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精选.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纲要】专题3_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纲要】专题3 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一、“糖类”小专题知识梳理1.自然界里的糖类(略)2.糖类的化学组成、种类和结构(1)化学组成和种类表示为:(2)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的结构简式。
可联系的内容有: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元的化学式,单糖、二糖、多糖的分布和功能。
3.几种糖的性质(1)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①还原性。
可联系的内容有:银镜反应,用班氏试剂进行尿糖的测定,用斐林试剂进行组织中还原性糖的测定。
②能跟酸起酯化反应。
③氧化反应。
可联系的内容有:动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的比较,厌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酵母菌。
(2)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性质。
①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而麦芽糖具有还原性。
可联系的内容有:还原性糖(还有果糖)与非还原性糖的鉴定。
②水解反应。
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可联系的内容有: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而它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3)淀粉的化学性质。
①跟碘作用呈现蓝色。
可联系的内容有:用碘液检验淀粉。
②水解反应。
可联系的内容有:食物中的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的过程,工业上用硫酸等无机酸作催化剂水解制葡萄糖。
(4)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①水解反应。
②发生不完全的酯化反应。
可联系的内容有:生成纤维素硝酸酯的反应、火棉与胶棉。
4.糖类的功能: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5.绿色植物体内糖类的代谢,可用下图表示。
可联系的内容有: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过程,叶片遮光实验,适当提高温室内CO2的浓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过程,中耕松土,种子的储藏,蔬菜的保鲜。
6.人和动物体内糖类的代谢,可用下图表示可联系的内容有:糖类的化学性消化过程及部位,葡萄糖被吸收方式、途径,葡萄糖在细胞内的代谢,血糖的正常值,低血糖症、高血糖症和糖尿病尿血糖浓度的范围,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细胞呼吸的产物、能量,北京鸭等饲养动物的肥育过程,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的关系。
高考总复习二 动植物新陈代谢及调节
高考总复习二动植物新陈代谢及调节1.海1.下列与生物基本特征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其中核酸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自我更新,应激过程、生长、发育都以新陈代谢为基础C.生物与其生存环境是一个整体,它既适应生存的环境,又对环境构成影响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稳定的,又是相对的,变异则一定会发生2.海一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在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③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④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基本相同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④⑤C.只有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3.宣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内合成蛋白质需要消耗A TPB、ATP释放能量往往是在特定酶的作用下,和某些反应相联系C、酶可以改变反应的方向D、酶结构的改变通常和反馈调节有关4.宣21.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下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该反应的最适温度B.图甲中在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C.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的积累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高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5.崇16.下图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
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持续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B.将A内混合物加温到40℃会发生凝乳,是因为酶的数量增多C.据表推测凝乳酶的最适温度约为40℃D.将F内混合物降温到40℃仍不会发生凝乳6.海9.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A.矿质元素有输入也有输出,有机物只有输出B.既受到其它部位产生的激素的影响,其本身也产生激素C.输入幼叶的氮、磷、钾、镁较多,输入老叶的铁、钙较多D.输入幼叶的氮、磷、钾、镁均来自老叶,而铁、钙只能从体外吸收7. 朝48.有些地区用燃烧的方法处理农田中的大量秸秆,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了环境。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专题三动物代谢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三 动物代谢一、高考展望动物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内容是动物体内的细胞获得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及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特别是三大物质在细胞内的转变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题目的难度主要是中档题,偶有较大难度的题目。
“细胞呼吸”亦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注重细胞呼吸的过程、场所、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以及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区别,而对于“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在复习时应结合常见的生物,弄清它们在同化作用方面和异化作用方面的代谢类型,同时能从本质上区别“自养型”与“异养型”、“需氧型”与“厌氧型”。
二、考点透析1.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1)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①可以转化:NH 2 尿素 转变 2+H 2O+能量 2+H 2O+能量CO 2+H 2O+能量肝糖元蛋白质 氨基酸脂肪糖类①注:实线表示可以直接转化 ①表示转氨基作用,②表示脱氨基作用 虚线①表示只能转化成非必需氨基酸②②特别提醒: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只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
人体必需氨基酸有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和缬氨酸。
所以我们的食物应该多样化,以保证必需氨基酸的摄取。
②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糖类供应充足时,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成脂质。
不仅如此,各种代谢物之间的转化程度也是有明显差异的: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③相互制约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给,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
当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都不足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会增加。
当大量摄人糖类和脂肪时,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就会减少。
(3)三大营养物质的比较① 相同点主要来源相同。
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均主要来自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主要代谢途径相同。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均可合成、分解与转变;都能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终产物均有C02和H 20。
高三生物复习——生物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doc
专题五 新陈代谢的概念、条件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考点:光合自养型 化能自养型 弱点:2.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相同之处是:都能_______反应,而本身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在反应前后不变。
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低温、高温都能使酶的活性降低,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低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_________,其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彻底水解产物有1分子的______________、1分子的____________和3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摩尔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ATP 与ADP 相互转化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TP 水解和合成时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因此两者不是可逆反应,两者________可逆而________不可逆;相互转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动物合成ATP 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物体消耗ATP 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体消耗ATP 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生物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合称为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自我更9.需氧型生物与线粒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光能自养型与化能自养型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来源方面的不同是难点:1.如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B 酶因热而失活C 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D 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2.某种蛋白质M和淀粉酶N混合,装入半透膜袋,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在水中检测到物质X,结论正确的是()A M由X组成B X不可能是葡萄糖C M、N能透过半透膜D N起了催化作用3.在种子萌发时,贮藏物质发生水解作用过程中,活性较高的酶是(多选)()A 脂肪酶B 淀粉酶C 蔗糖酶D 蛋白酶4.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abc)催化某反应生成物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获得的信息是()生A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成B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物C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量D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5.下列关于影响酶促反应速率(υ)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预期结果合理的是()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恒定——υ与酶浓度成正比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恒定——υ与底物浓度成反比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υ与温度成反比反比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υ与PH成反比正比6.在00C—800C的环境中,向有机物X的溶液中加入某种酶后,剩有机物X被分解,测量其剩余物质总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余依图判断在00C—800C环境(PH适宜)中,酶活性(纵坐标)量随温度(横坐标)变化曲线正确的是()0 20 40 60 80温度0 20 40 60 80 0 20 40 60 80 0 20 40 60 80 0 20 40 60 80A B C D7.用相应的水解酶处理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得到的水解产物分别是( )A、脱氧核苷酸、氨基酸B、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脱氧核苷酸D、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8.需氧型生物与厌氧型生物的呼吸作用的方式不同,原因在于()A参与呼吸作用的原料不同 B 两类生物生活的环境不同C 细胞中参与呼吸的酶不同D 控制酶合成的核酸不同9.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TP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相同B.ATP既可以贮存能量,又可以作为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1molATP完全氧化时释放2870KJ的能量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10.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A 线粒体中既有ATP产生又有ATP消耗B ATP中A代表腺嘌呤C 光合作用光反应中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失去电子时不需要消耗ATPD 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合成ATP小于同化作用消耗的ATP11.研究发现,由于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员的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的比例有所不同,如短跑运动员肌肉中慢肌纤维只占24。
第三章 动物的新陈代谢--高三生物辅导2006.7.3
第三章 动物的新陈代谢 (高三生物辅导材料3)【知识点拨】一、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1、氨基转换作用和脱氨基作用有何区别和联系区别:氨基转换作用是把氨基转移给其他化合物,形成新的氨基酸,氨基酸的数目并没有改变,但可以把食物中含量较多的氨基酸转变成食物中含量较少的氨基酸,以保证机体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
脱氨基作用是把氨基酸中的氨基脱下来,在肝脏中进一步转变成尿素等,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脏、皮肤,随尿液、汗液排出体外,氨基酸的数目减少了。
联系:经过氨基转换作用和脱氨基作用后余下的不含氮部分,其去路是相同的,即都可以转变成糖类或脂肪,也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2、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糖类、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从食物中获得,都须经过消化、吸收进入体内。
脂肪的来源是体内其他物质的转化。
(2)三者的代谢都包括两方面: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且同时进行,相互联系。
(3)代谢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
(4)都能作为能源物质彻底氧化分解,代谢终产物都有CO 2和H 20,并释放出能量。
不同点:(1)糖类、脂肪可在体内贮存;蛋白质不能在体内贮存。
(2)除CO 2、H 2O 以外,蛋白质还有特有的代谢终产物——尿素。
3、关于消化液中消化酶的种类问题在讲到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中,教材列举了唾液、胃液、肠液、胰液中酶的种类,如唾液中的淀粉酶,胃液中的蛋白酶,肠液中的淀粉酶、麦芽糖酶、脂肪酶和肽酶,胰液中的淀粉酶、脂肪酶、麦芽糖酶和蛋白酶。
有些学生便以为:胰液、肠液中的酶各有4种,胃液、唾液中各有1种酶。
有些出版物中也出现了类似的题目,如“下列关于肠液、胰液、唾液、胃液中酶的数量叙述正确的是:A .4,4,1,1;B .1,1,4.4;C .4,1,4,1;D. 1,4,1,4”。
正确答案应是A 。
严格地说,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胰液中除上述4种消化酶外,还有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等,肠液中除前面提到的4种酶外,还有分解二糖的蔗糖酶、乳糖酶等。
【河北名校内部资料】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专题06__动物新陈代谢的调节
专题6 动物新陈代谢的调节1.激素和酶的关系激素和酶都是由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产生的,酶一般都是蛋白质,但激素不—定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是蛋白质,但性激素不是蛋白质。
酶的生理功能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使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激素的生理功能是对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反应进行调节,促进或抑制这些反应的过程,从而达到某种生理效应。
2.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细胞的分泌物进入导管,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如胰腺的外分泌部、唾液腺、汗腺等。
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腺细胞的分泌物直接进人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其他的器官并在那里发挥效应,如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还有甲状腺、垂体等。
3.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在化学上应归为胺类物质。
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是甲状腺,但甲状腺的活动要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能通过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影响甲状腺的活动,但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多少可以反馈性地抑制或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具体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就反馈性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还要进一步反馈性地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来减弱垂体的活动,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
如果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下降,则反馈性地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还可以促进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一步促进垂体的活动,使垂体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进一步加强甲状腺的活动。
上述调节过程称为负反馈调节。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没有碘就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此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不足,通过反馈调节,垂体分泌过多的促甲状腺激素,就有可能使甲状腺的腺泡组织增生而出现甲状腺肥大。
在我国有许多地区的食物中缺碘,这些地区的甲状腺肥大的发病率很高,这种病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
高考综合复习动物新陈代谢和新陈代谢概述-word文档
高考综合复习—动物新陈代谢和新陈代谢概述高考综合复习——动物新陈代谢和新陈代谢概述[内容概述]本专题包括必修本第一册第三章中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第六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八节新陈代谢类型。
[重点难点]一.人和动物新陈代谢1.三大物质代谢(1)糖类代谢:(2)脂质代谢:(3)蛋白质代谢:2. 三大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其联系的枢纽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中间产物,如丙酮酸等。
糖类转变成蛋白质必须通过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移给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就能产生新的氨基酸,如将氨基转给丙酮酸即为丙氨酸。
糖类只能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转变成糖类必须经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才能转变成糖类。
3.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蛋白质不能在人体内贮存,每天都在不断更新,必须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掌握常见的有关疾病的原因:糖尿病、低血糖、脂肪肝、肥胖、贫血等。
二.新陈代谢概述(一)新陈代谢与ATP:1.ATP(三磷酸腺苷),分子简式:A—P~P~P。
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直接能量来源。
ATP与ADP的转变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贮存。
2.ATP的生成途径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磷酸肌酸能量的转移。
形成场所: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3.ATP在细胞内含量不多,与ADP之间转化迅速。
(二)新陈代谢与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特点:具有专一性、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有关酶的特性的实验:对照组的仪器首先要编号,要遵循等量和单一变量的原则。
此外,要有观察和记录。
(三)新陈代谢类型:兼性厌氧型生物---酵母菌酵母菌既可在有氧情况下生存,以出芽形式繁殖,繁殖速度快;也可在无氧条件下生活,产生酒精,可以用于酿酒。
[知识链接]一.ATP形成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
高中生物高等动物的新陈代谢复习课件
(3)人在运动开始时血糖浓度会下降,此时血糖的主要去路
⑦⑧ (填标号)过程,运动几分钟后血糖浓度能保 是___________
持相对稳定,原因之一是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 用,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泌相关激素来调节血糖浓 肾上腺和胰岛 A细胞
度,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___ _________调节。 神经— 体液调节
2007(江苏)下列哪种情况容易导致 脂肪肝的发生 C
• ①脂肪来源太多 ③磷脂合成不足 • A.①②③ • C.①③④ ②脂蛋白合成快 ④高糖饮食 B.②③④ D.①②④
2008(江苏)下列关于人体健康与 营养物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是食物种类过于单一 • B.脂肪肝的形成与脂肪摄人多少无关 • C.低血糖早期症状可通过及时补充糖含量多 的食物来缓解 • D.大病初愈者适宜进食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 物
4
与健康的关系
【例题3】如图 所示为肝细胞 中所进行的主 要化学变化。 请据图回答:
B
(2)人体内的葡萄糖主要是来自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表述语言宜专业化不宜口语化
(3)在肝细胞B中,促进⑤过程的激素是 胰岛素 该激素是由 胰岛B细胞 分泌的。
细胞质基质 脂肪肝 磷脂
,
结构上宜具体不宜抽象
线粒体
解题三部曲:
血 血糖的调节P12 糖 升 (体液—神经调节) 高
促进肝糖 元分解
促进非糖物质 转化为葡萄糖
促进糖元进入 细胞氧化分解 促进葡萄糖 转变为脂肪
抑制肝糖元、非 糖类物质转化 下丘脑另一区域产 生兴奋作出命令
血 糖 降 低
胰岛A细胞分泌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 肾上腺素
动物的新陈代谢专题课件
二 营养不良对人体 健康的影响
? 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缺乏: 缺钙: ① 儿童 → 骨质生长不良和骨化不全, 并导致佝偻病 ② 成年人 → 引起骨质软化病
③ 老年人 → 引起骨质疏松症
二 营养不良对人体 健康的影响
? 营养物质供给过剩:
能量过多:
多余的供能物质会以脂肪的形式在体 内储存,时间长了会导致肥胖。肥胖常会 并发一些严重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等),损害人的健康。
? 通便和清扫作用: 刺激和加强了肠道的蠕动,拖裹“废物”。缩 短粪便停留时间,预防结肠癌;防治便秘和痔 疮。
? 预防冠心病和胆石症: 增加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排出量。
? 预防糖尿病: 延缓机体对糖的吸收,降低血糖。
二 营养不良对人体 健康的影响
? 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缺乏:
蛋白质不足:
① 婴幼儿、儿童和少年 → 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过 轻。
液中的蛋白质,这两个过程分别属于: ( B )
A、消化和吸收 B、吸收和同化
C、同化和异化 D、吸收和异化
2、肺中的一个氧分子,以氧和血红蛋白的形式运
输到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内成为水中的氧。
在此过程中,这个氧分子需通过的选择透过性
膜的次数为:
( D)
A、5次
B 、7次
C、9次
D 、11次
3、三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
三 合理营养
? 什么叫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能够满
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需求的营养。
三 合理营养
? 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的种类、数量、相 互比例等,都要满足人体的实际需要。
2)注意对食物进行合理的加工烹调,既要 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又要减少营养素在 加工烹调过程中的损失。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动物的新陈代谢及调节 PPT课件
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 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3)免疫 ①免疫的概念
传统的免疫概念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 抗传染免疫。
现代免疫的概念是: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机能,机 体依靠这种功能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机体内的抗原物质,如病原体, 异体组织等或机体本身所产生的老死和受损细胞肿瘤 细胞等,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 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2PO4/Na2HPO4等。
机体剧烈运动后乳酸进入血液,就与血液中的NaHCO3 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 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 响不大。血液中增加的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 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
免疫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 指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没有特 殊的选择性。又称为天然免疫或先天性免疫。
如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血脑屏障,胎盘等的屏障 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 组织中的运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溶菌酶等)的杀菌 作用。
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或其产 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楚消化道的地位,消 化道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被围在体内的 专门用于消化食物的特殊的外界环境。消化腺 分泌的消化液已经脱离了内环境,不属于体液, 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高三生物专题七 动物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的调节(二).doc_169
南通市2005届高三生物课堂训练专题七 动物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的调节(二)一、选择题(1~10为单选,11~13为多选)1.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的是 ( ) A.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C.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2.一个正常男子进食四小时以后,其肝组织中的葡萄糖的运动(如图)应为 ( )A .a .b.e.g B.d.b C.a.c D.e.a.c.f3.将乳酸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环境转变为无氧环境时,下列过程加快的是( )①葡萄糖的利用 ②二氧化碳的放出 ③A TP 的形成 ④丙酮酸的氧化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4.下列有关人和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女性结扎输卵管后有卵产生,月经也正常 B. 割除甲状腺和性腺能使小猪育肥C.卵巢分泌的催乳素能促进哺乳动物乳腺的发育和泌乳 D.阉割后的公鸡长得像母鸡,但不会下蛋5.依据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不需要O 2的仅是①⑤ B.引起肌肉疲劳的是③ C 6H 12O6 肝糖元 C.人在饥饿时会发生②过程 D.胰岛素可促进②⑥过程6.能够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是 ( )A .血清中的抗体 B.皮肤细胞上的抗体 CO 2+H 2O 乳酸C.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 D .血浆中的肾上腺素7.下列物质中,不可以用来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是 ( )A .胸腺素 B.干扰素 C.链霉素 D.抗体8.农民小李近期手指节关节变粗,鼻和下颌加阔,原因是 ( )A .甲状腺功能亢进 B.食物与饮水中缺碘 C.从小生长激素就分泌过多 D.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9.下表是正常成年人血浆、肾小球、输尿管中P 和Q 两种物质的浓度。
P 和Q 各是什么物质( )A.P 是葡萄糖、Q 是蛋白质 B.P 是葡萄糖、Q 是尿素 C.P 是尿素、Q 是葡萄糖 D.P 是尿素、Q 是蛋白质10.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 )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 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③胰岛素含量减少④胰岛素含量增加 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A .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11.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调节血糖含量,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是由胰岛B 细胞合成分泌的,使胰岛B 细胞活动增强的有效刺激有 ( )A . 血糖含量升高 B.血糖含量降低 C.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12.下面有关人体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都有CO 2和H 2OB . 在唾液的形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都要消耗A TPC . 剧烈运动刚结束时检查血液,血液pH 明显增大D . 在严寒的冬季,人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比夏天相对高一些13.下列属于肝脏功能的是 ( ) ① ② ⑥ ④ ③ ⑤NH 3 e g ATP a b d c f多种酶 A . 分泌脂肪酶,乳化脂肪 B.把氨转化为尿素C.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 D.在安静状态下,是人体重要的产热部位二、非选择题14.下面是发生于人体内的蛋白质部分代谢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专题****************************************************************************●知识联系框架甲状腺激素用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胰岛素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性激素生长激素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反射物质代谢过程反射弧能量代谢*****************************************************************************●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一、动物的新陈代谢1.单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单细胞动物体内与外界环境只相隔一层细胞膜,因而体内与外界直接通过体表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与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体,是人体细胞赖依生存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
可用如下关系式表示:在研究内环境时,要搞清楚消化道的地位,消化道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被围在体内的专门用于消化食物的特殊的外界环境。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已经脱离子内环境,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由于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 值、渗透压、温度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下面以pH值为例作一说明: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
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
但是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加的C0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
当Na2CO3进入血液后。
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7.45之间。
内环境的其他理化性质,如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也都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之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动物的新陈代谢及其调节物质代谢3.物质代谢(1)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中,都含有蛋白质、糖类、脂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人及其他动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每种成分对人体都有一定的作用。
在食物中除了上述六大营养要素外,还有第七营养要素,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琼脂等。
这些物质不能被体内的消化酶所分解,也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但对于维护身体健康,具有其他营养素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这第七营养要素称为膳食纤维。
(2)消化和吸收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才能被吸收。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如V D、V A等也不经消化就能被直接吸收)这三类营养物质是都能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不经过消化就可被直接吸收。
动物的消化方式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两种:单细胞动物的消化方式是细胞内消化;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兼有两种消化方式,如水螅、海蜇、海葵、珊瑚等腔肠动物;高等的多细胞动物消化方式只有细胞外消化,但还保留着细胞内消化方式,如白细胞吞噬细菌,这种方式的生理意义是免疫,对保护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高等动物的细胞外消化有两种形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是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胃肠的蠕动等,物理性消化只改变食物的形态,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化学性消化是指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将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分解成为能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化学性消化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几乎能吸收所有经过消化后的营养物质。
胃和大肠也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但对葡萄糖、氨基酸及甘油和脂肪酸是不能吸收的。
(3)物质代谢过程物质代谢包括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的代谢。
这三类营养物质的代谢枢纽是呼吸作用,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等中间产物。
糖类转变成蛋白质必须通过转氨基作用,将氨基转移给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就能产生新的氨基酸,如将氨基转给丙酮酸即为丙氨酸。
蛋白质转变成糖类必须经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才能转变成糖类。
糖类转变成脂肪必须通过乙酰辅酶A。
脂肪转变成乙酰辅酶A后才能进入呼吸作用,继而再转变成糖类和蛋白质。
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氨基酸经脱氨基作用形成的含N部分是NH3,NH3对人体是有毒的,但在肝脏中通过肝脏的解毒作用转变成尿素,尿素基本对人体无害,再通过循环系统运至肾脏,以尿液的形成排出体外,或运至皮肤的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4.能量代谢(1)气体交换的过程在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和人体内,气体交换包括4个连续的过程:肺的换气,通过呼吸运动完成;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完成;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通过循环系统完成;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完成。
如图右所示。
在图中A处发生的整个过程称为外呼吸。
外呼吸是指机体的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它包括肺泡肺通气和肺泡内气体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通过外呼吸血液由含O2少、含CO2多的静脉血变成含O2多、含CO2少的动脉血。
在图中B处发生的是内呼吸。
内呼吸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O2在细胞里的利用过程。
通过内呼吸,血液性质由动脉血转变成静脉血。
在整个气体交换过程中,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原理都是气体扩散,O2和CO2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
但外呼吸中的肺通气必须通过呼吸运动完成,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内呼吸中的氧气的利用实际就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要产生ATP的。
(2)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在生物体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必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释放出的能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能量是不可转移的,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去;另一部分能量为可转移的能量,用于合成ATP。
所以在生物体内合成ATP的过程是一个能量的转移过程,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贮存能量;在整个新陈代谢过程中能量的贮存应在同化作用过程中。
ATP水解的过程,就其反应式而言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但在整个新陈代谢过程中,应属于能量的利用过程。
在动物体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肌肉的收缩、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吸收与分泌、合成代谢等;在植物体内用于: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新物质的合成、矿质元素的吸收等。
(3)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是高等动物体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体内的含量较ATP丰富,是高能磷酸键的一种贮存形式,但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当细胞中的ATP迅速而大量地消耗时,贮存在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可迅速转移到ATP中,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
在细胞内的ATP富余时,ATP中的高能磷酸键可转移到磷酸肌酸中贮存起来以备急需。
磷酸肌酸与ATP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4)剧烈运动时的供能系统ATP在高等动物体的贮存量是有限的,在剧烈运动时只能维持3秒钟的消耗,但细胞中的ATP是用不完的,因为有一个ATP的再生系统。
在刚开始剧烈运动时,由于有氧呼吸过程还未及时作出反应,ATP的大量消耗依赖于磷酸肌酸中高能磷酸键的迅速转移来维持ATP的供应,但磷酸肌酸也只能维持十几秒钟的时间,这是剧烈运动过程中第一阶段的供能系统,称为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
如果运动继续下去,就要依靠无氧呼吸释放少量的能量来维持剧烈运动的需要,这是剧烈运动过程中的第二阶段供能系统,称为无氧呼吸供能系统。
但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很少,也不能长时间供能,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在动物体内的积累会降低内环境的pH值,过多的乳酸积累会导致酸中毒。
由于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运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ADP和NAD+([H]被消耗后产生的一种物质)两种物质,这两物质对有氧呼吸过程有强烈的促进作用,这样经过将近1分钟时间的适应,有氧呼吸速度明显加快,如果剧烈运动持续进行下去,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
如图所示:在剧烈运动过程,由于高等动物个体的生理性适应,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心跳加快加强,血液循环的速度加快,运输氧的能力得到加强。
血液中CO2的增加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气体交换量也成倍增加。
机体供氧量的成倍增加为高强度的有氧呼吸创造了条件。
****************************************************************************●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二、动物新陈代谢的调节1.激素和酶的关系激素和酶都是由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产生的,酶一般都是蛋白质,但激素不—定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是蛋白质,但性激素不是蛋白质。
酶的生理功能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使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激素的生理功能是对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反应进行调节,促进或抑制这些反应的过程,从而达到某种生理效应。
2.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是有导管的,腺细胞的分泌物进入导管,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如胰腺的外分泌部、唾液腺、汗腺等。
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腺细胞的分泌物直接进人血液,通过血液运输到其他的器官并在那里发挥效应,如胰腺的内分泌部——胰岛,还有甲状腺、垂体等。
3.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在化学上应归为胺类物质。
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是甲状腺,但甲状腺的活动要受到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能通过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影响甲状腺的活动,但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多少可以反馈性地抑制或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具体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