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爱情故事

合集下载

有一种爱情:叫杜牧与张好好

有一种爱情:叫杜牧与张好好

有⼀种爱情:叫杜牧与张好好828年,秋天,霜寒未⾄。

年轻的诗⼈坐在船头,他将要前往豫章就职。

望着眼前的滔滔江⽔,他踌躇满志,仿佛知道⾃⼰即将迎来⼈⽣的⾸个春天。

年轻的诗⼈名叫杜牧。

这⼀年他26岁,刚中进⼠不久,独⾃乘⾈前往南昌,开始长达10年的幕府⽣涯。

到任不久,江西观察使沈传师便看重他的才华,常常邀请杜牧⼊府赴宴,谈论诗⽂。

沈府有⼀名歌伎,名叫好好,不但歌艺精湛,长相亦是绝美动⼈。

杜牧⼀见倾⼼,但未曾吐露。

⽽年仅⼗三岁的张好好同时倾慕杜牧的诗情才⽓。

两⼈便常常相约泛⾈湖上,听涛赏⽉,恨不能⽇⽇相见,夜夜相依。

❀杜牧给张好好写的诗,⾃然不⽌这⼀⾸。

27岁,他初遇张好好。

28岁,沈传师升迁为宣歙观察使,杜牧跟随沈传师⾄宣州(今安徽宣城),并奉沈传师命使于京师。

张好好亦随⾏沈传师。

30岁,张好好嫁为沈述师妾。

杜牧写了《赠沈学⼠张歌⼈》诗:拖袖事当年,郎教唱客前。

断时轻裂⽟,收处远缲烟。

孤直縆云定,光明滴⽔圆。

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

吴苑春风起,河桥酒旆悬。

凭君更⼀醉,家在杜陵边。

《代⼈寄远六⾔⼆⾸》可能也是写给张好好的。

河桥酒旆风软,候馆梅花雪娇。

宛陵楼上瞪⽬,我郎何处情饶。

绣领任垂蓬髻,丁⾹闲结春梢。

剩肯新年归否,江南绿草迢迢。

⼀段佳话,最终结束于好好的出嫁。

飘零岁⽉,⼀名家妓⼜如何掌握⾃⼰的命运呢?出嫁前,张好好留下⼀⾸诗,写尽她⼼中的哀愁:孤灯残⽉伴闲愁, ⼏度凄然⼏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后谢风流。

杜牧带着惆怅与遗憾离开了江西,两⼈从此天各⼀⽅。

六年后,朝廷中发⽣⼤事,侍御史李⽢因反对郑注、李训,被贬为封州司马,杜牧因与李⽢相善,亦离开京城,分司东都洛阳。

就在洛阳,杜牧意外与张好好重逢,好好已沦落当街沽酒。

此番重逢,两⼈竟都是沦落之⾝!杜牧⼼中纵有千⾔万语,⼏番启齿却欲⾔⼜⽌。

最终,杜牧写下《张好好诗帖》,怀念那段充满遗憾的爱情,也感叹命运的升浮沉沦。

爱情,是否得不到才是最美好呢?❀⼀千年后,《张好好诗帖》⼏番流寓,收⼊张伯驹平复堂。

杜牧鲜为人知的一段有趣的浪漫史

杜牧鲜为人知的一段有趣的浪漫史

杜牧鲜为人知的一段有趣的浪漫史杜牧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也是唐代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

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严谨的文人,一位视文学为终身追求的隐士。

但是,他的生活中仍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浪漫的史迹被人遗忘了痕迹。

那年,杜牧已年过花甲,却依然孑然一身。

他翻阅着手中的文稿,不禁叹了口气。

突然,他感到自己的生活缺少了一些浪漫的色彩,需要一份刺激和变化。

于是,他便做了一个决定,希望能够在这段岁月里寻找到一份自己心爱的浪漫爱情。

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位名叫琴姬的女子。

她是一位美丽的歌手,也是一名优秀的琴手。

杜牧一眼就被她吸引了,他喜欢她温柔的音乐,更喜欢她那淡淡的香气。

他开始和琴姬经常交往,每次见面他们都会谈到自己精彩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理想。

杜牧发现,琴姬和自己一样,也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

他们常常讨论着诗歌和文学,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这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某一天晚上,杜牧被琴姬邀请去她家里做客。

他喜欢这个地方,这里有琴声和烛光,还有琴姬在深夜独自弹奏音乐时带给他的温暖和安慰。

像往常一样,他们聊着天,品着美酒,欣赏着优美的音乐。

渐渐地,时间传去了,夜晚越来越深。

突然之间,杜牧的眼里闪现出一丝疑虑,琴姬看在眼里,便打断了他的思维。

她问道:“杜先生,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

是我打扰了你的思路吗?”杜牧没有回答,他沉默了片刻后站起身来,慢慢地向琴姬走去。

琴姬看着他的神情,也感到有些不安,她也站了起来。

杜牧缓缓地走到琴姬的身边,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颊,然后低下头吻了她一下。

琴姬惊讶地看着他,然后,她也渐渐地闭上眼睛回应他。

这个短暂的接吻让两人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也由此愈加深厚。

自此,杜牧和琴姬的感情越来越深,他们经常一起创作和表演,将自己的感情和才华融入到诗歌和音乐中。

杜牧以琴姬为灵感创作的诗歌也成为了经典名作。

然而,这段浪漫的爱情终究是短暂的。

琴姬的死让杜牧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他失去了心爱的女人,也失去了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杜牧和苏柳云的爱情故事

杜牧和苏柳云的爱情故事

杜牧和苏柳云的爱情故事杜牧和苏柳云的爱情故事: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第一次到宣城做官时,曾对弋江歌妓苏柳云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相传苏柳云是泾县黄田人,原名苏有田,她祖父原是安禄山手下一个兵勇,安禄山判乱时出逃至泾县山区,并成家生一子苏传根,因家贫,苏传根到三十多岁才与一寡妇成家。

寡妇原有一子,苏有田出生后,兄妹不和。

苏有田不到十岁时,苏传根病亡,寡妇为生存所迫,又嫁人生一子,家境愈来愈困难,苏有田也愈来愈成为负担。

苏有田十岁那年被卖到泾县码头一个开当铺的生意人家。

那一阵子晚唐出现了相对平稳的局面,码头作为紧挨青弋江水道的集镇,商贾云集,贸易繁荣。

苏有田十六岁那年,出落得花容月貌,继父母不想把她嫁出去,自家开了一个青楼旅馆,让苏有田接客。

苏有田改名苏柳云,是她逃到当时南陵县府所在地弋江以后的事。

一说她怕被继父母追到才改名的,一说是一个文人客官给取的名,还有说是弋江柳树多的缘故。

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秋,二十八岁的杜牧随恩师沈师传到宣城为僚,从水路由芜湖至南陵弋江转道去宣城。

弋江宽阔水面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杜牧年轻气盛,常有怀才不遇之感,离开京城后更如蛟龙摆脱蕃篱,但对身为幕僚还是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便时常闲赋郊游,以消无聊时光。

也就在他于青弋江泛舟闲游时,看到了在青楼凭窗远眺的苏柳云。

他被苏柳云的美貌惊呆了,一时情动,写下“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的绝句,然后上岸,与苏柳云相见。

这年苏柳云不到二十岁。

当时南陵属宣州管辖,弋江是南陵县府所在地,紧挨青弋江,而青弋江又是宣城与外界的唯一水上通道,历经盛唐的图治,已成山区与平原的经贸出入口,繁荣自不必说,杜牧作为官府幕僚,工作轻松,闲余时到商贾云集、歌舞升平的弋江镇游玩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加上那时杜牧由书生初次外出做官,“少年气锐,举止动作,无所依据”,“虽然关心国家大事,有政治抱负,但是他私人生活却有贵公子的放荡不羁,喜好声色歌舞的坏习气。

杜牧古诗七夕的赏析

杜牧古诗七夕的赏析

杜牧古诗七夕的赏析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婉约而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其中,他的《七夕》一诗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七夕节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古人对七夕的美好祝福和深情思念,被后人传颂不衰。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一窥其中的风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全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诗共六句,每句都用七言绝句的形式,简洁明了,却又富有意境。

整首诗以七夕的美好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七夕的美好祝福和对爱情的深情思念。

首句“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描绘了七夕夜空中的美景,纤云轻巧地飘动,飞星传递着恋人之间的思念,银汉在迢迢暗渡中,仿佛也在为爱情的相会而默默祝福。

整个句子以“纤云”、“飞星”、“银汉”等形象的描绘,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幽美的七夕夜景。

第二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则表达了诗人对七夕相会的美好祝愿。

金风玉露是古代文人笔下常用的美景,它们象征着美好的相遇和幸福的时刻。

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爱情美满的向往和祝福,希望每对情侣都能在七夕这一天相会,幸福美满。

第三句“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情思念。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这些词语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深情思念。

而“忍顾鹊桥归路”则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不舍和留恋,希望情侣们能够珍惜彼此的相遇和相知,不舍彼此的离别。

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长久美满的向往。

诗人希望每对情侣都能够珍惜彼此,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共度人生的风风雨雨。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不在于朝朝暮暮的相思,而在于两情长久,相濡以沫。

整首诗以其清新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七夕的美好祝福和对爱情的深情思念,深受后人喜爱。

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实用1份

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实用1份

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实用1份诗人杜牧的两个小故事 1故事一、过而能改杜牧弱冠成名,先是考中了进士,进士及第之后又制策登科,当时的心境可谓“心花怒放”,用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诚不为过。

一天他与友人到长安城南文公寺游览,发现里面静悄悄的,一个老僧拥褐独坐,一副超然物外的世外之人风采。

杜牧与之交谈,觉得此人玄言妙旨,远非一般僧人所能望其项背。

老僧反过来问杜牧的名姓和职业,与杜牧前来的人赶紧大唱赞歌,说杜牧如何出身名门,而今名满长安之类,谁知老僧微微一笑,言到:皆不知也。

杜牧失望之余,没有恼怒,反求诸己,深刻反思,赋诗一首“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作为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深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庙宇作为精舍,自应是清静之地。

杜牧所遇,实为得道高僧,难怪杜牧肃然起敬;反观当今,处级和尚、局级方丈大有人在,严守清规戒律者寥若晨星,追求尘世荣华者如过江之鲫,又是委员又是代表的',在红尘滚滚中乐不思蜀,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诚可叹也。

杜牧过而能改,注意反思和低调,足为后世法。

这是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做人要低调,避免盛极而衰、自取其辱。

故事二、杜牧短暂的浪漫爱情故事杜牧在宣州幕下任__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便去到湖州游玩,受到湖州刺史崔君的盛情款待。

崔刺史素知杜牧风流,便把本州的一些名妓唤来,供他挑选。

可杜牧看过那些名妓后,却说:“她们美是很美啊!但都还不够尽善尽美。

”杜牧接着又说:“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

到时候我就在人群中慢慢地走着,细细地寻找,希望或许能找到我看中的人。

”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葡京赌场h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

那天,江两岸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杜牧跟崔刺史一起来到江上,喝酒、吟诗、观景。

突然,杜牡看到江岸上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着一个女孩子正在向江上张望。

杜牧痴情13岁女子,却被好友捷足先登,痛心写一封情书成千古名帖

杜牧痴情13岁女子,却被好友捷足先登,痛心写一封情书成千古名帖

杜牧痴情13岁女子,却被好友捷足先登,痛心写一封情书成千古名帖在中国历史上,书法是一个非常深远的话题。

曾经有人说,所谓的书法,其实就是“抒发情感的东西”,这话没错,书法就是要表达情感。

从古代好多名家的作品来看,有相当一本分优秀作品的诞生都是源于情感的抒发。

比如:王羲之的《丧乱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等等。

这些书法名篇并非是为了创作而创作,都是源于作者的情感表达。

唐代诗人曾经为爱写下一份情书,竟然也成为一段传世佳话,而这封情书更是成为了名垂千古的书法佳作。

故事还要从杜牧年轻时候说起。

杜牧从小就博闻强记,勤于思考、善于学习。

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写诗歌了。

众人也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然而,考试的时候却是屡试不中。

直到26岁的时候,才勉强考上。

而在当时,杜牧虽然考上了,但并不意味着他马上就可以做官了,而是作为一个后补。

也就是人家有了空缺,才有可能让你上任,但是,这也是有可能。

好在杜牧的祖辈们很强大,在朝为官,也有不少势力。

结识了不少有实力的朋友。

其中一家就是著名书法家沈传师家。

沈家和杜家关系一向要好。

无处可去的杜牧就去了沈传师名下做了幕僚。

类似于帮助人家出谋划策的人。

虽然,沈传师要比杜牧年长很多,但是,双方一朋友相处,非常融洽。

就在沈家待着的这几年,杜牧遇到了生平中唯一一位情人张好好。

那是在某一天的宴会上,杜牧第一次看见张好好,就被看他的美貌和才艺打动了。

而好好对杜牧也是一见倾心。

因为杜牧的诗名远扬,在很早以前,张好好就读过杜牧的诗歌。

对他非常欣赏,此时她才仅仅13岁。

心心相映的两人在沈家读过了快乐的两年时光。

沈传师还有个弟弟,也是杜牧的好朋友。

他一直看好张好好,也就是在这两年里,他决定要纳张好好为小妾。

作为沈家的歌姬,张好好是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的,只能听人摆布。

而杜牧此时也是人微言轻,而且跟沈术师是朋友,沈家对他有“收留”之恩,因此,杜牧也只好听天由命。

张好好出嫁,杜牧也就无心留在沈家,之后便辗转到了长安。

杜牧《清明》背后的爱情故事

杜牧《清明》背后的爱情故事

杜牧《清明》背后的爱情故事杜牧《清明》背后的爱情故事《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这首诗是清明诗中的代表作,但你可知,这首诗还有一个爱情故事呢。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牧《清明》背后的爱情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你知道这首脍炙人口名传千古的清明诗,中间有一段缠绵悱恻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吗?杜牧中进士后,仕途一直不顺,一直在做幕僚一类的官员。

这年他时来运转,做了黄州刺史,到任后,黄州的各级官员为了给新任刺史接风洗尘,举办了一个盛大的酒会。

其间请了当地有名的歌妓前来助兴,歌妓程氏引起了杜牧的注意。

程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长得非常漂亮。

下层的官员看杜牧这么垂青程氏,就给程氏脱了妓籍,送给杜牧做妾。

程氏跟了杜牧,才子遇上佳人。

两人情投意合,如鱼似水恩爱有加。

可是杜牧的夫人不接受程氏,不允许程氏进家。

无奈,杜牧只好在外面租了一套房子,把程氏作为外宅妾安置。

程氏因爱杜牧,怕杜牧为难,也就不说什么了。

几年后,杜牧调任湖州刺史。

杜牧走后,程氏收拾行李前往湖州,这时的程氏已经有孕在身,行动不便,偏又碰到绵连阴雨,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了湖州的杏花村,在杜牧的好友杜筠家住了下来。

忙完公事,杜牧赶到杏花村,看望爱妾程氏。

两个久别的有情人见面,分外亲热,知心的活儿说不完,程氏哭诉了一路之苦后,把自己有感诗吟给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别了酒家问牧童,那里才是杏花村。

第二年,程氏产下一子,取名杜荀鹤,也就是唐末大诗人。

在孩子满月时,杜牧前来,又逢清明阴雨连绵,杜牧对程氏说,想起去年的事,我痛心疾首,感到对不起你们娘俩,特别是你写的那首清明诗,令我永生难忘。

今天我来时走在泥泞的`路上,想起你的诗,于是就和了一首,也就是世人如今脍炙人口的《清明》。

几年后,杜牧又调任睦州,本想带走程氏,可是夫人以死相阻。

这时的程氏也不能像上次那样,追随杜牧,有孩子拖累的她不能千里奔波,无奈,杜牧只好把程氏托付给杜筠,上任去了。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引导语:杜牧诗文并佳,文最出名的便是《阿房宫赋》,这位著名的才子,曾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

话说小杜同学的名句我们今天依然知之甚多,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出身名门望族,为中唐宰相、史学家杜佑之孙,地地道道的官三代、文三代。

出身显贵的小杜同学于大和二年考取了进士,初为弘文馆校书郎,类似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校对编辑,后因为秉性刚直,遭人排挤,后历任江西观察使幕,淮南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晚年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诗文并佳,文最出名的便是《阿房宫赋》,今天考古证明阿房宫根本就没修起来,小杜同学仅凭YY就能写就千古名篇,可见文采确非常人能及。

诗以七言绝句为最,晚唐诗风流于萎靡,惟杜牧豪迈俊爽,遒劲峭拔,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除诗文外杜牧对于兵法研究颇深,曾注解《孙子》十三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可见小杜的兵法非文人玩票,而是真有研究,非纸上谈兵之辈可比。

而《张好好诗卷》的存世让我们看到一个作为书法大家更兼情种的小牧。

《张好好诗卷》小序记载:“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

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

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从上边不难看出,美女张好好是小杜同学离开京师就任江西观察使幕僚,在他已经去世的老上司江西观察使沈公官邸认识的。

沈公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晚唐书法家沈传师(熟悉书法的朋友应该知道,沈书影响了柳体的形成,同时宋四家之一的蔡京就师法过沈传师)。

那时好好才13岁,是乐籍中的官伎,这个身份用今天的官办文工团歌舞演员形容貌似不合适,今天的文工团歌舞演员都是人民艺术家,但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朋友们作为参考吧,呵呵。

杜牧的爱情故事

杜牧的爱情故事

杜牧的爱情故事杜牧的爱情故事引导语:《张好好诗》,杜牧大和九年作并书。

行书。

纵28.2cm,横16.2cm。

这也是杜牧唯一的一副书法作品,讲的正是杜牧的爱情故事。

提起杜牧,众人皆读过他的诗,但未必看过他的书法。

虽精于书法,但他的传世真迹却仅有写给歌姬张好好的《张好好诗》。

全文以行书为书体,用硬笔而作,字体飘逸姿媚,笔法劲健,是唐代不可多得的`代表大和三年,杜牧在沈传师府上初遇张好好。

貌美如花,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她,让杜牧心动不已。

而杜牧的潇洒倜傥,满腹才华也深深吸引着张好好。

相处不久,两人却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所谓才子遇佳人,本应留下一段佳话才对。

不料佳人未等到才子归,便要嫁人了。

身在沈传师家当歌姬的张好好被其弟弟看中,娶她为妾。

而时年杜牧官位地下,无力夺回自己心爱的女子,只能“空余恨”。

▲《张好好诗》局部五年后,杜牧再遇张好好。

那时的张好好已脱离了沈传师一家,无人依靠只有以卖酒为生。

阔别重逢,他们一个“十年一觉扬州梦”,一个“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都过得不尽如人意。

杜牧不禁感慨万千,提笔书写传世之作《张好好诗》有人说《张好好诗》是杜牧对一代歌姬张好好最终沦为买酒之女的深切同情。

这一说法显然太单薄了。

与其说杜牧是“哀其不幸”,不如说是“怒己不争”。

爱之深切,看到张好好沦落到卖酒为生他心里更多的是自责当初无法把张好好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

《张好好诗》是杜牧生平存留下来的唯一书法作品。

世人观之赏之,惊叹杜牧的书法之余,也感受到千载年前这对情人的惊魂动魄。

一生只爱过一个人,杜牧把平生最深沉的感情都倾注在《张好好诗》中,这大概也是他一生只有一幅书法作品的原因了。

《张好好诗》年代: 唐作者: 杜牧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人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杜牧的关于七夕节的诗

杜牧的关于七夕节的诗

杜牧的关于七夕节的诗1. 七夕古诗杜牧全文全文:《七夕》又名《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扩展资料:作者简介: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牧2. 关于七夕古诗杜牧的优美故事《七夕》年代:唐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杜牧的经典小故事五则

杜牧的经典小故事五则

杜牧的经典小故事五则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杜牧有关的历史故事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1,赌酒取姬晚唐大诗人杜牧跟著名诗人张祜极为要好。

一次,作客淮南的张到官府赴宴时,看到杜也在座。

而当时,两人都爱恋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决定索取骰子用赌输赢的方式来决定谁有权去继续爱恋。

杜牧当下遂开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

张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续吟着: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

语音刚落,两人就不觉大笑着,反而把原本赌酒取妓的事儿给忘了。

2,死前烧文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

据《新唐书》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

3,游玩轶事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

曲江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

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

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

僧人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

谁知僧人面色平静,木然不知,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现场赋诗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4,张好好诗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杜牧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杜牧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

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

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学爱好者,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

杜牧与少女张好好的感情轶事

杜牧与少女张好好的感情轶事

杜牧与少女张好好的感情杜牧唯一传世真迹就是写给张好好的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人们提起唐代大诗人杜牧,一定记得《山行》中的这个佳句。

大自然的美景能让他停车驻足,其实,当朝一个绝代佳人才让他真正留连忘返。

如今杜牧留下来的唯一真迹,竟是送给这个名叫张好好的女孩子的。

诗题就叫《张好好诗》,序中写道: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

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

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

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从这序中我们知道,太和三年,30岁的才子杜牧遇到了年仅13岁的张好好,直到好好18岁那年,两人才郎里个郎。

想起重庆被裁的黑局长文强花钱买女学生初夜,不禁让我们对怜香惜玉的杜才子肃然起敬!太和三年,杜牧游遍扬州杭州之后,来到了湖州。

湖州当时有名,除了产书法工具湖笔之外,还因了一个少女张好好。

看来,要创建文化名城,美人是少不得的。

杜牧刚到湖州,就心急火燎扯上剌史陪他逛街,那时的地方最高首长不像现在以陪投资商为乐,与杜才子走到街上,剌史脸上写满了自豪。

其实杜牧逛街是假,想看到传说中的张好好是真。

这风流才子就是走风流运,果然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太牵着一个还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子,第六感官告诉杜牧,这就是张好好。

于是迎上前去说:“你不施脂粉淡妆好,你歌舞好,所以叫好好。

如果没猜错,请我为跳一支舞。

”张好好见剌史介绍说的杜才子能一下解读她的名字,像遇到知音似地,当即应允,于是在剌史府中,杜牧击拍,剌史吹笛,张好好跳起了胡族舞,类似于现在的肚皮舞。

好好娇柔的舞姿,清纯的笑容,让杜牧醉了。

本来只打算在湖州停留三日的,结果呆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杜牧天天叫好好来到剌史府中,吟诗和舞,或帮助好好补习文化课。

好好虽然只有十三岁,却对眼前这个才子产生了丝丝依恋,杜牧见她若一朵含苞待放的花,甚为怜惜,一个多月里,连她的手都没碰过。

但是,这美好的日子终究要结束,杜牧还要去参加国考,赢取功名。

杜牧约婚文言文翻译

杜牧约婚文言文翻译

夫杜牧者,唐代之才子也,性敏而才高,貌端而德雅。

年方弱冠,已负盛名于天下。

一日,牧于友人处得一书生,姓宋名郊,字远之,亦才子也。

二人相谈甚欢,遂结为莫逆之交。

时值春暖花开,牧于郊园赏花之际,忽生一念,欲与郊结为姻亲,共度此生。

遂书一诗,以示其意:春风拂面花千树,蝶舞蜂歌竞芳菲。

愿与宋生结连理,共赏人间好景时。

郊得诗,心中大悦,知牧之意已决。

然郊家贫,恐难以匹配牧之尊贵,遂犹豫不决。

牧知郊之意,遂又书一诗以慰其心:富贵非吾愿,贫贱亦何忧?愿与宋生结连理,白头偕老共绸缪。

郊览诗后,心中释然,遂应允牧之约。

二人相约于秋日举行婚礼,以结百年之好。

至秋,红叶满山,丹桂飘香。

牧与郊于郊园设宴,邀请亲朋好友共庆良缘。

是日,宾朋满座,笑语喧哗。

牧与郊携手入席,敬酒祝辞。

牧起酒杯,朗声言道:今日良辰,与宋生结为连理,实乃三生有幸。

吾等虽生于不同之门第,然志同道合,情意相投。

愿吾二人同心同德,白头偕老,共度此生。

郊亦举杯,回道:杜兄过誉,吾与兄结亲,实乃荣幸之至。

自今日起,吾等同心协力,共创美好未来。

愿吾二人携手同行,共度风雨,不离不弃。

宾朋闻言,皆鼓掌欢呼,祝贺牧与郊喜结良缘。

宴罢,牧与郊携手入洞房,开始了他们美满的婚姻生活。

自此,牧与郊相敬如宾,琴瑟和鸣。

牧助郊读书习文,郊助牧处理家务。

二人相濡以沫,共度难关。

虽历经风雨,却始终不离不弃。

世人皆称赞牧与郊为佳偶天成,传为佳话。

岁月如梭,牧与郊共度了数十载春秋。

一日,牧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

遂嘱托郊,要他好好照顾家人,传承家业。

郊悲痛欲绝,泪眼婆娑。

牧抚慰道:吾儿,人生无常,生死有命。

吾已尽力而为,无怨无悔。

望你铭记吾言,好好照顾家人,继承吾志。

吾虽逝去,但精神永存。

言罢,牧含泪而逝。

郊悲痛欲绝,痛哭流涕。

然知牧之遗愿,遂坚强地站起,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他秉承牧之遗志,发愤图强,终成一代名士。

而牧与郊之爱情故事,亦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世人皆称颂杜牧与宋郊为千古佳偶,共谱一曲人间佳话。

杜牧两首风流绝句,一首抱得美人归一首错失美女无比遗憾

杜牧两首风流绝句,一首抱得美人归一首错失美女无比遗憾

杜牧两首风流绝句,一首抱得美人归一首错失美女无比遗憾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诗歌的两颗明珠,他们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是杜牧出身富贵李商隐出身贫寒;杜牧仕途得意李商隐仕途失意;杜牧被牛李两党共同任用李商隐被牛李两党共同排斥;杜牧风流放荡李商隐夫妻情深。

相同之处是两人都是才华出众诗歌文辞共领风骚;两人都是英年早逝没有活过50岁。

唉!最后这一个共同点真是文学史上的损失!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李商隐的诗朦胧伤感,他为人也经常感情用事;杜牧为人风流潇洒,诗里也毫不避讳。

如“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别人是万万不会写出来的,但杜牧就写了,他从不避讳自己喜欢美女。

杜牧的诗和美女有关系的有很多,今天讲杜牧的两首七言绝句,分别有两个故事。

唐诗有的是独立的,比如怀古诗或咏物诗,只要读懂这首诗就有收获了;有的唐诗不是独立的,是某个事件的一部分,孤立出来就会不知所云,比如张九龄的《咏燕诗》,这首诗是张九龄能从容退出政治漩涡的关键(另有一篇讲述过了)。

杜牧的这两首绝句也是故事的一部分,放到原来的故事中去,才能体会到它的妙处。

兵部尚书席上作杜牧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

这首风流绝句是杜牧当分司御史的时候写的,分司是指唐朝的东都洛阳,当时尚书李愿罢官住在洛阳,每日饮酒高会嘉宾满座,但他不敢请杜牧,因为杜牧是御史,有监察他的责任和权利。

杜牧呢,又要去,就让李愿的宾客对李愿说,我要去参加你的宴会,李愿没办法,只好请了杜牧。

杜牧去了瞪眼睛看着李愿的歌姬,酒过三巡就问,有个叫紫云的姑娘,是哪个?李愿指着紫云告诉了杜牧,杜牧凝视一会,说名不虚传,送给我吧。

众人哄堂大笑,杜牧站起身来声音朗朗即席吟诗,就是上面这首了。

诗中的“狂言惊满座”就是指的他向李愿索要歌姬崔紫云的事儿。

李愿没办法,这时候他也惹不起杜牧,就把崔紫云送给了杜牧。

唐朝的御史是很厉害的,那些出名的酷吏周兴来俊臣等,职位都是御史。

杜牧的小故事

杜牧的小故事

杜牧的小故事杜牧的小故事杜牧字牧之,出生在京兆万年,在太和二年的时候,杜牧考中进士,被分配到江西当团练府的巡官,后来又担任淮南节度府的掌书记,作为监察御史。

后来也做过许多州的刺史,最后官职落定在中书舍人上。

杜牧的仕途不算坦荡,但也不能说境遇惨淡,虽然杜牧一直游离在唐王朝组织之外,但不妨碍他在文学诗词方面的成就,杜牧没有因为自己没被重用,在诗歌中吐露半点不满,相反,杜牧的诗多数以歌颂为主,给人积极乐观的感受。

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的七言绝句能将静态的景物描绘出动态的灵性,思想情感的合理插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杜牧也以七言绝句成就最高。

杜牧擅长文赋一篇《阿房宫赋》将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十分震撼,让人们在欣赏杜牧绝妙的文学手法同时,怀古伤今,引人深思,为后人传诵。

杜牧同时注重军事,他写过不少军事论文,还曾经为《孙子》注释,供后人更好地理解。

他外甥编着的《樊川文集》收录了杜牧大大小小的诗词歌赋,成为后人对杜牧作品的了解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和史料基础。

杜牧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不同于李白、杜甫,小李杜的文风是截然不同的,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不仅如此,杜牧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杜牧的草书气势雄健,和他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一样。

杜牧虽然受晚唐风气影响,但是并没有失去本心,他出淤泥而不染,将繁华的辞藻和个人特色结合,创作出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杜牧小故事杜牧很聪明,而且十分有气节,受人尊敬,他的诗歌或豪迈或清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虽然身处晚唐,但是他胸怀大志,在报效国家无果后,杜牧也有一些小故事被流传下来,这展现了杜牧另外一面。

杜牧虽然才华出众,但是却没有在政治上有什么大作为,一直没有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太和末年的时候杜牧又被贬官,从御史的位置变成师府的幕僚,传说湖州这个地方歌妓很有名,杜牧也希望能亲眼目睹,就提议举办一次大会,让全湖州的歌妓都在一起供大家观看。

湖州刺史也就按照杜牧的意思办了一场,当天可以说是人山人海,杜牧是有私心的,他一直在寻找能够让自己看上眼的美女,但是一直没找到,眼看要到傍晚了,突然杜牧看到一位乡村老妇带着一个小女孩,美极了,就和老妇人的女儿订婚,说不到十年自己一定会来这里当郡守,到时候您就将女孩嫁给我,我一定好好对她。

杜牧风流是文学史的幸事

杜牧风流是文学史的幸事

杜牧风流是文学史的幸事晚唐诗人杜牧,不但诗名很大,大到被后人称为“小杜”,跟“老杜”即诗圣杜甫相提并论。

杜牧风流的名声也很大,不但《唐阙史》、《本事诗》、《唐才子传》等多种文献记载了他多个风流故事,杜牧本人也有“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念昔游》之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之类的不打自招。

在牛僧孺淮南节度使幕府(在扬州)中担任秘书期间,杜牧经常夜间去花街柳巷,流连忘返。

牛僧孺为了杜牧的安全,天天派三十个兵卒换上百姓服装,悄悄跟在他后边,暗中保护。

杜牧以为自己行踪秘密,无人知晓。

其实,牛僧孺派出的这些兵卒,早就把他的行踪一一写信报告上去了。

几年后,杜牧要离开扬州去朝廷担任侍御史。

临行之际,牛僧孺善意规劝杜牧,为了身体健康,以后生活要检点一些。

杜牧嘴硬,说自己生活一直很检点。

牛僧孺就命人拿出一个小书箱,在杜牧面前打开。

只见满满一箱子,全是兵卒的秘密报告,有上百封之多,都是“某夕,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某夕,宴某家”之类。

《唐阙史》、《本事诗》、《唐才子传》等文献记载的杜牧风流故事,有如下两则:其一发生在杜牧担任侍御史分管东都洛阳期间。

当时有个姓李的司徒(有人说是李愿,有人说是李听),其私家女子乐坊十分豪华,被公认为是当时天下第一。

住在洛阳的社会名流,争先恐后要去他府上,见识一番。

有一次,这位李司徒大摆筵宴,当时的达官贵人,都在邀请之列。

因为杜牧的侍御史职务,是主管社会风纪的,没敢邀请。

杜牧就让朋友传递信息,表示自己想要参加这次声色盛会。

李司徒不好拒绝,只得派人给杜牧送去请柬。

杜牧正在自家对花独酌,已经有了几分醉意。

接到请柬,立即赶去。

当时李家筵宴上已经开始饮酒,在场侍候宾客的一百多名女仆,个个“绝艺殊色”。

独自一人坐在南边一排的杜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这些女仆,连饮三大杯之后,问李司徒:“听说有个叫紫云的,是哪位?”李司徒指给他看。

杜牧注视良久,说:“名不虚传,你应该把她送给我。

【康乐斋杂集】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四二:杜牧寻春

【康乐斋杂集】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四二:杜牧寻春

【康乐斋杂集】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四二:杜牧寻春康乐斋杂集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四二:杜牧寻春【简介】本典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牧《怅诗·叙》,叙文见《全唐诗》卷五二七。

事又详见五代·彦休《唐阙史·杜牧》、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六。

相传:杜牧有次在湖州看水嬉的时候看上了一个美丽非常的少女,想把她娶过来,但由于她当时年纪还很小不能如愿。

于是和她家人约定说十年之内他必来湖州做刺史就来娶她,这十年之内她不能嫁人。

这后十年之间杜牧想方设法争取湖州刺史之职,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十四年的年头上他才来湖州做刺史,可是当年那约定的那位女孩却已出嫁三年并有了三个孩子。

杜牧的努力争取、到头来却是一场空,于是深感失望,便写了道诗自遣道:自是寻芳去较迟,无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的这个故事,后来在文坛上影响很大,往往作为典故在历代诗文中引用。

由于杜牧为了娶心上之美女而来湖州做刺史,并为此而作诗,在诗中自谓“寻春”,后诗文中据此遂引“杜牧寻春”、“杜牧寻芳”、“寻春”等用典形式多用作男子寻情、寻偶之谓,也用来吟咏春景及用作寻找和游赏春景的典实;又由于杜牧违约十四年后才来湖州做刺史,原来相约十年为期的那位美女早已婚去并已生儿育女,杜牧非常伤感因而作诗一首以遣怀,他在诗中用“自是寻春去较迟”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等句来形容他来迟丶约婚的那位美女已结婚丶生儿育女这件事,后人化引他的诗句遂以“伤春杜牧”、“寻春较晚”、“杜牧迟来”、“杜牧愆期”、“青子垂枝杜牧来”等用典形式来借指人失去爱情的痛苦,多用来比喻人的爱情来迟、求爱已迟以致心上人另有所属,也指春景失去而人寻找春色无功的惆怅之感,又化引他的诗句以“绿叶成阴子满枝”、“狂风落尽深红色”、“成阴结子”、“绿叶成阴”等用典形式来表示一女子已婚并已生育很多儿女,也用来比喻花果等树木花季已过而树已结子满枝、绿叶满树。

历史上驰骋情场的杜牧

历史上驰骋情场的杜牧

历史上驰骋情场的杜牧十年一夜扬州梦想,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扬州十年,像一个梦,什么都没有留下,却赢得了清楼女子送波的恶行情人!这是一个诗与酒的情场,无拘无束!当杜牧皇家历史师东都洛阳被任命时,有一个弟子李愿,他过着悠闲奢华的生活,培养了许多艺妓。

有一天,宴请了朝中位高官和洛中位学者,还邀请了杜牧出席。

和弦悠扬,声音悠扬;桌子交错,妙语连绵,气氛不活泼!酒过三巡年之后,杜牧问李愿:我听说你有一位美丽的歌手,名叫紫云,是谁?李愿是当时向他指出,杜牧盯着歌手看了很长一段时间说:“当然,这是一首著名的歌。

”你能把它给我吗?全场观众都震惊了。

所有的歌手都回头看他,最后都笑了。

这时,杜牧倒了三杯,站起来来口吟一首诗:唐诗纪事韩绰是牛僧儒的助手,担任法官。

如果杜牧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激情的诗人,那么韩绰无疑是一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人。

他们不仅是节日幕府的同事,也是亲密的朋友。

后来,杜牧被调回京城担任检察官,韩绰仍留在扬州淮南幕府。

转眼间,一年“秋末”!长安城万株树木稀疏,草枯萎,叶枯萎;江南土地依然美丽,温暖如春,连草也不枯黄英里!闲暇时,我望着远方江南,连绵不断的青山隐约延伸到地平线上,一望无际的绿水流到地平线上。

山川如此遥远,我们怎能不怀念祖先呢?所以他写了一首诗:“玉人”,当然是指韩绰。

教学一词的特殊使用表明韩绰的音乐能力优于唱歌和跳舞的人。

毫无疑问,在这个明媚的秋夜,你在二十四桥的青楼,那些美丽的歌唱家和姑娘靠着箫而唱歌、唱歌、跳舞终宵?这样的情色嘲笑,更浪漫!随机在杜牧生命中收集一些零散的小道消息。

有人可能会认为杜牧只是一个在诗酒之风中徘徊的学者。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错觉;事实上,杜牧并不是这样一个人。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

祖父杜佑是一位首相,协助了三代皇帝,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著有通典。

也许是家庭环境的影响,杜牧在文宗太和二年年仅26岁,就获得了入学考试。

他对服务祖国充满热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注重研究,展现洞察力。

杜牧苦等少女14年,不料她早已嫁为人妇,伤心落泪写下一首诗,竟成千古名篇

杜牧苦等少女14年,不料她早已嫁为人妇,伤心落泪写下一首诗,竟成千古名篇

杜牧苦等少女14年,不料她早已嫁为人妇,伤心落泪写下一首诗,竟成千古名篇作者:诗词世界,来源:诗词世界(ID:shicishijie)。

《唐诗纪事》里记载了一则故事:晚唐诗人杜牧在宣州幕下任书记的时候,听说湖州景物秀丽、美女如云,便去到湖州游玩,受到了湖州刺史崔君的热情款待。

他知道杜牧喜好美女歌姬,便将湖州城所有的名妓都召来任他挑选,谁知杜牧一个都看不上。

杜牧说:“她们的确很美呀,但还不够尽善尽美。

我希望能在江边举行一次竞渡活动,让全湖州的人都来观看。

到时我就在人群中慢慢走着,细细寻找,或许能觅到一个合心意的人。

”次日,竞渡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始了,江岸两边挤满了人,观者如潮。

杜牧和崔刺史便在小舟中饮酒。

正在这时,人群中一位老妇人身边的女孩吸引了杜牧所有的目光。

他激动地感叹道:“这个女孩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呀,之前的那些人同她相比,不过徒有虚名!”于是叫人把两人接到了小舟中,说明了自己的心意。

老妇人说:“能够被杜大才子你看中,是我孙女的荣幸,但她今年才13岁,恐未宜嫁人。

”杜牧说:“我不是立即要娶她,只是想先下聘,十年后我必来湖州迎娶。

如果我十年不来,便随她嫁人。

”老妇人同意了。

然而宦海浮沉,等到杜牧再一次回到湖州的时候,已是14年过去了。

当年13岁的小女孩早已嫁为人妇,孩子也有3个了。

杜牧知晓是自己失信在先,一时又是伤心,又是怅惘,便写下了一首《叹花》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全唐诗·卷524_55》)全诗围绕一个“叹”字着笔,表面上看,“叹”的是花,实际上“叹”的却是人,叹的是这一段匆匆错过的姻缘、错过的爱情。

诗人说,都怪自己寻访春色到得太晚,以前曾见到的含苞欲放的花儿已然不见了。

如今风雨变迁,花儿凋谢零落,竟已是绿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时节了。

诗人采用“比”的手法,以春花喻女子,用春花艳丽比喻少女的美丽,用春花凋零比喻少女的嫁人,用花落结子比喻女子结婚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的爱情故事
《张好好诗》,杜牧大和九年作并书。

行书。

纵28.2cm,引导语:
横16.2cm。

这也是杜牧唯一的一副书法作品,讲的正是杜牧的爱情故事。

提起杜牧,众人皆读过他的诗,但未必看过他的书法。

虽精于书法,但他的传世真迹却仅有写给歌姬张好好的《张好好诗》。

全文以行书为书体,用硬笔而作,字体飘逸姿媚,笔法劲健,是唐代不可多得的代表
大和三年,杜牧在沈传师府上初遇张好好。

貌美如花,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她,让杜牧心动不已。

而杜牧的潇洒倜傥,满腹才华也深深吸引着张好好。

相处不久,两人却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所谓才子遇佳人,本应留下一段佳话才对。

不料佳人未等到才子归,便要嫁人了。

身在沈传师家当歌姬的张好好被其弟弟看中,娶她为妾。

而时年杜牧官位地下,无力夺回自己心爱的女子,只能“空余恨”。

▲《张好好诗》局部
五年后,杜牧再遇张好好。

那时的张好好已脱离了沈传师一家,无人依靠只有以卖酒为生。

阔别重逢,他们一个“十年一觉扬州梦”,一个“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都过得不尽如人意。

杜牧不禁感慨万千,提笔书写传世之作《张好好诗》
有人说《张好好诗》是杜牧对一代歌姬张好好最终沦为买酒之女的深切同情。

这一说法显然太单薄了。

与其说杜牧是“哀其不幸”,不如说是“怒己不争”。

爱之深切,看到张好好沦落到卖酒为生他心里更多的是自责当初无法把张好好从水深火热中救出来。

《张好好诗》是杜牧生平存留下来的唯一书法作品。

世人观之赏之,惊叹杜牧的书法之余,也感受到千载年前这对情人的惊魂动魄。

一生只爱过一个人,杜牧把平生最深沉的感情都倾注在《张好好诗》中,这大概也是他一生只有一幅书法作品的原因了。

《张好好诗》
年代: 唐作者: 杜牧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人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

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

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人再三叹,谓言天下殊。

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朱湖。

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

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

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珮,载以紫云车。

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

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

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

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杜牧
(公元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公元827-835)年间登进士第,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