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科学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精选6篇)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整理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精选6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1一、活动内容:会唱二、设计思路:托班幼儿年龄小,对色彩鲜艳的、有声响的、会动的物品感兴趣,喜欢重复摆弄物品。
另外,幼儿手眼协调较弱,因此选择此活动以发展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协调能力。
也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因此选择《会唱歌的瓶宝宝》这个活动。
三、活动目标:1、学习用小勺舀起各种豆子,较平稳地放入饮料瓶中。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小饮料瓶(瓶口大些的)每人一只,各种豆子分别放在几只小碗中,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勺,磁带和录音机。
五、活动过程:1、出示瓶宝宝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选一个瓶宝宝作为自己的朋友。
2、引导幼儿比较(老师手上的瓶娃娃装有豆子会“唱歌”)。
让幼儿思考怎样使自己手上的瓶宝宝也唱起歌来。
3、激发幼儿操作兴趣:让我们用豆子“喂”瓶宝宝,让瓶宝宝吃饱了唱歌。
4、老师示范:拧开瓶盖——用勺子舀豆——轻轻放进瓶内——拧紧瓶盖。
蚕豆一粒粒地喂,绿豆一勺一勺地喂。
5、让幼儿自由选择豆子,练习喂瓶宝宝吃豆子,最后拧上瓶盖。
6、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摇动.六、活动延伸:1、歌曲表演《瓶子操》。
2、把瓶宝宝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练习用勺子舀豆。
会唱歌的瓶宝宝小班教案2设计意图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本活动利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瓶,洗净后成为孩子们游戏、实验、操作的资源;挖掘声音这一内容,让孩子们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探索,培养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1、知道瓶子和别的物体碰撞可以发出声音2、初步探索软硬不同的材料与瓶子发生碰撞,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材质相同但数量不同的材料和瓶子发生碰撞,发出声音的大小也不同。
幼儿园托班会唱歌的瓶宝宝活动教案
幼儿园托班会唱歌的瓶宝宝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活动体验到音乐和节奏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促进幼儿的听觉和视觉发展。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空瓶子,每个瓶子里装入不同量的水,制作成会唱歌的瓶宝宝。
2. 准备一些颜料,刷子等绘画工具。
3.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三、活动过程2. 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瓶宝宝的声音变化,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水量和瓶子材质对声音的影响。
3.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给瓶宝宝洗澡,用刷子清洗瓶子,让幼儿感受洗瓶子的乐趣。
4. 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给瓶宝宝化妆,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瓶宝宝。
5. 教师和幼儿一起给瓶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以用彩色纸或者布料装饰瓶子。
6.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歌,让每个瓶宝宝跟着节奏摇晃,感受音乐的快乐。
7. 活动结束,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物品,清洁环境。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家庭版的瓶宝宝,并在家里进行音乐活动。
2. 环境创设:教师可以将幼儿制作的瓶宝宝作为环境装饰,让幼儿的作品得到展示。
3. 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组织类似的音乐活动,让幼儿通过不同材料制作会唱歌的物品。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所的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和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珍惜和利用资源。
4.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瓶宝宝的制作过程和唱歌表演,让幼儿直观地学习和模仿。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制作和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能。
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音乐和创作的乐趣。
七、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评价他们对音乐和创作的热爱。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通过活动感知声音的不同。
1.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1.3 增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4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准备若干个空塑料瓶,水、沙子等填充物,以及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2.2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以及歌曲《会唱歌的瓶宝宝》。
2.3 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幼儿自由操作和活动。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引导幼儿观察塑料瓶的形状、颜色和质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3.2 向幼儿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让塑料瓶发出声音。
3.3 邀请幼儿动手操作,将水、沙子等填充物倒入塑料瓶中,观察不同填充物对声音的影响。
3.4 引导幼儿用颜料和画笔为塑料瓶进行装饰,制作出会唱歌的瓶宝宝。
3.5 播放歌曲《会唱歌的瓶宝宝》,让幼儿跟随音乐一起摇晃手中的塑料瓶,感受音乐的韵律。
第四章:活动拓展4.1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宝宝,鼓励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4.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相互倾听对方的瓶宝宝发出的声音,探讨不同瓶宝宝之间的声音差异。
4.3 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瓶子进行制作,观察声音的变化。
5.1 回顾活动过程中的亮点和收获,让幼儿表达对本次活动的喜爱和满意。
5.2 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合作和分享精神,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5.3 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第六章:安全注意事项6.1 在活动前,教师应向幼儿讲解活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如小心使用剪刀、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瓶子破裂等。
6.2 确保活动过程中有成人监护,防止幼儿受伤。
6.3 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检查幼儿是否清理了工作区域,确保没有遗漏的尖锐物品。
第七章:活动评估7.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记录他们的表现和反应。
7.2 通过问答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幼儿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托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托班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让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的听觉和触觉敏感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会唱歌的瓶宝宝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材质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1.3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互动游戏,让幼儿积极参与,探索瓶子发声的原理。
第二章:声音的产生2.1 教学目的: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2 教学内容: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和感受不同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亲手操作,体验振动产生的声音。
第三章:声音的传播3.1 教学目的:让幼儿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游戏,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过程。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互动游戏,让幼儿亲身参与,感受声音的传播。
第四章:声音的特性4.1 教学目的: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4.2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感受和区分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听觉游戏和互动,让幼儿体验和辨别声音的特性。
第五章:创意音乐制作5.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让幼儿亲手制作简单的音乐玩具。
5.2 教学内容:利用回收材料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学习简单的音乐制作技巧。
5.3 教学方法:通过分组合作,让幼儿动手制作,发挥创意,完成自己的音乐玩具。
第六章:音乐游戏6.1 教学目的: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6.2 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捉迷藏、模仿声音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感知声音。
6.3 教学方法:通过音乐和游戏,让幼儿积极参与,锻炼听觉和动作协调能力。
第七章:音乐欣赏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幼儿学会倾听和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
7.2 教学内容: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民谣、古典、儿歌等,让幼儿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科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会唱歌的瓶宝宝》适用年级:托班学科领域: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声音的产生。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准备材料准备:1. 水瓶、剪刀、胶带、彩纸、棉花等。
2. 音乐玩具或音乐播放设备。
环境准备:1. 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2. 适合集体活动的桌椅。
三、教学过程基本步骤:2. 探索: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会唱歌的瓶宝宝”会唱歌的原因。
3.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并尝试使其发出声音。
5. 拓展:学生尝试将制作过程中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
3. 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实际情况。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探索、实践过程中的表现。
2. 学生制作的作品质量。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收获,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2. 教师以示范的方式展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 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5.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确保他们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的安全,避免受伤。
2. 提醒学生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以免发生意外。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托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托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瓶子,了解它们的声音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乐器。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瓶子的声音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乐器,并能够演奏出简单的旋律。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水、沙子、米等填充物,剪刀、胶带等工具。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儿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认识瓶子:教师展示各种材质的瓶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3. 探索瓶子的声音:教师指导幼儿用手摇晃瓶子,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并尝试解释声音的产生原因。
4. 制作乐器:教师示范如何用瓶子制作简单的乐器,如沙锤、水瓶琴等,让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自己的乐器。
5. 演奏音乐:教师带领幼儿用自制的乐器演奏简单的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的瓶子,尝试制作更多的乐器。
2.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瓶子音乐会,展示他们的自制乐器,并进行表演。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乐器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造力。
2. 评价幼儿在演奏音乐时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参与度和兴趣保持情况。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制作过程安全,避免使用过于锋利的工具。
2. 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性。
3. 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
八、教学资源1. 各种材质的瓶子: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瓶等。
2. 填充物:水、沙子、米等。
3. 制作工具:剪刀、胶带、彩笔等。
4. 音乐教材:儿歌、简单旋律等。
九、教学拓展1. 邀请音乐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幼儿园托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幼儿园托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感知声音的产生。
难点: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
2. 沙子或小米。
3. 胶带、剪刀。
4. 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沙子的塑料瓶,提问:“你们猜猜,当我摇晃这个瓶子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2. 探索声音的产生:(1)教师指导幼儿将沙子放入塑料瓶中,摇晃瓶子,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沙子摇晃时产生的声音。
(2)教师与幼儿一起探索不同高度的沙子对声音的影响,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声音的变化。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1)教师指导幼儿用胶带将塑料瓶的瓶口封闭,确保密封良好。
(2)教师演示如何通过敲击瓶身产生声音,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合作,用剪刀在塑料瓶上剪出不同的图案,探索不同图案对声音的影响。
4. 展示与交流:(1)教师邀请每组幼儿展示他们的会唱歌的瓶宝宝,让其他幼儿听一听、说一说。
(2)教师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声音的产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拓展幼儿对科学领域的探索,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动手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关注幼儿在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过程中的创意表现,是否能够尝试不同的剪贴图案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 评估幼儿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是否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七、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可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如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家庭科学教育。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科学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瓶子发声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瓶子:让幼儿观察不同形状、大小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基本特征。
2. 探索瓶子发声的原理:通过实验,让幼儿发现瓶子发声的原因。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让幼儿动手制作,将自己的瓶子变成会唱歌的瓶宝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发现瓶子发声的原理。
难点:让幼儿能够将自己的瓶子制作成会唱歌的瓶宝宝。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形状、大小的瓶子若干个。
2. 准备水、沙子等填充物。
3. 准备胶带、颜料等装饰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桌上的瓶子,引导幼儿说出瓶子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 探索瓶子发声的原理:a. 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让瓶子发声,引导幼儿发现发声的原理。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探索瓶子发声的原理。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a. 教师示范如何将瓶子制作成会唱歌的瓶宝宝。
b. 幼儿动手制作,将自己的瓶子制作成会唱歌的瓶宝宝。
4. 展示与交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幼儿对瓶子发声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过程中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如塑料瓶、纸杯等,制作会发声的宝宝。
2. 组织幼儿进行瓶子音乐会,让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演奏音乐。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过程中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尖锐物品。
2.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动手能力,适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3.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制作过程中。
九、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托班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幼儿园托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瓶子,了解瓶子的特征和用途。
2. 学习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瓶子,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节奏感。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瓶子,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瓶子的特征和用途。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音乐器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音乐教学法: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瓶子、水、剪刀、胶带等。
2. 音乐器材:鼓、铃鼓、木鱼等。
3.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瓶子,了解瓶子的特征和用途。
2. 学习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瓶子,学会用瓶子制作简单的音乐器具。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节奏感。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各种瓶子,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瓶子的特征和用途。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音乐器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音乐教学法: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瓶子、水、剪刀、胶带等。
2. 音乐器材:鼓、铃鼓、木鱼等。
3.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塑料瓶的特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 塑料瓶若干个(可以是各种形状、大小的瓶子)2. 水(适量)3. 颜料(适量)4. 画笔(适量)5. 沙锤、铃铛等打击乐器(适量)6. 音乐播放设备三、活动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塑料瓶,引导幼儿观察塑料瓶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教师邀请幼儿一起动手,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在瓶子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4.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儿歌,鼓励幼儿边唱边跳舞,感受音乐的韵律。
5. 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幼儿cleanup,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一起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将幼儿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布置在教室环境中,增加教室的趣味性。
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塑料瓶的科学探索活动,了解塑料瓶的性质和用途。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评价幼儿的创新能力。
3. 观察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4.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家园共育的效果。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中,教师应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幼儿在使用打击乐器时受伤。
2. 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3. 在绘画环节,教师应提醒幼儿使用颜料时的安全事项,如避免颜料入口、弄脏衣物等。
4.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限制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七、活动步骤详解1. 教师展示塑料瓶,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 教师向幼儿讲解活动的步骤,并邀请幼儿一起动手操作。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科学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学习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3. 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塑料瓶。
2. 各种可以振动的物品,如小石子、水、纸片等。
3. 录音机、音乐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拍手等方式,引起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 探究活动:a.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空塑料瓶,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外观。
b. 教师将各种可以振动的物品放入塑料瓶中,让幼儿观察并倾听产生的声音。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幼儿自己尝试放入不同的物品,观察并描述产生的声音。
3. 总结与展示: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b. 教师总结幼儿的发现,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分享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评价幼儿对声音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并在家庭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声音主题区,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探索。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操作和表达机会。
2. 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 教师在评价环节应注重幼儿的过程表现,而不仅仅是结果。
八、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
九、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音乐或拍手等方式,引起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幼儿园托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幼儿园托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和方式来制造声音。
三、教学准备:1. 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空塑料瓶和一杯水。
2. 一些小石头或米粒。
3. 一个音乐玩具或音乐播放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空塑料瓶,提问:“你们猜猜,如果我们往这个瓶子里加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2. 探索声音:a. 教师指导幼儿将小石头或米粒放入空塑料瓶中,观察并倾听产生的声音。
b. 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c. 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a. 教师指导幼儿往塑料瓶中加水,用嘴巴贴着瓶口,轻轻吹气,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b. 教师提问:“你们能用嘴巴吹出不同的声音吗?试试看,还能创造出什么声音呢?”c. 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分享喜悦。
4. 总结与展示:a.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我们今天学会了用塑料瓶和水制造声音,还发现了不同的吹气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b.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创造力表现。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音乐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可以使用塑料瓶、水和其他材料进行音乐创作。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使用塑料瓶和水时,教师在旁边密切观察,以防意外发生。
2. 提醒幼儿不要将小石头或米粒放入嘴巴,以防误吞。
幼儿园托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幼儿园托班科学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不同水位和声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水位的高低与声音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自己创作歌曲。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水瓶、水、音乐玩具、画纸、彩笔。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提问:“你们猜猜,这个瓶子会唱歌吗?”引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索: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水位时瓶子发出的声音。
幼儿可以用手轻轻敲打瓶子,也可以将音乐玩具放入瓶子中,感受声音的变化。
3. 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水位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4. 创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创作歌曲,可以用手拍打瓶子,也可以用音乐玩具演奏。
幼儿可以自由发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歌曲。
5. 展示:幼儿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兴趣程度,以及他们在创作环节的表现,来评价幼儿对水位与声音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以及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如在家中找寻不同的容器,探索水位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立科学探索区,投放相关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探索。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和创作,以及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
教师应积极听取幼儿和家长的意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反馈:在课后,教师向幼儿询问对本节课的感受,了解他们对水位与声音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创作环节的体验。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不同物体的发声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塑料瓶、水、沙子、纸片、小豆子等。
2. 教具准备:音乐播放设备、颜料、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沙子的塑料瓶,提问:“你们猜猜,这个瓶宝宝会唱歌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探索声音:(1)教师将塑料瓶分别装入不同材料(水、沙子、纸片、小豆子),让幼儿摇晃瓶子,倾听不同的声音。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影响,讨论哪种材料发出的声音最大、最小、最清脆等。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1)教师带领幼儿用颜料给塑料瓶上色,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幼儿用画笔在瓶子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4. 展示与演唱:(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会唱歌的瓶宝宝,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2)幼儿轮流拿着自己的瓶宝宝,轻轻摇晃,感受声音的美妙。
(3)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唱儿歌,用歌声陪伴瓶宝宝一起“唱歌”。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装入塑料瓶,探索更多的声音。
2. 环境创设:在教室角落设置“音乐角”,放置各种自制音乐玩具,供幼儿自由探索。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原理,还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愉悦的氛围中,幼儿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音乐素养培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对声音特点的认识,理解音调和音量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制作独特的瓶宝宝。
3. 加强幼儿的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4.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一、活动名称: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瓶子唱歌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瓶子,装入不同水位的水。
2. 准备一些小石头或小豆子。
3. 准备一些颜料和画笔。
4. 准备一首简单的儿歌。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瓶子,发现瓶子唱歌的原理。
教师可以示范敲击瓶子,让幼儿听到不同水位和材质的瓶子发出的不同声音。
3. 创作: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和画笔在瓶子上进行创作,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4.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创作的瓶子,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介绍瓶子的特点和唱歌的原理。
5. 结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一首简单的儿歌,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将幼儿创作的瓶子放在幼儿园的音乐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继续探索和创作。
教师可以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幼儿探索其他物体发声的原理。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操作瓶子时注意安全,避免尖锐物品伤害。
2. 引导幼儿轻轻敲击瓶子,避免声音过大影响他人。
3. 在创作环节,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表达,不干涉幼儿的创作思路。
4.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瓶子唱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了解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活动反思:1. 教师应反思活动设计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有趣,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考虑活动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和创作。
九、活动延伸建议: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增进家园共育。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瓶子发声的原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瓶水。
2. 准备一些小石子、纸球或棉球。
3. 音乐播放设备。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提问:“你们猜猜,这个瓶子能唱歌吗?”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回答。
2. 探索瓶子发声的原理:a. 教师向幼儿演示,将石子放入装有水的塑料瓶中,摇晃瓶子,使其发出声音。
b. 教师引导幼儿亲自尝试,放入不同大小、不同材质的物品,观察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a. 教师指导幼儿将小石子、纸球或棉球放入塑料瓶中,使其能够发出声音。
b. 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分享瓶子发声的乐趣。
4. 瓶子音乐会:a. 教师组织幼儿围成一个圈,用自己制作的瓶宝宝进行音乐演奏。
b. 教师播放轻快的音乐,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摇晃瓶子,感受节奏。
5.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提问:“我们是怎么让瓶子唱歌的?”、“瓶子发声的原理是什么?”b. 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其他物品发声的原理,如铃铛、笛子等。
2. 环境创设:在教室角设立“音乐区”,放置各种能发声的物品,供幼儿自由探索和演奏。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瓶子发声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
六、活动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瓶水。
2. 准备一些小石子、纸球或棉球。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录音机、音乐带或音乐播放器。
5. 彩色纸、颜料、画笔等美工材料。
七、活动过程6. 制作个人专属的瓶宝宝:a. 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和画笔在瓶子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制作独一无二的瓶宝宝。
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
托班活动《会唱歌的瓶宝宝》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瓶子发声的原理,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2.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的综合发展。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若干、水、沙子、小石子等填充物;颜料、画笔;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瓶子摆放整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 探索瓶子发声:a. 教师邀请幼儿用手摇晃瓶子,让幼儿听瓶子发出的声音。
b. 教师向幼儿解释瓶子发声的原理:瓶子里的水、沙子、小石子等填充物摇晃时,会撞击瓶壁产生声音。
c.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填充物装入瓶子,观察声音的变化。
3.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a. 教师向幼儿讲解制作方法,引导幼儿用颜料给瓶子涂色。
b. 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在瓶子上画上喜欢的图案。
c. 教师协助幼儿将涂好色、画好图案的瓶子晾干。
4. 瓶宝宝唱歌比赛:a. 教师将幼儿制作的瓶宝宝放在桌子上,邀请幼儿用手摇晃瓶子,让瓶宝宝唱歌。
b.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瓶宝宝的唱歌声音,培养幼儿的听觉辨识能力。
c.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瓶宝宝唱歌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四、活动总结: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五、活动延伸:1. 家庭延伸: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家长协助幼儿在家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记录幼儿的制作过程和成果。
2. 环境延伸:教师将在活动中制作的瓶宝宝摆放在活动室中,供幼儿随时观察和探索。
3. 教学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更多关于瓶子的教育活动,如瓶子绘画、瓶子科学实验等。
六、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平衡木、呼啦圈、小障碍物等。
2. 环境准备: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环境,确保活动场地无障碍物。
七、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邀请幼儿进行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感知声音的产生,了解不同材质的瓶子发出的声音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不同材质瓶子声音的特点。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改变瓶内水位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材质的瓶子(玻璃瓶、塑料瓶、金属瓶等)、水、剪刀、胶带、筷子、沙子等。
2.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每个孩子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材质的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探索声音的产生:教师邀请幼儿用手敲击瓶子,让他们听一听、说一说不同瓶子发出的声音。
3. 实验一:瓶子唱歌(水位变化影响声音)(1)教师向瓶子内倒入不同水位的水,邀请幼儿敲击瓶子,观察声音的变化。
(2)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为什么水位不同,声音也会不同呢?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实验二:瓶子唱歌(材质变化影响声音)(1)教师用剪刀将瓶子剪开,露出瓶口,邀请幼儿用筷子敲击瓶口,观察声音的变化。
(2)教师与幼儿一起探讨:为什么瓶子的材质不同,声音也会不同呢?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2. 教师询问幼儿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和感受,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是否愿意尝试类似实验,观察他们的探索精神。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其他的发声物体,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
2. 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一个会发声的瓶宝宝,带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3. 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八、教学拓展:1. 探索其他声音产生的现象,如空气振动、水振动等。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教学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1.1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1.2 活动对象:2-3岁托班幼儿1.3 活动时间:2024年10月10日1.4 活动地点:幼儿园音乐活动室第二章:活动目标2.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声音是由敲击产生的。
2.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学会用瓶子敲击出简单的节奏。
2.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第三章:活动准备3.1 物质准备:各种大小、形状的瓶子若干,水,槌子,音乐CD,毛巾,桌子。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活动室。
第四章:活动过程4.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适应活动的节奏。
4.2 主题活动(10分钟)4.2.1 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瓶子,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4.2.2 教师向幼儿讲解如何用瓶子敲击出声音,并示范敲击节奏。
4.2.3 幼儿分组尝试用瓶子敲击出简单的节奏,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4.2.4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用瓶子敲击出复杂的节奏,让幼儿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4.3 放松活动(5分钟)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的动作,如深呼吸、闭眼冥想等。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用瓶子创作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5.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瓶子布置音乐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探索瓶子的音乐潜能。
5.3 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示范法:教师通过亲自演示如何用瓶子敲击出声音,让幼儿模仿并学会基本的敲击技巧。
6.2 引导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特征,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用瓶子创作音乐。
6.3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一起参与敲击活动,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唱歌的瓶宝宝》托班科学教案
活动过程:
1 、幼儿尝试匹配瓶盖。
(1)引导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
(客人老师好)师:今天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咦,瓶宝宝的帽子到哪儿去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找到以后给它戴上去。
(2)幼儿尝试盖瓶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你这个帽子合适吗?你觉得怎样?再换一个试试)请两位幼儿上来。
师:他们俩的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啊?(大小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大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大帽子)小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小帽子)师:瓶宝宝都找到帽子了,瓶宝宝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来抱抱瓶宝宝,亲亲它,让它们躺在你的腿上睡会儿觉。
2 、装物品,摇一摇,感知声音。
(1)师:听,我的瓶宝宝开始唱歌了,你们的会唱吗?(教师摇装有豆子的瓶子)我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拧拧,拧开来。
师:哦,你们看,是什么呀?(豆子)原来瓶宝宝吃了豆子呀。
教师喂豆子:“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
观察指导。
请你们也来喂瓶宝宝吃豆子,让瓶宝宝唱歌吧。
师:让我们一边喂一边说:“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师: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让我们把帽子戴上,拧拧,拧拧 、教师唱《大雨小雨》,引导幼儿感知声音的大小。
1)师:我的瓶宝宝吃饱了,它要唱歌了,大声地唱;瓶宝宝 它要小声地唱。
(再反复一次)请幼儿一起摇。
2)教师唱《大雨小雨》 师:瓶宝宝还会听着音乐唱
呢。
教师边唱边摇:下大雨啦,下 大雨啦,哗啦哗啦;下小雨啦,下小雨啦,淅沥淅沥。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让瓶宝宝们跟着音乐唱歌,教师唱 大雨时(幼儿用力摇);教师唱小雨时(幼儿轻轻摇)。
小结:瓶宝宝谢谢你们,让它们唱出了好听的歌。
现在我们都 知道了用力地摇, 瓶宝宝唱出来的声音就大; 轻轻地摇唱出来的声音 就小。
师:请把瓶宝宝送回家,让它休息休息。
4 、引导幼儿感知放不同的材料发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师:有许多瓶宝宝听到我们这里很开心,它们也赶来了,它们 肚子也饿了,我们去喂它们吃东西吧!
教师指导幼儿先帮瓶宝宝找到帽子,然后尝试放不一样的物品 (豆子、塑料小鱼、木珠、硬币),摇摇听听。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与个别幼儿交谈。
师:刚才你们都试过了, 放不同的东西在瓶子里, 声音一样吗?
紧。
3 累了
不一样)5、结束活动
师:贝贝班小朋友今天真棒,让我们带着瓶宝宝去告诉宝宝班的小朋友,让他们也听一听,好吗?教师提醒幼儿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活动反思:
1 、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活动中,能针对托班幼儿喜欢动手摸索的学习特点,考虑到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的关键,在活动中融合了按大小匹配、动手拧瓶盖、对声音的一个积累,涉及的方面较广,幼儿不仅动脑、动手、听觉上还得到了刺激,收益很多。
2 、这次的托班的观摩活动,让我看到:托班游戏化活动组织给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开展,孩子受益、教师更加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