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1]模板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编录【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范本模板】

搞地质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模板第一章一般要求:1、各类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

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同观测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记录本要实行档案化管理,严禁丢失。

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并且要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

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严禁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洁,记录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

出现记录错误时严禁涂改,只允许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过3处。

6、每次观测记录都要有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

7、地质原始记录的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第二章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如下:(注:当一个掘进头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少时,本页可以记录其他掘进头的观测情况。

)6、记录巷道内的钻场、硐室、临时水仓、泵坑、沉淀池的位置、尺寸等。

记录打钻情况或其他与地测工作相关的一些内容。

5、记录巷道淋涌水情况。

包括淋涌水点的地点、位置、涌水方式和涌水量等。

4、记录巷道的坡度资料,打坡度时要与上一回的记录保持延续,并与测点发生联系。

3、针对煤巷:记录迎头退后的顶底煤补探情况和两帮扒帮控制的煤层顶底板情况或构造发育情况,包括补探点的位置和探煤情况或扒帮点的位置和扒帮情况。

针对岩巷:记录迎头退后的两帮岩层和构造发育情况。

遇到构造时需在左页编录两帮素描图。

示例如下:1、煤巷存在顶底煤时:迎头左帮巷下沿底,右帮卡揽向下3.5m 见底,巷中巷上探2.3m 见顶。

2、煤巷存在打顶打底时:迎头左帮卡揽向上0.5m 为煤顶,向下0.8m 为煤底,右帮卡揽向下0.2m 为煤顶,向下1.5m 为煤底。

煤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产状为: 。

顶板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3.岩巷时:迎头左帮拱基线向上0.5m 为L9灰顶,向下0.8m 为L9灰底,右帮拱基线向下0.2m 为L9灰顶,向下1.5m 为L9灰底,L9灰垂直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脉,局部结晶程度较好。

原始地质编录规范

原始地质编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4—10—01实施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

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 引用标准GB 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3.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

还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还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4.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

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

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4.2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4.3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

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

2020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参照模板可编辑

2020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参照模板可编辑

第一章实测地质剖面的原始地质编录一、目的地质剖面又称地质断面,它是指沿某一个方向,显示在一定深度内地质构造情况的实际或推断的切(断)面。

地质剖面与地表或某一平面的交线,称地质剖面线。

表示地质剖面的图件,称为地质剖面图。

地质剖面图按与地层产状关系分为:垂直地层走向的地质剖面图称为横剖面图;平行岩层走向的剖面图称为纵剖面图;呈水平方向展布的剖面图称为水平断面图或中断地质图。

地质剖面图按表示的内容分为地层剖面图、侵入岩剖面图、火山岩剖面图、第四纪地质剖面图、构造剖面图等。

地质剖面图按精确程度分为实测剖面图,图切剖面图、随手剖面图等。

矿区实测地质剖面包括实测地质剖面和实测勘查线地质剖面。

下面着重介绍实测地质剖面,简述勘查线剖面。

㈠实测地质剖面地质剖面图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础资料,根据地质剖面的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研究与测制地质剖面,是地质调查工作的主要方法之一。

实测地质剖面一般是在地质填图的初始阶段进行。

地质剖面一般是具综合性,表示各方面的地质内容,,有时由于需要,也只表示某一方面地质内容。

矿区实测勘查线剖面布设,要照顾到矿区各地段或相邻矿区,剖面线要垂直矿体走向,剖面应与勘查网度一致。

矿区勘查线剖面一般是一系列等间距、互相平行的直线,根据实际也可布置为放射状。

勘查线的地形剖面用仪器法测制,对剖面上的探矿工程(槽、井、坑、钻)位置和各种地质界线(如矿体界线、矿体顶底界线、重要断层线等)必须用仪器定位。

勘查线的端点要埋设水泥桩,水泥桩要编号,要测量座标(X、Y、Z)。

㈡实测勘查线剖面勘查线剖面主要反映矿区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自然类型矿石和各种工艺品级矿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分布、产状、厚度,构造对矿体的破坏和控制等。

勘查线剖面图上还要标出探矿工程的种类、数量、位置及样品位置编号等,从而反映矿区勘查工程的控制程度、矿体圈定的合理性及各级储量的合理性。

煤矿地质编录原始记录规范

煤矿地质编录原始记录规范

煤矿地质编录原始记录规范实行一施工头(面)一记录本,记录本封面注明采掘头面名称,若一本不能记录完,必须在封面注明第一本、第二本等,记录本次封面必须注明顾桥矿地测科,注明联系电话号码,记录本前5页预留,作为记录测点坐标(拐点、特征点必须标明)、巷道设计情况(设计巷高、巷宽、断面等)及工作面参数、设备安装情况等。

1、记录本必须有编号以及页码,发放登记、回收登记,由资料管理员负责。

2、记录本必须妥善保管并保持整洁,不得在记录本上乱涂、乱画,严禁撕页。

3、调查日期:注明年、月、日。

4、调查人:必须写全名。

5、巷道拨门、拐弯、变坡、过断层及其他需要画平面图的,必须画平面示意图(上北下南),并标明测点、巷道名称、坡角及断层控制等相应要素。

6、原始记录画图(平、剖、断面图)必须基本按比例画图,不能随意乱画,内容要全面,标注要规范,图面要清晰明了。

7、距离(退尺):用测点控制,掘进、开拓头XX(测点)→YY.Ym,采煤面用退尺点控制(轨、运顺退尺)。

8、新做的钻场、硐室、地质孔、水泱、测压孔位置压力以及与地质有关的内容等必须及时调查、记录(包括平剖面图)上图。

9、调查内容:按以下要求顺序记录。

(一)采煤面:①工作面位置必须注明轨、运顺退尺点及退尺距离,不能用上下口控制。

②正常情况每10台支架调查一个点(采厚、倾角、丢顶底煤情况),即6#、16#、26#……,遇构造、破顶底、夹矸等异常情况明要加密调查(一般5台支架调查一个点)。

③采高一律采用量活柱方式,采高按活柱+死柱计算(12/24、18/38、21/42型支架死柱分别按1.3、1.9、2.2m计算)。

④厚度损失必须注明,即工作面跟顶、底情况,丢顶、底煤情况。

⑤采煤工作面无论正常与否,必须画剖面图,在剖面中注明跟煤层顶、底或丢顶煤、底煤情况,采高、倾角、破岩及过断层情况等,剖面图内容要全面,图面要清晰明了。

⑥工作面破顶底须注明其厚度,夹矸必须注明其位置和厚度,顶底板岩性,特征层必须注明。

石油与天然气井地质录井原始记录填写规范

石油与天然气井地质录井原始记录填写规范

石油与天然气井地质录井原始记录填写规范1 原始记录上交说明要求上交存档的原始记录包括地质设计、录井综合记录、岩屑描述记录、钻井取心描述记录、井壁取心描述记录、热解分析记录、碳酸岩盐缝洞统计表、地层检测数据表、地温梯度数据表、荧光定量分析记录、荧光定量分析图谱、钻井液全脱分析记录、录井报告、地化分忻原图、色谱记录长图、综合录井数据光盘等。

其余记录参照长庆石油勘探局录井公司下发《2003年录井资料上交要求》执行。

2 原始记录填写说明2.1 各种要求上交的原始记录表格必须电子文档记录,特殊悄况可用黑色绘图墨水、仿宋宇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装订成册(装订时严格按装订线进行装订)。

其它不要求上交但要求录井队保留的原始记录表格必须按统一格式填写,填写要求可根据工作需耍,由各录井队技术人员自行制定。

2.2 封面上的日期均填写完井日期。

2.3 各项上交资料装订成册时采用的封面应该采川J录井公司统一印制的封面,不能自行设计、打印。

1 录井综合记录1.1 日期、时间1.1.1 日期:按每口井从第一次开钻到完井,不录井时可以简单记述(把几天可以综合起米记述)。

录井时必须以“天”为单位来记述工作内容,做到时间前后衔接。

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到年、月、日及时间段。

1.1.2 时间:按“天”从0点到24点,分工作内容段填写。

1.2 工序:填写工作内容(如:钻进、起下钻、地质循环、测试、测井、下套管、固井、钻水泥塞、事故、处理钻井液等)名称。

1.3 井深:填写每天24点的井深。

1.4 主要事项:按工作内容段(如:钻进、起下钻、地质循环、测试、测井、下套管、固井、钻水泥塞、事故、处理钻井液等),分段详细填写各工序的全过程和起止时间。

例如:油气显示必须描述显示时间、井深、类型、级别、过程;测井要记录测井队的单位、队号、队长姓名、到井时间、仪器下井和起出情况、测井系列、井下情况;事故要描述事故起止时间、类型、处理过程、事故分析等。

1.5 备注:填写除以上内容外,还需要说明的其它重要问题或事项。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1]模板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1]模板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1]模板一、一般要求:1、各种原始记录一定采纳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

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一样观察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备,许多页,每本每页都按次序编号。

3、记录本要推行档案化管理,禁止丢掉。

分档准时间次序保留,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而且要成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察记录一定在现场进行。

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禁止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齐,记录内容齐备,笔迹、草图清楚。

出现记录错误时禁止涂改,只同意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出 3 处。

6、每次观察记录都要有观察时间、地址、地点和观察者的姓名。

7、地质原始记录的内容要切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察)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二、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以下:煤岩巷原始记录格式附图地区记录地区日期:地址:观察:袁凌晖记录:.1 13151 下付巷、与测点发生联系,记录迎头地点。

如:下点向里35.2m 为当天1 4迎头,迎头素描如左图。

2、主要记录迎头煤岩层的颜色、岩性、结构、空间地点、厚度、产状,断层面的地点、产状,上下盘的岩性状况。

假如煤巷进行探煤时,记录两帮顶底探煤状况。

控制煤岩层空间地点时,要以巷道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线或点为参照物,常用的有工字钢、木支护架棚巷道的棚梁顶面,U型钢架棚巷道的棚腿(或卡揽)顶面,岩石巷道的拱基线等。

示比以下: 1、煤巷存在顶底煤时:迎头左帮巷下沿底,右帮卡揽向下 3.5m见底,巷中巷上探 2.3m见顶。

2、煤巷存在打顶打底时:迎头左帮卡揽向上0.5m为煤顶,向下0.8m为煤底,右帮卡揽向下0.2m为煤顶,向下 1.5m为煤底。

煤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产状为:板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3.岩巷时:迎头左帮拱基线向上。

顶0.5m为 L9灰顶,向下 0.8m为 L9 灰底,右帮拱基线向下0.2m为 L9 灰顶,向下1.5m为 L9 灰底, L9 灰垂直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脉,局部结晶程度较好。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注意事项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 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测周边地形地貌, 看是否有滑坡发育, 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规定量测!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 对其深度、大小、特性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 并具体描述。

一、土类描述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描述应包含内容:××色,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光泽反映等。

注:光泽反映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映, 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黏土: 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18.4m以下为坚硬, 切面光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 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坚硬、软塑、流塑), 夹杂少量碎石, 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2~20mm, 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 硬塑, 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 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 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3~20mm, 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色, 密实限度, 潮湿限度, 夹杂物及其重要成份是××, 层理及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比例含量等示例:粉土: 黄褐色, 6.2~6.7m为灰白色, 密实, 稍湿, 手捏有砂感, 不能搓条, 含约5%细砂, 局部夹黏土、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 浑圆状, 一般粒径为5~20mm, 最大粒径为80mm。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1. 项目背景信息:
- 项目名称:
- 项目地点:
- 项目类型:
- 项目规模:
- 项目起止时间:
2. 地质概况:
- 地质地貌单位:
- 地质构造特征:
- 地质岩性:
- 地质地层:
- 地下水情况:
- 地震烈度等级:
3. 建筑物情况:
- 建筑物类型:
- 建筑物结构:
- 建筑物基础:
- 建筑物地下室情况:
- 建筑物主要荷载情况:
4. 岩土勘察信息:
- 勘察任务:
- 勘察范围:
- 勘察要点:
- 勘察方法:
- 勘察结果:
- 地质岩性分布图
- 地下水位图
- 荷载试验数据
- 地震试验结果
5. 土壤和地下水的工程性质: - 土壤物理性质:
- 土壤工程性质:
- 地下水位及饱和度:
- 地下水的水质情况:
6. 地质灾害情况:
- 地质灾害类型:
- 已发生地质灾害情况:
- 潜在地质灾害情况:
- 防灾措施建议:
7. 建议工程方案:
- 建议基础处理方法:
- 建议地下室防水方法:
- 建议抗震措施:
- 建议地质灾害防护措施:
8. 总结和建议:
- 本次勘察结果总结:
- 工程施工建议:
- 后续研究和监测建议:
备注:以上仅提供一个基本的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实际的编录描述内容应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煤矿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第一章一般要求:1、各类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

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同观测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记录本要实行档案化管理,严禁丢失。

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并且要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

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严禁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洁,记录内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

出现记录错误时严禁涂改,只允许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过3处。

6、每次观测记录都要有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7、地质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第二章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如下:煤岩巷原始记录格式附图区域记录区域日期:xx.1.15观测:袁凌晖记录:地点:1、与测点发生联系,记录迎头位置。

如。

下4点向里35.2m为当日迎头,迎头素描如左图。

2、主要记录迎头煤岩层的颜色、岩性、结构、空间位置、厚度、产状,断层面的位置、产状,上下盘的岩性情况。

若是煤巷进行探煤时,记录两帮顶底探煤情况。

控制煤岩层空间位置时,要以巷道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线或点为参照物,常用的有工字钢、木支护架棚巷道的棚梁顶面,u型钢架棚巷道的棚腿(或卡揽)顶面,岩石巷道的拱基线等。

示例如下:1、煤巷存在顶底煤时。

迎头左帮巷下沿底,右帮卡揽向下3.5m 见底,巷中巷上探2.3m见顶。

2、煤巷存在打顶打底时:迎头左帮卡揽向上0.5m为煤顶,向下0.8m为煤底,右帮卡揽向下0.2m为煤顶,向下1.5m为煤底。

煤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产状为:。

顶板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3.岩巷时。

迎头左帮拱基线向上0.5m为l9灰顶,向下0.8m为l9灰底,右帮拱基线向下0.2m为l9灰顶,向下1.5m为l9灰底,l9灰垂直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脉,局部结晶程度较好。

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

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

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1. 引言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旨在系统记录和整理勘察资料,方便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帮助实施单位进行规范的资料整理和管理。

2. 编录要求2.1 勘察资料的分类与归档勘察资料应按照地质类型、勘察任务和勘察地点进行分类归档。

常见的分类包括地质图件、钻孔资料、地下水资料等。

每个分类下的文件应按照编号或日期进行排序。

2.2 文件标识及命名规范每个文件应附带标识,以便快速查找和辨认。

文件的命名应简明扼要,包含有关地质类型、勘察任务和勘察地点的关键信息。

例如,地质图件可以按照区域、比例尺和图名进行命名。

2.3 文件索引的编制为了使勘察资料能够快速查找,应编制文件索引。

文件索引可按照地质类型、文件编号和关键词等进行编制。

索引表中应包括文件名称、位置、分类、编号等信息,以便于维护和更新。

3. 编录流程3.1 勘察资料收集在勘察工作完成后,收集勘察资料,并对其进行初步归类。

3.2 文件标识与命名根据2.2节的规范,为每个文件进行标识和命名。

3.3 文件分类与归档根据2.1节的分类要求,将文件放入对应的文件夹或盒子中进行整理和归档。

3.4 文件索引编制根据2.3节的索引规范,编制文件索引,并将其与勘察资料一同存档。

4. 编录管理系统为了方便地管理和维护勘察资料,可采用电子化的编录管理系统。

该系统应具备文件标识与命名、文件分类与归档、文件索引编制等功能,并支持快速检索和更新。

5. 总结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法模板旨在规范勘察资料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实施单位可根据本模板,结合具体需求制定相应的地质工程勘察编录方案,提高文件的管理效率和资料的可查阅性。

工程地质编录 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 描述模板

准确无遗漏的记录,并根据换层岩心进行详细描述。
2.2.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野外描述小常识:
1、岩层厚度分类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 h (m)
巨厚层
h>1.0
厚层
1.0≥h>0.5
中厚层
0.5≥h>0.1
薄层
h≤0.1
2、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
长柱状:L>15cm;短柱状:10<L<15 cm;饼状、扁柱状 L<10cm;碎裂状、砂状。
1.2 粉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层理及夹层情况,是否含砾、卵石 及百分比含量等
示例:
粉土:黄褐色,密实,稍湿,夹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浑圆状,一般粒径为 5~20mm,最 大粒径为 80mm。
粉土:褐黄色,密实,潮湿, 2.5~2.9m 夹杂粉质黏土薄层,局部夹少量砾石,棱角状,一般粒 径为 3~20mm。
洞内是否有水
示例:
14.5~15.4m,溶洞,洞顶基岩强风化,取芯破碎,块径为 1~15mm;洞底取芯较完整,多为长
4
安全第一
质量为本
柱状、短柱状,节长一般为 4~15cm;洞内充填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 灰岩为主,一般粒径为 3-20mm,最大粒径为 50mm;溶洞充填度约 60%。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 一般粒径为 2~20mm,最大粒径为 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20.0m~30.5 和 40.5m 以下为坚硬,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其中 28.5~ 29.5m、35.5~37.0m 夹杂砾石, 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 3~20mm,最大粒径为 50mm。

地质调研野外原始记录簿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研野外原始记录簿格式及内容

1.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与内容1.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 如:自经至 )手图号:航片号: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断层〔或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Y:GPS: (经度纬度高程)位置:(如: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限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标本: (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展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 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 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 (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限与其两侧影像特征与解译标志〕点间:(如: (1) NO0066SE+650m650m: 沿途为………(2) 650m s+850m1500m: 沿途为………(3) 1500m ssw+900m2400m NO0067: 沿途为……… )路线小结:(当日路线完毕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根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 三是对存在问题与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

)〔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 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 野薄记录格式说明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一、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1.标题:记录这份野外原始记录的总标题,简洁明了,能够表明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

2.调查地点:详细记录调查地点的名称、地理坐标等信息,以确保调查人员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接下来的内容。

3.调查时间:准确记录调查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每个观察或采样点的具体时间。

4.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野外调查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和变化。

例如,山体上的岩层、断裂带的存在、岩石的结构和组成等。

5.采样信息:记录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数量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采样的样品进行编号和标记,并将其保存在特定的容器中。

6.测量数据:记录在野外调查中进行的各种测量数据,如地形测量、地震测量、地壳运动监测等。

每个测量项目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数据的单位和准确度。

7.地质图:根据地质调查的需要,制作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地质图。

地质图上可以标注地层、断裂带、矿体分布等信息。

8.照片:为了能够更好地让读者了解野外实地情况,可以在原始记录中插入相应的照片,以反映现场的真实情况。

二、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的内容在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中,需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调查目的:简要介绍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例如,是为了搜寻矿产资源,还是为了研究地质灾害等。

2.调查方法:详细描述野外调查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使用放射性测量仪器、导线测量、拍摄航空照片等。

3.现场观察:记录在调查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地层、岩性、断裂带等。

详细描述其特征、形态、展示规模和活动特点等。

4.样品采集:详细记录样品的所在位置、编号、采集方法、采样时间等信息。

对不同类型的样品,例如岩石、土壤、矿石等,进行分类记录,并标注其重要特征。

5.测量数据:准确记录各种测量数据的数值、单位和测量时间。

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6.结果分析:根据野外观察、样品采集和测量数据等,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归纳总结。

进一步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地质原始记录编录规范

地质原始记录格式及编录要求2014年7月一、一般要求:1、各类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

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同观测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记录本要实行档案化管理,严禁丢失。

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并且要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

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严禁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洁,记录内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

出现记录错误时严禁涂改,只允许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过3处。

6、每次观测记录都要有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7、地质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二、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如下:3 / 74 / 7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第一节一般要求第11条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

一般要求如下:一、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薄上;记录薄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

二、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字迹清晰、表达确切、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三、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四、矿井地质观测要把现场和室内,宏观和微观观测结合起来。

第二节煤系地层观测第12条一切穿过煤系地层的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岩性特征和厚度。

对于煤层、标志层和煤层顶底板需作重点观测。

必要时,还需采取化石、煤(岩)标本和样品,进行化验和测试。

为了对比和陈列,每一个矿井应保存一套完整的煤系标本。

第13条为统一岩石命名和观测描述内容,特作如下规定:一、碎屑岩的名称及粒度分级标准(见表3)。

碎屑岩的名称及粒度分级标准表3二、沉积岩描述的基本内容:1、碎屑岩类应描述颜色,碎屑可见成分、分选性和滚落圆度,胶结物成分及胶结类型,同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及其分布特征,结核与包裹体成分,大小的形态,与稀盐酸的反应状况等。

地质录井原始记录规范

地质录井原始记录规范

Q/SHXB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企业标准Q/SHXB 00XX-201X 地质录井原始记录规范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钻具记录 (1)4 地质班报表记录 (2)5 荧光记录表 (3)6 迟到时间测定登记表 (4)7 岩心描述记录 (5)8 岩屑描述记录 (7)9 井壁取心描述记录 (7)10 套管记录表 (8)11 综合录井班报表记录 (8)12 气测原始记录表 (9)13 气测异常记录表 (10)14 后效观察记录表 (11)15 工程异常记录表 (11)16 生产(工作)情况日志 (12)17 井斜测量数据表 (14)18 地质旬报 (14)19 送样清单 (15)20 现场录井综合柱状剖面图 (16)21 其它原始记录填写要求 (16)22 记录要求 (16)附录 A(规范性附录)钻具记录封面及内页格式 (17)附录B(规范性附录)地质班报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19)附录C(规范性附录)荧光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22)附录D(规范性附录)迟到时间测定登记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24)附录E(规范性附录)岩心、岩屑和井壁取心描述记录封面及内页格式 (26)附录F(规范性附录)套管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30)附录G (规范性附录) 综合录井班报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32)附录H(规范性附录)气测原始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34)附录I(规范性附录)气测异常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36)附录J(规范性附录后效观察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38)附录K(规范性附录)工程异常记录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40)附录L(规范性附录)生产(工作)情况日志封面及内页格式 (42)附录M(规范性附录)井斜测量数据表封面及内页格式 (44)附录N(规范性附录)地质旬报封面及内页格式 (46)附录O(规范性附录)送样清单封面及内页格式 (48)附录P(规范性附录)井录井综合柱状剖面图格式 (50)前言西北油田分公司目前使用的地质录井规范是2002年10月修订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规范实施细则(新疆探区)(试行)》,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目前的勘探开发地质录井工作,本次修订参考了石油行业相关标准、中石化相关企业标准,力求与行业标准、中石化企业标准保持一致。

野外地质编录参考文件模板

野外地质编录参考文件模板

1 总则1.0.1为统一铁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养护维修工作中岩土分类的技术标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工程的岩土分类。

1.0.3 岩土分类应采用现场鉴定与室内外试验,定性划分与定量评定相结合的方法。

2 术语2.0.1 岩石岩石块体。

指单一的不包含明显结构面的岩石块体。

2.0.1 一般土不具有特殊结构,不含或所含特殊成分不影响土的工程性质的土。

2.0.2 特殊土含有特殊成分或具有特殊状态、结构特征、并影响工程性质的土。

3 岩石的分类3.1 岩石的分类3.1.1 在铁路工程中,岩石应按其坚硬程度、软化性和抗风化能力进行分类。

当岩石中所含的特殊成分影响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时,应定为特殊岩石。

3.2 岩体的分类3.2.1 岩层按层厚分类应符合表表3.2.1 岩层按层厚分类表3.2.2 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应符合表表3.2.2 岩体节理发育程度表3.2.3 岩体按风化程度分类应符合表表3.2.3 岩体按风化程度分类表4 土的分类 4.1 一般规定4.1.1 根据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土可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两大类。

4.1.2 土也可按堆积时代、地质成因、土颗粒的形状、级配或塑性指数等进行分类。

1 土按堆积时代可划分为老堆积土(3Q 及其以前堆积的土层)、一般堆积土(文化期以前14Q 的堆积的土层)、新近堆积土(文化期以来的24Q 堆积的土层)。

2 土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海积土、湖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3 根据土颗粒的形状、级配或塑性指数,一般土可划分为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和黏性土。

4.1.3 对成韵律沉积的土层,当薄层与厚层厚度之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如黏土夹粉砂层;当厚度之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黏土与粉砂互层;当厚度之比小于1/10,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黏土夹薄层粉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般要求:1、各类原始记录必须采用正规的专业原始记录本。

其中水文原始记录要有分井上、井下和不同观测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

2、记录本要保持齐全,不少页,每本每页都按顺序编号。

3、记录本要实行档案化管理,严禁丢失。

分档按时间顺序保存,有目录、索引,便于查找。

并且要建立电子或纸质的备份记录。

4、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

记录时须使用铅笔或黑色水笔,严禁使用圆珠笔。

5、记录时要求字体工整、版面整洁,记录内容齐全,字迹、草图清楚。

出现记录错误时严禁涂改,只允许划改,且当页划改不得超过3处。

6、每次观测记录都要有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7、地质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地质规程》(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的要求;水文原始记录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的要求。

二、煤岩巷掘进工作面原始记录和回采工作面探煤厚原始记录格式如下:(注:当一个掘进头需要记录的内容较少时,本页可以记录其他掘进头的观测情况。

)6、记录巷道内的钻场、硐室、临时水仓、泵坑、沉淀池的位置、尺寸等。

记录打钻情况或其他与地测工作相关的一些内容。

5、记录巷道淋涌水情况。

包括淋涌水点的地点、位置、涌水方式和涌水量等。

4、记录巷道的坡度资料,打坡度时要与上一回的记录保持延续,并与测点发生联系。

3、针对煤巷:记录迎头退后的顶底煤补探情况和两帮扒帮控制的煤层顶底板情况或构造发育情况,包括补探点的位置和探煤情况或扒帮点的位置和扒帮情况。

针对岩巷:记录迎头退后的两帮岩层和构造发育情况。

遇到构造时需在左页编录两帮素描图。

示例如下:1、煤巷存在顶底煤时:迎头左帮巷下沿底,右帮卡揽向下3.5m 见底,巷中巷上探2.3m 见顶。

2、煤巷存在打顶打底时:迎头左帮卡揽向上0.5m 为煤顶,向下0.8m 为煤底,右帮卡揽向下0.2m 为煤顶,向下1.5m 为煤底。

煤底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产状为: 。

顶板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3.岩巷时:迎头左帮拱基线向上0.5m 为L9灰顶,向下0.8m 为L9灰底,右帮拱基线向下0.2m 为L9灰顶,向下1.5m 为L9灰底,L9灰垂直裂隙发育,并充填方解石脉,局部结晶程度较好。

L9灰底部为一层厚0.3m 的煤线,再向下为灰黑色砂质泥岩,顶部为浅灰色中细粒砂岩。

2、主要记录迎头煤岩层的颜色、岩性、结构、空间位置、厚度、产状,断层面的位置、产状,上下盘的岩性情况。

若是煤巷进行探煤时,记录两帮顶底探煤情况。

控制煤岩层空间位置时,要以巷道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线或点为参照物,常用的有工字钢、木支护架棚巷道的棚梁顶面,U 型钢架棚巷道的棚腿(或卡揽)顶面,岩石巷道的拱基线等。

1、与测点发生联系,记录迎头位置。

如:下4点向里35.2m 为当日迎头,迎头素描如左图。

.1 13151下付巷2011.1.15记录区域附图区域煤岩巷原始记录格式袁凌晖记录:观测:日期:地点:示例如下:下切口向上0~15m 段,巷道坡度+3度。

15~25m 段,坡度+6度。

25~32m 段,坡度-3度。

32~45m 段,坡度-5度。

示例如下:下切口向上15m 处,巷下沿底,巷高1.7m ,巷上探3.5m 见顶;下切口向上45m 处打底0.3m ,巷高2.2m ,巷上探1.3m 见顶;47m 处打顶1.5m ,巷高1.9m ,巷下探2.2m 见底,该处发育一正断层,产状: ,落差约2.5m 。

51m 处巷上沿顶,巷高1.9m ,巷下探1.0m 见底。

2、记录切巷内的探煤情况和扒帮控制煤墙帮打顶打底及构造发育情况。

其中探煤记录包括探煤点的位置、顶煤厚度、底煤厚度和切巷高度。

在左页编录切巷素描示意图。

地点:日期:观测:记录:袁凌晖回采工作面原始记录格式附图区域记录区域2011.1.1513151下工作面1、与测点发生联系,记录上下切口位置。

以及上下切口提、落巷等情况。

如:下4点向里35.2m 为当日下切口,上3点向里67.3m 为当日上切口。

上切口落巷1.3m 。

3、记录切巷的坡度资料。

一般10m 左右打一次坡度,遇到坡度变化较大时,要进行加密。

4、记录切巷淋涌水情况,包括淋涌水点的地点、位置、涌水方式和涌水量等。

记录工作面上下付巷原出水点涌水量变化情况(该项也可记录到水文专项记录本上)。

6、记录切巷及上下付巷内的钻探情况或其他与地测工作相关的一些内容。

第三章矿井地质观测第一节一般要求第11条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

一般要求如下:一、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薄上;记录薄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

二、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字迹清晰、表达确切、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三、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

四、矿井地质观测要把现场和室内,宏观和微观观测结合起来。

第二节煤系地层观测第12条一切穿过煤系地层的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岩性特征和厚度。

对于煤层、标志层和煤层顶底板需作重点观测。

必要时,还需采取化石、煤(岩)标本和样品,进行化验和测试。

为了对比和陈列,每一个矿井应保存一套完整的煤系标本。

第13条为统一岩石命名和观测描述内容,特作如下规定:一、碎屑岩的名称及粒度分级标准(见表3)。

碎屑岩的名称及粒度分级标准表3二、沉积岩描述的基本内容:1、碎屑岩类应描述颜色,碎屑可见成分、分选性和滚落圆度,胶结物成分及胶结类型,同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及其分布特征,结核与包裹体成分,大小的形态,与稀盐酸的反应状况等。

2、粘土岩类应描述颜色,混入成分,固结程度,滑腻感,断口开头可塑性,吸水变软或膨胀特点,附舌性,岩石的构造,所含化石及其保存完整程度,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

3、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应描述颜色,主要成分及杂质成分,硬度,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所含化石、结核或包裹体情况,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方向性和充填物成分,与稀盐酸的反应等。

三、沉积岩层描述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层理类型和特征,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等。

对于煤层对比困难的矿区或矿井,应系统收集有关相—旋回结构分析的基础资料。

第三节煤层的观测第14条井巷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都必须进行观测和描述。

凡井筒、石门和其它的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均应作为观测点进行观测;在沿可采煤层掘进的巷道内,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应不小于表4的规定。

遇地质构造时,可适当加密观测点,以反映煤层变化的实际情况。

煤层观测点间距表4第15条煤层观测点心观测描述内容:一、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厚度、各煤分层厚度,夹石层厚度、岩性和坚硬程度;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应按表4 规定的间距探测煤层全厚。

二、在层位难以判断,煤层对比困难时,还应仔细观测各煤分层的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煤的光泽、颜色、断口、软硬程度、脆韧性、结构构造和内生裂隙的发育情况;煤层中所含结核与包裹体的成分、形状、大小、坚硬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等。

三、煤层的含水性。

四、煤层的产状要素。

五、煤层的顶底板特征,其中包括:伪顶、直接顶、老顶和伪底、直接底等的岩层名称,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等。

必要时,应采取岩样进行物理力学试验。

第16条当煤层变薄、分岔、尖灭和遭受冲刷时,必须注意观测以下内容:一、出现古河床冲刷时,必须观测冲刷标志,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的基础资料。

二、出现煤层变薄和分岔和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结构、煤质、煤和围岩的接触关系、围岩岩性特征,为分析煤厚变化原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线积累资料。

第四节地质构造的观测第17条观测描述断层,应围绕确定其性质、断距和断裂结构面的力学属性来进行。

其观测描述的基本内容如下:一、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

二、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情况。

必要时,可采取定向标本,对断裂构造岩进行岩组分析。

三、断层两翼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

四、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皱的组合特征。

五、断层与煤厚变化等的关系。

第18条观测和描述褶皱的基本内容如下:一、褶皱枢纽的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

二、褶皱两翼煤、岩层和褶皱轴面的产状要素。

三、褶皱与煤厚变化、顶板破碎等的关系。

第19条对构造裂隙,应观测描述主要裂隙组的发育方向、发育程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裂隙率的测定和统计;观测裂隙面的形态、宽度、充填成分和充填程度,为确定裂隙的力学性质,裂隙与断层、褶皱的关系积累资料。

第20条对陷落柱应观测描述其形状、大小和陷落角,充填物的岩性、层位密实程度和含水性以及陷落柱附近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等。

第21条对煤系中的岩浆岩体,应观测描述其岩石名称、结晶程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和形态、侵入层位、对煤层厚度和煤质的影响,为确定侵入中心、方向、范围、与构造的关系积累资料。

注:《矿井地质规程》可以在集团公司生产网-地质测量-规范标准中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