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康复指导功能锻炼.pdf

合集下载

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发布时间:2022-03-14T05:12:07.837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期作者:胡迎迎[导读]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大部分都有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尤其是手部功能胡迎迎沛县嘉华医院神经内科 221600【摘要】: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大部分都有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尤其是手部功能,近年来,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技术逐步完善,本文对强制性的运动锻炼疗法、脑机接口技术、手部矫形手套和机器人辅助设备结合情境模拟技术、重复经颅电磁刺激等康复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脑卒中后偏瘫侧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提供借鉴。

【关键词】:脑卒中后偏瘫;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进展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因脑血管病变造成的局限性及全脑功能障碍,常病发于中老年人,其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大部分患者均出现偏瘫性运动障碍,并伴有大小便失禁及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1]。

最常见的后遗症脑卒中偏瘫,常见于一侧的肢体肌力减弱、肢体活动有障碍,常伴有同侧肢体冷热无感、疼痛不知等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其后期康复治疗尤为重要[2]。

而近年来,临床手部运动功能康复技术逐渐受到重视,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安全、高强度的相关性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手部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1.康复治疗1.1强制性运动锻炼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是近年来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锻炼的新型康复方式,在限制患者手运动及健侧前臀的同时,实施由易到难的训练[3]。

患者的反复训练。

可促进大脑新的营养成分产生,提高蛋白质含量,充分激发患者大脑皮质好的,从而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的反射性及兴奋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患者训练前,护理人员检测患者血压、心率在正常范围内,若超过年龄化标准最高心率的75%,或出现头晕、不适等症状,立即停止训练[4]。

其措施为:(1)体位变化及肢位摆放:仰卧时,在患者头部垫放枕头,保持头部倾向一侧;患者卧位时,背部放软枕,保持前臂向后旋,肘部伸直,并手掌朝上,手指展开;健侧卧位时,患者侧卧躯干前后垫高枕,同时患肩部位尽量向前伸展。

手部康复训练(共5篇)

手部康复训练(共5篇)

手部康复训练(共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手部康复训练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手部活动的训练标准一.手部关节的主动锻炼方法:(1)腕关节的背伸(仰向手背方向运动称为伸腕或背伸)背伸范围35-60 ,掌屈(向手心方向运动称为屈腕,也叫掌屈)掌屈范围50-60。

(2)桡偏(解剖位向外展手腕,也叫桡偏)桡偏范围25-30,尺偏(解剖位向内收手腕,也叫桡偏)尺偏范围30-40。

(3)前臂(肘与腕之间的部分)旋前(前臂由中立位从前向内的旋转)范围80-90,旋后(前臂由中立位从前向外的旋转)范围80-90。

(4)拇指掌指关节(拇指和手掌相互连接的部) 的屈曲30°~40°与伸展0°。

(5)掌指关节同时屈曲60-90、同时伸展20。

(6)指间关节屈曲与伸展近节指间关节(靠近手掌心的指间关节)掌屈90伸直0 远节指间关节(远离手掌心的指间关节)掌屈60-90 伸直0o o o o o o o o o o o o [3]o o [1]o o o o o o(7)拇指外展40和内收45。

(8)拇指与其它指的对指。

二、手的康复治疗的方法标准:1、手内部肌力练习:采用皮球及橡皮筋练习,可对指屈、伸肌进行训练,也可对所有手内部肌进行训练,练习时,尽量用力捏o o皮球或挑动橡皮筋网,维持10s 。

(1)捏皮球练习(2)橡皮筋练习2、关节活动度的练习(1)治疗泥手锻炼(图1-6-9) 。

①粗大手对指锻炼:将治疗泥捏成一锥体形粘在平面上,将手指、拇指放入治疗泥,使手指在锥体上靠近。

②粗大手指屈曲锻炼:将治疗泥放在手掌,屈曲手指成握拳状,使劲捏治疗泥。

③单独手指屈曲锻炼。

④单独分指对指锻炼。

⑤指外展锻炼:将治疗泥环放在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之间,将手指伸展分开泥环。

⑥粗大手指伸展锻炼:将手指和拇指放在对指位,将泥环放在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之间,向外伸展手指(伸展和外展)。

康复训练手部动作训练教案

康复训练手部动作训练教案

康复训练手部动作训练教案一. 教学目标:1. 训练学生的手部肌肉协调能力;2. 帮助学生恢复手部功能;3. 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手部肌肉协调能力。

2. 难点:手部各种动作的协调。

三. 教学准备:1. 手套、压缩球等训练器材;2. 教学PPT。

四. 教学内容和方法:1. 加热准备运动2分钟2. 展示手部运动范例并讲解(5分钟)3. 手部动作训练(50分钟)4. 放松活动(3分钟)五. 课程设计:1. 加热准备运动(2分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手部加热运动,例如:转动手腕、伸直手臂等运动,以达到热身活动的目的。

2. 展示手部动作范例并讲解(5分钟):老师通过PPT或手术模型展示各种手部动作,例如:握拳、抓住物体、拉拽等,然后详细介绍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训练要点。

3. 手部动作训练(50分钟):(1)握拳训练:老师让学生在手套中不断握拳,练习握力和手部肌肉的协调能力。

(2)抓住物体训练:老师给学生提供不同大小的压缩球、小球类物品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抓取训练。

(3)拉拽训练:老师给学生提供拉伸绳、橡胶带等材料,让学生通过拉伸训练手臂和手部肌肉的协调能力。

(4)手部绕圈训练:老师让学生绕圈做手部运动,锻炼手腕和手部肌肉的协调能力。

4. 放松活动(3分钟):每次训练结束后,老师进行简单放松活动,如:轻抖手臂,松开握拳等活动,以达到锻炼后的放松效果。

六.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的手部肌肉协调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对手部各种动作的协调性有了更加丰富的了解。

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在训练中加入一些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中风手部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手部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手部康复训练方法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之一是手部功能障碍。

手部康复训练是中风患者恢复手部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风手部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法功能锻炼法是中风手部康复训练的基础,通过练习不同的手部动作来恢复患者的手部功能。

这些动作包括握拳、张开手指、捏取物品等。

患者可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复练习,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和强度,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二、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促进中风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

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等。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手部肌肉的疼痛和紧张感;冷敷则可以减少手部的肿胀和炎症反应;按摩可以刺激手部的神经末梢,促进肌肉的松弛和血液循环。

三、功能电刺激法功能电刺激法是利用电流刺激患者的肌肉和神经,以增强肌肉的收缩力和神经的传导功能。

患者将电极贴在手部肌肉上,通过调节电流的强度和频率来刺激肌肉。

功能电刺激法可以增加患者手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促进手指的活动和握力的恢复。

四、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通过模拟真实场景,使患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以增强训练的效果。

中风患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手部康复训练,如使用虚拟手术器械进行操作、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动作等。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康复训练的乐趣和效果。

五、功能性训练器械功能性训练器械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中风手部康复训练的设备。

这些器械可以提供不同的训练模式和难度,帮助患者恢复手部的功能。

常见的功能性训练器械包括手部腕力球、手指力量训练器等。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训练器械进行训练,以提高手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中风手部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并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相信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中风患者的手部功能将会得到有效的恢复。

手部感染康复健康指导内容500字

手部感染康复健康指导内容500字

手部感染康复健康指导内容500字
手部感染是常见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康复期间的正确护理和健康指导对于恢复手部功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针对手部感染康复的指导内容:
1.休息和保护:避免过度使用感染部位,尽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和重物的搬运,保护手部免受进一步损伤。

2.正确用药: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服用抗生素和其他抗感染药物。

不得自行停药,也不得滥用抗生素。

同时,注意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比如饭前或饭后服用。

3.伤口护理: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处理伤口。

要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敷料。

如果有纱布、胶布等则需要按医嘱使用。

4.手部功能锻炼:在康复期间,进行一些手部功能的锻炼和物理治疗,如灵活性训练和肌肉强化。

但必须遵循医生或康复师的指导,不能过度运动。

5.饮食调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提高免疫力。

6.定期复诊:在康复期间,定期进行复诊,以便医生评估康复情况,并根据需要做出调整。

不得擅自停药或改变治疗方案。

7.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手部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8.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和避免过度劳累,同时避免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请注意,这些指导内容仅供参考。

在康复期间,最好咨询医生和康复师的建议,以便制定适合个人情况的康复计划。

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

手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功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可能会出现手部功能受损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进行手功能康复训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首先,常见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之一是手指灵活性训练。

这种训练主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指操纵动作来增强手指的灵活性和灵敏度。

比如,可以用手指夹住小物体,或者做一些揉捏、捏压的动作,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提高手指的灵敏度。

其次,手部肌肉力量训练也是手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

手部肌肉力量的增强对于手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器械或者辅助设备来进行手部肌肉力量的训练,比如使用弹力带、手力球等。

这些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部的握力和抓力。

另外,手部协调性训练也是手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环节。

手部的协调性对于手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操作都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手部协调性训练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用手指夹住小物体并进行搬运、放置,或者进行一些需要手眼协调的动作训练,比如投掷和接球等。

最后,手部感觉训练也是手功能康复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手部的感觉对于手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操作同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感觉训练来提高手部的感觉敏锐度,比如用手指触摸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或者进行一些需要手部感觉的动作训练,比如盲拧螺丝和拧开瓶盖等。

总之,手功能康复训练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进行。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一些常用的手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能够对需要的人有所启发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尽快恢复手部功能,重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手部烧伤康复,功能锻炼与日常自理

手部烧伤康复,功能锻炼与日常自理

手部烧伤康复,功能锻炼与日常自理手部烧伤,无论大小,都是一种极具痛苦和挑战的伤害。

这种伤害不仅带来剧烈的身体疼痛,还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造成长期影响。

然而,手部烧伤并不是不可逆转的命运,通过科学的康复过程,患者有机会恢复手部功能,重新实现自理,走向康复之路。

在本科普文中,将介绍手部烧伤康复的关键步骤,包括医疗治疗、伤口愈合、功能锻炼、疼痛管理、日常自理和心理康复。

这些步骤将有助于患者逐渐克服伤痛,重获手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手部烧伤康复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医疗专业人员的治疗,还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通过本文的指导,患者将更好地理解康复过程,并知道如何在康复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步骤,以便能够重新自理和实现日常功能。

无论伤势有多重,都要记住,康复是可能的,而希望将一步步实现。

一、手部烧伤康复的重要性手部烧伤康复的重要性在于其直接影响了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功能。

手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涉及到几乎所有的活动,从基本的自我照料到复杂的工作任务。

因此,手部烧伤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带来了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外观问题以及心理上的挫折感。

手部烧伤疼痛令人难以忍受。

这种疼痛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日常活动,还可能导致失眠和焦虑。

疼痛会使患者对自身康复的信心减弱,因此有效的疼痛管理是康复过程的关键一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次手部烧伤可能导致功能受损。

手部的失去或受损意味着许多基本任务变得异常困难,如洗漱、穿衣、进食和书写。

对于某些职业,如医生、厨师或艺术家,手部功能的丧失可能是职业生涯的威胁。

因此,手部烧伤康复的重要性在于恢复手部功能,使患者能够重返工作和日常生活,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手部烧伤也可能导致外观问题,如瘢痕和色素沉着。

这可能影响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社交场合感到不安。

康复的目标之一是改善手部外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他们重建自信。

最重要的是,手部烧伤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手抓握肌力不足的康复训练方案

手抓握肌力不足的康复训练方案

手抓握肌力不足是一种常见的康复问题,特别是在手部受伤或长期使用手部肌肉较少的情况下。

针对这种问题,恢复手部肌肉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针对手抓握肌力不足的康复训练方案。

1. 理解手抓握肌力不足的原因手抓握肌力不足可能是因为手部肌肉长期得不到运动和锻炼导致的。

手部受伤或其他疾病可能也是导致手抓握肌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了解导致手抓握肌力不足的具体原因,对制定康复训练方案至关重要。

2. 按摩和温热疗法按摩和温热疗法可以帮助放松手部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弹性和灵活性。

可以在进行手部康复训练前进行适当的按摩和温热治疗,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3. 手部臂力训练手臂力量训练对于恢复手抓握肌力不足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手部臂力训练动作,如捏握练习、握力器训练等。

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逐渐提高手部肌肉的力量。

4. 手部肌肉力量训练针对手部肌肉力量不足,可以进行一些手部肌肉力量训练,如挑珠子、握力训练器等动作,针对手部不同的肌肉进行训练,以增强手部肌肉力量。

5. 使用辅助器械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器械来帮助进行手部肌肉力量训练,如握力器、绷力器等。

这些辅助器械可以提供更多的训练方式和难度,帮助恢复手抓握肌力不足。

6. 保持适当的休息和营养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给予手部足够的休息,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手部肌肉疲劳。

要保持适当的营养供给,提高手部肌肉的康复速度。

对于手抓握肌力不足的康复训练,需要有系统的康复方案和持久的训练。

通过合理的手部肌肉力量训练和配合其他康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抓握肌力,恢复手部肌肉功能。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谨慎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手部损伤。

希望以上的康复训练方案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恢复手抓握肌力不足的问题。

7. 应用功能性训练除了手部肌肉力量训练外,还可以结合功能性训练来提高手部的抓握能力和灵活性。

功能性训练是指模拟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手部的动作,并通过训练来增强这些动作的能力,如搬运物品、旋钮旋转、扭转操作等。

手指康复训练方法

手指康复训练方法

手指康复训练方法
手指康复训练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训练方法:
1. 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患者可进行被动的手指屈、伸、内收、外展等训练,方法为:由家属或治疗师协助患者做手指弯曲、伸直训练,拇指外展、内收训练,以及分指、并指训练等。

待熟练后,可嘱患者主动做拇指外展、内收,抓握空拳、手指伸直,以及分指、并指、对指等训练。

2. 强度训练:随着功能恢复,可嘱患者抓握网球、小哑铃,逐渐增强握力;之后还可嘱患者抓握、拉伸握力器、弹力带等,进一步增强手部力量。

3. 感觉训练:将不同质感、不同形状的物体比如棉球、豆子、橡皮、砂纸、钥匙、别针等,放入一个容器内,嘱患者去不断触摸、抓握,以训练手部的感觉。

4. 精细动作训练:随着功能进一步恢复,可训练患者手部的精细协调能力,比如反复练习系扣子、解扣子,系鞋带、解鞋带,以及穿针等训练。

5. 作业训练:可根据患者具体的生活、工作环境进行实践性训练,比如穿、脱衣服,反复练习打字、绘画等。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特定问题的训练方法,如握球训练、握棒训练、柱状抓握训练、侧面捏握训练、指尖捏握训练和手指捏握训练等。

这些训练方法旨在提高患者的抓握能力、手指灵活性等特定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因此在制定康复计划时应考虑个人的需求和情况。

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以确保安全有效。

脑瘫儿童上肢及手部基本动作

脑瘫儿童上肢及手部基本动作

脑瘫儿童上肢及手部基本动作
脑瘫儿童上肢及手部基本动作的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上肢和手部的功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训练方法:
1. 抓握练习:通过让孩子抓住不同形状、大小和质地的物品,如球体、立方体、毛绒玩具等,来锻炼手部抓握能力。

2. 伸展练习:帮助孩子伸展上肢和手部的肌肉,例如将手臂伸直、手掌向上伸展等。

3. 精细动作练习:通过让孩子进行一些精细动作的练习,如使用筷子、系鞋带、剪纸等,来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 力量训练:通过让孩子使用一些力量训练器材,如握力器、橡皮筋等,来增强手部和上肢的力量。

5. 感知训练:通过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材质、温度和形状的物品,来提高手部的感知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训练方法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同时,训练过程需要耐心和持续的努力,家长和治疗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如果你对孩子的情况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或医生。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

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

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

一、功能锻炼的意义及原则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地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视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

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清原理,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功能锻炼地临床作用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1)体液渗出→肌肉痉挛→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

(2)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

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

三、运动方案制定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目的来进行的。

(一)基本步骤1、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

骨折断端虽颈2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

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1)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手部偏瘫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偏瘫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偏瘫康复训练方法
1、滚筒训练
目的:诱发患侧肩关节分离运动,抑制共同运动。

操作:训练者与患者面对面坐位,患者双手握拳,推滚筒或者麦管球,朝不同方向推。

2、推球训练
目的:增加患侧坐位躯干平衡能力,促进患侧上肢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

操作:患者取坐位,在桌上放置一个空的塑料瓶或其他物品,用患手背推动小球,打倒前方的瓶子。

3、手抓握放松训练
目的:训练手的抓握和放松。

操作:患者坐位,手指置于桌面上,垂直位或水平位拿取套杯。

4、手指対指拿捏等训练
目的:训练手指的対指拿捏功能。

操作:患者坐位,完成插木棍、捡玻璃球、翻纸牌、扭纽扣等精细操作训练。

5、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合作业疗法
目的:增加患者患肢肌力,诱发肘关节、腕关节和手指主动运动。

操作:
(1)患者坐位,努力伸直前臂,使其手掌触及并推动球肌电生物可以刺激肱三头肌肌腹。

(2)患侧坐位,用腕关节背伸的力量推开小瓶子或者玩具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腕背伸肌群。

6、日常生活自理方而的作业疗法
根据患者患侧肢体的情况,进行单独患侧上肢或者患侧上肢协助健侧上肢的作业活动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努力去完成尽可能多的日常生活活动,如患者自主进食、穿衣服、进行个人清洁(刷牙、脸部修饰等)、清洗衣服、上厕所中穿脱裤子和洗澡等。

7、兴趣娱乐治疗
目的:根据患者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法。

改善患者手指功能的同时,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操作:患者坐位,完成相应的趣味训练。

上肢手功能康复手册

上肢手功能康复手册

上肢手功能康复手册
上肢手功能康复手册是一本用于指导和帮助患者恢复上肢手功能的手册。

它包括了多种康复方法和训练技巧,旨在帮助患者减轻手部疼痛,提高手部灵活性和力量,恢复手部的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上肢手功能康复手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康复原理和目标:介绍上肢手功能康复的原理和目标,让患者了解康复的重要性和预期效果。

2. 功能评估:介绍如何进行上肢手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目前的手部功能状况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3. 康复训练:提供各种上肢手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如手指伸展训练、手腕屈伸训练、握力训练等,以帮助恢复手部的灵活性、力量和协调性。

4. 功能保护和自我护理:指导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手部功能,如正确使用手部和避免受伤,以及如何进行自我护理和保养。

5. 康复辅助工具:介绍一些可以辅助手部康复的工具和设备,如手指张力器、手部按摩球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恢复。

6. 康复计划和记录:提供一个康复计划表和康复记录表,让患
者可以制定自己的康复计划,并记录每次训练的情况和进展。

上肢手功能康复手册可以由康复医师或物理治疗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定制,以满足每个患者的特殊需求。

患者可以通过按照手册中的指导进行训练,定期追踪康复进展,并与康复医师或物理治疗师进行沟通和调整康复计划。

这样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技巧,并加速手部功能的恢复。

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锻炼技巧 值得一看

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锻炼技巧 值得一看

桡骨远端骨折后功能锻炼技巧值得一看
桡骨远端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对于康复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值得一看的技巧:
1. 初期锻炼:在刚开始康复阶段,主要是通过活动指关节和手腕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可以做一些活动指关节的操或者手腕的运动,如:握拳、伸直手指、手腕前屈后伸等。

2. 增加肌力:骨折康复后,肌力往往会下降,所以要注重锻炼手臂及手腕的肌肉。

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锻炼,如手臂的屈伸运动,手腕的弯曲、伸展运动等。

3. 功能锻炼:在肌力逐渐恢复后,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如拿起物品、握持饭碗或者勺子等。

这些活动可以增强手腕的灵活度和力量。

4. 平衡训练:桡骨远端骨折可能导致手部的平衡能力下降,所以平衡训练也很重要。

可以尝试一些平衡练习,如单手握拳站立、倒立平衡等。

5. 按摩和热敷:按摩手腕和手指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疼痛,热敷可以缓解手腕的僵硬感。

但在进行按摩和热敷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对受伤部位造成过大压力。

6. 积极参与康复活动:除了上述的功能锻炼,还可以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加速康复和恢复手部功能。

请注意,在进行任何锻炼之前,应先咨询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的建议,以确保操作正确且不会给手部带来进一步损伤。

手部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手部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1. 握拳和伸展练习:轻轻握拳,然后缓慢伸展手指,尽可能达到完全伸展的位置。

重复这个动作多次,以帮助恢复手部的灵活性和握拳能力。

2. 手指灵活性练习:使用手指进行各种灵活性练习,如逐个弯曲和伸直手指、练习握拳和张开、用手指触摸鼻尖等。

3. 手部力量训练:逐渐增加手部的力量训练,如使用握力器或橡皮筋进行握拳练习。

开始时可以选择较轻的阻力,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难度。

4. 手部协调性训练:进行一些手部协调性训练,如弹奏乐器、使用筷子夹物品、进行手部的精细动作练习等。

5. 物理治疗: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可能会进行一些手部的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超声波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肿胀。

6.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将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中,如练习穿衣、梳头、写字、使用餐具等日常活动,以提高手部的功能性和独立性。

手部康复指导建议建议功能锻炼

手部康复指导建议建议功能锻炼

手部康复指导建议建议功能锻炼手部康复是促进手部功能康复和恢复手部活动能力的重要步骤。

手部康复指导建议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制定的,根据病情和治疗进程的不同,康复指导建议可分为早期康复指导、中期康复指导和晚期康复指导。

以下是手部康复指导建议的一些建议:一、早期康复指导建议:1.保持手部干燥、清洁和舒适,避免手部受凉或潮湿;2.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石膏或固定器,避免强行移动手部;3.进行适量的手部活动,练习手指灵活度,如握拳、伸展手指、弯曲手指等;4.进行简单的手部肌力锻炼,如用橡皮筋或软抛物操练习手部肌肉;5.使用热敷或冷敷来缓解手部疼痛和肿胀,注意不要过度使用;6.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嘱,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

二、中期康复指导建议:1.继续进行手部活动和肌力锻炼,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2.控制手部活动的幅度和频率,切忌过度使用手部造成疼痛;3.动作要轻柔、有节奏,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平稳性;4.使用康复器材进行手部功能训练,如手指屈伸器、手掌挺拔器等;5.如条件允许,可进行热疗和物理治疗,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6.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进行手部抬高活动;7.注意饮食调理,补充足够的营养,以促进手部的恢复;8.如发现异常情况(如手部发热、肿胀、感染等),及时就医。

三、晚期康复指导建议:1.继续进行手部功能训练和肌力锻炼,强化治疗效果;2.每天保持适度的手部活动,保持手部灵活性和活动能力;3.增加手部活动的难度,提高手部功能的复原程度;4.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如游泳、打球等,维持手部功能的稳定;5.注意手部保护,避免手部受伤或过度使用;6.参与康复训练活动和康复自助小组,与其他康复者交流经验。

手部康复指导建议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手部活动的能力,并防止手部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患者在实施康复指导建议时需注意适度和正确操作,如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和监督也是手部康复指导建议的重要环节。

康复训练指导(完整版)

康复训练指导(完整版)

康复训练指导(完整版)【肢体训练】第一部分[床上训练指导]早期锻炼为了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神经功能障碍。

条件病人生命体征稳定24-48小时开始。

1、良好的摆放1)平卧位时:肩关节屈45度、外展60度,无内外旋;肘关节伸展位;腕关节背伸位,手心向上;手指及各关节稍屈曲,可手握软毛巾等,注意保持拇指的对指中间位;髓关节伸直,防止内旋外旋;膝关节屈曲20-30度,垫以软毛巾或软枕;踝关节于中间位,摆放时顺手托起足跟,防止足下垂,可在床尾双足部堆放物品压双足,足底垫软枕。

2)健侧卧位时:间手屈曲外展,健肢屈曲,背部垫软垫,患手置于胸前并垫软枕,手心向下,肘关节、腕关节伸直位;患肢置于软枕上,伸直位或膝关节稍屈位20・30度。

3)患侧卧位时:背部垫软枕,60-80度倾斜为佳,不可过渡侧卧,以免引起窒息;换手可置于屈曲90度位放于枕边,健手可置于胸前或身上;健肢伸直呈迈步或屈曲状,两下肢间最好垫软枕,以免压迫患肢,影响循环。

【肢体训练指导】第二部分[被动活动]适宜神志清楚和意识障碍病人,每日可进行2・3次。

1、肩关节屈、伸、外展、旋内、旋外等,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昏迷病人最大可达功能,不能用力过大,幅度由小到大,共2-3分钟为宜,防肩关节脱位。

2、肘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等,用力适宜,频率不可过快,共2-3分钟。

3、腕关节背屈、背伸、环绕等。

各方位活动3-3次,不可用力,以免骨折。

4、手指各关节的屈伸活动、拇指外展、环绕及与其余4指的对指,每次活动时间为5分钟左右。

(肘、腕、指关节活动5、骨宽关节外展位、内收位、内外旋位,以病人能耐受为宜,昏迷病人外展15-30度,内收、内旋、外旋均为5度左右,不可用力过猛,速度适中,共活动2・3分钟,各方位活动2-3次为宜。

6、膝关节屈、伸位,旋内、旋外等,共活动4-5分钟。

7、踝关节跖骨、跖伸、环绕位等,共活动3分钟。

8、趾关节各趾的屈伸及环绕活动,共4-5分钟。

一种应用于手部术后功能锻炼标尺的设计与应用

一种应用于手部术后功能锻炼标尺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研究 2023 年 5 月第 37 卷第 9 期(总第 725 期)一种应用于手部术后功能锻炼标尺的设计与应用汪晓霜,沈杰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functional exercise scale for hand surgeryWANG Xiaoshuang, SHEN Jie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Xiaoshuang,E⁃mail:**********************Keywords hand fracture; ruler; functional exercise; hand function; upper limb function摘要目的:设计一种用于手部术后功能锻炼标尺,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130例因外伤所致掌骨和指骨骨折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术后功能锻炼标尺进行锻炼,比较两组手功能和上肢功能。

结果:病人术后3个月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部术后功能锻炼标尺具有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和锻炼标准可量化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手部骨折病人功能锻炼效率,促进病人手功能恢复。

关键词手部骨折;标尺;功能锻炼;手功能;上肢功能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09.034精确的手部运动是保证人类正常生活工作的前提之一,故应重视手外伤术后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应贯穿手外伤治疗的全过程,追求手部功能的完美恢复与健康生活,重返劳动岗位,是手外科工作者的最终目标[1]。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肌腱黏连、降低二次手术率最有效的方式[2⁃4]。

病人因术后手部功能锻炼时带来的疼痛和焦虑情绪等原因,通常不能够遵照手术医生指导完成有效的康复训练[5⁃6],增加了二次手术的风险,给病人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种种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