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复习10月精选测试试题(4)(解析版)
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新版)人教版
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B.推动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2.汉代谶纬迷信盛行。
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
这种现象的出现( )A.反映统治的没落B.遭到统治者的禁止C.与新儒学紧密相关D.导致西汉的覆亡3.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要经过“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以及部曲、杂户、奴牌等,均无权参加。
材料表明唐代科举( )A.重视门阀士族的利益B.有利于官吏素质提高C.社会基础得到了扩大D.具有严格的参与标准4.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
”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5.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
宋诗的这一特色( )A.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 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 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6.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
这表明( )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D.“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7.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
试题重点考查:宗法制、汉朝中朝制度、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古代杰出的帝王、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鸦片战争、选官制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
【题文】1.《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A.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B.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C.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D.天子为“天下共主”【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解析】C 解析:由题中所给的“诸侯”、“天子”和“西周”这些信息可以基本判断试题考查的是西周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或是与其有关的宗法制,进一步结合材料中的“祖”可以知道是涉及祖先血缘的宗法制的,根据宗法制的规定,祭祀天子祖宗的权利只有继承天子之位的嫡长子享有,分封到地方做诸侯的天子的其他儿子是没有此权利的。
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宗法制的相关内容的准确认识理解。
【题文】2.“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是紫禁城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其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君权神授B.天人合一C.大一统D.皇权至上【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至上【答案解析】D 解析:紫禁城在建筑布置上,组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总体色彩效果鲜明和强烈。
故宫前部宫殿,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
太和殿坐落在中轴线的上,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体现了封建帝王的权势和威严,皇权至上。
高三历史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人教新目标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代宗法制“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实体,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 ,家与国就在政治上紧密相结合”。
A. 促进了统治方式的有序化B. 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C. 开创了国家管理的新模式D. 导致了分封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宗法制下的分封制体现出了“家国一体”的特点,促使原先依靠部落统治方式的重大改变,故A项正确;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故B错误;此种模式商代已经出现,不属于新模式,故C错误;分封制商代也实行过,故D错误。
2.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见(现)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这说明盐铁官营A. 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B. 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C. 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D. 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答案】C【解析】盐铁官营的实行后,由于铁器质量差,官府强令老百姓购买,这样就会破坏正常的竞争机制,故C项正确;材料属于官府的强制购买,与手工业技术的落后无关,故A错误;当时属于政府行为,不具备市场导向性,故B错误;材料属于盐铁官营,不属于重农抑商政策,故D错误。
3.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坛不决,故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
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B.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D.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答案】D4. 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计口卖佘栗,买箔还家待(蚕)种生。
不惟箱筐供妇女,亦有鉏鎛(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
”此诗说明A. 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B. 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C.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D. 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答案】B【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农户卖掉余量到市场买蚕以织布,也有买生产工具用来资助耕地之用,说明古代小农生产与市场的结合,故B项正确;当时农业生产仍然没有市场化,故A错误;C是鸦片战争之后;D生产规模扩大材料中没有体现。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说明:本套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非选择题2小题,4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2.《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3.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
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二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4.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他()A.取代了前英王的全部权力 B.不需要国王的任命C.虽对议会负责,但可以解散议会 D.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于一身6.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历史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班级:姓名:分数:2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不断拓展疆土:如秦人征服巴蜀,开发西南;燕人北击东胡,开辟辽东和辽西;赵人“胡服骑射”,将势力推进到阴山。
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化A.拓展了华夏文明的空间 B.巩固了周王室势力范围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体现了尊王攘夷的策略25.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
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 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 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26.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
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
据此可知当时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27.明代,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一带,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
这反映出当时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B.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C.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D.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28.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C.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29.下表为中国主要进口货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1870—1910年)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 .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引进D .外贸格局被国际环境所左右30.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 版
2019阶段性总结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1.晋文公即位之初,就下令“通商宽农,懋穑劝分”;卫文公则制定了“务材、训农、通商、惠工”等政策;诸侯会盟也都把维护正常商业交往作为重要的内容写入盟约。
这些做法A.迟滞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民间市场的最终形成C.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提供商业发展必要的政治保障2.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冀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
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
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A.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C.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革新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3.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流畅。
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冶铁技术的提高 B.绘画艺术的进步C.佛教文化的影响 D.思想观念的变迁4.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5.右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
其变化趋势说明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6.据《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而不便于携带;迄神宗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
据此可知宋代A.金属货币不被认可B.交子最初由商人私自发行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7.《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
2019届甘肃省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甘肃省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C.神权与王权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2.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 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A .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3. 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 酒榷’ ,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①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 实行了分封制③ 实行盐铁专卖政策④ 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 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
据此可知A .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5.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
由此推断魏晋时期A .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B.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D.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6. 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
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
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联考试题与答案.doc
最新2019届高三历史10月联考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西周的封建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度。
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制度实行统治。
A.宗法制B.分封制C.世官制D.郡县制2.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
这说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3.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
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
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
此制度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D.打破州县官 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4. 克利斯提尼的政治活动,集中于雅典宪法的改造。
他的第一步改革是重划选举区,把雅典国家分为十个 区域,代替过去的四大部族。
这一改革的最重要结果 是A.动摇了旧贵族的特权 公民之间的政治矛盾 C.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族所依托的氏族秩序 5.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暴动后,在愤怒驱使下,雅典人决定把米提林全体成 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
后冷 静下来,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决定重新召开公民 大会讨论解决办法。
这表明雅典A . 理性主义深入人心B. 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C . 城邦利益居于首位D.公民人身自由遭到侵犯6. 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的贵族 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
为此,议会在1876 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 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B.消除了自由D.摧毁了旧贵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
精选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10月阶段性总结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1.晋文公即位之初,就下令“通商宽农,懋穑劝分”;卫文公则制定了“务材、训农、通商、惠工”等政策;诸侯会盟也都把维护正常商业交往作为重要的内容写入盟约。
这些做法A. 迟滞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 推动了民间市场的最终形成C. 降低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 提供商业发展必要的政治保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各诸侯制定相应政策保障商业的发展的做法,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治保障,故D项正确;商业只是辅助,农业仍是主导,这些做法并不会迟滞小农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民间市场,民间市场出现于南北朝,故B项错误;诸侯的做法提升了商人的地位,故C项错误。
2.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
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
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A. 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 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C. 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革新D.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中“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冀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
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
”说明西汉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发达,故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汉代农业经济·精耕细作3.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流畅。
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
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 冶铁技术的提高B. 绘画艺术的进步C. 佛教文化的影响D. 思想观念的变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线条较粗,不够流畅,而到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刻画精细。
【历史】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B.建立武装的权力
C.行政管理的权力
D.设置官员的权力
【答案】C
【解析】
分封制度下诸侯和郡县制度下官员均需要拱卫中央,二者的管理权力相同,故C正确;分封制下诸侯世袭,郡县制官员是任命,故A错误;郡县制长官没有建立武装权力,故B错误;分封制下诸侯有权力任命封国内官员,郡县长官均有皇帝任免,故D错误。
17.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11月9日凌晨1:40,第58届总统选举初步结果揭晓,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这说明唐纳德·特朗普将在宣誓就职之后
A.成为国家元首、国会首脑和军队总司令
B.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C.有权增加参、众两院共和党人的席位
D.有权随意替换最高法院大法官
【答案】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另起炉灶”
14.195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讨论宪法草案,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下图为1954年第9期《人民画报》封面,展现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正在讨论宪法草案的场景。由此说明
【解析】
这一题实际上是在考查美国总统的职权范围,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可知,总统在宣誓就职之后,就成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但是不能成为国会首脑,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作为美国联邦政府的总统,他是可以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的,故B符合史实,所以选B;美国总统无权增加参、众两院共和党人的席位,故C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美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被任命后,除非渎职,否则终身任职,故D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D。
A.群众参政能力大为提高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广泛建立
[精品]2019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 版
2019高考年级十月月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 分封制利于强化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C.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D.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各诸侯国的社会发展2.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
该材料反映了A. 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B. 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 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D. 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3.《周礼》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宾客。
”这说明西周的礼仪制度A.具有区分贵族等级的功能 B.注重稳定社会秩序C.强调生活良俗的教育 D.注重仁爱心地的培养4.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D、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5.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 B、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C、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D、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6.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种变化反映了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7.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试卷综述】本套试题为月考文科综合用卷,历史部分主要考查中国史部分,且侧重于政治和经济模块,适用于高三复习阶段性测试。
试题考查要点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小农经济、王安石变法、监察制度、义和团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儒家思想、孝文帝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涉及热点问题有:周年问题、民生问题、反腐倡廉等。
本套试题难度适中,适合高三前期阶段性测试使用,有利于夯实学生基础,提高考能。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B 解析:材料表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普通百姓驾车的马匹数量有严格数量规定,这说明了宗法制和分封制下,严格的等级制度,①③正确,②从材料中不能看出,这些制度被写入礼书,说明④正确,故答案应为B。
故选:B【思路点拨】运用排除法作答。
2.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②从世袭到任命③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④从分裂到统一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A 解析:西周是贵族体制,选官制度是世袭制,地方有一定自主权,秦朝建立起官僚体制,官员由皇帝任命,地方完全服从中央,所以①②③正确;西周并不是分裂状态,排除④。
故选:A【思路点拨】根据历史地图提炼信息,运用排除法排除错误小项。
3.据学者考证,汉代已可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当时有人认为这种做法违反自然节律,会导致灾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全国高考历史复习10月精选测试试题(4)(解析版)一、选择题1、对下表中汉代政策变化的结果推断正确的是A. 官营政策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大一统基础使秦代国富民强C. 汉代各封国的冶铁工业发达D. 汉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剧【答案】A2、公元前445年,魏文候即位。
他礼贤下士,先后起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乐羊为将,吴起为西河郡守。
战国时期的招贤养士之风,可以说是由魏文侯开启的。
这体现出当时的发展趋势是A. 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B.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 唯才是举取代德才兼备D. 世袭制度取代禅让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礼贤下士,先后起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乐羊为将,吴起为西河郡守”,打破了按血缘关系做官的政策,体现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发展趋势,B正确;AC表述过于绝对,错误;禹死后,启继承王位,世袭制度取代禅让制度,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礼贤下士,先后起用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乐羊为将,吴起为西河郡守”,联系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知识分析解答。
3、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
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A. 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B. 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C. 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D. 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答案】C4、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答案】A【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影响【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史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四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的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的能力,学生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因此在备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和学习和解题方法。
5、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前。
大多数国家采取金本位制。
1931年,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使英镑贬值近1/3。
到1935年,世界很大部分地区分裂成5个货币集团,主要是英镑区、美元区、黄金本位区.日元区和德国统治下的外汇控制区。
这种做法主要导致了A. 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B. 资本主义国家转嫁危机C. 货币汇率混乱无序竞争D. 伦敦失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答案】C【解析】世界很大部分地区分裂成5个货币集团,相互之间汇率难以统一,造成货币汇率的混乱和无序竞争。
故答案为C项。
A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B、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漫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材料和情景新颖,以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学生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有一定难度,但是学生可以巧用排除法,如苏俄与苏联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可排除A;题干中没有体现二战,而且二战属于选修内容,按理不可能是答案,可排除C;“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可说明“实现工业化”的说法以偏概全,因为工业化实现毕竟还需要一个过程,可排除B, 所以答案只能是D。
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加强对图片等材料分析能力的锻炼,要擅于运用排除法,切忌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
7、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
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 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B. 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 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答案】B【解析】““欧洲稳定机制”,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体现出欧盟政策的一致性,“带有民族国家色彩”的政策又体现出欧盟政策的不能完全一致性,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性,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欧盟内部政策,不是国际地位提高,A错误;材料没有其他世界力量对比,得不出多极化趋势信息,C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欧盟经济政策,不是政治一体化,D错误。
【名师小结】在解答有关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两极化、多极化类的试题时,一是需要特别关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并不意味着经济全球化过程至此已经结束,经济全球化终极目标是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
由于受到国家疆域、国家主权、关税和非关税、区域经济集团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阻碍,至今还远未达到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最佳配置的程度,因而从经济全球化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尚有很长的历史路程。
二是需要特别关注政治多极化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政治多极化的道路的实现仍然是很漫长的事情,但是政治多极化一直在路上。
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历史事件(1929—1945)1929年,10月28日,道琼斯指数下跌13%,29日继续下跌22%。
1930年,美国通过霍利—斯穆特关税保护法案。
苏联获得西方社会普遍关注。
1931年,发生英镑挤兑风潮,英国上调进口从价税至50%。
德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法国大幅提高关税,并在对外贸易中实行进口配额制度。
1933年,美国放弃金本位制,美元大幅贬值;颁布《紧急银行法》《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和工程振兴署。
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
1934年,美国颁布《存款保险法》《证券交易法》,成立田纳西管理局。
1935年,美国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7年,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印度民族主义者通过选举控制了11个省份中的7个。
日本全面侵华。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美国GDP恢复至1929年的水平。
1945年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机构相继成立。
——据刘鹤等《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答案示例一】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对世界影响深远。
它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模式,也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这次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是美国华尔街股市的崩溃,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美国银行倒闭、工业萎缩、农业萧条、失业严重,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更为严重的是,从美国开始的危机于短时间内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迅速蔓延,欧美各国为了摆脱危机,采取货币贬值,大幅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
美国、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在民主制度的保障下对内施行改革,另一方面对外采取贸易竞争,转嫁负担至殖民地,从而逐渐摆脱了危机。
而民主制度不健全、国内市场狭小的德国、日本等,因在短期内无法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国内法西斯势力崛起,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政治、经济发展带来最惨痛的灾难。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周期性产物,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根本克服。
在危机到来之时,全球经济体都或多或少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各国只有保持合作、协调,坚持开放和改革,才能促进世界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答案示例二】经济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深刻教训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无疑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而这次危机发生后各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为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传至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并引起激烈的贸易战,同时加剧了国际汇率的混乱。
美国在罗斯福政府的强力干预下,逐步摆脱了危机,并调整了原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与法律体系,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这深刻地改变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形势。
此外,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快速发展的国家力量,也给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提供了诸多借鉴。
在危机的逐渐加深下,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与英法等国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更加激化,它们走上了军国主义法西斯战争之路,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国、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受害尤其严重,当然,战争也刺激了这些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战后,为了吸取这一系列的教训,各主要国家先后成立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跨国家的政治经济组织,以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名师小结】在解答有关罗斯福新政和现代欧美巨变类的试题时,一是需要特别关注政府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本质特征,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二是需要特别关注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并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福利国家制度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
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
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
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
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
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年3月5日《北京日报》)材料二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
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中国监察》2004年第15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