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准化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标准化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王晶
摘要:本文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标准化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就如何以标准化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基本的思路和具体的措施,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标准化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突出表现在对国民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和产业转型升级上,即要求产业的发展由发挥比较优势向增强国际竞争优势转变,发展的方式也要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向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转变。要实现这样的转变,笔者认为,标准化手段应该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标准化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国家和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国发〔2011〕47号)”明确指出,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规划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技术标准,健全电子电气、关键零部件等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可靠性、环保和能效标准,完善食品、化妆品、玩具等日用消费品的安全标准。支持基于自有知识产权的标准研发、评估和试验验证,促进更多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得标准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更加凸现。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TBT协定)明确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能为提高生产效率作出重大贡献”,并“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此,WTO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广泛合作,并把采用国际标准作为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在当今国际贸易中,标准化已成为生产(服务)活动连接市场的桥梁,它能使产业体系中各个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加快产业的新陈代谢。可以说,没有标准化,现代产业体系就失去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因此,标准化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标准化手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以标准化技术为手段,促进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考虑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推动现代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围绕农产品生产、采收、运输、加工、销售等全过程,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种植和养殖标准、质量分析标准等。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通过示范区效应,带动广大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开展GAP 认证、创建品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名牌产品。
二是加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推动标准制定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标准制修订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标准实施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有机结合,把标准的研制作为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要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要引导和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快技术和设备改造,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目标,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是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的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极不平衡。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标准化程度低,竞争力不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不相适应。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一直在40%上下的低水平徘徊,低于发展中国家45%左右的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水平。因此,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用标准化手段推动服务业向规范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
三、产业转型升级中实施标准化的具体措施
1、突出重点,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要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生活得开心,无论是食品、消费品,还是服务产品,都需要严格、适用的标准。当前,广大消费者的法治意识、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不断增强,遇到质量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标准、标准的技术指标是否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标准时充分考虑大众对产品质量(标准)的需求。要加强标准的制修订力度,特别是要在标准的制定质量、技术含量等方面下功夫,要使发布实施的标准满足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2、重点推动节能减排与安全生产标准的贯彻实施。在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煤炭、化工等高耗能行业中,要严格贯彻实施资源节约、工业污染限额、产品能耗限额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企业按照节能、环保的要求,不断提升装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节能减排和节约资源的目标,重点开展能耗对标和煤矿安全达标活动。建立完善煤炭、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的生产、储运、使用等环节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各类安全生产标准的贯彻实施。
3、加快推动服务业标准化。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4、加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贯彻实施。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标准宣传贯彻工作。对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全面贯彻实施。检查、监督相关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坚决杜绝无标、违标、降标生产。引导企业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加快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技术创新项目及产业化过程的贯标工作指导,促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将标准的贯彻实施作为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逐步形成以标准规范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进步、实现产业转型的机制。
5、大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要优先采用国际标准中的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的采标工作。要把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作为技术改造、技术和设备引进的重要指标,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标准、测试方法和设备。汽车、装备制造、家电、冶金、纺织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要全面、系统、有效地采用国际标准,争取更多的产品走向国际。
四、结束语
强化标准化工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夯实基础工作,建立完善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要加快构建上下贯通、联系紧密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相互协调和联动,共同推进标准化工作。要加强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此外,要特别加强人才培养,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队伍,从整体上提高标准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