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和过程及对杜林及其著作的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和过程及对杜林及其著作的简介

一、杜林其人

欧根•杜林(Eugen•Dtihring.1833—1912) 生于德国一个大官僚家庭。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1833年1月22日生于柏林。其父是普鲁上王朝的一个地方官吏。12岁丧父,家境破落,他先被监护人送到科梭麦尔孤儿院受教养.后到哈姆斯塔文科中学寄宿上学。1853—1856年到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1856一1859年为柏林高级法院的见习法官、见习律师。后因患眼病不能维持正常工作,到1861年退出法律界,同年以《论时间、空间、因果性兼微分逻辑》的论文获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随后的年月里,他与一位农名的女儿结婚生子,过着一个双目逐渐使命的学者生活,他的妻子为他安排生活和抄写文稿。

他是柏林大学讲师,1863年起任柏林大学编外讲师,1873年起任私立女子中学教员。从1872年开始就在自己的著作中猛烈抨击大学的教授们。杜林还尖锐地批评了大学的各种制度,因此遭到了反动教授们的迫害。1876年,根据大学教授们的倡议,他被剥夺了在女子中学任教的资格。在力学史第2版(1877年)和论妇女教育的小册子(1877年)中,杜林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指责,言词更加激烈。1877年7月,根据哲学系的要求,他被剥夺了在大学执教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3卷,注释239)。早在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出版后.他就写文章进行“批判”。可是,在1875年前后,他却摇身一变,宣布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改革家”自居,扬言要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全面的“改革”。他发表了一系列著作,散布庸俗经济学观点,煞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歪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伦理社会主义对抗科学社会主义。

由于他尖锐地批评德国大学的各种制度,因此被剥夺了在大学讲课的权利。他自己又发明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猛烈攻击马克思的《资本论》,将德国以前的哲学家们说得一无是处,攻击马克思是:“思想和文体不成样子,语言的下流习气……英国化的虚荣心……中国式的博学……哲学的和科学的落后。”评价空想社会主义者是“疯狂”,“应当被列入某种白痴的范畴”,“幼稚”等。

由于杜林的错误理论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并以“科学”的面貌出现。所以在德国党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1869年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即爱森纳赫派,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但在理论上还不成熟。1875年,它在同拉萨尔派实行合并时,由于无原则妥协,没有同拉萨尔的机会主义展开斗争,使杜林的理论得以泛滥。有名的机会主义者伯恩斯坦、莫斯特、恩斯等赞颂杜林是“科学领域内最热心、最果敢、最勤奋的首领”,称杜林的著作是“划时代的著作”。并采用各种手段,迫使党的《人民国家报》发表他们吹捧杜林的文章。这些人同杜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机会主义的宗派集团。更为危险的是,杜林对资本主义不痛不痒的“批评”和对共产主义的虚伪“称赞”,甚至骗取了党的左派领袖倍倍尔等人的支持和信任。党的刊物也转载杜林歪曲马克思学说的著作。这样,就给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造成了严重的混乱。杜林的理论思想直接危害着当时德国工人党的健康发展。

德国党面临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是以杜林的观点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是关系德国党能否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沿着什么方向前进的根本问题。因为当时德国工人阶级处于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前沿,如果让杜林的思想泛滥,

将会给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危害。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批驳杜林的错误观点。党的领导人李卜克内西也积极建议恩格斯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上著文反驳杜林。为此,恩格斯暂时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花了两年多的时间,陆续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机关报《前进报》上发表文章,逐点批驳杜林的观点,同时阐述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些文章于1878年7月汇编出版,以《反杜林论》的书名发表。

二、对杜林的评价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童年有悲惨经历的人通常具有坚强的性格和惊人的毅力,杜林凭借聪明才智和辛苦努力,在26岁便获得了哲学博十学位。算得上是年轻有为。在双目几乎失明后.他仍在学术领域不断探索和研究。因此,杜林不但是学而有术,而且还是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杜林对于《反杜林论》这部著作是有“贡献”的.他提出了一个复杂庞大的结构体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教科书式结构的著作。用恩格斯自己的话来说:“⋯⋯本书所批判的杜林先生的“体系”涉及非常广泛的理论领域.这使我不能不跟着他到处跑,并以自己的见解去反驳他的见解。因此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

尼采留下来的残篇中有一段涉及杜林:德国,这个不乏随机应变而又消息灵通的学者的国度,似乎忘记了什么是伟大的灵魂,什么是强大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它长期以来就缺乏伟大的灵魂和强大的精神。而今天,平庸者和败类招摇过市,几乎心安理得,毫不尴尬,并且以伟人改革家自居。譬如,欧根•杜林这样的人,实际上他是个随机应变而又消息灵通的学者。不过,他一张嘴就道出了他那渺小的灵魂,他会被狭隘嫉妒之心碾成粉末的。他泄露了,驱使他的不是强有力的、热情奔放的、慈善为怀的精神——而是功名心!但是,一个哲学家,在这个时代追逐荣誉要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不足取:现在是庸众支配的时代,庸众分配荣誉的时代!(《权力意志》〈792〉)杜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首先是因为杜林比较善于伪装,他披着科学的外衣来宣扬他的谬论。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杜林是德国折衷主义哲学家和庸俗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他在哲学上把唯心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和当时的实证论结合在一起,是个“形而上学”论者。其次,由于杜林提出了改造社会的一套实践计划来蒙蔽群众,在当时德国所处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广泛的传播。最后,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远离德国,侨居伦敦,对杜林的猖狂活动开始不了解,未能及时加以批判,导致杜林的言论得以蔓延和盛行。

三、《反杜林论》的写作背景

从历史背景看。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已经结束.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这一时期,欧美各国工人阶级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和教训,在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人政党,积极宣传革命理论,组织群众,积蓄革命力量。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并确立了它的指导地位;但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又使工人运动处于低潮,因而导致反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改良主义思潮泛滥。由于各国的国情和国际斗争形势的发展,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已从法国转移到了德国。德国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的主要战场。

从国内背景看。在德国国内,1871年全国统一之后,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