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医师 中医临证能力提升系列(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辛医师中医临证能力提升系列(一)

?

中医临证能力提升系列(一)

主讲人:李辛

文字校对:青莲甘草·巴比

文字整理:憨娘庞贝之石黑猫定采三影蝶儿红枫窗

外别名moon 蓝色玫瑰鼗渔知楽甘露泉1中医是关于生

命的无形部分的研究:神与气李辛: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中医学生,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遇到了我的第一位老师,任林先生。他每天都打坐。我当时学了一年的中医,感觉没有出路,去学了一年的西医,也觉得没有出路的时候碰到了他。他跟我讲了一些东西。我当时还算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小孩子,觉得这位老师神态非常定,四十几岁看起来像三十几,每天打坐,觉得有点神秘。

我听他的话,开始看古书,一晃现在二十多年了。中间也遇到了我的第二位老师,宋祚民先生。还碰到了其他的老师。我体会到他们讲的好像是同一个东西。我发现古书讲的还是同样一个东西。

关于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最大的不同是关于生命的无形部

分的研究。现在的科学、现代医学是关于生命的有形部分的研究。一个学科往哪里发展,在于它学科的基础在哪里。

昨天有位先生跟我聊天,问中医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他说你们中医老要回到过去,没有发展,西医一直有发展。我说其实中医也有发展。西医的发展建立在病理学、微生物学、病因学,包括现在的基因啊等等,这是它的基础,有形的物质的基础,所以它能发展。

那中医的基础在哪里呢?中医的基础是在于能量和信息,或者中医说的神和气。那肉体是可以用机器,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直接触摸到的。神气这个东西,现在的科学没有办法触及到。但并不是说,没有机器的帮助人就不能触及到。中医之所以宝贵,之所以它能够一直发展,就是因为它是可以触及到这个部分的。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打坐,坐一会儿,大家坐一坐之后,起码能对自己的身体会有所感觉,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里开始讲,否则只是在概念上讨论中医怎么怎么好。每个人的概念不一样,而我们现在的概念跟古代的概念又不一样,那这样去学习古代的东西会比较困难。所以为什么我想带大家坐一坐。另外,大家都是远道而来,坐一坐也有好处,有助于待会儿一起讨论的时候更专注,放松一点。

打坐的方法如果诸位自己有坐的习惯,你们就按自己的方法,都可以的。我们就放松地坐在这里,愿意盘腿就盘腿,脚放在地上也可以。可以闭上眼睛,感觉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现在坐在这里是什么状态的,我们的身体是什么感觉,脑袋里

乱不乱,心理状态怎么样,周围有声音我们也知道,就这么坐一会儿,闭上眼睛。

好,我们现在开始。

……2体与用,刚与柔从刚才打坐来说,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从一开始进到这个房间到现在,对于这个空间的感觉,或者我们内心的感觉,你们觉得是什么时候比较刚?什么时候比较柔?

刚坐下来的时候,我觉得大家都很认真,我也有点紧张。在座可能因为是做医生或者是对医学有兴趣的人,通常需要思路非常清晰,因为是要做决断的。

做医生会遇到很多比较紧急的情况,本能就有一个力量,这个力量相对来说偏于识神,或者叫志意。志意是一个工具,但是又容易刚强,志意在我们现在来说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识,或者逻辑啊、思维啊这个部分。

我们坐到十分钟左右,有一阵突然柔下来了,柔下来以后,身体啊、空间啊,整个都柔下来了。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志意开始就柔软下来,志意的对面是魂魄。这是一个跷跷板,这个强的时候那个就会弱,拿现在的说法,这边是意识,这边是叫觉受,就是感觉、感受,或者说本能、直觉。

我要说的第一点是,要留意关于中医的气、神。用志意来学习的话只能是理论研究、理论探索、理论表述。因为对于“神、气”这些无形的东西,只能通过觉受,而且只有有了觉受,你

才可能真实地去表述它,只有有了觉受,你才可能读懂古代医生的思想。

古代的医生有偏理论型的,有偏实践型的。实践型里面也有两种,一种是先从理论、从看书入手。比如说套方的思路,什么“治血八法”,这种就是理论型的;第二类是直觉型、感受型,他们也看书。

但是中医的源头,我们今天说继承传统,继承哪一段传统?要回到源头。比如《黄帝内经》是属于源头的东西。后世的也很重要,但不是继承的原点。

回到刚才坐中的刚柔,诸位有感觉吗?能感觉到坐下来之后稍微放松一点,或者眼睛不是那么炯炯有神,意识不那么张牙舞爪了。这种柔的状态有点像我们平时说有点类似于懈怠的状态,但不是懈怠。作为现代人比生活在丛林里可能还要辛苦一点,他不敢懈怠,始终要挺直腰板,做个强人,当我们长期这样的时候,就越来越刚了。

为什么要从这里入手呢?其实就是一个“气”,一个“象”。比如说到人的时候,人有体质,体质其实也是有刚柔的;还有神质,神质也是有刚柔的。

我们如果看古代的药书,其实药性也是有刚柔的,当然药质也有刚柔,像龙骨、牡蛎,比起草木,它的质地是很刚的。但是龙骨和牡蛎的药性,哪个刚哪个柔呢?龙骨要柔一点,

牡蛎要硬一点。

这个部分是传统中医和用药上面非常重视的问题,我们现在知道,龙骨能够潜镇元气、收摄元阳、镇定安神;牡蛎偏动一点,它能够消除瘤子,能够消除肝的郁火啊。

这两种表述的区别是什么呢?是传统里面说的体和用。当我们说一样东西它是刚柔、动静、升降、开阖、走守,这都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里面的说法,这个就是它的体,或者说一个人的本性,一个药物它本来的东西。而上面说的种种功效,就是用。

医学发展到现在,其实跟人类所有的文化、所有的学科一样,都是从根开始发展到枝叶的。二十多年前我在大学学的东西就是偏重于枝叶,现在流行的很多观点也只是“用”。

龙骨有什么“用”,牡蛎有什么“用”。我当时本草学好像考了99分,方剂也是九十几分。当时很辛苦,把所有的药都自己做表格,用逻辑思维来学,龙骨、牡蛎、珍珠母有什么区别?它每个概念都不一样,都把它背下来了。好处是现在讲课不用带书,但缺点呢,可能我们中医学院毕业的都有这个感觉,学完之后,看病还是不知道怎么办。

为什么是这样?是因为没有体会到这个“体”。

现在,再看看中医好像挺简单的了。假如一个人他本来的状态偏刚强,然后按中医的说法他有不足和有余,不足就是虚,有余就是实,这是这个人的常态,此为常也。在这个常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