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2024年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对气象数据需求的日益增长,建设一个先进、准确的气象站对于地区的气象监测、灾害预警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气象站建设旨在为区域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数据,为农业、交通、环保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气象服务支持。
二、施工步骤1. 场地勘察与准备- 对选定的建设场地进行详细勘察,确保场地符合气象站建设要求,无遮挡物、远离电磁干扰源等。
- 清理场地,平整地面,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
2. 设备选型与采购- 根据气象站的功能需求和技术指标,选择合适的气象观测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仪、气压计等。
- 确保所选设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度。
- 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等。
3. 基础施工- 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基础施工,包括浇筑混凝土基础、安装地脚螺栓等。
- 确保基础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保证设备安装的稳定性。
4. 设备安装- 按照设备的安装说明书,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 确保设备的安装位置准确,连接牢固,电气线路连接正确。
- 对安装好的设备进行初步调试,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采集功能。
5. 系统集成与调试- 将各个设备连接到数据采集系统和通信系统中,进行系统集成。
- 对整个气象站系统进行全面调试,检查系统的稳定性、数据准确性和通信功能。
- 对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6. 验收与交付- 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气象站进行验收,检查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 提交验收报告和相关技术资料,完成项目的交付。
三、材料清单1. 气象观测设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仪、气压计、雨量计等。
2.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器、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
3. 安装材料:地脚螺栓、膨胀螺栓、螺母、垫片、电缆、线管等。
4. 辅助材料:混凝土、水泥、沙石、砖块等。
四、时间安排1. 场地勘察与准备:[具体时间区间 1]2. 设备选型与采购:[具体时间区间 2]3. 基础施工:[具体时间区间 3]4. 设备安装:[具体时间区间 4]5. 系统集成与调试:[具体时间区间 5]6. 验收与交付:[具体时间区间 6]五、质量控制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
气象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气象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气象基础设施是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气象监测预报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推动气象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气象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给予气象事业更多的支持,确保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在资源配置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特点和需求,合理分配资金和物资。
对于气象灾害频发、经济发展重要的地区,应优先配置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和技术;对于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要加强气象基础设施的普及和覆盖,缩小城乡气象服务差距。
此外,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投入的效益和效率,避免浪费和滥用。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科技创新是推动气象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要加大对气象科研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气象技术研究,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一方面,要提高气象监测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研发和应用新型传感器、观测仪器,提升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加强对卫星、雷达等先进观测手段的应用和整合,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提高气象监测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要提升气象预报预测技术水平。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进气象数值预报模式,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
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研究和预测,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三、强化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队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气象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气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教育方面,加强高校气象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气象人才。
同时,鼓励高校与气象部门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2024年整理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气象信息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准确的气象预报对于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行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气象监测的精度和覆盖面,满足当地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决定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气象站。
本气象站将采用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气象要素,并将数据传输至气象部门的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处理。
同时,气象站的建设还将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二、施工步骤1. 场地选址与准备(1)根据气象观测的要求,选择地势开阔、平坦、无遮挡的场地作为气象站的建设地点。
场地应远离高大建筑物、树木、高压线等障碍物,以确保气象观测的准确性。
(2)对场地进行平整和清理,清除杂物和障碍物,确保场地符合施工要求。
(3)根据设计要求,在场地内划定气象站的建设范围,并进行标记。
2. 基础施工(1)根据气象站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基础施工。
基础的类型和尺寸应根据设备的重量、尺寸和安装方式确定。
(2)基础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基础的强度、稳定性和水平度。
基础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设备安装。
3. 设备安装(1)根据设备的安装说明书,进行设备的安装。
设备的安装应严格按照安装顺序进行,确保设备的安装质量。
(2)在安装设备时,应注意设备的水平度和垂直度,确保设备的安装精度。
同时,还应注意设备的接线和接地,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3)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要求。
4. 数据传输系统安装(1)根据气象站的数据传输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如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等。
(2)进行数据传输系统的安装,包括数据线的铺设、接口的连接等。
数据传输系统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防雷接地系统安装(1)根据气象站的防雷要求,进行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
气象观测站的布局与建设
气象观测站的布局与建设气象观测站是获取气象数据的重要设施,其布局和建设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对于气象预报、气候研究、防灾减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气象观测站的类型和功能气象观测站根据其规模、观测项目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区域气象观测站、专业气象观测站等。
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通常具备较为全面和高精度的观测设备,能够对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等多种气象要素进行连续、长期的观测。
这些观测站的数据对于分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气候变化研究以及为国家的气象服务和决策提供基础支撑具有重要作用。
区域气象观测站则主要侧重于对特定区域的气象状况进行监测,其分布密度相对较大,能够更精细地反映局部地区的气象变化。
这类观测站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城市气象服务以及为地方的农业、交通等行业提供针对性的气象信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专业气象观测站则是针对特定的领域或对象设立的,如农业气象观测站、海洋气象观测站、交通气象观测站等。
它们的观测项目和设备配置会根据所服务的专业领域的需求进行定制,以满足特定行业对气象条件的特殊关注和应用需求。
二、气象观测站布局的原则气象观测站的布局需要遵循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原则,以确保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用性。
代表性原则要求观测站的位置能够代表所在区域的一般气象特征。
例如,在城市中设立观测站时,应避免选择在高楼大厦密集、热岛效应明显的区域,而应选择在能够反映城市平均气象状况的开阔地带。
在农村地区,观测站应避开山谷、河流等地形特殊的区域,以保证观测数据能够代表周边广大的农田和自然环境。
均匀性原则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观测站的分布应相对均匀,以避免出现观测空白区域。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掌握不同地区的气象状况,为气象分析和预报提供更丰富的基础数据。
重点区域加密原则是针对一些气象条件复杂、气象灾害频发或者对气象条件敏感的区域,如沿海地区、山区、大型水库周边等,需要适当加密观测站的布局,以提高对这些重点区域气象变化的监测精度和时效性。
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方案
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方案是为了满足气象观测、数据采集、信息传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而制定的。
该项目旨在提升气象监测能力,改善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围绕项目的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套完善的气象基础设施系统,包括气象观测设备、信息采集与传输设备、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等,并提升气象服务效能,提供更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服务。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气象观测能力:建设和完善气象观测站点,增加气象观测设备的数量和种类,提高观测精度和时空分辨率;2. 提升数据采集与传输能力:建设高效稳定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确保观测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完整性;3. 构建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建设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实现对大量观测数据的存储、处理、分析和挖掘;4.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通过改进气象预报算法和模型,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5. 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增强气象信息发布能力,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的气象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三、主要内容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更新和升级气象观测设备:根据实际需求,对现有的气象观测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引进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提高观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2. 扩建气象观测站点:依据区域气象特点和需求,增加气象观测站点的数量,提高观测覆盖范围和密度;3. 优化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建设可靠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网络,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确保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数据完整性;4. 建设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建设高性能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心,配备先进的计算设备和数据存储设备,实现对大量观测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5. 改进天气预报算法和模型:加强对天气预报算法和模型的研究,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6. 增强气象信息发布能力:建设气象信息发布系统,提供多样化、精准化的气象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7. 培训和人才培养:加强气象人才培训,提高气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工作效能。
气象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气象中心项目建设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频发,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气象中心负责气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为社会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
为了提升气象中心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我们计划启动气象中心项目建设。
2. 项目目标项目的目标是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打造实时、准确、可靠的气象数据采集与服务平台,提升气象中心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具体目标包括:•提供覆盖全国的高精度气象数据采集能力•打造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兼备的气象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多样化的天气预报产品开发和服务•贯彻“绿色、低碳、节能”的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3. 项目计划项目预计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如下:阶段一: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确定气象中心项目的总体需求和技术路线•制定项目的计划和时间表•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技术评估和可行性分析•编制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方案设计文档阶段二:系统开发和测试•建设气象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开发天气预报产品和服务•搭建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系统•组织系统运行测试和性能评估阶段三:系统部署和运营•确定系统部署方案和运营管理模式•进行系统安装、配置和调试•提供气象数据采集和天气预报服务•进行系统运维和更新4. 项目预算气象中心项目总预算为2000万元,具体预算安排如下:•阶段一: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预算200万元•阶段二:系统开发和测试,预算1400万元•阶段三:系统部署和运营,预算400万元5. 风险评估与控制气象中心项目的风险主要来自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为了降低风险,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成立专业团队,进行技术评估和可行性分析•创新技术应用,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和时间表实施•实时监测项目运行状态,及时处理风险问题•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和预算,确保项目顺利完成6. 项目实施效果气象中心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提升气象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天气预报服务。
基层气象业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指南doc
基层气象业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指南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2014年4月基层气象机构是气象工作的根基,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
加强基层气象机构各项业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和基层气象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基层气象公共服务能力的迫切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层气象业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指导规划编制和项目设计等工作,根据国家和部门相关规范和要求,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说明1.总体思路全面落实中国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建设、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和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决策部署,以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现代化进程、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为目标,以规范地、县级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规模和功能为重点,着力提高基层气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项目设计及申报立项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在3-5年的时间内,全面改善全国基层气象机构工作条件提供宏观指导。
2.基本原则科学规范。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停止新建楼堂馆所的政策要求和工作用房建设标准,严格执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并充分考虑基层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的需求。
统筹兼顾。
切实做到三个统筹:一是统筹业务、服务、科学试验、社会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的需求;二是统筹考虑事业发展需求和政策规范性要求;三是统筹各种资金和项目资源,提高建成效益。
适度超前。
按照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对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立足当前,并满足未来10-15年的事业发展需求。
节能环保。
以《公共建筑物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为指导,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推进空调、采暖等重点耗能系统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进绿色台站建设。
3.适用范围《基层气象业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气象部门的地(市)级气象局(不含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气象局,含直辖市的区气象局)、县级及以下气象局的业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独立的雷达站、卫星地面站、农(林)试站、本底站等专业台站建设参照本指南。
第七章一流台站建设行动计划
第七章“一流台站”建设行动计划温家宝总理对气象部门提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奋斗目标,是衡量气象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新阶段气象事业发展实力的具体体现。
建设“一流台站”,不只是单纯的硬件建设问题,而是一个涵盖气象事业多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建设体系,具体讲就是要通过实施各项建设任务,在一定时期内使基层台站具备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的业务服务,使广大气象干部职工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劳动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殷实、富足。
因此,研究“一流台站”建设是当前气象部门的重要课题。
一、历史与现状(一)历史沿革1、气象台站机构建设情况解放初期,全省仅有一个太原航空气象站,仪器设备极度简陋。
1954年,山西省设立了气象管理机构,负责全省的气象工作。
改革开放以前,全省气象台站的建设经历了兴建、发展、调整、撤销、恢复等几个时期,到1978年,全省气象(候)站达110个(其中气象站17个,气候站93个),这是本省历史上气象观测站最多的时期。
1980年以后,山西省气象部门根据国家气象局的具体部署,对已有站点进行了调整,至此,全省共有气象站109个,其中基准气候站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4个,国家一般气象站91个。
2、气象台站业务建设情况在山西气象事业初创时期,地面、高空站的仪器、设备比较单一,通信方面主要进行简单的电报通信,手段比较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气象现代化建设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基本完成了气象业务体制改革,组建了新型的大气探测、气象信息网络、气象信息加工和预报以及气象服务等四大气象业务系统,为山西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扬。
3、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省基层气象台站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大部分建在远离城区的山、垣等处,土胚房子,简陋的窑洞,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环境的变迁,许多气象站还不如周围的农家小院,吃水、供电、交通、取暖、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简陋,职工工作、生活非常困难,长期以来一直是“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的“三苦”单位。
2025年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准确的气象观测对于农业、交通、能源、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决策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区域气象监测能力,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决定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气象站。
本气象站将配备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并将数据及时传输至气象部门的数据库,为气象预报、灾害预警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设备选型1. 气温传感器- 选择高精度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 测量范围:-50℃至+50℃。
- 精度:±0.1℃。
2. 气压传感器- 选用数字式气压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 测量范围:500hPa 至 1100hPa。
- 精度:±0.3hPa。
3. 湿度传感器- 采用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等特点。
- 测量范围:0%至 100%RH。
- 精度:±2%RH。
4. 风向传感器- 选用机械式风向传感器,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 测量范围:0°至360°。
- 精度:±3°。
5. 风速传感器- 采用超声波风速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无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 测量范围:0m/s 至 60m/s。
- 精度:±0.3m/s。
6. 降水量传感器- 选择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具有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
- 测量范围:0mm 至 999.9mm。
- 精度:±0.4mm(≤10mm),±4%(>10mm)。
7. 数据采集器- 选用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器,能够实时采集和处理各种气象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气象部门的数据库。
- 具有多种通信接口,支持 GPRS、CDMA、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
- 具备数据存储功能,能够存储一定时间内的气象数据。
气象基础设施与城市规划和建设
气象基础设施与城市规划和建设气象基础设施是指观测、监测和预报气象现象所需的各类设备和设施,包括气象观测站、雷达、卫星、气象预报模型等。
城市规划和建设是指按照特定的目标和原则,通过对城市内部和外部空间、功能、形态的科学组织和优化,实现城市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和便利使用。
本文将探讨气象基础设施与城市规划和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气象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
一、气象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气象基础设施在城市规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气象观测站的设置和布局可以提供城市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准确的气象背景资料。
例如,在城市中心和郊区设置气象观测站,可以了解城市内外的气象差异,为城市功能和业态的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气象雷达和卫星等设施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天气灾害,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防灾减灾提供支持。
通过天气预报模型与气象观测数据相结合,可以提前预测暴雨、台风、雾霾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强度,为城市防洪、防风、蓄水等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再次,气象基础设施的科学运营和数据交流可以提供决策参考。
例如,气象观测站和雷达的实时数据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共享给城市规划和建设相关单位,从而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城市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气象数据调整城市道路、绿地、水资源等规划,以适应气候变化和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二、城市规划和建设对气象基础设施的要求城市规划和建设对气象基础设施有着特定的要求。
首先,建设气象观测站要考虑容易观测、维护和管理,同时要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协调。
例如,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新建的观测站要考虑到城区的承载能力和功能需求,以避免观测站过于繁琐或者难以融入城市环境。
其次,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合理利用气象雷达和卫星等设施。
在城市建设中,可以选择合适的区域设置气象雷达,以覆盖城市周边及其对流云团强度研究。
同时,运用气象卫星数据可以获取更广泛的城市气象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更全面的天气状况分析和评估。
气象基层台站建设标准
气象基层台站建设标准一、设施设备1.气象观测场:应设置在开阔、平坦、交通便利的地方,周围无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远离强电磁干扰源和强振动源。
观测场应配备完善的观测仪器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风速计、气压计、雨量计等。
2.气象预报室:应配备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同时应安装有气象预报软件和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3.气象服务大厅:应设置在便于群众咨询的位置,配备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同时应安装有气象服务软件和数据库。
4.设备维护:应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观测能力1.观测项目:应具备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水等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能力,并根据需要增加观测项目。
2.观测频次:应根据观测项目的特点确定观测频次,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观测质量:应建立观测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人员素质1.专业素质:气象基层台站的工作人员应具备气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
2.服务意识:应建立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学习能力:应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气象业务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场地环境1.场地安全:应确保场地安全,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环境卫生:应保持场地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垃圾和杂物,确保场地的整洁和卫生。
3.场地绿化:应根据需要绿化场地,种植花草树木等植物,提高场地的绿化覆盖率。
五、信息化水平1.信息传输:应建立信息传输网络,实现观测数据和预报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处理。
2.信息处理:应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备份等功能。
3.信息共享:应实现信息共享,与其他气象台站和相关单位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
六、应急能力1.应急预案: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台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设备选型与安装位置)精选3篇
《气象站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准确的气象预报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农业、交通、能源等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本地区的气象监测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决定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气象站。
本气象站将配备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要素,并将数据传输至气象中心进行分析和预报。
同时,气象站的建设将为气象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设备选型1. 气温传感器- 选用高精度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50℃至+50℃,精度为±0.1℃。
-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 安装在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的位置,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湿度传感器- 采用电容式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 0%至 100%RH,精度为±2%RH。
- 具有快速响应、低功耗等特点,能够实时监测空气湿度的变化。
- 安装在与气温传感器相近的位置,以便同时获取温度和湿度数据。
3. 气压传感器- 选用高精度的数字式气压传感器,测量范围为 300hPa 至 1100hPa,精度为±0.1hPa。
-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够准确测量大气压力的变化。
- 安装在相对稳定的位置,避免受到震动和气流的影响。
4. 风向传感器- 采用机械式风向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至360°,精度为±3°。
- 具有高灵敏度、低启动风速等特点,能够准确测量风向的变化。
- 安装在空旷、无遮挡的位置,高度应高于周围建筑物和树木。
5. 风速传感器- 选用三杯式风速传感器,测量范围为 0m/s 至 60m/s,精度为±0.5m/s。
- 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能够实时监测风速的变化。
- 安装在与风向传感器相同的位置,以便同时获取风向和风速数据。
气象局气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附件1
XX区(县)气象局气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方案(2015—2020年)
编制大纲
一、基层台站基本情况
本区(县)基层台站的现状描述。
主要包括本区(县)基层台站数量以及按照《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基层气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气发[2014]16号)的要求达标的情况等。
二、基层台站“2010—2014年”建设情况
对本区(县)基层台站“2010—2014年”的投入和建设情况进行总结。
通过五年的投入基层台站的面貌有了哪些改善,包括新建台站、搬迁台站、新建业务用房及配套用房建设台站、台站综合改善的建设及投入情况等。
三、台站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本区(县)基层台站在保障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以及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目标的实现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没有解决等。
四、“2015—2020年”台站建设任务
主要以本区(县)台站建设规划为依据,按照新建台站、拟搬迁台站、新建业务用房及附属用房的台站、综合改善台站等几类按项目建设成熟度、轻重缓急列出未来六年的台站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等。
五、“2015—2020年”台站建设投资估算
按照新建台站、拟搬迁台站、新建业务用房及附属用房的台站、综合改善台
站等几类分别测算投资情况,并提出初步的投资安排渠道。
六、“2015—2020年”台站建设实施进度
按照2015—2020年分年度列出台站建设任务。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建筑规划知识:建筑规划——如何进行建筑物气象站规划和设计
建筑规划知识:建筑规划——如何进行建筑物气象站规划和设计建筑物气象站规划和设计是建筑规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包括地区气候、气象数据采集要求、建筑物布局、安装设备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考虑地区气候地区气候是建筑物气象站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前提条件。
气候因素会对建筑物的布局、设备的配置以及后期的数据采集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规划的初期,要首先对该地区的气候情况进行分析,例如该地区的温度、湿度、降雨量以及风向等因素。
从而制定规范的建筑物布局以及配置合适的设备。
二、气象数据采集要求建筑物气象站的主要任务是采集该地区的气象数据。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数据采集范围、数据采集准确度、数据传输方式等多方面因素。
数据采集范围直接影响到数据的质量以及后期应用场景。
因此需要早期指定好采集范围,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气象指标。
数据采集准确度是指数据采集设备的准确度。
准确度关系到后期数据分析的可靠性,因此要选择准确度高的设备。
数据传输方式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
有线方式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稳定可靠,但是灵活性较差。
无线方式虽然灵活,但是需要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三、建筑物布局建筑物的布局是规划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建筑物布局可以优化气象采集的效果,增加气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常建筑物布局可分为两类:分散式和集中式。
分散式指将设备分散在多个建筑物中进行数据采集。
这种设计方法既能够降低各个气象站设备之间的干扰,同时也减少了建筑物占用面积。
但是,这种设计需要维护多个站点,工作量会增加。
集中式指将所有设备安装在同一建筑物中,实现一站式数据采集。
这种设计较为简单,也容易维护。
但是,存在数据采集设备之间干扰的问题。
四、设备配置根据气象需求以及建筑物布局的设计,需要选配相应的设备。
通常设备包括气象站、温湿度传感器、降水传感器、风速仪等。
气象站是最基本的设备,主要用于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雨量等数据的采集。
气象观测站网络布局与建设规划
气象观测站网络布局与建设规划气象观测站作为收集和监测气象数据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气象预报、气候研究、防灾减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科学合理的气象观测站网络布局与建设规划,能够有效提高气象观测的精度和覆盖面,为气象服务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数据支持。
一、气象观测站网络布局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的气象观测站网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布局方面,部分地区的观测站点分布较为稀疏,导致气象数据的空间代表性不足。
特别是在一些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山区和偏远地区,观测站点的覆盖存在较大的空白。
此外,不同类型的气象观测站之间的协同配合不够紧密,数据整合和共享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应用。
在设备和技术方面,一些老旧的观测站设备老化、精度降低,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气象观测要求。
同时,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新的观测技术和手段不断涌现,但在观测站网络中的应用和推广还相对滞后,制约了气象观测能力的提升。
二、气象观测站网络布局的原则和目标(一)布局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气象学原理和气候规律,结合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合理确定观测站点的位置和密度,确保观测数据能够准确反映区域的气象特征。
2、均匀性原则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尽量使观测站点分布均匀,避免出现观测空白区域,以提高气象数据的空间代表性。
3、重点性原则对于气象灾害频发、气候敏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区域,应适当加密观测站点,提高气象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
4、协同性原则注重不同类型气象观测站之间的协同配合,实现地面观测、高空观测、雷达观测等多种观测手段的有机结合,提高气象观测的综合能力。
(二)布局目标1、提高气象观测的精度和准确性通过优化观测站网络布局,采用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技术,减少观测误差,提高气象数据的质量。
2、增强气象监测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加强对山区、海洋、荒漠等偏远和特殊区域的气象监测,实现气象观测的全域覆盖。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意见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提出的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按照全面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促进基层台站全面实施“三大战略”,为实现“一流台站”建设目标打好基础,推进中国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基层台站建设工作实际,对今后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进一步提高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基层气象台站直接获取气象信息,是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石,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坚实基础。
其工作不仅直接影响我国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质量和水平,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事关国家安全和国际声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基层台站的工作领域逐步拓宽,观测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效益发挥显著,社会管理职能日趋扩大。
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气象科技发展需求,当前基层台站建设工作亟待加强:一是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的力度还需继续加大;二是基层气象工作领域还需加快拓展;三是气象观测的集约化和自动化水平还需稳步提高;四是预报、预警服务技术和内容还需继续创新和完善;五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及结构还需提高和优化;六是台站基础设施条件急需加大投入和改善;七是基层台站管理机制仍需完善。
因此,加强基层台站建设,提高基层台站科技水平和总体竞争实力刻不容缓,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台站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做好基层台站建设工作是建设“一流台站”的重要基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基层台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新阶段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全面提升台站科技实力为中心,迅速增强基层台站观测能力,创新服务形式和手段,不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加快基础设施和文化建设,逐步达到一站多用和一站多能,实现台站综合现代化,促进基层气象台站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气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气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气象建设项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气象建设项目旨在提高气象观测、预报、预警和服务水平,为社会公众和各行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信息和服务,以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套完善的气象观测、预报、预警和服务体系,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政府决策、灾害防范、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各行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服务。
三、项目内容。
1. 气象观测设施建设,加强气象观测站点建设,更新气象观测设备,提高观测数据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2. 气象预报模型优化,引进先进的气象预报模型,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
3. 预警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平台,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发布。
4. 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气象服务团队建设,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公众和各行业的需求。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前期准备,明确项目目标和内容,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落实项目资金和人员支持。
2. 设施建设,按照气象观测设施建设标准,选址建站,安装气象观测设备,建立观测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
3. 模型优化,引进先进的气象预报模型,进行模型参数调整和验证,确保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
4. 预警平台建设,建设气象灾害预警平台,整合气象监测数据和预警发布系统,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发布。
5. 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气象服务团队建设,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制定气象服务标准和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项目效益。
通过气象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气象观测、预报、预警和服务水平,为社会公众和各行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信息和服务,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
气象建设项目的实施是保障国家气象安全、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将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气象建设项目的实施,为社会公众和各行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信息和服务,为国家气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气象基础设施管理制度
气象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一、前言气象基础设施是气象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保障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和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障气象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建立和完善气象基础设施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气象基础设施管理制度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气象基础设施管理概述气象基础设施包括气象观测站、气象雷达、卫星接收站、气象传感器等,是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和科研的重要支撑。
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障气象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的前提。
在现代化社会中,气象基础设施管理不仅涉及到设备和设施的管理,还需要考虑到信息化、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气象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一)设施建设管理1、设施建设规划:根据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和科研的需求,科学制定气象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
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地理位置、气象条件、技术条件等因素,确保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和满足需求。
2、设施建设管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设施的建设工作。
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设施的质量和安全。
3、设施管理维护:建设完成后,建立健全设施的管理维护制度,定期对设施进行检修、保养,确保设施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保障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和科研的需要。
(二)信息化管理1、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气象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各类设施的数据和信息,为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和科研提供支持。
2、数据管理安全:对设施产生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完整,保障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远程监控: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气象基础设施的远程监控,及时掌握设施运行状况,提高管理效率。
(三)环保节能管理1、绿色设施建设:在设施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
在设施投运后,加强环保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2、节能减排:加强设施的节能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设施的能耗,减少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1.前言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
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防御,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
**地处**中部、金华东部,是气象灾害多发和气候变化影响敏感地区之一。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其突发性、多发性、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也越来越高,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人们对气象灾害日益敏感,气象科技的影响面越来越广,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制**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为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增强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发展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一流的保障服务十分必要。
**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省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计划实施方案》,《**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规划期为2016-2020年。
2.现状
**气象局建于2006年。
几年来,为全县的气象防灾减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做出了贡献。
**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气象事业发展,逐年加大对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使得**气象事业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
但总体上说,起
步迟,底子薄,装备落后,技术支撑乏力,没有跟上全省气象现代化的步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决策、各行各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益广泛和迫切。
县气象局办公楼位于县城江滨路52号,三间五层(隔壁一间为民用楼),占地面积120平方米。
观测站位于县城区花台山公园内,四周无遮挡物,观测环境较好。
该站于2006年12月投入运行,开始人工值守观测;占地面积3亩多,其中值班楼建筑面积165.6平方米,观测场按25×25米标准场地建设,整个观测站项目总投资220万元(含设备购置费)。
**县气象科普馆临近观测站,于2014年建成,占地面积634平方米,建筑面积1985.7平方米。
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几年来,**气象局在条件简陋和人员编制缺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开展常规气象服务,做到决策气象服务不放松,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无失误。
3.存在问题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道路、职工食堂、活动场地、外来职工临时周转用房等配套设施不完善,观测业务值班用房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制约了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观测站离**省气象局“绿色气象台站”建设考核标准仍有一定差距。
气象公共财政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
4.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美丽台站”和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要求,以规划为依据,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强化集约统筹,提高效益和质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显著改善基层气
象台站业务运行、行政执法、管理办公和生活条件,解决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和谐部门,促进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安康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
5.建设目标
加强台站基础设施和优化环境建设,至2020年完成气象主题公园建设和观测业务用房改造,进一步夯实事业发展基础,达到**“美丽台站”建设标准。
台站设施和气象业务基本实现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为“两美**”建设服务。
6、建设任务和时间
(1)观测业务用房改造
立足于“生态**”的需求,更好地对气象业务进行长期观测和遥感动态监测,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产品,使政府全面、及时地掌握气象变化信息,对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观测业务用房改造,主要是在原有的气象观测业务用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开展土地征用,设置职工食堂等内容。
业务用房扩建改造。
对现有165平方米的业务用房进行改造,完成改造后建筑面积达265平方米:一是在业务用房周围征用300平方米土地,对业务用房进行扩建,扩建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二是将原“人”字形房顶进行拆除,改为平顶结构,便于安装PM2.5、负氧离子、紫外线等观测仪器;三是对原业务用房内部结构进行适当改造。
设置职工食堂。
规划在改造后的观测业务用房内设置职工食堂,解决工作人员的用餐问题。
配备一套厨房厨具,适当超前规划餐厅,使餐厅可容纳30人同时就餐。
土地征用。
业务用房改造扩建需要征用土地300平方米。
(2)气象文化主题公园建设
主题公园重点突出气象文化的融入,集气象科普、观光、休闲于一体,使大家能在休闲中轻松了解气象文化,获得气象知识。
建设一批生活、娱乐和文化设施,营造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气象干部职工素质,为培育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
主题公园面积约8600㎡。
主要由气象文化长廊、配套环境绿化、公园休闲活动场地等建设内容组成。
气象文化长廊建设。
一是拟建2条宽约三米的气象文化长廊,一条从三楼东面通出,另一条从大楼广场通出,适当处交会成Y型,全长约150米。
设想将24节气柱(牌)等气象文化融入该道路两侧,游人在此休闲游玩之时,可获得气象科普知识。
环境绿化建设。
一是气象观测站东南则需建一条高约10米、长100米的护坡,设置安全围栏,以满足房屋、道路、人员活动的安全需要,增加房屋前方空间,同时与公园、观测场环境相协调。
该工程所有建设材料需要二次搬运,投入资金相应较大。
二是气象科普馆靠东、北向需建一条约长90米高3-5米的绿化防护坡,以防碎石风化脱落。
三是面积约8600㎡的环境绿化(含场地平整),强调植物的色彩搭配,以观花、观叶类植物为主,注重植物的观赏性,突出体现植
物的“花色”。
基调树种为金合欢、广玉兰;主要树种为:白玉兰、海棠、山茶花、月季、多花蔷薇、银杏等,空余部分均铺设草坪。
室外设置建筑小品、休闲凉亭3处以上,力求强调气象文化氛围。
规范设置垃圾箱、警示或指示牌。
在不破坏观测环境的前提下,尽力提升观赏品位。
公园休闲活动场地建设。
在进入公园台阶的左侧规划建设一个标准羽毛球场,以丰富职工和公园游人的文化娱乐生活。
羽毛球场采用塑胶铺设,长15米,宽9米,总面积135平方米。
另地面硬化120平方米,采用花岗岩铺设。
7.投资估算
略
8.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
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以建设“美丽台站”为目标,以为现代业务气象建设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和彻底解决基层台站的问题和困难为出发点,树立以人为本,解决民生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制定台站规划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强化管理与督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严格项目申报程序,加强项目管理,实施项目责任制管理。
严格执行《中国气象局部门项目库管理暂行规定》和《气象部门项目论证和评审工作办法》,完善项目申报程序,提高项目申报质量;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照经过批复的项目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执行,提高项目执行质量,努力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效益;实行项目责任制管理,在项目下达前与各项目执行单位签订项目管理责任书,项目完成后组织项目执行情况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列入目标考核管理。
(2)坚持标准,分步实施
按照统一标准和建设任务,结合本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实际,切实做好计划安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报**省气象局审查批准后,按照轻重缓急,分步逐年安排实施。
(3)统筹兼顾,加大投入
为确保台站基础设施的顺利实施,按照统筹集约的资金调配原则,集中财力,解决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加大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建设力度;“一次投入、一步到位”,不撒胡椒面,不留缺口,项目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建成一个;选取建设成果优秀、建设成效显著的台站作为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后续台站提高建设质量;以重大项目建设、业务发展项目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提高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