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鉴赏教学中的作品比较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教学课例《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课例《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4.我做的是网络课件,如果能够有人手一机的网 络教室,这样就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用?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调查,反映出我
们的高一学生半数以上是喜欢美术的,但多数学生没有
真正的接触过美术,对于美术对其生活有何作用也不清
楚。 学生学习能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兴趣 力分析
出发引导学生学习美术。通过一些吟诗、表演情境再现
等方法提高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学生能体
展示:开国大典(视频)
提问:那如果让我们根据照片去画,大家会怎么去
画呢?是如实去根据照片还是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呢?
那让我们看看这位画家是怎么去表现这一历史时 刻的吧?看看我们同学是不是和他的想法是一致的 呢?
展示:开国大典(油画) 提问:油画与历史照片相比,在人物安排、神态等 方面都做了修改,为什么要进行修改?尝试按照自己的 理解运用形式、社会、比较等三种类型的鉴赏方式描述、 分析、解释与评价这幅油画。 色彩的对比鲜明强烈,具有民族的传统特点,充满 节日的气氛。 B、《美杜萨之筏》(法国籍里柯) 提问:这一绘画作品描绘的又是怎么样的历史事件 呢?他们是怎么样的表情? 教师介绍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画面背后的历史。 让学生比较完成稿和草稿一、草稿二之间的不同, 完成课本 73 页思考与交流 C.展示:地震雕塑图片 提问: 1.他们是怎么样的形象 2.与我们上面所学的绘画形式有什么不一样吗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艺术和历史的关系,认识到美术 作品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
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
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由于我校是体育运动学校职业学校,我认为学校高
中生对美术鉴赏课重视程度不够是上好该课的一大障

初中美术课外绘画作品及评析

初中美术课外绘画作品及评析

初中美术课外绘画作品及评析
在初中阶段,美术不再只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

很多学生通过课外的绘画活动,进一步发掘自己的艺术天赋,创造出许多令人惊艳的作品。

作品一:《荷花》
这幅作品作者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小明,他在荷花池边用铅笔画出了荷花与荷叶的形状,然后用彩笔进行涂色,使整幅画看上去更加鲜艳。

小明在构图和色彩的把握上都表现出了很高的能力,这幅画看上去极其逼真。

作品二:《破壳孵化的小鸟》
作者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小红,她画了一只正在破壳而出的小鸟,整幅画灵动而生动。

画面上的小鸟羽毛的描绘精细到位,细节处理十分用心,让人感到有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作品三:《水墨山水》
作者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小李,这幅山水画是用传统的水墨技法完成的。

整个画面没有任何花哨的色彩,却表现出了大自然的壮
阔与美丽。

小李对线条和构图的掌控十分到位,使得整幅画看起来
沉静而有力。

以上作品来源于甲中学校的美术展。

这些初中生之所以能够创
造出如此出色的作品,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天赋,更离不开学校的艺
术教育和老师的教导。

美术作品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更是创作的过程。

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初中生也会带着这种创造的精神,走向更高的艺术创作之路。

美术鉴赏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美术鉴赏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敬意,增强其民族 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其积极传承和创新民 间艺术的意识。
教学过程实施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精美的民间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
组织学生观摩民间艺术家的现场表演和制作 过程,感受其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指导学 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民间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分
授课教师
具有丰富艺术史知识和教学经 验的美术教师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主要 流派和代表作品,掌握基本的绘画鉴赏方法 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作品分析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兴趣和热爱,传 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析。
鉴赏实践
系统介绍民间艺术的种类、特点、历史渊源 和传承现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间艺术。
创新设计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 具有时代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提供必要的 材料和工具支持学生的动手实践。
教学效果评价
1 学生作品展示
将学生的创新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评价其创意性 、美观性和实用性。
02
03
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兴趣和热 爱得到了有效激发,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了更深 刻的体会和认识。
04
03
优秀教学案例二:《现代艺术流派 解析》
案例背景介绍
教学环境
01
高等艺术院校美术鉴赏课程
学生群体
02
美术专业本科生
教学内容
03
现代艺术流派的发展、特点与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设定

《美术鉴赏》课件

《美术鉴赏》课件

《美术鉴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美术鉴赏》教材第四章“绘画艺术鉴赏”中的第二节“油画艺术”进行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包括油画的历史发展、主要流派、绘画技巧、色彩运用,以及如何鉴赏和分析油画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油画艺术的基本知识,掌握油画的主要流派和绘画技巧,学会运用色彩鉴赏和分析油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油画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油画色彩的运用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重点:油画的基本知识、主要流派、绘画技巧以及作品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油画作品图片、画笔、颜料、画布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颜料、画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油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油画的魅力,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油画的历史发展、主要流派和绘画技巧,讲解色彩运用和鉴赏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油画作品,教师点评指导。

4. 例题讲解:以一幅经典油画作品为例,详细讲解其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油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美术鉴赏——油画艺术2. 内容:a. 油画历史发展b. 油画主要流派c. 绘画技巧与色彩运用d. 油画作品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油画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需运用所学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具有艺术感染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油画艺术的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高,但仍有个别学生对色彩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了解更多油画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10课中西绘画特点比较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第10课中西绘画特点比较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中西绘画特点比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于山东美术出版社,教材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西美术的造型特点、审美理想等进行比较分析。

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了解和赏析中西美术各自的特点以及异与同,这是以往美术教材所没有的,具有创新性。

中西绘画各有渊源,自成体系,差异甚巨。

对中西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则侧重不同,它是以一种全新的文化视角,欣赏、审视不同传统形式的美。

通过对比、交流、沟通等方式,更通俗、更平易的了解和认识世界范围内美的形式、形态。

从而更好的挖掘和认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术。

首先,比较的出现,说明认识的角度发生了变化。

其次,比较不是以高低优劣为目的。

它通过对大量丰富的美术观念、美术作品的比较,能从中发现中西美术的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保护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产,更准确、客观的认识我们民族美术的长处与不足。

课标分析本节是学生学习了中西绘画历史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中西绘画特点比较,是对中西绘画全面的进行比较,也是学生探索和综合之前学习内容的一次机会,学生可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之上提炼自己学习的内容并加深对中西绘画不同特点的了解。

课标分析本课是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中西绘画特点比较,上好这一课显得尤为重要。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西绘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自己的喜好,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发现,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分析处理相关信息,创设比较的教学情境。

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质疑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展开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与学生的交互性学习,高中生具有更强烈的求知欲和思辨性,切合高中生思维特点和学科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主题:中西绘画特点比较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法、空间处理两方面的基本差异。

2.通过作品比较,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和中西绘画语言在中国绘画融合的不同。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名作的赏析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名作的赏析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名作的赏析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名作的赏析在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修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名作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和不同国家的艺术特点,从而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名作的赏析。

美术教学中对名作的赏析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艺术史和艺术流派的发展。

孩子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往往都是抽象而枯燥的,而通过欣赏名家作品,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艺术史和不同的艺术流派。

上课可以通过展示印象派的作品来介绍印象派的风格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来理解印象派画家的创作理念和技法特点。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和流派的知识。

对名作的赏析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

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些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通过对名作的赏析,学生可以学会欣赏和感受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增强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欣赏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来引导学生感受莫奈通过色彩和光影表现的清新自然的美感,或者通过欣赏梵高的《星夜》来引导学生感受梵高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和色彩运用的独特魅力。

通过这样的赏析,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对美的敏感和热爱,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对名作的赏析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通过对名作的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从而借鉴和吸收大师的优秀作品中的一些特点和技巧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毕加索的《牛头》来学习毕加索的构图和形态表现技巧,或者通过分析大卫的《凯旋门》来学习大卫的肖像画技法和形象塑造手法。

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借鉴,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段,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5篇

《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5篇

《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5篇《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欣赏蒙特里安的作品,感受画作中线.形.色组合变化所构成的各种格子的韵味.2.能根据画作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3.欣赏作品的内容美,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活动过程】一.通过提问,引入活动.请幼儿讲述生活经验:自己找到的格子二.出示蒙德里安的格子画,让幼儿自由观看和谈论.提问:1.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2.让你想到了什么?3.你的感觉怎样?三.分析〝格子画〞的形式美,介绍作者及其绘画风格.1.引导幼儿从形.色.线三方面进行观察,从中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2.提问:你喜欢这些画吗?看完了这些画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一样吗?哪里不一样?3.介绍画家,小结画家的绘画风格.四.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作品.1.师:蒙德里安爷爷也用这些风格画了许多的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其中的一幅吧!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五.用格子画《红.黄.蓝构成》与《百老汇的爵士乐》相比较,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1.师:我们用这两幅画来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他们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吗?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他想表现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2.请为这幅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六.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通过感官和肢体动作感受画家绘画风格及意图.1.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中表达的意思.2.听一段爵士乐,引导幼儿用感官和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3.根据画家的绘画风格对《百老汇的爵士乐》进行小结.七.交代要求,幼儿绘画.师:小朋友,蒙德里安爷爷用了这些线.形.色来表现自己对百老汇和爵士乐的感觉,你又可以用这些东西表现什么呢?请你先想一想,然后用水粉颜料把它画下来,等一会把你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吧!八.评价幼儿绘画作品.师:你画了什么?用了什么表现出来的?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小结:其实我们都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图形.色块来表现自己不同的感受,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德里安爷爷的绘画风格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活动评析:1.从确定以〝几何风格抽象派〞为重要代表人物的蒙德里安和他的格子画,作为活动内容.再从网上查找所要欣赏的作品及音乐,最后将许多生活中格子实物(制成课件).我们认真的准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欣赏环境.在此过程中我们老师也积累了相关知识和经验.2.通过开放式的提问.画作的对比等方法,给了幼儿自由表达的空间,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活动中能体现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老师像朋友般聊天式的引导给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引发了他们大胆.富有个性的表达,不存在人云亦云或不敢说.怕说错的现象.3.课件中的实物无论从造型.颜色等方面去欣赏都让人感到新颖别致,真是太美了,幼儿的情感被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激发了,他们〝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激动与兴奋.这些都是幼儿审美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幼儿审美理解具有情感性的特点.在中班冼老师的活动中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得更好:1.如果让孩子出来指一指.划一划有些怎样的线条,孩子更直观.印象更深刻.2.在作品的评价中多请几个孩子出来家少自己的作品,老师从线条.色块.图形方面进行评价就更好了.在大班戴老师的活动中还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得更好:1.在比较.分析完《百老汇的爵士乐》的作品后,应将两幅画结合进行归纳,让幼儿了解前期作品没有反映现实生活,后期作品,画家运用他的绘画风格来反映现实生活,进而更好地引导幼儿运用画家的风格进行创作,表现现实生活的情感.2.在用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时,由于幼儿的感受不足,不能很好地进行表现.如果可以在活动前幼儿已对音乐有一定的经验,就能更好地表现.表达.《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肌理的美2.合理构图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教具学具准备:数码相机.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课件内容:1.不同数量花的欣赏2.长城远近照片的欣赏3.树林.沙漠以及树叶.沙粒的欣赏图片4.肌理图片的欣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许多花绚丽多彩.2.揭示课题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二)新授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学生讨论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作业设计: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四.作业评价: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五.拓展:(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教学反思: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节课就是用相机来记录我们身边的美,如何用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来寻找美的踪迹.《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3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1.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_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2.青铜器的分类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_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抗战胜利后,_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_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_个半音的乐器.(录象:曾侯乙编钟)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录象:青铜工艺)三.小结《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4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教学重点: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教学难点: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导入:提问: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放映幻灯(贯耳瓶)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2)烧制的温度不同;(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2.瓷器的发展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四.放映录象五.本课小结.《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5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三.教学过程1.探究导入课题(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3.新知探究(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中国画:笔墨 .章法.皴法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_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 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_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_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教师活动: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敷彩的语言表现方式.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荷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2)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达利《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析.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3)抽象艺术 :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库普卡的《牛顿色盘》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看到了什么形象? 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4.自我评价练习: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5.课堂回顾总结: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 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三类?。

教研方案:如何分析绘画作品

教研方案:如何分析绘画作品

教研方案:如何分析绘画作品引言分析绘画作品是一项重要的艺术教研工作,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绘画艺术的独特之处。

本方案旨在帮助教师们研究如何有效地分析绘画作品,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分析步骤以下是一些分析绘画作品的基本步骤:1. 观察:仔细观察绘画作品,注意细节、色彩、线条和构图等方面。

2. 主题理解:尝试理解绘画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或情感。

3. 艺术风格分析:研究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包括画家的个人特点和时代背景等。

4. 符号解读:识别绘画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意义,尝试解读其隐含的意义。

5. 艺术技巧评价:评价绘画作品中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画面的透视、光影处理等。

6. 跨学科思考: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历史、文学等,深入理解绘画作品的文化与社会背景。

教学策略为了帮助学生研究分析绘画作品的方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观摩案例:带领学生观摩和讨论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细节和特点。

2. 讨论与分享: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创造性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实践,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理解和运用分析绘画作品的方法。

4. 跨学科融合: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绘画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5. 美术馆参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让他们亲身感受绘画作品的艺术之美。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分析绘画作品方面的研究成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某一绘画作品的作业,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2. 口头报告:让学生通过口头报告的方式,分享自己对某一绘画作品的观察和分析。

3. 创作展示: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展示他们对分析绘画作品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总结通过分析绘画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本方案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分析步骤和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5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5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对清明上河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鉴赏【内容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其审美意识、表现手法都有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差异。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

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

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

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评论家斯塔索夫评价:“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

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这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

本文以中西方绘画作为比较研究,包括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画面艺术进行赏析。

通过对二者各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并分析展望中西绘画的发展趋势。

寻找异同的规律性,这样有助于认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建立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坚持“和而不同”的正确观点,并努力使其理论落实到艺术实践中。

【关键词】绘画;清明上河图;国宝;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夫;农奴制;审美;和而不同一.《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及赏析材料⑴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

此画画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而精细的笔法,展现出汴梁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社会生活风貌。

画面的内容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画卷右端起,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

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

幼儿园美术探索:绘画作品展示与评析教案

幼儿园美术探索:绘画作品展示与评析教案

文章标题:幼儿园美术探索:绘画作品展示与评析教案正文:一、简介在幼儿园教育中,美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绘画作品展示与评析教案的设计,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艺术审美情感,提高动手能力,展现自我表现力。

本文就幼儿园美术探索中的绘画作品展示与评析教案展开讨论。

二、绘画作品展示与评析的重要性1.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在绘画作品展示与评析中,可以给幼儿提供更多艺术作品的欣赏机会,培养其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激发幼儿的艺术创作潜能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评析,可以启发幼儿的创作灵感,激发其对绘画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3.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在绘画作品展示与评析中,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认知、语言、社交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具体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绘画作品展示与评析教案的设计,让幼儿能够:- 通过细致观察,感知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 能够逐渐感知和理解色彩和形状;- 了解不同的绘画表达方式和风格;- 培养表达情感和创造力。

2. 教学内容- 绘画作品的展示:老师可以事先收集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交流感受。

- 作品评析:老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作品进行评析,引导幼儿进行感知,讲解绘画中的色彩、线条、形状、构图等要素,以及作者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过程- 培养观察力:通过绘画作品的展示,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节感知能力。

- 引导感受:在评析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 创作实践: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并在创作后进行展示和评析,让幼儿感受到他们作品的价值和表现力。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绘画作品展示与评析教案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其以后的艺术学习奠定基础。

在评析过程中,要注重引导而非灌输,让幼儿能够自主感知和表达,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绘画作品展示与评析教案的设计对幼儿的全面发展非常有益,不仅可以培养其艺术鉴赏能力,还可以激发其创作潜能,促进其综合发展。

比较式的美术鉴赏方法有什么

比较式的美术鉴赏方法有什么

比较式的美术鉴赏方法: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将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相同内容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我们可把同一位艺术家的不同时代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就会看到艺术家不同时期的变化,同时也会感受到作者创作思想的变化和绘画风格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

如把梵高的后印象作品与他早期的写实风格比较,就不难看出梵高的艺术探索是从写实走向意象的,其作品随着他艺术思想的变化与情感的波动而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再比如,我们把欧洲中世纪的圣母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像进行比较,由于中世纪神的地位至高无上,神权主义严重束缚着人的思想,因此中世纪圣母显得呆板,色彩昏暗就不难理解了。

文艺复兴突出了人文主义,所以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才会那么的端庄、美丽和大方,那么的亲切感人。

再比如西方古典建筑和巴洛克建筑相比较,便能明显地感受到前者具有和谐、稳定、理性的特点,而后者强调运动与变化的形式美感。

纵向比较,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把握中外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风格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以及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个性、风格特征形成的脉络,从而增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比较式的美术鉴赏方法:横相比较“横”向比较就是对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流派,甚至是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把作品横向比较,能更加鲜明地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的艺术风格。

通过“横”向比较,人们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很多。

例如讲中国画的透视方法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们可以找一幅中国画和油画进行比较,会使学生一目了然。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乡间小道》分别体现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和西方画的焦点透视的透视原则。

再比如将中国的故宫和西方的凡尔赛宫相比较,不仅在审美趣味、艺术追求、艺术理念,而且在东西方文化领域、对自然的追求和认识方面,都显现出东西方之间的巨大差异。

以比较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为理解作品服务。

我认为,它的意义不仅是用一种方法论的手段来理解中外艺术的不同点,而且是用一种快捷的方式来剖析深层蕴含着的文化底蕴,从而切入到凝固的艺术史中,来完善我们的艺术理论。

求同存异异曲同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国古代人物画》同课异构教学研究

求同存异异曲同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国古代人物画》同课异构教学研究

求同存异异曲同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国古代人物画》同课异构教学研究一、引言中国古代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特色,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如何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鉴赏,了解其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研究此课题,探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教学研究。

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设计1.目标定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鉴赏,了解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同时提高其绘画鉴赏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

2.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的鉴赏、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内容。

3.教学方法采用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实地写生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教学图书、名家作品展览、实地写生等。

三、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的具体教学策略1.前期准备工作在开展课程之前,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2.引入课题教师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引人入胜的视频,引入本课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来。

3.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魅力。

4.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他们就某一幅具体的古代人物画展开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共同探究这幅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5.实地写生在教学的后期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或者画室进行实地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魅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文化鉴赏能力。

四、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实地写生等活动,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指导和反馈。

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比较与鉴赏

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比较与鉴赏

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比较与鉴赏随着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技巧的不断提高,不同艺术时期的作品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从古代文明的绘画和雕塑到现代派的艺术作品,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因而,鉴赏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风格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欣赏艺术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进行比较与鉴赏。

首先,古代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是以神秘、大气、庄严为主,更多的是对宗教信仰、战争及宏大主题的表达。

例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和绘画作品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相对于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的风格更多地呈现出古典艺术的延续和发展,以贵族、教士为主要表现对象。

在中世纪艺术中,壁画、彩绘玻璃、镶嵌和彩色石头等装饰材料的使用更加广泛。

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其代表人物如达芬奇、拉斐尔等,其作品更多地体现了人类文化和科学的理性精神,体现了人类对美和对自然界的认识。

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就是最好的例证。

再次,现代艺术作品在风格和表现方式上突破了古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限制,捕捉和表达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带来的诸多新的文化、思想和艺术想象。

例如,立体主义的作品特点是强调几何形态、抽象化和分割。

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如达利等,其作品则极具幻想与异想天开之感,充满着自由想象和非常规表达。

一般来说,现代艺术作品更为人们所熟悉,也更受到当代人的欣赏和喜爱。

最后,从鉴赏角度来看,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风格具有不同的鉴赏标准。

对于古代和中世纪艺术作品而言,鉴赏的重点是在于其表现出来的宗教意蕴和象征寓意。

而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而言,其鉴赏的重点应该在于对艺术作品的科学性和技术水平的体现。

现代艺术作品的鉴赏则有更深的难度,因为艺术家通常并不注重作品的技术表现,而是强调含义和表现方式的新颖与独特。

综上所述,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风格比较与鉴赏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表现方式及其特点和特色,并结合相应的鉴赏标准进行欣赏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风格,并体现出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选修)第1单元第2课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选修)第1单元第2课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选修)第1单元第2课学习鉴赏
美术作品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的分析,重点突出美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在理性层面上初步了解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在实践层面上初步了解进行美术鉴赏活动的方法。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一)重点
1、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基本特点;
2、学习“比较”的方法。

“比较”不是目的,要运用比较方法使中西、古今艺术作品显示出特点,从而深化对作品的感受,提高审美体验与表达能力。

(二)难点:理解美术鉴赏活动中“再创造”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设计
(一)本节课知识点:
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基本特点;
学习“比较”的方法。

鉴赏美术作品的不同角度和鉴赏过程的再创作过程。

比较是鉴赏活动中的一个最为直观和有效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
1、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
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

B、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

C、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

美术鉴赏第8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说课稿

美术鉴赏第8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
8课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我们在上一课里已经讲述了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重要性,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惟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美术鉴赏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美术鉴赏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此话用在美术鉴赏上同样适用。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收获。

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比较的维度去观察、认识鉴赏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共性与个性,把鉴赏活动引向纵深。

可以将存在可比性的作品进行平行比较分析,把同一主题、同一时代、同一画种、同一风格的作品对比鉴赏。

如:将北宋全景式山水画巅峰代表关仝、李成、范宽的三家山水横向比较,能够更充分的领略自然山川的雄伟气势和古代艺术家的精湛画技,激发对祖国的山川和美丽的自然崇敬之情。

同样,我们也可以对作品进行跨门类、跨风格、跨流派地比较。

如:把法国浪漫主义绘画主将德拉克洛瓦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与同一时期法国雕塑家吕德的雕塑《马赛曲》进行比较,体会不同美术门类诠释同一主题下的艺术共鸣。

另外,还可以对艺术品的风格、流派演进、发展阶段等进行历史比较。

像敦煌莫高窟,从南北朝时期“本生故事”塑像到唐朝“经变故事”塑像演变;中国文人画的艺术形式的演进、变革,集中表现在用笔、用墨及意境表现上。

再比如,可以对不同时期同一主题表现手法的变迁进行比较。

在欧洲美术史上,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艺术史上许多艺术家都对表现《最后的晚餐》、《大卫》题材乐此不疲。

还有各式教堂建筑的风格演变也很适合运用比较鉴赏的方法来审视。

无论哪种比较方法,其目的都是引导我们在观察中发现美术作品在表现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时的规律、特点,实现对美术作品人文内涵、精神境界、思想意蕴的探究,从而积累审美经验、提升审美修养。

在美术鉴赏课中,选择不同作品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围绕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等,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异同进而探求其规律。

如在鉴赏绘画作品时将中西绘画作品比较会发现:国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油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国画色彩淡雅,多运用线条造型,油画色彩写实与厚重,主要运用色彩与光线表现;国画采用散点透视法构图,油画运用焦点透视法构图等等。

比较教学法分为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

中西方人物画作品鉴赏——《捣练图》与《纺织女》之比较

中西方人物画作品鉴赏——《捣练图》与《纺织女》之比较

中西方人物画作品鉴赏——《捣练图》与《纺织女》之比较□赵思婷吉林艺术学院摘要:中西方绘画受其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在绘画风格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均有不同。

唐代宫廷画师张萱的《捣练图》与西班牙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在作品内容上都为人们呈现了一幅女子劳作的景象。

文章从二者的创作背景、内容及艺术特色等方面深入研究两幅作品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带给世人的影响。

关键词:人物画鉴赏;《捣练图》;《纺织女》中国画按照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注重对二维空间的表现,西方绘画则多以布面油画为主,运用巧妙的构图形式强调作品的空间感;中国画以水为媒介,运用矿物质中提取的颜色进行创作,色彩淡雅,而西方绘画以蛋清或油为媒介,色彩艳丽丰富,且极具层次感[1]。

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大背景下,中西方的绘画表现形式有明显差异,但是在绘画题材的某些方面却有相似之处。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物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表现的内容也比比皆是。

盛唐时期张萱的《捣练图》与西班牙宫廷画师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都表现了女子劳作中的景象,两者却又各有千秋。

一、《捣练图》的创作背景与内容张萱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

《宣和画谱》中称赞他“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

盖婴儿形貌态度,自是一家,要于大小岁数问,定其面目髫稚。

”唐代朱景玄也在《唐朝名画录》中赞赏其精妙绝伦的绘画功底与细致的观察及表现力。

中国仕女画作为人物画中独立的画科,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风格。

女子形象最早出现在战国、秦汉时期的帛画上,大多描绘了恪守妇道的女子,由此来完成“成人伦、助教化”的礼教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作品更能准确地体现这一观点。

到了唐代,这种情况大为改观,绘画题材逐渐转向世俗生活,并且出现了专门画女性形象的画种,因而在当时涌现出许多擅画美女的画家[2]。

虽然有许多描绘美人的作品,但作为描绘女子劳动场景的绘画作品却非常少。

张萱的代表作之一《捣练图》便成为中国仕女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鉴赏教学中的作品比较
作者:丁晓梅
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53期
摘要:在绘画鉴赏教学中,教师通常从作品的产生年代顺序入手,容易泛泛而谈,使学生很难真正了解作品。

而通过对作品各方面的比较分析,学生能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形式,领略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

关键词:绘画鉴赏教学作品比较教学质量
美术鉴赏课教师通常以中西作品产生的年代顺序进行教学,有序但各部分彼此孤立,缺乏互动联系,当课程结束时,学生可能对美术发展历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但很难真正了解作品。

运用作品比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艺术作品的立意、形式情感等特征,领悟其中深刻的含意。

即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纵向、横向的比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同一时代、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个人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艺术家心灵修养与艺术技巧的深刻产物。

作为个体独立存在的艺术家在表现上都有独到的地方,从而成为那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即使是同一时代、描绘同一题材的艺术家们也有不同之处。

如五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和董源。

荆浩的《匡庐图》表现了庐山及附近的一带景色,全景式竖构图表现出峻拔的山峦和水边村庄的清幽景色,上端高山耸立于云间,层峦叠嶂,气势宏伟壮观,构图以高远和平远相结合,有很强的空间感。

此画以水墨皴染画出山势的变化,是一幅表现北方高山峻岭的山水画卷[1]。

《潇湘图》为画家董源的代表作,全卷以横幅形式描绘了江南山水的秀美景色,画面开阔平静,其间描绘了渔人、旅客的各种活动。

画中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濛的特点[2]。

通过两幅作品的比较,学生不难掌握两人的艺术特点:荆浩表现的是北方气势磅礴、深远壮阔的山水风貌,而董源表现的则是江南峰峦晦明、林麓烟霏的风格。

二、同一时代、不同题材的作品比较
20世纪的中国艺术经历了从探索到走向复兴的历程,其间涌现出许多影响深远的艺术作品和杰出的画家。

艺术大师们的作品自然是鉴赏教学的重点,将大师各自不同题材的作品放置在一起比较,能使学生对美术中的民族性、艺术性及不同的艺术风格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如把齐白石的虾与徐悲鸿的马进行比较: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他画的墨虾滋润透明,灵活生动,好似活虾在水中自由遨游,显得栩栩如生,神韵充盈。

虾体用淡墨点笔,虽寥寥数笔,但虾体好似在游动、在爬行。

可谓落墨成金,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出画家高超的功力和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揣摩[3]。

徐悲鸿的马姿态各异,或立中欲动或奔腾驰骋,马
的体态略痩,腿脚较长,十分矫健,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出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他把素描、油画等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古老的中国画中,创造出新颖而独特的笔墨韵味,显出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4]。

三、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的作品比较
荷花因雍容的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深受历代画家的喜爱,但在不同时代的画家笔下却呈现出迥异的风韵。

如现代画家张大千笔下的荷花在浓淡的墨绿叶中显得绚丽而灿烂,他在继承前人泼墨画法的基础上加入西欧绘画的元素,用泼墨彩与半抽象交相辉映的手法来表现出沽色生色的荷花。

而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笔下的荷花却是另一番景象。

他多画一些残荷,画中笔墨精炼、意境深邃,以苍劲的笔触道出了自然和生命质朴的本色,一种苍凉冷峻之美扑面而来,给人一种孤傲于世的感觉。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做具体分析,让艺术鉴赏课真正深入人心。

四、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
许多艺术家都有较长的艺术生命力,并伴随一定的艺术风格的演化,他们孜孜不倦地寻找更完美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灵,其绘画风格也会出现很大变化。

把一个艺术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可以使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更好地揭示作品中隐含的艺术奥秘。

毕加索是二十世纪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丰富多样,不同时期的作品都与毕加索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连,作品风格的每次演绎都是他个性魅力的再一次体现。

1901年~1906年是毕加索绘画阶段的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

年轻的毕加索来到巴黎后,因好友自杀,生活窘迫,使他在画面中运用大量的蓝色来表达自己压抑的心情,如《悲剧》、《人生》等。

女友奥莉维叶的出现使毕加索的作品进入了“粉红色时期”,轻松的题材及表现手法取代了忧郁的蓝色情结,作品呈现出轻快的色调。

1907年创作的《亚维农的少女》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他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侧面都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现出来,创立了立体主义画派,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事物。

一战爆发,残酷的战争使毕加索很自然地把艺术创作转入了现实主义的轨道上。

这时的作品在色彩上厚实瑰丽而温情,和谐而又凝重。

通过比较,我们不仅对他的作品有了深刻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毕加索在艺术风格和手法上永无止境的开拓精神。

五、中西美术作品比较
中西方在艺术处理和表现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以绘画为例,中国画的基本结构是线条,以写意为主,画面追求笔墨的情趣和诗的意境,与东方民族含蓄的审美传统一脉相承。

而西洋画则以团块为基础结构,提倡写实风格,画面讲究光、色的变化效果。

为了使学生对中西方绘画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中西方题材类似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如中国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与16世纪德国画家丢勒的《四使徒》进行比较。

《泼墨仙人图》用笔简练粗放,以大写意的手法表现了一位醉意朦胧、憨态可掬的仙人,通过墨色的变化和夸张
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画家清高超脱的精神状态,体现了中国画追求形迹以外的意境表露[5]。

《四使徒》表现了身披斗篷的使徒,其中一人手捧大开本的原书,紧握宝剑,怒目斜视。

画家通过精确、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出人物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体现了西洋画注重客观事物的具体外表,追求在平坦的表面上取得立体逼真的效果。

总之,有比较才能鉴别,在绘画鉴赏教学中运用作品比较是增强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师应该精心选择作品,适时地进行比较、启发,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产生深刻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2]刘桦.中国传世名画[M].山东:济南出版社,2002:41,42.
[3][4]易镜荣.美术欣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7,203.
[5]武奎英.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