于思想 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 经济基础服务的。 平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 展而发展。平等观念对资产阶级革命起 了积极的作用,对社会主义运动起了很 大的鼓动作用。科学地确立平等观念, 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4)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呢?恩格斯说: “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的过程中,在至 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 中才能得到解决”。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一代 又一代人的不断地社会实践,通过解决认识过 程中的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理论和实践的矛盾, 才能不断地把人们的认识推向前进,从而实现 思维的至上性、无限性和绝对性。
浅谈《杜林论》
浅谈《反杜林论》AP0905733 杨昌亮一、《反杜林论》的著作背景及其意义:《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是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E.杜林的斗争中所写的论战性著作。
原名《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1877年1月~1878年7月以论文形式陆续发表在《前进报》上。
1878年7月在莱比锡出了单行本第一版,书名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支持和赞助了恩格斯批判杜林的斗争。
他不仅听恩格斯念过《反杜林论》的全稿,还亲自为该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编中《〈批判史〉论述》一章《反杜林论》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序言主要有三版,是说明《反杜林论》一书出版的历史背景。
引论部分设有两章,其中心思想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哲学》设有十二章,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政治经济学》共有十章,其中第十章是马克思写的。
前四章论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批判了杜林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第五章到第九章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范畴、价值和价值规律等,批判了杜林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第十章是政治经济学说史的论述,批判了杜林的历史虚无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共有五章,这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是全书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前两者的落脚点和归宿。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该书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先验主义观点,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杜林在物质存在形式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及意义《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作了系统的连贯的阐述,特别是对三个部分的关系阐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标志性著作。
《反杜林论》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伦理思想的经典文献,通过对这篇文献的挖掘有利于人们更深刻的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
《反杜林论》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
一、《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反杜林论》写于1876-1878年,1878年成册出版。
恩格斯写这本书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为了消除杜林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杜林打着“社会主义”这块金字招牌,并冠以“科学”的伪装的“杜林论”诞生,杜林发表了一系列著作,以假乱真,反对马克思主义。
在德国杜林的这种假科学很流行,因此对当时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甚至党的领导人和一般的党员都相信杜林,这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推广,因此恩格斯写《反杜林论》以消除杜林的影响。
恩格斯写《反杜林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为了促使德国党的健康成长。
由于当时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巴黎公社的失败,使各国工人阶级开始总结其经验教训,国际工人运动开始进入“和平”发展时期。
由于巴黎公社的失败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德国。
而当时的杜林谬论在刚刚成立不久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中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为了保证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指导,恩格斯在马克思的支持下开始写《反杜林论》以保证德国党的健康成长。
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恩格斯首先批判了杜林从原则出发的先验主义,阐明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论述了思维、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根本观点。
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在运动、时间、空间等问题上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和时空观。
批判杜林的暴力决定论,深刻阐述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同时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在自由与必然关系问题上的谬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观点。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反杜林论》写作的历史背景一、《反杜林论》写作的历史背景1、《反杜林论》写作的国际背景:2、《反杜林论》写作的德国形势:二、《反杜林论》写作的伟大意义1、《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2、《反杜林论》的写作特点:3、《反杜林论》发表的意义:第一、《反杜林论》的发表彻底粉碎了猖獗一时的杜林及其宗派小集团;第二、《反杜林论》的发表帮助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许多领导人,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克服了由于对杜林的迷恋而产生的动摇;第三、《反杜林论》的发表教育了德国广大的党员和干部;第四、《反杜林论》的发表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二部分:《反杜林论·哲学篇》的研究概况一、关于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问题1、杜林哲学性质的不同观点关于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杜林的哲学性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二、杜林的哲学性质是唯心主义的;第三、杜林的哲学性质是折衷主义的。
2、杜林哲学性质问题争论的焦点3、恩格斯与杜林哲学论战的实质二、关于形而上学的作用问题1、“形而上学”的涵义对于形而上学的涵义有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方法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第二、宇宙观、发展观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第三、思维方式上的形而上学;2、“形而上学“在历史上的作用第一、大多数人肯定形而上学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第二、少数人否定形而上学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
3、“形而上学”在现代的作用4、“形而上学”在今天仍流行的原因的探讨5、“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6、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思维的关系三、关于真理的问题1、真理是否包含谬误2、“相对真理”和“相对谬误”是否一回事四、关于道德问题1、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2、永恒道德与共同道德的问题五、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规律的问题1、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2、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述问题第三部分《三个版本序言》一、一版序言1878年7月,恩格斯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篇汇集在一起,在莱比锡出版了全书第一版。
反杜林论
–科学社会主义:全书 最重要的部分,共五 章,是全书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 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 主义的理论基础,科 学社会主义是前两者 的落脚点和归宿。
四、《反杜林论》的重要意义
• 科学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 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 •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 部分 • 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不仅普通工人,而且真正有科学知识的人,都能够从恩格斯的 正面阐述中汲取许多东西。 ——马克思 “《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大的问题, 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书,它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工 人必读的书籍。” ——列宁
谢谢!
不足之外请大家批评指正
三、《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
–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作为 “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 –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强调要“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 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否定了在“物质”概 念上的陈旧观念 –在真理和道德问题上,强调它们的相对性,反对绝 对主义的真理观和道德观 –在平等和自由的问题上,强调它们的具体性与历史 性,反对先验的抽象的平等观和自由观 –对辩证法坚持其批判的和革命的本质,强调对现实 过程要作“历史的和经济的证明”
反杜林论
• 主要内容
一、关于杜林 二、《反杜林论》的创作背景
三、《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
四、《反杜林论》的重要意义
一、关于杜林
• 杜林(1833-1921):
–1833.1.12日生于柏林
–1853-1856年在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 –1856-1859年柏林高等法院做见习法官 –1863年任柏林大学编外讲师 –1864年获柏林大学讲师资格
表在《前进报》上
3.《反杜林论》
由此可见,对象本身的性质,迫使批判不得不详尽,这样的详尽是同 这一对象的学术内容即同杜林著作的学术内容极不相称的。但是,批判之 所以这样详尽,还有另外两种情况可作为理由。一方面,这样做使我在这 本书所涉及到的很不相同的领域中,有可能正面阐发我对这些在现时具有 较为普遍的科学意义或实践意义的争论问题的见解。这在每一章里都可以 看到,而且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以另一个体系去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 对立,可是希望读者也不要忽略我所提证据,表明我在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完全没有成效的。
《反杜林论》(哲学篇)
2.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先验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了原则和客 观世界关系上唯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恩格斯揭露了杜林观点中 的自相矛盾。按照杜林的论点和逻辑,他所谓的“原则”即不 是来自客观世界,也不能从思维自身中获得。那么它只能先验 地在世界形成之前就存在于某个地方。“这完全象一个叫做黑 格尔的人。”杜林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反杜林论》(哲学篇)
1.理论背景——批判杜林错误哲学,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杜林先生作为社会主义的行家兼改革家突然向当代
挑战的时候,我在德国的友人再三向我请求,要我在当时 的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上批判性地阐明 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反杜林论》
杜林的哲学。杜林宣称他的哲学是一种“ 杜林的哲学。杜林宣称他的哲学是一种“新的思 维方式” 维方式”,“最后的、终极的真理” 最后的、终极的真理” “‘创造体系的’ “‘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并不是个别 的现象。近来在德国,哲学体系,特别是自然哲 学体系,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至于政治学、 经济学等等的无数新体系,就更不必说了。…… 经济学等等的无数新体系,就更不必说了。…… 每个人什么都能写,而“科学自由” 每个人什么都能写,而“科学自由”正是在于人 们有权撰写他们所没有学过的东西,并且以此冒 充唯一严格的科学的方法。杜林先生正是这种放 肆的伪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肆的伪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反杜林 论》第一版序言)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第一次全面论证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哲 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列的提 出来,并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 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恩格斯 的论述揭示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 会主义这三个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阐明了他们各自 的基本内容和相互联系。
《反杜林论》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反杜林论》
杜林全面地向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展开进攻, 因而恩格斯必须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 主义等三个方面进行论战,批判杜林的谬论,阐 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正是论战对象的特殊 状况使《反杜林论》 状况使《反杜林论》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本书所批判的杜林先生的‘体系’涉及非常广泛 本书所批判的杜林先生的‘体系’ 的理论领域,这使我不能不跟着他到处跑,并以 自己的见解去反驳他的见解,因此消极的批判成 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 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 而这一阐述包括了相当多的领域。” 而这一阐述包括了相当多的领域。”(《反杜林 论》第二版序言)
反杜林论》哲学编导
一、《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及过程:
• 恩格斯的这部著作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 思想斗争的直接产物。 • 恩格斯写作《反杜林论》前后共用了两 年的时间,从1876年5月底开始到1878年 7月初止。
二、三个版本的序言
• 《反杜林论》在1878年、1886年和1894 年相继出版了三版,每次出版时,恩格 斯都写了一篇序言,这就是三个版本的 序言。
一、概论
• 《概论》的中心问题是说明社会主义是 怎样由空想变为科学的。 • 《概论》共20段,分四个问题。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1—6段)
• 1、现代社会主义的内容实质与表现形式(1段) •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内容实质而言反映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 间的矛盾和斗争。但是在表现形式上,与其内容实质并不完全一 致,最初表现为18世纪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 2、18世纪法国启蒙学说的特点和局限(2——3段) • 启蒙思想的两个主要特点: 第一,强烈的革命性和批判性。 第二,从理性出发衡量一切。 • 启蒙思想的基本局限 : 一、把理性当作社会的基础,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二、在现实理性的具体内容上,深深地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
第三版序言
• 三版序言是恩格斯生前写的最后篇序言。 主要说明了对第二编死十章《〈批判史〉 论述》增补的理由和恩格斯对本书思想 的广泛影响而深感满意。 • 共3段,分两个问题:
• (一)增补《〈批判史〉论述》的理由。 (1——2段) • (二)说明《反杜林论》所阐述的马克 思主义观点的影响。(3段)
3、唯物辩证法对建立科学自然观的意义(12段)
• 恩格斯首先指出:自然科学自身的进步 与发展,越来越使人们意识到自然过程 的辨证性质。 恩格斯列举了五个方面的事例加以说明 • 其次,只有自觉掌握唯物辩证法,才能 适应和促进理论自然科学的革命。 • 再次,掌握唯物辩证法,必须学习哲学 史,学会运用概念的艺术。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和过程及对杜林及其著作的简介一、杜林其人欧根•杜林(Eugen•Dtihring.1833—1912) 生于德国一个大官僚家庭。
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
1833年1月22日生于柏林。
其父是普鲁上王朝的一个地方官吏。
12岁丧父,家境破落,他先被监护人送到科梭麦尔孤儿院受教养.后到哈姆斯塔文科中学寄宿上学。
1853—1856年到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
1856一1859年为柏林高级法院的见习法官、见习律师。
后因患眼病不能维持正常工作,到1861年退出法律界,同年以《论时间、空间、因果性兼微分逻辑》的论文获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随后的年月里,他与一位农名的女儿结婚生子,过着一个双目逐渐使命的学者生活,他的妻子为他安排生活和抄写文稿。
他是柏林大学讲师,1863年起任柏林大学编外讲师,1873年起任私立女子中学教员。
从1872年开始就在自己的著作中猛烈抨击大学的教授们。
杜林还尖锐地批评了大学的各种制度,因此遭到了反动教授们的迫害。
1876年,根据大学教授们的倡议,他被剥夺了在女子中学任教的资格。
在力学史第2版(1877年)和论妇女教育的小册子(1877年)中,杜林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指责,言词更加激烈。
1877年7月,根据哲学系的要求,他被剥夺了在大学执教的权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注释239)。
早在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出版后.他就写文章进行“批判”。
可是,在1875年前后,他却摇身一变,宣布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改革家”自居,扬言要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全面的“改革”。
他发表了一系列著作,散布庸俗经济学观点,煞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歪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伦理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社会主义。
由于他尖锐地批评德国大学的各种制度,因此被剥夺了在大学讲课的权利。
他自己又发明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猛烈攻击马克思的《资本论》,将德国以前的哲学家们说得一无是处,攻击马克思是:“思想和文体不成样子,语言的下流习气……英国化的虚荣心……中国式的博学……哲学的和科学的落后。
专题四《反杜林论》综述
5、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对于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做了系统的 阐述。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 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恩格 斯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三大规律的客观 性和普遍性。
6、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 关系
恩格斯在“引论”部分的“概论”中, 首先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 史发展及其条件,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三 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指出:由于唯 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伟大的 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选 集3/366)。
杜林极其傲慢,一方面自称自己是当代 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的唯一真正的哲学 家,是“社会主义的行家”和“社会主 义的改革家”,自称自己创立的包罗万 向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科学发展上史上的 终极真理。另一方面极力贬低思想史上 的前辈的思想 。
欧根.杜林生平
欧根.杜林(1833-1921)是德国小资产阶级
自由与必然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在自由与必然关系问 题上的谬论,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 由和必然的关系的观点。 杜林给自由下了两个相互矛盾的定义: 第一个定义;自由是人的理智的能力和 本能的能力的合力。(唯心主义的意志 绝对自由)第二个定义:自由受自然规 律的强制。
恩格斯 自由观
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 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 律,从而能够有计划的使自然规律为一 定的目的服务。”(455) 自由不仅是认识论范畴,而且是历史观 范畴,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文化 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 步。”(456)
并且,“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 至上的思维着的人中实现的。”恩格斯强 调,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 是“所有智力进步的主要杠杆,它在人类 的无限前进发展中一天天不断得到解决” (3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和过程及对杜林及其著作的简介一、杜林其人欧根•杜林(Eugen•Dtihring.1833—1912) 生于德国一个大官僚家庭。
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
1833年1月22日生于柏林。
其父是普鲁上王朝的一个地方官吏。
12岁丧父,家境破落,他先被监护人送到科梭麦尔孤儿院受教养.后到哈姆斯塔文科中学寄宿上学。
1853—1856年到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
1856一1859年为柏林高级法院的见习法官、见习律师。
后因患眼病不能维持正常工作,到1861年退出法律界,同年以《论时间、空间、因果性兼微分逻辑》的论文获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在随后的年月里,他与一位农名的女儿结婚生子,过着一个双目逐渐使命的学者生活,他的妻子为他安排生活和抄写文稿。
他是柏林大学讲师,1863年起任柏林大学编外讲师,1873年起任私立女子中学教员。
从1872年开始就在自己的著作中猛烈抨击大学的教授们。
杜林还尖锐地批评了大学的各种制度,因此遭到了反动教授们的迫害。
1876年,根据大学教授们的倡议,他被剥夺了在女子中学任教的资格。
在力学史第2版(1877年)和论妇女教育的小册子(1877年)中,杜林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指责,言词更加激烈。
1877年7月,根据哲学系的要求,他被剥夺了在大学执教的权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注释239)。
早在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出版后.他就写文章进行“批判”。
可是,在1875年前后,他却摇身一变,宣布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改革家”自居,扬言要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全面的“改革”。
他发表了一系列著作,散布庸俗经济学观点,煞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歪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伦理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社会主义。
由于他尖锐地批评德国大学的各种制度,因此被剥夺了在大学讲课的权利。
他自己又发明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猛烈攻击马克思的《资本论》,将德国以前的哲学家们说得一无是处,攻击马克思是:“思想和文体不成样子,语言的下流习气……英国化的虚荣心……中国式的博学……哲学的和科学的落后。
”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者是“疯狂”,“应当被列入某种白痴的范畴”,“幼稚”等。
由于杜林的错误理论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并以“科学”的面貌出现。
所以在德国党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1869年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即爱森纳赫派,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但在理论上还不成熟。
1875年,它在同拉萨尔派实行合并时,由于无原则妥协,没有同拉萨尔的机会主义展开斗争,使杜林的理论得以泛滥。
有名的机会主义者伯恩斯坦、莫斯特、恩斯等赞颂杜林是“科学领域内最热心、最果敢、最勤奋的首领”,称杜林的著作是“划时代的著作”。
并采用各种手段,迫使党的《人民国家报》发表他们吹捧杜林的文章。
这些人同杜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机会主义的宗派集团。
更为危险的是,杜林对资本主义不痛不痒的“批评”和对共产主义的虚伪“称赞”,甚至骗取了党的左派领袖倍倍尔等人的支持和信任。
党的刊物也转载杜林歪曲马克思学说的著作。
这样,就给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造成了严重的混乱。
杜林的理论思想直接危害着当时德国工人党的健康发展。
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是以杜林的观点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是关系德国党能否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沿着什么方向前进的根本问题。
因为当时德国工人阶级处于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前沿,如果让杜林的思想泛滥,将会给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危害。
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批驳杜林的错误观点。
党的领导人李卜克内西也积极建议恩格斯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上著文反驳杜林。
为此,恩格斯暂时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花了两年多的时间,陆续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机关报《前进报》上发表文章,逐点批驳杜林的观点,同时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这些文章于1878年7月汇编出版,以《反杜林论》的书名发表。
二、对杜林的评价“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童年有悲惨经历的人通常具有坚强的性格和惊人的毅力,杜林凭借聪明才智和辛苦努力,在26岁便获得了哲学博十学位。
算得上是年轻有为。
在双目几乎失明后.他仍在学术领域不断探索和研究。
因此,杜林不但是学而有术,而且还是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榜样。
从某种意义上讲,杜林对于《反杜林论》这部著作是有“贡献”的.他提出了一个复杂庞大的结构体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教科书式结构的著作。
用恩格斯自己的话来说:“⋯⋯本书所批判的杜林先生的“体系”涉及非常广泛的理论领域.这使我不能不跟着他到处跑,并以自己的见解去反驳他的见解。
因此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
尼采留下来的残篇中有一段涉及杜林:德国,这个不乏随机应变而又消息灵通的学者的国度,似乎忘记了什么是伟大的灵魂,什么是强大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它长期以来就缺乏伟大的灵魂和强大的精神。
而今天,平庸者和败类招摇过市,几乎心安理得,毫不尴尬,并且以伟人改革家自居。
譬如,欧根•杜林这样的人,实际上他是个随机应变而又消息灵通的学者。
不过,他一张嘴就道出了他那渺小的灵魂,他会被狭隘嫉妒之心碾成粉末的。
他泄露了,驱使他的不是强有力的、热情奔放的、慈善为怀的精神——而是功名心!但是,一个哲学家,在这个时代追逐荣誉要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不足取:现在是庸众支配的时代,庸众分配荣誉的时代!(《权力意志》〈792〉)杜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首先是因为杜林比较善于伪装,他披着科学的外衣来宣扬他的谬论。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杜林是德国折衷主义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
他在哲学上把唯心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和当时的实证论结合在一起,是个“形而上学”论者。
其次,由于杜林提出了改造社会的一套实践计划来蒙蔽群众,在当时德国所处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广泛的传播。
最后,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远离德国,侨居伦敦,对杜林的猖狂活动开始不了解,未能及时加以批判,导致杜林的言论得以蔓延和盛行。
三、《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从历史背景看。
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这一时期,欧美各国工人阶级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在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人政党,积极宣传革命理论,组织群众,积蓄革命力量。
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并确立了它的指导地位;但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又使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因而导致反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改良主义思潮泛滥。
由于各国的国情和国际斗争形势的发展,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已从法国转移到了德国。
德国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的主要战场。
从国内背景看。
在德国国内,1871年全国统一之后,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不断高涨。
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工人政党的实现统一,更是对统治阶级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德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同地主阶级的联合专政,一方面支持俾斯麦政府用暴力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另一方面又大肆宣传各种庸俗折衷主义,企图瓦解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
这时,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接近社会主义,又调和阶级矛盾,反对革命斗争;既从理论上概括飞速发展的各门科学,又坚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们滥造了种种“体系”,冒充科学权威。
杜林的理论就是这种假科学在工人运动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恩格斯写《反杜林论》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为了消除杜林的影响。
恩格斯说:“杜林的这种假科学,现在在德国很流行,并把一切淹没在它的高超的胡说的喧嚷中。
就是这样一套假科学,在当时造成极坏的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党内的机会主义更加猖狂起来,党的领导人和一般党员几乎都相信了杜林,例如社会民主党的负责人奥•倍倍尔说:“他(杜林)的基本观点是出色的,我们完全赞同。
因此我们毫不犹豫地宣布.继马克思《资本论》之后,杜林的最新著作属于经济学领域最近出现的优秀著作之列。
”对党外群众的影响也很大,有许多人称杜林是思想家、导师和领袖。
恩格斯写《反杜林论》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促使德国党的健康成长。
19世纪70一80年代,西方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开始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巴黎公社的失败,使各国工人阶级总结其经验教训,国际工人运动开始进入“和平”发展时期,在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自己的政党,把工人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已经从法国转到了德国。
由于当时杜林的谬论在刚刚成立不久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中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为了保证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在马克思的支持下,恩格斯放下了手边的其他工作,来批驳“无聊的杜林”。
从党内环境看,由于杜林的错误理论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并以“科学”的面貌出现,所以在德国党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不仅党内机会主义者伯恩斯坦、莫斯特、恩斯等人都成了狂热的杜林分子,就连党内“左”派领导人倍倍尔也认不清杜林主义的实质,还在党的中央机关报上发表文章对杜林主义大加赏。
到1875年初,杜林体系的传播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程度,杜林的著作《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第2版(1874年11月问世)和《哲学教程》(最后一册在1875年2月问世)的出版尤其助长了这一点。
在这两本书中,自命为社会主义信徒的杜林,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极其猛烈的攻击。
这造成党内思想的混乱。
四、反杜林论的写作过程1874年3月,倍倍尔在社会民主工党(即爱森纳赫派)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上以《一名新共产主义者》为标题匿名发表了两篇关于杜林的文章。
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向该报编辑威•李卜克内西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到1875年初,杜林的著作《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第2版(1874年11月问世)和《哲学教程》(最后一册在1875年2月问世)的出版了,这两本书中,自命为社会主义信徒的杜林,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极其猛烈的攻击,这就促使李卜克内西在他1875年2月1日和4月21日的信中直接建议恩格斯在《人民国家报》上反击杜林。
1875年10月和1876年5月,李卜克内西把该报拒绝发表的阿•恩斯特及约•莫斯特吹捧杜林的文章寄给了恩格斯。
(注:恩格斯第一次针锋相对地反驳杜林,是在1876年2月。
他在《人民国家报》上发表的《德意志帝国国会中的普鲁士烧酒》(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51-52页)一文,点名批判了杜林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