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
主题: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联系与区别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两种民主,建立的经济基础、服务对象、实质和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1)在经济基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是维护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不管它采取什么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用以保护和巩固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政治统治的工具。
(2)在服务对象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并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主体是极少数资产者,他们享有各种民主权利,并对广大劳动者实行统治。
(3)在形式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开申明为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的利益服务,并为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各种物质的、法律的、组织的条件和设施,从而使民主政治的形式与内容得到统一。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是相割裂的。
它通过实行普选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多党制等形式,制造一切权利归于全民的假象,实际上,广大劳动人民由于各种实际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真正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民主权利。
(4)在实质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既有权力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制约,又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既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专制,又反对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既确立了全体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规定了全体人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既赋予了广大劳动人民广泛的自由,又要求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都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从本质上讲,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少数剥削者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民主权利,享有广泛的自由,而广大劳动人民虽然对国家、对社会尽了无数义务,实际上却无法享受应当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联系: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某种继承关系。
资产阶级民主是剥削阶级社会最发达最完备的民主,其中包含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权力制衡机制、健全的文官制度等。
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
建立一个消灭剥削制度,人人平等的社会的理想,在世界许多民族中都是一个古老的理想。
这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
不过古代人并没有用这样的名词,例如中国古代有过“大同”的思想。
在人类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时,这类不能实现的想望当然与资本主义无关。
到了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出现了种种更成形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时期,是还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的理论表现。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也不认为他们的理想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有任何瓜葛。
十七八世纪直到19世纪初期的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点是: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的理想建筑在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基础上。
在他们看来,这种社会之所以至今还没有能出现,只是因为理性和正义未被人们所认识和承认的缘故。
一旦有先知的天才掌握了这种认识,并使这种认识推广开来,那么一个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的最合理的社会就能实现。
这就是说,什么时候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取决于有无这样的先知的天才,而不受任何历史条件的限制。
所以恩格斯说:按照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想法,“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
所缺少的只是个别的天才人物,现在这种人物已经出现而且已经认识了真理;至于天才人物是在现在出现,真理正是在现在被认识到,这并不是历史发展的进程所必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只是一种侥幸的偶然现象。
这种天才人物在五百年前也同样可能诞生,这样他就能使人类免去五百年的迷误、斗争和痛苦。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07—208页)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但完全不理解资本主义制度。
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以及以往的各种剥削制度,其所以产生,是由于人类在道德和法律上走入迷途,背离了人类的本性的缘故,或者简单地说,是由于人类犯了错误的缘故。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在国际新形势下的表现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在国际新形势下的表现论文摘要在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呈现出在斗争中和平发展的面貌。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这一句话完整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也提醒着两大阵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该如何选择。
社会主义总结前人历史,开辟出另一条人类社会发展道路,通过艰难曲折地探索来改革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构成了当今世界复杂而矛盾的一大关系。
关键词人类文明全球化两制关系唯物辩证关系“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
”小到一滴水的凝固与融化,大到星球的形成与毁灭,具体到病菌的形成,抽象到意识形态的变化,可以说,万事万物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东西都能用辩证法去解释。
纵观人类历史,一种新制度的产生往往是难以计数的新兴阶层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流血所换来,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对于当今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一大基本关系来说,我们必须从客观的辩证角度去看待和研究它。
究竟两制关系在新时期是如何表现的,我将通过三大点来分别阐述。
一、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是对原有的人类文明认识和总结的纵向发展。
“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万事万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这包括横向的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也包括纵向的与历史未来的联系。
”1、两制关系不可避免。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从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看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这四大关系。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处于这个时代,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之间相互交流越来越普遍,从生活方式到思维方式,甚至国家的管理都相互碰撞着。
我们无法用国界、意识形态去阻隔社会交往的现象,这种相互联系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种碰撞带来了更先进受欢迎的东西,也带来了落后被摒弃的东西,所以我们会通过学习深造来发展已有的经验,甚至彻底改变它。
这些活动也就带来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千丝万缕的联系。
2、资本主义在人类文明中的纵向发展。
浅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江露生011010816摘要:。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
所以现在的世界主要有两大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在各自的政治思想引导下,互相敌对、学习、发展、革新。
关键词:政治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互相敌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两种主要的社会体制。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创造更加良好的物质条件。
而当今资本主义正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妄图将社会主义扼杀于襁褓之中。
两种政治思想均来自西方,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资本主义先与社会主义诞生,一直以来社会主义都是扮演被打压的角色。
社会主义诞生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足够强大。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成立,而它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但这是不为资本主义所容,随着资本主义的打压,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巴黎公社活动先后进行,但都是以失败告终。
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成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新的实践突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但经过美苏争霸,最后苏联失败,苏联解体,当时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宣布失败。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西化的结果。
经过近两百年的争斗,以社会主义为思想的政治体制国家,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如今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为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是以美国为首,双方进行新的斗争。
互相学习在两大阵营不断的斗争中,却也是不断的互相学习。
现多数共产党国家都是集权国家,因为多党制表现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竞争思维,而一党专政则打上了苏联式计划经济的烙印,影响了后来众多共产党国家。
当前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
这些国家现在大部分都处于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国家部分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般"西方国家阵营"认为其本质接近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科学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探讨与争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度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人类文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
在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如何科学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构建与时代主流相符合、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相一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新型关系,是一个攸关中国命运和世界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提出的社会主义国家重要执政理念列宁提出,要“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全集》第41卷第217页)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思路和大战略。
列宁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
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
”(《列宁全集》第36卷第48页)苏联共产党在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方面,曾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29年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工厂的建设者中就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过的美国工程师达730人。
这个工厂的设备主要来自美国,大约有80家美国的厂商为这个工厂制造和提供设备,调试完成后再拆运到苏联组装。
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大约有2万人。
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在外交上仍然拒不承认苏联。
但是,美国商人始终关注着苏联的市场。
1929年苏联同外国所签订的70多个技术援助协定中,美国就占55个,占苏联项目总数的78%。
在这之后,苏联所接受的技术援助项目中,主要提供者也是美国。
在苏联大量进口的机器设备中,美国一直是主要的卖方,1929年就有1000多家美国商行向苏联出售机器设备。
1931年美国所出口的机器设备,有一半是输往苏联的。
当时美国实业界巨头以及舆论界大部分是支持美国和苏联恢复邦交的。
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以缓解经济危机,苏联需要美国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来建设社会主义。
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建成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燃料动力、化工、汽车、拖拉机、飞机、造船等新的工业部门,许多都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机器设备,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世界背景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题目:世界历史背景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学号:2012411363姓名:李秋莉院系全称: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名称:教育学上课时间:周五下午02︰00上课地点:综合楼306交稿日期:世界历史背景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摘要:“一球两制”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现实,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是当今世界的基本关系,而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则是影响着21世纪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发展的历史就是相互斗争、相互借鉴、相互合作的历史。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关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代追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跟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在称呼上:资本主义,是一个世界共同的称呼;社会主义,是由共产党建立的国家,对自己国家的称呼。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
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一、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概念资本主义(Capitalism)是资本为主体的社会制度,这种以资本为主体的制度是尊重资本和财产为私人所有,任何人都不得非法侵占,这就是私有制的含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没有私有制就不能叫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要求不同资本对不同资源发挥的各自作用和价值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这一发展模式形成了权贵和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且无产阶级非通过政治斗争而无法制衡权贵和资本家的情况,但这一情况也不断发展和改进的。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
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所谓市场经济,是指在商品经济已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用以配置资源和维护人们一定经济利益关系的经济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的区别。
他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方式、经济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最终目的都不同。
我们说市场经济它是一种经济手段,一种方法,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不同的社会可以选择相同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来说就是如此。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特别是垄断组织利益为目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目的。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经济,但是他们又有一些相同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1.1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不同。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是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私有制的基础上的。
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题是资本家的私有企业,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则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集体经济组织。
坚持公有制,就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较好的发挥作用;劳动者也能自觉地充分发挥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经济还可以防止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而以私有制为主体就意味着听任从私人利益出发的自发性的支配,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就会被无偿占有,使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容易产生。
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而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继承关系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充满着继承与否定的 辩证关系, 每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取代旧的社 会制度时, 首先有一个继承问题。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这样两种相对高级的社会形态的更替 过程更是如此。
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 要阶段, 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而且经过几 百年的发展,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 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主义不 能脱离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 在“ 空地” 上另 起炉灶, 而是要在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 础上发展自己。
对抗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 的两种社会制度, 因此,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抗 关系。只要这两种制度同时存在, 二者之间的 对抗就不会停止。只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 时代主题的变化, 二者解决、处理对抗关系的 主要方式和手段在发生变化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一大批社会主 义国家建立, 增强了世界上社会主义的力量。 40年代末, 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发起成立了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 用来遏制、对抗苏联和欧洲 社会主义国家。
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新科技革命 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增强,随着世 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 的主题, 社会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主要形式 和解决对抗关系的主要手段, 是“ 和平演变” 与反“ 和平演变” 的斗争。
谢谢!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的关系
大兵
当今世界正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时代,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这种 形势下,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关系, 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 理论和实践课题。
从总体上来看, 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排 斥, 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呈现出一种对立统 一、竞争共处的态势。这种态势在两个不同方 向上延伸辐射, 构成了在纵向上的继承和取代 关系, 在横向上的互补和对抗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进人了新阶段。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要求改革和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就与之相伴随两者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矛盾的斗争性也具有了新的历史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即“两个必然”)。
从目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现状看,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看,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过程。
正确认识与把握两者的关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统一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问的统一关系,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
具体表现为相互依存关系、借鉴合作关系、相互转化关系。
社会主义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并存共处。
二者之间既有合作竞争又有对立斗争。
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统一性的一面,种统一性表现为历史继承关系、互补合作关系。
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继承关系,人类社会历史是各种社会形态辨证发展演进的过程,后一种社会形态对前一种社会形态都是既否定有继承的关系,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更是如此。
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主义不能脱离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其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互补合作的关系。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己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毛概课堂讨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
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有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
其中,“对立”与“统一”不能划等号,斗争关系是对立关系派生出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对立和统一关系中,斗争不是绝对的,而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要改变斗争是绝对的传统观念。
矛盾和对立是绝对的,统一也是绝对的。
只有统一,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发展也是绝对的。
第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在共处与竞争中呈现出新的特点:1.在两制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增强,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在相对削弱;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向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3.多领域多层次的非根本制度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4.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形形色色的经济体系。
它们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也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活动的管理方式上存在著本质的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动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的决策可以对市场产生极大影响,例如,政府可以对物价实施统一调节,政府还可以进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活动的调控。
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是由市场自主运营的,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只是起到调节的作用,市场的发展是由商品供求的关系决定的,政府只负责制定一些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次,在经济活动的本质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很大的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活动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和平等的社会。
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一种市场经济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实现资本的积累,实现社会共同的繁荣与发展。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政治制度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治下,经济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政府的管控,政治的发展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制度则主要是指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市场的发展是由市场自身来决定的,政府的作用仅仅是充当调节者的角
色。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因其不同的经济活动、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特点而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发展自身的经济体系时,各国都要根据自身的国情来决定采取哪种经济体系,以保证自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Thank you
不同点: 不同点:社会性质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VS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2. 两种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不同。 两种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不同。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按资分配或按 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因而必然带来收入 差距悬殊,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差距悬殊,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 其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制度, 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制度,因而会兼 顾公平与效率,防止两极分化, 顾公平与效率,防止两极分化,达到共同 富裕的目的。 富裕的目的。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VS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1. 两种市场经济各自的社会基本 制度不同。 制度不同。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必须 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 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等多种成分共同发展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则根 本不存在公有制的成份, 本不存在公有制的成份,而是以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特征和要求。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也应 该按照这些特征和 要求来进行建设。 要求来进行建设。
SO......
得出结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 济过程中的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 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 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
不同点: 不同点:社会性质
不同点: 不同点:社会性质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VS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总之…… 总之……
• 这两种社会的基本制度各自维护着不同人 群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 群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从而影响到两 种市场经济各自维护着不同人群的利益。 种市场经济各自维护着不同人群的利益。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以维护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以维护资产阶级, 特别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为目的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以维护广大 劳动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的 • 这乃是两种市场经济最本质的区别所在
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联系
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现代世界中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它们有着一些相同点,而且也有一些区别。
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国家的角色和职责上进行衡量的。
国家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由于一些社会和政治因素,资本家在某些领域无法有效地管理企业,这就要求政府介入其中,由政府拥有这些企业的股份,并进行管理。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从伦敦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中兴起,最后发展成了苏联、中国等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其中政府对经济产业的干预和控制非常重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富强和平等。
在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点。
首先,两个制度都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其次,在两个制度中,国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表现在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国家在经济领域中可以实现有效的干预和控制。
此外,在两个制度中,政府都可以说是国家主要的扶持者,可以推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
不过,在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联系方面,两者之间也存在重大的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这两种制度的核心目标不同。
在国家资本主义中,最主要的目标是实现公司及其股东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强国家的实力和繁荣。
而在社会主义中,最主要的目标是实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平等和预算分配,实现无阶级和物质的公正。
这种目标的区别,势必导致两种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同实施。
在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最明显的不同点是在生产力上。
在资本主义中,企业所有人力争更好地使用生产力,并不会出现生产无目的的情况。
而社会主义中,市场并不是主导资源分配的机制,政府控制生产力并通过计划经济的调整。
这导致生产的数量、品种以及效率的不同,因为在资本主义中,企业主要看重的是盈利,而在社会主义中,则不仅仅是盈利。
除此之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前者是个人财富的追求,而后者则是为了整体利益所做的。
总之,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有着自己的优劣之处。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两大主要形式。
尽管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也有许多联系点。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
1. 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样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都基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相互联系。
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都是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而存在。
2. 价值观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强调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经济发展,尽管它们对于“利益”的定义和追求的方式存在差异。
3. 劳动力市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市场主导着劳资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雇主在此市场上以货币形式购买劳动力。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也存在劳动力市场,但国家对劳动力的调控更加重要,以确保公平和社会稳定。
4. 利润与财富分配:资本主义下,企业通过生产和交换取得利润,企业所有者可以享受这部分利润。
而在社会主义下,国家通常通过集中控制与分配收入,以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
5. 经济发展模式: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倾向于重视公共利益,重点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注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而资本主义国家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行和私人企业的创新。
6. 国际合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
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着经济的增长,帮助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建立经济互信。
7. 社会制度转型: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国家从一个体制转向另一个体制,需要在两种制度之间建立联系。
例如,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要素,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它们在目标、价值观念和实践上有不同的特征。
社会主义追求公共利益和社会平等,强调国家的角色;而资本主义强调市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权利。
这些差异在两种制度的运行和发展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多个方面:生产关系、价值观念、劳动力市场、利润与财富分配、经济发展模式、国际合作以及社会制度转型等。
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摘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制度的关系是一个多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中的主要的一对关系。
孰兴孰衰、孰胜孰败始终牵动着全球所有国家人民的心。
对冷战后尤其是新世纪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进行研究、正确认识和把握它们的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制定出正确处理两制关系的战略和策略,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更大的国际空间,为自身发展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两制关系、对立统一、借鉴、一球两制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中国人民从自己经验中学到了许多新东西,这些新东西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
著名理论家、史学家胡绳的这一论点对我们国家研究两制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提示,它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角度触及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根本性课题。
如果把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与格局的跌宕起伏比喻成一曲交响乐,那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主义”之间的关系、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两种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构成20世纪这首交响乐的重要乐章。
所谓“两制关系”顾名思义就是这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在本篇论文中特指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
究其本质特征和具体内容而言,本文认为这两种制度的关系主要有四个方面: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历史与继承的关系、借鉴与合作的关系、必然替代的关系。
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
无论是从时间向度还是空间向度来考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本质说到底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自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起,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理论上都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它们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两种社会制度,相互否定与对立,这一点也是二者关系的实质。
这种实质上的对立最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意思形态方面。
第九讲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第九讲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资本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阶级居于统治地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工人阶级居于统治地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基本目的,以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劳动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这两方面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种制度的关系是基础,两类国家的关系是表现;两种制度的关系趋向于一国内部的政策措施,两类国家的关系趋向于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措施。
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统一1、和任何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有对抗、排斥、斗争的一面,又有共处、合作、借鉴的一面,对立统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本质特征。
对立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以无产阶级政治统治取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而资本主义出于其阶级本能的反映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必然对抗、排斥社会主义,从而造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尖锐的对立、斗争。
统一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先哲圣人主观臆造的,而恰恰是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基础上产生的。
就世界整体而言,没有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基础和其它文明成果,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在吸取资本主义好的方面,扬弃资本主义坏的方面的基础上建立的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
但是,社会主义不可能在全世界同时胜利。
在相当长一段的历史时期中,必然出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里,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资本主义也会学习、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交流合作。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摘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又存在联系。
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又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作为过渡性质的矛盾统一体,将存在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期。
而该矛盾统一体所具有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也必将贯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矛盾;同一性;一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是由许多原因生成的。
形成“资本主义”的三个主要条件:(1)信贷关系的拓展。
(2)专业经理人员的使用。
(3)各种有利于资本主义管理的技术的社会共享。
我们也可以认为这里的第一个条件包括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或资本的自由流动。
第二个条件其实是要求“企业家的自由进出”。
第三个条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可计算性”。
企业家的自由进出被新奥地利学派的领袖克兹涅尔认做“资本主义”的定义。
如果我们把“信贷关系的拓展”扩充理解为“一般的合作信任关系的扩展,那么资本主义形成的三个条件实际上就可以涵盖在“一般信任关系的扩展”这一个条件里。
不仅专业经理人员的任用依赖于“代理人关系”中的相互信任,而且技术的分享和法律,会计,契约等等的可计算性,都是职务于“信贷关系的扩展”这一目的的。
资本主义的实质在于对利润的追逐或循环公式:“货币一资本一更多的货币”。
这类看法认为资本主义的实质在于“资本的堆积”,在于“金融资本的吞并行为”。
但是马克思抓住了“剩余价值”这个关键,来解释“利润”和资本的金融扩张如何成为现实可能性。
“雇佣劳动”于是成为马克思所理解的“资本主义”做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实质。
从我们的角度看,马克思的雇佣劳动概念是可以应用到非西方社会的历史过程中的,当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socialis”,意为社会的、公共的、共同的、集体的,也有互助、合作及共同体自治的含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大体以史为主线,以讲史为主,同时在史论结合中阐述“社”、“资”两个方面的政要、理论家和学者的有关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并对史和论作了简要的评价。
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可以看到两种制度两种主义曲折和复杂的关系史、深刻的历史教训和未来的走向。
编辑推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阐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主义”、两种制度、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对立、冲突、斗争和相互交流、借鉴以及协作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新趋势2011年02月22日 10:16:49 来源:北京日报【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十年前我撰写出版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从那本书的出版至今,时光已过去十年了。
从近十年来的形势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有什么新的变化?我认为总体形势仍然是资强社弱,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低潮的形势没有改变,但社会主义的处境与十年前相比,已有很大改变。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发展出现了新趋势,遇到了一系列“新难点”,需要继续解放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现状有论者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舍难分”了。
从体制与模式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在“趋同”,也有人说两个“主义”在进行“制度对接”。
戈尔巴乔夫2010年4月在接受俄罗斯《独立报》采访时认为“我们的未来是一个趋同性的社会,具有趋同性的价值基础。
在这种社会中融合了资本主义的经验,还有很多其他可以利用的东西。
”他的意思是,未来不是要在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之间“进行选择”,而是社会本身将朝着“趋同性的社会”发展。
对此,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我觉得“趋同论”这个词比较含混,容易引起争议,不大赞成这个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毛概课堂讨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
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4.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第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社会主义“速胜论”与资本主义全面“崩溃论”都是缺乏根据的。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仍然是世界上一对基本矛盾,但它不是主要矛盾,二者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鉴的一面,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课题,“一球两制”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国理论界、学术界任重而道远。
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相互竞争。
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
"四个如何认识",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四个如何认识"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同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密切相关,同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反映了党所处历史环境的新变化,核心是如何认识和处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不仅没有从世界上消失,而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等方面还有新的发展,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处于优势。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其根本制度所允许的限度内,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自我改良和调整。
我们一方面应看到当代资本主义在自身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这些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消弭其内在基本矛盾,从而也未能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
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或"终结",而是在改革中走向辉煌。
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社会主义总的说来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
我们党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了两项基本结论: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正是这两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伟大成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21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由对峙走向又斗争、又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共处时代,这是二者关系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面对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繁重而艰巨的现代化建设任务,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
他说:“我们现在总的形势是好的,但还面临着不少问题,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强烈的时代意识的体现。
为什么一定要实施对外开放实施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就把恢复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并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平等互利”、“洋为中用”等方针、原则作为指导,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总的来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束缚,对外经济关系范围很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对外开放的政策,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了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问题。
1984年12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一定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关系两套本领”。
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的经验,为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一项很有远见的战略决策。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用耕地面积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实行对外开放,才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国家才能昌盛。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中国不是孤岛,它屹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实行对外开放,把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联系起来,利用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的有利条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做生意,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了经济封锁,企图从经济上扼杀新中国。
那时,我国只好同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发生经济往来,从苏联引进156项成套设备,打下了工业发展的基础,后来由于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使我国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自力更生地进行经济建设。
同时,我国在指导思想上犯“左”倾错误,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执行自力更生政策,自我封闭起来,实行锁国政策。
正是上述国际和国内原因,在经济技术方面拉开了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一些原来在经济技术上不如我国的国家也超了过去。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长期处于停止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因此,我们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了“左”倾指导思想错误,正确分析了国内国际的形势,确定了对外开放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不矛盾,我国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对外开放,既适应经济交往的潮流,又符合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总方针这两个基本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必须毫不动摇,始终一贯加以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是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绝不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
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基本原则,一个是方针,两者缺一不可,哪一个方面都不都有所削弱。
国内外却有人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就缺少改革开放的氛围,不利于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执行;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就不能维护四项基本原则,不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种把两个基本点完全对立起来,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改革开放这个总方针,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和解决新时期的实际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使我国的生产力迅速发展,以使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对人们的吸引力。
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我们要更大胆地对外开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公报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贯彻执行,绝不回到闭关锁国的老路上去”。
对外开放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在开放过程中,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若干适合于我国的经济管理方法,但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全盘西化,我们在学习外国的经验时,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把当代世界各国首先是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其他一切有益的文化学到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继续沿着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扎扎实实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事业推向前进,真正建设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只有进一步改革开放,才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早日实现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各族人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在《大浪潮》中曾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要改革开放,那只有死路一条。
”这是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速度更远远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从1979年到1989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美国为2.6%,日本为4.3%,联帮德国为2.1%,中国则为9.1%。
1989年与1949年相比,钢产量从第26位上升到第4位,原煤从第9位上升到第1位。
原油从第27位上升到第6位,发电量从第25位上升到第4位;粮食从1957年第3位上升到1987年第1位;棉花、猪牛羊肉从1949年第4位、第3位上升到1987年第1位。
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蓬勃生机,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业增长值居世界第一位,工业生产取得很大进展,对外贸易、对外交流、对外合作,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迅速扩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干试验。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