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共43张PPT)

《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共43张PPT)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小组讨论:诗中处处体现着一种绘画美,全诗共七节,如果每一节是一幅画,你们能给每幅画取一个诗意的名字吗?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结 识了影响他生命 、终生为之倾慕 的一个重要女
性——林徽音。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在那里,他遇到 了当时伟大的诗人 泰戈尔,他的诗作 很大程度上都受到 了这位大师的影响 。
云彩
云彩:诗歌开头,诗人如一股轻风而来,又悄无 声息的荡去,那深深的情怀在招手间幻成西天的 云彩。诗歌最后又回到开头的告别,形成一种回 环反复的圆形抒情结构。诗人经历了康河漫溯后 ,把他对康桥的情感化成了“云彩”这个洒脱的
意象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四轮诵读,吟咏诗韵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建筑美,音乐
美,绘画美。新月派
1、 建筑美(形式),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字数相近 错落排列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 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 ,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2、音乐美(语言),韵律和谐 节奏鲜明
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 表现。
1916年考入北大,与16岁的 张幼仪结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
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 间邂逅了林徽音。 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 ,8月回国。
在上海任銀行行長和霓裳服裝公司 總裁時的張幼儀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她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1》ppt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再别康桥1》ppt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结
构的回环,形成独特的形式美。 1、《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 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 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2、 开头和结尾,形成回环结构,严谨又统 一,同中有异,“轻轻”开头,“悄悄”结 尾,其中蕴含多少复杂的感情,给了读者丰 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讨论: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了作 者的什么感情?
明确: 1、云彩—招手— 温柔细腻 2、金柳—荡漾— 欢喜眷恋 3、青荇—招摇— 永久依恋 4、清潭—揉碎— 陶然忘情 5、星辉—放歌— 沉醉极致 6、夏虫—沉默— 淡淡忧伤 7、云彩—挥手— 难舍难分
5陶醉达到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美好记忆的陶醉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再别康桥》
我康 敢桥 说的 是灵 全性 世全 界在 最一 秀条 丽河 的上 一; 徐 条康 志 水河 摩 。,

•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 康桥给我拔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 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永久的依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温柔细腻
招手作别云彩图
7难舍难分
Hale Waihona Puke 挥手惜别云彩图《再别康桥》三美: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
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

《再别康桥》ppt5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5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悄然离去 (笙箫 夏虫)
(6_7) (现实)
依依不舍
欣喜 眷恋 主观情意
无奈 惆怅
34/52
5感情到达高潮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永久眷恋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愈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缄默图
7悄悄作别
招手惜别云彩图
35/52
1/52
学习目标
• 一、体会《再别康桥》所深寓感情。 • 二、了解《再别康桥》利用意象、修辞
表示感情特点。 • 三、了解《再别康桥》“三美”。 • 四、有感情朗诵和背诵《再别康桥》。
2/52
了解康桥:
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
大学闻名于世.诗人曾在剑桥大学学习生活过. 1922年转为正式硕士。过了六个月正式学生生活 后,8月中旬回国。23年发表了第一首回想康桥诗 --《康桥再见吧》。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 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当代散文名篇--《我所 知道康桥》。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 明媚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 日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欢声笑语和那洒 落其间青春年华.康河水开启了诗人性灵,唤醒了 他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 桥》.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
辛渐》)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以送别为主题古诗词与本诗有何不一样?
28/52
新奇构思:
诗人避开了普通别离诗告别对 象。普通别离诗告别对象是人,这 首诗告别却不是人,是“西天云彩 ”,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 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 咛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再别康桥》优秀获奖ppt课件

《再别康桥》优秀获奖ppt课件

2.句的整齐
每行字数不同,但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 列,显得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每一节两 两错落有致,突显句的整齐。
具体分析
(三)绘画美
上节课总体找出了金柳、青荇、清泉三 个意象。
1.金柳。 (1)为何柳树在诗中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 被夕阳照射成金色的柳树,宛如最美丽的新 娘,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具体分析
(三)绘画美
1.金柳。 (2)如果不用金柳,二改用苍松翠柏,能不能 说成是“新娘”?为什么? 不能,因为夕阳下的金柳才有新娘的柔美。 (3)为什么不说是朝阳中的新娘? 夕阳中的新娘是带着忧愁的,和离别的气氛 吻合,朝阳中的新娘太朝气蓬勃,与情调不 符。
具体分析
(三)绘画美
2.青荇。 (1)“青荇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 拟人,表达了青草的可爱,而招手摇摆像是 在欢迎诗人,显得生动形象。这是作者的想 象,他认为康桥的一草一木都对他有感情, 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母校的爱。
具体分析
(三)绘画美
5.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语? 笙箫是一种乐器,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 箫”,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由前面 的悄悄压抑到在即将离别之时再也无法压 抑,心中喷涌而出的留恋之情,具有很好 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类 似的审美效果。
具体分析
(三)绘画美
6.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 桥”一句中,谁在沉默?什么表现手法? 康桥与夏虫都不知诗人要离去,不可 能为他的离去而沉默,是诗人自己主观 上的沉默,无声的侧面烘托离别的愁绪。
具体分析
(一)音乐美
2.韵律和谐 韵脚:来,彩;娘,漾;摇,草; 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每一小节 2 、 4 句押韵,节节换韵, 表现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

第6课 再别康桥(共31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第6课 再别康桥(共31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B、战斗场面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C、雄心壮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完成大业、赢取功名 ,这里洋溢着作 者的爱国热情和雄心壮志。
4、 这些情景可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
雄壮
的军营生活、

壮烈 豪壮
的战斗场面、 的雄心壮志
5、可是,这样的“壮志豪情”在现实 中作者体会到了吗?
材料: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 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 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 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 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 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 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 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 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 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上 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寄 托在所写的词里。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 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 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抑扬顿挫 身临其境 声情并茂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件优秀课件

《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件优秀课件
《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 件优秀课件
欢迎来到本优秀课件,《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它使人们 深刻思考生命与梦想的关系。
作者与背景
《再别康桥》是由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所作。他在20世纪初留学英国期间,创作了这首感怀之作,表达了自 己离别故土的苦楚与追思之情。
主题与意义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怀念与追忆,并通过康桥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转 折与选择,以及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思考。
结构与修பைடு நூலகம்手法
《再别康桥》采用七律的形式,使用了对仗、转折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巧 妙地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表达效果。
语言与形象描写
诗歌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形象描绘,描述了康桥的优美景色、悠久历史,并借此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
《再别康桥》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痛,思考了生命的无常和追求的真谛。同时,这首诗也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哲 理和思想。
读者解读与感悟
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再别康桥》有着不同的解读和感悟,它在不同的社会背 景中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影响与价值
《再别康桥》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杰作,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 发了无数诗人的创作热情,并成为人们探索诗意和思考人生的重要读本。

《再别康桥》优秀课件PPT

《再别康桥》优秀课件PPT
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背景
而徐志摩跟康桥的缘分,远不仅如此。
1922年,第一次离开康桥,写下长诗 《再会吧,康桥》
1926年,再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第三次也是告别的一次,留下诗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其实是徐志摩留给康桥的告别礼。

桥文 课 件
导入新课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
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钟情诗神缪斯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徐志摩到底 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 《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 的内心。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 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秋, 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 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 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 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 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 旬回国。
1923年3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 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再会吧》;1925年7 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 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 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 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 作--《再别康桥》。
愁情就更浓了。
①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 树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既与夕阳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 色的,给柳树披金似乎没见到过)金又是最富贵 的一种颜色。这里的柳已经不是普通柳树了,而 是代表着整个康桥,作者对康桥的感情至美如金 !所以他选择了柳树最美的时刻来加以描绘,还 把柳树比作新娘,连影子都是灿烂的,新娘是少 女一生中最美的时刻,由此可见,康桥在徐志摩

《再别康桥》公开课优秀课件

《再别康桥》公开课优秀课件

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 “康桥理想”;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吸烟与文化》
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在那里,他
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 之倾慕的一个 重要女性——
林徽音。
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
在那里,他遇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 / 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 / 今晚的康桥△! • • 悄悄的/ 我走了, 正如我 / 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 / 衣袖, 不带走 / 一片∥云彩△。
二轮诵读,缘景明情
找出本文的意象,讨论:选 择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意象——寓“意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到 美国留学。回国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第一 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 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 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 京大学任教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 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 时年35岁。
3、绘画美(色彩与意境),是指诗的语言多选 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 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 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 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 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 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 “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 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再别康桥》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课件教学实用课件

《再别康桥》省级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课件教学实用课件

合作探讨
第五节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他想象自己撑着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 去寻他“彩虹似的梦”,“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 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合作探讨
第六节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整体感知
1.初步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2.纠正读音 3.观看视频范读
品读鉴赏
徐志摩尊崇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即诗歌要具有音乐美(押 韵、音节)、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绘画美(有 色彩的词语) ,在《再别康桥》一诗中,绘画美、音乐 美、建筑美分别是怎么体现的?
品读鉴赏
1、音乐美
A.押韵: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 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应的结构形式
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诗境复归于寂然,由扬转抑。别情缕缕,离绪重 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消 失了的梦境无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 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后两句采用移情的手法,仿佛“夏虫”“康桥” 也懂得此时诗人的心境,也为诗人而沉默。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合作探讨
第二节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柳”与“留”谐音,含有深深挽留、依依惜别之意。诗人吸收了这 个传统意象的内涵,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将“河畔的金柳”想象为 “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物化为有生命的女子,而且流光溢 彩、婀娜多姿、温润可人,洋溢着青春的魅力,浸透着诗人对久别重 逢的康桥无限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合作探讨 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小节诗进行品读赏析并谈谈感受。 (提示:可围绕意象、意境、语言等来谈。)

再别康桥一等奖ppt课件

再别康桥一等奖ppt课件
《再别康桥》的诗 歌赏析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诗歌中描绘了康桥的美丽景色,如“ 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软泥上的青荇”等,这些意象营造 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意境
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诗歌呈现出一 种淡淡的离愁和怀旧情感,表达了诗 人对康桥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诗歌的语言艺术
修辞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反复等,使得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
停顿与重音
合理运用停顿和重音,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适当的停顿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 重音则可以强调关键信息或情感。
情感表达的把握
情感基调
准确把握《再别康桥》的情感基 调,是朗诵成功的关键。这首诗 表达的是离别之情和怀念之感, 朗诵时应充分体现出深沉、感伤
的情感。
情感层次
在朗诵过程中,要深入体会诗歌 中情感的起伏变化,表现出丰富 的情感层次。通过细腻的情感表 达,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朗诵过程中,根据诗歌的情感变化 ,适时调整面部表情,能够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3
场景布置与服装
场景布置和服装也是舞台演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基调,选择合适的场景布置和服装,能够营造出更加贴切的氛围,增强
观众的代入感。
05
《再别康桥》的教 学设计与实践
利用PPT课件、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
效果。
06
《再别康桥》的拓 展学习与思考
相关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比较
总结词
通过学习《再别康桥》相关的文学作品,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徐志摩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同时也可以拓宽文学 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ppt课件

再别康桥公开课一等奖教案ppt课件

• 软泥上的/青荇,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正如我/轻轻的/来;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河畔的/金柳,↘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2021/1/11
12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指导:平仄、押韵、节奏等韵律感、音乐美
读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青荇 (xìng) 长篙(gāo)
浮藻(zǎo)
漫溯 (sù)
斑斓 (lán) 笙箫(shēng)
感情:惆怅,惜别
节奏:轻柔,和谐 语调:舒缓,低沉
2021/1/11
13
• 轻轻的/我/走了,↘
2021/1/11
3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湖、诗哲。
主要作品有诗集: 《猛虎集》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 追求“爱”,“自由”和“美”
2021/1/11
4
1916年考入北大,与16岁的张幼仪结 婚。
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 读博士学位,期间邂逅了林徽音。
2021/1/11
7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
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
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优秀课件《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歌有哪些优秀的公开课呢,下面请看出guo为大家的《再别康桥》获奖公开课优秀课件,欢迎大家参阅。

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品意象,绘意境,悟真情。

②、能力目标:一般诗歌的鉴赏方法。

③、德育目标:培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品意象,绘意境,悟真情。

教学难点:一般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曾经历过别离,感受过离别之情。

从小学升入初中,告别初中来到高中,你经历了怎样的情感体验?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是“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二、读与赏(整体研习)1、背景及作者,见多媒体。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感情,并学习有感情诵读。

3、问: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4、齐读课文,思考:这一首离别诗与以前学过的离别诗从对象上看,有何不同?5、自读课文,讨论:临别之际,作者向哪些对象做了道别?三、品与析(分层研习)1、请学生读第二段,读完后,请其它学生品评,并说明原因(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进)。

2、问:在作者的眼中,“柳”是怎样的?(提炼出表现色彩的词)3、问: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抓住“在我心头荡漾”。

)4、请学生读第三段,请其它学生品评。

5、问:作者眼中的“水草”是怎样的?(抓住意象的特点,把握表色彩的词。

)6、问: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抓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7、请学生读第四段,请其它学生品评。

8、问:作者眼中的“潭”是怎样的?(抓住意像特点,把握表色彩的词。

)9、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分析“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0、齐读第五、六段,分析作者在这里的情感。

1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段,品析文章最后一段的特点。

(首尾呼应)12、齐读全文,品析作者情感。

四、议与练 (拓展演练)1、教师总结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把握意象的特点,注意表色彩的词)2、拓展练习(详见多媒体)五、结与思1、教师总结:做诗歌鉴赏的方法是通过意象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齐读或自读全文,注意读出感情。

3、思考:在本首诗中,你还学会了什么?六、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意象,动用所学知识,写一首小诗。

教学目的: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朗诵影片《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启动课件,出现片头动画,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和着片头动画,朗诵出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阅读全诗:进入课件主页面,在音乐的伴奏下,阅读诗歌全文,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掌握诗歌全文。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1. 作者介绍徐志摩(1896 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到美国、英国留学。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历任《诗刊》增刊、《新月》月刊等主编。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代。

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2. 写作背景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徐志摩曾在1921-----1922年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

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自然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四.朗读欣赏先让学生朗读全文,然后在两个朗诵影片中选择一个播放,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五.情感体味1. 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山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离别的对象特别2. 继续启发:大家看过柳永《雨霖铃》这首词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种离别的气氛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沉重)就是词中所说的“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以来,离别总是免不了一种沉重愁绪,如柳宗元有《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都是两眼泪汪汪的离情别绪,但徐志摩的这首诗呢?大家读了有没有这种沉重之感?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营造的气氛轻松3. 再启发: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们要远行,面对父母亲友,你们眼中所看到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

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

意象的选择新颖4. 再启发:“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体验?《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

”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境象,全是为情驱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的情绪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融入自然、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那“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题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向往宁静安详自由的生活六.艺术技巧1. 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演示课件分析: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

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2. 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 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七.知识训练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一节点明“再别”,连用三个“轻轻的”形成轻柔而优美的旋律,把读者带入一种欣喜乃至礼赞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节,诗人用“金柳”“艳影”“青荇”“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意象描绘康河的美景,抒发眷恋之情。

C. 第五、六两节,诗人的情绪由舒缓转向激昂,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接着跌落回离别的现实,两个“沉默”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惆怅。

D. 最末一节,以两个“悄悄”紧承上一节的“悄悄”和“沉默”,而且与首节遥相呼应,但诗人的情绪已由淡淡的忧郁变得更加惆怅与伤感了。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B. 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

C. 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

D. 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惟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3、读这首诗的感受像:( )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领略白居易笔下瑟琶女的弹唱。

D、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八.作品欣赏1.欣赏一以动画为背景,欣赏丁建华朗诵的《雪花的快乐》2.欣赏二欣赏朗诵《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3.欣赏三阅读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并让学生加以评论,然后欣赏课件中的评论,结合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情感经历。

4.欣赏四欣赏作者的另外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体会其意境与《再别康桥》的异同,以及在离别的对象上的差别,并欣赏对该诗的提示。

九.歌曲欣赏欣赏MTV《再别康桥》,在余味袅袅中结束本节课程的讲授。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