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组织在进行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管理,以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该程序的目的是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员工、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危险源辨识是该程序的第一步,其目的是识别并列举可能产生危害的因素或条件。
在辨识危险源时,组织应充分了解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并考虑到可能的后果。
例如,一处施工现场可能存在高处作业、起重工作、电气设备等危险源。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可以包括现场勘察、流程图分析、问卷调查等。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接下来是对风险进行评价。
风险评价是通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和量化其对工作过程的威胁程度。
风险评价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可靠的数据,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哪些风险是重要的,需要优先采取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施工现场上可能发生的高处作业,组织可以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等级。
最后一步是控制措施的选择和管理。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组织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潜在的风险。
控制措施应针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例如,对于高处作业的风险,组织可以采取扶梯、安全网、安全带等工程控制措施,同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除了以上的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还可以包括其他相关的内容,如责任分工、沟通和培训、应急预案等。
组织应当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权限,确保管理程序的有效实施。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以便及时分享和反馈相关信息。
对于相关人员,组织还应提供必要的培训,以提高其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应急预案应作为管理程序的一部分,以保障人员的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程序是指对企业或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一系列程序。
以下是一个涵盖这个过程的示例程序,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1.建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团队:组建一个专门的团队,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负责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2.危险源辨识:团队通过对企业或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勘察和调查,识别并记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例如物理危险、化学危险、生物危险和人为危险等。
3.风险评价: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团队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对人员安全、环境和财产安全的潜在影响程度。
评估的内容包括概率和严重程度等因素。
4.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各危险源按照风险程度高低进行分类划分。
通常可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以便于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划分的结果,团队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包括预防、减轻和控制危险源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导。
6.控制措施实施: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团队与相关部门合作,协同实施制定的控制措施。
同时需要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7.定期评估和更新:风险评价程序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
根据工作环境、技术进步和管理经验等因素的变化,对危险源进行重新评估,制定新的控制措施。
8.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9.监督和内审:企业应建立监督机制,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同时,开展内部审核,确保对程序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评估。
总结起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程序是企业保障员工安全和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潜在危险的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持续监督和更新,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一、概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为了提供组织内部全面、系统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障员工及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二、程序要求1. 由专业团队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工作,包括安全、环境、健康等相关领域的专家。
2. 制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及工作内容。
3. 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通过分析潜在的危险源,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归类和排序。
4. 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价,包括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以便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6. 编制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明确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和监控要求,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7. 建立完善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监控成果等信息的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控制策略。
8. 定期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的复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的范围和频次。
9.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宣传教育,确保员工了解危险源、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并能有效地执行。
10. 配合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报告和整改风险事件和事故,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协助。
三、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的影响1. 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减少事故和事故带来的损失。
2. 增强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警觉性,提高安全意识。
3. 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维护企业声誉和形象。
4. 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5. 降低员工患病率和意外伤害率,提高员工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
四、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面、系统地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保障员工和利益相关方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
企业应积极落实相关程序要求,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不断提高风险管控的效果和水平。
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或环境条件中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和机遇,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2.适用范围公司生产服务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和机遇的评价、更新与管理。
3.定义危害来源: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来源。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与工作相关的危险事件或暴露发生的可能性与由危险事件或暴露而导致的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职业健康安全机遇:一种或多种可能导致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改进的情形。
4.职责4.0.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清单的批准。
4.1.HSE部负责组织对危险源的评审活动,进行风险和机遇的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制订对危险源控制措施。
4.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并参与评价工作。
4.3.行政人事部负责行政、采购、后勤等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活动。
4.4.各相关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征。
5.工作程序5.1初始状态评审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
评审的主要内容有:a)获取与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公司的符合性进行评价;b)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进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c)对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评估其与体系标准的符合性和风险控制的适宜性;d)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初始状态评审要形成《初始评审报告》,作为体系策划的基础。
5.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5.2.1危险源识别范围包括:a)公司地址;b)公司区域平面布局;c)建筑物;d)生产服务过程;e)生产设备、装置、工器具;f)有害作业(气体、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等);g)各项制度;h)生活设施和应急;i)外出工作人员。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第一部分:危险源辨识1. 目的危险源辨识是为了识别出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工作单位,包括办公场所、工厂、建筑工地等。
3. 责任危险源辨识由工作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各部门负责配合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助。
4. 过程(1)收集信息:收集工作场所的平面图、设备资料、工作流程等相关信息。
(2)实地考察:对各个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3)记录发现:将辨识出的危险源记录下来,包括位置、性质、可能导致的风险等。
(4)分析和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风险程度。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
(6)执行和监督:执行制定的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
性和符合性。
第二部分:风险评价1. 目的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辨识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危险源存在的风险程度和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工作单位,包括办公场所、工厂、建筑工地等。
3. 责任风险评价由工作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和实施,各部门负责配合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协助。
4. 过程(1)收集信息:收集危险源辨识结果、工作环境数据、人员暴露情况等相关信息。
(2)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3)确定优先级:根据风险程度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重点控制高风险的危险源。
(4)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
(5)执行和监督:执行制定的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
性和符合性。
第三部分:控制措施管理1. 目的控制措施管理是为了确保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效实施和运行,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进行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确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并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程序的目的和范围:1. 目的:确保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全面的辨识,对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企业或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和行业类型。
二、程序的基本内容:1. 危险源辨识(1)制定危险源辨识计划,明确辨识的目标、范围和方法。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包括现场巡查、设备检查、操作步骤分析等方法。
(3)进行危险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建立危险源台账。
(4)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或职业病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1)将辨识出的危险源与员工接触情况相结合,评估潜在的风险。
(2)采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确定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4)应用风险矩阵或其它方法,确定风险的具体评估结果。
3. 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优先考虑控制措施的根本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3)制定明确的控制措施的目标、方法和期限。
(4)组织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5)监督和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完善。
4. 监督和管理(1)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实施。
(2)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建立事故和职业病的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事故和职业病的及时报告和处理。
(5)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三、程序的执行和监督:1. 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需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建立健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并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核。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辨识1.1 确定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危险源的范畴和分类。
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和心理性危险源等。
在焦化项目中,常见的危险源包括高温设备、压力容器、煤气管道、化学药品等。
1.2 识别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在确定危险源后,应进一步识别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
例如,高温设备可能导致烫伤事故,化学药品可能导致中毒或腐蚀等。
通过对事故和伤害的识别,可以更好地了解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
1.3 记录并分析危险源数据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
分析应包括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的概率等。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风险评价2.1 确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标准风险评价是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及影响范围。
在焦化项目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
2.2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根据选定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
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于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3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先级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定其优先级。
对于高等级的危险源,应优先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对于低等级的危险源,可以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三、控制措施3.1 制定并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措施等。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该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危险源辨识:通过观察、调查和记录工作场所的活动和过程,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可能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心理等方面。
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和环境的风险水平。
评估可以通过使用风险矩阵或其他风险评估工具来进行。
3.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和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
这些控制措施可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4.效果评估:评估已实施的控制措施的效果,以确保其有效性。
这可以通过监测和记录相关数据,进行工作场所巡视等方式来实施。
5.审查和改进:定期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进行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这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安全管理团队或外部专业机构来进行。
在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预防原则:应通过在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危险源,预防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2.全员参与:应鼓励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促进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
3.依法合规:在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时,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合规性。
4.持续改进:应定期审查和改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以提高其效能和适应性。
通过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控制程序,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场所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安全和健康。
这一程序在各行各业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制造业、建筑业、化工和石油行业还是在办公室等环境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程序1. 目的1.1 最大限度地识别出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2 最大限度地识别出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可望施加影响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
1.3 评价出不可接受风险,确保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确定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2.1 各部门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2.2 供方/相关方在与本公司进行活动或提供产品、服务时产生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更新。
3. 定义或术语3.1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2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3 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等。
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的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的发表独立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4. 职责4.1 企业管理处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及更新信息。
4.2 各部门负责对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具体辨识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危险源,并进行控制,并向企业管理处上报本部门危险源更新信息及《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5. 工作程序5.1 危险源辨识5.1.1 危险源的分类5.1.2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 各部门工作场所内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如:施工过程、设计活动、办公室水磨石地面墩地(有滑倒危险)等;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供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c. 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公司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5.1.3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a. 询问和交流;b. 现场观察;c. 查阅有关记录;d. 获取外部信息;e. 工作任务分析;f. 安全检查表;g.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5.2 危险源辨识的分工5.2.1 企业管理处在以往体系运行识别控制的基础上,在公司网站上发布《危险源清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管理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是一种管理程序,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组织内的潜在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或降低风险。
以下是一个关于这种管理程序的详细说明,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1.危险源辨识-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和相关操作指南,以明确风险因素;-进行现场勘查和观察,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开展风险分析和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先前经验进行潜在危险源辨识;-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以确定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处理,并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使用风险矩阵或风险图来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使用定量风险分析方法,如事件树分析、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等,来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历史数据和先前经验,以评估危险源的潜在影响和可能性。
3.控制措施确定控制措施确定是指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轻危险源的风险。
控制措施的确定要建立在科学、可行和可行的基础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工程控制措施:通过设计和改进工作环境来消除或降低潜在风险,如改进设备、安装可靠的安全装置等;-行政控制措施: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规定来管理和控制风险,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和义务等;-个体防护措施:通过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和培训来保护从业人员免受潜在风险的伤害,如佩戴防护设备、提供安全培训等。
此外,控制措施的确定还需要考虑相关法规、标准和最佳实践,以确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程序,可以帮助组织识别、评估和控制潜在危险。
通过合理使用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技术和控制措施确定原则,在工作环境中减少事故和危险事件的发生,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1.危险源辨识1.1 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1.1 询问与交流:通过与员工、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的交流,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1.2 现场观察:通过对现场的观察,发现和识别危险源。
1.1.3 文件审查:通过查阅企业内部的文件资料,了解各种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
1.1.4 外部信息收集:通过收集行业协会、政府公告、新闻媒体等相关渠道的外部信息,了解本企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2 步骤1.2.1 建立危险源清单:根据上述方法,将所有已知的危险源记录在案,形成危险源清单。
1.2.2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类型等,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1.2.3 危险源处理:对已分类的危险源进行处理,包括排除、隔离、减缓等措施。
2.风险评价2.1 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2.1.1 定性评价:通过经验判断、专家评审等方式,对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2.1.2 定量评价:运用概率-后果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数学工具,对危险源进行定量化评估。
2.2 步骤2.2.1 风险评估:根据选定的风险评价方法,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2.2.2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2.3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重大风险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3.风险控制策划3.1 方法风险控制策划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3.1.1 技术控制:采取技术手段,如安装安全装置、改进工艺流程等,消除或降低危险源的风险。
3.1.2 管理控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管理制度、规范等,预防危险源的产生和降低其风险。
3.1.3 人员控制: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降低因人为因素导致风险的可能性。
3.2 步骤3.2.1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
3.2.2 实施计划: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时间表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策划程序1. 危险源辨识程序:1.1 收集资料,了解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工作流程及相关材料的情况。
1.2 建立工艺图,对工作场所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并标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3 与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看法和经验,并做好记录。
1.4 利用专业检测设备,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实地检测和测量。
1.5 整理收集的资料,综合分析并编制危险源清单和危险源描述。
2. 风险评价程序:2.1 根据危险源清单和危险源描述,利用风险评价方法对各危险源进行评估。
2.2 评估包括危害分析、暴露评估、风险分析等过程。
2.3 评估结果应包括危险源的等级划分,例如高、中、低。
2.4 评估结果应记录并保存,以备日后参考和修改。
3. 控制策划程序:3.1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对各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和措施。
3.2 确定控制措施包括技术、管理和培训等方面。
3.3 制定详细的控制方案,包括实施计划、责任分工和监督控制措施等。
3.4 定期评估控制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3.5 对涉及人身安全的危险源,应制定紧急事件响应计划和应急预案。
总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策划程序是一种科学、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评估其对人身安全和环境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一程序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提前识别潜在的危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并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策划程序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这个程序的相关内容。
危险源辨识是确定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和潜在风险的过程。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首先需要收集资料,了解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工作流程及相关材料的情况。
通过这一步骤,能够全面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物料和设备等因素对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可能带来的影响。
其次,需要建立工艺图,对工作场所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并标注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一、引言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旨在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它们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风险。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和伤害事故的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二、危险源辨识程序1.确定危险源辨识的范围:确定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区域、设备、工艺等范围,并编制相关调查计划。
2.收集资料: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各种资料,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资料、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和应急预案等。
3.现场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区域、设备和工艺进行现场调查,记录并分析潜在的危险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等。
4.数据收集和整理:将调查数据整理为清晰、有序的报告,包括危险源的描述、危害及其潜在风险等。
5.风险评估: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概率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
6.报告和反馈:将危险源调查报告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对每个危险源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对已经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确保其有效降低潜在风险。
3.修订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对控制措施进行修订和改进,以提高其效果。
4.指导并培训员工:制定相关培训计划,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式,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5.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正。
6.与外部合作单位的沟通:与外部合作单位共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加强合作,共同降低潜在风险。
7.记录和归档: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相关文件和记录进行归档,以备查证和复查。
四、总结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对潜在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和伤害事故的风险。
企业应不断完善和改进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外部配合,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本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范本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并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制定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程序。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包括办公室、工厂、仓库等。
三、定义1. 危险源: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引发事故或损害人员健康的因素或条件。
2.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
3. 控制措施:为降低或消除危险源而采取的措施。
四、程序1. 危险源辨识1.1 定期组织危险源辨识活动,确保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记录。
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工作场所:检查设施、设备、机械、电气设备等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如破损、老化、过载等。
- 动作姿势:识别是否存在需要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工作姿势,是否存在需要频繁弯腰、抬重物等容易导致伤害的工作方式。
- 物料和化学品:识别是否存在危险物质的泄漏、泄露、滴漏等情况,是否存在不当存储、处理等操作。
- 环境:识别是否存在恶劣的工作环境,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等。
- 人员:识别是否存在潜在的人为错误,如操作不当、疲劳等。
- 其他:根据实际情况识别其他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2 针对发现的危险源,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危险源的名称、位置、可能引发的风险、存在时间等信息。
2. 风险评价2.1 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级别。
评价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评估可能性: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评估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包括常见的事故类型和频率。
- 评估严重程度:评估事故发生后可能引发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等。
- 确定风险级别:根据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级别,分为高、中、低三级。
2.2 根据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高风险:采取紧急措施,停止作业或暂时关闭相关设施,修改工艺流程,采购更安全的设备等。
- 中风险: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导书,进行员工培训,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对潜在危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过程。
它们是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和员工健康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的定义、目的、步骤和实施措施。
一、危险源辨识的定义、目的和步骤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潜在的风险。
其目的是确保工作场所以及工作过程中潜在危险的识别,从而为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关于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和相关设备的信息,包括工作场所布置、设备状况、工艺流程等。
2. 识别潜在危险源:从收集的信息中识别出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例如机械设备的运行风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风险、人员行为风险等。
3. 评估危险程度: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
4. 优先排序:根据危险程度对危险源进行优先排序,以确定需要优先处理的危险源。
5. 制定对策:对每个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的定义、目的和步骤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大小,并判断是否接受该风险程度。
其目的是为制定和实施针对各种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的步骤如下:1. 评估风险程度:根据危险源辨识中识别出的危险源的性质、频率和暴露程度等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可能造成的损害。
2. 比较风险程度:将评估得到的风险程度与事先设定的风险接受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接受该风险程度。
3. 判断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程度的大小,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4. 制定对策:根据判断得到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避免、减轻和传递风险等。
三、风险控制程序的定义、目的和实施措施风险控制程序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并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和员工健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三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实施对于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程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的详细内容。
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在工作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是关键的第一步。
这包括对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确定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的因素。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区域:着重观察和检查工作区域的布局和设置是否安全,并评估是否存在可能对员工造成伤害的潜在危险源。
2. 设备和机械:仔细检查和评估使用的设备和机械,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不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3. 化学品和危险物质:辨识和评估工作场所中使用的化学品和危险物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其储存和使用符合安全标准。
4. 工作方法:审查和评估员工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流程,以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第二步: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已辨识的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哪些危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优先解决和控制。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评估可能发生的伤害程度:确定潜在危险源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伤害程度,包括致命性、严重伤害和轻微伤害等。
2. 评估潜在的风险暴露时间:确定员工可能暴露于潜在危险源的时间,包括每天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周期。
3. 评估可能的风险频率:确定潜在危险源可能发生的频率,包括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频率。
4. 评估现有的控制措施:评估目前已存在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三步: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
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的目的是减少潜在危险源对员工的风险暴露。
在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优先考虑控制危险源:优先采取直接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例如改变工作流程、使用更安全的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是一种管理方法,用于分析和识别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的过程和步骤。
1.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识别可能导致事故或伤害的潜在危险因素。
这一过程需要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法规和经验,并借助现场调查、观察和员工访谈等多种方法。
具体步骤包括:a) 收集信息:收集和整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工作环境、人员分布等。
b) 现场调查:实地调查工作场所,观察并记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高处作业、机械设备、有毒有害物质等。
c) 专家评估:邀请相关专家对工作场所进行评估,以获取更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d)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到的危险源进行系统评估,确定其对工作场所和员工的潜在风险程度。
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危险源的频率、暴露时间和风险严重程度等因素。
具体步骤包括:a) 风险辨识:根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对每个危险源进行风险辨识和分类,并确定其可能导致的伤害类型和程度。
b) 风险度量:根据危险源特征和相关数据,对风险进行度量和评估,包括风险的频率、危害程度和暴露时间等。
c) 风险矩阵:利用风险矩阵将风险进行分类,确定其优先级和管理策略。
d) 风险评估报告: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和分析记录在风险评估报告中,用于制定后续的风险控制措施。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降低潜在风险。
具体步骤包括:a) 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价报告中的结果,确定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优先控制高风险源、采用工程控制措施等。
b)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例如改进设备安全性能、强化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等。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三篇)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一、引言危险源是指具有潜在危险的工作环境、设备、物品或活动等。
在各种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中,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果不及时进行识别和控制,就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关键。
二、危险源识别危险源识别是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设备、物品和活动等进行全面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该过程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实地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调查等。
识别出的危险源应根据其可能性和影响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并记录。
1. 实地考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工作场所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工作场所的情况和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考察内容包括场所的布局、设备使用情况、物品摆放情况等。
2. 观察:观察员应随时观察工作环境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和潜在危险源,如电气设备的老化、水源的泄漏、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等。
3. 调查问卷调查:编制一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工作人员对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存在的潜在危险源的了解情况。
4. 记录和分类: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的危险源、电气设备的危险源、化学品的危险源、物理因素的危险源等。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程度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程度评估可采用量化和定性两种方式,确定风险程度后,应根据风险管控原则,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
1. 风险程度评估:根据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影响严重程度,对危险源进行评估。
可能性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影响严重程度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根据可能性和影响严重程度的不同组合,将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2. 风险管控原则: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的危险源,应采取立即控制措施以消除危险或降低风险;对于中风险的危险源,应采取适当控制措施以保持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对于低风险的危险源,应采取日常管理措施以维持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评价控制程序1.目的
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或环境条件中的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和机遇,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
2.适用范围
公司生产服务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和机遇的评价、更新与管理。
3.定义
危害来源: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来源。
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与工作相关的危险事件或暴露发生的可能性与由危险事件或暴露而导致的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职业健康安全机遇:一种或多种可能导致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改进的情形。
4.职责
4.0.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清单的批准。
4.1.HSE部负责组织对危险源的评审活动,进行风险和机遇的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制订对危险源控制措施。
4.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并参与评价工作。
4.3.行政人事部负责行政、采购、后勤等活动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活动。
4.4.各相关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危险源,确定危险源特征。
5.工作程序
5.1初始状态评审
在体系建立之前,公司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
评审的主要内容有:
a)获取与识别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公司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b)识别公司生产活动、产品、服务与环境条件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进行评价,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
c)对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评估其与体系标准的符合性和风险控制的适宜性;
d)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初始状态评审要形成《初始评审报告》,作为体系策划的基础。
5.2危险源识别的范围和内容
5.2.1危险源识别范围包括:
a)公司地址;
b)公司区域平面布局;
c)建筑物;
d)生产服务过程;
e)生产设备、装置、工器具;
f)有害作业(气体、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等);
g)各项制度;
h)生活设施和应急;
i)外出工作人员。
5.2.2危险源识别的内容
5.2.2.1六类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e)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f)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5.2.2.2本公司可能导致事故的类别:
a)物体打击;
b)起重伤害;
c)机械伤害;
d)触电;
e)火灾;
f)F、车辆伤害;
g)G、中毒和窒息;
h)L、其他伤害。
5.3时态控制
5.3.1在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因素的正常、异常、紧急的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三
种时态。
5.3.2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根据以上识别、评价过程,汇总编制《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价一览表》,
并报公司HSE部审核。
5.4风险和机遇的评价
5.4.1利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分值之积来评价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根据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类确定其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风险性大小。
D---危险程度。
即D=L×E×C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的分值定为,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值定为10,介于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若干个中间值,详细情况如下表: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非常罕见的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介于俩者之间的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详细情况如下表: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规定分值为l,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值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分值在1与100之间。
详细情况如下表:
发生人身事故产生的后果(C)
发生机械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发生火灾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发生交通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
危险性分值D,如下表:
危险性分值(D)及级别
5.4.2风险因素的分级控制
1 级: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2 级:是指风险减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3 级: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规定,进行预防和控制。
4 级: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在方案和规章制度中予以制订控制办法,并对其实施监控。
5 级: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制订方案实施控制。
5.5选择风险控制措施的顺序
a) 首先要考虑消除风险;
b) 其次考虑降低风险,如采用防护装置等;
C、再次考虑隔离风险,如采用屏碍等;
D、最后考虑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5.5.1重大风险因素评价依据:
a、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直接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b、5 级的全部和4 级危险危害因素的部分判断,确定为重大风险因素。
c、专家评议法: (专家是指具有高等教育水平,有数年相关专业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由专家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排放情况以及经验综合评出重要环境因素。
5.5.2HSE部将确定的重大风险因素登录于《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一览表》,
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后发至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
5.5.3各相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应从公司《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中选取与本部门、单位有关的重大风
险因素建立本部门、单位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
5.5.4对登录在《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中的重大风险因素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目标、指标以及管理
方案中,或通过制订运行控制程序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对潜在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应做出应急安排,制订应急计划并提供应急物资;对因经济状况、技术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5.6风险因素的更新
5.6.1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施工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下,要及
时进行风险评估,重新识别、评价危险源。
5.6.2一般情况下应每年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估工作,同时更新《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
遇评价一览表》《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以逐步消除或减少本公司的危险源,不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业绩。
6涉及到的文件和表格
6.1涉及的文件
《文件信息管理控制程序》
6.2涉及的表格
危险源辨识、风险和机遇评价一览表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