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C)A.发展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2.党的思想路线的创立者是(A)A. 毛泽东B.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江泽民3.党的思想路线的正式阐述者是(B)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毛泽东和邓小平4.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根本方法和精髓的人是(C)A.毛泽东 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5.创造性地提出解放思想,并且规定为思想路线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是(B)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邓小平、江泽民6.江泽民为党的思想路线增加的新内容是(B)A.解放思想B.与时俱进G.创新 D.执政为民7.与时俱进的实质是(B)、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G.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创新8.实事求是的前提是(D)A.实践B. 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一切从实际出发9.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重新确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讲话是( C)指A.《坚持四项基础原则》B.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10.为了指导和带领全党恢复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率先抵制和批评的错误方针是(C )A.抓纲治国B.洋冒进C.“两个凡是”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二、多项选择题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因为(ABCDE )A.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B.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根本要求和原则D.是实现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前提E.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2.“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AE )A.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B.是在毛泽东同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的C.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中提出的D.是在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中提出的E.说的是一切要经过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3.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著作是( BC )A.《反对本本主义》B.《实践论》C.《矛盾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E.《整顿党的作风》4.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是指(AB )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E.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5.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思想路线,它要求我们必须()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注重调查和研究C.解放思想D.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E.反对本本主义,树立优良作风6.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E.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 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是指()A.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B.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用辨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E.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8.解放思想的科学涵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A.打破习惯势力的束缚B.打破主观偏见的束缚C.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D.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E.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9.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群众,而尊重群众就是要()A.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B.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C.把尊重群众和尊重生产力实践统一起来D.把尊重群众与发扬民主、解放思想统一起来E.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0.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保持先进性D.具有科学性E.富于创造性三、简答题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2.简述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贡献。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

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训练点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
……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
……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文中的“潮流”是指( A ) A.社会主义运动B.某某科学思潮C.共产党的诞生D.国民革命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庶民的胜利》是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作品之一,这篇文章中介绍的“潮流”必然是社会主义运动。
2.(2018·全国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X“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C ) A.确定了新某某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
“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
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某某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
训练点2思想的形成与发展3.读右图,为了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这一时期的最某某论贡献是( B )A.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解析:大革命失败后,创造性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练习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1、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针对长期存在的()A、经验主义、实用主义B、自由主义、全盘西化C、教条主义、思想僵化D、宗派主义、分裂主义2、实事求是当中的“是”是指()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我们去研究C、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D、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3、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是在以下哪篇著作中()A、《矛盾论》B、《实践论》C、《反对本本主义》D、《改造我们的学习》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十一届六中全会上C、十一大上D、十二大上5、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党的()A、七大上B、八大上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D、十二大上6、毛泽东最早阐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的哲学著作是()A、《反对本本主义》B、《矛盾论》C、《实践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7、毛泽东最早系统地阐述唯物辩证法思想,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的哲学著作是()A、《反对本本主义》B、《矛盾论》C、《实践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8、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在拨乱反正过程中首先抓住的关键环节是()A、政治路线B、组织路线C、思想路线D、行动路线9、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特别强调的是要()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10、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出了新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11、胡锦涛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提出必须大力弘扬()A、实事求是的精神B、解放思想的精神C、与时俱进的精神D、求真务实的精神12、我党历来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江泽民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到()A、重大理论问题的高度B、重大实践问题的高度C、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D、重大思想认识问题的高度13、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明确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B、毛泽东思想C、社会实践D、社会经验1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练习题一参考答案单项选择一.选择题⒈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D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⒉中国共产党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的基本政策是( B )A、独立自主B、又联合又斗争C、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反对“左”倾关门主义⒊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 )A、战争B、罢工C、农民的土地革命D、城市的工人起义⒋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B )A、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C、体主义D、新民主主义⒌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必须实行的正确方针是:( C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城乡互助,内外交流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统一领导,分散经营6.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 A )A、经验论观点B、唯理论观点C、教条主义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7.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B )A、相互对立的B、直接同一的C、不直接同一的D、相互转化的8. 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C )A、国家政权B、地理、政治环境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科学文化9.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B )A、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10.生产力所体现的是( B )A、人和人的关系B、人和自然的关系C、人和社会的关系D、人和思想的关系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 A )A.与时俱进 B.执政为民C.党的先进性 D.四项基本原则12、消灭剥削的基本物质条件是( C )A.实行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C.生产力高度发展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1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 B )A.改革开放 B.发展生产力C.发展科学技术 D.消灭两极分化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B.对经济结构起平衡作用C.对社会公平起保证作用D.对社会生产起促进作用1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科教兴国 D.改革开放16.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7.在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 )A、思想建设B、政治建设C、组织建设D、作风建设18.中国革命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B )A、政党B、军队C、统一战线D、政权19.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 B )A、机械化B、合作化C、公社化D、现代化20.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任务是:( C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B、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D、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21.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是:( C )A、形而上学唯物论B、朴素唯物论C、辨证唯物论D、庸俗唯物论22.矛盾的转化 ( C )。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基础练习题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理论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C)A.三XX义B.新XX主义C.思想D.理论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3.思想基本形成是在(B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前、中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4.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B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C)A.思想B.理论C.“四个全面”D.科学发展观6.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C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C.党的十二大上D.党的十三大上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XX,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8. 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的是(D )A、李大钊B、周恩来C、刘少奇D、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 )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B )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C )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C )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D.可持续发展1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D )A.以人为本B.稳定C.改革D.发展14.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课后习题

序言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20世纪人类社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首先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其次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四是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最后人类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
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有:一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机遇和挑战;二是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三是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机遇和挑战;四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21世纪的人类社会既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许多难得的机遇,总体来讲机遇大于挑战。
世界各国人民只有共同努力、维护和平、推动发展、实现合作,才能向着美好未来不断前进。
2.列宁在《我们的纲领》中指出,“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但是,“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答: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推动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科学真理和富有感召力的学说,是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和发展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出色表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课后习题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有: 1、德国古典哲学;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19世纪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1、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3、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的原因?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是什么?(1)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提供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原 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5)和重要意义?(P2-3)(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A.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旧中国半殖半封、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上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习题集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习题集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1. 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 (D) A.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目标 B.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C.马克思主义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2.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的是 (D)A.《反对本本主义》B.《<共产党人>发刊词》C.《改造我们的学习》D.《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3. 毛泽东思想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才最终走向成熟。
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是(C )[A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 ]解放战争前期[C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D ]党的七大召开前后4.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是在(A )[A ]党的七大 [B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C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D ]党的五大5.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准备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的是(B )[A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工人运动发展 [B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w ww .592ka os hi .c om /t hr ea d-ht m-fi d-29.h tm l[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的总结 [D ]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知识分子的参加6. 毛泽东思想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现实需要的必然产物。
这种现实需要主要表现为(B )[A ]近代中国无产阶级发展的需要[B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需要[C ]近代激进知识分子活动的需要[D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7. 集中概括毛泽东思想的是(D )[A ]毛泽东的诗词[B ]毛泽东的言论[C ]毛泽东晚年的实践 [D ]毛泽东的科学著作8. 毛泽东在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是在 (B)A .遵义会议B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C .中共七大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9. 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文章是 (D)A.《反对本本主义》B.《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C.《改造我们的学习》D.《<共产党人>发刊词》10.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其根本的客观原因是(C )w ww .592ka os hi .c om /t hr ea d-ht m-fi d-29.h tm l[A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领导地位的确立[B ]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C ]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环境的复杂性 [D ]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11.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A 、发展才是硬道理B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2. 1978年在全党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推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大解放。
第一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练习及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邓小平理论是在()。
A.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下产生的B.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下产生的C.结束冷战、争取和平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下产生的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下产生的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科学发展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发展是硬道3、邓小平理论围绕()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D.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十七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D.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B.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了综合实力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我们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
A.十六大B.十六届二中全会C.十六届三中全会D.十六届四中全会8、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什么是党的建设,怎样进行党的建设C.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D.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完整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化两大理论成果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化两大理论成果习题及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李大钊B、陈独秀C、恽代英D、毛泽东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相结合。
()A、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B、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C、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D、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毛泽东思想是关于()A、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C、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D、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5.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6、2002年召开的党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7、在党的------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理论联系实际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9、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确立的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的C、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确立的10、------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11、——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是个理论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第二章 练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A.《改造我们的学习》B.《论联合政府》C.《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2、在我党的领导人中,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3、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三大D.中共六大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争取外援5、毛泽东在哪篇著作中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A.《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B.《论联合政府》C.《〈共产党人〉发刊词》D.《反对本本主义》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A.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实事求是C.批评与自我批评D.理论联系实际7、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党八股》D.《反对本本主义》8、在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把教条主义者比喻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是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本本主义》D.《为人民服务》9、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10、中国共产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A.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C.有无群众观点D.消除腐败11、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A、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目标B、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C、马克思主义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二、多项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实事求是基本要求是A.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B.调查研究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解放思想2.刘少奇在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所概括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A.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B.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解放自己的观点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3.解放思想的科学内涵包括: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C、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一致D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E、开拓马克思主义境界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主要方面是A.实事求是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D.谦虚谨慎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主要表现在A.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B.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C.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D.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6、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的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是A.向群众调查实际材料B.要有正确的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C.必须做正确的调查D.必须反对主观主义7、在当代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它们在哪几方面高度统一A.理论基础 B.原则立场 C.思想方法 D.历史革命8、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是A.形式主义B.主观主义C.尾巴主义D.命令主义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是A.科学地总结了建国32年的历史,B.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评价了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试题和答案

模拟试题一、填空1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相结合的产物。
2 .毛泽东对()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3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4 .()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成熟。
5 .()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机构。
6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7 .正式确立“三步走”战略是在党的()大上。
8 .“三步走”是战略目标是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9 .“台阶式发展”的关键是()。
10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1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关系。
12 .在效益和公平中居于首位的是()。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最完整的概括是()。
15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
二、单项选择题1、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毛泽东思想D 列宁主义2、誉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是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毛泽东思想D 列宁主义3、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A 八大B 七大C 一大D 十一届三中全会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评价是A 过大于功B 功过相当C 功大于过D 功不抵过5 、当今社会时代的主题是A 战争与革命B 和平与发展C 科技与人才D 合作与竞争6 、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四大C 十五大D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7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8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社会主义革命C 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 新式的社会主义革命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A 资本主义B 社会主义C 共产主义D 封建社会10 、统一战线中最重要的联盟是A 工农联盟B 全体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联盟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盟D 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盟11 .共产党领导军队的最基本原则是A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 党指挥枪C 枪指挥党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2 .标志着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重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三大改造顺利完成C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D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13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社会主义工业化B 三大改造C 恢复国民经济D 建立共产主义文化体系14 、首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是A 马克思B 列宁C 毛泽东D 邓小平15 、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在党的A 七大B 八大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十三大16、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概念的是A 毛泽东B 叶剑英C 周恩来D 邓小平17 .提出“三个世界”理论的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江泽民18 、第一次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明确理论界定是在党的A 七大B 八大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十三大19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 领导和团结人民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 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20、在速度、比例、效益三者中的核心是A 速度B 比例C 效益D 三者都不是21 .在 1995 年的科技大会上,首先正式提出科技兴国战略的是A 江泽民B 邓小平C 胡锦涛D 李鹏22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关键是A 提高工人阶级的待遇B 解决工人就业问题C 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D 加强对工人的培训23 。
毛概每章课后习题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答:1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并非偶然,它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命喜闻乐见的名族形式表现出来。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答: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第一,关于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贯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主要内容——第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理论。
第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本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马克思课后习题第一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三民主义B.新民主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党的七大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前、中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C.党的十二大上D.党的十三大上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A.党的十三大上B.党的十四大上C.党的十五大上D.党的十六大上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A.坚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阶级性D.坚持与时俱进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18.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1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A.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以人为本D.可持续发展2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以人为本B.稳定C.改革D.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C.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D.反对教条主义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是毛泽东个人的独创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A.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提出B.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D.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因为它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A.共产党的执政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C.改革开放的规律D.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6.“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B.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C.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根本目的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8.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练习 精品

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练习)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这应该是在中共哪一次大会上的结论(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2.“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
”为此,他作出的选择是(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B.发动国民大革命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3.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
”这一主张后来被概括为( ) A.独立自主的思想路线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一切依靠群众的路线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A. 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B. 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C. 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等D. 共和国时期的《论十大关系》等5.“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与上述论述有关的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统一战线理论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6.有人说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毛泽东思想完全照抄照搬了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完全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C.毛泽东思想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毛泽东思想既对中国又对世界产生了影响7.中国共产党人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上,第一次有效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实践是( )A.在农村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C.发表《论十大关系》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设想8.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化马克思课后习题集锦

中国化马克思课后习题集锦(这是参照笔记的内容,可能有遗漏的地方,希望同学们能够进行丰富和补充然后再发到网上共享)第一章~第六章主要课后题依据教材课后题第七章1、1、毛泽东在社会矛盾学说方面的贡献2、邓小平从哪些方面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3、新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新问题、新特点4、如何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5、社会改革的含义、特点、必然性和必要性、性质、方向、任务、实质、基本原则方法。
第八章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异同。
3、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什么是按劳分配,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7、我国目前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有哪些?8、为什么提出“允许先富、逐步实现共富”的政策?9、如何正确理解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
第九章1、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要内容?2、为什么说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知识无产阶级专政?有何特点?3、我国人大制度的建立原则是什么?4、为什么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照搬三权分立制度?5、为什么坚持多党合作制度?6、为什么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试述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
8、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9、试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对策。
第十章1、简述中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如何理解“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意义、要求?4、简述中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依据和主要内容。
5、简述中特色社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6、建设中特色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7、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相互联系。
8、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第十一章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高中历史 5.23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后作业 岳麓版必修3

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选择题1.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由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共产党宣言》面世后,立即被销售一空,后又于同年9月重版。
此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重版,发行几万册,广为流传。
这表明当时(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解析:中国人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是在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李大钊首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故A 项错误;材料中《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读物)的一版再版,恰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表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况且当时也非资产阶级而是封建的北洋军阀掌权,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B2.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仅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而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而且还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历史记忆,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解析:受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影响,20年代的中国各种新旧思想杂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加快,成为新思想的主流,并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选择D项。
答案:D3.李大钊先生被誉为在“黑暗的中国”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遗文都将永在,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李大钊在中国( )A.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B.领导发起新文化运动C.率先宣传马克思主义D.发起了文学革命运动解析:解读材料信息,“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遗文”“革命史上的丰碑”,据此可判断,作出这一评价是基于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写了诸多热情洋溢的文章,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里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如同“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率先在一片荒原上披荆斩棘地开出一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选择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后练习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旧中国半殖半封、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1.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2.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结合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个“承”“进”就体现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上(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着共同的“根”,即马克思列宁主义,仍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用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推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入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弄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力量和前途,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造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并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艰苦探索,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系统的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问题;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半封的东方大国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等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
(4)政策和策略理论毛泽东精辟论证了政策和策略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毛泽东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精辟论述了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6)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课题。
提出不仅要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
除了上面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二)历史地位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同时指出,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基本问题展开:(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要始终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可开放式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按照“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适应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通起来,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二)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国家兴盛与个人幸福紧密结合,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路论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党章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它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