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与植物的激素调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合物,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上有着广泛应用。
它们能够改善植物的抵抗力、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等效果,为农民和园艺爱好者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非常有效。
在干旱、高温、寒冷等恶劣环境条件下,植物往往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导致生长发育受阻。
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可以促使植物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加强植物细胞壁的稳定性,减少细胞膜的脱落和水分的排泄,增加细胞对逆境的抵抗能力。
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平衡,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效地提高了植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了植物幸存的几率。
其次,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增加植物的产量有着显著的效果。
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激素成分可以促进植物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增加光合作用的产物转化为有机物质的速度,加快植物的新陈代谢速率,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
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分枝和花芽的分化,增加植物的花草的产量。
一些农业作物如稻谷、棉花等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生长势头非常强劲,产量大幅度增加。
这对于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提高植物的品质也有着重要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发达,增加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吸收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植物的生长,还能够保证植物摄取到充足的营养物质,产生出更加饱满和有营养的果实。
很多研究表明,经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后,作物的果实质量能够显著提高,口感更好,更加具有食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虽然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很多好处,但是过度或不当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导致植物生长过于旺盛,产生虚弱和易折叠的根系,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对植物的整体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在果实成熟期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导致果实的贮藏期缩短,易腐烂和丧失销售价值。
植物信号通路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
植物信号通路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植物通路信号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控制机制,涉及到的方面包括植物光合作用、操作响应、能量调节等方面。
这些信号通路存在于植物细胞内,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一、植物信号通路的功能植物信号通路可以将环境信息转化为信号传递给植物进行反应。
例如,一些激素会在植物中形成一个信号,从而引发特定的生长过程。
植物信号通路的功能有四个方面,即响应,适应,调节和融合。
1.响应:植物信号通路对外界与内部环境的影响做出反应。
例如,当植物接触到不良环境,例如气温过高或过低、暴雨、干旱等,植物的信号可以在细胞中形成一个信号,从而指挥植物的特定响应行为。
2.适应:植物信号通路是植物适应环境的关键控制机制。
植物的通路信号可以自适应和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变化进行相应适应,使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得更好。
3.调节:植物通路信号可以调节生长发育的速度,调控植物新陈代谢,并使植物对于激素、营养成分和环境的输入和响应更加敏感。
4.融合:对于植物信号的识别,也是通过配对输入到细胞内的信号来完成的,该配对包括比较通路中处理的质量,尺寸,序列和质量标签等。
二、植物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植物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有多种,包括通过激活、终止或特异化蛋白质的表达来调节植物通路信号等。
此外,植物信号通路还与基因表达和 RNA 结合的蛋白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1.调节植物通路信号通过蛋白质的表达和激活植物信号应答的调节机制之一,是通过蛋白质的表达和激活来完成的。
通过在植物细胞里寻找与特定通路信号有关的蛋白质,植物可以在发现该信号后激活特定的表达来做出生理反应,达到较好的适应性。
2.基因表达和 RNA 结合蛋白质与植物通路信号的调节理解植物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基因表达和RNA 结合蛋白质。
植物通路信号是在基因水平和翻译水平整体调节的,从而使植物对环境的反应更加敏感。
3.植物信号通路与植物新陈代谢的关系植物信号通路与植物新陈代谢非常相关。
激素的作用机理与调节
激素的作用机理与调节激素是一类在动植物体内起到调节和调整内分泌系统、维持生理运作的关键物质,包括多种类型的化学物质,如雌激素、孕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等等。
这些化学物质能够影响身体的基本功能,如新陈代谢、免疫反应、性别特性、生长和发育等关键过程。
激素的作用机理和调节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激素的作用机理激素在体内主要通过与相应的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受体是一种分布在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的大分子蛋白质,它们能够识别并结合与其相应的激素分子,然后将信息传递到细胞内。
激素和受体结合后,会改变受体蛋白质的构象,从而使受体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能够影响一个或多个细胞内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触发或抑制一系列生理反应。
例如,雌激素通过结合细胞膜上的受体来发挥多种生理作用,如促进乳腺腺泡增生、促进骨密度的维持、控制体内脂肪代谢等等。
在乳腺细胞中,当雌激素与受体结合时,会激活ERK信号通路和PI3K信号通路。
这些信号通路在细胞内激活多种细胞因子和基因表达,并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和生长。
在骨细胞中,雌激素则可以影响骨细胞分化、增殖和成熟,并促进钙离子吸收和骨矿化。
二、激素的调节许多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神经系统、环境因素、营养和其他激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节和反应,机体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例如,血糖水平的调节受到多种激素的影响。
血糖升高时,胰岛细胞会分泌胰岛素,以促进机体细胞摄取血糖并将其转化为能量或储存为糖原。
相反,当血糖降低时,胰岛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并刺激肝脏释放储存的糖原,增加血糖水平。
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也可以通过提高血糖来调节机体代谢,从而与胰岛素协同激发多种生理反应。
激素的调节也可以是负反馈调节系统。
在负反馈调节系统中,机体拥有一种反馈回路,通过自动监测化学物质的浓度,减少或停止化学物质产生的进一步刺激,以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难点分析归纳
高考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难点分析归纳1.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
因为本课题是继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课题之后的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分析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和严格有序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多种生命结构和代谢活动的协调才能完成,这种机体内部的协调统一是通过生命活动的调节功能实现的;另一方面,生物体生活在环境中,随时对环境中的各种因子的变化,产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生物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也是通过生命活动的调节来完成的。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理解生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自我调控的系统。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本课题教学的又一重点。
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植物生长素的认识,可以理解植物激素的特点和植物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等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植物生长素的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较普遍,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可以较好地联系实际,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也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
虽然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并不一定需要学生重点记忆,但是通过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可以使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实验方法,体现了科学家的逻辑思维的特点。
因此对该内容的教学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4.植物激素的特点,是本课题教学的难点之一。
虽然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中,对激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在生活中对激素类物质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激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等特点缺乏具体感性的认识,因此该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5.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是本课题教学的又一难点。
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看,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不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不宜占用较多的时间讲述各种激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但是使学生了解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学生较完整地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教育文档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一)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
——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
(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
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
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
4、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a、在低浓度范围内: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条,可促进枝条生根成活;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锄草剂。
5、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发育中需要生长素促进,而生长素来自正在发育着的种子。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在组培中的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在组培中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下称:植物激素)是植物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天然化合物,不同的植物激素对植物外植体生长和分化作用不同,如生长素类物质2,4-D或NAA常用来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IAA和IBA能促进不定根的发生,细胞分裂素类物质主要作用是诱导不定芽发生等。
同种植物激素使用的浓度不同,起的作用也有变化,如玉米素在低浓度时,能诱导胚状体发生,若浓度较高,则促进芽的发生。
在组织培养中,使什么样的植物激素以及使用浓度要根据培养目的来确定,也要考虑培养的对象。
例如当要诱导愈伤组织生根时,以生长素IBA为好;促进其不定芽的发生,则使用细胞分裂素类物质。
在培养基的各成分中,植物激素是培养基的关键物质,对植物组织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生长素类在组织培养中,生长素主要被用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诱导根的分化和促进细胞分裂、伸长生长。
在促进生长方面,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在极低的浓度下,(0.1-10mg/L)就可促进生长,其次是茎和芽。
1.1 吲哚乙酸(IAA)IAA(吲哚乙酸)是天然存在的生长素,亦可人工合成,其活力较低,是生长素中活力最弱的激素,对器官形成的副作用小高温高压易被破坏,也易被细胞中的IAA分解酶降解,受光也易分解。
1.2 萘乙酸(NAA)NAA(萘乙酸)在组织培养中的启动能力要比IAA高出3-4倍,且由于可大批量人工合成,耐高温高压,不易被分解破坏,所以应用较普遍。
NAA和IBA广泛用于生根,并与细胞分裂素相互作用促进芽的增殖和生长。
1.3 吲哚丁酸(IBA)IBA(吲哚丁酸)是促进发根能力较强的生长调节物质。
1.4 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D(2,4-二氯苯氧乙酸)启动能力比IAA高10倍,特别在促进愈伤组织形成上活力最高,但它强烈抑制芽的形成,影响器官的发育,适宜的用量范围较窄,过量常有毒效应。
组培中常用于诱导愈伤组织的初代培养阶段。
生长素类的作用强弱为IAA < IBA < NAA < 2,4-D。
生物:第3章《植物激素调节》说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五、 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与教的和谐统一,教是手段,会学是目的.本 节课主要让学生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增加学生的 参与机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使学生 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练有所获,逐步感受生物学科的趣味性,产生一种成就感, 从而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
设计意图
⒈课本P ⒉下图示三盆燕麦苗。A,C盆中是正常幼苗;B盆中是切去 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将A,B盆分别放在缓慢匀速旋转的圆 盘上,将C盆放在不旋转的圆盘上,三盆都有单侧光照射。
三 能 力 训 练
学生练习, 教师点评, 使学生学 有所用,巩 固本节课所 学的知识。
A 几天后,A盆的幼苗 B盆的幼苗 C盆的幼苗
2 .教法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式和对比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从生物学的趣味性 出发,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沿着事物的表观现象探讨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 层层深入, 分层递进, 同时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在平等交流中体验获得知 识的快乐,在对比中得出结论,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兴 趣,又掌握了知识,大大提 高了教学效果.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生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课,它是建立在前 一章-----生物新陈代谢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本节课主要内容为生长素发现的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究 性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思想的典型素材,因此,它也成为 了高考的热点命题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向性运动,并区分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 ②.掌握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③了解生长素的产生,分布部位和运输方向 2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用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从现象 到本质的思维模式源自B 生长; 生长; 生长。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高中生物】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伸展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相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时,引发的生理功效相同(推动效果相同或遏制效果相同)2.燕麦胚芽鞘向光性实验①植物具备向光性。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③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就是胚芽鞘尖端。
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够向上运输(形态学上端至下端)。
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⑦单侧光反射下,生长素原产不光滑,背光两端多于向光两端。
⑧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引起茎尖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分布较多,向光侧分布较少。
所以,背光一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因而表现出向光性(另外,向光性除了与生长素有关以外,还与植物向光一侧的抑制激素、脱落酸的含量有关)⑨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原产和运输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的种子、根尖生长点等分生能力较强的部位。
原产:大都分散在生长强劲的部位,新陈代谢的非政府中较太少。
运输:横向运输(如向光侧分布较多)和纵向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⑩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作用于相同器官上时,引发的生理功效也相同,这是因为相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相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表明相同器官正常生长所建议的生长素浓度也相同。
曲线在a’、b’、c’点以前的部分分别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不同促进效果,而a、b、c三点则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促进根、芽、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依次为10-10mol/l、10-8mol/l、10-4mol/l左右),aa’、bb’、cc’段表示促进作用逐渐降低,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的器官无影响,超过a’、b’、c’点浓度,相应的器官的生长将被抑制。
)3、胚芽鞘向光伸展生长原因: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横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无法倒运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感应性植物的感应性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感性运动一般分为感夜性、感震性和感触性等如光照引起蒲公英的头状花昼开夜合、月见草的夜开昼合,温度引起郁金香从冷处移到暖处3min~5min就可开放。
而含羞草的感震运动是由于其复叶的叶柄基部叶褥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
食虫植物(捕蝇草、茅膏草)的感触运动是这些植物的叶片密布触毛,当昆虫碰上这些触毛时,叶片上的触毛即向内弯曲,把昆虫包起来,将其消化。
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注: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地球的引力作用)1.向性运动(如向光性)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植物幼苗的尖端决定的。
即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植物的向光性产生条件:①单侧光照射;②具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
2.植物生长素(1)产生部位:胚芽的尖端。
(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防治杂草。
(二)植物激素1、植物激素:植物中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调节作用的物质。
2、几种常见植物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1)生长素:加快细胞生长速率。
(2)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3)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4)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5)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1D 2D 3. C由于仅有左侧受光照,根部背光生长,向右生长其次,受重力影响,会向下生长,综合可得根部向右侧斜向下生长4B 5(1)D (2)A (3)C6(1)植物的根可能具有向水生长的特性(2)①每天向B试管中加适量的水,A试管不加水,确保B试管周围的土壤保持湿润.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植物A、B两侧的根的生长情况②预测:靠近B试管一侧的根明显比A侧的根生长快.如果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可能是试管底的裂缝太大,水漏得太多、太快,导致A、B两侧的土壤都很潮湿;或者是试管底的裂缝太小,水漏得太慢、太少,导致A、B两侧的土壤都很干燥.③可以在植物的两侧,AB两支试管之间用玻璃板隔开;也可以同时用完整的试管,改为用吸水布条来为植物提供水分,便于控制水分的多少7(1)不均匀(2)顶芽(3)子叶1、下列不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A、茎的背地生长B、北半球陆地上的大树一般朝南的枝叶茂盛C、向日葵向太阳D、夜合树的叶到了晚上要合拢2、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激素B、生成素在植物体内生长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D、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的成熟3、取正在萌发的种子贴附在琼脂块中,再将琼脂块插入透明盒内,五面遮光,仅从一侧给予光照(如图)。
植物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
植物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植物的新陈代谢是指植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光合作用、呼吸、物质合成和分解等。
与动物不同,植物无法运动来适应外界环境,而是通过调节其新陈代谢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植物新陈代谢的调节机制十分复杂,本文探讨一些重要的机制和调节因子。
一、光合作用调节光合作用是植物中最重要的新陈代谢反应之一,是植物体内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会合成大量的有机物,其中包括蔗糖、淀粉、氨基酸等。
为了适应环境里不同光强度的需要,植物需通过调节光合作用的速率来满足不同的能量需求。
这个速率的调节是通过控制植物体内ATP(三磷酸腺苷)和NADP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产生、消耗和保持平衡来实现。
当光强增强时,植物产生的ATP和NADPH就会增加,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速率;在相反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将被抑制。
二、激素的调节作用激素是植物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能够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等方面。
比较典型的激素包括赤霉素、吲哚乙酸、脱落酸、乙烯等。
赤霉素促进茎、叶的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吲哚乙酸则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倾向于向光来源的方向生长;脱落酸则促进果实的脱落和植物的老化;乙烯则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果实成熟等。
三、环境因子调节植物是生物中最适应环境的生物之一,其新陈代谢也能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在不同的环境下,植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也是不同的。
举例来说,低温会抑制植物代谢过程,使得光合作用的速率变慢;而高温则会加速植物代谢过程,促进光合作用速率。
酸雨则会引起植物代谢过程的紊乱,导致植物受到伤害。
四、基因调节基因调节是指植物对新陈代谢的调节是通过基因表达的调节来实现的。
举例来说,植物中有一类非编码RNA,即微小RNA (miRNA),它们能够特异地识别和降解mRNA,从而调节植物的代谢过程。
此外,植物中还有一些转录因子可以与调节基因表达相关的元件结合,从而调节基因表达水平。
植物激素调节(精心,精美)
结论
5、作出推论:
单侧光引发植物向光生长
达
尔
向光生长与胚芽鞘 尖端 有关 感光部位在胚芽鞘 尖端
这
结 论
文
假设①: 尖端向下侧传递某种“影响” 生长 假设②: 影响分布不均---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弯曲
弯曲生长部位在胚芽鞘 尖端下侧 这
问题探讨
1.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 弯向有阳光的一侧生长 2.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 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 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光源生长。这 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 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的幼嫩部分还是成 熟部分 ? 发生在幼嫩部位。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动物:神经系 统和内分泌系 统。
植物:无专 门器官和感 觉,但也能 作出反应。
•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 激素调节 。
•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其中 神经调节 作用处于主导地位。
的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1、向性运动概念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
三、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一)、产生的主要部位: 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转化
色氨酸——→生长素。
(二)、分布:
植物体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 旺盛的部位。
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 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如生长点>老根
3、生长素的运输: (1)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
解析:生长素的运输动力为呼吸作用。
答案:D
琼脂块a、b经图甲处理后,进行乙图操作, 则图乙中胚芽鞘的生长方向是( )
《植物激素的调节》的教案
《植物激素的调节》的教案一、教材分析1、《植物激素的调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属于高考的范畴,占有一定的地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本课题是在前面讲过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知识基础上,进一步讲述有关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问题。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植物激素进行调节的。
通过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的发现等内容来说明植物激素对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3、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内容与后面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
生长素的内容与植物的个体发育以及细胞分裂等内容有关二、学情分析高二(10)班的学生是一个普通理科班:学生的基础不好;但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因此,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并不困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植物的向性运动并列举向性运动的实例知道生长素的发现并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通过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动画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归纳能力;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以及分析现象、设计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植物的向光性、重力性、向水性和感性运动等现象,提高学生投身科学实验的参与精神,培养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生长素发现的历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及不懈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确科学为人类服务的意识,感悟植物生命的顽强与和谐之美,培养人文精神教学重点:植物激素的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 落实方案: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演示动画、设问指导学生总结等环节落实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过程 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演示四个实验的动画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并自主实验设计 学法指导:预习提纲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二、生长素的发现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观察:体操运动员的优美动作雄羚羊为了雌羚羊而相互斗争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种子破土而出等的图片→观察植物的向光性、根向重力性→植物的向性运动→→→生长素的发现思考题2: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总结知识点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生命的特征:生命具有物质性、结构性和自我更新能力。
生物的分类: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可将生物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显微镜的使用: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认识并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知识细胞的形态与类型:细胞有球形、扁平形、长形和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主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组成。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具有物质转运、信息交流和能量转换等功能;细胞器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
消化系统的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在消化系统中进行,该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新陈代谢的类型:新陈代谢可分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两大类,有氧代谢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动物的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来调节机体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动物的激素调节: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第五章:生物的繁殖与发育生物繁殖的方式:生物繁殖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方式。
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最终发育成新个体。
发育的类型:发育可分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两种类型,不完全变态发育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完全变态发育则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植物的激素调节-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继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等课题之后的教学内容。
在绪论中虽然提到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适应环境的基本特征,但对生物特别是植物如何完成应激性、如何适应环境学生过去很少接触,所以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让学生更加充分理解应激性和适应性,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对生物体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课题从学生不深究其原因的日常生活现象入手,由现象进一步上升到对本质的探究。
通过一系列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的呈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因此,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教材。
由此也决定了本课题内容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
“试题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这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从中可以看到生物高考更加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回头看近几年的高考,我们不难发现本节内容的踪迹,它一旦出现在简答题中时必有一定难度,往往还会涉及实验设计,是学生最易丢分之处,所以学生常会望而生畏,感觉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深刻理解了本节经典实验的结论,也就掌握了解题的钥匙。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深挖教材,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植物向性运动的现象、概念和意义。
知道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课前指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完成四个小实验及老师的课上引导,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通过探究生长素的发现,既把科学研究精神、思维、方法的介绍贯穿在知识教学中,同时又培养学生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结论的得出、实验现象的概括描述等科学性的思辨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生长素发现的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体会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快乐。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祥解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高中生物可分为三个模块:分子与细胞(⒈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⒉细胞的代谢⒊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与进化(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⒌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稳态与调控(⒍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控⒎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控)。
每个模块又可分为以上几个专题。
模块一分子与细胞本模块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细胞工程、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七部分。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复习其它模块的基础。
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模块的复习,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二植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其实质是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专题三动物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一、动物的新陈代谢动物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内容是动物体内的细胞获得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及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
二、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模块二遗传与进化本模块的内容包括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基因工程八部分。
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通过进化形成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
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复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说课稿
《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的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教材首先通过介绍达尔文的实验,引出植物向光性的现象,进而探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
接着,阐述了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以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特点。
最后,简单介绍了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稳态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机制提供了知识储备。
然而,植物激素的调节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和多种激素的协同与拮抗关系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3)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点。
(4)列举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认识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理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
(完整版)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
A .aB .bC .cD .d 植物的激素调节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比较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 A. 都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B .对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C. 体内含量极少D .都是活细胞产生的 2.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 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C •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 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 3. 在市场上可见到不均匀(凹凸不平)的西瓜,若切开可见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末发育,其原因可解释为 A. 种子的发育需要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 B. 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大量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 未受粉的雌蕊,其子房也可发育成果实 D. 光照不均匀使果实内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4. 如右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7.吲哚乙酸最早是在人的尿液中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 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 B. 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果实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但人体内没有破坏生长素的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内“免费旅游”了一圈 后便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小餌 f£线前垩沖光SUT 冋 A .④⑤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④ 5.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 6.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P 点最可 拒K 一肯严冃鶴fFC.在人体的肾脏中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在肾脏中合成了吲哚乙酸,所以人的尿液中有吲哚乙酸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在人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但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吲哚丁酸、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作用8.如图所示4株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2号和4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陈代谢与植物的激素调节新陈代谢与酶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3、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
4、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5、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6、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7、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8、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9、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
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
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
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新陈代谢与ATP10、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
这种高能化合物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必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高能化合物形成时,即高能磷酸键形成时,必然吸收大量的能量。
1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同时生成ADP和Pi;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
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 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具体因为:(1)从反应条件看,ATP的分解是水解反应,催化反应的是水解酶;而ATP是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是合成酶。
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
(2)从能量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太阳能和化学能。
因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
(3)从合成与分解场所的场所来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呼吸作用)和叶绿体(光合作用);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
因此,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
)12、ATP的形成途径:对于动物和人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来自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出的能量外,还来自光合作用。
13、ATP分解时的能量利用:细胞分裂、根吸收矿质元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
1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1、水分代谢:指绿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
2、半透膜: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
3、选择透过性膜:由于膜上具有一些运载物质的载体,因为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使同一细胞膜上含有的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的数量也不同,因而表现出细胞膜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
当细胞死亡,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成为全透性。
4、吸胀吸水:是未形成大液泡的细胞吸水方式。
如: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
5、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做~。
6、渗透吸水: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过程,叫做~。
7、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可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
一个动物细胞可以看成是一团原生质。
8、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9、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叫做~。
10、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11、合理灌溉:是指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用最少的水获取最大效益。
12、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13、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具有半透膜。
b、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14、植物吸水的方式:①吸胀吸水: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没有形成大的液泡。
b、原理:是指细胞在形成大液泡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植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质中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这些物质能够从外界大量地吸收水分。
c、举例: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干燥的种子。
②渗透吸水:a、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有一个大液泡,细胞壁--全透性,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
b、原理: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
外因(两侧具浓度差):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c、验证: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d、举例:成熟区的表皮细胞等。
15、水分流动的趋势:水往高(溶液浓度高的地方)处走。
水密度小,水势低(溶液浓度大);水密度大,水势高(溶液浓度低)。
16.水分进入根尖内部的途径:(1)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内部层层细胞→导管(2)成熟区表皮细胞→内部各层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导管17、水分的利用和散失:a、利用:1%~5%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命活动。
b、散失:95%~99%的水用于蒸腾作用。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意义是植物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18、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应该是一个渗透系统,是具有大型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成熟植物细胞)在处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才会有的现象。
(人体的细胞,它没有细胞壁,也就不会有质壁分离。
玉米根尖细胞没有形成大型液泡,玉米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和伸长区的细胞,形成层细胞和干种子细胞都无大型液泡,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洋葱表皮细胞和根毛细胞两种成熟的植物细。
)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着;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着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
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
无籽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
生长素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过程:A单侧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B单侧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C单侧光照尖端罩有锡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长;单侧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长。
——达尔文对实验结果的认识: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在单侧光照条件下影响胚芽鞘的生长。
(2)温特实验:A把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B把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运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长。
(3)郭葛结论:分离出此物质,经鉴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进生长,故取名为“生长素”。
2、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是在尖端(分生组织)产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运输,顶芽向侧芽运输),而不能反向进行。
在进行极性运输的同时,生长素还可作一定程度的横向运输。
3、生长素的作用:a、两重性:对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浓度的高低是以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划分的,低于最适浓度为“低浓度”,高于最适浓度为“高浓度”。
在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促进生长的效果越明显;在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b、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根、芽、茎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10-8、10-4(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